边塞诗鉴赏讲解

合集下载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1. 引言边塞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一支,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守卫边疆的英雄壮丽场景。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情感、意象和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和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边塞诗进行鉴赏和解读。

2. 边塞诗的来源和特点边塞诗起源于中国古代边塞地区的军事和文化活动。

由于边塞地区往往处于战乱频发和政治动荡的环境中,边塞诗作品往往充满了壮丽的景色、悲壮的气氛和崇高的英雄主义情怀。

边塞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着边塞风光、抗战壮丽场面、英雄人物、忠诚和牺牲等。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展示了边塞的壮丽风光:边塞诗描绘了辽阔的大漠、高耸的城墙、奔驰的战马等壮丽的自然景观,使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强调了忠诚和英雄主义情怀:边塞诗常常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的崇敬。

这些诗作清晰地传递出边塞军人的正直、勇敢和英雄主义情怀。

•表现了人民的悲壮情怀:边塞诗作为一个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学形式,不仅仅是战争的记录,更是战争中人们的悲壮情怀的抒发。

边塞诗作品中经常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园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战争的无奈与悲凉。

3. 边塞诗的代表作3.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边塞诗之一,作者王之涣是唐代的文学家。

诗中以壮丽的边塞景色展示了作者对祖国无限忠诚和壮丽的抱负。

3.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和对身处边塞的忠诚。

以悲壮的词句和深情的笔调描述了边塞地区的困境和民众的苦难。

4. 边塞诗的影响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反映了边塞人民的英勇抗争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此外,边塞诗还对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边塞诗人——古诗鉴赏

边塞诗人——古诗鉴赏

意思: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山仍是秦汉时的关山,
远征边疆的战士们至今还没归来。 只要还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
一定不会让敌人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 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 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 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 “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 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 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 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 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吹弯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在成千上万的梨树上,那洁白的雪花满树都是。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就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他们都觉得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广阔的大漠上百丈厚的坚冰纵横交错,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为了给回去的客人饯(jiàn )行,酒宴上胡琴琵琶 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 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 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 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 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 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参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 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 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 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 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 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 其来的奇寒。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一、边塞诗是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边塞诗的特点:1、浓郁的汉代情结。

多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月亮称为汉月。

少数民族的称谓也沿用汉代的,交战对方——匈奴,对方将领——单于、左贤,称颂英雄时,常提到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

三、鲜明的边地风貌:黄沙长云,冰川雪山,大漠,烽烟,长城,秋月,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轮台、龟兹。

异域风物:羌笛、胡琴、琵琶。

人物: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投笔从戎、长城、楼兰。

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刀。

四、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凄寒、辽阔、壮阔。

五、主题思想: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感情。

(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3、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

4、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5、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反映边陲人民的民风民俗。

6、选材角度与表达情感:(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精神上的痛苦。

六、感情特点:豪迈、豪情壮志、报国之志、杀敌雄心、昂扬向上。

七、常用手法:用典、夸张、比喻、渲染、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闻得到)“虚”1、神仙鬼怪、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回忆)。

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后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现在不在眼前。

3、未来之景的设想:现实生活中还没发生的,或者虽在当下发生,但不是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

虚实结合的作用:1、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开拓诗歌意境。

2、与现实世界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第一、这种类诗主要有以下几类: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第二、这类诗歌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第三、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以上来源《中国文学史百题解读》)(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边塞诗鉴赏满分要点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满分要点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满分要点边塞诗鉴赏【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1、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雄壮豪迈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边塞诗》

《边塞诗》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 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 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美之情)
2、 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的“边塞”? • 所谓边塞即边疆地区的要塞,与军事战争有
关的地方。 • 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是蔚蓝色的的大海,
那里直到1840年才发生与异族的战争。 • 所以边塞诗里的边塞是指我国的西北部边疆。
边塞的特征:广袤无边、大漠、戈壁、荒无人烟、
狂风、沙尘、暴雪、酷寒……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指西域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柏霜台威: :指 指崔 执侍 法御 威严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例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接防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八折杨柳》、《落下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比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日报斩杀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不虚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主中原。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比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崩楼兰终不还。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存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求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言凤阙,铁骑拖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著玉鞍。

愿意将腰下剑,授侍斩杀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接防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无人知晓何处吹起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言道黄龙戍,频年疑惑兵。

心疼闺里月,短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存有整体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出征的残暴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反感[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交。

崭新鬼愁冤枉旧有乌鲁潘,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洗匈奴罔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心疼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4、注意: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出塞》古诗原文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鉴赏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指反映边塞征战生活包 的诗作。 括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 边塞诗代表诗人: 边塞诗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唐: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辛弃疾、陆游等 宋:辛弃疾、陆游等
小结: 小结:
景物的特点:雄奇、雄浑、 景物的特点:雄奇、雄浑、壮 奇伟、辽阔、 丽、奇伟、辽阔、广阔
内容情感:边塞风光( 内容情感:边塞风光(奇 丽壮阔)、 )、统治者的穷兵 丽壮阔)、统治者的穷兵 黩武、将士艰苦生活、 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昂扬 报国豪情、壮志难酬、 向上的报国豪情、壮志难酬、 将士思乡念亲等 将士思乡念亲等。
誓扫匈奴不顾身,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陈陶《 唐 陈陶 陇西行》 战士奋不顾身杀敌, 战士奋不顾身杀敌,后两句 夹杂了多少悲壮, 夹杂了多少悲壮,抒写征战 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 唐 李益 从军北征》 李益《
(天气苦寒,不知何人吹起行 天气苦寒, 天气苦寒 路难, 路难,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 士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 士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 悲苦的思乡之情。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朱门酒肉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杜甫《 百字》 百字》) 富贵人家酒肉发臭, 富贵人家酒肉发臭,路旁却有 冻死的百姓, 冻死的百姓,通过对比表达了 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 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 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
品味边塞诗的语言
语言特点:简洁明快,质朴自然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意象选择:边塞风光、战争场景、人物形象等Biblioteka 情感表达:豪放、激昂、悲壮等
02
边塞诗答题技巧
掌握常见题型
诗眼型:解释该词含义,分析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炼字的功夫。
语言特色型:分析语言特点,概括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分析意境型:描绘画面,概括意境,分析作者情感。
边塞诗的语言特点: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注重形象刻画和意境创造。
边塞诗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包括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对战争的反思和反战情绪,以及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边塞诗的情感:表达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和敬仰,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战争的反思和反战情绪,以及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边塞诗的意象:常见的意象包括大漠、烽火、长城、黄沙、羌笛等,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展现出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添加项标题
边塞诗的特点:语言质朴,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赞美。
添加项标题
边塞诗的创作背景:唐代国力强盛,边疆战事频繁,许多诗人投身军旅,创作了许多边塞诗。
添加项标题
边塞诗的意义:通过对边疆战士的赞美和敬仰,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添加项标题
把握边塞诗的情感
熟悉边塞诗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
掌握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意象分析情感
学会从诗歌中提炼答题模板,并不断练习巩固
强化实战训练
掌握边塞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练习不同类型的边塞诗答题技巧,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何理解首句中的“暗”和三句中的“穿”? 试解 说一、三句的具体意思。 • “暗”与“穿”都是“使动用法”。 “暗” 表现了战斗环境的险恶 ;“穿”表现了战斗的 持久、激烈,及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 第一句描写边塞山势险峻,环境险恶,隐含 杀机,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渲染气氛;第三句 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统治者 (2)情感: 对家乡——思乡念亲; 对友人——惜别感伤; 报国豪情
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边塞诗中常见词语: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碛西
轮台
龟兹
雪山孤城 箭飞马走
(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
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战死者的同情
(3)后两句,由_________ 虚写 转入______ 实写 ,既含蓄
委婉地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侧 统治者的无能 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 英雄不能建功立业的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 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 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 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 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 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 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 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 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篇1【作品介绍】《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原文】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2在,不教3胡马4度5阴山6。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七):边塞诗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七):边塞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七):边塞诗【特征感知】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出塞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知识储备】1、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王昌龄的《出塞》、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宋代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3、边塞诗常见意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描写边塞气候的恶劣以反衬将士的无畏与爱国(如岑参《轮台歌》);表达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如杜甫《兵车行》、高适《燕歌行》),写征夫的思乡之情或通过描写妇女的思念来衬托征夫久戍思乡之情等。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边塞诗鉴赏指导

边塞诗鉴赏指导

边塞诗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这类诗的思想感情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开边的不满;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后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信念和豪情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不满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语文专题复习之边塞诗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3.归纳特征(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烘托。

二、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常用词语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三、分析举例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一、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问题二、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四、当堂演练:(一)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2、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唐军的什么气势。

(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析]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什么表现手法(隐含在哪两个字中)流露出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三)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⑧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3.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

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4.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四)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2.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字?答:3.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4.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

雁无留意,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沉重的气氛。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酒,边想着极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里说得上归去?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和“征夫”都是作者自称。

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这首词是作者戍边生涯的真实写照。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边塞景象。

既有雄阔背景,又有典型的意象。

秋来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描画十分生动。

B.词的下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战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由生活细节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时间也由薄暮转到深夜。

C.“将军白发征夫泪”好像特写镜头,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孤城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的。

它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消沉,意境开阔雄浑,词风和“苏辛”相似。

(五)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3.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六)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①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僻字解析]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

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

诗中用此典。

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