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a528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b.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探讨、沟通(1)指名沟通(2)评议,补充完善(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4)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自读(2)指名读(3)学生评议(4)练读(5)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探讨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探讨,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探讨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敬重学生、懂得教化方法的大教化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一、课前嬉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情愿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情愿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欢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详细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体会。
同桌相互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快乐。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3f6a14e45c3b3567ec8baa.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 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2e3d8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c.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
进展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根底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仰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提醒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终究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祥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祥”。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ec84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c.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8b4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1.png)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0f83b84693daef5ef73df5.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652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c.png)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蜻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4. 总结提升(1)学生分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3)写一篇关于蜻蜓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51ba1f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b.png)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探究蜻蜓的繁殖行为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其起源大约可以追到三亿年前的石炭纪。
蜻蜓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数百万年,其繁殖行为对于维持种群数量和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蜻蜓的繁殖行为,我们将在教案二中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一、观察蜻蜓产卵行为1、材料放置在实验箱或容器内的野生蜻蜓:供应蜻蜓的优质饲料如小型昆虫、水珠等2、步骤a、将蜻蜓放在实验箱或容器内b、调节环境气温和湿度以模拟野外环境c、观察蜻蜓的甩卵行为,并记录产卵数量3、结果和分析观察发现,蜻蜓在产卵时通常会把卵在水面上甩一下或用腹部挠刻于水边植物上。
此外,蜻蜓在产卵时往往会选择比较清澈的水。
这些行为都与蜻蜓的生态适应有关,可使幼虫幸存率更高。
二、观察蜻蜓的交配行为1、材料放置在实验箱或容器内的两只野生蜻蜓:供应蜻蜓的优质饲料如小型昆虫、水珠等2、步骤a、将两只蜻蜓放在实验箱或容器内b、观察两只蜻蜓的交配过程,并记录时间c、观察两只蜻蜓是否完成了交配,若未完成则记录时间和交配时长3、结果和分析观察发现,蜻蜓的交配通常在空中进行。
交配时长因物种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为数秒,有的则可以持续几分钟。
交配完成后,雌蜻蜓会选择良好的产卵场所进行产卵。
三、观察蜻蜓的幼虫孵化和发育1、材料蜻蜓的卵、放置在实验箱或容器内的野生蜻蜓:供应蜻蜓的优质饲料如小型昆虫、水珠等2、步骤a、将蜻蜓的卵放在实验箱或容器内b、观察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长过程,并记录时间c、记录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并研究幼虫的饮食习性3、结果和分析在适宜的环境下,蜻蜓的卵一般会在几天之内孵化。
孵化后的幼虫需要食用昆虫和水珠等食物,经过几次蜕皮后会变成成熟蜻蜓。
在此进程中,严格的环境控制和适宜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案二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探究了蜻蜓的繁殖行为。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蜻蜓的生态适应和繁殖行为,同时对于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b306e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a.png)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80d807360cba1aa911dac1.png)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导入课文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教师介绍陶行知(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拓展、延伸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4、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
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编】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dd8a4de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1.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简介陶行知(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__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__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4ad850ec3a87c24128c418.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明白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明白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投影出示) 慈爱抚摸商量七嘴八舌入神放飞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1)指名读。
(2)集体读。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您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您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与小孩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与小朋友的对话中,您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主阅读、3、组织交流。
(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2)您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讲,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只是,以后又会长出来。
(3)它的眼睛特别大,结构特别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4、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1、(投影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特别大,结构特别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1、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与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bdcb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1.png)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觉得蜻蜓有什么生活习性?
b.蜻蜓在大自然中有什么作用?
c.你是如何关爱小生命的?
2.各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与蜻蜓有关的词语和句式,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仿写。
推荐阅读:《蜻蜓的日记》、《夏天的蜻蜓》等。
4.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参与观察蜻蜓的活动,家长协助孩子记录观察结果,共同完成观察作业。同时,家长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协助孩子完成写作作业。
5.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提示:可以从学习方法、合作交流、课堂参与等方面进行反思。
4.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关爱小生命的重要性。
5.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观察蜻蜓,记录蜻蜓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编写一篇关于蜻蜓的短文。
6.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对大自然中的生物充满好奇,尤其是蜻蜓这种常见且具有特点的小生物。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蜻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蜻蜓的美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1999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c.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2.认识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3.通过亲自制作蜻蜓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2.学生认识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蜻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蜻蜓的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1.通过投影或绘图,向学生展示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如清晰的翅膀、复眼、触角等。
2.讲解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蛹和成虫。
并介绍蜻蜓的繁殖方式和寿命。
步骤三:制作蜻蜓模型1.准备材料:彩纸、铁丝、颜料、剪刀、胶水等。
2.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彩纸和铁丝制作蜻蜓的模型。
先让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操,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发挥创造力进行制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独特的蜻蜓模型。
3.指导学生用颜料给蜻蜓模型上色,并在模型上标注出各个身体部位。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让学生逐个展示自己制作的蜻蜓模型。
鼓励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理念和创作过程,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提问。
步骤五:探索蜻蜓的栖息地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考察蜻蜓的栖息地。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在树叶上的寄生现象,感受大自然中生物的互动关系。
步骤六:课堂小结小结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再次强调保护环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制作蜻蜓模型的过程和成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听取学生对蜻蜓的认识和理解,评价学生对蜻蜓知识的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栖息地探索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观察力,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五、板书设计:放飞蜻蜓- 形态特征:翅膀、复眼、触角等- 生长发育过程:卵、若虫、蛹、成虫- 制作蜻蜓模型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蜻蜓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了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通过制作蜻蜓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c80ae65a8102d277a22f81.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生字,绿线内的7、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学习课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放飞蜻蜓 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放飞蜻蜓 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8be5d6afaf45b307e9719719.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
指导书写“陶”字。
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板书:捉讲(劝或谈)放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
板书:吃食尾巴眼睛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习提示:1、默读2—6自然段,用小圆圈画出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用画出陶行知说的话。
2、轻声读第2和第6自然段,从陶行知的神态、动作、语言中,你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1)检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
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
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
(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
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
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
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15fff10c22590102029d42.png)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一群小朋友带上捕捞工具去捕捉昆虫,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可是追了半天一点收获也没有,还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
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突然看到一只蜻蜓立在树枝上,或许是累了,当小伙伴们靠近它时,它一点也没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网兜套下去,蜻蜓被困住了,此刻大家正在为这个战利品而欣喜若狂呢。
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你觉得这群小朋友会轻易把它放了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放飞蜻蜓》,关注事件的发展。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抓“放”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师:通过大家第一次试读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小朋友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最后大家为什么又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板书:捉蜻蜓→?→放蜻蜓)3、指名解决问题。
(板书:我们的好朋友)4、再现课文中热烈讨论的场景,指导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5、出示课文的文字片段,分小组练读。
6、检查各小组读书的情况。
7、师:通过这一场对话,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
三、感悟课文,再抓“放”字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再次感悟课文。
2、各小组依次读课文第二部分。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9d3c33524de518974b7d1d.png)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课前播放恐龙图片,学生欣赏。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恐龙》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并对课文有了大体的了解。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对恐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二、进行新课师出出示自学提示: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认真读课文。
学生交流:我知道了恐龙生活的环境恐龙我知道了恐龙有很多我还知道了那时候到处都是恐龙教师出示课件进行适当点评、补充。
教师指导朗读。
师出示自学提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名称?默读课文,请在恐龙名称下面画横线,并找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它们的?学生认真读书,按照问题提示进行自学。
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同学交流,,并在小组内讨论不确定的的答案及自己的疑惑之处。
学生全班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
生:雷龙、三角龙、剑龙、鱼龙……师:它们是不是都是恐龙?生:是。
生:有两种不是。
鱼龙翼龙不是。
师:书上什么观点?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读第3节)鱼龙和翼龙都是恐龙的亲戚。
从“亲戚”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师:恐龙有什么特点?生:(大声读书,反复读)找出描写恐龙的句子。
师:(出示图)谁能从图上找出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还有它们的亲戚?生:指出不同的恐龙。
师:图上有三角龙吗?它什么样儿?(生读文中的`句子)。
师: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出示三角龙的图片)师:“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生:看上去感到害怕。
师: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生:“畏”字。
师:动物们都害怕三角龙的什么呀?生:三只大角。
(演示,体会角之长,有一米长。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站起来)读“望而生畏”。
师:作者在这里用了“三只”,文中第二节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生读课文,圈出数字。
)师:你们找出了哪些数字?生:六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教案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苍蝇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据说结构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
(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
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
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0小节,边读边思考。
(生交流,师概括)(板书:谈或说)谈蜻蜓
4、根据板书,谁能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说)---生说得不简洁,师引导:课文先讲了---这是起因,接着讲了-----这是经过,最后讲了----这是结果。
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
谁再来简洁地说说本文的主要意思。
(再指名说)
四、三读课文,认识蜻蜓(12)
1、陶先生和孩子们都谈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再读一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蜻蜓知识的句子。
2、谈到了哪些?
(1)、生:谈到了蜻蜓吃的食物。
----(指名读)出示: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一只蜻蜓一小时吃多少只害虫?一年吃多少害虫?)(一只蜻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孑孓!你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夸夸这位捉虫高手。
)
过渡:还谈到了什么?
(2)、生:还谈到了蜻蜓的尾巴。
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指读、齐读)
读书要学会做记号,你会在哪些关键词下面做记号呢?(交流)(出示图片,这就是蜻蜓,它的尾巴-----)
引读,这些关键词写出了蜻蜓尾巴的什么?这两个词写出了尾巴的----特点,这两个字写出了---作用(我们把特点、作用这两个词语写在关键词下面)(读读句子,写写体会,这就叫批注,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蜻蜓的尾巴作用真大。
一齐读。
过渡:谈完了蜻蜓的尾巴,还谈到了蜻蜓的什么呢?
(3)、生:还谈到了蜻蜓的眼睛。
(出示,指名读)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呢?同样请你在关键词下面做记号(生圈关键词)蜻蜓眼睛的特点是----引读,可以看清---写的是作用。
(生交流)同样把这两个词写在关键词旁边。
出示图片,这就是蜻蜓的眼睛,第一眼看到,你觉得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但一只大眼睛里有多少只小眼睛?,你觉得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它可以看清----,甚至可以看到千米之外的同类。
你觉的这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蜻蜓的眼睛可真独特!女生读,是呀,蜻蜓的眼睛真是神奇!男生读
3、师生引读: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是除害飞行家,(点红,读),尾巴作用大(点红,读),眼睛更是神奇(点红,读)。
4、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知道了蜻蜓的很多知识,你能用这个句式完整地说一说吗?指生答。
(出示句式: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知道了-----知道了------还知道了-----)(指生答)
这位学生表达得很有条理,先说了蜻蜓吃的食物,接着说了蜻蜓的尾巴,最后说了蜻蜓的眼睛。
5、去掉文字,同桌间再练练,比比谁说的更有条理,更通顺。
6、陶行知先生给孩子谈到的蜻蜓知识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这两段话。
四、三读课文,揣摩表达方法(3)
那陶先生仅仅就告诉我们这些知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陶先生还给我们介绍了蜻蜓很多有趣的知识。
那我们也来学学陶先生,讲讲蜻蜓的知识。
怎么讲呢?我们再读这两句话。
陶先生在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时,都是先介绍----特点,再介绍了---作用。
出示图片,其实蜻蜓的翅膀也很神奇,如果现在请你来介绍,你也想怎样来介绍呢?---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来介绍。
(点击)
小结:今天,通过陶先生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蜻蜓,还学会了怎样去介绍蜻蜓,我们真的要谢谢陶先生。
那陶行知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他,了解他。
五、作业
1、请你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蜻蜓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3、查阅相关资料,模仿陶行知的介绍,介绍蜻蜓翅膀的特点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