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贫困线测定问题研究综述
’ ( JV) ( rV) E > E/ - () 2
、
绝对 贫 困线
1预 算 标 准 法 、
其 中 E代表生活必需品支出 , y代表总收入 ,E ) 是判 ( JY 断贫 困与否 的 E gl n e系数 目标临 界值 。通过建 立关于 E gl n e 系 数、 收入以及其他 影响 因素( 如家 户规模 ) 的函数 E Y FY; ( / = ( Z) z 向量代表其他影响 因素 , 如家户规模 )就可 以对于一个指定 , 的目标临界比例 f / 求 反函数 , Ey 从而得到与其相应 的低收入
相应调整。
2 食 物 比 例 法 、
【 关键词 】 绝对 贫困线 相对 贫困线 混合 贫困线 主观
贫 困线
近2 o年来, 大多数研究贫困问题 的学 者和机 构都 而假定贫困线 是已经给定 的。但必 须清 楚地认识 到 , 贫困线本 身的确定就会对 总体 贫困 的度量 和 反贫困政 策的实施 产生巨大 的影 响。至今为止 , 对于 贫困的概 念, 学术界还没有统一 的认识 , 困线 的种类大致可 以分为 : 贫 绝 对贫 困线 、 相对贫 困线 、 主观贫 困线等 。本文对既有贫困线 测定
经 济 生 活
C M AYC C .__ — E P RE0 f 一-_ oT 0 N R N M S___ 0 I 镇 1
线, 即相对贫困线。相对贫 困线 的基本思想是 : 如果某一家户 的
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相 比低很多 , 那么该家 户就 不可能充
~
条被全社 会普遍认 同的贫困线 。但 是 , 该方 法仍存在一些 问
服务 , 再将指定 的消费 品支出加 总起来 ; 第二种 , 将必 须的食物 支出乘以~个 反映食物 支出 与非食物 支 出之 间比例 关系 的系 数 。用后者计算的贫困线 可以被 表示为 :
有关于贫困认证的文献综述
1.贫困认证贫困目标定位也称之为贫困目标瞄准(Targeting),其实质是对救助对象进行资格认定的过程。
是由贫困认定主体依据一定的贫困识别标准,通过一定的识别手段,识别出要救助的贫困人群。
主要包括资格标准(Eligibility Criteria)的确立,和瞄准机制的使用(瞄准主体、瞄准方法、瞄准程序)两个部分。
贫困群体目标定位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如依据定位的手段可划分为:社区评议、家计调查、个人自评、地理瞄准等。
依据定位的资格标准可以划分为:身份定位(鳏寡孤残等)、和收入(或支出)定位等。
依据定位的主体又可分为社区定位和行政定位。
虽类型划分上有所分歧,但贫困目标定位机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机制,社群机制和行政机制。
2.贫困认证研究2.1贫困认定失准的现象描述当前关于低保和贫困的研究,多聚焦于贫困瞄准绩效和瞄准失准的原因分析。
低保瞄准失准主要体现在错保和漏保上,具体表现为关系保、人情保、工具保、维稳保等。
很多研究对中国农村低保的瞄准效率做了估计,基本认为当前农村低保瞄准偏误较大。
早在制度实施之初,崔树义等人对山东省农村低保的调查就显示,66%的低保对象是由村镇干部指定的。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2009年中国农村低保的融入错误(收入高于低保线的人被纳入低保)为86%,排除错误(收入低于低保线的人被排除在低保之外)为89%。
韩华为和高琴(2017)考察农村低保救助制度的瞄准效果后发现,以收入为标准时,农村低保瞄准效果较差,漏保率超过70%。
朱梦冰和李实(2017)以多维贫困指数为测量,发现低保的瞄准率为42.04%。
2.2贫困认定失准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关于低保瞄准失准的原因,已有学者进行了总结。
其中,李棉管和李迎生对贫困为何失准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类,二者几乎同时将贫困失准的原因归为技术致因、体制致因和环境/文化致因三类。
第一类,技术视角。
该视角从“瞄准机制的简约性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现实”的矛盾出发,将瞄准偏差归因于瞄准资格设定的模糊性与瞄准手段的局限性,如贫困测量技术的不完善与有效识别机制的匮乏。
贫困调查报告
贫困调查报告贫困调查报告近年来,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挑战。
贫困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包括教育、健康、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的不平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贫困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贫困调查,并在此报告中总结了调查结果。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了解贫困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并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居民进行,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问卷内容涵盖了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就业状况、住房条件等多个方面。
实地访谈则主要针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居民,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境。
二、调查结果1. 贫困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贫困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着。
尽管国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2. 贫困原因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和就业问题。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导致了贫困家庭的子女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同时,就业机会的匮乏也使得贫困家庭难以摆脱贫困。
另外,一些自然因素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例如,灾害频发的地区往往更容易陷入贫困,因为灾害会破坏农田和基础设施,使居民失去生计。
3. 贫困的影响贫困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个人方面,贫困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
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
社会方面,贫困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风险。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是打破贫困循环的关键。
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
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一、绝对贫困线的定义绝对贫困线是指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最低收入标准。
通常情况下,绝对贫困线是指一个人每天至少需要消费1美元(或者2美元)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1. 选择测量方法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有三种:基于收入、基于支出和基于资产。
其中,基于支出的方法最为常用。
2. 确定调查对象在进行绝对贫困线测量之前,需要确定调查对象。
通常情况下,选择家庭或个人作为调查对象,并针对其支出情况进行调查。
3. 设计问卷根据调查对象和测量方法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卷。
一般来说,问卷应包括以下内容:个人或家庭基本信息、收入来源、支出情况等。
4. 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绝对贫困线测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实地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生活情况;(2)对调查对象的支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3)尽可能减少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在完成实地调查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将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例如:食品、住房、医疗等;(2)计算每个分类的平均支出;(3)根据平均支出计算出一个人每天的最低消费标准。
6. 统计分析在完成数据处理后,需要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图表,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人们的生活水平;(2)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并探究其原因。
7. 结论和建议在完成统计分析后,需要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例如:针对特定社会群体开展扶贫工作、加强教育和就业培训等。
三、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2. 确定调查对象,并保证调查对象代表性;3. 设计合理问卷,并确保问卷内容完整准确;4. 实地调查时要注意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权;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的应用绝对贫困线测量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帮助政府制定扶贫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何平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本文主要从贫困的内涵介入,阐述了贫困测量的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Abstract: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then expati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poverty measurement, also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se approaches.Keywords: poverty measurement approach一、对贫困的理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和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的,把贫困看成是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态。
早在1901年,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就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这里提出的是基本生存要求实际上就为以后确定贫困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涉及到的是绝对贫困的概念。
社会学家则把贫困认为是个人能力(如受教育的程度和健康水平等)缺乏而难以维持人类基本福利水平的一个表现。
这其中,一部分社会学家及人口学家把社会、行为和政治因素作为评价福利水平的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不正当的行为,相对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人认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给予准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从人的能力和社会因素方面给予概括。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贫困测度是贫困研究的基础,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重要依据。
Sen(1976)指出,贫困测度必须要面对以下两个问题:(1)贫困的识别;(2)利用贫困的信息构造贫困指数。
建立在正确选择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贫困测度,才能更好的为反贫困事业做出贡献。
早期的贫困测度中,贫困识别是依据居民收入或支出的高低。
(在贫困主体的识别过程中,贫困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是根据当地居民生活的最低保障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各国贫困标准的设置不尽相同。
贫困标准(即贫困线制定)上,根据《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1期,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营养标准设定食物贫困线,并用回归计算方法推算出非食品贫困线,再将食品贫困线与非食品贫困线相加得到贫困线。
但中国的贫困标准被认为相对较低。
)而这种单维贫困测度,以收入或支出作为贫困标准,忽视了个体的脆弱性和贫困的长期性,个体的健康、教育、财产状况以及公共品的可获得性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贫困程度。
杨改兰一案中,13年其家庭总收入为36585.76元,在12月的低保户动态评议上,因为家庭收入高于当年农村低保标准,核销了低保资格。
这就是以收入为贫困标准的体现。
虽然在这一惨案中,我认为低保资格的撤销并不是悲剧造成的主要原因,心理的病态和教育的贫穷才是主要的原因。
她的生长环境导致她的心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又缺乏关注和因其缺乏教育而没能及时采取纾解干预手段,种种矛盾叠加,让杨改兰长期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无法纾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贫穷”。
Sen(1999)认为,贫困应当被视为基本能力的剥夺。
“能力贫困”意味着人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难以借助于现代教育、信息扩散、知识外溢、社会资本积累等效应来充实自身的经济能力,以致人力资源含量、知识与技能水平极低,在发掘经济机会、参与经济政策决策、增加对自身的投资、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创新性经济活动中获利、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等方面“无能为力”。
贫困线测定问题研究综述
贫困线测定问题研究综述李博(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关于贫困的概念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表述, 因而也出现了许多贫困线测定方法, 例如: 预算标准法、食物比例法、相对贫困线、混合贫困线、主观贫困线, 还有利用剥夺指数来分析贫困的方法等。
本文将对既有贫困线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混合贫困线主观贫困线近 20 年来, 大多数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和机构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贫困的总量测度上, 而假定贫困线是已经给定的。
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贫困线本身的确定就会对总体贫困的度量和反贫困政策的实施产生巨大的影响。
至今为止, 对于贫困的概念, 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贫困线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 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等。
本文对既有贫困线测定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一、绝对贫困线1、预算标准法预算标准法的核心是将满足人们最低生活标准的预算支出作为贫困线。
首先计算含有人们每日所需营养的食物开支( 根据营养学的研究) , 再计算必须的非食物开支, 两部分的和即为贫困线。
其中非食物支出的确定可以考虑两种途径: 第一种, 先指定一系列满足人们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须的非食物消费品和服务, 再将指定的消费品支出加总起来; 第二种, 将必须的食物支出乘以一个反映食物支出与非食物支出之间比例关系的系数。
用后者计算的贫困线可以被表示为:Y*=[p·x*p]/FR ( 1)其中 x*p即为指定的含有适当营养的食物消费束, p 为相应的价格向量, FR 是样本中所有家户的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平均比例。
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 1) 比较客观科学地计算必须的支出;( 2) 所确定的贫困线能够反映人们生活所必须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 3) 所确定的贫困线可以与价格指数挂钩, 进而可以随时间进行名义调整。
缺点在于:( 1) 对于食物支出而言, 营养学的研究还不能对满足最低生活所必须的营养需求进行精确计算;( 2) 对于非食物支出而言, 使用上述第一种方法计算十分困难,而采用第二种方法又难以保证 FR 估计值的准确性;( 3) 虽然该方法确定的贫困线与价格指数挂钩, 但只能随时间做名义调整, 其实际值不变, 不能使贫困线随社会生活水平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
关于贫困问题的测量
关于贫困问题的测量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那么如何测量贫困也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贫困测量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人仅论述了测量贫困方法的其一:市场菜篮法。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市场菜篮法的概念: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可以算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确定贫困线的办法,并且以它的“绝对主义”而著名。
市场菜篮法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由来和发展:“标准预算法通常建立在(每周)采购一篮子商品的概念的基础上。
这个主意是朗特里在对约克郡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创造出来的。
”“先算出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营养量,然后将这些营养量转换为食物及数量,再根据其市价算出相等的金额”,即为贫困线。
英国朗特里在约克郡的贫困问题研究开始于1901年,所以这只“菜篮子”的产生与发展与本世纪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恐怕是一个简朴得有点严酷的生活标准。
将“菜篮子”的内容定得如此匮乏实在没有必要。
阿尔柯克在他的书中引用了菲济等人发表在1977年的一篇关于界定和度量贫困的评论:“显而易见,存在着一种所有的绝对贫困定义都在致力于提高最低标准以求生活水平的改善。
”朗特里在最初的菜篮子中就将“非生活必需品”茶也包括在内,尽管它并没有多大的营养价值;后来在1936年的一次调查中,他还将收音机、报纸以及给孩子的礼品和节日礼品也包括进去。
这实际上承认,绝对贫困标准并不等于“避免饿死”,同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
正象世界银行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以消费为基础的贫困线可以设想包含两个主要部分:购买最低标准的营养品和其他必需品的必要支出,以及各国间的不尽相同的反映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的另一部分支出。
贫困线测度方法的述评
英国经济学家西博姆 .朗特里 ( S e e b o h m R o w n t r e e ,1 9 9 1 )于 1 9 0 1 年定义贫困时 ,他采用了贫 困线方法 ,当时他 测定 的贫 困线是 :一个 5 1 : 3 之家维持正常身体功能所需 的每 周最低支 出是 2 O先令 8 便士 。 具体 操作方法 : 首先确定一篮子的基 本消费 品 ( 以 向量 x 1表示 ) ,其 中包 括社会 生活 中最起码的生活水 准和必 需品 的种类 和数量 ,其 次根 据商场 价格 ( 用向量 P表示 )来计算拥有这些生 活必 需品的现金量 ,该金 额就是贫 困线 ,从 而 将 贫 困 线 设定 为 生存 标 准 : 其 中,B是考虑到价格 、浪费等 因素而作 的调 整 ,或对 x1未包括
贫 困线 :在世界经济发展 中,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进 步的一 个重大阻碍。本文围绕贫困理论 中的 贫困线的测量方法 ,通过分析 它们 的 优 势和缺 陷,找 出适合我 国的测度 方法, 旨在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反 贫困实践。 关键 词:贫困;贫 困线 ;测度
生活形态法剥夺指标法不同于前面两种方法是从家庭收入入手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汤森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作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夺指标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计算出贫困门槛从而确定哪些人是贫困者最后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以及消费和收入来求出贫困生活形态法的优点是贫困的定义和度量是动态的而且不但涵盖了物质方面也包括了非物质方面考虑到了贫困的多元性
一
、
引 言
贫困问题 困扰着 当今世界的发展 , 被联 合国列为社会发展 问题 三大 主题之首。我国是一个 地域 广 阔、多 民族 的 国家 ,地 域差异 较 大 ,因 此 ,贫困问题更加严重并且多种多样。虽然我 国 自成立 以来 ,在脱 困方 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 《 中国发展报告 2 0 0 7 ) )公布 的数据 : 1 9 7 8 — 2 0 0 6 年我国农村 贫困人 口共减少 了2亿 多人 。但 同时在贫 困方面 我国还存在 很多问题。然而 ,我 国贫 困理论研究尤其是贫 困线测度研究 ,起步较晚 且不成熟 ,并不能很好地度量我 国的贫困程度 ,进而不能更好 地解决在 反 贫 困 实 践 中 遇 到 的 问题 ,严 重 影 响 到 全 国 的反 贫 困进 程 ,所 以 对 贫 困 线测度的研究是迫在眉睫。 二 、贫 困 线 的 度 量 ( 一 ) 直接 计 算 法
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
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贫富差距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内部贫困人口和富裕人口之间的经济差距。
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经济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
一、基尼系数法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是绘制一个收入累积曲线,然后计算曲线下面的面积与整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基尼系数越接近1,说明贫富差距越大。
二、洛伦兹曲线法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用来描述收入或财富分配情况的图形。
它以收入或财富的累积百分比为横坐标,以累积人口百分比为纵坐标。
通过绘制洛伦兹曲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收入或财富的分配是否均衡。
曲线越接近对角线,说明贫富差距越小;曲线越弯曲,说明贫富差距越大。
三、巴罗曼指数法巴罗曼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
巴罗曼指数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将人口按照收入或财富的大小进行排序,然后计算出不同收入或财富区间的人口所占比例,最后将这些比例加权求和得到指数的数值。
四、人均收入法人均收入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值。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人均收入,我们可以了解到贫富差距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人均收入越高,贫富差距越小。
五、贫困线法贫困线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
通过比较人口收入与贫困线的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贫困人口所占比例以及贫困人口的收入状况。
贫困线越高,贫富差距越小。
六、社会保障覆盖率法社会保障覆盖率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口比例。
通过比较社会保障覆盖率的高低,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群体的财富分配情况。
社会保障覆盖率越高,贫富差距越小。
以上是测量贫富差距的几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贫困测量》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贫困测量》一、概述贫困测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策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对于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对贫困的测量方法和标准的研究与讨论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在国际上,贫困测量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各国智库、学者和国际组织都在不断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贫困测量方法。
二、不同贫困测量方法的比较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见的贫困测量方法,通过收集家庭收入、消费、资产、教育水平等数据,来判断家庭所处的经济状况。
然而,直接测量法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收入和消费难以准确测量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其局限性。
2. 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将收入、教育、健康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建立综合指标来测量贫困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贫困家庭的状况,但在指标选择、权重确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受到数据选择和权衡方面的影响。
3. 家庭生存水平法家庭生存水平法是通过对家庭生活条件、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测量,来判断贫困程度。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家庭的贫困状况,但是在指标选择和评价标准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三、国际上的贫困测量标准1. 世界银行贫困线世界银行将生活在每天收入低于1.9美元的人裙定义为特殊贫困人口,这成为了国际上最为广泛接受的贫困测量标准之一。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贫困减少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目标,通过设定具体指标和标准,来引导各国在贫困减少方面采取行动。
3. 国际劳工组织贫困线国际劳工组织将低收入、高失业率、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等因素考虑在内,制定了一套更加全面的贫困线标准,以补充传统的收入标准。
四、我国的贫困测量标准和政策1. 我国的贫困测量标准我国在贫困测量方面采取了多种指标的综合考虑,不仅包括了收入、消费水平,还纳入了基本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因素。
近年来,我国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贫困线标准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是测算贫困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1. 贫困线的测算:贫困线是指用于划定贫困和非贫困人口分界的收入水平。
贫困线的
测算可以采用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方法。
- 绝对贫困线:绝对贫困线是国家根据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制定的最低收入标准,一般包括食品、衣物、住房、医疗等基本需求。
绝对贫困线的测算通常采用人均月收入或
年收入来衡量,例如,国际上常用1美元或2美元每天的标准来测算极端贫困线。
- 相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贫困线。
测算方法可以是统计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收入,然后以一定比例(如一半、60%等)作为相对贫困线。
相对贫困线的测算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调整。
2. 贫困率的测算:贫困率是指在某特定时期内,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贫困率的
测算常常根据贫困线来确定,一般将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定义为贫困人口。
贫困率可以
根据国家统计机构的收入调查数据或其他数据来源进行测算。
测算贫困线和贫困率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理解贫困问题,以便制定针对性的社会保障
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一)
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一)测量贫富差距引言测量贫富差距是评估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Gini系数、洛伦兹曲线、贫困指数和平均财富等,以帮助读者了解贫富差距的测量与分析。
Gini系数Gini系数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收入或财富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将结果转化为一个在0和1之间的数值。
Gini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G=∑∑|x i−x j|nj=1ni=12n2x‾其中,x i和x j代表个体的收入或财富,n为样本数量,x‾为平均收入或财富。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一种图形化展示贫富差距的方法。
它通过将个体按照收入或财富的大小排序后,计算累积相对收入或财富的百分比并绘制成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横坐标表示累积相对个体数量的百分比,纵坐标表示累积相对收入或财富的百分比。
一条完全平等的曲线将是对角线,而贫富差距越大,曲线会越凸向其左下方。
贫困指数贫困指数是一种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
它通过计算低于某一贫困线的人口比例来测量贫困。
贫困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P=KN×100其中,K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N为总人口数量。
平均财富平均财富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计算所有个体的财富总和并除以总人口数量来得到。
平均财富的计算公式如下:A=∑x i ni=1n其中,x i代表个体的财富,n为总人口数量。
总结贫富差距的测量对于评估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Gini系数、洛伦兹曲线、贫困指数和平均财富。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贫富差距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贫富差距的测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具体的背景和目的进行分析。
只有在全面理解和利用这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测量贫富差距(续)Gini系数Gini系数是测量贫富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
它的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接近1表示贫富差距越大,数值越接近0表示贫富差距越小。
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贫困问题研究综述贫困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贫困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教育等各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领域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贫困问题的研究涉及贫困原因的探究。
研究人员将贫困原因分为结构性和个体性两类。
结构性原因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个体性原因则包括教育程度、就业机会和健康状况等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寻求有效的贫困缓解方法。
贫困问题的研究还包括贫困群体的特征和生活状况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贫困群体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住房状况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贫困群体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改善贫困群体生活的参考。
贫困问题的研究还关注贫困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就业机会和社会参与等指标,评估贫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
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醒决策者和社会各界重视贫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贫困问题的研究还包括贫困缓解和扶贫政策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贫困缓解和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这些政策对贫困问题的影响。
研究人员还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经验,寻找最佳的贫困缓解和扶贫政策。
贫困问题研究涉及贫困原因、贫困群体特征、贫困影响以及贫困缓解和扶贫政策等多个方面。
通过广泛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残疾人贫困测量研究现状综述
残疾人贫困测量研究现状综述残疾人贫困测量是研究残疾人贫困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残疾人贫困测量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发现相比国外,我国对残疾人贫困状况进行测量的文章比较稀少,研究方法大多为直接测量的收入指标或恩格尔系数法,在精准脱贫的时代要求下,残疾人贫困测量的研究方法亦需要与时俱进。
标签:残疾人;贫困测量;研究综述1 引言贫困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残疾人受制于身体或生理因素的制约,很容易陷入贫困。
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残疾和贫困的文献研究,其中大多数文献研究最终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残疾和贫困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因残致贫和因贫致残。
探讨残疾人的贫困测量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识别贫困残疾人;第二,如何测量残疾人的贫困程度。
2 残疾人贫困测量的文献回顾目前,识别贫困残疾人的方法主要是贫困线法。
一般将一个社会中每个人所应有的最低生活标准设定为贫困线,贫困线的选择有两种方式:第一、已建立的绝对贫困线。
将基本生存和基本家庭设施以及在基本服务上的支出能否得到满足考虑在内,一般是由国际权威组织确定的每人每天的最低生活消费水平。
例如,世界银行2015年制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线标准。
第二、相对贫困线。
使用收入的中位数或者平均收入分配的百分比确定,这种贫困线可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调整,具有一种相对意义。
贫困线的方法是以残疾人的收入或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当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时就被视为贫困。
不难看出,在识别贫困残疾人的同时也对残疾人的贫困程度进行了初步的测量。
残疾人贫困测量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2.1 收入或消費指标法这是测量贫困的传统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测量贫困需与贫困线相结合,例如Mont et al.(2011)将人均支出低于世界银行和越南统计局给出的贫困线标准的残疾人定义为贫困。
Hoogeveen(2005)凭借样本数据预测产生每一家庭户的人均消费,如果家庭h有个家庭成员,福利测量为w(m,yh,u),其中m为家庭规模,yh为家庭人均消费,u为误差项。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Abstract: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then expati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poverty measurement, also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se approaches.Keywords: poverty measurement approach一、对贫困的理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和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的,把贫困看成是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态。
社会学家则把贫困认为是个人能力(如受教育的程度和健康水平等)缺乏而难以维持人类基本福利水平的一个表现。
这其中,一部分社会学家及人口学家把社会、行为和政治因素作为评价福利水平的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不正当的行为,相对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人认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给予准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从人的能力和社会因素方面给予概括。
贫困的内涵应该从经济福利(economical well-being)、能力(capability)和社会排他性(social exclusion)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贫困在经济福利水平上的表现就是贫困人口难以维持包括在经济上、心理上、社会政治方面最低的生存标准。
在能力方面,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森(Amartya Sen)在其《商品和能力》(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一书中就提出了人类剥夺贫困(human deprivation poverty)的概念。
贫困人口测算办法简介
• 4、建立档案,动态管理。 • (1)县扶贫部门组织各相关部门及基层干部,
进村入户对贫困人口进行登记、建档立卡,建 立贫困人口分布及两项制度衔接的原始档案;
• (2)由县进行微机录入,实行动态管理; • (3)建立从县到省的微机档案体系。
• 二、基本逻辑关系
• 1、贫困标准由收入高低确定(一使计算出的各样本贫 困发生率能够满足各样本贫困人口之和 等于区域贫困人口规模。
• 四、基本审核办法 • 1、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审核。 • (1)采集和录入的数据要准确; • (2)数据间逻辑关系要合理; • 2、运算步骤审核。 • (1)注意避免公式连带; • (2)运算过程中注意数据变化的逻辑性,随
• 2、在我国农村现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确定 贫困人口的主要标准。
• 3、在已经确定贫困标准的前提下,不同的标 准对应不同的贫困人口规模。
• 4、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高低与贫困发生率呈反 比例关系。
• 5、样本区域采集纯收入的时段越长、采集数 据距现在越近,越能客观反映样本纯收入实际; 采集农村户籍人口数据距现在越近,越能反映 实际。如采集的数据是加权计算的更好,计算 的偏差会更小。
时纠正。
• 3、运算结果审核及调整。 • (1)城镇化率对农村户籍人口的影响; • (2)录入纯收入数据与实际收入差距过大的
影响;
• (3)连片贫困村因素对部分富裕村贫困人口 的修正。
谢谢大家!
• (2)按市、州分配到县的贫困人口规模 及发生率,将其测算分配到乡镇;
• (3)按县分配到乡镇的贫困人口规模及 发生率,将其测算分配到村。
• 3、识别贫困人口,实现两项制度衔接。 • (1)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按下达的贫困人口
规模推选本村贫困人口(其中包含符合条件的 低保人口);
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贫困问题研究综述贫困是一种全球性问题,而且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许多人,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有许多国家采取措施减少贫困率,但真正消除贫困的难度依旧很大。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都在对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下面将从不同角度综述一些相关研究。
一是基于贫困定义的研究。
贫困定义通常涉及收入、消费、教育、健康和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通常被综合在贫困指数中,以确定一个人或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许多研究都探讨了如何定义和测量贫困。
比如,巴基斯坦学者Siddiqui(2014)提出,贫困可以通过需求和收入缺口衡量,同时还应考虑到生活条件、支出和社会能力等因素。
该研究还衡量了贫困在巴基斯坦的影响。
二是基于贫困原因的研究。
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
许多研究探索贫困背后的原因。
例如,加纳的研究者Adjei(2010)发现,低教育水平、缺乏就业机会、低技能、低农业产量和国际竞争加剧都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是政府政策和社会干预的研究。
一些研究探讨政府政策和社会干预在减少贫困方面的作用。
这些政策和干预措施包括现金转移、教育和培训、粮食补贴、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
例如,印度的Senapati和Burney(2014)研究了印度的农业补贴以及现金转移项目,发现这些措施对于贫困减少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全球减贫目标的研究。
杜蒙大学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联合开展一项研究,其中涉及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消除贫困计划。
该研究发现,在履行全球减贫目标的同时,应考虑到各个国家的独特情况和文化背景。
此外,还需注意其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交叉影响。
综上所述,贫困是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虽然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贫困率,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腐败、不平等、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偏见等。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关注贫困问题,并寻求针对这些难题的更好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何平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本文主要从贫困的内涵介入,阐述了贫困测量的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Abstract: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then expati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poverty measurement, also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se approaches.Keywords: poverty measurement approach一、对贫困的理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和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的,把贫困看成是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态。
早在1901年,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就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这里提出的是基本生存要求实际上就为以后确定贫困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涉及到的是绝对贫困的概念。
社会学家则把贫困认为是个人能力(如受教育的程度和健康水平等)缺乏而难以维持人类基本福利水平的一个表现。
这其中,一部分社会学家及人口学家把社会、行为和政治因素作为评价福利水平的基础。
也就是说,人们不正当的行为,相对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人认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给予准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从人的能力和社会因素方面给予概括。
贫困的内涵应该从经济福利(economical well-being)、能力(capability)和社会排他性(social exclusion)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贫困在经济福利水平上的表现就是贫困人口难以维持包括在经济上、心理上、社会政治方面最低的生存标准。
在能力方面,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森(Amartya Sen)在其《商品和能力》(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一书中就提出了人类剥夺贫困(human deprivation poverty)的概念。
森认为已有的收入贫困和基本需求贫困仅仅考虑了人类物质福利方面的需求,而忽视了作为社会人的其它非物质方面的需求。
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三个重要概念:商品(commodities)、能力(capabilities)和功能(functionings)。
他认为生活是由一系列相关的功能组成的,如获取足够的营养,避免早死,幸福。
商品是一个人可使用的物品,它用以实现个人的各种功能。
而能力是个人获得福利的机会(Sen, 1985)。
社会排他性是指群体或者个人在社会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地受到排挤。
由于社会排他性的存在,即使人的能力具备了脱贫的水平,但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歧视或者排挤,从而限制了人们取得资源和提高收入水平的程度。
因此,社会排他性的存在,也是导致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贫困的具体测量方法对贫困测量方法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基本思路,即:绝对贫困(absolute poverty)和相对贫困(relative poverty or normative poverty),又称绝对剥夺(absolute deprivation)和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
测量绝对贫困,主要是通过划定一条贫困线来区分贫穷和非贫穷(富裕),贫困线以下为贫穷人口,贫困线以上为非贫穷人口,因此确定贫困线是判断贫穷与非贫穷的关键所在。
相对贫困,主要涉及的是贫困的比例、程度和深度问题,也可以用来测量贫困人口内部的差别和不平等。
因此,在度量贫困时,要结合这两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指标。
(一)现有贫困线的测定方法1、标准预算法这种方法最早由英国的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在1901年首先采用。
他把贫困定义为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不能支付家庭人口基本生存所需的食品、衣着、住房和燃料的最低费用。
他所采取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所需的食品清单,并根据最小必需营养和最小成本标准,确定最小食品费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生存所必需的衣着、住房和燃料的费用。
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首先要求确定一揽子基本消费品(以向量X0表示),内容包括社会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和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用向量P表示)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的现金量,该金额就是贫困线,从而将贫困线设定为生存标准:(1+B)PX0其中,B是考虑到价格、浪费等因素而作的调整,或是对X0中未包括的项目所作调整。
这一测量方法有一定的透明度,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但是,因为这一系列消费物品往往很难选择和确定,致使预算标准建立的难度较大,而且价格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很难反应地区间的差异。
2、恩格尔系数法1965年,美国社会安全局的经济学家欧珊斯基(Orshansky)在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方法加以改善,建立了美国的贫困线。
其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按照与朗特里类似的方法确定了不同家庭规模的最低食品费用,并确定划分穷人和非穷人的恩格尔系数(国际上通常以60%为标准),然后用最低食品费用除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1。
这一方法至今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用,在应用范围上要比标准预算法广。
但是,这一方法有明显的不足。
首先,该法适用于绝对贫困,没有考虑到相对贫困,由此法计算得出的贫困标准往往偏低;其次,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通常被认为是60%,但是把它作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过于粗疏;最后,食品收入比率定义贫困线有时是非常武断的,因为相同的食品收入比率并不一定反映相同的资源禀赋(或收入)而只是类似的饮食偏好。
3、国际贫困标准法国际贫困标准法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或社会中位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这一方法简单明了、容易操作,扶贫对象得到的救助金可以与平均收入水平同步增长,并且容易进行国际比较。
但是,50%-60%这一比例往往脱离实际,不一定适应于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1国际上,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20~40%表示富裕;20%以下表示最富裕。
4、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
扩展性线性支出(ELES )是在英国计量经济学家R.stone1954年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LES )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由经济学家Liuch 于1973年提出。
ELES 把消费者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看作收入和价格的函数。
该函数以支出来反映需求量,将人的消费需求分为两部分:基本需求和根据个人偏好选择的超额需求。
由于每个人对同一商品的需求是不同的,但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他们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因此,可将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计算出基本消费需求的货币形式,作为贫困线。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p i q i = r i p i + b i ( I -∑=nj 1p j r j ) (1)其中:p i 代表第i 种商品的价格;q i 代表对第i 种商品的需求量,这其中由两部分组成:基本需求量和非基本需求量;r i 代表对第i 种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量;I 代表收入;b i 代表第i 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满足0≤b i ≤1,且0≤∑=ni bi 1≤1。
从而计算出以货币形式表示的贫困线,用PL 表示:PL =∑=n j 1p j r j 并令a i =r i p i -b i ∑=nj 1p j r j (2)经过公式(令y i = p i q i )变换可得到:y i =a i + b i (3)运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出a i 和b i 的估计值。
从而计算出贫困线r i p i =a i -b i ∑=nj 1p j r j (4)对(2)式两边分别求和,得到:∑=n i 1a i =∑=n i 1r i p i -∑=n i 1b i ∑=n j 1p j r j =∑=n i 1r i p i (1-∑=n i 1b i ) (5) 所以,得到:PL =∑=n i 1p j r j =∑=n i 1a i /(1-∑=n i 1b i ) (6)5、马丁法。
马丁法是由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经济学家马丁先生提出的一种计算贫困线的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1)计算食物贫困线。
首先,选择日摄入热量2100千卡作为我国人民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必需营养标准;其次根据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人口维持生存必需营养标准的实际食品消费结构,即平均食品消费清单;再次根据低收入户对应的消费价格,计算出最低食品费用支出,即食物贫困线。
(2)计算非食物贫困线。
在已知食物贫困线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出那些没有能力满足必需营养需求标准的住户的最低非食品支出,就是绝对贫困人口的最低非食物贫困线。
马丁法回归模型表达式为:s = a + bln (μ/x 1)+ε其中,s 表示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μ表示居民住户的人均生活费支出;x 1表示食物贫困线;ε表示随机误差项;a 为截距,表示人均消费支出刚好等于食物贫困线贫困户的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3)将最低的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相加,就可得出一定时期内我国人口绝对贫困标准。
其中具体公式推导方法及计算方法这里不再阐述。
(二)贫困程度、深度的度量1、贫困发生率(Head Count ratio )贫困发生率,指的是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
该方法首先由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 )于1901年提出的,其公式为:H =q/n (2.1)其中,H 为贫困发生率,q 为贫困人口数,n 为全部人口数。
2、贫困距指数(poverty-gap index )和收入差距比率(income-gap ratio ) 贫困距(poverty-gap )是指贫困人口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的总和。
该方法是由Batchelder 于1971年提出的。
其表达式为:()∑=-=qi i G y z I 1 (2.2)贫困距(poverty-gap )经过适当的修正和标准化后,即为贫困人口与贫困线差距的百分比,称作收入差距比率(income-gap ratio ),通常用I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