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 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教案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最后,就让我们把这几天所学到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逆时针)
24小时(一天)
板书
请把你们组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用箭头画出来?
我们组发现,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3.阅读教科书P80页。
4.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A猜测谁先见到太阳?
B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2.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上面两种转法,哪一种像钟表指针的转法,因此,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模拟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单
课堂评估
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即逆时针);
2.学生是否知道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4.从作业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成效;
5.课外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度。
A图中的每一种色块代表一个时区。“0”代表零时区,零时区以东为东区,零时区以西为西区。北京所在版图的颜色与东八区的颜色相对应,所以北京在东八区。——那纽约、巴黎、东京都在哪个时区?——请学生找一找,然后说一说。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自转这一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发现地球自转的现象,从而达到理解地球自转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地球自转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自己发现地球自转的规律。
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器材。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地球自转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自转现象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以及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4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4.4谁先迎来黎明》一课,主要讲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以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能解释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难点: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及其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昼夜交替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昼夜交替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昼夜交替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一: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昼夜交替的特点。
3.探究活动二:分析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讨论,得出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顺序。
4.知识拓展:介绍地球自转的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总结提升: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关于昼夜交替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为什么两地黎明的时间不同?2.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
3.知道地球上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1.引入。
(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
(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①一天中,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学生根据地球自转的原理进行推理,并说出推理的根据。
②通过世界时区图,先查阅出北京、乌鲁木齐所在的经度位置,再算出这两个城市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
2.认识“北京时间”。
(1)结合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
东西距离5200千米,跨经度将近62度。
在世界标准时区中,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5个时区。
如果每个时区都用各自时区的区时,你认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麻烦?全国各地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2)你在收音机或电视中听到过报时吗?报的是什么时间?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时间?3.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
(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①一天中,北京(东八区)和巴黎(东一区)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②一天中,巴黎和纽约(西四区)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③一天中,北京和纽约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3)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中哪一个最先敲响新年的钟声?为什么?4.拓展。
你听说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吗?你读过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吗?为什么书中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赢得了那场胜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1.说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共分为三部分内容:一、谁先迎来黎明。
利用地球仪和一个模拟实验确定要研究不同地球谁先迎来黎明的两个先决条件是:确定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关系和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二、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借助生活中的经验来认识相对运动,并根据地球以外的参照物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后,对于不同地区谁会先迎来黎明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三、时区及时差。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周期的综合认识。
让学生根据时区图来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
2.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教科版小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课件
20:00开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知道为什么要强调
“北京时间”吗?
❖ “地球”转动时速度要慢一点。 ❖ 其他同学根据听到“天亮啦”的先后顺序
记下谁先迎来黎明。
研讨
地 球 自 转
研讨
研讨
自学提示
❖1.地球可以分为多少个时区? ❖2.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多长时间? ❖3.北京与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相差
几个小时?北京与巴黎呢?
拓展
思考
❖如果我们要给住在美国的朋友打电 话,在中午打合适吗?为什么?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导入
导入
上海
导入
长 沙
导入
拉
萨
探索
探索
研讨
模拟实验温馨提示
❖ 演示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圈,模拟 “地球”, 其中三位同学分别代表“上 海”、“长沙”和“拉萨”。
❖ 自转过程中,这三位同学看到太阳的时候 就喊一声“天亮啦!”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谁先迎来黎明教科版 (4)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地球自转的基础上,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载体,重点探究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通过地球仪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提出并猜想“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就不相同;(3)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现象和天体运动现象,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继续探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等,并且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
大多学生通过网络、科普类书籍等途径,了解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够系统。
经过三年的科学课程学习,学生在想象、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能够设计方案解决。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往往较难理解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即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运动的方向推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天体视运动方向相反,即天体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4.4、谁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体会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一、成功之处1.从一堂传统的简单说教课到一堂现代媒体多方参与下的大空间跨度的观察课,是一次大胆的目标定位尝试。
二幅图、三段简单的文字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花不了15分钟时间就能上完本课,但总显苍白无力、无处是从。
从大单元的结构体系来重新定位本课的目标:大空间跨度的观察课(观察时差现象、同一时刻世界上同不地区昼夜现象的存在),是对本单元以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提供的最有力的科学证据。
2.借用现代媒体进行大空间跨度的观察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的最有力举措。
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时差存在现象的观察体验,大空间跨度的观察在我们已有的条件下没法直接进行观察,如何寻找有效途径让学生得以直观感受体验成为教学难点突破的重点。
现有的现代信息网络媒体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感受现场直播、利用网络摄像头进行实时间接观察体验是效为有效的途径。
学生在充满好奇中度过整节课,科学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3.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为生活服务,借用综合性的生活问题为科学课堂教学添彩。
设计去英国旅游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感悟到时差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是对本课内容进一步的巩固、运用和延伸,是对生活科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4.在学生已有科学前概念基础上建立相对正确的科学概念,是学生科学成长的一个必然经历。
不以简单的说教为目的,也不受世界时区图所拖累,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感受时差、时区、北京时间等科学概念,让学生自己在感悟中建立自己的、相对正确的科学概念。
二、不足之处1.直观观察还显不够到位。
感受现场直播、利用网络摄像头进行实时间接观察体验总还是单方面的,如果能从师生中寻找到远洋的亲戚资源,利用QQ 进行实时网上视频、语音聊天,教师辅助多媒体及时进行现场切换,模拟现场直播,让学生自己和远在地球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实时交流、观察,学生的直观体验会进一步加剧,效果会更为理想。
2.教师提供的直观的录像资源略显不科学性。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5名师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
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
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核心价值观: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一课《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
本课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并初步认识地球仪,明确两个城市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第二部分,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发现由于自转的方向不同,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顺序发生改变,这部分是将问题直接指向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第三部分,在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事实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并应用地球自转方向理解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多少小时,拓展至时区的概念。
其中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从生活现象出发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自然相对运动的现象和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根据太阳的视运动来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
【学情分析】大部分的五年级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和“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这些事实,甚至也听说过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但是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概念阶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为什么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也就是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学生往往是没有这样的空间概念的。
同时由于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因此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球是自东向西转。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接黎明。
()【答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地区天亮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解答】北京先迎来黎明。
因为北京处于东八区,乌鲁木齐处在东六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在地球上见到太阳是东早西晚,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早2小时迎来黎明。
2.【答题】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分为24个时区。
【解答】根据世界时图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3.【答题】经线每个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每个时区的度数为15度,相邻时区的时差为一个小时。
【解答】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由此可分为经线每个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隔的时间为一个小时。
4.【答题】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接来黎明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乌鲁木齐【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时区区时越大越先迎接黎明。
【解答】查阅地图可知北京的经度是东经:116°23′、上海的经度是东经121°29′、乌鲁木齐的经度是东经91°0′,而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也就意味着越接近东边,就越先迎接黎明,比较三个地方的经度大小便可得知上海先迎接黎明。
5.【答题】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A.120°EB.东九区中央经线C.120°WD.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答案】A【分析】主要考查的是我国使用同一时间的经线是东经120度。
【解答】我国统一使用的是北京所在东8区即120°E的地方时。
6.【答题】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区时。
A.12B.24C.3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以经线为标准划分为24个区时。
【解答】从世界时区图中可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第一篇:《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不会很吃力。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5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谁先迎来黎明5教案教科版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
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
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教学设计: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上面两种转法,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模拟实验记录单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体会教科版一、成功之处1.从一堂传统的简单说教课到一堂现代媒体多方参与下的大空间跨度的观察课,是一次大胆的目标定位尝试。
教科小学科学下《4.4、谁先迎来黎明》word教案(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
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
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教学设计:教(一)科学概念: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经典教案】第四单元 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的: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二、模拟实验: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四、认识时区及时差: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
明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 (1分)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________。
2. (2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________、地轴的________有关。
3. (2分)不同地区所处的 ________决定了地区之间________。
4. (2分)在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中,如果小组的同学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如果小组的同学自东向西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
5. (1分)如图所示,在向前行驶的车上,向窗外看去,马路两旁的树林向________运动。
6. (4分)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________,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运动的方向________,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运动的。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 (2分)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接黎明。
8. (2分)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9. (2分)上海的小朋友和西藏的小朋友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10. (2分)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1. (2分)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人们在同一时刻迎接日出。
三、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
12. (2分)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 . 太阳
B . 地球
C . 地球自转轨道
13. (2分)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A . 120°E
B . 东九区中央经线
C . 120°W
D . 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
14. (2分)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接来黎明的城市是()。
A . 北京
B . 上海
C . 乌鲁木齐
15. (2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这就意味着越是________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16. (2分)下列城市中新的一天最早到来的是()。
A . 中国的北京(东八区)
B . 日本的东京(东九区)
C . 美国的纽约(西五区)
D . 英国的伦敦(中时区)
17. (2分)0度经线是()。
A . 通过北京的经线
B . 通过纽约的经线
C . 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18. (5分)连线题。
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
围成一圈的同学太阳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地球
红色纸片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迎来黎明
19. (5分)想一想,世界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存世界时区图上找
一找,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侨比北京市民晚几小时过新年?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1、
8-1、
9-1、
10-1、
11-1、
三、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