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描绘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古文短文,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對於古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对莲花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对自然之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莲花的形象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高尚的品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寓意?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语气。
提问:课文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描写。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是如何表现莲花的美丽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莲花是什么象征?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美好事物的?分享自己的经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设计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甚”“蕃”“濯”“妖”“蔓”“益”“亭亭”“君子”“亵玩”“隐逸”“鲜”“之”的意思,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3、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重点)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难点)课堂环节:一、图文导入,激发兴趣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提到莲花,你能想到关于“莲”的哪些诗句呢?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一生酷爱莲花,并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二、走进读者了解文体1、作者简介:周敦颐字茂叔,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书读一遍,其音自正。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字字无错音。
(出示幻灯片,强调红色字体的读音,点名学生读,再齐读)2、读准节奏a、教师范读,学生跟读b、出示课文朗读划分节奏,学生据此自由炼读。
c、点名学生按照节奏再读课文,学生评价,适时给予指导。
四、选点读析疏通文意一)读懂文意请同学们在预习时标画的疑难字词句,并疏通文意。
课上完成下面练习:A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濯清莲而不妖()A、妖艳B、妖怪C、美丽而不端庄2、香远益清()A、更加B、有意C、益处3、亭亭净植()A、亭子B、耸立的样子C、美丽的姿态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A、玩耍B、玩弄C、游玩5、花之隐逸者也()A、隐居B、隐藏C、逃跑6、花之君子者也()A、品德高尚的人B、地位高的人C、丈夫7、陶后鲜有闻()A、新鲜B、鲜艳C、很少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A、的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3、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同学们,请问图片上的地方,你们熟悉吗?生答。
这是我们建设路口的一个雕塑,是我们湘潭的地标性建筑。
在给这个雕塑取名时,大家选取了宋代周敦颐名篇《爱莲说》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将其命名为“君子莲雕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体味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解题师:首先,谁来解释一下题目?“说”是大家新接触到的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题解:谈谈/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介绍作者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2分钟)三、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结果,完成字词注音。
齐读。
师:之前呢,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之前呢,听说我们班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强,知识积累也十分丰富。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字词。
有错误吗?谁来更正。
请齐读。
(2分钟)2、师范读,生听读。
要求: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标记在书上。
师:现在,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这篇美文。
请同学们听的时候,注意划分节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精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6课,本课主要包括两篇短文《爱莲说》和《荷塘月色》。
这两篇短文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美,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短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自然之美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学会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感悟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准备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短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展示等。
3.分组讨论:准备分组讨论的表格和指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
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
《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文正是起着示范作用。
另外本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到当下“清廉"主题教育,具有极强的思政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大意。
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对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现实,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该“出淤泥而不染",理解廉洁清正之风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并且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全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
17.短文两篇 爱莲说(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重点词句,疏通文意,诵读品析描写莲花的语句,探究莲花之美。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致成诵,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结合湘潭的莲城文化,感悟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诵读品析描写莲花的语句,探究莲花之美。
了解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感悟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过程【清水出芙蓉-引莲】1.导语:同学们,湘潭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盛产湘莲,因此湘潭有一别称,大家知道吗?是呀!莲城!作为莲城人,你知道哪些咏莲的诗句呢?清水出芙、小荷尖尖、映日荷花、枯荷听雨,如诗如画,这就是咱美丽的莲城。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菡萏等,它春暖抽芽,初夏出水,到秋冬花零叶败,其风姿随季节更替而变幻,可谓姿态万千。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它描绘与赞美,其中最喜欢莲花的恐怕要数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首先让我们走近这位爱莲之人吧。
2.作者介绍黄庭坚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
博学多识,胸怀磊落,为官清廉,深得民心,世称濂溪先生,他,一生酷爱莲。
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小荷才露尖尖角-读莲】1.读准字音。
突出关键词,听范读录音。
2.读通文意。
检查预习,结合重点词语,学生边读边译。
3.读出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个别朗读和齐声朗读相结合)重点朗读“出淤泥……”,想想如何划分它的朗读节奏呢?明确:主-谓-宾之间要停顿,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主谓之间)后要停顿,“而”字前面要停顿。
长短句错落有致,有参差的美感。
齐读重点句感受节奏韵律之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一、核心素养(此版块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
)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语言建构与运用)2、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3、以诵读为主,在读中译,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按照“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依次进行,感悟莲的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4、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5、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过程(1)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2)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17.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以及衬托的手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与感悟。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莲的整体形象,学习莲的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君子之德。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欣赏那朵莲
二、走进文本,披文入情——爱上那朵莲
三、知人论世,走进贤者——读懂周敦颐
四、以形传神,心之所向——愿做那朵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爱莲说》1.了解作者和文体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4.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的写法,理解莲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的写法,理解莲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情景导入1.问题导入:同学们喜欢花吗?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师:花点缀了世界,世界因为有了花,而变得多姿多彩。
不止我们爱花,历代文人墨客也爱花,他们不仅赏花,还用诗篇来赞美自己喜欢的花。
老师收集了不少写花的诗句,同学们来猜一猜花名,看看你能猜对几种。
2.课件展示关于花的古诗句,学生猜花名。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牡丹》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郑板桥《高山幽兰》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苏轼《月季》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沈约《咏芙蓉诗》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李商隐《赠荷花》绿塘摇艳接星津,轧兰挠入白草。
——温庭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荷花也称莲花、水芙蓉,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十分喜爱莲花,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面对满池莲花,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3.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解释字词,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通过对莲形象的品味,领悟莲的精神内涵并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了解菊和牡丹在文中对表现主旨所起的衬托作用。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2.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清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①可爱者甚蕃多②陶后鲜有闻很少③濯清涟而不妖洗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玩弄⑤花之隐逸者也隐居避世⑥宜乎众矣应当⑦香远益清更加⑧亭亭净植竖立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曼,旁生枝茎2.翻译下列句子。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⑵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⑶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⑷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3.“之”的用法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2.友人惭,下车引之。
代词,“他”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习”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结构助词,相当于“的”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吾欲之南海,何如动词:到……去7.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之: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②指示代词,“这”(那)③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动词,“到……去”⑦音节助词二、品读课文感莲花之韵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节奏(黄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式,能流畅朗读并翻译课文。
-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表达其高洁人格和生活态度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者对莲花的描绘,理解其象征意义。
- 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作者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对高洁品格的敬仰之情。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我人格追求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莲花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莲花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莲花的好奇心。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理解文意,解决生词生句。
- 教师指导朗读,强调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3. 精读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析作者对莲花的描绘,找出其象征意义。
-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作者的人格追求。
4. 深度探究:- 提问:作者为何独爱莲花?这与他的生活态度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其在污浊社会中保持清高人格的信念。
5. 拓展延伸:- 比较《爱莲说》与其他咏物诗文,如《梅花》等,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物象表达情感。
-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自己是否有类似的 爱物”之情,为何?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文言文象征手法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爱莲说》全文。
- 写一篇小短文,描绘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观察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 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对文言文象征手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莲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积累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通过悟作者之志,感悟作者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通过品文章之美,学习白描、直抒胸臆、衬托、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及题解1、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教师补充:(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2、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3、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周敦颐做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写的。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17短文两篇爱莲说 教案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爱莲说》的课文大意。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衬托的修辞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德。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2. 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反衬、反问等。
2. 感悟作者通过莲花形象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爱莲说》的文本资料。
2.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如莲花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铺垫通过展示莲花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莲花的美丽与独特,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强调他不仅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还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这为学生理解《爱莲说》中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了背景。
2. 课文主题引入在学生对莲花有了初步印象后,引导他们思考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出淤泥而不染”等,进而引出《爱莲说》这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 课文主旨探讨(二)课文朗读1. 课文导入与范读(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莲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莲花这一主题的兴趣。
简单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和《爱莲说》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师范读:教师首先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特别是课文中的排比句式和反问句,要读出节奏感和情感变化。
通过范读,展示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表达的力度。
2. 学生跟读与发音纠正(1)学生跟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跟读,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注意每个字的发音,特别是生僻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发音纠正:教师在学生跟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强调文言文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爱莲说》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荷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几个讨论话题,如:“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荷花作为自己的象征?”“你认为荷花所代表的品质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体现?”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此过程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挑选几个小组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时,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美丽图片和视频,配合古典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清新、优雅的学习氛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荷花盛开的池塘边,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文本的兴趣。同时,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荷花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境,为理解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内涵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3.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芙蓉出水——引莲】1.导入:宋代杨万里有这样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2.作者简介:3.破题: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二、【清香袭人——读莲】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1.听录音朗读2.学生大声仿读3.重点句子的翻译三、【冰清玉洁——赏莲】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爱莲花的句子。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中……不枝)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风度(亭……亵玩焉清高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
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爱莲的事迹及作品;2.了解《爱莲说》这一文学作品的主旨和特点;3.能够运用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理解文本并作出初步的文学鉴赏;4.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在学习的基础上,体验文学的魅力,通过创作自己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人爱莲的事迹及作品;2.《爱莲说》这一文学作品的主旨和特点;3.文学鉴赏等。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及其深层意义;2.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从文本中理解作者思想和情感;2.发现文本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方法1.视频解析法;2.讲述法;3.分组研讨法;4.小组讨论法;5.示范作文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介绍古代诗人爱莲的事迹及作品。
2.通过视频解析法或讲述法介绍《爱莲说》这一文学作品。
2.主体环节1.学生阅读《爱莲说》。
2.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理解文本并作出初步的文学鉴赏。
如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用词和语言特点等,探寻文本表达的深层意义。
3.小组讨论法或分组研讨法,探究文本的主旨和特点。
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
4.示范作文法,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5.组织学生读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交流和互评,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3.总结环节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
2.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呈现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果,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和表彰。
4.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爱莲说》的思考题,如:1.你认为作者的主旨是什么?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你自己对莲花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4.选取任意一个议论性的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并在其中引用《爱莲说》中的段落,来支持你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爱莲说》这一文学作品的主旨和特点,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2.学生能够采用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对文本进行鉴赏和评价,写作能力得到提升;3.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作文和互评等方式,积极学习和交流,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二)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四)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倨追求。
三、教学方法
以读、讲为主,讨论、探究为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来一个‘飞花令’好不好?)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课题:爱莲说)
(二)解题.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自学互助
(三)
1.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2.读准注音。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噫
3. 朗读示范。
(听朗读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停顿和语气语调。
)
4. 朗读指导。
(先集体后个人朗读)
展示互导
(四)、翻译课文。
1、小组合作。
四人一组,采用问答式翻译课文。
一问三答。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
2、分别请同学代表发言,翻译课文。
(各小组代表)(不懂的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3.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翻译课文。
质疑互究
(五)品析课文
教学第一自然段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指莲花的香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2、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一段看,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结合作者的描写来讨论一下,这花中的君子究竟有那些高尚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纯真自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不媚于世不孤高自许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不趋炎附势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品行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连线题(请同学们讨论后连线,将作者的描写与君子的美德进行连线)
(小结)大家总结的很好,而从这板书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3、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
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分析:
(1)谁爱菊花?(陶渊明)谁爱牡丹?(世人)谁爱莲?(予)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深秋时节)菊花有什么特点?(不畏严寒)文中说“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是什么人?(隐逸者的特点离世隐居)(2)牡丹有什么特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
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
文中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富贵者的特点,追名逐利)
(3)莲有什么特点?(出淤泥而不染)作者怎样赞美莲的?(“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的特点(身居浊世,洁身自好。
)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菊花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
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从正面衬托。
)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
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小结)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莲花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格
2、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它们分别是什么句式?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陈述句,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要读出赞美之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薄”的语气。
3、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三句再朗读一遍。
(六)总结
1、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而且,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2、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检测互评
(七)、拓展延伸
模仿例句。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些有寓意的植物,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品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爱,因为它
(八)、布置作业: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总结提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纯真自然
濯清涟而不妖不媚于世
体态: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形态: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借花————————————————喻人
(托物)(言志)
菊花牡丹正反衬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