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级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级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级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对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可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应激状态,甚至导致个人价值观念的动摇,精神状态的崩溃。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行为控制技术、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可使病人在围手术期安全地渡过难关,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通过系统的护理能对同一类疾病的手术总结出规律性,提出问题,找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贯彻于访视的始终,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前术后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可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三个阶段。此三个阶段对手术患者很是重要,尤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及术后迅速地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特别是认识到了突出个性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美国护理学会曾在1994年指出,护理包含了所有的护理实务,并强调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的合一。因此,应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来评估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 病人的心理

心理是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心理活动会随环境的变化呈现相应的特征。据文献记载,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其发病、进展、预后、转归、预防和治疗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即心理因素不仅是引起躯体疾病的诱因,而且会影响疾病的全过程。病人在疾病的状态下,会出现一些和健康人有所不同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病人的心理反应。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缘于疾病,另一

是缘于医疗活动,如医疗环境、治疗手段和医疗知识等。大量的实践已证实,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可导致组织结构的病理异常。

2 手术前期

2.1 心理特点我国的医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疾和毁容等。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焦虑、恐惧表现为手术担心、紧张不安、害怕,乏力疲倦等,似有大祸临头之感。身体上表现有相应的一些症状,如心慌、手发抖、坐立不安、出汗等。睡眠障碍的病人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噩梦等。

2.2 原因术前焦虑的原因很多:(1)病人对手术安全性缺乏了解;(2)担心手术的效果;(3)对医务人员过分挑剔;(4)30%病人怕疼痛;(5)其他方面包括家庭关系、治疗费用、将来的工作学习安排等。有关术前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有结果表明术前焦虑更多地与人格和应对方式有关,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虽然得出女性术前焦虑水平得分较高,但有报道认为是女性更倾向于表达焦虑,所测得的不是焦虑,而是焦虑的表达。

2.3 术前焦虑与手术结果的关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病人尽管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自我感觉欠佳,主要是这些病入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焦虑,而且程度较高,这样往往降低了病人的痛阈和耐痛阈,从而表现为全身肌肉紧张,麻醉效果不佳,手术疼痛加剧。有研究报道,术前紧张、焦虑程度与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都有密切关系。具有中等程度焦虑的病人,术后心理反应及预后效果最好。而严重焦虑和很少焦虑的病人,术后心理反应和预后都较差。

2.4 护理及时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术前焦虑反应,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应对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的躯体和心理

康复。

2.4.1 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主要是及时给病人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信息,因为给病人提供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病人的害怕情绪,增强其忍耐性。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1)耐心地与病人进行交谈,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用恰当的言语,使病人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了解术后各种护理措施及对病入的有关具体要求。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随时评估病人的理解能力和做出决定的能力,以及焦虑水平,纠正各种误解和疑虑,使之全面、正确理解术前各种信息。(3)加强病人的社会支持,术前安排与手术成功的病人同住一室,能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4.2 行为控制技术及时应用行为控制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术前焦虑,顺利渡过手术期,促进疾病的恢复。常用的方法有:(1)情绪松弛训练法,放松、深呼吸能有效对抗焦虑。放松训练能够抵消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个体以更健康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挑战,使人体的非自主的反应,如心跳、呼吸和血压、肾上腺素的分泌在自主的控制中;(2)分散注意法,多采用谈话的办法或听轻音乐。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和终末病人,取得了理想效果;(3)示范法,请手术成功的病人介绍自己的经验;(4)刺激暴露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接触,可以克服病人对医疗操作或环境的焦虑反应。

3 手术中期

3.1 心理特点一般临床上,医生往往凭借患者的临床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例如非典型性的乳腺肿瘤患者,术前不能确定其所患是良性或是恶性肿物。

因此,最为可靠的是采取局麻手术切除肿瘤部位,然后行冰冻病理诊断,以确定肿物的性质。所以,等待冰冻结果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其心理特征为:焦虑、疼痛、绝望。

3.2 护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战胜疾病,战胜自我。首先要改变等候环境,变手术间门外等候为专门的等候室等候,以避免其他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采用音乐疗法,在等候室内播放一些柔和、舒缓、悠扬的乐曲,这样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心情趋于平静。护士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陪伴,可消除患者孤独无助的感觉并获得巨大的安慰。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可配合手术,达到使病人治疗的目的。

4 手术后期

4.1 心理特点术前焦虑水平高的病人,一般术后仍维持较高的心身反应。由于重大手术均有可能引起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和形象改变,容易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如愤怒、自卑、焦虑、人际关系障碍等。反复手术而久治不愈者术后心理反应更强烈,有的患者可因术后一时不能生活自理、长期卧床、难以工作、孤独等原因,继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4.2 影响术后的心理因素(1)对手术不了解;(2)智力水平低,难以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3)消极应对方式;(4)焦虑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抑郁,缺乏自信心;(5)治疗和康复动机不足;(6)对手术的结果期望不切实际。

4.3 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心理反应,灵活采取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1)及时反馈手术完成情况;(2)正确处理术后疼痛;(3)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4)帮助病人做好出院的心理准备。

5 注意问题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入院后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和观察以初

步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社会关系、经济能力、文化程度、人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护理方案的确定。因此,将心理护理扩大到整个社会,不仅是治病防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有效地减少和消除心理致病因素的重要手段。在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之前,应充分评估其个体差异,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交流是否成功,对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发展及疾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

5.1 年龄差异(1)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意识未充分形成并且没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护士应密切注意情绪变化,多给予关心爱护。在儿科门诊患儿中,有些虽然以躯体不适为主诉,但实际上还伴有其他心理问题或某些躯体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2)由于中年人担任众多角色,一旦患病即发生角色紊乱,应多予开导,帮助处理角色冲突,动员家属关怀和支持;(3)老年人多较固执,需要被人尊重,对家属是否来看望十分敏感,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个性,尽量满足需要。老年患者多因机体组织衰老而导致整体调节机能减弱、适应能力下降,且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所以术前以谈心的形式和患者接触和交谈,取得信任,在收集资料时要运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的手术情况。

5.2 不同文化社会背景病人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千差万别的社会人,除基本属性外,有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和反应。护士应全面深刻地了解病人的共性和个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心身状态。

5.3 不同人格特征一个人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而性格是人格特征的核心。不同的人格特征,对所患疾病的反应各不相同。

6 结束语

一个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既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与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因为一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取决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影响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具有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刺激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对心身健康带来影响,导致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因此而带来心理变化。通常,大家认为病人的需要主要是生存。确实,对许多病人来说,生存的需要是强烈地增强了。但是,他们仍然有尊重、爱、交往、信息和刺激的需要。许多病人由于这些需要被忽视而发生各种心理与生理反应,出现某些疾病行为,增加了临床复杂性,影响了治疗效果。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应激刺激,不仅有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

症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康复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渡过手术期,并取得最佳康复效果。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二、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empirenews.page--]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心型特点 多数患者术后因病灶已切除,表现情绪稳定、能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疼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但有少数患者,由于情绪应激,仍有不良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是承受大手术的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还活着,颇感侥幸,这时他们迫切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手术位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术后不久的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更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紧张、痛苦难熬.2—3天后疼痛缓解,但对预后的担心又紧紧地围绕了患者。 (2)惧怕心理:疼痛是术后最主要、最痛苦的不良感觉。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平素惧怕疼痛者,在术后表现尤甚,可能会呻吟不止或痛苦哀叫。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惧怕心理,还可使其烦躁焦虑,可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3)疑虑心理:患者的心身经受手术打击之后是较为脆弱的,各种不适和虚弱状态使其产生种种疑虑,如手术是否真正成功,疾病是否已经根除,机体功能是否能够恢复等,并希望医护人员能确切答复。 (4)依赖心理:手术使患者遭受痛苦、产生应激,更加强化了“患

者角色”被动依赖心理。表现为情感受得脆弱、幼稚、顺从、撒娇、依赖。此时,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顾,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洗手、洗脸、吃饭、翻身、大小便等都不去做.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5)抑郁心理;术后患者平静下来,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思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不能及时下床活动,卧床又影响丁心、肺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和继发感染等。 (6)缺陷心理:一部分破坏性的手术,如截肢、毁官、肚器移植和手术造成的各种重要功能破坏等,尽管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保全了生命,但却导致了患者N6B体生理缺陷,给患者造成了难以平复的缺陷心理。具有缺陷心理的患者多表现出自卑感,不愿和他人接触,孤独,回避,内心有强烈的压抑感。 2.术后心理护理 (1)消除疑虑:当患者从麻醉中醒来,或从手术室回到病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手术已成功地切除了病灶,即使术中不顺利或病灶未能切除,亦暂时不能把真情告诉患者,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措施。态度应和蔼,让患者知道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的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胸腹部手术术后需咳嗽排痰,但患者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生怕造成疼痛或致刀口裂开。这时,应向患者重复强调术前训练时所说的咳嗽方法,鼓励其大胆咳嗽排痰,并告知其适当的活动,刀口不但不会裂开,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刀口愈合。

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81例患者术前访视与调查了解术前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有效地心理护理。结果:通过采取有效地心理护理,术后随访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担心,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in front of surgery pati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nursing yang cuimei abstract:objective:in front of discussion surgery pati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nursing effect.methods:from june,2008 the surgery treats the psychological question to my courtyard to june,2009 which in front of 81 example patient technique making a house-call and in front of the investigation understanding technique appears,and pointed adopts effectively psychological nursing.results:through adopts psychological nursing,after the technique makes a follow-up visit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to reach 100% effectively.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patient s psychology effectively anxious and the worry,enhances the surgery effect. keywords:in front of surgery patient technique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手术前心理状态和对手术的适应能力,有密切联系。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使患者接受手术时处于最佳状态,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并取得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密切配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预期的康复。因此,手术前必须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1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多数患者怕过手术关。术前焦虑是患者普遍的情绪反应。有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将要施行手术时,便产生焦虑、恐惧、精神紧张、坐卧不安。他们怕麻醉、怕疼痛、怕残废、怕毁容、更怕死亡。有的患者担心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怕影响家庭触及自己的是事业成败等。接近手术日,他们食不知味,夜不成眠,尽管手术前的夜晚吃点安眠药。多数患者仍难入睡。有的患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进手术室便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处于虚脱状态,不得不停止手术。有的患者误认为术前签字是医生推卸责任的凭证。因此,他们内心疑虑加重,多方打听手术的经过,疼痛的程度等。结果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还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对手术不利。有的患者在术前就写了遗嘱,作了后事安排。还有的患者甚至信天命,拼命运。例如:有1例外科患者,某某,男,22岁。因机器辗伤右上肢,需做截肢手术。术前他对其父亲说:”医生怎样交底,你都签字,我豁出去了。”手术前的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手术效果。加重术后情绪障碍或引起并发症等。 2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待手术前患者放入一般心理状况。我们应搞好医患的心理沟通,叩开患者的心灵大门。患者入院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住院环境,第一句听到的是医护人员的询问,第一口饭菜的味道,第一次接受治疗的感受。……这些直接或间接式的第一印象,都会产生首因效应,严重地影响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在言语和行动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要亲切关怀照顾患者,以精良的技术得到患者的信赖。才可能有心理上的信赖。才可能有心理上的沟通。使患者从焦虑中解脱出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用科学知识进行疏导和解释,使患者能正确对待手术。手术是有一定创伤的治疗措施。在实施前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家属及单位领导的同意。在决定采用手术治疗后,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疾病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本病的性质,发展与转归。解释手术治疗的目的。告诉其手术性质,麻醉的方式,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发生哪些问题,碰到问题怎么解决等。例如:在局部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应告诉患者在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有不舒服或疼痛感,应尽量放松或做几次深呼吸,可以减轻。若无好转,可以告诉医生,对术后如需要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仪器者。术前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被整体护理模式所替代,而心理护理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对患者在接受疾病的诊疗、恢复及预后都起着不可所视的作用,而手术的患者心理护理更为重要。 标签:围手术期;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患者的需要。解決心理问题,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被整体护理模式所替代,而心理护理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而患者常对手术产生恐惧反应,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又可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疾病转归、康复等。这种心理状态不仅通过神经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机能,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手术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年龄18~45岁,平均33岁。 2 护理措施 2.1 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2]。患者一旦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能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3]。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①害怕,②担心[4]。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患者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患者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扯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患者,因将影响说话,应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当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总时处于一种陌生、恐怖、痛苦、焦虑,接触的都是陌生事物,远离家人,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室,没有安全感,而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准确分 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本文浅谈手术病人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 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 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这种反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可见到,是手术病人 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 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症。对手术目的、施 术医生和术后效果也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地询问和探究。同时还怕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动作 粗暴。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 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 们的提问。术前所做的各种检查,要及时给以解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在术 前予以说明。术中尽量减少物品和器械的碰击声,避免高声喧哗和窃窃私语。手术之后经常 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在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处理问题。 2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 存在这种反应。病人的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其表现, 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 者违犯院规和法纪。前者多见于内向性格的病人,后者多为外向性格病人的表现。无论哪种 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患,增强生活 信念。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注意语调的平和、言 语的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语言的效果。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手术 以后,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尤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从而使之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手术以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 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 脆弱以及兴趣索然、犹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所以,要耐 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 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 护士要懂得谈话的艺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所处的家庭、工作环境,智力和疾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语言文字以求恰到好处。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在一切 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 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4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例如:子宫切除、 截肢术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对手术准备不足,而社会对手术评价又不高,可能导致术后忧郁。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而术前严重失眠加上手术创伤可能引起术后谵妄。病人有答非所问、定向不全和恐惧等症状。术后病人发生变态心理反应,尽管与病人的素质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 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 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 和术 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 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 体温、 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 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 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 摘要】护士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 消极心理反应程度,可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51-01 手术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大出血等,都必须 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病人的精神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手术病人除了承 受疾病的刺痛外,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师和术 者的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病人 的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 配合手术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极为有益[1]。 1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 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 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等,还有一些 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和焦虑心理,手术患者焦虑心 理来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怕术中、术后出现意外, 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 时间休养,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对这一些情况考虑过多,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能配合 手术。 2心理护理方法 2.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认 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耐心说明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告知病人术前应如何禁食水、用药和手术的体位。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 麻醉和手术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嘱病人好好的休息有利于手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 配合好麻醉。说明皮肤准备、术前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要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不做手术的危害,告知病人要勇于面对现实, 战胜病魔,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 2.2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2.2.1动作轻柔 病人进了手术室,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 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2.2.2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术中要正确的运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情感,和 病人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问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谈话时态度要和葛可亲,必 要时做些手势和动作,同时也要做个好听众,认真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发言,当病人过 度激动哭泣时应给予安慰,也可诱导继续谈些别的话题,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 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 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的配合手术[3]。 2.2.3注意仪表言行使病人感到可信可亲 病人入室后往往会产生“生命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的念头。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 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应注意仪表整洁,态度和蔼,如果在室内随意嘲笑、闲谈、喧哗, 甚至对病人漠不关心等,必然会让病人感到手术没有保障或引起反感,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 思想负担[4]。 2.2.4注意沟通的技巧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武邑县医院王秀巧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目的: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开腹后,会感到不适或探查时会出现恶心、想吐,甚至烦躁不安,这时应张口呼吸克服此现象,否则会引起腹胀导致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不能喊叫,有不适时应告诉医生。 2、骨科创伤性手术病人:护士应将动骨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复位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说明这些没有什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病人自手术完毕回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称为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一)心理状况手术后是病人心理反应比较集中、强烈的阶段,随原发病的解除和安全渡过麻醉及手术,病人心理上会有一定程度的解脱感;但继之又会有新的心理变化,如担忧疾病的病理性质、病变程度等;手术已致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者,则担忧手术对今后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切口疼痛、不舒适的折磨或对并发症的担忧,可使病人再次出现焦虑,甚至将正常的术后反应视为手术不成功或并发症,加重对疾病预后不客观的猜疑,以致少数病人长期遗留心理障碍而不能恢复正常生活。 (二)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不同类型的手术,涉及的范围、大小及持续时间各异,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安置的引流管及不同麻醉方式使术后观察和护理的要点亦不尽相同。故护士要正确评估。 1.手术类型 (1)按手术期限分类大致分为三类:①择期手术:手术日期的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有充分时间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等②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不易延迟过久,如恶性肿瘤根治术等。③急症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疾病,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最短时限内完善必要的准备,争分夺秒地进行紧急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例如:脾破裂、肝破裂等。 (2)按手术范围分类可分为大手术、中手术、小手术及微创手术。 2.麻醉方式分类可分为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三)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切口状况:有无渗血、渗液、感染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3.引流管与引流物:术中是否安置引流管、术后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量、色、质的观察等。 (四)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必要时可行胸部X摄片、B超、CT、MRI检查等,了解脏器功能恢复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一)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方面的知识。 (二)疼痛与手术创伤、安置引流管有关。 (三)尿潴留与麻醉剂残余作用未完全消失、切口疼痛、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尿有关。 【预期目标】 (一)病人能复述术后饮食、活动、切口护理、导管护理的要点和相关知识且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保健。 (二)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三)病人能够有意识地排尿。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护士应根据病人术中、术后的具体情况及出现不适的原因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给予对症护理;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缓解不良心理反应,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根据手术大小,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不稳定或特殊手术者,应送人重症监护病房,随时监测心、肺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伤口、胸腹腔以及胃肠道出血和休克等的早期表现,并对症处理。 1.血压中、小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一次,直至平稳;大手术后或有内出血倾向者必要

(完整word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体温、

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 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3.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4.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

手术前患者心态分型及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心态分型及心理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手术心态分型护理 心理学家认为,手术作为一种刺激,会引起患者一系列消极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护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消除障碍,这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发生与心理情绪障碍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有益。 1手术前患者心态分型 1.1恐惧型这种心态患者的最大特点是“怕”字当头,神魂不安。主要有“六”怕,一怕疼痛难忍,二怕留有后遗症,三怕医生技术水平低不认真,四怕开腹破肚丧失元气,五怕腰椎麻醉使人瘫痪,六怕花钱过多负担不起。正因为患者怕这怕那,所以会故意隐瞒病情,避重就轻,给治疗造成困难。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手术,丧失手术时机。此类患者不多,多为初患者和一部分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患者。 1.2疑虑型这种患者整日忧心忡忡,顾虑重。虽然知道手术的必要,但是怀疑自己的病是否非手术不可,能否吃药打针治愈,对脏器穿孔后暂时疼痛减轻也会认为病情缓解,对医疗技术、设备都持怀

疑态度。此类患者多系脏器闭合伤、脏器穿孔患者及农村患者。 1.3悲观型这种患者悲观失望,听天由命。患者对自身疾病不抱希望,对手术结果不抱乐观,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初次接受手术,多不合作。此类患者多系癌症、严重外伤者等。 1.4淡漠型这种患者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患者对疾病的好坏、对手术的成败不以为然,任人摆布,淡然处之,甚至希望尽早解脱。此类患者多见久病缠身、年迈多病、身患绝症、处境艰难、子女不孝、悲观厌世者。 1.5泰然型这种患者有病在身却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既来之则安之,能密切配合医疗和护理,情绪稳定,听从安排,遵守医嘱,对医护人员和病友非常随和、善良、友好。此类患者多见思想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者。 2手术前患者心理护理 2.1摸准情况,心中有数对要手术的患者,要调查摸清情况,至少做到“三个清楚”:除对患者基本情况掌握外,对其工作、爱好、性格要清楚;对患者家庭情况,如经济、婚姻、子女情况要清楚;对患者病况和治病史要清楚。把这三方面情况搞清楚,我们就会心中有数,掌握患者心态特点,对症下药,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把患者不好的心态转化为有利于手术和康复的心态。 2.2细心工作,正确疏导掌握了解患者心态特点后,要时刻注意患者心理变化,用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把患者当亲人,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前心理_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前心理护理 1、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无论手术大小,无论手术何等平常,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无论手术的把握度有多高,手术对忠者来说都是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患者在此种应激源的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全身发抖.意识围狭窄,感觉过敏,精神紧,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病理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这是患者术前担心手术会带来影响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一种心境。术前之所以会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反应,是因为患者对手术治疗疾病的目的、意义、预后、必要性、迫切性等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以及以往刀割创伤的体验,盲目产生担忧和惧怕。 患者术前主要的焦虑心理特点有:一是对手术表现为害怕,二是对手术表示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发生意外、出现残废或损害等。一旦确定需做手术治疗,患者即对手术产生种种猜测,或查看、打听有关手术的问题,急切盼望早日用手术解除疼痛。同时,又表现为揣揣不安,情绪不稳,四肢酸软,茶饭不思,睡眠障碍。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则情绪更为紧,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即使在手术口前的当晚服用安眠剂,仍难以安静人睡。有的患者可能出于精神上的过度紧,在进入手术空后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等。

恐惧焦虑反应可分为三级:I级:有轻度紧和担心,表现尚属自然,安静,无食欲、睡眠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26%。II级:中度紧、担心,表现出不自然,睡眠欠佳,胃纳量有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44%。皿级:严重的紧和担心,坐立不安,睡眠差,胃纳 少,约占手术患者的30%。 (2)抑郁心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脏器组织的破坏或丧失,可因此而引起负性情感增强,表现出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心境。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及手术部位和性质不同.可以产生轻重不等、表现不一的各种情绪变化。如有的可仅为心情压抑,不开心,一般人并未能觉察出来;有的可强作笑颜,极力掩饰自己的不快,以免对家人造成压力,在表情上则有可能被人觉察出不自然;严重者可表现为兴超索然,情绪低沉,忧心仲仲,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甚至忧郁沮丧,悲观绝望,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 (3)猜疑心理:由于手术特别是大手术,可能使患者的生活、工作规律发生改变,由此可产生对任何事物均异常敏感,而且将信将疑,甚至处于偏信和否定的矛盾状态之中。这是由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暗示作用的结果。术前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细心观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讲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对别人的安慰和关心认为是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或担心误诊,伯手术部位搞锗了,甚至否认自己患病。 (4)择优心理:患者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迫切希望具有高水平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同时也希望得到技术熟练、态度和蔼的护理人

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 每位病人从健康到生病、从家庭到医院都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尤其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除了承受病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抑郁、悲观、失望等。手术室护士若能给予病人恰当的心理护理,对实施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卫生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随访的护理措施,会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护理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除了充分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外,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配合完成手术治疗。现在就谈谈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 1.从接病人开始,由进行术前访视的同一名护士去病房接患者,可以先不戴口罩,要面带微笑,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先做简单的交谈,以缓和患者紧张的情绪。例如询问患者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体质较弱、陪护较少的患者,向前搀扶一下,与其同行,边走边向病人简单的介绍手术室的布局情况及设施,能减少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陌生及恐惧感。以自己的言行取得病人的信任。 2.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环境是对病人的第一感观尤其重要,情绪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普遍存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如果麻醉师与手术室护士穿着暖色调衣服、手术室里放着轻缓舒畅的音乐会给病人一种温馨舒展的感觉。进入手术室病人几乎都会问做手术痛不痛等问题,这时我们首先热情地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专门照顾他,诚恳地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交代手术开始前要实行的治疗,如:心电图,麻醉,导尿等,病人会感到手术准备充分,他是这里最重要的。帮助病人脱去衣服,将病人扶到手术床上,协助病人摆好麻醉体位,必要时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向病人说明正确体位对麻醉、手术及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注意动作要轻柔,带有保护性,同时尽量将病人暴露在外的躯体加以遮盖,保护病人担心不雅的裸露。 3.术中巡回护士始终守在病人身旁,关心体贴病人,用温暖的手握住病人,始终像亲人一样尽力满足病人的要求,让病人感到护理人员就是自己的守护神。病人情绪趋向稳定,我们要时不时地问病人冷不冷,要不要盖被子,避免大声谈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姓名:林惠琼培养层次: 2012级专升本本科学号:2012520043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详尽的护理措施,从而明确了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喉癌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对于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而手术作为一种对病人的刺激,往往会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及预后。有资料研究显示[1]:对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心理问题,其次才是躯体问题,这可能与躯体问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患者的心理感受来体现有关。因此,作为耳鼻喉科护士正确地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对手术成败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并结合自身体会,总结出以下内容,与同行讨论学习。 1 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1.1 手术前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1.1.1 担心术后失语术前喉全切的患者最担心的是术后说话问题[2],突然失去说话发声能力,对正常人来说从心理上很难接受,患者会感到自己变成了生理残缺的人,从而怀疑自己对社会是否还有价值、是否还需要生存。这种消极情绪必定会影响治疗及手术。

1.1.2 对病情悲观失望和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心理一样,总认为患了癌症,就相当于宣判了死刑,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对战胜疾病无信心,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会带着恐惧和绝望的心情来面对手术。 1.1.3 强烈的负债感此类患者病史较长,术前曾到多个医院进行检查,不能够接受这一事实,基本了解此类疾病的手术效果,对战胜疾病无信心,可他们仍希望得到有效治疗。中年患者患病后,原有工作受到影响,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减少,婚姻质量下降,加之肿瘤治疗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而对一些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来说,住院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其子女大多属中年人,工作忙,而且要照顾下一代子女。从而,其对占用子女的时间和增加子女经济负担感到内疚,心理上产生负债感。 1.2 手术后喉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1.2.1 对手术成败的焦虑术后病人首先出现的心理就是渴望知道自己的手术效果[3]。病人常担心手术创伤大,切口愈合慢,能否进食,是否会复发等一系列问题。 1.2.2 其他因素导致的恐惧烦躁喉癌病人手术后完全丧失了语言交流的功能,这种不能说话的沟通障碍是产生急躁和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4]。由于丧失发音功能,又必须终生保留气管套管,加之术后需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道的分泌物及血块随时都有可能阻塞气道造成窒息,不能经口进食而行鼻饲饮食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情绪低

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

(一)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 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我国的医学心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在心脏科某病室,病友们给将临手术的病友送桃子罐头,用意是祝福病友能从阎王爷那里“逃”回来。一旦有病友死在手术台上,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一次在心脏科的一个病室里,其中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死在了手术台上,另外两个待手术的女孩就都偷偷写下了遗书。大量临床观察和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另外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 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 应有的心理准备。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的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