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版】运动生物力学--课程设计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王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学院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编号: 142308英文名称:sports biomechan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0 实验学时: 6学分:2开设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田径》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求实的态度。
2.了解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熟悉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用于体育实践。
3.熟悉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一般规律和器械运动的力学规律。
4.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中的基本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测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本章重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定义和学习要求。
本章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特性。
学法指导: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结合本学科特点,在学习中应树立系统分析的观点,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外力相互作用和人体内力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导言:树立“大体育观”,要有“忧患意识”,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概念和历史沿革,明确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本章重点:学科任务及学科展望。
本章难点:① 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科学中作用的理解。
② 国内外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法指导:学习一门新课首先要对这门课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要从本门课的定义、研究任务以及发展简史着手。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运动生物力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体育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总结,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测量手段,使学生能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规律,能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与手段测量、评价人体运动的力学功能。
为运动选材,避免运动伤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运动质量等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分析简单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本大纲所提出的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②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32学时的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学生责任感及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及组织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完整阶段教学,先基础理论,后应用分析教学,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基础力学等专业基础,通过课程教师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高等学校教材《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推荐参考书:《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六、课程进度表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课堂理论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2学时)讲解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大纲(12学时)一、培养目标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现象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实验:1、掌握身体运动的测量与评定方法。
2、验证人体运动中某些基本规律。
3、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4、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二、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主要采取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项实验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之。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
每6人为1个实验小组,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约20人。
实验要求:⑴实验前:认真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⑵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耐心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实验结果,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爱护器材。
⑶实验后:整理实验仪器,所用器械应擦洗干净,打扫实验室卫生。
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三、课程学时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12学时。
四、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五、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的成绩为100分,考试采用操作和答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其中试卷部分占50%,操作占30%,平时成绩占2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能力等情况确定。
凡是符合下列任何一条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1、实验课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
2、实验报告缺少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3、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者。
4、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院)领导批准后,随下一届重修相应的实验课,参加考试,并按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
实验课重修次数不得超过2次。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八、实验内容简介实验一一维重心测量(2学时)[训练内容和要求]利用力矩原理测量人体一维重心。
运动生物力学
1、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将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2、蠕变:若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3、滞后:物体作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同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
*五、疲劳与断裂韧性的特点(10)
六、总结
第1节材料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讲授使学生
1、了解材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虎克定律
3、掌握韧性材料的载荷——变形曲线
教学重点:区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韧性材料的载荷——变形曲线个阶段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形式
点名、复习、新课导入(5)
一、应力、应变(10)
教学难点: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简史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形式
教学要求和自我介绍、点名(5)
一、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简介(10)
用生活中的事实导入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
力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
二、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的主要任务(40)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引入其研究内容
1、确定运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优化运动技术的方法
讲解基本概念
1、外力、内力
2、应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由于变形在其内部任意单位截面上产生的抵御变形的力。
3、应变:物体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叫应变。
二、虎克定律(10)
1、介绍概念及公式σ=Eε
2、F=KX。
三、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20)
1、刚度和强度
2性材料的载荷——变形曲线
*利用该曲线将以上概念综合讲解并区分。
运动生物力学 教案
运动生物力学教案(1)授课内容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概念一、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1、生物力学是研究活体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力学分为两大类:(1)普通生物力学(或称理论生物力学)(2)局部生物力学(或称应用生物力学),例如:人类工程生物力学、劳动生物力学、整形生物力学等等。
2、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复杂的运动技术建立在生物学和力学的规律之上,运动生物力学用数学、力学等对运动动作加以定量描述。
运动生物力学从力学角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以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各专项技术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的动作技术原理,以及最佳运动技术。
人体机械运动表现为两种形式:(1)人体自身发生的形变,即人体各环节之间相对的位移运动。
(2)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发生的位移运动。
牛顿定律适用条件:刚体运动,而生物体会发生明显的形变。
因此在人体运动中具体应用时要进行适当变通,研究活体时须注意各种力对生物体所做的功。
二、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和内容(一)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研究运动员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生物力学特征2、研究各项动作技术,确立动作技术原理,建立动作技术模式来指导教学和训练3、结合运动员个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特点研究适合个人的最佳动作技术方案和进行运动技术诊断。
4、探索预防运动创伤和康复手段的力学依据5、设计和改进运动器械,运动器械应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二)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1、运动生物力学概论:概念、任务内容、发展史。
2、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以力学理论研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因此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转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是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
3、骨、肌肉及人体基本活动的生物力学。
如:骨、骨械杆原理、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和功能关系;人体各环节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力学原理等。
4、人体运动数据采集和处理。
5、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如:投掷、跳远、跑步、球类、游泳等动作的力学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标准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标准授课人:李银坤《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2.课程定位本课程在第六期开设,是专业任选课程。
是一门培养学生对运动技术诊断的课程,是一个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后续课程是:运动技术的诊断3. 课程任务(对课程教学任务的总体概括)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培养学生对动作技术原理与最佳运动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判断运动技术好坏的能力,掌握最佳运动技术的训练方法。
二、课程目标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被确定为一门限选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和器械在竞技体育和健身运动中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能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简单的武术动作分析其合理性,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打好基础。
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复合型的体育人才奠定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使毕业生能在今后的教学、训练工作过程中能灵活多变的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运动生物力学中基本的力学原理等。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1、课程结构(一律采用表格的形式)说明:这部分主要罗列本门课程的章节内容。
2、具体内容和要求四、教学条件1、教学设备2、教学师资3、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1]纪仲秋主编.《运动生物力学》(第2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考资料:[2] 陆爱云主编.《运动生物力学》(第1 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3]Arthur E. Chapman主编;金季春译.《人体基本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第1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4、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现场投影设备,3D图像解析软件等。
五、考核评价本课程考勤平成绩考核占10%,时成绩考核占30%,期末成绩占60%,期中,平时成绩根据此项内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期末考试以综合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掌握及素质情况。
第二章、运动生物力学教案1
运动生物力学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常规:师生问好、登记考勤等●导入部分:①复习:运动生物力学概念、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提问问题: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前景?②宣布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大家知不知道自己的头有多重?讨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头的重量?引发学生兴趣。
③举例解决学生问题,引出本节课知识点(古代一科学家,最早用六具冰冻的男尸研究人体,他把男尸的头全部割下来,放在体重计上称重量,这就是最早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现在科学家已经推算出人的头占体重的百分比,所以要想知道头的重量,只需要用体重乘以这个百分数);然后以火亮运动为例,说明无论是重量,还是时间,力等等,都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运动参数。
●主要部分:第一节.人体惯性数参数一、人体惯性参数特征(一)人体惯性参数特征量1. 质量(m):衡量物体平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恒量、是标量。
绝对质量人体各环节的质量叫做各环节的绝对质量。
相对质量=绝对质量/人体质量。
提问:姚明为什么在运动场上显得比较笨拙?(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静止的时候不容易启动,运动的时候不容易停下来)讨论:体操运动员程菲的上肢相对质量大,还是篮球运动员姚明的上肢的相对质量大?2. 重量(G)环节绝对重量:人体环节的重量称为环节绝对重量;环节相对重量:环节绝对重量与人体总重量之比叫做环节相对重量重量与质量的关系:G=m*g(重力加速度)球对人体的吸引力越小,对于跳高,跳远的项目来说,容易取得好成绩,所以墨西哥奥运会上,有很多成绩打破世界记录。
)3.人体质心(重心)人体总质心:人体整体质量分布的中心。
人体重心:人体各环节所受地球引力的合力作用点。
✧ 质心和重心物理意义不同,计算结果一致。
纵长环节的质心(重心)大致位于纵轴上,靠近近侧端关节。
4.环节质心(重心)位置环节质心(重心)半径系数:即近侧端关节中心至环节质心(重心)的距离与环节长度的比值。
5. 转动惯量(I)衡量物体(人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 (2)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运动生物力学是指研究生物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各项反应力与运动力学参数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运动员不同阶段的步幅、步频等运动参数,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计步器•计时器•测量尺•运动数据采集仪•电脑三、实验内容实验一:行走步数与步频测量1.实验目的:测量行走步数及步频,了解步频与步幅之间的关系2.实验步骤:–将计步器绑在运动员的腰间;–让运动员在等速的条件下进行行走,记录行走步数和时间;–在同等道路条件下,改变运动员的步幅,观察和记录垂直地面方向的位移,并计算步频;–分析步幅与步频之间的关系。
3.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步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运动员的平均步频;–比较不同步幅下的步频变化。
实验二:跑步步幅与运动速度关系测量1.实验目的:测量不同跑步步幅下的运动速度2.实验步骤:–让运动员在同等跑道上进行跑步,先以正常步幅跑步,计算速度;–改变运动员的步幅,并计算速度。
3.实验结果分析:–对比不同步幅下的运动速度变化,分析步幅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蹦床高度影响因素研究1.实验目的:了解蹦床高度受身体肌肉力量、蹦床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2.实验步骤:–让不同体形、肌肉力量的运动员进行蹦床;–改变蹦床材料,观察蹦床高度的变化;–记录每次蹦床的高度,并统计数据。
3.实验结果分析:–对比不同运动员、不同蹦床材料下的蹦床高度数据,分析影响蹦床高度的因素。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应在体育教练或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2.实验者应保证身体健康,穿运动鞋、运动服等合适的装备;3.实验仪器应正确使用,并保持仪器的准确性。
五、实验思考题1.运动员步频和步幅哪个对跑步速度影响更大?为什么?2.什么因素会影响蹦床高度?3.什么是运动生物力学?它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六、参考文献1.朱力定,张建华。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Li, L., Jindrich, D. L., & Smith, D. W. Body configurationmodulates running energetics in the guinea fowl Numida meleagri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6, 219(24), 3892-3899.。
【精品】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08版)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08版)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包括器械)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本课程介绍其中与体育运动技术(包括体育健身运动)最密切相关的部分,课程名称为“运动生物力学”。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按照学院对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以课程内容改革为中心,关注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健康等问题,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特点、我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大学本科体育类专业学习运动生物力学主要是用于运动技术(包括体育健身运动)的分析和评价;分析运动技术是以采集到的运动技术数据为基础;评价运动技术是以人体运动基本原理为依据、同时以优秀运动员相关数据为参照。
这些知识除了可以用于竞技运动以外,还可以用于全民键身锻练、青少年健康锻练的动作分析和指导。
本课程适用于运动训练专业、以及其它体育类专业等。
(四)课程编码:20080726。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注:八个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其中4项,占8个学时,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心实验室完成其它实验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导论知识点: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动生物力学四个基本概念(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技术原理(又称动作技术原理),最佳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分析(又称运动技术诊断));运动生物力学的三个热点问题(运动技术分析服务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需求带动了相关仪器设备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全民健身体育为运动技术分析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运动生物力学的五项基本任务(研究人体形态结构、机能的力学特性,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揭示运动技术原理,为有意识的利用人体运动规律提供支持;进行运动技术诊断,为体育参加者制定最佳运动技术解决方案;对体育器械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为优化运动器械提供力学依据;对动作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为预防运动创伤和促进康复提供辅助方案);运动技术分析基本工作步骤专论。
运动生物力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运动生物力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科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物理量,探讨其运动机理和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着重分析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机理和效应。
二、课程目标1.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基本概念,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熟悉静态和动态运动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能够分析各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能、功等物理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4.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对运动效果的影响规律;5.了解各种运动损伤和疲劳的生物力学机理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在体育训练和运动医学等方面的应用;2.实践操作:通过计算和测量等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熟悉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计划1.运动生物力学基础(2周):–运动生物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骨骼肌肉结构和生理功能;–运动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静态和动态运动学(3周):–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动轨迹和关节角度的测量和计算;–运动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力学分析与生物反馈(4周):–动力学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运动中的力和矩;–生物反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中的应用(3周):–运动损伤和疲劳的生物力学机理;–运动训练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运动医学的运动生物力学应用。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出勤、听课笔记和课后作业等;2.期末考试占60%:内容覆盖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要求;3.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评估方案。
六、参考教材• C. L. Vaughan, B. L. Davis and J. E. O’Connor. Dynamics of Human Gt, Third Edition. Human Kinetics, 2019.•R. N. Hinrichs. Biomechanics and Motor Control of Human Movement, Fourth Edition. Wiley, 2020.•W. Herzog. Muscle Biomechanic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Wiley, 2013.结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7篇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7篇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
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计划【篇3】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设计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设计前言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综合性较强,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如数学、物理、解剖生理学等,是运动医学、体育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支撑学科。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运动生物力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理解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控制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3.学习基本的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的力学原理3.运动生物力学的机能分析4.运动生物力学的运动控制5.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起点高、深度大。
因为运动生物力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才能理解,所以一定要将教材的前置知识讲清楚,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
2.实践性强、操作性强。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通过测量人体各关节的角度、速度等参数,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
3.交互性强、互动性强。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加教学效果。
4.探究性强、创新性强。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1.PPT授课2.实验室实践3.现场案例分析4.讲解教材案例教学评估1.阶段性测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考试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PPT展示:让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一个关于运动生物力学应用案例的展示PPT,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3.实验报告:在实验课中进行实验,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进行评估。
总结运动生物力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学习难度较大。
运动生物力学 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力学Sports Biomechan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42T07K学分:2.5 总学时:43 学时分配:(讲课28+实验1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习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技术知识,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研究方法,进一步理解各项技术动作要领,研究各项技术的生物力学规律,为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三、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运动生物力学》概论(讲课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教学内容:运动生物力学概述;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和内容;运动生物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二)人体生物力学参数(讲课3学时与实验3学时)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人体惯性参数、人体运动学参数、人体运力学参数和人体运动学参数特征,了解人体惯性参数实测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生物力学参数的概念、意义和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人体惯性参数概述,包括质量、质心(重心)位置、转动惯量及转动半径;人体运动学参数,包括人体运动中的的参照系与坐标系,人体运动的分类和运动学的特征,人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规律:人体动力学参数,包括力、力矩、动量、冲量、动量矩、功和能;参数的采集步骤、处理和分析,人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人体重心测量(实验3学时)(三)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讲课3学时与实验4学时)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人体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要求学生能分析人体运动动作结构、动作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教学内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骨的生物力学的特征、包括骨的受力形式、人体承受外力极限能力的比较,肌肉活动对骨受力形式的影响、体育运动对骨结构的影响: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包括肌肉力学模式、肌肉力量训练、肌肉松弛现象;杠杆原理、人体杠杆分类、人体关节杠杆类型举例、复杠杆原理;运动器系整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与特点;人体动作结构与动作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学院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全称):运动生物力学
任课教师:XXX
职称:助教
系(部):体育系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授课班级:2012级本科1-6班
2014级专接本1班
制定日期2014年8月3日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运动生物力学》课程设置论证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运动生物力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近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在学科高度分化条件下的高度综合,生物力学正是数理概念与力学理论向生物科学渗透的结果,它的任务是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力学基础。
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共计36学时。
二、课程目标
运动生物力学(sports biomechanics 或 Biomechanics in Sports)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外在机械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支。
狭义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或一般生物体,在外界力和内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规律。
本课程可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可以运用力学理论指导运动训练,规范动作形式,提高运动成绩。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人体的生物力学参数,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生物力学应用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用生物力学的原理指导日常的学习和训练。
本课程共分为五章,分别为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第二章人体生物力学参数;第三章骨、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参数;第四章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第五章运动生物力学应用。
四、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较快和较牢地掌握知识,而且还渗透着对学生学习与思想方法的训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
本课程注重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进行讲授,使学生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重点和难点,同时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授课时,根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