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资源紧缺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资源紧缺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探讨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水的供应相适应,不能无限制地采水用水,不能超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只有加强水管理,加强水治理,加强水意识才是我们解决水危机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水稀缺;水污染;水治理
水危机是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的短缺日益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生态资源赤字”。水危机的性质不同于能源危机,能源短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得以缓解,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中国的水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
1.1气候因素影响水资源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降雨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我国自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受较强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降雨量变化很大,时常导致旱涝两灾,而且旱灾和水灾常常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总的来说,从东南沿海地区到西北高地,降雨量逐步减少,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之间降雨量的差异很大。
1.2 产业结构的特征造成农业用水的比重大浪费多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5%。由于灌溉系统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及不同作物之间、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分配欠佳,在所有产业中,农业的水资源生产力是最低的。农业用水中,大约只有45%真正被农民用于灌溉庄稼。中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4%,工业的循环用水比率平均为40%,而发达国家为75%~85%。造成中国水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效率不高。
1.3水污染是水质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大面积的水污染加剧了我国的水稀缺。在过去三十年里,尽管中国为控制污染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水污染依然日益加剧,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从地表水向地下水蔓延。水污染事件也构成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加大了对本已相当脆弱的水环境的压力,由于长期持续的污染,中国大多数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可饮用的水资源正在急剧减少。
2.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建议措施
2.1大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的方向,然而我国城市水资源既紧缺,又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除市民节水意识不强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供水和用水过程中跑、冒、滴、漏的水量也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在20%以上。可见,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很大。2000年9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2.2 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污水治理、建立群众治水网络增加信息反馈
走市场化的路子,按照用水的和污染水的数量收取治水费用,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专款专用建立污水治理厂,对于自行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可以适当减免或加以补贴。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市场这个调节杠杆,让制造污染的企业参与到污水治理中从强制到自觉的进行污水自我治理,减少污水的排放。
利用媒体增强对大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各个地方环保部门可以让公众参与河流环境管理,环保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河流区域内居民的沟通渠道,定期访问居民,公布举报电话,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感,对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2.3增强水资源调控和利用措施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其次,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另外,在城市规划中,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应考虑加强处理水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处理过的生活用水用于工业生产,提高水的再次利用率。一方面污水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形成用水取水与净水回流的城市循环体系。
2.4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补偿手段保护流域生态系统
解决水稀缺问题要求保护水源,特别是流域上游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甚至农用地。我国政府已近开始建立补偿机制,对生态环保行为进行财政补贴,利用公共财政支持来鼓励生态保护的行为。但是,目前的做法严重依赖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在生态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间缺乏直接联系,这种补偿机制的建立缺乏持久性和发展性,只是单向的以补为主,效率较低。建立和完善生态有偿服务的方式提供了更具市场导向的补偿方法。可以尝试在生态有偿服务制度下,建立了一个环境服务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可向享受环境服务的受益人收费,然后直接支付给提供这些环境服务的人。与目前我国采用的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生态补偿机制相比,生态有偿服务提供了另一种更具市场导向、也更加强调自己融资的方法。生态有偿服务在其他国家已有实践,在我国大有潜力。其他国家已经提出并实行了生态有偿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国可以继续扩大实行生态补偿机制。鉴于保护流域上游生态系统的紧迫性,继续扩大实行其生态补偿机制计划,特别是在生态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相距遥远,双方之间的联系难以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尤其应采用目前实行的这种生态补偿机制。提倡开展生态有偿服务的试点。为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和有效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我国应积极开展试点,采用像生态有偿服务之类更具市场导向的生态补偿方式。我国对这种方式有很强的要求,应进行试点并予以提倡。试点可从一些小流域开始。
水资源紧缺是有多方面引起的,有自然的因素和人为的因素。但是目前人类的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不能改变自然水资源的情况下,我国只有依靠人为的方式来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治理水资源的环节中,应注意城市的合理规划、净化工业污染、大力保持生态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才能在治理中有的放矢,建立取水、用水、排放整体良性循环的利用体系,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世界资源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