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共67页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学前心理学》的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第二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发展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理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讲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和特点。

(2)介绍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例,讲解儿童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3. 心理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案例:小明,5岁,刚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答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明可能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建议如下:(1)教师应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引导小明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培养其合作精神。

(2)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小明认识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3)家长应多陪伴小明,鼓励他与同龄孩子交往,提高其社交能力。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VS
详细描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经验的 遗传,包含着许多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心 理功能和意象。原型则是集体无意识中具 有代表性的心理模式,如英雄原型、阿尼 玛和阿尼姆斯等。这些原型在个体心理发 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个体的知觉、 情感和行为。
03
行为主义学派理论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总结词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心理发 展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通过与他人
的互动和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认为幼儿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 发展水平,另一个是通过教学能够达到的发 展水平。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提供适当的教学刺激和挑战,促进其全面
新行为主义理论
总结词
新行为主义理论是对经典行为主义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它强调了认知过程在行为中的作用,并引入了中介 变量来解释行为的变化。
详细描述
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在行为变化中起着重要 作用。中介变量是指那些影响行为的内部因素,如思维 、知觉、情感等。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的变化不 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强化,还受到中介变量的影响。例 如,在教育环境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等认知 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成绩。因此,新行为主义 理论强调了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中介变量 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自己的认知结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02
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强调性本能
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埃里克森的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
和危机。
02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

《学前心理学》第二章

《学前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理解】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的生长发育,也称生 理发展。
不同系统的器官,成熟的早晚和不同时期发展的速度 都是不同的,但都有其规律。
【认知理解】
1、儿童长生发育的方向顺序服从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和大 小规律:即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次是上肢,最后是 下肢;新生儿从出生到成人,头部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 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一个孩子要数数,任务是数到10,最初教师抓住幼儿的 手指,和幼儿一起大声地数,并扳着幼儿的手指,这时教师承 担了几乎所有的数数责任。以后,教师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 在幼儿数数时,教师不再与他一起数,而是帮助他一起扳手指, 这就如一所建筑的搭建,当墙壁能够独立站立时,就逐渐地把 支架撤掉一样。最后,教师让儿童自己独立行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主讲教师:曾昭政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双生子爬梯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 验: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 为实验对象,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 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 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 周大的时候,一个总共练了8周,另一个只练了2 周。
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 高一些?为什么?
启示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 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 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 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 子的发展。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情境导入】
□在一项3岁和4岁幼儿参与的研究中,对他们中不能完成推 理任务的幼儿都采取了提示、指导的方法。结果发现,提示 和指导对3岁幼儿无效;对4岁的幼儿,提示的作用非常明显。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学前儿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 整个成长过程。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 变化与发生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 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 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最初是零散 杂乱的,心理活动很容易因情境的影响而改变。 例:幼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具有较稳定的情绪情感
混乱的画面——较有条理的画面
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 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 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如:对数相关知识的学习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 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
如:对颜色的认识。
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 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 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方 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见右图---尾随反应
关键期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 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20~50天。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
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 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管教方式 民主的 专制的 放任的
学生的性格特征
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 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场 毕恭毕敬,不在场秩序混乱,缺乏自制性
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 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并不是孤立、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 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总之,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是按照从不齐全到 基本齐全、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非 常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完全被动到 最初的主动、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规律 进行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 提。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 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若在某 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 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 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 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 双生子爬梯实验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33页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 会因素。
(一)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精品PPT课件
2. 爱模仿 3. 思维靠行动
1. 行为的强烈情绪化
2. 爱 模 仿
面对小孩抢玩具,作为老师 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 思维靠行动
中班儿童(4-5岁)的年龄特征
中班(3-4岁) 年龄特征
5+3=?
长了胡子的叔叔是儿子 能吃苦(味)
大班幼儿(5-6岁)的年龄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 不平衡性
1.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3. 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 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 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 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 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 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 同的。
1.生物因素——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的生物特征
·
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发色和神经系统
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 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 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 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 莫扎特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 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 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 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发展标志:年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在发展的每
社会因素
心理学家曾用同卵双生子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对孪生姐妹在 18个月是分开抚养。姐姐生活在一个边远地区,仅受过两年的正 式教育,妹妹在一个物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且读完专科学校。 当他们在35岁接受测验时,妹妹的智商比姐姐高出34分之多。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园ppt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园ppt课件)

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所以转折期
往往被人们称为“危机期”。因为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
出现“危机”。我们应该把转折期
从简单到复杂
从被动到主动
从具体到抽象
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二)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3岁前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6岁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思
维的主要方式,5岁以后,开始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整个学前期内,思维的特点总
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 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如儿童
从家里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或从幼儿园升到小学
的时候,都可能出现转折期。一般认为,2~3岁、 7~9岁、12~15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
易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常常出现 各种否定性行为,可能导致儿童和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比较缓慢。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是心理发展
的敏感期。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在数概念掌握方面,5~5.5半是敏感期;在动作发 展方面,0~6岁是敏感期。
学 前 心 理 学
PART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PART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不安全型依恋
分为回避型和抵抗型。回避型儿 童不太寻求接近照顾者;抵抗型 儿童则表现出对照顾者的矛盾情 感,既寻求接近又抗拒。
情感智力理论
情感识别:儿童能够识别自己 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情感智
力的基础。
情感表达:儿童学会恰当地表 达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与他人
建立良好关系。
情感调节:儿童学会在不同情 境下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助于 情绪稳定和社会适应。
速度。
02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一
阶段二
感知运动期(0-2岁)。儿童通过感觉和运 动来探索周围环境,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思 维,能进行想象和直观推理,但思维仍受 直觉和具体经验的限制。
阶段三
阶段四
具体运算期(7-11岁)。儿童逐渐具备逻 辑思维能力,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 ,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重要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儿童当前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还对其未来的学习、社交和情绪调节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期(0-2岁)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开始象征性思维,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但思维仍受直观 经验限制。
0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与支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以评估其心理发展状况。这种方法能够提 供丰富的信息,但需要观察者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巧。
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儿童的认知、语言、记忆、注意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这种方法能够量化地评估儿 童的心理发展,但需注意测验的适用年龄和文化背景。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2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

2. 爱模仿 3. 思维靠行动
1. 行为的强烈情绪化
2. 爱 模 仿
面对小孩抢玩具,作为老师 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 思维靠行动
中班儿童(4-5岁)的年龄特征
1. 活泼好动(游戏年龄)
• 中班的孩子最调皮
2. 思维具体形象性
• 1+1=?
×
3. 初步具有规则意识
中班(3-4岁) 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成熟论
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决定性作用,主要动力) 学习(适当时机)
► ►

发展的原则
方向性(头尾法则、中心法则) 波动性(上下波动)
但环境和教育发生变化,他们的智力就会产生差异。

可见在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前提下,决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 平和方向的是环境和教育。
2.社会因素——现实条件

家庭 学前教育机构 大众传媒
2.社会因素——现实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父母职业与 文化水平)
变形记——李耐阅
2.社会因素——现实条件
♥ 思聪,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整天爱问“为什 么”。喜欢动脑筋、爱思考。在幼儿园你回答问题总是与 众不同。上课的时候你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 你开始知道什么叫做坚强了,你有着自己热情大方的性格, 喜欢唱歌,希望你未来能够开开心心。
你们觉得谁说的对呢?
果儿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因为早 年忙于学习与工作,因此在 37 岁的时候才生 了果儿。在果儿出生的时候,很多人来道贺。 有的人说,你们的基因这么棒,果儿以后一 定也很优秀。也有人提醒她们说,虽然你们 的基因非常好,但是宝宝的发展关键还要看 父母的教育,和遗传没什么关系。如果在今 后过于溺爱,没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 能果儿也很难发展得很好。

《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共67页

《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共67页
《学前心理学》第 二 章 学前儿童心 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基本理论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基本理论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 活动没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孩子则在活动之前就 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3.从被动到主动 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1.一对双生子由于家庭的变故,其中一人被 一对很有教养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夫妻收养,并 耐心教育,而另一人则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将来他们的个性会相同吗?为什么?
2.印度狼孩的例子。幻灯片 21
3.城市的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了解少 于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对电脑的认识不如 城市的孩子。
狼孩事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 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 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 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 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 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 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 一时的"狼孩"故事。 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 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 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 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 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 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 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 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 出一滴泪"。幻灯片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