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行测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的考点解析
逻辑学基础知识——直言命题间的下反对关系
逻辑学基础知识——直言命题间的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指I与O 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
由一个为假可以推出另一个为真,由一个为真不能推出另一个是真是假。
如“有的公务员是大学生”与“有的公务员不是大学生”的关系。
“有的公务员是大学生”与“有的公务员不是大学生”可以同真,即“有的公务员是大学生,有的不是”,但两者不能同为假,由(3)矛盾关系介绍的知识中可知,若“有的公务员是大学生”与“有的公务员不是大学生”同为假,则表示“所有的公务员都是大学生”与“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大学生”同为真,显然不成立。
由其中一句如“有的公务员是大学生”为假可以推出“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大学生”为真,由“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大学生”可以推出“有的公务员不是大学生”为真。
另一句同理。
由其中一句如“有的公务员是大学生”为真不能推测另一句的真假。
此句本身可以和A命题同为真,但若A命题为真则相对应的I命题必为假;同时此句本身又能与I同为真。
故在I与O的关系中,由一个为真不能推出另一个是真是假。
【例题】(2009年山东省考第65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正确答案】A【思路点拨】题干中给出三个结论,分别为I、O和SeP命题。
由上面介绍的逻辑学知识可知,I与O命题为下反对关系,即I与O不能同为假,两命题必有一真一假,由于三人的结论只有一个正确,故丙所说的SeP命题必为假,有相应的SaP命题为真,即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与A选项相同,故选择A项。
公务员行测逻辑反对关系秒杀
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秒杀)一、上反对关系逻辑里面对于上反对关系的定义是指双方不能同真,但是可以同假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研究。
比如:甲班所有的同学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
这两句话之间就是上反对关系。
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
我们对甲班的情况做如下假定:第一种情况是甲班的所有同学都是党员;第二种情况是甲班有部分同学是党员,甲班有部分同学不是党员;第三种情况是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
这三种情况是把所有甲班是否为党员的情况都涵盖了。
针对第一种情况,甲班所有的同学都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是前真后假;针对第二种情况,甲班所有的同学都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是都为假;针对第三种情况,甲班所有的同学都是党员和甲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两句话是前假后真。
无论三种情况的哪种情况存在,我们发现都有一个是假的,可能出现两个都是假的情况。
为了解题的方便,总结为口诀:“两个所有,可以同假,必有一假。
”其实,我们主要就是利用两个所有,必有一假来解题的。
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1: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A活动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丙说:李航参加了;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见()。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答案:D解析:题干中题眼提示只有一个假,又出现了两个所有,故甲和丁说的话中必有一假,那么,乙和丙说的话就是真话。
李航和张帆都参加了。
也就意味着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为假的。
故正确答案选择D。
例题2: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可乐”;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有咖啡”;第四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啤酒”。
行测日常点滴积累资料一反对关系与下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与下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A与E的关系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1、两个包含于同一属概念之中具有全异关系、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概念“黑”与“白”同是属概念“颜色”之下的两个种概念,“黑”与“白”具有全异关系,其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因此,“黑”与“白”具有反对关系。
2、素材相同(即主项和谓项分别相同)的全称肯定命题与全称否定命题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与“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是指I与O的关系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
于是,有一个为假,可以逻辑地推出另一个为真;但从一个为真,不能确切地知道另一个的真假。
例如,已知“有些中国人是大奖获得者”为假,则可以推出“有些中国人不是大奖获得者”为真;但是,从“有些花朵是有毒的”为真,却不能推出“有些花朵不是有毒的”的真假。
下面,就命题之间的反对关系及下反对关系进行介绍。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也就是说两者必有一假,例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
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是反对关系。
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则是,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
这两个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
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
判断推理的技巧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君山在湖南省。选项AB前后顺序反了。
第三,不要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
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机械类比。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就真。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此外,要注意的是类比前提中所根据的相同情况与推出的情况要带有本质性。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硬类推到另一对象上,就会出现“类比不当”或“机械类比”的错误。
四、类比推理的基础题型之因果关系
含义: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特征:因果关系的重要特性:
1.因果关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因是因,果是果”。
选项B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选项D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例题2】泰山:山东:济南
A.安徽:黄山:合肥 B.陕西:华山:西安
C. 君山:湖北:武汉 D.衡山:湖南:长沙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辅导:解读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上)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辅导:解读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上)【导读】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考察的直言命题之间的关系性质大概为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推出关系。
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
一、上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是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除了A、B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且A、B是不相交的,此时A、B为上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中考察的上反对关系主要是“所有是和所有非”(此外还有“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上反对的性质是: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1.已知真,求假。
【例题】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北京召开记者会表示确定搜寻到马航MH370的黑匣子的信号,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A.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有些工作人员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B.马航MH370失联人员王超的家属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C.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参与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D.马航MH370失联人员王超的家属没有参与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参考解析】C。
该题的解题重点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该命题可表示为“所有A是B”。
A项为“有些A是B”,可由题干命题推出;B项为“P是B”,D项为“P非B”,P和A的关系不能确定,故B项和D项可能为真;C项为“所有A非B”,与题干命题为上反对关系,题干为真,则该项必然为假。
故答案选C。
2.真假话问题【例题】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参考解析】D。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方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假如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详细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详细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p 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构造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构造,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那么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那么“有些是”必定为假,那么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常用公式汇总
行测作答贵在神速,是考场上争分夺秒的强力工具,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懂得利用公式,是制胜行测考场的不二法门,考生们一定要重点掌握,本篇汇集了逻辑判断部分的常用公式,以期考生从中获益。
1、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即:
并非“所有A是B”=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不是B”=所有A是B
并非“所有A不是B”=有的A是B;并非“有的A是B”=所有A不是B
可简记为: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2、三段论推理
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特称,则结论为特称。
特称命题即含有“有的”的直言命题。
一否得否:两个前提不能都是否定命题,且只要前提有一个为否定,则结论为否定。
5、假言命题
6、模态命题
并非“必然P”=“可能非P”,即:不必然=可能不;
并非“必然非P”=“可能P”,即:不必然不=可能;
并非“可能P”=“必然非P”,即:不可能=必然不;
并非“可能非P”=“必然P”,即:不可能不=必然。
可简记为:把必然与可能互换,肯定与否定互换。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在备考中将以上公式多加练习,能够熟练运用,全面掌握,逻辑题就不再是难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之上下反对关系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当中,会有一类考得相对来说较偏的题型,就是直言命题的上下反对关系。
今天新西南教育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如何利用上下反对关系的特性。
一、上反对关系1含义:上反对关系是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除了A、B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且A、B是不相交的,此时A、B为上反对关系。
2.直言命题中的上反对关系“所有是”和“所有非”3.性质: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比如:命题“所有的花是有毒的”与“所有的花都是无毒的”二者是上反对关系,它们不可能同时为真的,但二者可以同假,比如“有些花有毒,有些花无毒”则证明前面两个命题同假,这时它们就是上反对关系。
4.应用:真假话问题:例:一个单位新招聘一批员工,进行了转正考核,对考核结果有如下三个判断:(1)所有员工都顺利通过了考核;(2)所有员工都没有顺利通过考核;(3)刘能顺利通过了经过最后的统计,发现以上三个判断中有一个为假。
则以下结论一-定为真的是:A.新员工所有人都没顺利通过了考核B.新员工赵四没有顺利通过考核C.新员工广坤顺利通过了考核D.新员工有些人没有顺利通过考核【参考解析】答案为C。
题目中的前两个判断构成了上反对,至少有一假,题目告知只有一假,所以第三个判断为真命题,可知第二个判断为假,则第一个命题为真。
故答案应该选择C。
顾名思义是指题干当中表述最为确定的那一类信息。
如果题干中有,那本题往往可以确定性信息为突破口,去寻找与之相关的信息,依此进行推理。
二、下反对关系1.含义:下反对关系是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且A、B有交集,此时A、B为下反对关系。
2.直言命题当中的下反对关系“有些是”与“有些非”3.性质: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比如:“有的中国人喜欢喝茶”为假可以得出“有的中国人不喜欢喝茶”为真。
4.应用:真假话问题:例题:小天鹅歌舞团有小演员45名。
关于这45名小演员,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讨论: 甲说:“这些小演员中有些是北京人。
行测答题技巧:真假推理题中的反对关系
辽宁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中的真假推理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其中的反对关系侧重考察“两个所有命题与两个有的命题”的关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接下来为大家提供相关备考辅导。
反对关系具体来说包括“所有的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命题之间的关系、“所有的S都不是P”与“某个S是P”命题之间的关系。
现在以“所有的S都是P”与“某个S 不是P”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为例来探究它们的真假情况。
这里的某个是特指,即特定指某个人或物,不得随意改变其身份和性质。
不论哪种情况,“所有的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两个命题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假命题。
【例题】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所有人都能过吧!小张:我肯定没过。
小李:小顾肯定是没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王B. 小张C. 小李D. 小顾【解析】本例中小王说的“所有人都能过”与小张说的“我肯定没过”是“所有的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的关系,必然存在一假,即题干中“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一假必然在小王和小张二人的论断中,那么其他人的论断即为真话。
小李说小顾通过考试了,为真实情况;小顾表达的意思是:小顾通过→所有人都通过也为真实情况。
结合小李和小顾的话,我们知道全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考试,故而小张说自己没过是假命题,说法错误的即为小张,答案为B。
“所有的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两个命题的关系为必有一假,同理“所有的S 都不是P”与“某个S是P”之间也必有一假。
利用这两对关系,可以充实真假推理题型的反对关系。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真假推理题中的反对关系的讲解,帮助大家备考!。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反对法巧解真假话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反对法巧解真假话问题【导语】海南事业单位招聘/hainan/?wt.mc_id=bk15130。
反对关系也是逻辑中除了矛盾关系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好用。
何为反对关系?逻辑中六对直言命题的关系一共有三种:矛盾、推出与反对。
其中反对关系也是帮助我们判断真假的一种重要关系。
逻辑中的反对关系有两种:上反对与下反对。
其中所有是与所有非是一对上反对关系,两句话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其中“必有一假”是考生必须要把握的一个性质。
比如:对于同一个班级,两个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一个说这个班都是女生,另一个说这个班都是男生。
这两句话是不可能同时都是真话的,一定有一句是假话,当然也存在两句话都是假话的情况,即这个班里男生女生都有。
而有些是与有些非是一对下反对关系,两句话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比如:对于同一个班级,两个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一个说这个班有些是女生,另一个说这个班有些是男生。
这两句话是不可能同时都是假话的,一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存在两句话都是真话的情况。
利用反对法也可以解决真假话的问题。
【例1】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样的?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解析:“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与“该班没有人通过”是一对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结合题干有两个断定是真的,则“班长通过了”就一定是真话,据此可以推出“该班没有人通过”为假,那么“该班没有人通过”的矛盾命题为真,即有些人通过了。
故答案选D。
【例2】公司购进一批电脑作为员工的办公电脑,对此,甲、乙、丙三人各有判断。
甲说:“有的员工没有分到电脑。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矛盾和反对关系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矛盾和反对关系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中的反对和矛盾是考试必考知识点,也是逻辑学习的基础。
因为这两种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经常被考生混淆。
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解读这两种关系。
一、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一) 上反对关系的命题为“所有都:所有都不”它们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二) 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为“有的:有的不”。
它们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例题:办公室的女同事一起去买衣服:
(1)有人买了大衣
(2)有人没买大衣
(3)小张和王女士买了大衣。
如果以上三句话只有一句为真,则以下哪项为真( )。
A.小张和王女士没买大衣
B.小张买了,王女士没买
C.小李买了大衣
D.王女士买了大衣
答案:A
二、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主体一致的命题,考生可以利用它的一真一假的特性来解题。
例题:小玲要找钢笔,桌上有三个盒子,只有一个盒子里有钢笔,
甲盒子:此盒中放有铅笔
乙盒子:此盒子放有钢笔
丙盒子:铅笔在乙盒子中
如果这三个盒子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放钢笔的盒子是哪个( )。
A.甲盒子
B.乙盒子
C.丙盒子
D.不确定
答案:A
矛盾和反对关系在类比推理中的应用:
例题:物质∶意识( )
A.发展∶运动
B.劳动∶懒惰
C.成功∶勤学
D.权利∶义务答案:D。
直言命题之矛盾、反对、差等关系详解
直⾔命题之⽭盾、反对、差等关系详解直⾔命题之⽭盾、反对、差等关系华图教育李⼴弟⼀、直⾔命题的定义及表现形式逻辑学上的直⾔命题指的是“反应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直⾔命题⼀般表⽰为“所有(有的)S是(不是)P”,由主项(S)、谓项(P)、联项(是或不是)、量项(所有或有的)四部分构成。
联项⼜称为命题的质,是表⽰主项与谓项主项谓项是指直⾔命题中指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词项;联项主项是指直⾔命题中指称事物的词;谓项量项是表⽰主项外延数量的词项,有全称、特称和单称三种,“所有”“任之间逻辑关系的词项,有肯定与否定两种,⽤“是”或“不是”来表⽰;量项何”“每⼀个”“凡”等表⽰全称,“有的”“⼀些”“⾄少有⼀个”表⽰特称。
直⾔命题的表现形式有:所有的S是P(简写为SAP);所有的S不是P(简写为SEP);有的S是P(SIP);有的S不是P(SOP)⼆、直⾔命题的真值表直⾔命题的⽭盾、反对、差等关系表现形式三、三、直⾔命题的⽭盾、反对、差等关系表现形式1、⽭盾关系“所有S是P(SAP)”与“有的S不是P(SOP)”是⽭盾关系;“所有S不是P(SEP)”与“有的S是P(SIP)”是⽭盾关系。
⽭盾关系的两句话必然⼀真⼀假,⼀真可推⼀假,⼀假可推⼀真。
2、反对关系“所有S是P(SAP)”与“所有S不是P(SEP)”是上反对关系:可同假,不同真(必有⼀假)(由⼀真可推⼀假);“有的S是P(SIP)”与“有的S不是P(SOP)”是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必有⼀真)(由⼀假可推⼀真)。
3、差等关系“所有S是P(SAP)”与“有的S是P(SIP)”是差等关系:如果SAP为真,则SIP为真,如果SIP为假,则SAP为假;“所有S不是P(SEP)”与“有的S不是P(SOP)”是差等关系:如果SEP为真,则SOP为真,如果SOP为假,则SEP为假。
4、三种关系的逻辑⽅阵为此⽅阵中多了两个命题“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这两个是单称直⾔命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是⽭盾关系;“所有的S是P(SAP)”与“某个S是P”是差等关系;“某个S是P”与“有的S是P(SIP)”是差等关系;“所有S不是P(SEP)”与“某个S不是P”是差等关系;“某个S不是P”与“有的S不是P(SOP)”是差等关系。
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要搞清楚的关系上反对与下反对
2016国家公务员行测要搞清楚的关系:上反对与下反对一、上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是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除了A、B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且A、B是不相交的,此时A、B为上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中考察的上反对关系主要是“所有是和所有非” (此外还有“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上反对的性质是: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据此出题形式上主要有两种:1.已知真,求假。
例1.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北京召开记者会表示确定搜寻到马航MH370的黑匣子的信号,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A.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有些工作人员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B.马航MH370失联人员王超的家属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C.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参与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D.马航MH370失联人员王超的家属没有参与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答案】C。
解析:该题的解题重点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了马航MH370的黑匣子打捞工作”,该命题可表示为“所有A是B”。
A项为“有些A是B”,可由题干命题推出;B项为“P是B”,D项为“P非B”,P和A的关系不能确定,故B项和D项可能为真;C项为“所有A非B”,与题干命题为上反对关系,题干为真,则该项必然为假。
故答案选C。
2.真假话问题例2.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答案】D。
解析:(1)和(2)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3)一定为真,进而可以推知(2)为假,(1)为真。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的考点解析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的考点解析
【中公解析】这道题中不难发现题干是找不到矛盾的,但是发现(1)和(3)是典型的下反对关系,两句话中必有一句真话。
故唯一的一句假话在(1)和(3)中产生,推出(2)话一定为假,单位负责人是本科学历,所以(1)为真,(3)为假,可是仅仅根据(1)为真是推不出最终答案的,所以必须利用(3)为假,(3)的矛盾命题——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必定为真,故正确答案为A。
中公网校专家相信,通过以上分析讲解,大家一定会感觉这个知识点不是特别难,比较好掌握,只要大家用心学习,一定能够熟练运用。
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技巧:运用反对关系解真假话题 (1)
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技巧:运用反对关系解真假话题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1】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答案】D.【解析】“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与“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是一对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结合题干有两个断定是真的,则“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就一定是真话,据此可以推出“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为假,那么“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矛盾命题为真,即有些人通过了。
故答案选D。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当题干的问法涉及真假话的时候,此时所给的条件中又无法帮助解决矛盾关系时,就可以利用反对关系来解题,此题利用的是“所有……是”和“所有……非”是一对上反对关系,其中必有一假来解题。
除了利用上反对关系来解题之外,还可以利用下反对关系来解题。
【例2】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①有人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答案】A。
【解析】①和③是一对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由“只有一个为真的”可知,②必然为假,即可推出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进而推出①为真,则③为假,可推出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
选调生行测逻辑填空答题技巧:面对反对关系,不要“想当然”
选调生行测逻辑填空答题技巧:面对反对关系,不要“想当然”逻辑填空是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种重点题型,而要想做对一道逻辑填空,我们最基础的是要把握好语境。
其中,反对关系往往是很多同学的“痛处”,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反对关系的相关内容。
反对关系是指上下文呈相反或相对的关系,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只放在“相反”之上了,忽略了还有“相对的关系”这一层含义。
那自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反对关系就是找反义词。
当然,如果我们通过分析上下文,判定出这个空处与呼应点之间是反对关系,选项中出现了明确的反义词,这个选项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例如“生存”与“灭亡”、“秉公”与“徇私”等等,想必大家是都能够判断出的。
但是随着行测考试难度的逐步加大,出题人已经很少再设置这样明确的反义词关系了——毕竟这太过于简单了。
而在我们考试中越加频繁地考察的是另一层含义——“相对的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反对关系中经常提到的一组判定标志“与其……不如”。
而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与其让我这样每天学个不停,还不如让我去死!”在这里,与其不如连接的就是“每天学个不停”和“让我去死”,这两层意思显然不是反义词。
但是在这个语境中,和“每天学个不停”这种绝对难以接受的情况相比,“让我去死”则是一种相对而言能够接受的状况了。
那么像这样的,两层意思虽不在同一意义范畴内,但倾向上却呈现相反趋势的则称为“背离词”,也可以填入上下文为反对关系的空处,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一道例题来进行讲解。
例题: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就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必须在当代_________地得到传承。
这种认识或许有助于_________传统文化的经典性,但这也决定了传统文化只能被小众欣赏。
这名为保护传统,实则_________了传统与现实,终将使得传统文化被历史尘埃所湮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板一眼凸显混淆B.原汁原味维护模糊C.原封不动保持割裂D.一字不差发扬阻断答案:C。
选调生行测备考:反对关系巧解逻辑填空
选调生行测备考:反对关系巧解逻辑填空【导语】选调生考试行测需要进行知识点完善,重点难点梳理。
中公选调生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选调生知识的解题技巧,助力考生顺利通过选调生考试。
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题干”,分析好“题干”,把握好题干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方能在逻辑填空中闯出一片天地!今天给大家介绍逻辑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一、反对关系之含义所谓反对关系,即上下文或前后句之间为相反或转折的关系。
比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就是含义完全相反的一种情况,“虚心”对“骄傲”,“进步”对“落后”,含义完全相反。
再比如:“现代高考和古代的科举有很大的不同,但金榜题名和名落孙山的心情应是古今相通的吧?”前半句说的是考试制度的不同,后半句说的落榜的心情相通,前后含义发生转折。
像这种前后文含义相反或者发生转折的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对关系,而行测考试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反对关系,解答相应的逻辑填空题,帮助我们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为公务员考试成功上岸争取多一分希望!二、反对关系之应用比如:在金属的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___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_____。
A 自然而然努力B 轻而易举发展C 一朝一夕改进D 一蹴而就摸索【解析】题干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不是……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的……”,显然,句子否定了前半句,肯定了后半句“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因此,前后文含义应相反。
后半句“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表达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前半句应否定“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意思。
“自然而然”表示事情不经人为干涉,自然发展;“轻而易举”表示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显然不符合第一空的要求。
故排除A、B,而第二空,“摸索”比“改进”更能够体现出“长达600年的艰辛和不易”,也更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故答案选D。
三、反对关系之方法总结对于反对关系,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根据句意,或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进行逻辑关系判定; 其次,找到和“空白处”含义相反的信息;最后,根据这个相反信息寻找合适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国考行测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的考点解析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判断推理部分,直言命题是重头戏。
我们都知道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有三组关系:矛盾关系、推出关系和上下反对关系。
每种关系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考点,那么在上下反对关系中的下反对具体指的是什么关系呢?它所对应的知识考点又有哪些?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
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一、何谓下反对关系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下反对的含义,我们就先从下反对的核心代表词——有些是与有些非入手分析。
我们通过具体的举例来进行理解,比如就拿一个班级中党员的分布情况来说,我做出两个判断“有些学生是党员”和“有些学生不是党员”。
而我们知道一个班级中党员的分布一共有三种情况:1.全部是党员;2.部分是部分不是;3.全部不是党员。
我们之前在逻辑概述中了解到逻辑中的“有些”有三层含义:全部;部分;一个。
也就是说第一种情况“全部是党员”和第二种情况“部分是部分不是”统称为“有些是党员”。
后面两种情况“部分是部分不是”和“全部不是党员”统称为“有些不是党员”。
即“有些是”和“有些非”不仅可以包含全部情况(三种),而且还出现了交叉情况。
到这,我们不难总结出下反对的含义就是可以包含所有情况,并且会出现交叉情况的两个命题。
二、下反对关系真题实例分析
知道了下反对的具体含义,我们不妨再结合上述例子来分析一下下反对的具体性质是什么。
很明显,就一个班级中党员分布的三种情况而言,“有些是党员”和“有些不是党员”这两句不可能同时为假,其中一定有一句话为真,即互为下反对关系命题的性质为: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知道了下反对的含义、性质和核心代表词,那么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主要考法是什么,或者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解决什么题型的呢?其实,下反对关系主要是补充矛盾关系一起解决说话类题目的。
下面结合一道具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
例题: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
(1)有人是本科学历;(2)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3)有人不是本科学历。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 20人都是本科学历
B 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
C 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 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
【中公解析】这道题中不难发现题干是找不到矛盾的,但是发现(1)和(3)是典型的下反对关系,两句话中必有一句真话。
故唯一的一句假话在(1)和(3)中产生,推出(2)话一定为假,单位负责人是本科学历,所以(1)为真,(3)为假,可是仅仅根据(1)为真是推不出最终答案的,所以必须利用(3)
为假,(3)的矛盾命题——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必定为真,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