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展旭公路工程咨询高进华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建设大力倡导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为响应国家的倡导,我们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应该怎样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呢?本文就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推行低影响力开发理念提出一些想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力开发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引言】:朋友问我:“你一直在做监理工作,怎么会想写设计方面的论文?”首先,我也是响应国家对监理行业转型改革的号召。《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了监理企业的转型目标是:工程监理服务多元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模式得到有效创新,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基础、国际化为方向、信息化为支撑的工程监理服务市场体系。行业组织结构更趋优化,形成以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监理服务的企业为主体,以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为骨干,各类工程监理企业分工合理、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的行业布局。监理行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智力密集型、技术复合型、管理集约型的大型工程建设咨询服务企业。明确了

转型的任务(一)推动监理企业依法履行职责。(二)引导监理企业服务主体多元化。(三)创新工程监理服务模式。(四)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五)优化工程监理市场环境。(六)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服务主体围,积极为市场各方主体(包括设计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其次,对目前的海绵城市发展有一些担忧。我是监理工程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认知来源于许多实际工程的施工,看到我们目前的海绵城市概念仅仅停留在人行道路面、场地表面的施工改进,而创建我们美丽的城市需要更多的措施,只有认识到了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从设计上开拓、创造、改进,才能达成我们的愿望。所以,我想把我认知的海绵城市概念介绍给大家,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海绵城市的定义是: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求大求新,道路追求笔直宽广平坦,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改变了原来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是利用自然环境,根据地形地势,保留规划更多的湿地、湖泊,使之成为大雨洪的蓄洪区、湿地公园和农业用地。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

雨,主要依靠城市的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破坏式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是大幅增加的。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面源污染,海绵城市建成后,将会减小洪峰和洪流量,所以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之为低影响力设计和低影响力开发,与国外所提倡的低影响力开发理念是一致的。

二、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

(一)、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3年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之后,国家又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遴选了30 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发布,要求在 2020 年之前全国所有城市完成不低于 20%建成区面积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海绵城市建设可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与普通硬质铺装及景观绿化投资基本持平,在实现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排水能力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现有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降低涝造成的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关键是,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五年时间,我国有超过360个城市遭遇涝,在暴雨中排水系统一度瘫痪,、等城市甚至由

涝引起了伤亡事故,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全国又有11O0座城市严重缺水,鄱阳湖干枯见底,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等。就拿来说吧,2008年和2013年的的大雨,整个变成了一片汪洋。2009年-2015年连续的干旱造成多少损失,还让人民记忆犹新。

(三)、海绵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除了雨洪资源的利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目的,既构筑一个集展示、休闲、活动、和防灾避难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开放空间。如:广场、公园、街心绿地、屋顶花园、露台花园、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建设属于城市基本建设的一部分,是市民直接参与和享用的公共资源,其社会效益体现在公共服务价值上,一个好的生态空间,既可以丰富城市公共活动场所,服务于人类;也可以构筑宜居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还可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转变

中国的经济经历了超高速增长阶段,正逐步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应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也将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优、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利用,是集约发展的典,正是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再生型转变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经济的核心是价值,海绵城市建设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类设施,不以盈利为目的,正是价值观从单一的金钱导向转向以人民幸福为中心、以综合价值为目标及以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更重要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城镇化相对成熟

和转型重要节点的标志,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材料、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服务、设备、管理、居民生活的多个领域,不是简单的土建领域,不仅整合已有生态产业体系,还将催生新兴产业,全面激活相关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和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等,同时,拉动运维管理、智能监测和居民休闲产业,形成一个强劲的产业链体系,推动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城市的艺术价值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建设理念是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更是对景观艺术的设计及美好城市形态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艺术价值就体现在创新和有效的景观设计中,例如桥园,仅用雨水这一简单模式,最大化创造了丰富边缘的原生景观,造就了良好的景观设计感和视觉连续性。海绵城市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如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利用植物高矮和现状差异,在空间上形成错落感,营造出来起伏的植被天际线,形成韵律感,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享受。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 ~ 20%,道路路基围收集到的雨水量也非常可观,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