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红外光谱仪在红外弹、烟幕弹测试中的应用
事 项进 行 了说 明 . 述 了红 外 光谱 仪在 红 外干 扰 弹 、 论 烟幕 干 扰 弹 测试 中测 量 原理 , 测 量 误 差 来源 及修 对
正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 给 出了计 算模 型 。 并
关 键词 红 外 光谱 仪
红 外 干扰 弹
烟 幕 干扰 弹
标 定与 测量 原理
维普资讯
光 电对抗 与 无 源干 扰
20 0 2年 第 3期
红外光谱 仪在红 外 弹 、 烟 幕 弹测 试 中的应 用 *
周 亚 凡 王 东 阳 杜 翠 兰
( 10 9 4 4部队 9 3分队 秦皇 岛 060 ) 6 0 1
摘
要
介 绍 了红 外 光谱仪 的 主要性 能 、 定 方 法和辐 射 量的 测量 原理 , 对标 定误 差 来源及 注意 标 并
M = p 1 ! ( 位 W / m l ! . /, A 单 9g  ̄ , C !) 0为 而 u ' l 辐 射 源辐 射 方 向与法 线 之 间 的夹 角 ;
0e ) ( 表示 调制 盘 的辐 射 率 ;
N( , o 表示温度 为 。 aT ) 的黑 体的辐射亮 度 ; r , 为 标 定 时 路 程 上 的 大 气 透 过 率 . ( L) L 为标定 时 光路 长 度 ;
量所 得 的输 出 信号 与输 入 辐 射信 号 之 间 函数 关 系 的 , 由设 备 光 学 系 统 。 电 子线 路 和探 测 器 的 响 它
c ) 对设备输出信号进行标定。 2 3 计算 模 型 . 设 黑 体辐 射 率 近 似 为 l 不 考 虑 标 定 时 黑 体 ( 的反射信号)理想条件下输 出信号 与输 入辐射亮 ,
度 信号 之 间关 系 如下 :
导弹末制导中红外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导弹末制导中红外目标跟踪算法研究常雅男,毕笃彦,查宇飞,黄宏图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ccynl413@163.com摘要:在导弹成像末制导中,对红外图像目标进件下的红外图像目标,具有很高的精度,保证跟踪行跟踪时,由于图像自身成像质量差的属性,致使的实时性。
目标的跟踪较为困难。
为提高制导精确性,本文采用一种基于增量式子空间学习的视觉跟踪方法,显2基于增量子空间的视觉跟踪算法著提高了在背景、目标运动方式复杂等情况下的跟踪效果。
该方法基于粒子滤波,利用增量式主成分2.1增量式更新特征向量与均值分析方法增量地学习一个有效的低维特征空间来为鲁棒跟踪红外图像的目标,需要在线建立合适应目标外部结构的变化,以鲁棒的跟踪红外图像适的模板,同时在跟踪的过程中通过在线更新特征中的目标。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具有复杂条件向量的方式反映目标的变化。
大多数模板更新的思的红外图像中能够实现鲁棒的目标跟踪。
想【4J是通过离线训练图像作为先验知识,需要假定关键词:成像末制导;红外图像:视觉跟踪;粒子均值固定,导致跟踪的准确性下降。
利用增量PCA 滤波;增量式子空间学习算法【5J,增量的更新均值和特征向量,则不需要上述假定,从而达到跟踪的鲁棒性1引言2.1.1均值的增量更新现代战争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远程精确打击首先给定一个d×咒的矩阵以。
=[11L],其和导弹先进防御为核心。
作为获取目标信息、引导均值为:IA;在输入m新的样本{,州,...,I。
+。
)后武器进行精确打击的自动寻的末制导技术,已经广均值为:IB。
如果用联合矩阵C=[A B】来表示泛应用于各种战略导弹、战术导弹系统中。
整个观测数据,那么其均值可以增量表示为:红外末制导Il J作为导弹末制导的一种,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及抗干扰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不瓦:旦L+旦7日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研究鲁棒跟踪算法对导弹精确门+掰行+掰制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红外有源干扰机的干扰原理和典型设备
红外有源干扰机作用机理及典型设备报告指导老师:付小宁(老师)制作人:丁腾欢(04085010)姚林涛(04085014)王攀(04085037)红外有源干扰机是一种有源红外对杭装置,能发出经过调制精确编码的红外脉冲,使来袭红外导弹产生虚假跟踪信号,从而失控而脱靶。
本文根据国外文献,仔细分析了红外有源干扰机的干扰机理,并综述了发展现状。
1、前言随着光学制导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型高速、无源制导的红外导弹改变了空战的规律。
1972年越南人曾报道,每发射三枚红外寻的SAM-7导弹就可击落一架美军飞机。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战场上损失的飞机有90%以上是红外导弹的牺牲品。
红外导弹在战场上显示出命中率高、使用灵活、维修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各国均大量装备,服役的红外导弹已达10万枚。
红外导弹威胁的日趋严重,不仅因为其技术性能不断改进,而且因为进行近距攻击的红外导弹使飞机自卫的时间很短,这就迫使人们不断开发出先进的红外对抗(IRCM)手段。
而红外有源干扰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红外对抗装置。
能发出经过调制精确编码的红外脉冲,使来袭导弹产生虚假跟踪信号,从而失控而脱靶。
在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上装备红外有源干扰机,可以有效地对抗红外导弹,确保自身平台的安全。
目前,红外有源干扰机己在作战飞机上广泛装备成为飞机自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根据国外文献,仔细分析了红外有源干扰机的干扰机理,并综述了国外红外有源干扰机的发展现状。
2、红外寻的器工作原理红外导弹寻的器的调制盘(riticle)系统类型相当多,如调幅、调频、调相、脉冲调制等,但实际采用的主要有下列两种,即同心旋转调制盘系统和圆锥扫描调制盘系统。
2.1、同心旋转调制盘系统调制盘与光轴的交点为调制盘的旋转中心时,这种系统称为同心旋转调制盘系统。
这种系统原理简单,应用较广泛,并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比较成熟。
导引头光学系统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聚焦在调制盘上,形成一弥散圆,调制盘的分格与此弥散圆匹配,既能有效地调制,又能滤除大面积的背景干扰。
国外红外干扰技术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技术》2021年第3期(专论与综述丨国外红外干扰技术发展现状樊龙龙(海军装备部,西安710043)摘要:红外干扰技术在现代战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从红外干扰弹、定向红外对 抗系统、红外烟幕干扰及红外干扰机等四个方面,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红外干扰技术及先进红外干扰器材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3关键词:红外干扰弹;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红外烟幕干扰;红外干扰机中图分类号:T N97 文献标识码:A0引言红外干扰技术主要用于对抗红外制导武器,提升 作战装备的生存能力。
依据技术特征不同,红外干扰 可分为:红外干扰弹、定向红外对抗、红外干扰机、红 外烟幕干扰等。
随着红外制导技术红外探测能力、图像实时处理能力、电子感知能力,多波段探测、自动 目标识別能力等的提升,传统红外干扰技术逐渐难以 达到理想干扰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型红外干 扰技术受到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
本文以红外干扰 技术的特点为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红外干扰技术的 发展进行综述。
1发展现状1.1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弹以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M T V型 点源红外干扰弹、面源型红外干扰弹、自燃液体红外 干扰弹等。
(1 )M T V型点源红外干扰弹M T V型点源红外干扰弹采用高能烟火药剂,作 用时在中短波红外波段产生强烈辐射,为对抗第一、二代红外制导导弹的重要手段。
新一代红外制导导 弹能从外形及光谱上对目标进行识别,M T V型点源 红外干扰弹干扰效能大幅降低。
然而由于第一、二代 红外制导导弹因成本低还有大量使用,故M T V型点 源红外干扰弹在国内外仍有大量研究。
国内方面,近年来各研究机构主要针对烟火药剂 进行了性能提升研究。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采用在烟火药剂中加入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镁粉、文章编号:1672-545X(2021 )03-0275-04硅粉等,中波红外辐射提升高达50%l";陈亮等人选 择性在药剂中添加不同组份,可调节红外辐射强度、辐射波段及辐射输出的形态张敬慧等人利用聚氟化碳(P M F)取代聚四氟乙烯制成新型红外药剂(M P V),¥胃酉己t匕M T Y会I夕卜胃齐l j t匕,车昌身寸弓虽&曰月I提高13|;刘辉等人采用一种铁氧体陶瓷材料作为添加 剂,中长波波段的辐射辐射强度有显著增强141。
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仿真鉴定评估技术
间巨大,即便是可以实施的靶试条件也19-06-22 基金项目:国防973项目 作者简介:张凯(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对抗仿真及评估。
上海航天
84
AEROSPACE SHANGHAI
Keywords:infrared guided missile; evaluation of anti-jamming capability; model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data processing
o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武器装备领域的广
第36卷2019年第4期
具备覆盖性、典型性,无法通过有限的小子样定型评 估考核武器性能,推断武器能力。
为解决以上难题,美军提出了基于建模仿真的 武器装备试验鉴定评估方法,采用实装靶试和仿真 试验相结合的评估模式,结合导弹装备实体、复杂战 场环境、作战应用行为等模型构造接近实战的虚拟 战场环境,“虚实”融合,有效利用建模和仿真手段, 客观全面考核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力。
中图分类号:V 44& 15+2;TP 391. 9 文献标志码:A
DOI: 10. 19328/ki.l006-1630. 2019. 04.013
Simulation Test and Evaluation of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Infrared Guided Missile
上海航天
第36卷2019年第4期
AEROSPACE SHANGHAI
83
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仿真鉴定评估技术
张凯,张邵宇,杨东升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靶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靶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以某型靶弹为搭载平台,以美国“拉姆”舰空导弹为作战对象,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的作用机理、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搭载平台的红外特性、作战对象红外制导性能的分析比较,论证了面源红外干扰弹的主要技术指标,对靶弹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红外干扰;面源干扰;点源干扰;目标特性0 引言为检验新型舰空导弹导引头的抗干扰性能指标,某型靶弹拟加装舰载红外干扰设备。
弹载红外干扰设备能在靶弹起飞后的特定时间段内,按一定的投弹序列,连续投放红外干扰弹,在靶弹周围形成与靶弹红外辐射特征的相似的红外辐射源,对舰空导弹的红外导引头进行干扰。
干扰设备主要用于投放面源红外干扰弹和点源红外干扰弹,也根据试验需要,投放满足特定外形尺寸要求的箔条干扰弹。
本文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的作用机理、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搭载平台的红外特性、作战对象红外制导性能的分析比较,详细论证了面源红外干扰弹的主要技术指标。
1 红外干扰技术分析根据干扰弹的不同类别,红外干扰可分为点源干扰、多点源干扰和面源干扰三种形式。
点源干扰是第一代干扰红外干扰,技术上已落后,目前红外干扰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多点源干扰和面源干扰。
多点源红外干扰弹是将多个烟火型燃烧材料装在诱饵筒内,投放后干扰弹在空中引爆形成多个燃烧点。
当采用多发齐射或多方位齐射等战术投放方式时,多点源干扰弹可迅速在一定空域形成红外高辐射区,并在导引头瞬时视场内形成持续的多个干扰源,将目标信号淹没,导引头就必须处理多组脉冲信号,降低了导引头检测目标的概率,红外导引头即使启动了抗干扰措施,但因探测器的噪声几何级数增大,而难以提取有效的制导信号,从而起到保护载机的作用。
多点源干扰本质上属于烟火型诱饵,干扰机制仍然是一种压制干扰,与导弹特性仍有较大差异多点源红外干扰弹的,当面对具有光谱鉴别能力或具有强度抑制鉴别能力的先进红外导引头时,其干扰效果将受到较大影响。
红外诱饵弹最佳干扰方法研究
第21卷第1期系统仿真学报©V ol. 21 No. 1 2009年1月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Jan., 2009红外诱饵弹最佳干扰方法研究童中翔,刘鹏飞,王晓东,李传良(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西安 710038)摘要: 针对红外对抗中如何实现红外诱饵弹的最佳干扰的难题,研究了红外制导导弹工作原理和爆炸机理,同时,为配合主动干扰方法结合现有红外诱饵弹技术指标提出新的要求。
依据红外诱饵弹辐射特性与载机尾后辐射特性相似的特点,提出了精确控制红外诱饵弹发射时机、发射方向、发射速度,使红外诱饵弹与载机、来袭导弹在同一条直线上,诱使引信工作主动引爆来袭导弹从而保护载机的最佳干扰方法,通过仿真算例表明该干扰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红外诱饵弹; 最佳干扰方法;精确控制; 红外制导导弹中图分类号:TN9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9) 01-0069-04Research Optimal Jamming Method of IR DecoyTONG Zhong-xiang, LIU Peng-fei, WANG Xiao-dong, LI Chuan-liang(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f th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710038, China)Abstract: Aiming at how to achieve the optimal jamming of decoy in IR countermeasure, Work principle and exploding mechanism of IR guided missile was researched. For cooperating the active jamming measure, the new index of IR decoy was put forward to combine with the existing one.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 radiant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e aircraft tail and the IR decoy, the optimal jamming method of IR decoy was put forward, which made the IR decoy move to the line linking the target warcraft with the coming missile.That made the IR decoy explode the coming missile initiatively; The IR decoy was controlled precisely launch opportunity direction and velocity. This is feasible proved by simulation.Key words: IR decoy; optimal jamming; precise control; IR guided missile引言随着小视域探测器连续扫描技术、多模抗干扰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等先进红外制导技术的迅速发展,红外制导导弹对飞行平台构成了严重威胁,原有的红外对抗手段已经落后[1]。
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弹道目标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
在弹道目标的各种测试中,红外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较为先进和有效的一种手段。
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实际目标的辐射能力和红外特征,根据模拟结果进行相应的预判和分析,以此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精度。
2.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在弹道目标仿真中,推进段的红外辐射是一个重要的仿真因素。
本文致力于深入研究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探讨其准确性和可信度,并结合实际测试,提高仿真效果和精度。
3. 研究内容(1)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辐射特性分析通过对弹道目标推进段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红外定位和识别特征,为后续的仿真和测试提供理论基础。
(2)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算法设计结合辐射特性分析结果,设计推进段的红外仿真算法,根据所得到的参数进行仿真,得到推进段的红外辐射仿真结果。
(3)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结果分析通过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所设计的红外仿真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因此需要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4. 研究意义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的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弹道目标的仿真精度和测试效果,优化测试流程和模式,为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然后将结合实际测试,设计推进段的红外仿真算法,得出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验证所设计的红外仿真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预期成果本文将得出弹道目标推进段红外仿真技术的相关结论,包括仿真算法、仿真结果和仿真验证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在弹道目标仿真和测试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促进弹道目标测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红外干扰弹干扰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
t i y t m s f l rs in i cr s a c n a t r r d c i n . h ss se i u e u c e t i e e h a d f c o p o u t s s o f f r y o
Ke r s s k ce n ifae o ne e s r ; aa ee ;et ywo d : mo esre ;n r dc u tr a u e p m tr ts r m r
罐、发烟车等 )一样,红外干扰弹是靠爆炸后产生的 烟幕 来对光 电仪 器 、制 导武器 进行 干扰 的 。而 烟幕 的 这种遮蔽/ 干扰效应又是由其构成 的特殊物质、 粒子形 状 、 子分布 决 定的 。 粒 红外干 扰 烟幕 含有 红外 干扰 剂 ,
其对 红 外制 导武器 和 红外 观测 仪器 的影 响包 括 :
目标 t 景物 )
1 )对红外信息光波 的振幅衰减。由于干扰材料
微粒 对 红外辐 射 的吸收 与 散射作 用 ,使烟 幕就 象一 道 “ 障” 屏 ,遮 蔽 了 目标 ,导致 红外 观测 仪器 或探 头看 不
见烟 幕 后方 的景物 。
图 I 红外烟幕干扰原理
F g I Co n e me s r r c p eo s k c e n i. u tr a u ep i i l f R mo es r e n I
V 1 8 No 1 0 2 参数及测试方法
NO . 2 0 V 06
红外干扰弹干扰性 能参数及测 试方法
刘 宝 刚
( 中国人 民解放军驻 9 1 军代 室,昆明,6 0 0 ) 9厂 500
摘要:阐述烟幕红外干扰原理及性能参数的同时, 推荐 了一种科学、 合理的红外干扰烟幕测试系统。
红外成像制导及其干扰技术
第35卷,增刊V01.35Suppl啪ent红外与激光工程Il lf}砒d锄d Las er Engi鹏喇ng2∞6年10月O ct.2006红外成像制导及其千扰技术赵霜,方有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江苏南京2l o007)摘要:红外成像制导是一种使导弹威力倍增的高效费比技术.在分析其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针=对红外成像制导的干扰技术,包括定向红外对抗技术,动态变形伪装技术等。
’关键词:红外成像制导;定向红外对抗技术;电磁脉冲武器;动态变形伪装;面源型红外诱饵中图分类号:T N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6)增A—0197-05I nf I r ar ed i m agi ng gui dance and i t s count e r m ea sur e sZ H A O Shuang,F A N G Y bu—pei(N o.8511R e se唧h I n s t i tut e,C A SI C,N锄ji ng210007,C K m)A bst r act:I n纳r edi m agi ng gui d柚ce i s a hi gl l e伍ci铋cy t ecl l I l i que w hi ch c肌伊eat l y i nc re勰e t11e pow e r of m i s s i l e s.B a s ed on t he aI l al ysi s of it s pr i nci pl e粕d char act eri s t ics,j am m i ng t echni ques a ga i nst i n仔盯ed妇agi Il g gl l i d锄ce ar e di s c us s ed,s uch as D I RC M,dyn锄i c di st oni on c锄ouf l age,锄d so o n.K ey w ords:In仔ared i m agi ng gui d锄ce;D I R CM;E l ec仃om a鲫et i sm pul se w eapon;D yn锄i c di st or t i on c锄ounageO引言红外成像制导是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主流,在近、中程导弹中尤其具有发展前途,代表了寻的制导技术的发展方向。
用于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相关技术的探讨
第36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9月V ol.36 Supplement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Sep.2007收稿日期:2007-06-12 用于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相关技术的探讨戎 华,杨美健,吴秀琴(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作战指挥系,辽宁 大连 116018)摘要:因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干扰技术的研究。
根据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现状,分析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工作原理,并针对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弱点,重点探讨了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干扰技术中图分类号:E9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76(2007)增(探测与制导)-0454-04A jamming technology of IR imaging guided weaponsRONG Hua, YANG Mei-jan, WU Xiu-qin(Dept.of War-Commanding, Dalian Naval Academy, Dalian 116018,China)Abstract: Because of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IR image guided weapons in modern warfare ,there are many nation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jamming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ity of the IR imagie guided weapon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m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ir jamming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aiming at their soft sports.Key words:IR imaging; Guided weapons; Jamming technology0 引言在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外有源干扰技术发展探讨
红外有源干扰技术发展探讨【摘要】红外有源干扰技术包括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对抗和激光致盲等。
综述了国外红外有源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红外干扰;红外对抗;激光致盲式干扰1.引言对红外制导技术的研究起始于1948年,该技术首先应用于空空导弹,并于1956年起装备部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反坦克导弹、空地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末制导炮弹、末制导子母弹以及巡航导弹等等。
据统计资料报道,全世界红外导弹的生产量已超过了20万枚,装备使用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
红外制导武器由于具有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成为精确制导武器中最广泛采用的制导技术。
红外制导包括红外点源制导和更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
红外成像可以提供二维图像信息,并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很高的制导精度和空间分辨率,易于实现智能化。
其发展的重点是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凝视成像系统和自动目标识别技术。
在过去的30至40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场上损失的飞机中,被红外导弹击落和击伤的约占93%,而雷达制导导弹和高射炮火仅占5%左右。
面对红外导弹威胁的日趋严重,迫使人们不断开发出先进的红外对抗(IRCM)手段。
采用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对抗和激光致盲等红外有源干扰手段,可以有效对抗红外导弹,确保自身平台的安全。
2.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弹是指用来诱骗敌方红外制导武器脱离真目标,具有较高温度的红外辐射弹,亦称红外干扰弹、红外曳光弹。
红外干扰弹它广泛地应用于飞机、舰船的自卫。
红外诱饵弹大多数为投掷式燃烧型,内装的烟火剂多为镁粉、硝化棉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
这种弹药通过辐射强大的红外能量,制造一个与所要保护的目标相同的红外辐射源,诱骗敌方红外制导导弹上当受骗。
它主要对付敌方全向红外寻的导弹和双色红外制导导弹,属于有源欺骗式红外干扰弹。
其他还有烟火型红外干扰弹、复合型红外干扰弹和燃料型红外干扰弹。
机载红外干扰弹飞行试验设计
机载红外干扰弹飞行试验设计作者:隋静赵杨于天超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4期摘要:本文针对机载红外干扰弹干扰效果试飞,提出一种飞行试验设计方法。
首先,从导弹攻击载机、载机施放红外干扰弹的对抗场景出发,分析影响红外弹干扰效果的因素,进行试验状态细分规划;其次,针对双机态势、红外干扰弹投放方式和载机机动动作等因素,从迎头、尾后和侧向三种剖面给出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关键词:红外干扰弹;干扰效果;飞行试验;试验设计1.引言机载无源干扰手段包括箔条弹、红外弹,其中箔条弹用于对抗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攻击,红外干扰弹用于对抗红外制导导弹攻击。
随着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技术发展,相应出现多种体制红外干扰弹,如点源红外弹、面源红外弹。
红外弹的干扰原理为:红外诱饵弹释放燃烧后在红外导引头视场中首先遮蔽目标,而后由于运动特性的差异逐渐与目标分离,在视场中形成与目标相似的假目标,整个过程对导引头的目标识别与跟踪造成影响,进而对导弹产生欺骗和诱偏效果,最严重的情况下致使导弹脱靶。
本文针对机载红外干扰弹干扰效果试飞,分析影响红外弹干扰效果的因素,据此细分规划试验状态,提出一种红外干扰弹飞行试验设计方法。
2.试验规划2.1影响红外弹干扰效果的因素从攻击机导弹攻击载机,载机施放红外干扰弹的对抗场景出发,分析影响红外弹干扰效果的因素。
可知,主要包括飞机运动和红外特性、红外干扰弹运动和特性,以及导弹运动和抗干扰措施。
对于特定的飞行试验,飞机、红外干扰弹和导弹都是确定的,影响干扰效果的在于双机态势(攻击距离和方向)、红外干扰弹投放方式(数量和间隔)和载机机动动作。
(a)双机态势(1)攻击距离:包括远距、中距和近距,对于对抗红外成像导弹,距离因素尤为主要。
导弹来袭时,近距投放干扰效果优于中远距投放;(2)攻击方向:包括迎头、尾后和侧向。
(b)红外干扰弹投放方式(1)投放数量:干扰效果一般与导弹攻击过程中的投放数量呈正比;投放数量越多对目标的遮挡时间越长,目标信息缺失越严重;干扰数量多造成假目标数量的增长,更容易造成信息混淆影响导引头截获跟踪;(2)投放间隔:干扰密集投放容易造成大面积连续遮蔽,有较好的干扰效果。
干扰条件下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干扰条件下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作者:黄成王红梅来源:《航空兵器》2017年第05期摘要:为了实现红外诱饵弹干扰下的红外目标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位置的综合决策算法。
该算法首先使用多尺度形态学去除背景和诱饵的高亮度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基于特征块的阈值分割以及边缘检测,根据目标和诱饵的物理、运动特征的差别分别检测出候选目标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基于相对位置的综合决策,判定出真实目标的位置。
结果表明,使用基于相对位置的综合决策得到的结果远优于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红外目标检测;多尺度形态学;特征块;边缘检测;综合决策中图分类号: TJ760; TP39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5048(2017)05-0031-060引言随着红外诱饵弹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型的大载荷、大面积、宽光谱的红外诱饵弹[1],因此空中对抗的抗干扰能力显得愈发重要,如何在各种复杂背景以及干扰条件下检测出目标就成了当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2]使用快速直方图聚类后进行双映像后映射,将目标和干扰映射到不同的通道,实现了干扰条件下目标的识别和跟踪。
文献[3]利用目标和干扰在不同波段下的信息差别,实现了基于双波段信息融合的红外诱饵识别。
文献[4]使用边缘检测的方法,根据目标和诱饵的几何特征,实现了红外面目标的识别。
文献[5]基于多光谱与显著性,根据离差平方和准则将目标和干扰分类,从而检测出目标。
文献[6]基于谱尺度空间使用非负矩阵分解、 Gabor小波以及信息熵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红外目标的检测。
此外,还存在其他更加复杂的算法,如小波自适应滤波[7]、模拟退火算法[8]等在复杂条件下识别出红外目标。
1相对位置的综合决策方法针对现有目标和干扰检测算法复杂及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位置的综合决策方法,对基于特征块的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的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后综合决策,实现了干扰条件下目标的检测,图1为该算法流程。
靶弹突防有源干扰机应用及其STK仿真研究
收 稿 日 期 "#"% #& %'$! 修 回 日 期 "#"% %# ")% 作 者 简 介 张 伟 军!%+'" "&男 &湖 南 长 沙 人 &博 士 &高 级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微 波 自 动 测 量 技 术 *靶 标 与 电 子 对 抗 技 术 等 方 向 的 研 究 % 引 用 格 式 张 伟 军 &洪 ! 闯 &关 宝 财 &等 !靶 弹 突 防 有 源 干 扰 机 应 用 及 其 0<, 仿 真 研 究'1(!计 算 机 测 量 与 控 制 &"#""&$#!$")%$$ %$&!
!
投 稿 网 址 TTT!4I45YJ7^!5DK
!!#!%$* #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第 $# 卷
""""""""""""""""""""""""""""""""""""""""""""""""""""
提供技术支撑%
辐射功率 `.=有限&信号 持 续 时 间 短%由 于 弹 上 干 扰 机 的
?! 突 防 有 源 干 扰 机 结 构 及 工 作 机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郑建辉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14期
摘要本文以某型靶弹为搭载平台,以美国“拉姆”舰空导弹为作战对象,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的作用机理、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搭载平台的红外特性、作战对象红外制导性能的分析比较,论证了面源红外干扰弹的主要技术指标,对靶弹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红外干扰;面源干扰;点源干扰;目标特性
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03-02
0 引言
为检验新型舰空导弹导引头的抗干扰性能指标,某型靶弹拟加装舰载红外干扰设备。
弹载红外干扰设备能在靶弹起飞后的特定时间段内,按一定的投弹序列,连续投放红外干扰弹,在靶弹周围形成与靶弹红外辐射特征的相似的红外辐射源,对舰空导弹的红外导引头进行干扰。
干扰设备主要用于投放面源红外干扰弹和点源红外干扰弹,也根据试验需要,投放满足特定外形尺寸要求的箔条干扰弹。
本文对弹载红外干扰技术的作用机理、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搭载平台的红外特性、作战对象红外制导性能的分析比较,详细论证了面源红外干扰弹的主要技术指标。
1 红外干扰技术分析
根据干扰弹的不同类别,红外干扰可分为点源干扰、多点源干扰和面源干扰三种形式。
点源干扰是第一代干扰红外干扰,技术上已落后,目前红外干扰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多点源干扰和面源干扰。
多点源红外干扰弹是将多个烟火型燃烧材料装在诱饵筒内,投放后干扰弹在空中引爆形成多个燃烧点。
当采用多发齐射或多方位齐射等战术投放方式时,多点源干扰弹可迅速在一定空域形成红外高辐射区,并在导引头瞬时视场内形成持续的多个干扰源,将目标信号淹没,导引头就必须处理多组脉冲信号,降低了导引头检测目标的概率,红外导引头即使启动了抗干扰措施,但因探测器的噪声几何级数增大,而难以提取有效的制导信号,从而起到保护载机的作用。
多点源干扰本质上属于烟火型诱饵,干扰机制仍然是一种压制干扰,与导弹特性仍有较大差异多点源红外干扰弹的,当面对具有光谱鉴别能力或具有强度抑制鉴别能力的先进红外导引头时,其干扰效果将受到较大影响。
面源红外干扰弹则在辐射强度、光谱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方面进行改进,与目标特征较为相似,当采用单发或连续投放的战术方式时,可以持续诱骗先进的红外导引头;采用多发、多方位投放的战术方式时,可在空间形成大面积的发热云团,通过改变导引头视场内的目标特
征,增大识别与跟踪难度,达到干扰目的。
其干扰方式更为灵活,干扰手段更为有效。
面源红外干扰弹连续投放后,在靶弹附近形成与靶弹目标特征相似的面源红外干扰源,干扰源的辐射强度与目标接近(约1倍~3倍)、光谱分布与目标相似,且具有连续向前运动的特征,能抑制导弹的光谱鉴别(双波段制导)、强度阈值鉴别及动力学特性鉴别等多种复杂的抗干扰措施,且与目标同处于来袭导弹导引头的视场内,持续时间长于来袭导弹的制导时间。
面源红外干扰源可掩盖和歪曲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所要观察的目标、征候及信号特征,以混淆目标的大小、位置和数量,从而降低其探测、识别与跟踪能力。
面源红外干扰弹采用大量燃烧温度在导弹目标温度范围内的特殊自燃材料作为干扰载荷,通过改进诱饵的辐射强度、光谱分布、空间散布等特征,在红外制导导弹的探测波段形成与靶弹目标红外信号相似的干扰源,并通过连续投放模拟靶弹的运动特征,使先进红外制导导弹的抗干扰措施失效,并能有效破坏制导系统的正常跟踪,从而增强靶弹面临红外制导导弹威胁时的生存能力。
2 面源红外干扰弹的主要技术指标
2.1 搭载平台的红外特性
某型靶弹长约6m,弹径54cm,当在海拔20m高度巡航飞行时,据估算,具有较高温度(在700K以上)的尾焰长度不超过10m,不考虑翼展投影面时,靶弹在飞行中的最大投影散布尺度约为16m×0.54m,尾焰羽流的最大投影散布尺度约为10m×0.54m。
对于来袭的红外成像型舰空导弹,具备根据目标物的面目标特征进行真假目标鉴别的能力,因此,靶弹飞行中在红外成像型舰空导弹导引头探测器上呈现出类似的面目标轮廓。
2.2 作战对象的红外制导性能
下面以美制“拉姆”导弹为例研究典型舰空导弹的红外制导特性。
RIM-116A(Block 0)型“拉姆”导弹专用于对付辐射无线电频率的反舰巡航导弹,采用双模制导,飞行中段采用被动射频制导,飞行末段采用被动中波红外制导。
发射后,弹载射频导引头迅即指引导弹飞向目标,并使红外导引头转向目标方向;在飞行末段,一旦探测到目标的红外信号,弹载控制逻辑电路即自动将射频制导转变为红外制导,以便最终锁定目标。
为了对付日益先进(红外特征弱、采用多模制导、不辐射或间歇辐射射频信号、具有干扰能力)的反舰导弹,美、德两国海军对RIM-116A(Block 0)“拉姆”导弹进行升级改进,开发RIM-116B(Block 1)“拉姆”导弹。
Block 1继承了Block 0的全部优势性能和成熟技术外,对红外制导信息要素的采集获取和处理进行了全面升级,使之仅用红外制导方式就可以完成制导拦截来袭目标。
Block 1上配装了新型红外成像扫描寻的器和智能型数字信号处理器,红外寻的导引被分为红外(IR)和双模红外(IRDM)(光谱)两种方式,实现了全程红外制导,拥有了对无射频辐射反舰导弹的攻击和摧毁能力。
2.3 面源干扰弹的性能指标分析
1)工作波段
拉姆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来自“尾刺”地空导弹,工作在4.1μm~4.4μm波段,因此,针对拉姆导弹的无源干扰设备(面源红外干扰弹)的工作波段范围确定为3μm~5μm。
2)峰值辐射强度
为了有效模拟该型靶弹的红外辐射强度,要求面源红外干扰弹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在靶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范围内,设计的面源红外干扰弹的峰值辐射强度在3μm~5μm波段内不小于300W/sr,在有效的持续时间内,与靶弹飞行时的红外辐射强度接近,既保证了可信的红外辐射强度,又不会明显改变所形成面源红外干扰源的辐射光谱,面源红外干扰弹在1.3μm~
3μm、3μm~5μm和8μm~14μm波长范围内的辐射强度分布与靶弹相似。
3)能量比率
该型靶弹的红外辐射主要分布在中波3μm~5μm,而曳光弹(点源红外干扰弹)的红外辐射主要集中在短波1.3μm~3μm,两者差异较大,采用双模红外制导的拉姆舰空导弹导引头一般根据两个波段内的辐射能量比来对目标的辐射光谱进行鉴别,面源红外干扰弹设计能够模拟靶弹的辐射光谱特征。
以3μm~5μm和1.3μm~3μm波段的辐射强度之比作为衡量标准,点源红外干扰弹在3μm~5μm和1.3μm~3μm波段的辐射强度之比一般小于0.5,飞航导弹(靶弹)在3μm~5μm和1.3μm~3μm波段的辐射强度之比在2以上,设计面源红外干扰弹在
3μm~5μm和1.3μm~3μm波段的辐射强度之比大于1.5,与靶弹接近,舰空导弹导引头难以鉴别。
4)上升时间
面源红外干扰弹在投放后需在短时间内形成面源红外干扰源,上升时间与自燃箔片的自身性能有关,自燃箔片采用特殊合金材料,相比较于烟火型红外诱饵药柱,采用自燃箔片作为干扰载荷的红外干扰弹其上升时间一般不大于1s,满足干扰使用需要。
5)持续时间
面源红外干扰弹投放后形成的面源红外干扰源要求在靶弹脱离来袭导弹攻击视场前保持可信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持续时间达到2s以上时,即具备有效干扰来袭导弹的能力。
6)散布面积
为了抑制点源红外干扰弹的干扰,红外成像导弹根据目标的面目标特征进行识别,舰空导弹在动态飞行中,由于观测角度的变化,靶弹目标在其导引头探测器上的面目标特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要求无源干扰设备所形成的面目标不一定完全模拟靶弹的外形轮廓,只需
在投放后呈现一定的面目标特征(并且在动态变化)即可对舰空导弹的导引头造成干扰。
根据估算,面源红外干扰弹在空中形成的干扰云团的面积在5m2以上,在舰空导弹视场内与靶弹形成相似的红外辐射源,并明显改变了导弹视场内红外场景的特征,能有效干扰红外成像导弹的跟踪与识别过程。
3 结论
本文分析论证了靶弹弹载红外干扰设备的作用机理、干扰效果以及干扰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对靶弹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顺.雷达电子战原理[J].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
[2]张娜.红外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10.
[3]王洪强,等.红外诱饵弹干扰特性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