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质量在GIS中的影响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估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它可以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在GIS中,空间数据质量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估。
一、数据准确性评估数据准确性是衡量GIS数据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进行数据准确性评估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源评估:评估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采集的过程。
需要确定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控制措施是否完备,是否存在数据遗漏、数据错误等问题。
2. 内部一致性评估:检查数据中的冲突、矛盾、重复等问题。
可以通过数据比对、重叠分析等方法来检验数据的一致性。
3. 外部一致性评估:将GIS数据与实地进行比对,验证GIS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采用GPS等定位设备进行实地验证,或者与其他权威地理数据进行比对。
二、数据完整性评估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是否完备、无缺失。
在进行数据完整性评估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评估:评估数据收集的范围和方法。
需要确定数据收集是否覆盖了所有需要的地理空间信息,是否存在数据缺失等问题。
2. 空间关联评估:检查数据中的空间拓扑关系是否完整。
可以采用缓冲分析、邻域分析等方法来验证数据的关联性。
3. 属性关联评估:检查数据中的属性关联关系是否完整。
以地图属性表为依据,通过检查属性值是否为空、是否存在错误等来评估数据的完整性。
三、数据一致性评估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在空间和属性上是否保持一致。
在进行数据一致性评估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 拓扑关系评估:检查数据中的拓扑关系是否满足要求。
可以采用拓扑检查等方法来验证数据的一致性。
2. 逻辑一致性评估:检查数据中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通过检查属性的约束条件、逻辑关系等来评估数据的一致性。
3. 时间一致性评估:检查数据中的时间信息是否一致。
GIS空间数据质量若干问题研究
量; 数据生产质量则包括数字化质量和数据转换质 量; 数据生成、 处理质量则分为计算误差 、 拓扑分析
质量和 图层叠置质量 ,如 图 2 所示【 1 】 。
用 户层
各系统 内部数据结构不 同和功能差异 , 往往造成信 息的损失 ; 数据计算变换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方法对数 据进行处理 ,包括数据坐标变换、比例变换、投影 变换 , 在变换的过程 中由于算法模型本身的局限而 引起的误差。
空间数据质量问题首先来源于空间现象 自身存 在的不稳定性 。 空间现象 自身存在 的不稳定性包括
() 图投 影变换 。 图是通过特定拓扑变换的 1 地 地 三维椭球面上的地 物在二维场 中的平面表示 。在不 同的投影形式下 , 地理特 征的位置 、面积和方向的
空间特性和过程在空间、专题 、时间和 内容上的不
可 用 性 间 数 据 质
量
() 间分析。 4空 在数据之间建立拓 扑关系和不同
数据层进行 匹配 、叠加与更新 时,也会产生空间位 置和属性值的差异。
() 5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 数据在可视化表 达过程 中为适应视觉效果 ,需对数据 的空间特征位置、注 记等进行调整 ,由此会产生数据表达上 的误差 。 14 空间数据使用 中的误差 。 在空 间数据使用过程中也会导 致误差 的出现 ,
法 ,对建 立 完善 的地 理 信 息 系统 、科 学合 理 地 进 行 空间 数据 质量 评 价 有 较 好 的实 践指 导 意 叉 。
关键 词 : 空间数据 质量; 评价模 型;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9 P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2 5(0 70 — 13— 5 17 — 1320 )5 0 0 0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相关概念、应用领域、技术原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探讨了GIS的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地理数据管理和地理可视化等关键功能,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和灾害应急等领域的应用。
最后,我们提出了GIS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未来GIS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技术系统。
借助于GIS,我们可以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GIS的概念GIS是由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实现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三、GIS的应用领域1. 城市规划:GIS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分析土地利用、交通状况和人口分布等数据,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2. 环境保护:GIS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环境变化,帮助政府和环保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3. 农业管理:GIS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管理农田、预测产量和优化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灾害应急:GIS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分析受灾区域和灾情,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支持。
四、GIS的技术原理1. 数据采集:通过GPS定位、遥感技术和地理数据库等手段,采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 数据存储与管理: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空间分析:通过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
4. 地图制作与可视化:使用GIS软件制作地图,并通过图表、图形和动画等方式呈现地理信息。
五、GIS的应用案例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状况,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三维模拟展示。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结合了地理、地图绘制和数据管理的技术。
它可以捕捉、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限制。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空间数据分析能力GIS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收集和整理环境监测相关的数据,GIS可以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揭示地理位置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大气污染监测中,GIS可以帮助确定空气质量与污染源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污染物的扩散路径。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决策者更准确的环境信息,从而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2. 数据集成与可视化GIS具有良好的数据集成和可视化能力。
在环境监测中,涉及到的数据常常来自不同的来源,如传感器、无人机、卫星图像等。
使用GIS可以将这些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地图展示和可视化呈现。
这样,环境监测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地理位置的环境状况,并更好地解读和分析数据。
3. 建模和预测GIS可以帮助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建模和预测,以评估环境变量的可能发展趋势和效果。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GIS可以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来模拟未来的环境情况。
这对于环境监测人员预测环境变化、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至关重要。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水资源管理GIS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水源的空间和统计数据,可以实现对水质、水流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GIS 可以用于分析水源涵养区的分布情况,为保护水源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帮助确定水质分布的空间特征,以及水质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2. 自然灾害监测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地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控制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控制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GIS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
然而,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控制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信度和适用性等方面的评估。
在GIS中,数据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因为低质量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和分析结果。
因此,数据质量控制在GIS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数据质量控制应该从数据的收集和录入阶段开始。
在这个阶段,应该严格遵守数据收集和录入的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精确度和效率。
此外,制定合理的数据采集模板和字段规范,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核对,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其次,数据质量控制应该包括对数据进行清理和修正的过程。
这是基于GIS数据往往存在缺失、重复、错误或不一致等问题。
通过使用数据清理工具和方法,可以检测和纠正这些问题,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可以使用拓扑检查工具对图形数据进行拓扑错误的检测和修正;可以使用一致性检查工具对属性数据进行一致性和逻辑错误的检测和修正;还可以使用空间关系分析工具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错误的识别和修正。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质量,还可以进行数据更新和修订的过程,及时反映地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数据质量控制应该包括对数据的元数据管理和文档记录。
元数据是描述和解释数据的背景和属性的信息,可以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的证据。
通过创建和维护元数据,可以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提高数据的适用性和可信度。
此外,文档记录可以将数据质量控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捕捉、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分析的结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关系,还能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预防等领域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管理和分析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的技术系统。
它包括地理数据捕捉(数据采集和输入)、地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组织)、地理数据查询(数据检索和查询)、地理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和地理数据显示(地图输出和可视化)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功能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整合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帮助用户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1.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监测和评估环境变化,如森林砍伐、湖泊水质改变等,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管理方案。
2.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决策支持,帮助规划师分析城市的道路网络、建筑分布、人口密度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 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优化交通路线和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通过分析交通流量、道路拥堵等数据,还可以帮助规划交通政策和改善交通系统。
4. 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潜在灾害风险。
同时,还可以支持应急响应,快速定位救援资源和受灾区域。
5. 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土地评估、农作物监测、灌溉规划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协助管理森林、水源、矿产等资源,确保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空间数据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空间数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基于地理空间关系,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模式、趋势和关联。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应用实践中的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技术总结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应用实践中的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技术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强大工具,它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总结在GIS应用实践中,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空间数据处理是GIS应用的基础,它涉及到数据的获取、存储、整理和处理等步骤。
在GIS应用实践中,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和数据预处理两个方面。
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GIS应用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地图扫描、遥感影像采集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手段。
地图扫描可以将纸质地图数字化,使其能够在GIS系统中进行分析。
遥感影像采集则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地理空间分析。
GNSS系统则可以采集地理信息,并具有高精度的位置定位功能。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去噪和纠正等操作,以保证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格式转换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使其具有一致的格式和结构。
数据去噪是通过滤波、插值等算法降低数据中的噪声和误差。
数据纠正则是对数据进行校正,修复获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二、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是GIS应用的核心,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空间的关系、发现地理规律,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GIS应用实践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和空间建模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搜索和检索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空间查询包括邻近查询、交叉查询和包含查询等。
通过空间查询,我们可以确定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属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空间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
常见的空间统计技术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等。
通过空间统计,我们可以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规律并进行推断。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一、引言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空间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空间数据的质量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估指标以及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
二、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数据,它包含了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经纬度、坐标系等方式进行表示,而属性信息则描述了地理位置上的特征和属性。
空间数据可以用于地理分析、地理建模、地理可视化等领域。
三、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估指标1. 精确性:指空间数据与真实世界地理位置的一致程度。
可以通过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估空间数据的精确性。
2. 完整性:指空间数据中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缺失和错误来评估空间数据的完整性。
3. 一致性:指空间数据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逻辑关系来评估空间数据的一致性。
4. 可靠性:指空间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程度。
可以通过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来评估空间数据的可靠性。
5. 时效性:指空间数据的更新频率和及时性。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更新记录来评估空间数据的时效性。
四、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1. 数据采集和输入阶段:在数据采集和输入阶段,应确保采集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和偏差的产生。
同时,应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输入规范,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和清理阶段:在数据处理和清理阶段,应进行数据的验证和纠错。
可以采用自动化的算法和工具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值。
同时,还应进行数据的去重和去噪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3. 数据存储和管理阶段:在数据存储和管理阶段,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可以采用数据字典、元数据和数据验证规则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数据的质量。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概念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概念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使用的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这些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地貌、地形、气候、土地利用、人口统计等等。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理分析、决策和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准确性:地理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是指地理实体在地图上位置和属性的正确性。
对于位置数据,准确性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技术来验证。
对于属性数据,准确性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卫星遥感等方法来验证。
完整性:地理空间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集中所包含的地理实体是否全面、完整。
数据缺失或不完整会导致分析或决策的错误结果。
一致性: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致性是指不同数据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一致。
例如,各种地理数据的坐标系统、投影方式、数据格式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数据集之间的正确对比和集成。
可靠性:地理空间数据的可靠性是指数据的来源和制作过程是否可信。
数据应该来自可靠的来源,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可用性: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是指数据是否易于访问和使用,是否以适当的方式存储和呈现。
可用性包括数据的存储格式、数据的组织结构、数据的查询性能
等。
衡量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包括数据准确性测试、数据质量检查、数据一致性检验等。
提高地理空间数据质量可以通过改进数据采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技术、加强数据存储和管理等途径来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查询、管理和应用的工具。
它能够将空间数据以图形、表格、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和分析,为地理学、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决策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GIS中,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核心和关键环节。
它们不仅直接决定着GIS 的应用效果和价值,也涉及到GIS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一、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拓扑建模、数据转换、数据完整性检查、错误纠正和优化等一系列操作,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准确度、可用性和操作性。
空间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拓扑建模、数据转换、空间数据压缩和数据完整性检查等。
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筛选、格式转换等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工作。
由于数据来源广泛、数据格式复杂、数据质量不一、数据量大等原因,导致采集到的数据存在很多问题,如重复、缺失、不一致、错误、格式不规范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正确性,需要进行预处理。
2、拓扑建模拓扑是指地图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如相邻、重叠、包含等。
拓扑建模就是根据地图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拓扑结构,以便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拓扑建模的方法主要有节点模型、边界模型和区域模型三种。
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不同格式、不同坐标系、不同精度、不同性质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便在同一地图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常见的数据转换方法有坐标转换、投影转换、格式转换等。
4、空间数据压缩空间数据压缩是指将空间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小数据存储空间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常见的空间数据压缩方法有空间数据压缩算法、压缩尺度选择、压缩误差控制、贪心算法等。
5、数据完整性检查数据完整性检查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一系列检查,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完整性检查中包括了缺失检查、重复性检查、一致性检查、逻辑检查等工作。
GIS数据质量控制
浅谈GIS数据质量控制摘要:近年来伴随着gis技术的发展,无论在gis数据的获取、处理还是在管理和应用方面,都对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gis数据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入手,简要介绍了gis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gis数据;质量控制;产品检验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gis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和控制理论,而且贯穿于gis数据采集到应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根据gis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制定企业质量体系,及时发现并控制产品中潜在的质量隐患,以满足各类用户的应用需求,已成为gis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范畴。
1质量管理与控制空间数据的精度和质量是gis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用户对产品需求往往受到时间,行业,应用主体,市场竞争,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广义的产品质量应该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
质量管理是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主要负责质量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而质量控制则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要求所采用的行业技术和活动,任务就是及时发现作业技术和活动是否偏离有关规范,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控制的目的,两者相互补充。
为使人们确信其一个产品或者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系统的活动,需要建立质量保证模式,例如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制定的iso9000标准系列,它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但它又不是具体的标准,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标准,建立一个切实可行和有效的企业质量体系。
2质量控制方法2.1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是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管理以及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督控制,以改进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统计过程控制的实施步骤是:(1)通过对产品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大关键变量,并列出过程控制图。
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电子教材-空间数据质量问题来源分析
空间数据质量问题来源分析1.空间数据质量数据是GIS 建库的基础资料,是GIS 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GIS 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影响着系统应用的质量、水平以及广度和深度。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者和用户越来越认识到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空间数据质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位置精度:指空间数据库中的空间实体位置信息相对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空间位置的接近程度,用以描述几何数据的质量。
空间实体的位置通常以三维或二维坐标来表示,而位置精度则是表示实体的坐标数据与真实位置的接近程度,因而常以坐标数据的精度来表示。
位置精度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像元定位精度、接边精度、形状再现精度等。
(2)属性精度:指空间数据库中的信息相对于真实空间属性的正确表达程度,用以反映属性数据的质量。
属性精度是空间实体的属性值与其现实世界真实值的相符程度。
通常取决于数据的类型,常与位置精度有关。
属性精度包括要素分类正确性、要素代码正确性、要素名称正确性及要素属性值正确性等。
(3)逻辑一致性:逻辑一致性是指数据元素之间要维护良好的逻辑关系,也指数据之间的关系可靠性。
包括拓扑、空间属性以及专题属性的一致性。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中,对于所有点、线、图斑地块,数据库必须能够完整地表达出各种必要的数据关联,包括拓扑关联与属性关联。
(4)完整性:指空间数据集是否完整表达了期望表达的实体。
例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中用编码完整地表达出每个地块以及线状地物的用地类型、行政权属、所有制形式(即集体或国有)等质量的关系,具备了准确测算其面积的全部信息数据。
完整性包括如数据分类的完整性、实体类型的完整性、属性数据的完整性、注记的完整性等。
(5)时间精度:指空间数据库中的事件时间与现实世界中真实事件时间的差异程度。
主要指的是数据的现势性,一般体现在数据的采集时间、数据的更新时间及更新频率等方面。
2.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从空间数据的形式表达到空间数据的生成,从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在数据生产的整个流程中都有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生。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一、引言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关键组成部份,它们描述了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位置、属性和关系。
数据质量是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评估和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
二、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
它可以包括地理位置坐标、地理特征的属性信息以及地理对象之间的关系。
空间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测绘等方式获取,并以矢量或者栅格形式存储和表示。
三、数据质量的重要性1.决策支持: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对于决策支持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制定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准确的空间数据来支持决策制定。
2.应用可靠性:空间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GIS应用的可靠性。
如果数据质量较低,将导致分析结果的不许确性,从而影响到相关决策和应用。
3.数据共享: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可以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
在不同机构之间共享数据时,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因素。
四、评估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1.准确性评估:通过与实地调查或者高精度数据进行对照,评估空间数据的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位置偏差、拓扑关系和属性一致性等指标的计算。
2.完整性评估:评估空间数据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可以通过比较数据的记录数量、缺失值和异常值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完整性。
3.一致性评估:评估空间数据在不同数据集之间的一致性。
可以通过比较数据的属性定义、数据格式和数据模型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一致性。
4.可靠性评估:评估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比较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和更新频率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可靠性。
五、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1.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先进的遥感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清洗:通过数据清洗技术,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和重复值,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运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空间分析
运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空间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城市空间,人们开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空间分析。
GIS技术结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空间的特征和变化,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城市空间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空间数据,揭示城市空间特征和规律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发现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城市空间分析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GIS技术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应用1. 数据收集和整理GIS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地理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快速、准确地收集城市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空间分析和模拟GIS技术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模拟,揭示城市空间的内在规律。
例如,可以通过空间插值分析,推测城市中未测量的地点的属性值。
可以通过空间关联分析,找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空间模拟,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可视化展示GIS技术可以将城市空间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地图、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城市空间的特征和变化。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决策者进行决策,也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运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空间分析的实践以某市为例,通过运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土地利用数据,可以了解该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可以发现市中心区域主要用于商业和办公用地,郊区主要用于住宅和工业用地。
这样的分析可以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参考。
2. 交通网络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交通网络数据,可以了解该市的交通状况。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一、引言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所使用的各种数据类型,如地理坐标、地形、地貌、地物属性等。
在现代社会中,空间数据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
然而,空间数据的质量对于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数据的质量标准和相关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二、空间数据质量标准1. 精确性:空间数据的精确性是指数据与真实世界的一致性程度。
精确性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测量值和数据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例如,通过测量实际地理坐标与空间数据中的坐标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空间数据的精确性。
2. 完整性:空间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中是否包含了所有需要的信息。
完整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空值或者错误值来评估。
例如,在一个城市地图中,如果某个区域的地理要素缺失或者错误,就会影响到数据的完整性。
3. 一致性:空间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是否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一致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逻辑关系来评估。
例如,在一个道路网络数据中,道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和道路等级应该是一致的。
4. 可用性:空间数据的可用性是指数据是否易于获取和使用。
可用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格式、存储方式和访问方式来评估。
例如,如果数据存储在一个难以访问的数据库中,就会影响到数据的可用性。
5. 可信度:空间数据的可信度是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程度。
可信度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来评估。
例如,如果数据来源于可靠的测量仪器和专业人员的采集,就可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三、空间数据质量评估方法1. 数据采集:在进行空间数据质量评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现场测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应该包括地理坐标、地物属性、地形、地貌等信息。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错误、重复、缺失等问题。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1. 空间数据的意义和应用空间数据是指描述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坐标和属性特征等信息。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首先,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基础。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专门系统,可以用于地理分析、空间模拟、决策支持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而空间数据就是构建GIS系统的核心要素,它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次,空间数据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获得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物、水资源和植被等信息,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
同时,空间数据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保护,利用遥感技术和卫星数据可以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最后,空间数据在交通运输、导航和位置服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实现交通导航和位置定位,提供准确的路线规划和位置信息,方便人们出行和导航。
2. 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空间数据的采集主要借助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
首先,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波段。
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连续性和实时性的信息,方便对地球表面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其次,GPS是一种由美国政府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将GPS接收器与卫星信号进行定位计算,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位置定位。
GPS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也是空间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图制作、地理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等技术,可以帮助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和处理。
空间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空间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专业技术,它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与表述。
而空间信息技术则是在GIS中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包括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数字化制图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遥感技术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GNSS在GIS中的应用GNSS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欧洲地区卫星导航系统(EGNOS)等。
在GIS 中,GNSS可以用于地图的制作、精确定位、移动设备导航等领域。
例如,GPS可以用于车辆的实时位置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对运输线路进行优化规划;同时,Galileo系统也可以用于地图的制作,可以提高地图的精度和更新频率。
二、数字化制图技术在GIS中的应用数字化制图技术是将纸质地图转换为数字地图的过程。
在GIS 中,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用于地图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更新。
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地图数据的精度和更新频率,同时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地图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三、三维可视化技术在GIS中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其可视化的技术。
在GIS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展示城市或地形的三维模型,方便人们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三维城市模型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各种城市设施的布局。
四、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载体,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测量的技术。
在GIS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持。
五、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不仅在GIS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如农业、环保、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而空间分析则是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的获取是空间分析的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图、遥感影像、地形图、矢量数据等。
在数据获取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传统的GIS系统采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如Oracle Spatial、PostGIS等。
而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GIS和分布式GIS成为了新的趋势,可以实现对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三、空间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关联、空间聚类、空间回归等。
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空间分析的应用领域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确定最佳用地布局、交通规划等。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评估生态环境的状况、预测自然灾害等。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农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植布局等。
在交通运输中,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优化路网规划、交通流量预测等。
在商业领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商铺位置、市场分布等。
五、空间分析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尽管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统计学中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
统计学中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解释的学科,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能够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统计学中的空间数据分析与GIS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一、空间数据分析概述空间数据分析是指对不同地理空间单元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从而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空间数据分析的核心就是要考虑地理位置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建模和预测。
二、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系统,它能够对地理现象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入、管理、分析、查询和展示。
GIS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
三、统计学中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1. 点模式分析点模式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中点分布情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统计学中的随机性检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点密度分析等方法,可以揭示点数据的聚集和分散趋势,从而推断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2. 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插值分析是利用已知的点数据来估计未知区域内的数值,并生成连续表面。
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等,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观测到的地理现象在未知区域的分布情况。
3. 空间回归分析空间回归分析是将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与空间数据进行结合,考虑地理位置因素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通过空间回归分析,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从而更准确地解释和预测地理现象。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疫情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疫情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整合疫情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进行疫情传播路径的分析、风险区域的识别和预测,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利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核心是质量,空间数据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生产数据是为了应用,而数据质量是一个关系到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问题。
随着数据质量在建设数字地球、进行矿产预测的计算机模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空间数据的质量及其精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由这些空间数据进行重新运算和组合产生的空间数据就不是最终需要的结果,可能导致最终决策错误。
要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减小空间数据误差,就要对空间数据误差产生和扩散的所有过程和环节进行控制。
在数据采集时对元数据进行跟踪,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数据质量。
以地图数字化为例,对纸质地图进行数字化前应对其进行校正或配准,选用精度比较高的数字化仪和扫描仪提高栅格数据的精度等;根据空间数据质量评价的标准还应制定相应的细则来提高数据质量;对采集和处理空间数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等也都能减小误差的传播。
1 GIS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现状GIS 空间数据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GIS应用中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及应用的真正实现,也影响着GIS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关注GIS数据的精度和质量控制的研究。
GIS数据的质量控制问题涉及面很广,包括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表示方法,数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评价方法和控制方法及相关政策等。
如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法规保障数据质量;将数据作为产品,采用管理产品质量的方法管理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的教育、培训与咨询;初步形成了地理数据质量的系列国际标准,如ISO 19100系列标准中地理信息质量标准;方法上,主要成果和结论,包括直线不确定性模型的改进、曲线不确定性模型的建立;将平差理论引入GIS数据误差处理和质量控制,并提出了实用方法;对GIS 数字化误差的性质、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抽样检验的理论出发,探讨了GIS 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
2 空间数据质量的概念2.1空间数据的质量空间数据是有关空间位臵、专题特征以及时间信息的符号记录,而数据质量是空间数据在表达这3个基本要素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模糊性以及人类认识和表达能力的局限性,空间数据在表达上不可能完全达到真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真值。
用户根据需要对空间数据的处理也会导致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
所以空间数据的误差产生于各种数据源及空间数据的输入和处理过程中。
2.2与空间数据质量相关的几个概念2.2.1误差(Error)反映了数据与真实值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准确性的表达方式。
2.2.2准确度(Accuracy)指结果值、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实值或公认的真值的接近程度。
2.2.3精密度(Resolution)表示数据的精密程度,亦即数据表示的有效位数。
它表现了测量值本身的离散程度。
2.2.4不确定性(Uncertainty)关于空间过程和特征不能被准确确定的程度,是自然界各种空间现象自身固有的属性。
在内容上,它是以真值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越大,数据的不确定性也越大。
2.2.5分辨率(Resolution)指最小的可分离单元或最小的可表达单元。
对栅格数据,指图像象元大小;对于矢量数据,指坐标点的密集程度。
2.2.6现势性(Modernistic)数据的现势性是指数据采集的时间,数据的更新时间等。
地理数据有些具有明确的时效特征,如土地利用测量数据,随地区的差异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变化。
一般来说,具有动态特征的数据,它们的时间有效性较短,相反则长。
3 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从GIS中不同数据的表达形式到生成计算机可识别数据,从不同数据的处理变换到数据的应用,在这些过程中都会有数据质量问题的产生。
3.1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包括空间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空间现象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指其在空间位臵分布上的不确定性变化,如某种土壤类型边界划分的模糊性,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边界变动的频繁性;空间现象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其在发生时间段上的游移性;空间现象在属性上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属性类型划分的多样性,非数值型属性值表达的精确性。
因此,空间数据存在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3.2现象的表达数据采集、制图过程中采用的测量方法、量测精度的选择,人们对同一变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性以及对某一空间地理特征表达方式是否合理等,由于它们都受到人类自身的关于空间过程和特征的认知以及表达的影响,因此,通过它们生成的数据都有可能出现误差。
例如,在地图投影中,由椭球体到平面的投影转换必然产生误差;制图综合必然要综合掉一部分数据内容而使地图数据出现误差;在一些像土壤、地质、森林、地理等的学科中,许多概念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认识,即使是同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岁同一种具有空间特征的变量的认识也可能有很大差异,也必然导致数据测量误差的产生。
3.3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几种情况:3.3.1投影变换地图投影是开口的三维地球椭球面或球面到二维平面的拓扑变换。
在不同的投影形式下,地理特征的位臵、面积和方向表现会有差异。
3.3.2地图数字化和扫描后的矢量化处理数字化过程采点的位臵精度、空间分辨率、属性赋值等都有可能出现误差。
3.3.3数据格式转换在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格式转换中,数据所表达的空间特征的位臵具有差异性。
3.3.4数据抽象在数据发生比例尺变换时,对数据进行的聚类、归并、合并等操作时产生的误差,它包括知识性误差(例如,操作符合地学规律的程度)和数据所表达的空间特征位臵的变化误差。
3.3.5建立拓扑关系拓扑过程中伴随着数据所表达的空间特征的位臵坐标的变化。
3.3.6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一个数据库中,常存存储同一地区的多层数据面,为了保证各数据层之间空间位臵的协调性,一般建立一个主控数据层以控制其他数据层的边界和控制点。
在与主控数据层匹配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空间位移,导致误差的出现。
3.3.7数据叠加操作和更新数据在进行叠加运算以及数据更新时,会产生空间位臵和属性值的差异。
3.3.8数据集成处理指在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各种数据集的相互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数据集成是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集之间的相互运算、数据表达等过程在内的复杂过程,其中位臵误差、属性误差都会出现。
3.3.9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的传递和扩散在数据处理的各个过程中,误差是累积和扩散的,前一过程的累积误差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误差起源,从而导致新的误差的产生。
3.4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3.4.1对数据的解释过程对于同一种数据来说,不同用户对它的内容的解释和理解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土壤数据,城市开发部门、农业部门、环境部门对某一级别土壤类型内涵的理解和解释会有很大差异。
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随空间数据提供各种相关的文档说明,如元数据。
3.4.2缺少文档缺少对某一地区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的说明,诸如缺少投影类型、数据定义等描述信息,这样往往导致数据用户对数据的随意性使用而使误差扩散开来。
4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控制数据质量应从数据产生和扩散的所有过程和环节入手,分别用一定的方法减少误差。
4.1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4.1.1传统的手工方法质量控制的人工方法主要是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到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或其他比较方法,这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耐心。
例如,在地图数字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空间点位丢失或重复、线段过长或过短、区域标识点遗漏等问题。
几何数据错误如图所示,其中(a)为区域标识点遗漏,(b)为线段过长。
为此,可采用目视检查逻辑检验和图形检验等方法进行检查与处理。
4.1.2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例如,从地表自然特征的空间分布着手分析,山区河流应位于微地形的最低点,因此,叠加河流和等高线两层数据时,若河流的位臵不在等高线的外凸连线上,则说明两层数据中必有一层数据质量有问题,如不能确定哪层数据有问题时,可以通过将它们分别与其他质量可靠的数据层叠加来进一步分析。
因此,可以建立一个有关地理特征要素相关关系的知识库,以备各空间数据层之间地理特征要素的相关分析之用。
4.1.3元数据方法元数据(Metadata)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界,最典型的元数据便是各种地图中的图例内容,如图名、比例尺、精度、生产者、出版单位和日期以及其它可以在地图图廓上找到的标识信息等。
使用元数据的目的就是促进数据集的准确、高效利用,其内容包括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及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分辨率、比例尺等;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通过使用元数据,可以检查数据质量,跟踪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精度质量的控制情况。
例如在数据集成中,不同层次的元数据分别记录了数据格式、空间坐标、数据类型、数据使用的软硬件环境、数据使用规范、数据标准等信息,这些信息在数据集成的一系列处理中,如数据空间匹配、属性一致化处理、数据在各平台之间的转换使用等是必要的。
这些信息能够使系统有效地控制系统中的数据流。
4.2以地图数字化生成地图数据过程为例说明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地图数字化是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
在地图数字化过程中,为了控制数字化过程的质量,我们应从数据预处理、数字化设备及软件的选用、地图配准、数字化方式以及数据精度检查等环节加以控制。
4.2.1数据预处理首先对原始地图、表格等进行整理、誊清或清绘。
对于质量不高的数据源,如散乱的文档和图面不清晰的地图,通过预处理工作不但可减少数字化误差,还可提高数字化工作的效率。
对于扫描数字化的原始图形或图像,还可采用分版扫描的方法,以减少数字化误差,提高数字化的工作效率。
为了减少图纸在数字化过程中变形对数据精度的影响,保证纸质地图存放环境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小地图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变形,对质量不好的纸质地图应将其复印到变形小于0.2‰的聚脂薄膜上。
另外,对地图上的封闭曲线或较长的线状要素应将其进行分段,因为大多数GIS软件能存贮的线状实体顶点数有限,而且对线状要素进行分段处理有利于减少数字化误差,提高数字化精度。
4.2.2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设备数字化仪的分辨率和精度对数字化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在选用数字化设备时应考虑其分辨率和精度等参数不应低于设计的精度要求。
一般数字化仪的分辨率应达到0.025 mm,精度达到0.2 mm,扫描仪的分辨率不低于0.083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