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7 红山文化玉器 收藏考古版
红山文化玉器收藏注意事项
红山文化玉器收藏注意事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制品的质地不十分通透,也不是新疆和阗玉的那种精光内敛似的半通透状,而是一种光泽弱而外溢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靠实物对比才能体会的,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
进入清代以后,尤其到了民国,岫岩玉的玻璃光泽开始比较凸显了,质地与红山文化时期的差距很明显。
而现代的新岫岩玉工艺品的质地几乎可以与玻璃相媲美,完全丧失了玉的美的本质体现。
现在的仿红山文化玉器为了规避玉质的明显破绽,多采用独山玉或石性较强的地方类玉,这样的仿品一般仅从质地上就可以鉴定其伪。
红山文化玉器进入收藏者视野的时间,大概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在此以前的二十多年中,红山文化玉器仅仅是北方考古工作者所关心的新石器石器晚期的出土物而已。
如果从这一收藏年代上估计,红山文化的传世品最多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所以玉器的表面不可能附着古旧的包浆,甚至不可能带有明显的熟坑包浆,这是比较合理的时间推算。
尽管如此,仍不能排除清代、民国时期发现零星红山文化玉器传世的的能性。
据老一代收藏家说,民国以前的古玉收藏家往往将偶见的红山玉器认定为老三代古玉。
所以说,如果发现一件典型的熟坑红山文化玉器,应该高度注意,但决不能简单加以否定。
红山文化玉器价格为何如此之高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质较多的是辽宁岫岩县细玉沟透闪石类的玉材,材料质地细密,硬度较高,色泽均匀。
玉的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
辨别玉材的时代可靠性,是鉴别古玉的重要一环。
玉质的基本颜色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色素离子对玉器所处环境条件产生不同反应;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条件下促成变化,基本颜色的变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造型有时代性。
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炼,重点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韵。
如红山玉器的动物造型,既生动,又拙朴、豪放。
现实仿制的红山动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总体上拘谨、呆板、无生气,难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韵,很难模仿到那个时代的特征。
红山文化出土文物
一、玉猪龙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已发现10余件,时代距今5500—5000年,这件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
白色蛇纹叶岩,肥首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獠牙外露,体蜷曲如环,扁圆厚重,背部有一穿孔。
龙的形象源于猪首蛇身,是红山先民创造的一种抽象化的神灵,并产生了对龙的崇拜。
为什么是猪首呢?这与当时的经济形态有关,红山人生活的时期,农业比较发达,养猪是他们的主要肉食来源,致使人们对猪十分崇拜,并祈求养猪业繁盛。
龙的形象为什么源于蛇的身子呢?这应源于红山人对蛇的崇拜,因为蛇的活动是与季节循环相符合的,当春天到来时,冬眠中的蛇复,秋天来临时它隐身而居,古人以蛇象征繁殖。
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
二、勾云形玉佩勾云形玉佩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一般都出土于中心大墓,这件出土于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年代距今5500—5000年。
青绿色玉,中心透雕,呈卷云纹,四边卷角,佩的正面磨出与纹饰相应走向的线沟槽,背面钻有四鼻孔。
勾云形玉佩造型各异,抽象、幻化而神秘,其形状似鸟非兽,令人产生无限暇想,对它的解释也莫衷一是。
概括地说有龙神说、凤鸟说、饕餮说、鸟兽合体说、云气说。
有专家这样认为,勾云形玉佩的基本形态源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简化玫瑰花卉纹的卷勾,可称为“玉雕玫瑰”。
但有的专家则认为这种玉器很可能是权力的象征,因为它多半出在人的头部左侧,而且是竖置,反面朝上,在史前文化比较多的是石斧石钺出土在这个位置,它不是人身上的佩饰,如果有柄相系可能就是权杖,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一种体现。
三、双熊首三孔器双熊首三孔器出土于省凌源市三官甸子墓地,即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1号墓。
豆青色软玉制成,为圆雕,两端雕成熊首,中间透雕三个相连的圆孔,底端钻有数个孔眼,用以穿系。
熊首形象生动传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代表了当时玉雕工艺的水平,距今5500—5000年。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馆藏红山玉器鉴赏(下部)作者:李利峰 收藏家
刃部留下的细条状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玉钺:
灰白色玉料,表面布满黑色沁斑,沁斑星罗棋布,表面痕迹长短不一、方 向不一,局部有成组平行的划痕,划痕上面有氧化包浆。中间大孔对钻形 成,遗留有对钻形成的凸楞。
目 录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玉钺细节:
两侧小孔未见穿系形成的痕迹,孔道内旋痕圆润直挺,应为实心桯钻对钻 而成。
目 录
作者:李利峰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碧玉斧:
目 录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碧玉斧 皮壳自然状态:左边斑驳状的大片凹陷,可能是玉料相对
疏松的位置,经过长年使用过程中无意识撞击或者磕碰逐渐形成的。这种表面 带有氧化的大片凹陷,也可作为鉴定的特征之一。而那条片状工具的凹槽,两 侧陡立直挺,推测应是先用窄小平直的片工具,在表面推磨浅窄痕迹,然后用 相对宽厚的片工具修磨形成。
目 录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青黄玉斧:
上窄下宽成梯形,下端刃部成弧面,边缘逐渐变薄,表面使用痕迹明显, 有瑕纹、飞皮和局部凹陷,上端受沁,下端留有碱壳。
目 录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青黄玉斧细节:
表面可见长条状划痕,应为使用痕迹,刃部留有碱壳,碱壳下面仍是使用 痕迹,长条状使用痕迹上有氧化包浆。
目 录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桶形器坯料:
整体上圆弧面已经进行了打磨处理,背面较为明显,正面受沁较重,正面
上端斜口处可见粗坯时候留下的大面积的打制去料痕迹,侧面(右图)明
显的可以看出当时加工斜口那一面的时候,片锯去料留下的痕迹。
斜口桶形器正面
斜口桶形器背面
斜口桶形器侧面
目 录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材料鉴定红山玉石的第一步就是看它的材料。
红山玉器一种是用老岫岩玉,主要产自辽宁省一带。
老岫岩玉的硬度较低,有5到6度,达不到6度那么硬。
再一种就是新的岫岩玉,还有一些是杂玉、玛瑙和水晶。
周南泉认为,如果材料不对,再好的做工和玉料也不可信。
例如,冒出像和田玉的制品,即使材料再贵重,也不是红山文化玉器。
工艺在红山文化时期,穿孔工艺是用棍子带动解玉砂磨制出来,据现有资料了考证,红山文化时期尚未使用金属工具,制作时是不可能使用金属工具直接或间接去完成的。
红山文化玉器打磨,主要使用的物质是皮革,不是通常那样用它们包在轮子上,用器具带动轮子转动,直接在玉器表面摩擦,而是用手拉动皮革两端压住砂浆在玉器表面来回拉动琢磨。
因此,红山文化玉器边缘较薄,多有刃状感。
另外,红山文化玉器的阴线刻纹,主要是用动物骨或棍条拉动解玉砂完成,所以线条较粗放。
周南泉给记者对比了两件真伪红山古玉,真品的凹槽处没有砂轮磨痕,而赝品的凹槽处有明显直接用轮子磨出的痕迹。
颜色从颜色上来看,红山玉器除了少量以外,大部分颜色比较淡,不是很深。
五六千年的时间,颜色基本上比较淡薄,加上古代留下了沙的感觉,颜色比较均匀,比较旧。
周南泉拿出一块红山玉器赝品,颜色有明显差异,“一些赝品中有很明显的色彩差异,一看就是染色的。
”造型红山古玉的造型都很有特色。
总的感觉比较神秘。
做出的造型似像不像,例如玉猪龙,从图案上看就是猪和熊的造型结合,它的耳朵像猪,身子像熊。
红山玉器就目前来看,固定的造型大概有几十种,像猫头鹰就是一种图腾崇拜。
周南泉认为,红山文化时期的人对于这种昼伏夜出的动物感到很神秘,还有蝉的造型也较多。
上面提到的真假赝品中,赝品是兔子造型,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兔子造型的红山玉器。
另外,立体的器皿较少,但也有一些,比如口呈椭圆形的罐子,现代机器也很难做出这种造型。
用途红山先民制作玉器的用途就是三种:使用、佩用、祭祀。
周南泉猜测马蹄形玉器在红山文化时期有可能是用来做枕头的,和他收藏过一个红山文化时期的玉枕造型上颇为相似。
考古专家发现红山文化影响商代玉器的证据
考古专家发现红山文化影响商代玉器的证据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经过考古学家不懈努力,红山文化对商代玉器影响的直接证据现已被找到。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从商代出土玉器分析其形态构成、装饰风格及工艺特征,红山文化玉器至少在四个方面对商代玉器或多或少有影响:——玉材的使用方式。
商代立体动物形玉器多用子料雕刻琢磨,依玉材的形状与大小施以合适的艺术题材,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材。
这种巧用其材的琢玉方法始见于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动物玉器多用此艺琢磨。
——构图方式,尤其是一些玉龙、兽形玉器的构图技巧,明显来源于红山文化玉龙。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两件龙形玦,蜷体圆润厚实,头尾间出缺口,双耳外突,与红山文化兽面玦形龙的要素构成与形态特征相同,与商代扁平玉龙明显有别,只有龙身上的双勾线龙衣才显示出商代玉器特有的装饰风格。
——装饰技巧。
在装饰方面,商代玉器有不少独创的发明,也有一些装饰技法源于红山文化玉器。
如商代玉戈上的突棱纹,既有实用方面的科学道理,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曾让现代玉雕工艺大师赞叹不已。
这种看似简单实际难度很高的装饰技艺,最早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上的瓦沟纹。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瓦沟纹,多出现在钩云形玉器、玉璧饰上,是反映红山文化玉雕工艺水平与装饰技巧的特征性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对商代玉器工艺直接起了示范作用。
商代玉器多方面受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商代玉匠直接看到了不少红山文化玉器,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显得尤为重要。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勾形器,长91厘米,与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的玉勾形器一模一样,应是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范围以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南部为中心,影响范围广阔,距今约6500至5000年,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期考古文化之一。
从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统称“泛红文化”,各个文化均有玉雕制品,顶峰期的玉制品更具有立体圆润的独特风格,实为罕见。
古玉居珍藏23~红山文化玉石锛
古玉居珍藏23~红山文化玉石锛
红山文化玉石锛,长约35厘米,生坑,内蒙宁城出土,由于现场民工哄抢造成损坏,断成3节,辗转入藏,现已基本修复,器物浅灰色,当为球粒凝灰岩质地,非现代艺术审美范畴上的玉器,在良渚文化遗址和墓葬中,也出土过相似质地的石斧和石钺,作为工具和仪仗器使用。
近年来在内蒙北部,随着现代化生产和建设的加速,不断有红山和夏家店时期的玉石器出土,但如此大件的石锛却很少见。
形制也非常特别,截面为扁圆状,顶端有明显的使用砸痕,刃部稍宽厚,有使用划痕和磨砺的痕迹,符合力学原理结构。
比照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龙山文化往西至仰韶、往南至良渚,出土物中有段石锛较为常见,锛的后部可嵌木质手柄,延长了力矩。
而红山文化毕竟较之早了2000多年,在工具制作和实用技巧方面还是较为原始,但在收藏价值方面却较之其他史前文化的器物为高。
在红山文化的玉石器表面,经常会看到一种覆盖在器表的会白色次生物,当地居民叫之“嘎巴”,是由于埋藏环境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附着在上形成的皮,也见过仿制的石犁,其上也有嘎巴,但是一般是用熟石灰仿制,纯白较新,与真品的老化痕迹有明显区别,藏家当细辨之。
红山文化玉石器作为当时的生产工具,前后差不多经历了约2000年,应该数量是比较庞大的,但是毕竟在生产过程中损坏的较多,早些出土的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随意放置,时至今日已经很少见了。
早先有藏友拿了一些山东老家挖水道出土的石器,包括石斧、石犁、石刀等,当属龙山文化时期的实用器物。
此红山石锛造型别致、体形硕大,虽然当下的市场价值不是很高,但随着收藏热的升温,此类新石器时代的代表作必然会有大幅增值的空间。
【市场参考价格】30万元,【藏友转让价格】15万元。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之红山文化篇,(稀世之珍)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之红山文化篇,(稀世之珍)古玩古董艺术交流今天和大家掰扯收藏的话题了,最近又有人开始打探收藏的消息,古玩古董艺术交流就满足一下他们的求知欲红山文化是距今一个五、六千年间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
1935年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70年代末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辽宁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3000~前4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
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
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
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
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以及环境和监管环境回归环境回归价格监管环境好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古玉居珍藏7~红山文化方形玉璧玉钺
古玉居珍藏7~红山文化方形玉璧玉钺
红山文化方形玉璧,辽宁阜新出土,1997年入藏,6×7CM,浅绿色透闪石玉,为红山文化特有形制;器表局部土咬、开裂,零星分布有蛀孔,蛀孔外小里大,现次生结晶,流露出5千年岁月流逝的痕迹;此璧成梯形,上大下小,中间打孔,肉厚薄刃,一说为璧,另说为钺,学界尚未有定论;两个斜钻小孔,可供系挂。
孔壁隐现螺旋纹,为早期解玉砂工艺所成;从红山馆藏标准器看,一般为两个对钻正向小孔,斜钻孔甚为少见,民间有红山器物分雌雄之说,需待考古学者进一步考证;皮壳包浆厚重,局部土沁斑,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土样附着物,其下有沁斑,连为一体,在不损害玉质的情况下,无法用工具清除。
此器从出土位置分析,为红山贵族的随葬佩饰,应该属于原始萨满教巫师生前使用的法器,也可能是原始部落酋长权力的象征。
流露出浓郁的原始宗教气息,具有较高的收藏研究价值。
【市场参考价格】:15~20万元,【藏友转让价格】:5万元。
古玉收藏之商周古墓出土的文化期玉器
古玉收藏之商周古墓出土的文化期玉器
一是商周古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红山文化勾云佩
1
2
3
上图为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
二是商周古墓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器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齐家文化三璜玉璧
三是商周古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凤
1
2
3
上图为曲沃晋侯墓出土的玉神人头像,应为石家河文化玉器四是商周古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
1
2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山文化双璜玉璧
1
2
3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玉璇玑
1
2
3
上图为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出土的龙山文化玉琮
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前代玉器还有好多,特别是一些西周、春秋、战国古墓出土文化期、夏商古玉比较常见,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这一有趣的现象。
细品馆藏古玉——一组红山文化勾云佩欣赏
细品馆藏古玉——一组红山文化勾云佩欣赏馆藏红山文化古玉中勾云佩的数量较多、造型丰富,是红山文化玉器代表器型之一。
对这种玉器造型的寓意,有的认为它是由玉鸟组合面成,代表一种鸟崇拜;有的认为它是由一组C形龙组合而成,是龙崇拜;有的认为它是兽面,代表一种猛兽崇拜;还有的认为它的造型是云朵,代表自然崇拜,种种观点到底谁是谁非,需要留待更多的考古成果去论证。
从馆藏和考古出土的红山文化勾云佩看,有的造型简单,有的相对复杂,有的呈平板状只镂空未刻纹饰,有的则整器用瓦沟纹来装饰,还有的将瓦沟纹与阴刻线、凸弦纹结合起来装饰。
本文遴选一组有代表性的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供欣赏。
天津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这件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从造型上看鸟崇拜、龙崇拜、自然崇拜兼备,造型还有些像乌龟。
玉质为青玉,肥熟感明显,瓦沟纹典型,从沁状看典型的东北坑口。
天津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这件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与之造型相近,但玉质、沁状、瓦沟纹的磨刻又明显不同。
天津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上图这件天津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确实有些像兽面或者猫头鹰脸的造型。
比这件天津馆藏更生动的红山文化勾云佩还有不少,比如下图牛河梁出土的这块。
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勾云佩牛河梁出土的这件红山文化勾云佩,正面看像极兽面,嘴边的獠牙都有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上图这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又是另一种风格,在造型像兽面的同时,牙齿雕刻更加写实,瓦沟纹磨刻比较简略,眼睛以两个小孔来代表。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古玉比较多,其中勾云佩是一个重要的系列,请看一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
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勾云佩台北故宫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也比较多,有的造型十分特别。
台北故宫藏红山文化勾云佩台北故宫藏红山文化勾云佩台北故宫藏红山文化勾云佩上图这件台北故宫收藏的红山文化勾云佩,国内馆藏中比较罕见。
红山文化那些奇怪的玉器
红山文化那些奇怪的玉器
在官方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中
出土了很多我们无法知道其用处的玉器那些奇怪的器型都是第一次见过
这也让无数收藏爱好者为之着迷
哈民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好像交警在指挥交通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三孔状玉器
南宝遗址出土的玉器
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的不规则带孔玉器
哈民牤哈遗址出土的带三孔的玉器类似玉蝉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有人认为是凤的形状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看起来像兽的形状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好像是个人的形状
阿鲁科尔沁旗出土的红山玉器
有多个头环绕而成
巴林右旗出土的红山玉器类似后代的玉珩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玉器有点像动物的爪子巴林右旗出土的红山玉器像什么呢
内蒙巴林右旗出土的红山玉器好像一条鱼天下第一龙似龙非龙,似马非马,似蛇非蛇
天津文物公司藏红山玉器这像个什么呢?
天津博物馆藏红山玉器圆圆的身体,大大的眼睛,很萌
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玉器有人说是玉臂鞲
END。
古玉界:馆藏红山文化玉器
古玉界:馆藏红山文化玉器
距今6000年—5000年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主要遗址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西北部,因1935年赤峰红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红山文化玉器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和对称,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生灵活现,栩栩如生,极具古朴遒劲之神韵。
牛河梁红山遗址考古在我国玉器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鉴于许多玉友喜欢红山玉器,
特介绍牛河梁红山遗址考古玉器部分.
个人认为这是认识红山玉的正路.
牛河梁红山遗址第二地点而号冢中心大墓。
(已被盗)
牛河梁女神庙全景之一
女神头象側面
玉龙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高10.3,宽7.8,厚3.3,出土时是一对。
这个漂亮许多。
玉箍
也是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长18.6,口径7.4-10.7
双兽首三孔器
牛河梁第16地点二号墓出土(既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
玉璧
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出土.
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骨两侧.
玉璧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7号墓.
此墓为三人合葬墓,为二次葬.
玉璧放在人骨上.
勾云器
牛河梁第16地点二号墓出土勾云器.
勾云器
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出土.
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右下臂内侧下部,为竖置,切反面向上
勾云器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14号墓出土.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广州信昶艺术品抵质押:真品可照价值四成至七成抵押典当,快速简单真品:热线:176****0544。
古玉居珍藏10~红山文化3个玉石斧+水晶坠!(新藏)
古玉居珍藏10~红山文化3个玉石斧+水晶坠!(新藏)
昨日收到沈阳朋友寄来的包裹,里面装着从沈阳北郊出土的器物,打开一看,是3个红山玉石斧、1个水晶坠子,表面皮壳厚重,明显的线切割痕迹,从出土地点看应该属于新乐文化和红山文化时期的器物,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风格。
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辽河流域,已经出现了农耕聚居部落,此次出土的玉石斧和大型石犁就是原始农业文明的佐证,古人依靠这些原始工具来砍伐树木、营造房舍、进行狩猎和耕种等生产作业。
此次出土的器物上就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刃部有明显的崩口,器物末端被加工成易于装木柄使用。
红山古人也具备了很高的审美观和艺术想象力,曾经出土的精美玉器就是其典型代表,在红山墓葬中经常也可发现水晶制品,通常都是动物形状的挂坠,由于水晶的硬度高于摩氏7度,加工起来要困难的多,因此往往依靠自然形制加工成形。
此次出土的水晶坠虽然器形较小,但从其仅0.3CM的钻孔看,红山古人已经具备熟练的制玉工艺,值得细细鉴赏品玩,与各位藏友共享。
各地馆藏红山文化玉猪龙
各地馆藏红山文化玉猪龙红山文化地域辽阔、持续时间较长,玉器数量也比较大。
红山文化玉器是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国最古老的玉器,标志性的器型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太阳神、勾云器、箍形器、丫形器、玉鴞、玉凤、玉人、玉鳖、玉璧、玉玦、玉管等等,有些器型又可以分成多种样式。
123456上图为辽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红山文化玉猪龙,雕刻精美,线条流畅,在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中难寻第二件,真正的国宝1234上图为辽宁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红山文化玉猪龙123上图为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1996年瀚海拍出,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牛河梁地区征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赤峰地区征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赤峰地区征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赤峰地区征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原辽宁文物总店征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国家文物局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河北围场下伙房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上图为赤峰巴林右旗博物馆征集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下面是文物盗窃大案——卖价320万元的红山玉猪龙真貌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或许是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原因,见到的红山玉器相对较多,所以对红山玉器情有独钟,在此交流平台上也不止一次的提到红山文化时期玉器,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红山玉器是重灾区之一,甚至于是假货泛滥的重中之重,其次才是良渚和齐家。
当我们大多数人还没弄懂红山文化玉器来龙去脉,拿红山玉器当垃圾的时候,被台湾古董商人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收入囊中,不过还好,当红山文化玉器几乎快消失贻尽的时刻,价格在不可同日而语的关键点上,我们部分勤劳智慧的内陆人,便研究出了仿红山文化玉器,兜售给台湾同胞,也算是挽回了部分损失吧!呵呵,就算是打了个平手吧。
(幽默一下,开个小玩笑,请勿当真)当然这些仿古玉器也便顺理成章的流入到了内陆市场,直到现在在北方的古玩市场上还能很轻易的找到批发店面。
那么如何辨别高古玉器真伪,便是我们这群好古者们应该掌握的技能。
首先要多翻阅靠谱的资料,现在科普高古玉器的书籍,也有很多来源不清净的,都是一些所谓的伪专家的著作,这些资料不但对我们的好古之路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以假当真。
经小编收集整理的所有图文资料,来源绝对清净靠谱,请大家放心浏览。
本期图文资料,都是博物馆的展品,有的甚至是镇馆之宝。
马蹄形器,红山文化,高14厘米,上口径10厘米,辽宁省建平县采集,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马蹄形器,红山文化,高11厘米,天津市文物公司藏。
玉马蹄形器,红山文化,高11厘米,建平县牛河梁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外方内圆形器,红山文化,宽11厘米,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双联璧,红山文化,建平县牛河梁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双联璧,宽10厘米,红山文化,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三联璧,红山文化,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勾形器,红山文化,长1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勾形器,红山文化,长1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勾形器,红山文化,长10厘米,天津市文物公司藏。
玉勾云形器,红山文化,长1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几件国宝级红山玉器的市场价格
几件国宝级红山玉器的市场价格几件国宝级红山玉器的市场价格TOP1、红山文化竹节式角太阳神估价:RMB 10,000,000-10,000,000成交价:RMB10,000,000尺寸:高537.5px;重1611g有绺,腐蚀玉质钙化严重,竹节式角,双目突出,猪嘴。
双手以粗阴线刻出,似作蹲状,双脚肥大。
此器表现出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神秘的一种向往和崇拜。
TOP2、红山文化太阳神复合体估价:RMB 10,000,000-10,000,000成交价:RMB10,000,000尺寸:高550px;重1862g腐蚀红山文化的先人刻绘的太阳神像,是用作偶像崇拜的,也是作为丰饶女神而顶礼膜拜。
它是先人们初步体味图腾崇拜的反映。
此太阳神复合体集玉猪龙及太阳神于一体,可谓是神中有灵,更引人深思,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达到一定的高度。
TOP 3、红山文化玉人捉龙像估价:RMB 3,000,000-3,000,000成交价:RMB3,000,000尺寸:高625px;重2082g腐蚀玉质钙化严重。
玉人面目表情刻划生动,双目较大,线刻较深。
手执神龙,似有寓意。
双脚紧并,脚掌较大。
造型生动,有远古时代人类特征。
TOP4、红山文化玉人抱熊像估价:RMB 5,000,000-5,000,000成交价:RMB4,600,000尺寸:高625px;重1813g腐蚀淡绿色玉质钙化严重。
玉人抱熊神态古朴自然,具有原始人类神态特征。
双臂抱熊,似乎人兽融合,寓意人和自然界相处和谐。
双脚并拢,脚掌较大。
TOP 5、红山文化玉兽形玦(玉猪龙)估价:咨询价成交价:RMB2,640,000尺寸:长400pxTOP 6、红山文化玉龙形钩(C形龙)估价:RMB 2,000,000-3,000,000成交价:RMB2,530,000尺寸:长1055pxTOP 7 红山文化玉人首蛇身像估价:RMB 100,000-100,000尺寸:长6.5cm;重51g说明:腐蚀玉质钙化,表面有蚀斑。
红山文化玉器之牛河梁红山遗址博物馆馆藏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器之牛河梁红山遗址博物馆馆藏玉猪龙
红山文化墓葬坑中出土了很多史前文明的玉器,在这些远古文明玉器之中,最富有盛名的莫过于玉猪龙了。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馆藏
同时玉猪龙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之中最容易被人们仿制的作品之一,由于其造型精美简单,古朴大方,所以很受喜欢高古玉器的朋友们喜爱,而想要真正的了解红山文化玉器,就得从这些馆藏文物之中学习理解。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玉猪龙孔道
真正的红山文化玉猪龙,表面有非常油润的光泽,让人第一眼看到就有一种非常油润的熟旧感,一般有一点古玉收藏知识的朋友都和这样的玉叫盘熟了。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馆藏玉猪龙
玉猪龙有两个孔道,无论是中间的大孔还是佩戴的小孔,都是采用石核研磨工艺制作,所以都呈喇叭口状对接,孔道内部有粗细不均匀的螺旋状纹络,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孔道外部有明显的喇叭口状,外粗内细。
牛河梁红山遗址博物馆馆藏玉猪龙
玉猪龙的开口部位有明显的切割痕迹,砂痕很明显,可以理解为古人制玉时曾大量的使用石英砂或者解玉砂作为辅助材料。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馆藏
玉器表面有冰裂开片纹沁色透骨自然,有辽西地区酸碱土壤侵蚀痕迹,纹饰修饰多采用石核或者玛瑙刮削器划刮成形,在阴刻线的底部可以看到比较生硬的刮削痕迹,此件红山玉猪龙印刻线没有陀质工
具痕迹。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馆藏玉猪龙
猪龙耳后有明显的酸碱皮壳,俗称碱皮壳,
背部头顶属于线切割加研磨工艺制作,在顶部有解玉沙和磨制痕迹,整体除孔道内部外再无螺旋状纹。
关注我这么久,留个夸奖。
红山文化出土玉器
红山文化出土玉器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国发现玉器最早的地方是兴隆洼遗址距今约8000年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也有很多“玉玦”年代搞不定就去做下碳十四吧碳十四测年设备玉环上的沙绳切割痕迹“砂绳切割技术”,最典型的特征是在玉器的切割表面会留下弯曲条形的痕迹。
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最早的“砂绳切割技术”显微镜下的玉器钻孔痕迹此时,测年的结果已经出来了,确定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遗存的时代居然距今约9200-8600年。
参考之前说到的兴隆洼遗址是距今约8000年,而小南山遗址是距今约9200-8600年,这样一来,中国使用玉器的传统被大大提前了近1000年。
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历史上,小南山遗址的玉器与玉器制造技术,在中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玉文化”。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玦第一期文化的遗物以打制石器与烧成温度较低的陶片为主。
可以看出,此时先民的生活状态还较为落后,可能还处于旧石器-新石器交替的时期。
年代大约距今17000-13000年。
小南山遗址第一期出土的石器第二期文化便是出土玉器的文化了。
这一期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有两片墓葬区,墓葬是竖穴土坑墓,墓内有人骨,保存状况不佳,随葬有玉、石、陶器。
有特点的是,在墓葬上方还有封土积石,最大的重400斤。
可想而知当时建造墓穴的工程之浩大,人力之耗费。
专家推测,此时可能已经产生了具有组织能力的社会结构了,年代距今约9200-8600年。
第二期墓葬上的封土积石果然冰冻三尺非一日寒红山玉器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目前我们对古玉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在中国的商、周古墓中,常见有红山玉器的出土,由此可见,红山玉器最少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流失。
1895年至1909年,日本人鸟居龙藏先后三次到中国东北进行“考查”,亦是满载而归。
1910年和1911年鸟居龙藏将他三次到中国东北考查的结果写进了《南满洲调查报告》和《蒙古旅行》等书中发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考古出土的红山玉(上)
考古出土的红山玉(上)红山文化是因二十世纪初在内蒙古东部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现而命名的,其中心分布地域集中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的老哈河中上游和大凌河中上游地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在辽西一带修建锦承铁路时,曾经陆续出土过一些红山文化玉器,但当时人们并不能认识它们,而是把它们当作商周时期的遗物。
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确认和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从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玉龙的发现及1973年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而开始的,并由此后在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和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科学发掘而获得重大进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在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专门随葬玉器的积石冢墓地、有妇女塑像的女神庙、石砌的“金字塔”式巨大建筑物,引发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重新探索,红山文化玉器因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文化标志而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成为文物收藏领域的最大热门之一。
红山文化玉器的繁荣时期是在红山文化后期,约距今5500―5000年,目前所见到的红山文化玉器绝大多数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目前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地点主要有辽宁省的阜新胡头沟、喀左东山嘴、凌源牛河粱等遗址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右旗那斯台和羊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和黄谷屯、巴林左旗葛家营子、尖山子、敖汉旗大五家、下洼、干饭营子等遗址。
在此之前的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前期玉器与红山文化后期玉器有渊源关系,周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区的史前玉器也对红山文化后期玉器产生重要影响。
笔者以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为标准器,从器型、玉质、沁色、纹饰、做工等方面,分析红山文化玉器的基本特征。
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可以归纳为几何形、肖生形和抽象形三类据学者统计,目前经过考古发掘和采集的红山文化玉器近300件。
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器型主要有勾云形器、带齿兽面形器、筒形器、C形猪龙、?i形猪龙和丫形猪龙、刃边璧形器、连壁形器、环、鸟、鸦、鳖、龟、蝉、人、鹰等20多个种类。
红山文化——科学考古出土及官办博物馆藏玉龙图集
红山文化——科学考古出土及官办博物馆藏玉龙图集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
红山文化的龙形象与后世的传承关系清楚,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其典型意义不容置疑。
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
可以肯定地说,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价值均不为过。
在下愿意将精心编制的中国北方史前玉龙的图片发出,供红山爱好者和红山文化初学者欣赏、学习。
为保证本帖的绝对真品率,以下这些玉器全部为国内科学考古出土品或官办博物馆征集品。
中国北方史前文化横跨数千里,绵延近万年。
希望藏友能够从中体会到北方史前玉器材质、造型、工艺、沁色、包浆、皮壳的多样性。
现在官方和民间共同认为,红山文化的龙分三类个形制,分别是“猪龙”、“C型龙”和“兽面纹身丫形器”。
其实,科学考古没有挖掘出“兽面纹身丫形器”和“C型龙”。
以上图片中的“C型龙”和“兽面纹身丫形器”是官办博物馆的征集品,特别说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大陆在过去出现断层,所以台湾玉器收藏水平曾经远高于大陆。
是以本帖我收集了几个台北故宫博物院、震旦博物馆以及台湾蓝田山房上世纪八十年代入藏的玉猪龙作为补充。
以在下目前对红山文化的认知程度来看,我认为这都是开门到代、毋庸置疑的真品。
这两件猪龙在各类网站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也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还有下面这件,因为巨大的经济价值,考古队员挖掘现场监守自盗,以三百二十万的价格出售。
后来东窗事发,成为建国后最大的文物盗掘案11·26大案的主案。
什么是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起源于中国东北西辽河流域的一个古老的宗教文明。
学界认为红山文化是一个农业文明,相对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史前文明,这是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蹄形管状玉器的功能尚 在推测之中, 学术界意见不一 致。 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 1: 生产或生活 工 具 。 铲土或谷物的工具。
依据:马蹄形管状器的原形 有可能是当时生产生活过程中 使用的骨匕或其他相关骨质器 具,出现有可能是对生产生活工 具骨器进行模仿的结果。 管状器 的两端,只有斜长口一端的口沿 薄似刃状,有些还有缺口,而平 口一端的口沿较圆钝,要么是制 作者有意为之,要么在使用中斜 长口长期磨损所致。
刍议:有作为冠饰的可能性。 我国历来重视“冠”的作用,认为用 较珍贵的材料制成的“冠”是地位 与权力的象征。 这种玉器中,不同 个体没有形制上的区别,仅是直径 和长短的不同。加之,玉石少见,制 作耗时长、难度大,愈加珍贵。 因 此,完全有可能以不同的大小代表 不同等级和权力的级差。从出土情 况看,只有少部分器物在平口端有 小孔,可系于颈部的,并且也只在 少数墓葬置于墓主人头部正上 方。 而大部分不带孔的、出土位 置不在头部正上方的此类器物, 其功能可能不在于此。
观点 3:臂饰,或防护用的臂 套,也就是玉制护臂甲。
依据:有些墓葬中,这类玉 器的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手臂 处,且手可伸入孔内,依此判断 是臂饰;而斜口一端边沿还有刃 和使用时留下的缺口,故又推测 作为防护用的臂套,兼有工具和 武器的功能。
刍议:玉器很易破碎,珍贵 少见,制作难度大,使用这样的 护臂甲不现实,不可能用于真正 的生产生活和战斗中。 除非佩戴 此种护臂甲的人根本不用参加 战斗或劳作,这样也使玉制护臂 甲失去了实用价值。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料加工已普遍使用 切割成材技术,棱角锐利,形状趋于归正。但 是红山人并不直接使用这样的成形玉器,而 是对于切割和钻孔过程中出现的锐棱再次 加工,使得玉料不失规整却又突出了圆润的 效果。
装饰技法上,红山文化玉器以浅圆雕表 现动物的五官,更重要的是,在玉器表面磨 出一种瓦沟纹的纹饰。瓦沟之间的起伏随体 型而变化,宽窄深浅十分均匀规矩。 就是刻 划有纹的玉件,也常与这种沟槽相间,起到 互相衬托得作用。这是红山文化玉器在雕刻 技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这种制作工艺的 难度要高于其它的刻划纹饰,但是可以对人 的视觉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光线照射角度 的变化,使这些纹饰时隐时现,从而最大限 度的突出了立体感、层次感和神秘感。 这种 特点使得玉器圆润、光泽的自身特性得以充 分表现。
与此同时,作为通神工具的玉器在牛河 梁遗址中已有向大墓特别是中心大墓集中 的明显趋势,玉器数量相对较多,多大件,用 料精。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种类及组合多见 于中心大墓,如勾云形玉佩和玉龟组合就只 见于中心大墓。牛河梁遗址中的一对玉龟出 土时分别位于墓主人的左右手中,更是把古 人视为神灵的龟这种动物形象作为具有通 神的权力的生动体现。
刍议: 在五六千年以前,生 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用选来 的大块柱状玉料, 内钻大孔,再 内外打磨加工成横截面为椭圆形 的筒形器, 其制作难度之大可想 而知。制作这样一件玉器制品,有 可能耗尽制作者一生的时间。 把 这样一件制作费时且材料珍贵的 玉器作为消耗量大的生产或生活 工具未免太“奢侈”了。 除非是铲 或撮的对象比这件玉器还珍贵, 用在某种仪式上, 但是这种பைடு நூலகம்能 性极小。所以,作为生常或生活工 具的可能性很小, 至少这种作用 不是它的唯一功能。
13 收藏·考古
SHOUCANGYUKAOGU
责任编辑:杨凡 版式策划:刘文强 图片制作:刘文强
2014 年 4 月 17 日 星期四
邮箱:shoucangnmg@
藏·谧
游走于神人之间———
红山文化玉器
编者按:中 华民族是世界上 用玉时间最久远 的民族, 玉在造 就民族精神和内 质的过程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红山文化与良诸 文化, 玉器最为 发达, 为考古学 界公认的东亚史 前玉文化中心。
观点 2:冠饰。 可能 是 束 发 的工具,发箍,束发器。 装饰物, 或实用器。
依据: 这些学者的根据主要 是这类玉器的出土位置,即有些马 蹄形管状玉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 的头部正上方,而且在平口处有 2 到 3 个小口。 由此认为这种器物 属于头部装饰物, 也有束发的可 能,而 2 个小口亦为穿绳之用。
玉器与陶器 不同,由于少见, 主要以礼器的面 目出现, 用于祭 祀、礼仪、殉葬、 配饰等方面。 红 山文化的玉器也 不例外, 它们被 赋予了浓重的社 会属性, 广泛用 于重大宗教祭祀 活动, 并成为社 会等级、地位、身 份的标志, 它们 作为红山文化墓 葬的最主要随葬 品, 成为已出土 遗物中仅次于女 神塑像的重要文 化因素。
虽然以玉器作为几乎唯一的随葬品,但 是在各类墓葬中随葬玉器的数量一般都不 多, 就是在中心大墓和大型土圹石棺墓中, 一般也不超过 10 件。 属于红山文化最高层 次的牛河梁遗址, 随葬玉器的 26 座墓中, 随葬 5 件以上玉器的仅 7 座,3 件以下的 16 座,超过 10 件的墓葬只有 1 座。 与此形 成鲜明对照的是,红山文化积石冢的规模都 很大,牛河梁的中心大墓和大型土圹石棺墓 的墓坑面积多在 9—16 平方米之间, 大于 同时期周边文化。如果把整个积石冢的面积 也算在内, 一般面积可达 200—400 平方 米。墓葬的巨大规模与数量很有限的玉器随 葬品不相称,反衬出随葬玉器的重要性。
红山文化玉龙
□本报记者 杨凡
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 红山文化玉 器以其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独特造型、 精湛的 雕琢工艺以及自成体系的用玉制度而闻名。 从最初的装饰品管饰、玦饰等小型简易玉器, 逐步发展到制作祭祀、礼仪所需要的法器、神 器等特殊类玉器,其造型、抛光、钻孔等工艺技 术水平已脱离了用玉的起始阶段, 达到了独 具特色的风格和传统, 已构成我国古代北方 地区自有源流的独立玉器体系。
另外,我国到近现代还有束 发的传统, 当今的民族志材料中 也存在束发的习惯,这极有可能是 远古的遗俗,红山时代完全有可能 存在这一习惯。这种器物小口的平 均口径大多在 8 厘米左右,可以把 头发盘起来束在里面,而平口端的
小孔则可以穿细木棒或者系绳加 以固定。 至于那些口径过大的此 类器物, 可作为单独的“冠”使 用,也可有其他功能。
红山文化中多见的神化动物形象,玉璧 和其它神秘造型的器种, 常成对出现的同种 玉器,也表明玉器所具有的神器性质和功能。 特别是勾云形饰和猪龙, 这种人们想象出来 的神化的崇拜物,这是自然界所没有的,是宗 教信仰的标记物。 这些随葬玉器的放置最主 要功能的不是为了显示财富, 也不仅是为了 表现阶级的差别,而是作为了一种 有效、可靠的通神工具。
整个雕塑成蹲坐状。 很多学 者为了兽首到底是牛首还 是代表着红山文化的龙 首, 抑或是太阳光芒的抽 象表达争论不休。 实际上, 无论我们在玉猪龙与兽形 器中分解出多少种动物的
形象, 或是证明后者到底是 以哪些形象与人身进行了融 合,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了 “寓多元为一体”的观念。 这种设计观 念源自宗教信仰的需要。 无论是玉猪 龙还是兽形器都是自然界中不存 在的动物, 都是被作为祭祀的 对象, 这种祭祀对象的设计观 念不仅在红山文化中多次出 现, 后来麒麟的设计也充分体
学者朱延平按照考古学分期把年代为 距今 6500 年至 5000 年的红山文化分为 4 个时间段。 现在已经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 绝大多数属于距今 5500 年至 5000 年的第 四期,这一时期,红山文化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内部分化,等级制 度出现,人类迈入了初级文明社会。 红山文 化这时的玉器多达三十余种器类, 除了环 镯、珠管、坠佩等一般性玉器外,还发展出 了不常见的“特殊类玉器”—— —马蹄形管状 玉器、玉猪龙、勾云形佩、带齿动物面纹玉 器……
马蹄形管状玉器,也有些学 者称之为钭口筒形玉器,玉箍形 器,与动物形玉器、勾形玉器、玉 璧并列的红山四大玉类之一。 形 制呈扁圆筒状,腹壁斜直,一端 作平口,另一端作斜长口,口沿 薄似刃,平口口径多在 8 厘米左 右,长在 5—20 厘米之间,有些 靠近平口边缘钻有 2 个对称的 圆形小孔, 横截面多为椭圆形。 这类器物外表素面无纹饰,只有 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收藏的一 件有纹饰。 其出现的位置,多横 置在墓主人的头部下方,也有的 放置在墓主人头部正上方,胸部 或右肩部, 个别置于腰部右侧, 也就是右手处。
有些墓葬中,这类玉器见于 右臂处;大小、形状符合人体小 臂的形状, 手可以穿过至肘部, 其斜长口恰好符合肘关节,不影 响肘关节的运动;加之,有些平 口处有小口可穿绳系于手臂上, 不会掉落。 据此,可推断功能之 一是戴在小臂的臂饰。 另外,日常 劳作和不同部落间的争斗很容易 弄伤手臂,所以护臂甲作为必要的 日常用具,流行于各部落之间。 但 是社会上等阶层作为指挥者很少 或根本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或争 斗,佩戴真正的护臂甲对他们来说 没有必要性,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的 潮流本身是不可抗拒的,他们需要 护臂甲作为装饰与大众趋同,所 以选择了材料珍贵、工艺精细、可 以体现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玉器。
现了这种设计理念。 红山玉器的纹饰大
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
的历程。 典型的勾云形玉佩便是一例,学者 王仁湘根据勾云形玉佩从具象到高度抽象 的演变规律, 将其分为带有写实痕迹的定 式、完全抽象风格的变式和变式的半体形式 3 种类型。 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渐渐 超越具象形似的追求,转而追求抽象神似中 所蕴涵的神格意味。兽形玉和玉猪龙是红山 玉器的代表作,虽然我们很难确切地寻找到 那些在兽首设计时包含的具体动物形象,具 体和抽象相结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特 征,而是从简单装饰到信仰标志的转变。
或者,玉制护臂甲是优秀者 的标志, 是一种社会奖励制度, 用以奖励那些在生产劳动中的 先进者和战斗中的英勇者。 以至 于最后, 在社会上层流行开来。 这就为什么这类器物常出现在 大型墓葬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