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2-3藏象六腑奇恒之腑
中医学基础知识: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人事考试网 / 中医学基础知识: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中公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藏象学说之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中空有腔(似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脏),不与饮食物直接接触,与五脏无表里关系。
脑
1.主要生理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活动 “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主持感觉和运动;听觉、视觉、嗅觉以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
2.生理联系
脑与五脏;脑与精气血津液
女子胞
1.主要生理功能
主月经;孕育胎儿
2.生理联系
肾中精气;冲任二脉;心、肝、脾 北京医疗卫生考试招考信息汇总
北京医疗卫生考试阅读资料汇总。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中医所言“神”,有着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 主要有如下三种: 1、神,神秘玄妙,指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属 性,虽不可测度,却决定着自然变化的规律, 《内经》谓之“神机”—— 自然之神 2、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 之为广义之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 生理之神
3、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 动,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心理之神
※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脏腑又是 核心之核心。 ※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 体观: 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配合六 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沟 通形体官窍,形成五大功能系统。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1、基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临床验证三方面。
●其华在面 心之气血上荣于面,其精华可以表现于面部。 反之,面部的色泽变化,最能反映心之气血盛衰、 盈亏。 机理:心主血脉,而面部为血脉极丰富之处。
(二)心开窍于舌 开窍——有相互联系的意思
司 味 觉
舌之功能
调节语言
结构上 心之别络系于舌本,经络沟通 心之气血上荣于舌(舌体血管丰富),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柔软灵活、 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心神调控着舌的运动表述语言、司味觉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之阳气不足——舌淡白胖嫩 功能失常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舌謇或 失语 功能上
肺的生理特点:气之本;娇柔脆弱;清肃下 降;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肺之经脉:属手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
表里。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 ●含义 指肺有主持人体气的功能,内含两个方面:
呼吸之气——气体交换 肺主气
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
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中医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也分属五脏。
奇恒之腑不同于五脏六腑,功能似脏,都是贮藏精气的器官,形态似腑,大多中空,所以另立一类。
脑脑位于人体最上端,外部是头面,内部是脑髓,所以又称髓海。
脑的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都由脑控制和条件,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
主精神意识人的情感、情绪、思维、意识、记忆等精神活动,都是人对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
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分属五脏外窍,都在头部,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包括语言能力都归属于脑。
此外脑海统领肢体,与肢体运动密切相关。
在五脏之中,脑与心、肝、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因为心藏神,人的精神活动都归心管,所以也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
除了心以外,肝主疏泄可调情志,肾藏精可生脑髓,都与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髓髓是脑髓、脊髓和骨髓的合称,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通过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在骨腔中形成。
髓的生理功能有:充骨肾精生髓,髓能滋养骨骼,髓足则骨骼刚强,髓少则骨骼脆弱无力。
养脑骨髓由脊髓而上入脑成为脑髓,脑髓充盈,脑得髓养才能脑力充沛。
化血血液的生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谷精微所化;二是精血互生;肾精生髓,髓也可以化血。
在五脏之中,髓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因为髓是由肾精所化生,所以髓和五脏中肾的关系最密切,肾精的盛衰影响着髓的盈亏,所以因髓少引起的记忆减退,智力障碍,发育迟缓,骨骼脆弱,血虚等都可以用补肾填精的方法来治疗。
女子胞女子胞又叫子宫,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位于小腹中,与阴道相连。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主持月经女性一般在二七(14岁左右)任脉通,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子宫每28天左右周期性排经一次,直到七七(49岁左右)人脉衰,月经停止。
女子胞的发育正常,直接影响到月经功能的正常与否。
孕育胎儿月经来潮后,女子胞就具有生殖和孕育胎儿的功能,受孕后脏腑经络气血到达女子胞后都用来养胎,直到胎儿发育成熟后分娩而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五脏
因此,中医的脏腑具有从重含义: 既是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又是生理 病理学概念。
详于机能,略于形态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节
五 脏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
学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一脏,合为六脏。藏象
学说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
引申为贮藏,指五脏要贮藏一定的精微物质
指形象,人体的内脏都有一定的解剖形态
象
指现象或征象,指内脏的生理、病理都有反映于外的现象 引申为比象,取象比类来比拟内脏的功能
二、脏象学说的形成
1. 古代的解剖实践 《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 《灵枢·肠胃》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的形状、 容量、位置、长短等。如其中记载的食道与肠 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相差无几。
二、脏象学说的形成
3. 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如进食某些动物的肝 脏或从治肝入手,可治疗 某些眼疾,从而得知肝与 目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形成了“肝主目”的理论 概念
二、脏象学说的形成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如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即以五行学
说理论为指导,而脏腑内部的对立统一运
动,则多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根据
清气 浊气
鼻
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主呼吸之气
肺
司 呼 吸
吸入清气,生成宗气 主一身之气 一宣一降,调畅气机
肺 主 气
主要生理功能
2.肺主通调水道 (1)含义: 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有疏通调节的作用。又称“肺主行水”
肺为水之上源:指对全身水液的运行、输布和排 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肺为华盖,位居最高, 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节-奇恒之腑2016.07
名子宫,乃孕子之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下卷》)。
பைடு நூலகம்
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子胞主持 月经和孕育胎儿,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
1 .女子胞与脏腑: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而血来源于脏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之中,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 之府,已在六腑中述及。骨和脉将在五体中介绍。本节只叙述脑、髓、 女子胞三者。
一、脑
脑,又名髓海、头髓。在气功学上,脑又称泥丸、昆仑、天谷。脑深
藏于头部,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
高度汇集之处,为元神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为清窍所在之处,人体清阳之气皆上出清窍。“头为 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寓意草· 卷 一》)。外为头骨,内为脑髓,合之为头。头居人身之高巅,人神之 所居,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气血皆汇集于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脑的生理功能
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是生命的枢机,
志五种不同的表现,分别归属于心、肝、肺、脾、肾五脏,所谓“五
神脏”。神虽分属于五脏,但与心、肝、肾的关系更为密切,尤以肾 为最。因为心主神志,虽然五脏皆藏神,但都是在心的统领下而发挥
作用的。肝主疏泄,又主谋虑,调节精神情志:肾藏精,精生髓,髓
聚于脑,故脑的生理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精充盈,髓海得养,脑 的发育健全,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灵巧。若肾精 亏少,髓海失养,脑髓不足,可见头晕、健忘、耳鸣。甚则记忆减退、 思维迟钝等症。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 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 • • •
肺主呼吸,调节呼吸运动 肺主呼吸,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 肺朝百脉辅助心脏, 肺朝百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 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 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
•
通调水道
•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 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 通和调节作用 肺气宣发,一是使水液迅速向上向外输布, 肺气宣发,一是使水液迅速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到 全身,外达皮毛, 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 全身,外达皮毛,“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 护卫各个组织器官。二是使经肺代谢后的水液, 护卫各个组织器官。二是使经肺代谢后的水液,即 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通过呼吸、 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通过呼吸、皮肤 汗孔蒸发而排出体外 肺气肃降,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行到肾, 肺气肃降,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行到肾, 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保 持小便的通利
•
•
水肿,痰饮, 水肿,痰饮,尿少
肺朝百脉,主治节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 肺朝百脉:全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呼吸进行 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再通过肺宣降作用将含清气的血 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 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 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生成宗气
•
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 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 液的运行 肺气虚弱, 肺气虚弱,血行障碍
[附]心包络
形态部位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 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 生理功能 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 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 用。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 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 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其临床表现, 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 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 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 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 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 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 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 “痰浊蒙蔽心包” 痰浊蒙蔽心包”
3.第二章藏象-六腑及奇恒之腑
生 理功能
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宣发 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 液以营养滋润全身。包括 心肺输布气血的功能。 消化并输布水谷精微以化 生血液。包括脾胃肝胆等 脏腑消化饮食物的功能。 排泄糟粕和尿液。包括 ( 肝 ) 肾、膀胱、小肠、大肠等 脏 腑 生 成和 排 泄 二便 的 作 用。
(三)小肠
小肠的概述
小肠的主要 生理功能
小肠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 上端接胃, 下通大肠。 小肠与心相表里。 形态:纡曲回环迭积的 管状器官。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主泌别清浊
(1)受盛化物
化物:有变化、消化、 受盛:受盛就是以器 化生的意思。 盛物,即接受的意思。 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 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 留一定时间,由脾气和小肠 化的食糜而盛纳之。 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 吸收,化为精微和糟粕。 受盛化物功能失调: 腹胀、腹泻、便溏
(2)泌别清浊
分清别浊 分清:吸收精华(由脾转输) 别浊:排泄糟粕(大肠排便,膀胱排尿)
(四)大肠
大肠的概述
大肠的主要 生理功能
大肠概述
位置:位于腹中, 上端接小肠, 下连魄门。 大肠与肺相表里。
形态:回环迭积状。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膀胱概述
脬
位置:位于小腹正中,居 肾之下,大肠之前,膀胱与肾 相表里。 形态:囊性器官,充盈时 为卵圆形,排空似椎形。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
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论
》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奇恒之腑和六腑的区别
中医奇恒之腑和六腑的区别【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一十四。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腑。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黃帝內經·五藏別論篇》(接前文)我们再看胆,胆本来是属于六腑,但是胆又藏精汁,跟其它六腑也不太一样,所以属于奇恒之腑。
还有一个是女子胞,女子胞为什么不一样,张介宾说∶“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
故此六者,均称为奇恒之腑”。
也就是说女子胞是受精气,而且胎儿在这里边孕育,所以它也是精气所藏的腑,因此也叫做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都是藏精气的,跟其它的腑不一样,我们一会儿会讲到。
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卷二》里边注解∶“其脏为奇,无所与偶,而至有恒不变,故名奇恒之腑”。
马莳从字面上来进行了解释为什么叫奇恒之腑。
我们如果从《黄帝内经》的原意上来理解就以张介宾的理解为主,“凡此六者,原非六腑之属,以其藏蓄阴精,故曰天地之所生,皆称为腑”。
这个意思比较好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还有一个就是胆,张介宾说∶“胆居六腑之一,独其藏而不泻,与其它腑之传化者为异”。
胆藏蓄精汁,古代不叫胆汁叫精汁,胆汁有帮助身体消化的作用。
学解剖学就知道,胆囊是把胆汁储存完了之后,还要往下排到十二指肠,是这样一个过程。
古代没有这么详细的解剖学,认为胆里边所储存的汁是非常重要的,认为这里边是藏蓄阴精的,所以跟其它的六腑不同。
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几个腑是怎么样的。
《黄帝内经》里面讲的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都是传化物的,吃进去的水和谷经过胃、大肠、小肠,再泌别清浊分到膀胱里面去,然后再排出来,这里边它本身是空的,而且它把食物都运化完了之后又排空了。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学习笔记一
今日学习藏象学说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以及生理特点。
首先,我们学习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气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内脏包括:1、五脏:心、肝、脾、肺、肾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的意思是“异常”,奇恒之腑是象脏又象腑的意思)。
其次我们看看藏象学说的形成的条件:1、古代的解剖学认识:我们要记住,中国古代是有解剖的,也要记住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中国。
我们古人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上认识了一部分人体。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这个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司外揣内”,意思就是根据外治现象,推测体内处于什么状态。
3、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这句话是说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之后通过”去伪存真“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医学大部分理论都是有理有据、正确的。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意思是古代哲学思想让我们的中医学理论化、系统化。
再来我们学习藏象学说的特点:1、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①五脏与六腑有关:即一脏带一腑,五脏配五腑,脏与腑的关系还是以脏为主;②五脏与形体官窍有关:形体包括: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包括:眼、耳、口、鼻舌,五体、五官均分属五脏,哪个体、哪个官窍出问题就能对于到相关的脏腑上。
③五脏与精神情志有关:④五脏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最后我们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特点:第一、首先是脏的特点:1、脏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2、脏的形态特点:多为实体性器官;3、脏的阴阳:阴;4、脏的表里:里。
第二、再次我们看看腑的特点:1、功能特点:受盛与传化水谷;2、腑的形态特点:多为空腔器官;3、腑的阴阳:阳;4、腑的表里:表这些功能均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藏象—六腑(中医理论)
胃的生理功能 胃的生理特性
受纳 腐熟 水谷 水谷
胃气 喜润 通降 恶燥
“太仓”、“水谷之海”
胃五行属土,脾胃燥湿相济。
气机升降之枢纽
•
《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是以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运化
水谷的生理作用。
•
脾气宜升则健,胃气宜降则和,脾升降协
调,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火和除燥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阴和胃津。
小肠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
泌清别浊
主液
利小便,实大便
升清 化物
降浊
升清降浊
大肠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 主津
则
出
现 腹
大 肠
胀以
、通
腹
痛
降 为
、 便
秘
顺
, 通
等降
。失
司
,
膀胱生理功能
贮尿
存
液 排
泄
尿液
肾主膀胱司开阖
失阖肾开
禁失气则
,权化排
小,失尿
便则司,
不见,合
利
—
则则
,遗膀贮
癃尿胱尿
闭,开。
。尿
三焦生理功能
主持 运行 诸气 水液
““ 三三 焦焦 者者 ,, 中决 渎渎 之之 府官 也, ,水 水道 道出 出焉 焉。 。” ”
三焦的生理特性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 —
----
下化中 上
分 焦生焦 焦
清 肾气脾 心
别 、血胃 肺
浊
膀 胱
运输
,、
化布
排大 泄小
水气 谷血
• 在使用导赤散治疗时,一定嘱咐患者多喝水,以利心火的从尿排泄。
中医基础学-藏象-(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主要生理机能)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三章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第三章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
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食物
脾主运化
胃
精微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多余的水液
肺、肾
体外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大量津液的生理机能。
第三章 藏象
六腑→大肠
1.生理功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排除体外的机能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
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第三章 藏象
第二章 第三节 六腑
三.小肠:
主要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小肠主液与“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四.大肠
主要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
大肠主津。
五.膀胱:
主要生理功能:
贮尿、排尿。
六.三焦:
(1)六腑之三焦
(2)部位之三焦
①生理功能
②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七.奇恒之腑
1脑的生理功能及其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复习参考作业题
1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
2胆的生理功能有哪些?怎样理解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
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怎样理解“利小便以实大便”?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了解六腑的生理特性和奇恒之腑。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班级
10级大专
专业、层次
护理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小班授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藏象
第三节:六腑及奇恒之腑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
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了解:1六腑的生理特性。
2奇恒之腑的。
教学内容:第二章:藏象第三节:六腑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讲解。
(1)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宰生命活动;
②主精神意识;
③主感觉运动。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2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主要生理功能:
①发生月经;
②孕育胎儿。
(2)与女子胞功能有关的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7
37/42
大肠生理功效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收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食物残渣,
再吸收其中多出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 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糟粕功效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心主血脉生理表现:
A 面色红润光泽 B 舌质淡红而滋润光泽, C 脉象和缓有力 D 胸部舒畅。
8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8/42
2.心主神志(又称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
(1)神含义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表现。 普通称之 为广义神。即 “形征”,包含面色表情,目光眼
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1
11/42
肺
解剖形态: 肺位于 胸腔,居横膈之上, 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 最高,覆盖于心,故
称“华盖”。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2
12/42
肺生理功效
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含义:又称肺“司呼吸” 是指肺经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清气,
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功效。 (2)肺主一身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概述
脏象, 古作“藏象”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脏腑器官,内脏。 脏腑器官形态结构, 如“心象尖圆,形
如莲花”
象 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
表现于外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反应 于外征象
2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2/42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 织器官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 及其相互关系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 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 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 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的器官。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 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 得。
宣发 津液:肺气
肃降
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 输布和排泄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 上,位置最高,称华盖。可宣发卫气于体表,具 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肺喜润恶燥。
3、肺为娇脏: 皮毛 外邪 口鼻
息道
肺 宣肃失司
内伤 病因
气血津液 失调
(三)肺与体、窍、志、液、时的联系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腑 五脏 六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 中空性脏器
藏精汁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 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 不能满也。”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 “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重外象推测(轻内脏实质)
重整体联系(轻个体特异)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
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第七单元奇恒之腑一、脑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和主管感觉运动。
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诸如呼吸、心跳、吞咽等生理活动,都是由脑髓所主宰和调节。
脑主管精神活动: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
如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记忆亦为脑所主,如《本草备要》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
《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
脑主管感觉和运动:明代王惠源、清代王清任等,则把听、视、嗅等感觉功能与舌的言语功能皆归属于脑,说明对脑功能的认识已比《内经》提高了一大步。
脑虽是极其重要的器官,但中医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因而就将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尤其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
这是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
二、女子胞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女性从十四岁左右开始,生殖器官渐渐发育成熟,子宫等器官发生周期性变化。
子宫的周期性出血,即为月经。
如果阴阳和合而怀孕,则子宫就担负起养育胎儿的职能。
子宫的周期性出血直到四十九岁左右(绝经期)才停止。
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女性的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在五脏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1)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肾中寓藏精、气、阴、阳,它们能促进“天癸”的生成,天癸生成以后,又促进了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
女性子宫等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就发生月经来潮,并为孕育胎儿准备了条件。
当人们进入老年,则肾中精气阴阳逐渐减少,而天癸亦随之亏少以至衰竭,女性则进入绝经期,月经停止来潮亦就不能再受孕。
(2)肝气肝血的作用:肝在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肝主疏泄,能使气机调畅,此与女性的月经通调和排卵功能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肝主藏血,能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亦与女性月经量的多少和养育胎儿的功能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恒之腑中存在的问题:
1. 男女之数不同:故男子加“精室”。 2. 脑、髓作为奇恒之腑,只能是指颅腔和脊 髓腔。 3. 脑作为奇恒之腑之一,而不是五脏之一, 可能与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 影响有关。
一、脑
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 中,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又称“元神之 府 ”(元 神与欲神相对 ,有先 天与后 天之 分)。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宰生命活动 脑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精神意识 脑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 3.主感觉运动 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藏 象
(六腑与奇恒之腑)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第三节 六腑
概说:六腑的生理特性,七冲门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概说:
六腑的生理特性: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以通为用。
七冲门:消化道的七道关隘——
唇—飞门;齿—户门;会厌—吸门; 胃上口—贲门;胃下口—幽门; 大肠小肠交接处—阑门(回盲部); 直肠下端—魄门(肛门)。
2.泌别清浊: 泌别清浊,是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 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 ①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 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即所谓“中央土 以灌四傍”; ②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 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 ③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 的水液,故有“小肠主液”之说。临床上治 疗泄泻常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
(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脑与肾的关系密切,因脑髓主要由肾精化生。 又因肾精赖脏腑之精的充养,故与五脏六腑 之精也有关。 虽然精神由脑主司,但中医学又将精神活动 分由五脏主司,以利临床辨证治疗。 心藏神:精神思维由心主司。 肺藏魄:运动主要由肺主司。 肝藏魂:知觉主要由肝主司。 脾藏意:意念智慧的产生主要由脾主司。 肾藏志:意志坚定和记忆主要由肾主司。
二、胃
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胃腔称为胃脘,分为上、中、下三部: 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 胃的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 上下脘之间的部分称为中脘。 贲门上连食道,幽门下通小肠,是饮食物 出入胃腑的通道。 下脘 贲门
幽门
中脘
上脘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 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 食水谷的作用。 2.主腐熟水谷 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 并形成食糜的作用。
肝
胆 汁
胆
小肠 三焦
水道
食物 残渣
大肠
传化 糟粕 水液
膀胱
贮尿 排尿
第四节 奇恒之腑
概说 一、脑 二、髓(在“肾”中已讲) 三、骨(在“肾”中已讲) 四、脉(在“心”中已讲) 五、胆(在“六腑”中已讲) 六、女子胞(精室)
概说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的总称。它们都是贮藏精气的脏器,似脏非 脏,似腑非腑,故称。 奇恒之腑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 性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其 中除胆为六腑之外,余者皆无表里配合,也 无五行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
①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大肠承接); ②胃气的通降,实际上涵括了大肠对糟粕排泄 的作用; ③肺气的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肺与大肠 相表里); ④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水液 的吸收; ⑤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 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 即所谓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 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则大肠中的水液不得吸 收,水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 泻等症;若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大肠津 亏,肠道失润,又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
(二)胆为奇恒之腑 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 称为“精汁”,故胆有“中精之府”、“清 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胆的形态结构与其他五腑相同,皆属中空有 腔的管状或囊状器官,故为六腑之一;但因 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 相似,且与饮食水谷不直接接触,只是排泄 胆汁入肠道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 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二)部位之三焦 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 部位划分之三焦,包含了上至头下至足的整 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 某些医家将其附会为分布于胸腹腔的包容五 脏六腑的一个“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之为 “孤府”,实际上也已指明此三焦并非一个 位于腹中的实体性脏器。
1.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通行诸气,是指部位三焦是 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 (2)运行水液:运行水液,是指部位三焦是 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五、膀胱
膀胱又称“脬”,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 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 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代谢后的浊液(废水)则下归于 肾,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 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下输于膀 胱,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2.排泄尿液: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 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
部位三焦的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的功能,是
相互关联的。
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 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的生理特 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布散水谷精微和津 液以营养滋润全身。“上焦如雾”。 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吸 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中 焦如沤”。 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 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 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下焦 如渎” 。
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失通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 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 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 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
2.喜润恶燥 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 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 害,胃中津液每多受损。所以在治疗胃病时, 要注意保护胃中津液。 胃中津液不足,称为胃津亏虚,影响饮食物 的消化而见饥不欲食等症。
一、胆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 之余气凝聚而成。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 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 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 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四、大肠
包括结肠和直肠,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 其下端连肛门。 生理功能: 1.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 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 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 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 导之官”之称。
与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相关的脏腑功能:
肾精肾气天癸五脏经脉与女子胞的关系
化
激 发
肾 精
肾 气
天 癸
女 子 胞
肝主疏泄藏血 心藏神主血脉 脾气生血统血 冲脉为血海 任脉主胞胎 督脉与肾通 带脉固胞胎
三、小肠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上口与胃 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 主要功能: 1.受盛化物: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 两个方面: ①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 即受盛作用; ②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 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 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胃气的涵义,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是指推动和调控胃或胃肠道的运动以发挥受纳 腐熟水谷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和能量,是一身之气 分布到胃的部分,属脏腑之气之一。 ②是脾气与胃气的合称,即推动和调控整个胃肠 道的运动以使饮食物消化及精微物质吸收转输的两 类不同运动趋向的精微物质和能量,又称“中气”。 ③是指水谷之气,即水谷之精化生的气,简称谷 气。谷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谷气充盛, 随脉运行,则脉反映出从容和缓之象,所谓脉有 “胃气”。有胃气之脉以和缓有力,节律一致为特 点。 ④指代一身之气或正气。
辨证之三焦 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为辨证之三 焦。 三焦辨证的三焦,既不是六腑之一,也不是 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而是温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究其 概念的来源,可能是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伸 而来。
六腑在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中的作用示意图
饮食物
胃
食糜
受纳 腐熟
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六、三焦
(一)六腑之三焦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与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等五腑相同,是有具体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脏器。 三焦的形态结构: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的肠 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 三焦的功能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三焦充填于胃肠道与膀胱之间,引导胃肠中 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通路。
二、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 子处、血脏,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 肠之前,呈倒置的梨形。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 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作用 于胞宫的结果。 2.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 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 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 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2. 与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 密切关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
(二)生理特性 1.主通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 动趋势。 胃气的通降作用,主要体现于: 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 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 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 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