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监控红外摄像机三大技术八项问题

合集下载

红外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红外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红外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红外摄像机到底能监控到多远?技术到家的话,100米以上的红外夜视系统并不是什么难事。

技术到家,指的是必须同时精通红外灯技术,红外感应摄像机技术和红外感应镜头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本文简单列举红外感应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1.角度的问题:首先,使用大视角度的红外灯配合小视角度的镜头,存在光的浪费现象。

其次,并不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越大,画面效果就越好。

2.通光量的问题: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为f1。

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

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

同样的摄像机、红外灯,分别搭配上述两种镜头,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

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夜视监控的必须配套产品。

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3.焦点偏移的问题:可见光与红外光由于波长不同,成像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导致在白天可见光条件下图像清晰,而夜间红外光条件下模糊,或者夜间红外光条件下图像清晰,白天可见光条件下图像模糊。

可以用三个办法解决。

第一,采用自动聚焦一体化摄像机;第二,采用专用焦点不偏移镜头;第三,采用专业的调整工具,在现有镜头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不偏移。

4.色彩问题:所有的黑白摄像机都是感应红外光的。

红外光线在可见光条件下对于彩色摄像机来讲是一种杂光,会降低彩色摄像机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彩色摄像机的滤光片就是阻止红外线参与成像。

要想使彩色摄像机感应红外线现在有两个做法,第一,切换滤光片,在可见光条件下挡住红外线进入;在无可见光的条件下移开滤光片,让红外线进入,这种方案得到的图像质量好,但成本高并且切换机构会导致出现一定的故障率。

第二,在滤光片上打开一个特定的红外线通道,允许与红外灯波长相同的红外光线进来,这种办法不增加成本,但色彩还原略差。

夜视摄像机原理

夜视摄像机原理

夜视摄像机原理夜视摄像机是一种能够在低光条件下拍摄清晰图像的设备,它利用了特殊的技术原理来增强被摄物体的亮度和对比度,从而实现在黑暗环境中观察和拍摄的功能。

夜视摄像机的原理主要包括光电转换、图像增强和显示三个方面。

夜视摄像机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光电转换是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或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元件,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产生的光电流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光电倍增管则是一种能够将弱光信号放大成强光信号的设备,通过多级倍增器将光电流不断放大,从而提高信号的强度。

夜视摄像机利用图像增强技术提高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图像增强是指通过改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清晰度,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增强、空域滤波和频域滤波等。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通过重新分配像素值来增强图像对比度的方法,它通过将图像的像素值映射到一个更广的范围内,使得亮的区域更亮,暗的区域更暗。

自适应增强则是一种根据图像的局部特征来调整增强参数的方法,它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

空域滤波和频域滤波则是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来减少噪声和增强细节。

夜视摄像机将处理后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显示器是夜视摄像机的输出设备,它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夜视摄像机通常会配备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被摄物体的细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夜视摄像机的显示器越来越小巧轻便,甚至可以搭载在夜视眼镜或头盔上,方便使用者携带和操作。

夜视摄像机通过光电转换、图像增强和显示三个方面的技术原理,实现了在低光条件下拍摄清晰图像的功能。

夜视摄像机在安防监控、军事侦查、野外探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它能够帮助人们在黑暗环境中观察和拍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红外夜视监控摄像机的两个问题

红外夜视监控摄像机的两个问题

红外夜视摄像机的两个问题:
1、红外监控摄像机红外灯的启动与CCD程序设定的彩转黑并不同步,因而会出现红外灯已经启动,而CCD板仍然为彩色画面,这时画面仍然为彩色,但是CCD同时接收到一部分红外反射,画面暗的部分会被动变为黑白,此时画面就会出现既彩色又黑白的混乱状态,彩色的部分会出现明显的彩色噪点影响,或者CCD已经转为黑白,但是红外灯还未启动,导致夜视画面效果糟糕。

2、
2、红外监控摄像机的CCD彩转黑往往并不充分,或者说并未完全彩转黑,仍有一部分彩色的信号点,会影响黑白画面的对比度与清晰度,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某些摄像机夜视画面灰蒙蒙一片,看不清晰。

瑞斯腾推出最新的同步技术,即红外灯启动与CCD板彩转黑和双滤光片ICR同步配合工作,即当红外灯开启后,CCD板则转为纯黑白画面,解决了普通红外机的彩色噪点问题,并且威亿合利采用最新的技术使得CCD转为纯黑白画面,使得夜视黑白画面获得了更好的清晰度与对比度,再配合性能卓越的ICR双滤光片切换,降使得红外监控摄像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获得最纯粹的优质画面,此机型可完全替代传统的双CCD摄像机,而且在成本方面远远地低于前者。

红外线与夜视摄像机的选择和使用规则

红外线与夜视摄像机的选择和使用规则

红外线与夜视摄像机的选择和使用规则
红外线与夜视监控产品的选择重点在于系统的搭配完整性,需要周全考虑
低照与夜视的主要产品及接口设备,亦即红外线灯与摄像机、镜头、防护罩、
供电电源等的成套性考量。

在安装与施工时,都必须以低照与夜视为主诉求的
监控系统工程来设计,依此考虑所有器材,才不致出现采购摄像机、镜头、防
护罩、电源设备后再去考虑购买红外线投射灯等会造成器材间匹配及效果等方
面的问题。

以下是在采用相关产品时,所须遵循的几个搭配问题及原则,也是
工程安装人员进行相关产品的施工安装前置工作时必须谨守的原则。

1、
注意摄像机的口径尺寸与通光量
摄像机感光组件的口径尺寸已经趋于小型化,目前市场上的摄像机口径
尺寸大小一般从1/1.8”到1/4”,而在感光组件与镜头搭配时通光量取决于摄像机口径尺寸,口径小接受的光通量就少,反之亦然。

此外,还需特别注意与镜
头的搭配原则,即焦距数值与光圈口径成反比对应关系,例如4mm 光圈比可能为f1.2-1.4,但50mm 甚至200mm 光圈口径可能最大只有f1.8-2.2,因此也会影响到通光量,相应的在搭配红外线投射时也会因影响到成像距离的画面亮度。

2、必须选用低照度条件的摄像机
摄像机的最低照度是被摄景物的亮度最低值,摄像机厂家会给出不同光
圈 f 值的最低照度,也就是此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也称灵敏度)。

若选择的摄像机最低照度高于红外线投射灯的最高照度要求,红外线灯的有效距离将受到最低
照度的影响,令投射距离变短或成像范围不足,导致画面中心亮点而周边一片
漆黑的不良显示效果。

因此摄像机是不是真正的低照度摄影机对低照度环境的
监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红外半球摄像机选购技巧与八大问题精解

红外半球摄像机选购技巧与八大问题精解

红外半球摄像机选购技巧与八大问题精解红外半球摄像机是带有红外灯的摄像机,应用于光线昏暗或无光环境。

红外线半球摄像机应当性能稳定,价格优势突出,并且易于室内以及各种环境的安装,可以满足隐蔽性等需求,非常受市场的广泛欢迎。

红外半球选购技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择红外半球呢?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啦,我们慢慢往下看:白平衡、背光补偿功能可保证用户获得清晰的图象,不容忽视哦,对于追求高品质的拍摄效果的用户,这样的因素还是要考虑的。

色彩:精挑细选注意红外摄像机的色彩问题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红外摄像机1 彩色摄像机切换滤光片,白天阻挡红外线,晚上允许红外线进入,但成本高并且切换机构会导致出现一定的故障率。

2 在滤光片上打开一个特定的红外线通道,允许与红外灯波长相同的红外光线进来,这种办法不增加成本,但色彩还原略差。

两种红外摄像机都各有优劣,建议您根据价格和产品的品牌保修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照度:根据拍摄距离选择不同照度标准的红外半球一般来说,照度和距离成反比的,具体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照度(勒克斯)红外半球的拍摄距离0.150米以内0.0150米到100米0.001以上100米以上当然照度越低,能拍摄的距离越远的前提下,摄像机的价格更加高昂,但是红外摄像机指标虚假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厂家,人为地提高信号强度,灵敏度不错,但信噪比很差,导致夜间图像“雪花点”很多很大,很多时候,性噪比是考验红外摄像机品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距离:红外半球摄像机距离的问题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可相差很多。

所以说,把某一盏红外灯具体地定为是多少米的说法是不甚科学。

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只能与确定品质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匹配才能确定其作用距离。

还有,因为应用的环境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最好留有一定余量。

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为F1.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

红外夜视摄像头原理

红外夜视摄像头原理

红外夜视摄像头原理
红外夜视摄像头通过利用红外光谱的特性来实现在黑暗环境下的夜间监控。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红外照明:红外夜视摄像头内部搭载有红外发射装置,通常为红外LED灯或红外激光。

这些红外发射装置能够发射出人
眼不可见的红外光线,用来照亮夜间环境。

2. 红外感知:红外夜视摄像头配备了红外传感器,能够接收并感知环境中的红外辐射。

当红外光线通过物体反射回摄像头时,红外传感器能够捕捉到这些被物体反射的红外辐射。

3. 图像处理:红外夜视摄像头内部还配有图像处理芯片,该芯片能够将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化为可见的图像信号。

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监视器或显示器观看到具有红外效果的夜间影像。

4. 自动切换:红外夜视摄像头通常具备自动切换功能。

当环境趋于黑暗时,红外夜视摄像头会自动开启红外照明,并切换到红外模式。

这样,即使在极低光条件下,摄像头仍能提供清晰可见的图像。

总结起来,红外夜视摄像头通过红外照明、红外感知、图像处理和自动切换等技术,能够在低光环境下获取红外辐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夜间图像。

这使得红外夜视摄像头成为安全防护、监控监测等领域中的重要设备。

红外摄像机的常见的几个问题随笔

红外摄像机的常见的几个问题随笔

关于红外的些小想法,由来已久,正值五一放假来临之际,随便写写,有些想法是公司由来已久,有些是同事告知,有些是在同行那儿收集,现在,趁这个五一放假而有小小空时,在自己喜爱的千家上,写一下关于红外的随笔,希望能得到行家的指正;红外系列目前是监控工程中最常用的了,而早期的红外夜视系统不是用在民用的,崦主要应用于军事方面,但主动红外夜视系统由于发射红外线,易于被敌军所发现,因而在军事上基本淘汰,但应用于民用方面还是有很大发展的。

现阶段的红外系统最简单的配置是:摄像机、镜头、红外灯、红外灯电源;这里所指的摄像机要求是低照度摄像机,且红外灯发射的红外波长该摄像机能够接收,镜头则要求是夜视镜头,主要指标是F值,F值越小,夜视效果越好。

夜视系统的夜视距离是个综合指标,只有摄像机、镜头、红外灯三者配置合理才能实现理想的视距,此外还与所观察的目标的对比度有关,有些人不把夜视距离看成是有机体的综合指标,而只是片面的强调某一因素,而忽略其它因素,这在工程选配器材上是不可能的。

在实际应用中,准确一点的说法应如下表述:用底照度为0.01LX,清晰度为420TVL的摄像机,配一个F值1.4的8mm镜头,配一个15米的红外灯,观察人的夜视清晰距离为15米。

所以说夜视距离是个综合指标。

此外,还应注意彩色摄像机是不能用于夜视的,因为彩色摄像机前的滤色片会滤掉红外光,CCD不可能成像。

有经验的器材商及工程商一般不会出现器材配置问题。

但由于有些工程商对夜视系统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发生夜视距离不理想的问题,给工程商的验收造成了很多麻烦,所以建议工程商在购买夜视器材时向红外灯生产厂家多咨询,讲一讲工程现场环境,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这样厂家将会配合你把器材配得更合理,使验收顺利通过。

另外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客户经常会问到一个红外距离的问题,比如:你们红外40米的多少钱?碰到这种问题,我们总是需要很耐心的跟提问者沟通,因为这个问题,无异于跟整形医生说:医生,弄漂亮要多少钱?呵,不同的人,漂亮的标准不一样,不同的人,其的改造工程也不一样;说红外摄像机的距离问题,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弄清楚几个因素;1.摄像机在最低照度时产生的图像清晰度,是用电视信号测试卡进行测式的,其黑白相间的条纹,要求黑色反射率近于0%,白色反射率大于89.9%。

红外摄像机的优缺点

红外摄像机的优缺点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 左右;一种是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左右。

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 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

所以,850nm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成为红外摄像机的首选项。

近年来,随着红外摄像机的应用范围扩大,问题也迎面而来!各红外摄像机厂家一直致力于以上几方面的改进,确实,这些“短板”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红外摄像机的寿命和夜视效果都得到了大幅优化。

不过,上述问题仍然是困扰红外摄像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行问题,仍然有待改进!。

红外半球摄像机几个常见问题

红外半球摄像机几个常见问题

红外半球摄像机几个常见问题红外半球摄像机镜头的通光量的问题: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F1.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

同样的摄像机、红外灯,上述两种镜头,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

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夜视监控的必须配套产品。

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红外半球摄像机内的红外灯选用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

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外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红外半球摄像机红外灯的选用,关系到红外半球摄像机寿命、有效照射距离、范围。

寿命问题卤素灯: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技术,能耗高,发热量惊人,使用寿命很短,因其使用效率低下,并不真的能够做到远距离,估计很快会退出市场。

LED红外灯:因为其成本造价低,成为目前使用最多的红外产品,其缺点为照射距离近(单个LED的光学输出为5mw-15mw)、角度小(7至12度)光线分布不均体积大等。

多芯片LED:多芯片LED(还有LED阵列)最初设想:红外灯照射距离不够是因为能量不够,更多的芯片集合在一起,当然能量就大,想当然地认为照射距离更远,这可真是典型的外行技术理论?当然,更远的距离需要更大的能量,但并不是红外灯发出了多少红外光,而是被摄像机选用了多少红外光。

因其结构先天固有缺点,多芯片LED没有发光焦点,发光光学系统不合理,有用光效率也比较低。

最关键LED灯发热最怕高温,多芯片发热量又大,寿命非常差。

单芯片LED:生产工艺简单,品质容易保证,发热量低,发光光学系统合理,是做红外灯理想的器件,理论上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

距离首先,红外灯的最大照明范围取决于天气条件、物体的反光率和周围的光照水平,红外聚光灯最远的投射范围基本如下:(最理想值)500W=150至200米300W=80至120米50W=15至30米30W=5至15米(该数值为基本数值,并非绝对)。

红外摄像机晚上看不清的原因

红外摄像机晚上看不清的原因

红外摄像机晚上看不清的原因
【】很多用户放映红外摄像机到了晚上一启红外,照出来的画面就像似刮
风一样,乱飘东西一样。

其实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线路方面
1,白色闭路线,应该不是视频线。

如果是用作有线电视用的叫射频线。

视频线一般是黑色的。

不过您的距离近问题不大,这个问题不会使您这个红外
摄像机效果灰蒙蒙的,以后工程要注意这个问题。

2,您没有讲您用的电源线用的多粗,这是很关键的。

直流12v 的远距离传输是需要相当粗的电源线。

按照我的经验和标准在50 米到120 米的线距要用2*1.0 的电源线。

您在红外摄像机处量一下挂上摄像机后的电压够不够12v,如果不够,当然夜间也就看不见。

您就将原线路走220v 到后面挂12v2A 的电源就好了。

二、光干扰
1,您的红外摄像机应该是一般行内称呼叫“60机”,这个外壳的直径是
60mm 的。

一般厂家装的单玻璃,也就是摄像机前盖就是一张玻璃的那种。

镜头外面有一圈海绵是阻止红外发光管发出的光照射进镜头,从而干扰摄像机正
常成像。

如果是白茫茫的话,几乎是那圈海绵没有抵到玻璃而形成的光干扰。

解决办法就是把外壳前盖拆开,把海绵提高点,再盖上前盖。

2,60 机一般有2 种:飞罩、卡罩。

如果是飞罩,您把遮阳罩向上扳点; 卡罩就往后面滑点。

有可能是红外灯照射到遮阳罩反射到镜头上形成光干扰。

3,注意安装环境,摄像机前面有没有灯光干扰,这也是造成灰蒙蒙白茫茫的因素之一。

红外夜视监控的三大技术八项问

红外夜视监控的三大技术八项问

多芯片LED因其结构上的固有缺点没有发光焦点,发光光学系统不合理,有用光效率也比较低(当然,比卤素灯强几倍),其优点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比如阵列式LED,电流高达1000mA以上,基本只是一分钱硬币大小,散热就成为一个问题。可LED最怕的就是高热啊,不坏才怪呢。同时,多芯片LED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每颗芯片都不能有性能上的一点差异,否则一颗芯片坏掉的话整机就全部完了。总体而言,相对于单芯片LED而言,多芯片LED的寿命是远远不够的。
寿命问题
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红外灯的寿命是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目前红外灯的制造原理。目前红外灯主要有三种制造模式:1、卤素灯,2、多芯片LED,3、单芯片LED。卤素灯是一个较传统的技术,能耗高,发热量大,使用寿命较短,因其使用效率低下,估计会逐步地淡出市场。
多芯片LE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含4到8颗芯片;另外一种是阵列式发光片,含有10到30颗芯片。为什么做多芯片呢?一些来自厂家的理论是:红外灯照射距离不够是因为能量不够,更多的芯片集合在一起,当然能量就大,想当然地认为照射距离更远。固然,更远的距离需要更大的能量,但并不是红外灯发出了多少红外光,摄像机就能接收多少红外光。
其次,并不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越大,画面效果就越好。有的场合如果红外灯角度过大,还会影响成像。比如走廊,因其“狭长”的特点,如果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过大,则近处边缘的成像就会太亮,形成“光幕”现象;远处中心反而看不见,只有一片发白现象。所以,走廊的红外灯应该是镜头角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第三,可以利用“接灯”技术,两个窄角红外灯搭配并调整位置,可以达到广角灯的效果,市场上的“夜鹰”系列红外夜视系统,就是利用“接灯”这种技术,做到了既望远又广角。在同样功率条件下,“接灯”技术可以成倍提高作用距离。

夜视摄像机中的红外灯

夜视摄像机中的红外灯

夜视摄像机中的红外灯红外灯选购鉴别一、正芯和散芯的区分灯芯选用正芯还是散芯决定着红外灯的质量,二者之间的价格也非常悬殊,甚至相差五倍以上,这也是市场上红外灯价格三六九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摄像机对发光光谱在850纳米的灯最敏感,即有红爆的红外管,这个频段的红外灯管也是价格最贵的。

将红外灯的灯板取下,再找一只可调的稳压电源。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先将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红外灯的额定工作电压,连接红外灯,此时红外灯正常工作,然后逐渐调低电压至灯管熄灭,看灯管的发光程度是否一致,如果在此过程中灯板上所有的灯管发光一样,则说明灯管用的是正芯;如果有的灯稍亮有的灯稍暗,那么灯芯的质量就让人怀疑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测量法。

在红外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测量每个灯管的工作电压。

目前市场上的LED红外灯大多数用的是小功率灯管,芯片多为12MIL或者14MIL[1密耳(mil)=0.0254毫米(mm)],每只灯管正常的工作电压是1.5V左右。

用一数字万用表,量程开关打至2V档,测量每一个灯管的工作电压,若是正芯管,每一个灯管的工作电压的误差值在0.03V以内,若大于这个数值,特别是普遍较大时就说明这批灯管绝非正芯。

这种方法对940纳米的红外灯同样适用。

正芯灯管的优点是工作稳定,新时一样新,老时一样老,工作上三五年以后再看灯板上的灯,他们发光也非常一致。

如果是嫌照度低,适当调整工作电流即可使其恢复青春。

散芯灯管就不一样了,工作半年以后灯板上有的灯亮有的灯暗,一年以内不出故障就是万幸了。

即便是换掉坏管子,不长时间后仍然出故障,因为整体质量太差了。

二、灯芯芯片大小的区分正规的方法是用化学溶剂将胶体溶解后测量灯芯的大小。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你可以溶解胶体也无法测量出准确数据,因为我们没有那么精确的测量工具[1密耳(mil)=0.0254毫米(mm)]。

通常是看工作电流。

一般来说12MIL的灯管最大工作电流不超过60毫安,14MIL的不超过70毫安。

夜视监控原理

夜视监控原理

夜视监控原理
夜视监控是一种通过红外技术、图像增强技术或热像技术来获取夜间环境中的图片和视频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夜视技术,可以将人眼无法分辨的微弱光线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夜视监控通常使用的是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是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对应的图像。

在夜晚,物体由于温度差异会发出红外辐射,即使肉眼无法看见,但通过红外探测器可以将这种辐射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红外监控设备中的红外探测器会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后生成可视化的图像。

除了红外技术,图像增强技术也是夜视监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图像增强技术通过增强微弱的光线或其他电磁波的信号来使其在显示器上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导管来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采用放大和处理的方法增强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最终生成可见的图像。

另一种常见的夜视监控技术是热像技术。

热像技术是基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的热量来获取图像。

每个物体的温度都会发出不同强度的红外辐射,热像技术可以测量并转化为图像。

这种技术适用于没有可见光的环境,如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的监控。

综上所述,夜视监控利用红外技术、图像增强技术或热像技术来捕捉夜间环境中的图像和视频。

这些技术可以将微弱的光线或热量转化为可见的图像,从而实现在夜间进行监控和观察的目的。

浅析红外摄像机夜视监控系统的四大问题

浅析红外摄像机夜视监控系统的四大问题

浅析红外摄像机夜视监控系统的四大问题
焦点偏移的问题
可见光与红外光由于波长不同,成像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导致在白天可见光条件下色彩问题
所有的黑白摄像机都是感应红外光的。

红外光线在可见光条件下对于彩色摄像机来讲是一种杂光,会降低彩色摄像机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彩色摄像机的滤光片就是阻止红外线参与成像。

要想使彩色摄像机感应红外线现在有两个做法,第一,切换滤光片,在可见光条件下挡住红外线进入;在无可见光的条件下移开滤光片,让红外线进入,这种方案得到的灵敏度的问题
摄像机灵敏度是红外夜视监控的核心部分。

灵敏度越好,对红外线的感应能力也越强。

当然,灵敏度越好的摄像机价格也越昂贵。

一般来讲,50米以内的红外夜视系统,选用0.1勒克斯的摄像机就比较好;50米到100米范围的夜视系统应该选用0.01勒克斯的摄像机;100米以上的夜视系统应选用0.001勒克斯以上的摄像机。

当然,随着灵敏度提高,摄像机的价格会有较大的递增。

当然,和其它许多产品一样,摄像机虚标指标的现象特别严重。

我曾拿过一款0.1勒克斯摄像机和一款标称0.0001勒克斯的摄像机作对比,后者竟不如前者。

更多的摄像机厂家,人为地提高信号强度,灵敏度是很不错,但信噪比很差,导致夜间距离的问题
一百个人做红外产品就会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

我看还是应该以客户的应用效果为标准。

客户的标准是什么?是看清人!什么“可视距离”、“发现距离”,这些不确定的说法都是含混不清的。

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可相差。

红外摄像机晚上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红外摄像机晚上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红外摄像机晚上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经常听很多朋友用户来电,反映他用的摄像机除了常有的泛白,扎眼之外,另外还有很多雪花点,晚上的时候,如下雪一般。

开始我还觉得不可思议,专程到专营低档红外的电子安防市场拿了几个品牌试了一下,果然,白昼效果还凑和,一到晚上,雪花飘飘。

经过换CCD到过不同的地方实验,总结情况雪花点发生有如下原因:
第一、电流缺乏原因导致雪花点产生
一些室外短距离用集中供电12V很方便,但如果是长距离则不宜采用开关电源来进行集中12V供电。

因为一是长距离红外灯发热量大,12V供电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功率不够,而且全部没有内置散热装置在电流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烧坏。

二是电流衰减速度快,可能导致红外灯没能正常工作,CCD照度比较高而得不到红外灯辅光,于是雪花飘飘。

第二、红外灯质量差,红外灯的角度及红外距离跟镜头不匹配导致雪花飘
很多公司为了方便自己的推销及安装,用多种角度不同的灯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使用的好处是同一种灯可以勉强使用不同毫米大小的镜头,坏处是总是让人感觉灯的角度与距离与镜头不合适,当角度不合适的时候,容易出现手电筒现象或者窄电现象。

当距离不匹配时,比方你用12MM镜头,却用十到二十米的灯,那么就会出现灰蒙蒙的现象,远处一片模糊,近处雪花飘飘。

还有,劣质的红外灯,除了装饰外,灯越多,问题越多;灯越集中,发热量越大,越容易烧坏;
第三、手工艺问题。

红外摄像太坑爹?教您如何避开烦恼

红外摄像太坑爹?教您如何避开烦恼

红外摄像太坑爹?教您如何避开烦恼安防英才网讯在我们的监控生活中,红外灯总是时不时的给我们带来些烦恼,但是却又欲罢不能的东西。

说到给我们的帮助,它好用,隐蔽,它省电,还又省钱。

但是,就在我们即将将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他的时候,它却短命,却红暴,于是,望着这个说不清是好用还是难使的东西,确实让我们心生纠结。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这些纠结呢?在使用和选择时我们怎么样判断才能避免被黑店"坑爹"呢?下面我们就来带您认识认识红外灯在选择和使用中该留意的地方。

纠结1:说好的距离呢?在我们的选购监控摄像机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指标--红外灯照射距离。

于是,不少的用户在自信的盘算了自家的拍摄距离之后便出了手。

但是,当真正用起来时便傻了眼--传说中的夜视距离在茫茫黑夜中烟消云散了。

那么,红外灯的照射距离到底多远才能满足需求呢?其实对于红外灯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固定的照射距离。

就像普通的室外照明灯一样,我们很难说它的照射距离是多少,稍有不同的天气状况都会影响它的工作距离。

而红外监控设备也是一样的。

即使有些镜头自称有90%以上的红外透过率,但是,在许多环境下。

实际效果与理论值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何以解忧:对于当前的夜视监控摄像机来说,暂且不说环境影响因素,就是单纯的虚标已经让我们的挑选成了雾里看花。

更何况是环境的不确定性了。

因此,在挑选安防监控摄像设备的时候,实际效果无疑要比产品参数更加重要,而对于远距离的夜视需求,多终端提升覆盖面至少是目前的不错选择。

纠结2:你的生命咋就如此短暂?对于监控摄像机来说,好的品牌的使用时间可以达到五到七年的长度,而一般品牌也在三五年左右。

但是对于红外灯来说,可就没有这么长寿了。

难度是红外灯的质量太次吗?目前,红外灯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卤素灯和LED灯。

而LED灯又分为多芯片LED和单芯片LED。

而对于灯泡"折寿"的因素,不在于灯泡的质量,而是灯泡的温度。

监控夜视原理

监控夜视原理

监控夜视原理
监控夜视技术基于红外光的特性,通过使用红外相机或红外感应器来实现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中的图像捕捉和监测。

其原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红外辐射、红外光学器件和图像增强处理。

首先,红外辐射是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发射出的电磁波。

虽然人眼无法察觉到红外光,但红外辐射可以被红外相机或红外感应器接收到。

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物体通过发出红外辐射来提供一定的能量。

其次,红外光学器件是监控夜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由红外滤光器、红外透镜等组件构成。

红外滤光器主要用于排除可见光的干扰,只允许红外光通过。

红外透镜则用于聚焦红外光线,使其能够准确地投射到感应器上。

最后,图像增强处理是为了提高监控夜视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在红外感应器接收到红外辐射后,图像增强处理算法通过增加对比度、增强细节和调整亮度等方式来优化图像,使其更加清晰可见。

综上所述,监控夜视技术的原理基于红外辐射、红外光学器件和图像增强处理。

通过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红外光学器件的选取和调整,以及图像增强处理算法的应用,监控系统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实现可靠的图像捕捉和监测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视监控红外摄像机三大技术八项问题红外夜视摄像机几大技术问题红外夜视到底能做到多远?技术到家的话,100米以上的红外夜视系统并不是什么难事。

技术到家,指的是必须同时精通红外灯技术,红外感应摄像机技术和红外感应镜头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在于室外,室外监控的发展方向在于夜视,夜视的发展方向在于红外技术,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红外夜视这个领域,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一些先进技术令国外同行望尘莫及。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大量劣质产品泛滥市场,影响了人们对红外夜视产品的信任。

另外,还有一些当年很领先的企业,因为死抱暴利不放、技术上固步自封,很快就被市场抛弃的现象存在,值得令人深思。

本文涉及到了红外夜视监控中的常见技术问题和疑难解惑,借此机会与广大读者和工程商做一个沟通,同时希望能为工程商和用户对红外夜视监控的进一步认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红外夜视监控的三大技术八项问题纵览天南海北,这么多的红外灯制造商信誓旦旦地标称自己的红外灯照射距离是100米或200米等等,还发明了“足米”这一名词,从而误导工程商好像红外灯真的有固定照射距离。

而不管厂家如何宣传,工程商就是不信并认为标称100米的红外灯能勉强用到50米就不错了。

很多负责任的工程商,更是买了无数的红外灯也达不到用户的要求,真是有苦难言。

那么,红外灯真的有固定照射距离吗?红外夜视监控就只涉及红外灯技术吗?无数的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就任何红外灯本身来说,绝对不存在固定的照射距离,任何孤立地标注红外灯照射距离的做法,都是很不科学的。

也有还算专业的人士和厂家,朦胧地意识到红外灯要想达到理想的照射效果,需要优秀的摄像机和性能出色的红外镜头。

而最经常听到的说法是,需要0.001Lux以上的红外感应摄像机,最好是黑白的;需要某种特别的红外镜头,红外透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问题是,任何一个从事专业光学研究和制造的工作者都知道,这些所谓的红外透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镜头,真的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红外透过率是比较困难的。

而本文将从红外夜视监控系统中常见的几大问题入手,针对目前广大用户在使用该类产品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展开视角独到的剖析,一定会为广大工程商对红外夜视监控的进一步认知带去有价值的参考。

红暴问题有些厂家把能不能制造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

其实,有无红暴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波长超过700nm 的光线叫做红外线,900nm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波长越短,红暴越强,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

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左右,一种是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左右。

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

所以850nm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做为红外夜视监控的首选项。

寿命问题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红外灯的寿命是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目前红外灯的制造原理。

目前红外灯主要有三种制造模式:1、卤素灯,2、多芯片LED,3、单芯片LED。

卤素灯是一个较传统的技术,能耗高,发热量大,使用寿命较短,因其使用效率低下,估计会逐步地淡出市场。

多芯片LE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含4到8颗芯片;另外一种是阵列式发光片,含有10到30颗芯片。

为什么做多芯片呢?一些来自厂家的理论是:红外灯照射距离不够是因为能量不够,更多的芯片集合在一起,当然能量就大,想当然地认为照射距离更远。

固然,更远的距离需要更大的能量,但并不是红外灯发出了多少红外光,摄像机就能接收多少红外光。

多芯片LED因其结构上的固有缺点没有发光焦点,发光光学系统不合理,有用光效率也比较低(当然,比卤素灯强几倍),其优点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

比如阵列式LED,电流高达1000mA以上,基本只是一分钱硬币大小,散热就成为一个问题。

可LED最怕的就是高热啊,不坏才怪呢。

同时,多芯片LED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每颗芯片都不能有性能上的一点差异,否则一颗芯片坏掉的话整机就全部完了。

总体而言,相对于单芯片LED而言,多芯片LED的寿命是远远不够的。

单芯片LED生产工艺简单,品质容易保证、发热量低、发光光学系统合理,是做红外灯理想的器件,理论上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单芯片LED灯的寿命都很好呢?事实上,远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LED芯片级别很低,杂质超标;有的生产工艺不过关,有漏电现象;有的超功率使用,额定20mA,却使用50mA以上;有的没有保护电路,或电路设计不合理,这些都会导致单芯片LED红外灯快速坏掉。

要想保证红外灯的寿命,首先要选用高等级的LED芯片。

高等级芯片功率大、一致性好、发光效率高、发热量很小,一颗高等级LED比普通LED的品质好10倍,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

其次,光学系统设计要合理、发光要均匀、利用率要高、散热要快。

第三,要严格控制工作电压。

LED对电压非常敏感,电压稍高LED管芯就会烧掉;而电压略低则发光量又会大大降低。

最好匹配高质量的开关电源,交流输入电压最好从170伏到270伏电压都能做到较好的稳压,以适合恶劣的供电环境。

第四,输入电源线最好选用抗高/低温、超柔软抗弯曲的。

有一个厂家生产的红外灯,输入电源线可在低温零下60度、高温零上250度正常使用,零下四、五十度线缆仍像丝绸一般柔软,这样的产品才值得信赖。

角度的问题红外灯是不是视角越大越好?不论是制造商还是工程商想当然地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红外灯发射视角越大,选用镜头的余地也就越大,选择广角镜头不会出现“手电筒”现象。

所以说,大家都拼命地说自己的红外灯的视角是如何之大。

这种好像很有道理的说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首先,使用大视角度的红外灯配合小视角度的镜头,存在光的浪费现象。

比如,一盏红外灯,发光角度是80度(相当于f3.5mm镜头的角度),如果配合f35mm的镜头,那么会有相当部分的光是在镜头视场以外,也就是说部分红外光都浪费了。

一般情况下,红外灯的视角要与镜头的视角相一致,效果是最佳的。

比如长春佶达的红外灯,灯的发射角度是用镜头的焦距来表示的。

其SK-4.2W-16红外灯,含义是这样的:“-4.2W”表示该灯的额定功率是4.2瓦;“-16”表示该灯的发射角度与f16mm的镜头角度一致,两者是可以配套的。

其红外灯按角度分类,目前包括“-4”、“-8”、“-16”、“-35”四个系列,可以和市场上的常用镜头配套。

其次,并不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越大,画面效果就越好。

有的场合如果红外灯角度过大,还会影响成像。

比如走廊,因其“狭长”的特点,如果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过大,则近处边缘的成像就会太亮,形成“光幕”现象;远处中心反而看不见,只有一片发白现象。

所以,走廊的红外灯应该是镜头角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第三,可以利用“接灯”技术,两个窄角红外灯搭配并调整位置,可以达到广角灯的效果,市场上的“夜鹰”系列红外夜视系统,就是利用“接灯”这种技术,做到了既望远又广角。

在同样功率条件下,“接灯”技术可以成倍提高作用距离。

总体而言,红外灯的发射角度的问题既是选择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不同焦距的镜头应选择相适应发射角度的红外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应该大于镜头的视角,而在狭长环境中的应用,就该选用比镜头视角更小乃至三分之一的红外灯。

窄视角红外灯通过搭配,可以得到理想的广角效果,效果更佳、成本更低。

通光量的问题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为F1.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

同样的摄像机、红外灯,分别搭配上述两种镜头,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

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夜视监控的必须配套产品。

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市场上大量充斥虚标F值的镜头,尤其是变焦镜头,只标短焦不标长焦因而误导工程商,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辨清谁家卖的是真货,谁家以次充好。

建议用户要到专业大型厂家购买镜头。

焦点偏移的问题可见光与红外光由于波长不同,成像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导致在白天可见光条件下图像清晰,而夜间红外光条件下模糊,或者夜间红外光条件下图像清晰,白天可见光条件下图像模糊。

可以用三个办法解决。

第一,采用自动聚焦一体化摄像机;第二,采用IR专用焦点不偏移镜头;第三,采用专业的调整工具,在现有镜头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不偏移。

色彩问题所有的黑白摄像机都是感应红外光的。

红外光线在可见光条件下对于彩色摄像机来讲是一种杂光,会降低彩色摄像机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彩色摄像机的滤光片就是阻止红外线参与成像。

要想使彩色摄像机感应红外线现在有两个做法,第一,切换滤光片,在可见光条件下挡住红外线进入;在无可见光的条件下移开滤光片,让红外线进入,这种方案得到的图像质量好,但成本高并且切换机构会导致出现一定的故障率。

第二,在滤光片上打开一个特定的红外线通道,允许与红外灯波长相同的红外光线进来,这种办法不增加成本,但色彩还原略差。

灵敏度的问题摄像机灵敏度是红外夜视监控的核心部分。

灵敏度越好,对红外线的感应能力也越强。

当然,灵敏度越好的摄像机价格也越昂贵。

一般来讲,50米以内的红外夜视系统,选用0.1勒克斯的摄像机就比较好;50米到100米范围的夜视系统应该选用0.01勒克斯的摄像机;100米以上的夜视系统应选用0.001勒克斯以上的摄像机。

当然,随着灵敏度提高,摄像机的价格会有较大的递增。

当然,和其它许多产品一样,摄像机虚标指标的现象特别严重。

我曾拿过一款0.1勒克斯摄像机和一款标称0.0001勒克斯的摄像机作对比,后者竟不如前者。

更多的摄像机厂家,人为地提高信号强度,灵敏度是很不错,但信噪比很差,导致夜间图像“雪花点”很多很大。

距离的问题一百个人做红外产品就会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

我看还是应该以客户的应用效果为标准。

客户的标准是什么?是看清人!什么“可视距离”、“发现距离”,这些不确定的说法都是含混不清的。

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可相差很多。

所以说,把某一盏红外灯具体地定为是多少米的说法是不甚科学。

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只能与确定品质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匹配才能确定其作用距离。

还有,因为应用的环境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最好留有一定余量Colin科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