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框架结构抗震设计(1)

合集下载

结构抗震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结构抗震第五章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它的优点是平面布置灵活,自身重量较轻,因 而产生的地震作用也小,如果设计合理,它具有 很好的延伸性能,能耗散地震输入到结构的能量;
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地震时会产生较大的水 平变形,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有时甚至造2 成 主体结构的破坏。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框架房屋
3
纯框架结构用于12层40m以下的建筑。 (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剪力墙和 框架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为克服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 各自的缺点,发挥其长处,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定数量的 剪力墙,便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选择结构体系,还要注意经济指标。多高层房屋一般 用钢量大,造价高,因而要尽量选择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 建筑材料,减轻自重,降低造价。
25
二、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及规则建筑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刚度分布均匀,使房屋结构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常见的柱网形式有方格式和内廊式。 (1)在平面布置方面,尽可能满足局部突出的尺寸不
(6)楼梯间、电梯间不宜设置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及拐
角处,因为单元角部扭转应力较大,受力复杂,容易造成
破坏。
32
§5.4 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
它的优点是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较剪力墙结构轻,而 刚度又较框架结构大,因而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 时产生的地震作用和变形。
另外,框架结构为剪切变形,结构上部层间变形小, 下部层间变形大;而剪力墙结构为弯曲型变形,结构上部
4
层间变形大,下部层间变形小,而当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
结构共同工作时,相互之间有所协调,结果是框架下部层 间变形和剪力墙上部层间变形减小,因而使结构的变形均 匀合理。
(2)为减小地震作用,应尽量减轻结构自重并降低重 心位置,可将设备层或大型设备布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 底层或下部几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参见教材第10面。

3. 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 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 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 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 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 .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
场地选择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多道抗震防线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3
§5.3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
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 结构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 计算简图 ➢ 荷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水平地震作用 ➢ 内力计算(竖向、水平向) ➢ 内力组合 ➢ 截面强度计算 ➢ 变形验算 ➢ 构造措施等
S 1.2SG 1.4SQ
21
具体对于框架来说,对框架梁、框架柱的控制截面 进行内力组合。 i)、框架梁 (取不利组合)
梁端负弯矩
M M
1.2M 1.2M
GE 1.3M Eh G 1.4M Q
梁端正弯矩
M GE
M 1.3M Eh 1.0M GE
M Eh
22
跨中正弯矩
M中 M中
1.2M 1.2M
28
⑵ 剪压比限值(梁最小截面尺寸要求)
Vb
1
RE
(0.2c
fcbh0 )
RE 0.85
当ln 2.5hb时
Vb
1
RE
(0.15c
fcbh0 )
⑶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Vb
1
RE
(0.42
f t bh0
1.25
f yv
Asv S
h0 )
集中力作用时
Vb
1
RE
1.05
1
f t bh0
36
1、轴压比的概念 名义轴向压应力与砼抗压强度之比
N bchc fc
组合轴压力设计值
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轴压比越大,柱子的延性越差。柱子的破坏形态也 随轴压比的增大,由大偏心破坏向小偏心破坏过渡。抗 震结构要求柱子有足够的延性且为大偏心破坏,故控制 轴压比的限值。

建筑抗震设计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五、楼梯间布置
6.1.15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 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 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 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3 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三、 抗震等级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下列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地震作用与烈度、场地等有关,从经济角度考虑,对不同 烈度、场地结构的抗震要求不同。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

2. 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 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抗震墙结合而共同工作的结构 体系,兼有框架和抗震墙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既具有较大的空 间,又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多用于10~20层的房屋。
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关键问题是 抗震墙的布置,其基本原则是: ① 抗震墙在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对称均匀, 避免结构刚心与质心有较大的偏移。 ②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设置,且纵横 向抗震墙宜相互联合组成 T 形、L 形、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 平面布置示意 十字形等刚度较大的截面,以提高抗震墙 的利用效率。 ③ 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有较大突变,以保证结构 竖向的刚度基本均匀。
§5.1
震害及其分析

(2)柱底 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

(3)短柱 当柱高小于4倍柱截面高度(H/b<4)时形成短柱。 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
《高规》 6.4.6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 适用最大高度( 新增 0.30g)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框支抗震墙
2001 规范
45 100 100 80
2010 规范(0.2g)
40 100 100 80
核心筒-框架
100
100
筒中筒
120
120
板柱抗震墙
30
55
竖向和水平均不规则结构,最大高度宜减少 10%
总高度指地面至主要屋面板板顶高度
框架结构
0.65 0.75 0.85 0.90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0.75 0.85 0.90 0.95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0.6 0.7


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 压比限值。试验表明,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的增 加而减小。结合震害经验作如下修订:
第 3 部分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含框架结构和其他结构中的框架 不含异型柱框架
[框架结构] 设计要求提高的汇总
序 号
项目
1
高度(m)
2
跨数
2001规范 60, 55, 45, 25
无规定
3 尺寸边长(直径)
≥300mm(350)




4
轴压比
0.7 0.8 0.9 —
5
柱 纵
中柱、 边柱
1.0
0.8
二(三) 一(二) 一


≤35m
>35m




调整了混凝土抗震等级:
(1)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加严,高度以24m为界,并使各烈 度分级一致。明确规定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 (2)与抗震规范一致,板柱 — 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有 所增大,其抗震等级划分相应调整。 (3)低、多层框架 —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 支剪力墙结构以24m为界,不大于24m的降低一级,但四级 和框支层框架不降低。 (4)框架 — 核心筒结构的高度低于60m,并符合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要求时,其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 构确定。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地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地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地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地平均强烈地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 距离震中地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地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地点有不同地烈度.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地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地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地严重破坏地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地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地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地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地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地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地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地地震,2%.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地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地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 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地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地整体.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地内在联系.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地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地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 .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地延性,提高抗震性能.第2章场地与地基1.场地土地固有周期和地震动地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由于地震动地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地周期成分被较大地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地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地卓越周期.2.为什么地基地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地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地一种动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是地震作用下地地基变形要比相同静荷载下地地基变形小得多.因此,从地基变形地角度来说,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地承载力要比静荷载下地静承载力大.另外这是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3.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是什么?⑴土地类型.级配和密实程度⑵土地初始应力状态(地震作用时,土中孔隙水压力等于固结水压力是产生土体液化地必要条件)⑶震动地特性(地震地强度和持续时间)⑷先期振动历史或者:土层地质年代;土地颗粒组成及密实程度;埋置深度.地下水;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第3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1.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法⑴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地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⑵除⑴外地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⑶特别不规则地建筑.甲类建筑和表3—10所列高度范围地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地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地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地较大值.2.什么是地震作用?什么是地震反应?地震作用:结构所受最大地地震惯性力;地震反应:由地震动引起地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等统称为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动通过结构惯性引起地.3.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地震反应谱: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地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其自振周期T地关系定义为地震反应谱.设计反应谱:地震反应谱是根据已发生地地震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地,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需考虑地是将来发生地地震对结构造成地影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不能采用某一确定地震记录地反应谱,考虑到地震地随机性.复杂性,确定一条供设计之用地反应谱,称之为设计反应谱.设计抗震反应谱和实际地震反应谱是不同地,实际地震反应谱能够具体反映1次地震动过程地频谱特性,而抗震设计反应谱是从工程设计地角度,在总体上把握具有某一类特征地地震动特性.地震反应谱为设计反应谱提供设计依据.4.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地质量或重力荷载应怎样取?质量:连续化描述(分布质量) .集中化描述(集中质量);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地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地重力荷载分恒载(自重)和活载(可变荷载)两种.活载地变异性较大,我国荷载规范规定地活载标准值是按50 年最大活载地平均值加0.5〜1.5倍地均方差确定地,地震发生时,活载不一定达到标准值地水平,一般小于标准值,因此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可对活载折减.抗震规范规定:G E = D k+EV i L ki -5 .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它们有什么关系?• •口 X ..…S“(T )F = mg -g max ―a, --g xg 1 一 g max 是确定地震烈度地一个定量指标. P (T ) —动力系数.a (T ) = k P (T ) a 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相同阻尼比Z 地理 想简化地单质点体系地结构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6 .为什么软场地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框架 结构
高度
框架(跨度≥18m)
框架-
高度
抗震墙结
框架

抗震墙
抗震墙
高度
结构
抗震墙
框支抗震 加强(一般)部位
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筒体
框架(外筒)
结构
核心筒(内筒)
板柱-抗震
高度
墙结构
框架,板柱的柱
抗震墙
≤24m 二(一)
>24m 一
≤24 25~60


>60m 一


≤24 25~80


>80m 一
● 适用最大高度( 新增 0.30g)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2001 规范
45 100 100
2010 规范(0.2g)
40 100 100
框支抗震墙
80
80
核心筒-框架
100
100
筒中筒
120
120
板柱抗震墙
30
55
竖向和水平均不规则结构,最大高度宜减少 10%
总高度指地面至主要屋面板板顶高度
6.1.5 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 的丙类建筑,
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 的丙类建筑 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3. 尺寸边长(直径) 6.3.5
6.3.5 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
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 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 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1. 局部调整适用的最大高度、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 以及裙房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第5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本章内容包括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混凝土框架梁及次梁设计、框架柱和节点设计,内容主要涉及混凝土结构和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知识,是毕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章将毕业设计框架设计中常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汇编(不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以方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查阅使用。

5. 1 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要求5.1. 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1.重要性系数γ0(1)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一般按表5-1 确定。

若建设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可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所谓破坏后果是指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三个方面。

不同的安全等级是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体现的,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表5-2 的规定选用。

2.实用设计表达式(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γo S≤R(非抗震设计)S≤R/r RE(抗震设计)r o----结构重要性系数;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内力h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r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S≤R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R-----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裂缝、振幅、加速度、应力的限值,按建筑结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的规定采用。

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限值及裂缝宽度控制的规定(1)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5-3规定的挠度限值。

注:①表中 Lo 为构件的计算跨度;②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③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则验算挠度时,口I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④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使用。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五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五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 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可以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 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6度时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高于40米的钢筋混 凝土框架,高于60米的其他钢筋混凝土民用房屋和类似的工业 厂房,以及高层钢结构房屋),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 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 抗震验算。
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a1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
系数值,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
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
Hale Waihona Puke 值;第五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 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 ——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 ,Gj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Hi ,Hj ——分别为质点 i 、j 的计算高度;
改变了地基运动的频谱组成,使接近结构自振频率的分量获 得加强; 改变了地基振动加速度峰值,使其小于邻近自由场地的加速 度幅值; 由于地基的柔性,使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 由于地基的柔性,有相当一部分振动能量将通过地基土的滞 回作用和波的辐射作用逸散至地基,使得结构振动衰减,地 基愈柔,衰减愈大;
第五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第五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1. 建筑的分类与抗震设防 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 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 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 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 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 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高层结构设计第5章 框架结构设计(新规范)

高层结构设计第5章  框架结构设计(新规范)

2014-11-16
30
计算方法 1、柱的抗侧移刚度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结点有转角,设 杆端有相对位移 ,转角 1 、 2 ,转角位移方程为:
12ic 6ic V 2 ( 1 2 ) h h
2014-11-16
31

D
V

(D值的物理意义同d相同——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 D值计算假定: (1)各层层高相等; (2)各层梁柱节点转角相等; (3)各层层间位移相等
2014-11-16
32
i1
θ3
3
i2
ic
i1
θ2
h
取中间节点i为隔离体, 由平衡条件 M 0 可得

2
i2 h
(4 4 2 2)ic (4 2)i1 (4 2)i2 (6 6)ic
2014-11-16
40
<c2>上下层高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y3 令下层层高/本层层高=h上/h= 3 ——y3 3 >1——y3为负值,反弯点下移 3 <1——y3为正值,反弯点上移 说明:底层柱不考虑y2修正 柱反弯点高度比:
y yn y1 y2 y3
2014-11-16
2014-11-16 19
弯矩图
2014-11-16
20
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 —反弯点法
1、反弯点法的基本假定 水平荷载:风力、地震作用 条件: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比≥3 假定: (1) 梁的刚度无限大; (2) 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 假定同一楼层中各柱端的侧移相等,节点转角为0 (4) 假定上层柱子的反弯点在中点 (5)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在距底端2h/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中有5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将该52条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一.第一章“总则”部分第 1.0.2 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 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二.第三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部分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另外,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 1 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 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内框架砖房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内框架砖房

8
9
5.2.3 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的限制 房屋的高宽比越大,地震的倾覆作用越明显。为确 保房屋不发生整体弯曲破坏,《规范》对房屋的总高度 和总宽度比值进行了限制,最大比值应符合表5.2的要 求。
10
11
5.2.4 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承担。 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数量减少,纵墙支承减少,楼 盖平面内变形过大,造成横墙整体抗震能力下降,纵墙 发生较大的出平面弯曲,楼盖不能有效地把地震作用均 匀地传给各抗侧力构件。因此,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 应超过表5.3的要求。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 内框架砖房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了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震害特点、破坏规律,着重阐述了结 构的类型及布置、抗震设防原则、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
1
5.1 震害及其分析
5.1.1 多层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主要指以砌体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采 用装配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屋盖与楼盖,由此组成的多 层房屋。由于多层砌体房屋施工方便、造价低、保温、 隔声效果较好等原因,几十年来一直是民用建筑的主要 形式。在一些粘土资源缺乏的地区,为保护土地资源, 避免“毁田造砖”,混凝土砌块也被大量使用。
14
15
5.2.6 底部框架-抗震墙和内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部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9度 时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内框架的抗震等级,6、7、 8、9度时可分别按四、三、二、一级采用。
7
5.2.2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震害调查表明,多层砖房的震害与其总高度和层数 有密切关系,倒塌的百分率与房屋的层数成正比,这是 由于作用在多层砖房的水平地震作用随房屋层数的增加 而加大。各国都对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进行了限制,这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 总高度不宜超过表5.1的规定。

第5章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第5章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b)汶川县城山体大面积滑坡
(c)北川中学新校区被滑坡体掩埋
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5.2.1 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续)
地裂:构造性地裂和非构造性地裂
(a)构造性地裂,百花小学教学楼后(b)非构造性地裂,河岸,汉旺镇
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5.2.1 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续)
Ni、Ncri——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 值,当实测大于临界时取临界值;
2016年10月28日
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5.3.1液化土地基——3)液化地基的评价
1. 地基液化指数IlE --定量评价液化土的危害程度。
I lE

n
i 1
Ni (1 ) d iW i N c ri
越大,液化后果越严重
式中: n —— 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 入试验 点的总数;
抗震规范关于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
(1)同一结构单元基础不宜落在性质不同的地基土; (2)同一结构单元基础不宜采用不同基础型式;
( 3 )存在不利地基土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倾覆、滑移等
不利影响,并采取加强整体性和刚度措施。
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5.2 地基抗震验算
1. 地基--建筑物基础以下受力层范围内的岩/土层。
危险地段
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5.1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则及要求(续)
2)加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1)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5章第5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5章第5节

f yv Asvj
hb0 as s
9度一级时
Vj
1
RE
0.9
j
ftbjhj
f yv Asvj
hb0 as s
f t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N ---对应与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组合轴向压力较小值;
f yv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j ---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2.梁、柱截面的剪压比不宜过大(6.2.9条)
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
比,即:
Vb / bh0 fc
剪压比过大,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箍筋不能充分
发挥作用,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控制。
跨高比大于2.5时: 跨高比等于或小于2.5时:
VbΒιβλιοθήκη 1RE(0.2
fcbh0 )
截面中配置受压钢筋可以改善构件的弯曲延性。
2、受剪构件的剪跨比及破坏特征
构件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受剪破坏与剪跨比有关.
剪跨比:
M / Vh0
h0为截面有效高度。
当 1 ~ 1.5或构件为超配箍时,发生斜压型破坏; 当 2 ~ 3 且构件为低配箍时,发生斜拉型破坏;
脆性破坏
当 1 ~ 1.5 2 ~ 3且配筋箍适量时,发生剪压破坏; 延性破坏
高构件的延性、防止混凝土过早地压溃及防止纵向钢筋的压 曲失稳。
加密位置、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四、框架的节点设计
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 筋锚固破坏。
节点主要受剪力和压力的组合作用,节点核心区未开 裂前,箍筋应力很小,基本上是混凝土承受剪力。约当剪 力达到核心区极限抗剪能力60~70%时,混凝土突然发生 对角贯通裂缝,节点刚度明显降低,箍筋应力也突然增大, 个别甚至屈服,此后斜裂缝增多赠宽,箍筋陆续达到屈服。

第五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第五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 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 ——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 ,Gj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Hi ,Hj ——分别为质点 i 、j
η
的计算高度;
ζ
δn——顶 部 附 加 地震作用 系数 ,多层 钢筋混凝土 和钢结 构房屋可按表6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 他房屋可采用0.0; ∆Fn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i =1 i =1 n n 2
式中 Fji——j 振型 i 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aj——相应于 j 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Xji——j 振型 i 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γj ——j 振型的参与系数。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 力和变形),应按 下式确定:
S Ek = ∑ S j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 度时, 应分别考虑各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 作用下的扭转影 响。其他情况,可以采用调整 地震作 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度和9度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 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1.2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现行《抗震规范》的抗震设计计算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适用于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将多自由度体系看作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底部剪力法; 直接输入地震波求解运动方程及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 析法 。
《抗震规范》对上述三种方法的使用范围作了如下规定: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 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 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 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1所列的高层建 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计 算,并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 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第五节 框架结构抗震规定

第五节  框架结构抗震规定

(c) min见下表
抗震等级
类别




中柱和边柱
1.0
0.8
0.7
0.6
角柱
1.2
1.0
0.9
0.8
(d) max 5.0%
(e)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拉时, 柱内纵筋总截面积比计算值增加25%。
(f)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柱的箍筋设置要求:
加密区
(8)洞口补强构造
(六)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1.剪力墻的厚度
剪力墻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也不应小于h/20(h为层 高)。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也不应小于h/16。
2.剪力墙墙板的竖向和水平向分布钢筋 剪力墙墙板的竖向和水平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 小于0.25%,并至少采用双排布置。各排分布钢筋间应设置 拉筋,拉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600mm。 3.剪力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边框。边 框梁或暗梁的上、下纵向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 箍筋不应少于φ6@200。
3.剪力墙的边缘构件 (1)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下图取:
及相邻的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 的轴压比较小时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② 一、二级抗震墙的其它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 均应按图12.2.5阴影线部位设置边缘构件。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 应符合下图所示要求。
实验表明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 轴压比:
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 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即
N / bhfc
N为组合轴压力设计值;b、h为截面的短长边;fc为混 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第5章-1-3 框架梁构造要求

第5章-1-3 框架梁构造要求

梁端纵向受拉 钢筋的配筋率 不应大于2.5%
梁端下部与上部配 筋量的比值,不应 小于0.3(三级)
如果没有标注抗震等级,则对三级和四级两者都适用。 如果仅标注三级,则意味着对四级不做要求(下同)
梁跨中截面配筋要求图解(三、四级)
≧450需 设腰筋
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 配置两根通长纵向钢筋(在 角部),其截面面积不应小 于梁支座处上部钢筋中较大 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小于 2Φ12
(1) 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纵向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支座处上部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四分之一;且对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三、四级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这个规定主要是考虑在地震作用时,楼面可能无活 荷载,梁端弯矩变号点可能会向跨中延伸。
(2)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 筋的直径,分别不宜大于与纵向钢筋相平行的柱截面尺寸 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 面弦长的1/20。 这个规定主要是考虑地震作用时,防止梁的纵向 滑移,或锚固失效而产生的破坏。
腰筋的直径宜 偏小取用,长 度贯通梁全长, 在节点处符合 锚固要求 宜用拉筋连接, 拉筋直径与箍 筋相同, 可采用10mm
框架梁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
当梁扣除翼板厚度后的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450mm时, 在梁的两侧沿高度各配置梁扣除翼板后截面面积的0.1%纵 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200mm,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 宜偏小取用,其长度贯通梁全长,伸入柱内长度按受拉锚 固长度,如接头应按受拉搭接长度考虑。 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一般与 箍筋相同,当箍筋直径大于10mm时,拉筋直径可采用10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箍筋间距的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框架 抗震墙
抗震墙结构 部分框支抗震墙 结构
高度(m)
一般抗震墙 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 框支层框架 框架 核心筒 内筒 外筒
≤ 80
四 三 二 三 二 三 三 三
> 80
三 二
≤ 80
三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 80
二 一
≤ 80
二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80
2013-7-15
39
结构抗震等级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主、
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所区别。 例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应高于框架-抗震墙 中的框架。框支墙结构的框架抗震要求更高。框架-剪 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抗震要求应高于剪力墙结构中剪 力墙。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应越高。
2013-7-15 36


基础连系梁布置

框架结构单独基础连系梁的布置 框架结构单独基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
方向设置基础连系梁:

(1)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
2013-7-15
37
基础连系梁布置
(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2013-7-15
4
多层与高层
2.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建议, 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50m)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75m)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高度≤100m) 第四类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100m)
2013-7-15
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3. 建筑为Ⅰ类场地时,除6度外可按降低一度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构造

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降低。

4.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 定抗震等级。

5.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当取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如抗震墙底部
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则框架部分 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
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2013-7-15 1
第五章内容提要
5.1 概述
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5.3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5.4 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5.5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步骤 5.6 框架结构设计例题
2013-7-15 2
5.1 概述
5.1.1 多层与高层
1. 对于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划分,全世界至今没有统一 的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其规定不尽相同。
降低,可按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 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9度时应专门研究。
筒中筒
板柱-抗震墙
2013-7-15
180
40
150
35
120
30
80
不应采用
19
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2. 高层建筑的最大高宽比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一般不宜超过下表(表5-2)的限值。
结构类型 框架、板柱-抗震墙 非抗震设计 4 地 震 烈 度 6、7度 4 8度 3 9度 2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筒体
(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 不均匀土层。
(5)桩基承台之间。
2013-7-15
38
5.2.3 结构抗震等级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不同的设防烈度和场地上,同样结构所具有的实际抗 震能力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对于不同设防烈度和 场地的结构抗震要求应加以区别。
见的是柱子现浇,梁、板预制,做整体浇筑层。
2013-7-15
27
框架结构布置

3. 框架结构布置
按照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三种布置方案: 横向承重方案 纵向承重方案 纵横向承重方案
2013-7-15
28
横向承重框架
纵向承重框架
纵横向承重框架
2013-7-15 29
框架结构布置
9
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图
2013-7-15
10
筒体(筒中筒)结构平面图及楼板布置
2013-7-15
11

筒体结构系
2013-7-15
12
筒体结构的转换层
2013-7-15
13
框架结构震害

5.1.3 框架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1.柱端弯剪破坏。 因柱端弯矩、剪力、轴力都较大。 2.柱身剪力破坏。 由剪力、扭矩复合作用引起。
角部扭转应力大,受力复杂,容易造成破坏。 (3)框架刚度沿高度不宜突变,以免造成薄弱层。


(4) 宜将框架梁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尽可能不采用复式框
架,避免出现错层和夹层,造成短柱破坏
2013-7-15
32
框架结构布置

(5)出屋面小房间不要做成砖混结构,可将框架柱延伸上
去或做钢木轻型结构,以防鞭端效应造成结构破坏。 (6)梁与柱的轴线宜重合,不能重合时其最大偏心距不宜 大于柱宽的1/4。 (7)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的要求 ①非承重墙体的材料应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

5.2.3 结构抗震等级
2013-7-15
17
结构体系选择

5.2.1 结构体系选择
1. 房屋最大适用高度 《抗震规范》在考虑地震烈度、场地土、抗震性能、使用 要求、经济效果等因素,并在总结震害经验的基础上,对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适用高度给出了规定,见表5-1。 对于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与Ⅳ类场地的结构, 适用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2013-7-15
18
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表5-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部分框支抗震墙 框架-核心筒
地 震 烈 度
6度 60 130 140 120 150 7度 55 120 120 100 130 8度 45 100 100 80 100 9度 25 50 60 不应采用 70


(1)为抵抗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承重框架宜双向设置。
常见框架的柱网形式有方格式与内廊式两类,见图5-3。
方格式柱网
内廊式柱网
2013-7-15
30
框架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剖面图
多层多跨框架
2013-7-15
复式框架(缺梁)
31
框架结构布置

(2)楼电梯间不宜设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及拐角处。因为单元

2013-7-15
21
基础的选择

常用的基础形式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 筏板基础:梁板式、平板式; 箱形基础:由底板、顶板及纵横墙体构成;
独立基础

桩基础(深基础):磨擦桩、端承桩;
2013-7-15
22
基础的形式
条形基础 十字形基础
筏板基础
箱形基础
2013-7-15
一 不应 采用
≤ 60
一 不应 采用 一 一 一 一 不应 采用
框架-核心筒
筒体结构 筒中筒 板柱-抗震墙结构 板柱的柱
抗震墙



关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说明

1. 表5-3中的抗震等级是按丙类建筑划分的。对于甲、乙、丁类建筑应 先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所要求的设防烈度,再按表5-3确定抗震等级。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
2013-7-15
40
结构抗震等级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规范》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主 要因素,将结构划分成4个抗震等级,见表5-3。
2013-7-15
41
表5-3
丙类多层及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高度(m) 设防烈度 6度 ≤ 30 四 三 ≤ 60 四 三 > 60 三 ≤ 60 三 二 > 30 三 ≤ 30 三 二 > 60 二 ≤ 60 二 一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公共建筑 高度(m) 7度 >30 二 ≤ 30 二 二 > 60 一 8度 >30 一 9度 ≤25 一 一 ≤50 一 一

5
多层与高层
3. 我国其他有关规范中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中规定10 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 筑为高层建筑。 ▪《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BJ3-90)中
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此规定仅
限于钢筋砼结构,其高度不超过200m。

美国规定:高度在22~25m以上或7层以上的建筑为高
层建筑。

英国规定:高度24.3m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2013-7-15
3
多层与高层

法国规定:居住建筑高度50m以上,其他建筑高度为
28m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日本规定:高度超过31m或8层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30层以上的住宅规定为超高层建筑。
2013-7-15 43
关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说明——续

6.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
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屋面及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7.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