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学之政治与政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社会学之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政治主体为实现其利益要求和共同目标,以政治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其核心是政治权力。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人类社会的日趋政治化,使得社会政治现象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指导,吸收、借鉴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多方法地开展对社会政治进行研究,
才能深刻揭示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学的发展。
第一节政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而政治的涵义是政治学学科中最基本的理论范畴,只有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才能弄清楚政治学研究对象。
一、如何理解政治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A·达尔在《现代政治分析》一书中指出,“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一位公民,在一个国家、市镇、学校、教会、商行、工会、俱乐部、政党公民社团以及许多其他组织的治理部门中,处处都会碰到政治。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一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1](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身份的人们对政治
有着不同的需求,对政治本身的理解和看法,也就具有动态、多元、相对的不确定性。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从不同的角度给政治下定义。
(一)多维视野下的政治概念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政治源于并服从伦理道德规范。无论从中国儒家“德治”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西方“正义”的角度出发,人们都认为政治应具有某种价值性特征或标准,背离这种特征和标准的现实政治,就是不正义或不道德的。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这里的“正”指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意思是说,统治者的思想道德要符合这些规范,庶民百姓才不敢有所违逆,天下便可治也。西方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认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使他们有知识和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追求善,并且主张贤人政治,执政者要有“美德”和“知识”。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他还认为,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公道或正义的生活,这就是政治活动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表现为最高的善,是人们的一种道德生活的体现。城邦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在城邦中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些都是伦理道德政治观的体现。反映出了在特定历
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追求。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这是一种神学政治观。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受命于天”的思想。《诗经》中所说的“文王在上,于昭于天”,董仲舒所言的“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朱熹把封建社会的法律和政治化理学说都说成是“天理”的表现等等,是其典型代表。在西方主要表现为“君权神授”的政治观。神学家奥古斯丁在《神之都》中,以“原罪说”为基础,论证了政府是人类罪恶的产物,人类的最高目的是同上帝相结合,国家不过是宗教的工具。他还认为,宇宙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者不是由上帝那里得到存在。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的意志和活动也就支配一切。一切都是上帝规定的,没有天命别说世界不存在,就是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脱落下来。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尘世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3.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这种权力政治观,从现实主义的思维向高度出发,认为政治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活动。中国古代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认为,政治之道就是权力的获取、维持和运用,主张集势以胜众,任法以齐民,因术以御群。指出:“势者,胜众之资也。”“王者,势也。”认为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法、术、势,核心是权力的夺取和
使用,政治是君主运用统治技术和策略以控制、统治臣民的方法。西方以马基雅维利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为了达到政治的根本目的,君主必须要像狮子一样凶猛,狐狸一样狡猾,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斯骗、背信弃义,外表仁慈而内心残忍等等。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并开创了从权力的角度研究政治问题的先河。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是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拉斯韦尔认为,政治主要是指“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孙中山先生曾从这一角度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的力量,便是政权。”(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P692—693)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也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也曾指出:“目前在英国最通用的定义是奥克肖特的定义,即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孙荣,政治学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P8)
这些都是从管理政治观的角度出发,把政治定为公共事务或公共生活,把握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但政治还有其统治性和其他特性。
5.政治就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过程。
广义上说,政治关心的是整个社会资源的产生、分配和使用。就本质而言,政治就是权力: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理想结果的能力。从这种观点出发,政治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互相冲突的。其中最根本的事实是资源不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而满足他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政治可以被看作针对稀有资源而展开的斗争,而权力则可以被视为主导斗争的手段。(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P18)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以权力界定政治缺乏更高的概括性,人们只有积极参与决策,才能称得上拥有权力,政治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即通过权威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财富、权力、名誉等稀缺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P123) 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政治是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过程;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是政府对社会实施权威性控制的技巧;政治就是选择妥协而不是选择暴力和强迫来安排秩序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这些政治观点,都反映了政治的某一性质或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包含有某种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