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概念简答讲解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定义:研究学校教育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的特点:教育任务(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对象(其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受过普通教育基本训练,有一定社会经验,喜欢对理论或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社会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地位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培养方式(在传授前人知识经验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4.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特征: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20岁左右大学生,为实现高校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道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8.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意识;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独特性(特征):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向从个体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行;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2.个别差异: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以及教师的教学心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原理于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研究对象: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教师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估、教学设计等。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发展2.1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近侧发展区、指导性学习。

2.2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等八个阶段。

同伴关系、友谊、恋爱关系的发展。

2.3 个性与人格发展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第三部分:学习理论与策略3.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认知结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社会互动。

3.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组织。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求助策略。

第四部分:动机与情感4.1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关联性、自主性。

成就动机理论。

4.2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教学设计与评估5.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5.2 教育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标准化测试与表现性评估。

反馈的提供与利用。

第六部分: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6.1 教师心理教师的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一、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师威信: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3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自主判断。

4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在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5 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多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为了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

7 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8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9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0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11 社会惰化: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

12教学评价13定势14学习二、简答题1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论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1.广义与狭义的学习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学习(狭义):指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地掌握前任积累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2.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指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品德与道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5.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个体(群体)根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6.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主动定向地改在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待自己态度的具体化过程,是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的,是主动改变“现实我”以达到“理想我”的过程。

7.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8.教师微信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而令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罐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收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

9.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针对的是教学的效率。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大学和高等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和
发展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
会发展,以及其对学习和成就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1. 学习过程和策略: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记忆和信息
处理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2. 学业动机和目标:研究大学生的学业动机、学习目标和
学业投入,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

3. 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研究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和自
我概念,以及其对学习和成就的影响。

4. 学业和职业发展:研究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
职业适应能力,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5. 学生发展和身份认同:研究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个人成
熟过程,以及大学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就,并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以
促进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它关注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评估和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而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现象和问题,包括学习、教学、创造力、动机、专注力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分别介绍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评估和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它探讨了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观、组织结构、决策机制、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从招生、教学、科研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各个环节。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升等。

它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和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同时,研究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教学、动机、创造力、专注力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等教育中,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学习策略,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外,高等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教学中的动机问题,探讨了学生的动机对学习成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大学生在学习、发展和适应过程中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通过探究大学生的学业成就、生涯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旨在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与才能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一、心理适应与转变大学生作为从高中进入大学新生代表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适应是这一转变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术要求、学习环境,以及更高的社交压力和角色转变。

适应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压力、困惑等情绪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并迅速融入大学生活。

二、学习与记忆高等教育心理学探讨了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技巧。

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的动机和意义,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大学生的记忆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掌握记忆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存储和回忆知识。

三、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了解如何管理和缓解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积极思维、情绪调节等,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需要面对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策略。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与价值观,与职业顾问合作,大学生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

五、人际关系与情感管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需要在大学环境中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帮助大学生建立友好、互助的社交网络。

同时,情感管理也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了解和掌握情感管理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情绪问题,提高自身情感的稳定性。

六、创造力与创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创造力与创新的培养和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 大学生认知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记忆容量增大,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提高。

2. 大学生情感发展-大学生情感的特点:丰富性和复杂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强烈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的榜样。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机智。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一个完成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包含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理论与方法对各环节的指导作用;2.整体优化教学系统、提高效率。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俗地讲,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影响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影响:体态变化的影响;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情绪情感的内隐性;情绪情感的激化性;情感的升华。

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的心理学含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的特点:专业定位较高,职业定向较强;实践丰富,动手能力强;学科的高层次性、不完善性和争议性。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分类: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强化动机: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成就动机: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P1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P14、定义: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研究这些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就是教育心理学。

P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P15、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P26、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P2这一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第二,在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是活动的主题、行为的承担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P37、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它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它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它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P38、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P4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

P410、冯特的学生霍尔创办了《教育研究》杂志,称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P4卡特尔的贡献在于拓为教育心理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一、名词1.高等教育心理学:I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I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3.最近发展区:I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

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岀:“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接受学习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发现学习的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岀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即当前的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心理学概念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

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

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念简答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念简答

第一章绪论(2-4讲)12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P6-7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5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6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5.经验总结法8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10P6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应用课程,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科学。

2.它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融入了大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密切结合高校教学与教育实际而成。

是一门自然性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3.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的不成熟的应用学科,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亟待充实、完善和提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征:P51.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2.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3.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4.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服务11、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到自觉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个性心理二、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

(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题型内容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名词解释 1.教师胜任力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5.教师期望效应6.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角色8.教学风格9.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三、简答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2-4讲)12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P6-7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5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6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5.经验总结法8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10P6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应用课程,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科学。

2.它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融入了大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密切结合高校教学与教育实际而成。

是一门自然性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3.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的不成熟的应用学科,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亟待充实、完善和提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征:P51.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2.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3.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4.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服务11、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

”论述:这两段话对高校教师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要做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或者学生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2.要认真分析这些精神领域中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的基本规律;3.用我们教师群体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他们,促进学生成长;4.第二句话:师生间的亲密接触和良好沟通非常重要;5.只有情感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5-6讲)1P17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既有直接的影响(如青春期)3.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也有间接的影响(如家庭、同伴、学校、社会)4.间接的影响更重要。

3简答P27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

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30●情绪(表面的肤浅的):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n具体地说,它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涵义: n一方面客观现实是人类情绪产生的源泉。

n另一方面需要是客观现实和主观体验的中介。

●情感(深刻的内隐的):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它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爱、恨、依恋感、友谊、孤独感)●情操(更高级,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相结合):是最高级的感情现象。

着重体现在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更稳定更含蓄的特点,不仅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而且,还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献结合。

(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5P281.--的波动性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 --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 情绪、情感的内隐性5. 大学生情绪的激化6.大学生情感的升华。

6一、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二、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三、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 (7-8讲)1P38-40●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9-10讲)全是闭卷形式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理论。

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归因的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8P76由社会学习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自我效能也就是个人对其某方面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

9P69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学科兴趣、提高社会价值、为亲友期待等)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类(以下是对华南地区5所大学247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A、为祖国富强,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占34%B、既为祖国富强、又为自己获得较高尚职业占47%C、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帮助占10%D 、只为个人将来出人头地占9% n10P78简答老师总结:(1)、教学内容变革——调查需要、针对需要、引导需要、满足需要(2)、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习目标整合——大目标与小目标的整合、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的整合(4)、开展竞争评价——在专业学习、业余爱好、整体素质等方面开展竞争(5)、鼓励战胜挫折——合理归因、适度目标、勤加鼓励、循序渐进书上总结: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强化动机理论)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最佳激起水平理论)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6.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成就动机理论)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1讲)12P851. 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加减法学习对乘除法学习的促进;直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相互相互影响)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物理概念平衡对化学、生态、经济概念平衡产生影响;动物概念在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后更加丰富)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跳水项目将基本动作重新组合;将原理、原则、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3P87-881.学习迁移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使习得的经验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学习迁移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3.学习迁移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学习也将产生积极影响4.学习迁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4P89只有当(两种学习中存在相同成分或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

()越多,迁移的作用越大。

5P96-98概念•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6简答P99-10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12-13讲)1P103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意识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自我调控3:p110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上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高、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三、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4111-112●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5111-112●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

●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

●6概念,非常重要。

P114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是在对自己正确的评价、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进行的自我分析、规划、实施(命令)、激励、监督、完善等等。

7:p1151、理想与人生观的树立:理想的树立、人生观的形成、动机的激发2.全面认识自我 n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n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n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n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n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n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3、积极悦纳自我: n 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尊心;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

n 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

树立自信心4、有效控制自我: n学会管理情绪 n学会管理时间 n学会管理效率 n学会管理交往5、努力完善自我: n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n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

n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