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方差的平方小于等于方差之积的一种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中的独立性与协方差的计算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概率与统计中的独立性与协方差的计算独立性与协方差是概率与统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概率与统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计算两个方面介绍独立性与协方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一、独立性的概念独立性是概率与统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相不影响。
换句话说,事件A和事件B是相互独立的,当且仅当事件A的发生概率与事件B的发生概率的乘积等于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
在概率计算中,独立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P(A∩B) = P(A) × P(B)其中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二、独立性的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独立性可以通过样本数据来判断。
假设有一组样本数据X和Y,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样本数据X和Y的相关系数来判断X 和Y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
相关系数表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ρ(X, Y) = Cov(X, Y) / (σ(X) × σ(Y))其中ρ(X, Y)表示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Cov(X, Y)表示变量X和Y的协方差,σ(X)和σ(Y)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标准差。
如果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0,说明X和Y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即X和Y相互独立;如果相关系数为正值,则表示X 和Y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如果相关系数为负值,则表示X和Y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三、协方差的概念协方差是概率与统计中描述两个随机变量关系的一种测度,表示了两个随机变量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
直观上来看,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它们的协方差为正值;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它们的协方差为负值;如果两个随机变量独立,它们的协方差为0。
在数学上,协方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Cov(X, Y) = E((X - μ(X)) × (Y - μ(Y)))其中Cov(X, Y)表示变量X和Y的协方差,E表示数学期望,μ(X)和μ(Y)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均值。
方差定理公式
方差定理公式方差定理公式是一种用于描述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评估统计模型的拟合效果,以及进行假设检验等。
方差定理公式有多种形式,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并给出相应的证明和应用。
什么是方差方差是一种衡量随机变量或者一组数据与其均值之间的距离的度量,它反映了数据的波动程度。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数据越集中,越稳定。
方差的定义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V ar(X)=E[(X−E(X))2]其中,X是一个随机变量,E(X)是它的期望值,E[(X−E(X))2]是它与期望值之差的平方的期望值。
这个定义可以理解为:方差等于每个可能的输出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乘以其概率后求和。
另一种常见的定义是:V ar(X)=E(X2)−[E(X)]2这个定义可以通过展开上面的定义得到,也可以记忆为“期望平方内减外”。
这个定义可以理解为:方差等于随机变量的平方的期望值减去随机变量的期望值的平方。
还有一种常见的定义是:V ar(X)=n∑i=1(x i−μ)2f(x i)其中,x i是随机变量X的第i个可能取值,μ=E(X)是它的期望值,f(x i)是它取该值的概率。
这个定义可以理解为:方差等于每个可能取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乘以其概率后求和。
以上三种定义都是等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来计算或推导方差。
方差定理公式方差定理公式是一些关于方差运算或性质的公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或推导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方差背后的含义或规律。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差定理公式。
方差线性性质如果X,Y是两个随机变量,a,b是两个常数,则有:V ar(aX+bY)=a2V ar(X)+b2V ar(Y)+2abCov(X,Y)其中,Cov(X,Y)是X,Y之间的协方差,它表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如果X,Y相互独立,则协方差为零,上式就简化为:V ar(aX+bY)=a2V ar(X)+b2V ar(Y)这个公式说明了方差具有线性性质,即两个独立随机变量之和或者差的方差等于它们各自方差乘以系数后求和。
外森比克不等式的证明-定义说明解析
外森比克不等式的证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外森比克不等式是数学上一种重要的不等式,它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不等式由瑞典数学家法巴西·维尔希特·外森(Vilhelm Friman Koren Bjerknes)于19世纪末提出,并在大气科学、统计学、气候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外森比克不等式是一种关于两个变量之间的不等式关系。
它描述了两个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关系,提供了判断两个函数之间相对大小的方法。
外森比克不等式的精确形式十分复杂,其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在给定区间[a, b]上,对于连续函数f(x)和g(x),如果在该区间上f(x)≤g(x),且在[a, b]区间内f'(x)≤g'(x),那么在该区间上f(x)≤g(x)。
外森比克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大气科学中,该不等式被用于预测气候变化和天气模型的研究中。
在统计学中,外森比克不等式被用于建立置信区间和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该不等式被用于分析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此外,外森比克不等式在其他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工程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外森比克不等式展开,主要内容包括外森比克不等式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介绍相关的理论。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外森比克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通过实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其实际应用。
最后,文章将对外森比克不等式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未来的研究中的可能应用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外森比克不等式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以及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同时,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证明方法和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加深对该不等式的理解。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学习和研究外森比克不等式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首先介绍外森比克不等式及其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spss学习系列23.协方差分析
spss学习系列23.协⽅差分析(⼀)原理⼀、基本思想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为控制的,但它们⼜会对结果产⽣显著影响。
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学⽣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
前⾯单因素⽅差分析和多因素⽅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些定性变量,⽽协⽅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差分析,是⼀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法,其中的协变量⼀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的回归直线基本平⾏。
当有⼀个协变量时,称为⼀元协⽅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差分析。
⼆、协⽅差分析需要满⾜的条件(1)⾃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平的平⾏线。
否则,就有可能犯第⼀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假设;(3)⾃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若协⽅差受⾃变量的影响,那么协⽅差分析在检验⾃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4)各样本来⾃具有相同⽅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差齐性。
协方差方差的计算公式
协方差方差的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数学的世界里,协方差和方差这两个概念就像是一对性格各异的“双胞胎”,看似相似,实则有着独特的个性。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它们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方差。
方差呀,简单来说就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偏离程度的度量。
那它的计算公式是啥呢?设一组数据为$x_1, x_2, \cdots,x_n$,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overline{x}$,那么方差的公式就是:$S^2 = \frac{1}{n} \sum_{i=1}^{n} (x_i - \overline{x})^2$ 。
给您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咱们班这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95 分、80 分、100 分。
那先算平均值,$(85 + 90 + 95 + 80 + 100)÷ 5 = 90$分。
然后算方差,第一个数 85 与平均值 90 的差的平方是$(85 - 90)^2 = 25$,同样的方法算出其他几个数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0、25、100、100,把这些加起来再除以 5,就是方差啦。
再讲讲协方差。
协方差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的。
它的计算公式是:$Cov(X,Y) = E[(X - E(X))(Y - E(Y))]$ 。
这里的$E(X)$和$E(Y)$分别是变量$X$和$Y$的期望值。
还是拿个例子来说,假设咱们研究学生每天学习时间$X$和考试成绩$Y$的关系。
收集了一些数据,比如甲同学每天学习 3 小时,考试成绩 80 分;乙同学每天学习 4 小时,考试成绩 90 分。
先算$X$和$Y$的平均值,然后按照公式去算协方差,就能看出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联程度啦。
在实际应用中,方差和协方差可太有用啦。
比如说在投资领域,分析股票的波动情况就得靠方差;研究不同股票之间的关系就得用协方差。
就像我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他一开始总是搞混方差和协方差的计算公式。
我就给他布置了好多练习题,让他反复去算。
协方差推导公式
协方差推导公式协方差这个概念,在数学和统计学里可有着重要的地位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协方差推导公式。
先说说协方差到底是个啥。
打个比方,假如有两个变量,比如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
协方差就像是在衡量这两个成绩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
如果协方差是正的,那就说明这两个成绩往往是一起高一起低;要是协方差是负的,那就意味着一个成绩高的时候,另一个往往低;要是协方差接近零,那这两个成绩之间好像没啥特别明显的关联。
那协方差推导公式是怎么来的呢?咱一步一步来。
假设我们有两个随机变量 X 和 Y ,它们分别有 n 个观测值 x₁,x₂,..., xₙ 和 y₁, y₂,..., yₙ 。
首先,我们得算出 X 和 Y 的均值,分别记为ₙₓ和ₙᵧ。
然后,我们来计算每个观测值与均值的差值,对于 X 就是 x₁ - ₙₓ, x₂ - ₙₓ,..., xₙ - ₙₓ;对于 Y 就是 y₁ - ₙᵧ, y₂ - ₙᵧ,..., yₙ - ₙᵧ。
接下来,把这些差值两两相乘,(x₁ - ₙₓ)(y₁ - ₙᵧ), (x₂ - ₙₓ)(y₂ - ₙᵧ),..., (xₙ - ₙₓ)(yₙ - ₙᵧ) 。
最后把这些乘积加起来,再除以观测值的个数 n ,就得到了协方差的公式:Cov(X,Y) = Σ[(xᵢ - ₙₓ)(yᵢ - ₙᵧ)] / n我还记得之前给学生们讲这个公式的时候,有个小家伙一脸懵地问我:“老师,这一堆符号看得我头都大了,到底有啥用啊?”我笑着跟他说:“你想想啊,假如咱们要研究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协方差就能帮咱们搞清楚,是不是个子高的同学往往体重也重,还是说没啥规律。
这用处可大着呢!”那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来做练习题的时候,他慢慢地就理解了。
咱们再深入点,来看看协方差的性质。
协方差的取值范围是负无穷到正无穷。
当协方差为正的时候,说明两个变量正相关,也就是一个增加另一个也增加;为负的时候就是负相关,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为零的时候就是不相关。
方差和协方差的计算公式
方差和协方差的计算公式方差和协方差,这两个概念在统计学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咱们先来说说方差。
方差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
比如说,咱们班这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有的同学考了 90 分,有的考了 60 分,还有的考了 85 分。
那这组成绩的方差就能告诉我们,大家的分数到底是比较集中呢,还是分散得很开。
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假设一组数据为$x_1, x_2, x_3, \cdots,x_n$,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bar{x} = \frac{x_1 + x_2 + \cdots +x_n}{n}$ 。
方差$S^2$就等于$\frac{1}{n} \sum_{i=1}^{n} (x_i -\bar{x})^2$ 。
给您举个例子啊,咱们就说有五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 80 分、85 分、90 分、95 分和 100 分。
先算平均数:$\bar{x} = (80 + 85 + 90 + 95 + 100)÷ 5 = 90$ 分。
然后算方差,$(80 - 90)^2 = 100$ ,$(85 - 90)^2= 25$ ,$(90 - 90)^2 = 0$ ,$(95 - 90)^2 = 25$ ,$(100 - 90)^2 = 100$ ,加起来就是$100 + 25 + 0 + 25 + 100 = 250$ ,再除以 5 ,方差就是 50 。
这就说明这组成绩相对来说还比较分散。
说完方差,咱们再聊聊协方差。
协方差呢,它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的。
如果协方差是正数,说明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要是负数,那就是相反的;要是接近 0 ,那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就没啥线性关系。
协方差的计算公式是:$Cov(X, Y) = \frac{1}{n} \sum_{i=1}^{n}(x_i - \bar{x})(y_i - \bar{y})$ 。
比如说,有一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
方差的两个计算公式证明等价
方差的两个计算公式证明等价方差这个概念在统计学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咱们今儿就来好好唠唠方差的两个计算公式为啥是等价的。
先来说说方差是啥。
简单讲,方差就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打个比方,咱们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方差小,就说明大家成绩都比较接近,水平相当;方差大呢,那就意味着成绩参差不齐,差距较大。
咱们常见的方差计算公式有两个,一个是:$S^2 =\frac{1}{n}\sum_{i=1}^{n}(x_i - \overline{x})^2$ ,另一个是:$S^2 =\frac{1}{n}\sum_{i=1}^{n}x_i^2 - \overline{x}^2$ 。
咱们就从第一个公式开始。
这里的$x_i$表示第$i$个数据,$\overline{x}$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n$是数据的个数。
比如说,有一组数:3,5,7,9,11。
那先算平均数$\overline{x} = \frac{3 + 5 + 7 +9 + 11}{5} = 7$ 。
然后一个一个地算$(x_i - \overline{x})^2$ ,比如第一个数 3,$(3 - 7)^2 = 16$ 。
再看第二个公式,还是这组数,先算$\sum_{i=1}^{n}x_i^2$ ,就是$3^2 + 5^2 + 7^2 + 9^2 + 11^2 = 285$ ,再算$\overline{x}^2 = 7^2 = 49$ 。
接下来咱们就证明这俩公式为啥等价。
咱们把第一个公式展开:\[\begin{align*}S^2&=\frac{1}{n}\sum_{i=1}^{n}(x_i^2 - 2x_i\overline{x} +\overline{x}^2)\\&=\frac{1}{n}\sum_{i=1}^{n}x_i^2 -\frac{2}{n}\sum_{i=1}^{n}x_i\overline{x} +\frac{1}{n}\sum_{i=1}^{n}\overline{x}^2\\\end{align*}\]因为$\overline{x}$是常数,所以$\frac{1}{n}\sum_{i=1}^{n}\overline{x}^2 = \overline{x}^2$ ,又因为$\overline{x} = \frac{1}{n}\sum_{i=1}^{n}x_i$ ,所以$\frac{2}{n}\sum_{i=1}^{n}x_i\overline{x} = 2\overline{x}^2$ 。
二项分布方差证明过程
二项分布方差证明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二项分布方差的证明过程。
咱先说说啥是二项分布呀,就好比你扔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这就是很典型的二项分布嘛。
那二项分布的方差咋来的呢?这可有意思啦!你看啊,咱假设一个事儿,比如说你参加一个比赛,就两种结果,赢或者输。
每次赢的概率是固定的,这多像二项分布啊!那方差呢,就是衡量这个结果波动程度的。
要是方差大,那就说明结果很不稳定,一会儿赢一会儿输的;要是方差小呢,就说明结果比较稳定啦。
那怎么证明这个方差呢?咱就一步一步来。
就像你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
先把二项分布的公式摆出来,然后各种计算、推导。
哎呀,这过程就像解谜一样,可有意思啦!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个证明过程,咱怎么知道二项分布的方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
就好像你不知道路该咋走,那不得迷路呀!你再想想,这证明过程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垒好,少一块都不行。
每一步的计算,每一个式子的推导,都是在为这个“房子”添砖加瓦呢!等最后盖好了,哇,多有成就感呀!而且啊,这个证明过程也不是那么难理解的嘛。
只要你用心去想,去琢磨,就像你琢磨一道难题一样,总能弄明白的。
比如说,你可以把那些公式啊、符号啊,想象成你喜欢的东西,这样是不是就好理解多啦?或者把整个证明过程想象成一个游戏,你就是那个闯关的人,每过一关都特别有成就感。
总之呢,二项分布方差的证明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绝对值得咱去好好研究研究。
等你弄明白了,你就会发现,哇,原来数学这么好玩呀!这可不是我瞎说,你自己去试试看就知道啦!所以啊,别害怕这个证明过程,大胆地去探索吧!就像探险家一样,去发现那些隐藏的宝藏。
相信我,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协方差算法
协方差算法协方差算法是一种用于识别和分析多维数据之间联系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发现数据之间可能的非线性关系和相关性,也可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在统计学中,协方差被用来检测和分析不同数据集之间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它衡量了两个变量之间可能的线性关系,即随着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另一个变量是否也相应变化。
协方差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用于识别和分析多维数据之间联系的统计方法,可以发现多变量之间的联系,并可以用于检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协方差算法可以用于检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
数据分析人员可以使用协方差算法来探索不同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变量间的潜在联系。
协方差算法由两个数据集平均值和标准差组成,其中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是把所有的变量的值相加,再把相加的结果除以变量总数。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是把所有变量的值减去平均值,然后将差值平方,得到平方和,然后再把平方和除以变量总数,最后取平方根。
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后,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协方差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帮助数据分析人员将数据分析结果用于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多维数据之间的联系、多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
协方差算法可以帮助数据分析人员更好地进行协方差分析,这样可以获得更精确、更深入的数据分析结果,更好地帮助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决策,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协方差算法的简介,它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和分析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关系,帮助数据分析人员更高效地完成数据分析。
未来,协方差算法的进一步发展将带来更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数据分析人员更好地掌握信息,更有效地做出决策。
方差公式的推导
方差公式的推导方差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
那咱们就来好好唠唠方差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咱先从最基本的说起哈,假设有一组数据$x_1, x_2, \cdots, x_n$,它们的平均数是$\overline{x}$。
那这组数据的方差公式就是:$S^2 = \frac{1}{n} \sum_{i=1}^{n} (x_i - \overline{x})^2$咱们来一步一步推导看看。
首先,咱们得知道为啥要搞出这么个方差来。
比如说,咱班有几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 80 分、85 分、90 分、95 分、100 分。
那这成绩是有高有低的,咱们就想知道这成绩到底是分散得厉害呢,还是比较集中。
要是分散得厉害,说明大家水平差异大;要是比较集中,就说明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这时候方差就派上用场啦!那怎么推导这个方差公式呢?咱们先想想,每个数据$x_i$与平均数$\overline{x}$的差$x_i -\overline{x}$,这个差值能反映出这个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
但光有差值还不行,因为有正有负,加起来可能就相互抵消了。
所以咱给它平方一下,变成$(x_i - \overline{x})^2$,这样就都是正数啦。
然后呢,咱们把每个$(x_i - \overline{x})^2$都加起来,也就是$\sum_{i=1}^{n} (x_i - \overline{x})^2$。
可这加起来的和能直接说明问题吗?也不行!因为数据个数不一样的话,这个和的大小就没可比性啦。
比如两组数据,一组 5 个,一组 10 个,光比较它们的差值平方和可不行。
所以呢,咱们得除以数据的个数$n$,得到$\frac{1}{n}\sum_{i=1}^{n} (x_i - \overline{x})^2$,这就是方差啦!我给您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哈。
比如说有三个数,3、5、7,它们的平均数是$\overline{x} = 5$。
方差的推导公式过程
方差的推导公式过程方差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那咱们就一起来瞧瞧方差的推导公式过程吧!先来说说为啥要有方差这个东西。
就好比咱班某次考试的成绩,老师想知道大家的成绩分布得是不是比较均匀,还是差距特别大。
这时候方差就派上用场啦!咱们假设给定一组数据$x_1, x_2, x_3, \cdots, x_n$,它们的平均数是$\overline{x}$。
那第一步呢,咱们得先算出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值,也就是$(x_1 - \overline{x}), (x_2 - \overline{x}), (x_3 - \overline{x}), \cdots, (x_n -\overline{x})$。
我记得之前有一次,我们班组织数学竞赛,同学们的成绩出来后,我就用这个方法来分析大家的表现。
比如说小明考了 85 分,全班平均成绩是 75 分,那差值就是 85 - 75 = 10 分。
小红考了 60 分,差值就是60 - 75 = -15 分。
接着第二步,我们要把这些差值平方,得到$(x_1 - \overline{x})^2, (x_2 - \overline{x})^2, (x_3 - \overline{x})^2, \cdots, (x_n -\overline{x})^2$。
这是为啥呢?因为如果不平方的话,正负差值会相互抵消,就没法准确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啦。
就像那次竞赛中,小明的差值平方是100,小红的差值平方是225。
然后第三步,把这些平方后的差值相加,即$\sum_{i=1}^{n}(x_i -\overline{x})^2$。
第四步,再除以数据的个数$n$,就得到方差的公式啦:$S^2 =\frac{1}{n}\sum_{i=1}^{n}(x_i - \overline{x})^2$。
咱们再回到那次竞赛,用这个公式就能算出大家成绩的方差,从而知道成绩分布的离散情况。
方差推导过程
方差推导过程方差这个概念啊,就像是一场数据的大冒险里的一个特殊宝藏。
想象一下,你有一群调皮的小数据精灵,它们在数轴上跳来跳去,毫无规律。
咱们先假设这群小数据精灵是一群小怪兽,每个小怪兽都有自己的数值力量。
平均数呢,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它站在中间,试图让这些小怪兽们都围绕着它,达到一种平衡。
那方差是干啥的呢?方差就像是一个超级严厉的监工,它要看看这些小怪兽离超级英雄(平均数)到底有多远。
如果小怪兽们都紧紧地挨着超级英雄,那这个方差就很小,就像小怪兽们都是超级英雄的小跟班,规规矩矩的。
我们来推导一下方差的公式吧。
首先,我们把每个小怪兽(数据)和超级英雄(平均数)的距离算出来,这个距离就像是小怪兽和超级英雄之间的魔法绳索的长度。
我们用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得到的差值就像这根魔法绳索的长度数值。
但是呢,有的小怪兽在超级英雄左边,有的在右边,差值有正有负,这就像小怪兽们有的拉着超级英雄往左,有的往右,有点乱套。
所以呢,我们就把这些差值都平方一下,这就好比给每个小怪兽的魔法绳索都做了个特殊标记,不管方向了,只看长度的平方。
然后呢,我们把这些做了标记(平方后的差值)的魔法绳索的数值都加起来,这就像是把所有小怪兽离超级英雄的距离的某种综合力量给收集起来。
可是这时候还没完哦,我们收集起来的这个综合力量是所有小怪兽的总和,但我们要公平地看看每个小怪兽的平均情况,所以就除以小怪兽的数量。
这就好比把这个综合力量平均分给每个小怪兽,看看每个小怪兽平均下来离超级英雄有多远的“偏离力量”。
这样,方差这个概念就被我们推导出来啦。
方差越大,就说明小怪兽们离超级英雄越远,数据就越分散,就像小怪兽们都在到处乱跑,超级英雄都管不住啦。
方差越小,小怪兽们就紧紧地围绕着超级英雄,就像一个团结的小团队。
而且啊,方差这个概念在很多地方都超级有用呢。
比如说,在分析一群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时候,如果方差小,就说明大家成绩都差不多,老师教得很均衡。
如果方差大,那就是有的学生是学霸,有的学生还需要加油,就像一群小怪兽有的很强壮,有的还很弱小呢。
统计学方差计算方法
统计学方差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统计学方差计算方法。
你说这方差啊,就像是一个班级里同学们成绩的波动情况。
想象一下,有一堆数字,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那蹦跶来蹦跶去。
方差呢,就是要搞清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调皮,它们离平均值这个“小班长”有多远。
计算方差,首先得算出平均值。
这平均值就好比是这群数字的“中心”。
然后呢,每个数字都要和平均值比比,看看差了多少。
这差距可重要啦,就像每个孩子和班长的距离一样。
把这些差距都平方起来,为啥要平方呢?嘿,你想想啊,如果不平方,那正的和负的差距就可能抵消掉一部分,那可不行,咱得把它们都突显出来呀!这平方后的差距加起来,再除以数字的个数,这就得到方差啦!比如说有这么几个数字:3,5,7,9,11。
先算出平均值,(3+5+7+9+11)÷5 = 7。
然后呢,3 离 7 差了 4,平方就是 16;5 离 7差了 2,平方就是 4;7 离 7 当然是 0 啦;9 离 7 差了 2,平方也是 4;11 离 7 差了 4,平方又是 16。
把这些平方后的数加起来:16+4+0+4+16 = 40,再除以个数 5,方差就是 8 啦!你看,这方差计算是不是也没那么难理解呀!它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堆数字是比较整齐地围在平均值周围呢,还是七零八落散得很开。
这在很多地方都有用呢,比如研究股票价格的波动啦,或者看看某个地区的气温变化大不大啦。
方差就像是一个小侦探,帮我们找出数字里的秘密和规律。
学会了它,就好像掌握了一把解开数字谜题的钥匙。
咱可别小瞧了它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好好去理解和掌握方差计算方法吧,它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乐趣呢!。
方差证明过程
方差证明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方差证明过程这档子事儿!你说方差,就好像是一群数据的“热闹程度”指标。
想象一下啊,有一堆数字,就像一群小孩子在那闹哄哄的。
方差呢,就是要衡量一下它们到底有多闹腾。
要证明方差的过程,咱就得一步步来。
先得把每个数字和平均数的差距找出来,这就像是给每个小孩子找他们离“中心”有多远。
然后把这些差距平方,为啥要平方呢?你想啊,如果不平方,那些负数的差距就可能把正数的给抵消掉一部分,那就不准确啦!这就好比给每个距离都加上了一个“强调符”。
接着把这些平方后的差距加起来,这就是把所有的“闹腾能量”都聚集起来了。
但光这样还不行,因为数字多了,这“闹腾能量”就大,数字少了就小呀,不公平。
所以还得除以数字的个数,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均闹腾程度”,也就是方差啦!你看,这多有意思。
就好像我们在观察一个小团体,看他们内部的差异有多大。
方差大,就说明这群数字各有各的想法,差异大着呢;方差小,那就说明它们比较整齐,没那么多花样。
证明方差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探索这些数字背后的规律呀。
就跟咱过日子似的,有时候得看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太乱了,还是挺有规律的。
而且你想想,要是没有方差这个东西,我们怎么能那么清楚地知道数据的特点呢?那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啥都看不清。
所以啊,方差证明过程可重要了,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数据的大门。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个过程弄清楚,以后再遇到数据,咱就心里有底啦!咱就能知道它们到底是一群乖乖的小朋友,还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家伙。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方差证明过程挺神奇的呀?是不是对它更感兴趣啦?哈哈!。
方差与协方差的理解
§2 方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2.1方差例1比较甲乙两人的射击技术,已知两人每次击中环数分布为:ξ:789010601...⎛⎝ ⎫⎭⎪η:6789100102040201.....⎛⎝ ⎫⎭⎪.问哪一个技术较好?首先看两人平均击中环数,此时8E E ξη==,从均值来看无法分辩孰优孰劣. 但从直观上看,甲基本上稳定在8环左右,而乙却一会儿击中10环,一会儿击中6环,较不稳定.因此从直观上可以讲甲的射击技术较好.上例说明:对一随机变量,除考虑它的平均取值外,还要考虑它取值的离散程度.称ξ-E ξ为随机变量ξ对于均值E ξ的离差(deviation),它是一随机变量. 为了给出一个描述离散程度的数值,考虑用()E E ξξ-,但由于()E E ξξ-=E E ξξ-=0对一切随机变量均成立,即ξ的离差正负相消,因此用()E E ξξ-是不恰当的. 我们改用()2E E ξξ-描述取值ξ的离散程度,这就是方差. 定义1 若()2E E ξξ-存在,为有限值,就称它是随机变量ξ的方差(variance),记作Var ξ,Var ξ=()2E E ξξ-(1)但Var ξ的量纲与ξ不同,为了统一量纲,有时用,称为ξ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方差是随机变量函数()2E ξξ-的数学期望,由§1的(5)式,即可写出方差的计算公式Var ξ=2()d ()x E F x ξξ+∞-∞-⎰=22()(),,()()d .i i i x E P x x E p x x ξξξξ+∞-∞⎧-=⎪⎨⎪-⎩∑⎰离散型,连续型 (2)进一步,注意到()2E E ξξ-=()222E E E ξξξξ⎡⎤-+⎣⎦=()22E E ξξ-即有Var ξ=()22E E ξξ-. (3)许多情况,用(3)式计算方差较方便些. 例1(续) 计算例1中的方差Var ξ与Var η.解 利用(3)式2E ξ=∑=ii ix P x)(2ξ=72×0.1+82×0.8+92×0.1=64.2,Var ξ=()22E E ξξ-=64.2--82=0.2.同理, Var η=()22E E ηη-= 65.2-64 = 1.2 > Var ξ, 所以η取值较ξ分散. 这说明甲的射击技术较好.例2 试计算泊松分布P(λ)的方差.解221!(1)!k kk k E kek ek k λλλλξ∞∞--====-∑∑11(1)(1)!(1)!kkk k k eek k λλλλ∞∞--===-+--∑∑2!!j jj j jeej j λλλλλλ∞∞--===+∑∑2λλ=+所以Var ξ=22λλλλ+-=.例3 设ξ服从[ a, b ]上的均匀分布U [a, b],求Var ξ.解()222211d 3b aE xx aab bb aξ==++-⎰,Var ξ()()2221132a ab b a b ⎡⎤=++-+⎢⎥⎣⎦()2112b a =-.例4 设ξ服从正态分布()2,N a σ,求Var ξ.解 此时用公式(2),由于E a ξ=,Var ξ2()E a ξ=-222()/21()d x a x a xσ+∞---∞=-⎰222/2d z z ez∞--∞=⎰222/2/2z z ze edz +∞+∞---∞-∞⎫=-+⎪⎭⎰22σ==.可见正态分布中参数2σ就是它的方差, σ就是标准差.方差也有若干简单而重要的性质. 先介绍一个不等式.切贝雪夫(Chebyshev)不等式若随机变量的方差存在,则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恒有()2VarP Eξξεξε-≥≤. (4) 证设ξ的分布函数为()F x,则()P Eξξε-≥=⎰≥-εξ||)(ExxdF22||()d()x Ex EF xξεξε-≥-≤⎰221()d()x E F xξε+∞-∞≤-⎰=Varξ/2ε.这就得(4)式.切贝雪夫不等式无论从证明方法上还是从结论上都有一定意义. 事实上,该式断言ξ落在(),Eξε-∞-与(),Eξε++∞内的概率小于等于Varξ/2ε,或者说,ξ落在区间(),E Eξεξε-+内的概率大于1-Varξ/ε2,从而只用数学期望和方差就可对上述概率进行估计. 例如,取ε=3((21VarP Eξξξ-≤≥-≈0.89.当然这个估计还是比较粗糙的(当ξ~()2,N aσ时,在第二章曾经指出, P(|ξ-Eξ|≤ξ-a|≤3σ)≈0.997 ).性质1 Varξ=0的充要条件是P(ξ=c) =1,其中c是常数.证显然条件充分. 反之,如果Varξ= 0,记Eξ= c, 由切贝雪夫不等式,P(|ξ- Eξ|≥ε)=0对一切正数ε成立. 从而()P cξ=()10P cξ=-->()1lim11nP c nξ→∞=--≥=.性质2 设c ,b 都是常数,则Var(c ξ+b )=2c V ar ξ.(5)证 Var(c ξ+b )=E (c ξ+b -E (c ξ+b ))2=E (c ξ+b -c E ξ-b )2=2c 2()E E ξξ-=c 2Var ξ.性质3 若c E ξ≠, 则()2Var E c ξξ<-.证 因 Var ξ=E 2ξ-2)(ξE , 而E (ξ-c )2=E ξ2-2c E ξ+2c ,两边相减得()2Var E c ξξ--()2E c ξ=--<.这说明随机变量ξ对数学期望E ξ的离散度最小.性质41V ar()n i i ξ=∑=1V ar nii ξ=∑+2∑≤<≤--nj i j j i iE E E 1))((ξξξξ(6)特别若1,,n ξξ 两两独立,则1V ar()ni i ξ=∑=1V ar nii ξ=∑.(7)证 Var()1∑=ni iξ=E (∑=ni i1ξ-E ()1∑=ni iξ)2=E∑=-ni i i E 12))((ξξ= E∑∑=≤<≤--+-ni nj i j j i ii i E E E 112)))((2)((ξξξξξξ=1V ar nii ξ=∑+2∑≤<≤--nj i j j i iE E E 1))((ξξξξ,得证(6)式成立. 当1,,n ξξ 两两独立时,对任何1,i j n ≤≤有i j i j E E E ξξξξ=,故 E))((j ji i E E ξξξξ--=E()j i i j j i j i E E E E ξξξξξξξξ+--=Eji j i E E ξξξξ-=0,这就得证(7)式成立.利用这些性质,可简化某些随机变量方差的计算. 例5 设ξ服从二项分布B (n , p ), 求Var ξ.解 如§1例12构造i ξ,1,,i n = , 它们相互独立同分布,此时Var 2222201)(p q p E E i i i -⋅+⋅=-=ξξξ=pq. 由于相互独立必是两两独立的,由性质4Var ξ1V ar()ni i ξ==∑1nii Var ξ==∑npq =.例6 设随机变量1,,n ξξ 相互独立同分布, i E a ξ=, Var i ξ=2σ,(1,,i n = ). 记ξ=∑=ni in11ξ, 求E ξ,V ar ξ.解 由§1性质2和本节性质2和4有E ξ11nii E nξ==∑a =,V ar ξ211V ar nii nξ==∑221n nσ=2n σ=.这说明在独立同分布时,ξ作为各i ξ的算术平均,它的数学期望与各i ξ的数学期望相同,但方差只有i ξ的1/ n 倍. 这一事实在数理统计中有重要意义. 例7 设随机变量ξ的期望与方差都存在,Var 0ξ>. 令*ξ=称它为随机变量ξ的标准化. 求*E ξ与Var *ξ. 解 由均值与方差的性质可知*E ξ==,*V ar ()V ar V ar E ξξξξ-=1V a r V a r ξξ==.2.2协方差数学期望和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 对于随机向量1(,,)n ξξ', 除去各分量的期望和方差外,还有表示各分量间相互关系的数字特征—协方差. 定义2 记i ξ和jξ的联合分布函数为),(y x F ij .若()()i i j j E E E ξξξξ--<+∞,就称()()i i j j E E E ξξξξ--()()d (,)i j ij x E y E F x y ξξ+∞+∞-∞-∞=--⎰⎰(8)为,i jξξ的协方差( covariance),记作Cov(,i jξξ).显然,()Cov ,i j ξξV ar iξ=.公式(6)可改写为Var(∑=ni i1ξ)=∑=ni iVar 1ξ+2∑≤<≤nj i j iCov 1),(ξξ.')6(容易验证,协方差有如下性质:性质1 Cov(,ξη) = Cov(,ηξ)E E E ξηξη=-.性质2 设,a b 是常数,则Cov(,)a b ξηCov(,)ab ξη=.性质311C ov(,)C ov(,)nni ii i ξηξη===∑∑.对于n 维随机向量ξ=1(,,)n ξξ',可写出它的协方差阵 ()()B E E E ξξξξ'=--=⎪⎪⎪⎪⎪⎭⎫⎝⎛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212222111211, (9)其中C ov(,)ij i j b ξξ=.由性质1可知B 是一个对称阵,且对任何实数j t,1,,j n = , 二次型∑=nk j k j jk t t b 1,,1()()nj k j j k k j k t t E E E ξξξξ==--∑21(())0nj j j j E t E ξξ==-≥∑,即随机向量ξ的协方差阵B 是非负定的. 性质4 设ξ=1(,,)n ξξ',C =c c c c n m m n 1111 ⎛⎝ ⎫⎭⎪⎪,则C ξ的协方差阵为C B C ',其中B 是ξ的协方差阵.因为''''')(C CE C EC C EC ξξξξξξ==,所以C B C '的第(),i j 元素就是C ξ的第i 元素与第j 元素的协方差.2.3相关系数协方差虽在某种意义上表示了两个随机变量间的关系,但()Cov ,ξη的取值大小与ξ,η的量纲有关. 为避免这一点,用ξ,η的标准化随机变量(见例7)来讨论. 定义3 称r ξη=C ov(,)ξη**=(10)为ξ, η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为了讨论相关系数的意义,先看一个重要的不等式.柯西—许瓦茨(Cauchy —Schwarz)不等式 对任意随机变量ξ, η有222E E E ξηξη≤. (11)等式成立当且仅当存在常数0t 使()01P t ηξ==. (12)证 对任意实数t2222()()2u t E t t E tE E ξηξξηη=-=-+是t 的二次非负多项式,所以它的判别式222()0E E E ξηξη-≤,证得(11)式成立. (11)式中等式成立当且仅当多项式 ()u t 有重根0t ,即()200()0u t E t ξη=-=.又由(3)()()200Var t E t ξηξη-≤-,故得()0V a r 0t ξη-=,同时有()00E t ξη-=. 所以由方差的性质1就证得()001P t ξη-==,此即 (12)式.由此即可得相关系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性质1 对相关系数ξηr 有1r ξη≤. (13)ξηr =1当且仅当1P ⎧⎫==;ξηr =-1当且仅当1P ⎧⎫==-.(14)证 由(11)式得1r E ξηξη**=≤==,证得(13)式成立. 证明第二个结论. 由定义****ηξηξξηE r r ==. 由柯西-许瓦兹不等式的证明可知,1||=ξηr 等价于)(t u =2***2*22ηηξξE tE E t +-有重根)2/(22***0ξηξe E t ==.**ηξE 因此由(12)式得1=ξηr 当且仅当1)(**==P ηξ;1-=ξηr 当且仅当**()1ξηP -=. 注 性质1表明相关系数1r ξη=±时,ξ与η以概率1存在着线性关系. 另一个极端是ξηr = 0,此时我们称ξ与η不相关(uncorrected). 性质2 对随机变量ξ和η, 下列事实等价:(1) Cov(ξ,η)=0;(2) ξ与η不相关;(3) E E E ξηξη=;(4)()Var Var Var ξηξη+=+.证 显然(1)与(2)等价. 又由协方差的性质1得(1)与(3)等价. 再由')6(式,得(1)与(4)等价. 性质3 若ξ与η独立,则ξ与η不相关.显然, 由ξ与η独立知(3)成立,从而ξ与η不相关. 但其逆不真.例8 设随机变量θ服从均匀分布U [0, 2π],ξ=cos θ,sin ηθ=,显然221ξη+=, 故ξ与η不独立. 但cosE E ξθ=201cos d 02πϕϕπ==⎰,201sin =sin d 02E E πηθϕϕπ==⎰,201cos sin =cos sin d 02E E πξηθθϕϕϕπ=⋅=⎰,故()Cov ,=0 E E E ξηξηξη-=,即ξ与η不相关. 注 性质2不能推广到()3n ≥个随机变量情形. 事实上从()3n ≥个随机变量两两不相关只能推得11V ar()V ar nni ii i ξξ===∑∑,不能推得11n n E E E ξξξξ= . 反之,从这两个等式也不能推得1,,n ξξ 两两不相关. 具体例子不列出了. 对于性质3, 在正态分布情形,独立与不相关是一致的,这将在下面进行讨论.例9 设(ξ,η)服从二元正态分布()2212,;,,N a b r σσ, 试求()Cov ,ξη和ξηr .解 ()Cov ,()()(,)d d x a y b p x y x yξη+∞+∞-∞-∞=--⎰⎰22221221()=()()exp d d 2(1)2x a y b y b x a y b r x y r σσσ∞∞-∞-∞⎧⎫⎛⎫---⎪⎪--⋅---⎨⎬ ⎪-⎝⎭⎪⎪⎩⎭⎰,令12x ay bz rσσ--=-,2y b t σ-=, 则1x az rt σ-=+,12(,)(,)x y J z t ∂σσ∂==,于是()Cov ,ξη222/2(1)2/2()d d z r t zt rt eez t--∞∞--∞-∞=+⋅⎰⎰=2/212d t t etσσ∞--∞⋅·22/2(1)d z r z ez ∞---∞⋅2222/2/2(1)d d t z r t et ez ∞∞----∞-∞⋅= 0+r 21σσ. 故得r rξη==.这就是说二元正态分布中参数r 就是ξ,η的相关系数. 所以对二元正态分布,ξ、η不相关等价于r = 0. 但在第二章已证ξ与η相互独立等价于r = 0. 这样我们有 性质4 对二元正态分布,两个分量不相关与相互独立是等价的.2.4矩矩(moment)是最广泛的一种数字特征,常用的矩有两种,一种是原点矩, 对正整数k ,kk E m ξ=称为ξ的k 阶原点矩. 数学期望就是一阶原点矩. 另一种是中心矩, 对正整数k ,称kk E E c )(ξξ-=为ξ的k 阶中心矩. 方差是二阶中心矩.除此以外,三阶与四阶中心矩也是常用的,它们分别表示随机变量的性状. 往往用他们的相对值.例10 设ξ为服从正态分布N (02,σ)的随机变量,此时0E ξ=,且222d xnn n m c x ex σ-+∞-∞==0,13(1),n n σ⎧=⎨⨯⨯⨯-⎩ .2,12k n k n =+=特别 4443σ==c m .故不论σ为多少,正态分布的偏态系数与峰态系数都为0. 我们可以用原点矩来表示中心矩:;)1(10r k r rkr k m m r k c -=-⎪⎪⎭⎫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中心矩来表示原点矩:.)1(10r k r rkr k c m r k m -=-⎪⎪⎭⎫ ⎝⎛=∑我们也定义α阶绝对矩,||αξE M k = 其中α是实数.对于例10中的随机变量ξ21!,21||13(1),2k k n n k n k E n n k σξσ+=+=⨯⨯⨯-=⎩利用上述结果,可以求出其他某些分布的矩. 如瑞利分布, 具有密度2222(),0x xR x e x ααα-=>,那么22221222201d ||d 2x x n n x x E x e x x e x ααξαα+∞+∞--+-∞==⎰⎰.因此,⎪⎩⎪⎨⎧⋅=kk n n k n E 2!2,312ααπξ .2,12k n k n =+= 特别,2παξ=E ,222αξ=E . 因此,方差22)22(απσξ-=.再如,马克斯威尔分布具有密度2222(),0xp x x e x σ-=>,那么222222220d ||d x x n n n E x e x x e x σσξ+∞+∞--++-∞==⎰因此,2113(1),(1)!,nn k k n E k σξσ+⎧⨯⨯⨯+=+ .12,2+==k n k n 特别,,22πσξ=E 223σξ=E .例11. 如果ξ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那么 对于1≥k , 0d k k xE x e x λξλ+∞-=⎰1k k E ξλ-=.根据递推关系得!k k k E ξλ=.即指数分布的任意阶矩存在.。
协方差不等式的证明
协方差不等式的证明协方差不等式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协方差不等式的证明。
我们需要了解协方差的定义。
协方差是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度量,它表示它们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
具体地,设X和Y是两个随机变量,它们的期望分别为μX和μY,协方差为Cov(X,Y),则协方差的计算公式为:Cov(X,Y) = E[(X-μX)(Y-μY)]其中,E表示期望。
如果Cov(X,Y)>0,则X和Y呈正相关;如果Cov(X,Y)<0,则X和Y呈负相关;如果Cov(X,Y)=0,则X和Y不相关。
接下来,我们来证明协方差不等式。
协方差不等式的表述如下:|Cov(X,Y)| ≤ σXσY其中,|Cov(X,Y)|表示协方差的绝对值,σX和σY分别表示X和Y 的标准差。
也就是说,协方差的绝对值不超过X和Y的标准差的乘积。
证明如下: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引理: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a-b)²≥0。
这个引理可以通过展开(a-b)²得到。
接着,我们来证明协方差不等式。
根据协方差的定义,我们有:Cov(X,Y) = E[(X-μX)(Y-μY)]根据期望的线性性质,我们可以将上式展开为:Cov(X,Y) = E[XY] - μXμY - μXE[Y] + μYE[X]将E[XY]表示为协方差的形式,即E[XY]=Cov(X,Y)+μXμY,得到:Cov(X,Y) = Cov(X,Y) + μXμY - μXE[Y] + μYE[X] - μXμY化简后得到:Cov(X,Y) = E[X(Y-μY)] - μXE[Y]同理,我们可以将E[X(Y-μY)]表示为协方差的形式,即E[X(Y-μY)]=Cov(X,Y)+μXμY,得到:Cov(X,Y) = Cov(X,Y) + μXμY - μXE[Y] + μYE[X] - μXμY化简后得到:Cov(X,Y) = E[X(Y-μY)] - μXE[Y] = E[(X-μX)(Y-μY)]根据引理,我们有:(E[(X-μX)(Y-μY)])² ≤ E[(X-μX)²]E[(Y-μY)²]将左边展开,得到:E[(X-μX)(Y-μY)]² = Cov(X,Y)²将右边展开,得到:E[(X-μX)²]E[(Y-μY)²] = σX²σY²将上述两式代入引理中,得到:Cov(X,Y)² ≤ σX²σY²取平方根,得到:|Cov(X,Y)| ≤ σXσY证毕。
协方差定义——精选推荐
协方差(Covariance)定义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协方差用于衡量两个变量的总体误差。
而方差是协方差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两个变量是相同的情况。
期望值分别为E(X) = μ 与E(Y) = ν 的两个实数随机变量X与Y之间的协方差定义为:COV(X,Y)=E[(X-E(X))(Y-E(Y))]=EXY-EX*EY其中,E是期望值。
它也可以表示为:直观上来看,协方差表示的是两个变量总体误差的方差,这与只表示一个变量误差的方差不同。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也大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正值。
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其中一个大于自身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却小于自身的期望值,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就是负值。
如果X与Y是统计独立的,那么二者之间的协方差就是0,因为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满足EXY=EXEY。
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
即如果X与Y的协方差为0,二者并不一定是统计独立的。
协方差cov(X,Y)的度量单位是X的协方差乘以Y的协方差。
而取决于协方差的相关性,是一个衡量线性独立的无量纲的数。
协方差为0的两个随机变量称为是不相关的。
2协方差属性两个不同参数之间的方差就是协方差若两个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则E[(X-E(X))(Y-E(Y))]=0,因而若上述数学期望不为零,则X和Y必不是相互独立的,亦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定义E[(X-E(X))(Y-E(Y))]称为随机变量X和Y的协方差,记作COV(X,Y),即COV(X,Y)=E[(X-E(X))(Y-E(Y))]。
协方差与方差之间有如下关系:D(X+Y)=D(X)+D(Y)+2COV(X,Y)D(X-Y)=D(X)+D(Y)-2COV(X,Y)协方差与期望值有如下关系:COV(X,Y)=E(XY)-E(X)E(Y)。
协方差的性质:(1)COV(X,Y)=COV(Y,X);(2)COV(aX,bY)=abCOV(X,Y),(a,b是常数);(3)COV(X1+X2,Y)=COV(X1,Y)+COV(X2,Y)。
方差推导过程
方差推导过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方差的推导过程哈。
就说有一天我去菜市场买菜,我就发现每种菜的价格都不太一样呢。
这就好比一群数字,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那怎么来衡量这些数字的离散程度呢?这就引出方差啦。
咱先从平均数说起。
平均数就像是一个班级的平均分,能代表这一堆数字的一个大概水平。
然后呢,每个数字和这个平均数就会有差值。
有的比平均数大,有的比平均数小。
那怎么把这些差值综合起来呢?这时候方差就闪亮登场啦!我们把每个差值都平方一下,为啥要平方呢?这就好比把那些小差距放大了,让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不同。
然后把这些平方后的差值加起来,再除以数字的个数。
就像我买菜的时候,如果菜价波动很大,那方差就会比较大;如果菜价都比较接近平均价,那方差就小。
这样我们就清楚地知道这些菜价的离散情况啦。
你看,方差的推导过程其实就像是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找到一种衡量的方法。
所以啊,方差可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呢!这就是方差的推导过程啦,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