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管理讲义概述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地方理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第二章  地方理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5.上层设施
• 旅游上层设施是指服务于旅游者的建筑和设施,包括宾馆、饭店、咨询中心和 旅游景点等,大部分是专门为游客而建,也有一些早期因其他目的而建,现在作 为旅游景点的设施。活动是人们平时所作的事情或者围绕某一主题而形成的 一系列事件,旅游上层设施则为这些事件和活动提供了设施和场地。有些上层 设施因其独特性,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例如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拉斯维 加斯等。
成基础。
1.自然条件
• 自然条件是决定地方独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 这些自然条件或具有吸引力,或带来障碍,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开展旅游活 动。
• (1) 具有舒适气候条件的地方,依照自然优势打造其竞争地位,例如西班 牙主打3S旅游。
• (2) 具有壮丽景色的地方,旅游开发也会相当成功,如欧洲阿尔卑斯山脉 地区。
• 威廉姆斯和瓦斯科(Williams & Vaske)认为地方依恋从结构角度 由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哈迈特和斯图尔特 (Hammitt & Stewart)从程度上将地方依恋分为地方熟悉感、地 方归属感、地方认同感、地方依赖感和地方根深蒂固感五个等 级。
• 地方依恋构建了地方依靠(Place Dep结构。
(二)地方感
• 地方感是人的情感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 反应,因为人的记忆、感受与价值等情感因素与景观环境 之间会产生情感意义上的互动,所以个人就会产生对地方 的依附行为。
• 段义孚指出,“地方可以具有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性格,但只 有人才有地方感,地方感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 种体验”,它包括两个含义:“地方固有的特性(地方性)和 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恋感(地方依恋)”
(三) 地方性(地方精神)与无地方性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二、 功能系统
•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中心。旅游目的地把旅游 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给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 架内,可以被看作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中心,其中供给方(旅 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旅游接待的载 体,是建立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设施的所在地。
• 学者冈恩于1972年提出了旅游功能模型:
冈恩旅游功能模型的五要素
要素 旅游者 旅游的需求方
描述
信息和促销 对旅游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交通
旅游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客源地市场和目的 地之间的关键连接
吸引物 服务
为了游客的兴趣、活动和享受,经过设计和管理,进行开 发的地方
整个旅游业中产生经济影响最大的部门
划分依据
• 四、按照旅游目的地空间构成形态划分
• 按照旅游目的地构成形态不同,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板 块型旅游目的地和点线型旅游目的地。
• 板块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相对集中在某一个特定 区域内,所有的旅游活动都是以该区域的服务设施和旅 游服务体系为依托,并以这个核心区域为中心向周边辐 射进行旅游消费活动。
划分依据
• 一、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
• 按照旅游目的地空间所涉及的行政区域大小,将旅游目的地划分 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目的地、市(县)级旅游目的地及 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 不同空间大小的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与旅游者的出游距离有关,出 游距离越远,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认知感越大。
• 二、 按照旅游者需求划分
• 按照旅游者需求不同,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观光型旅游目的地、 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商务型旅游目的地和特种旅游型目的地。
三、 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第4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管理学》PPT课件

第4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管理学》PPT课件

4.1 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概念
4.1.2旅游目的地管理
✓定义:通过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将旅游目控目的地 的运行机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活动,创造显著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效益兼顾原则、合理布局原则、可持续发 展原则
➢ 按旅游目的地构成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板块型旅游目的 地和点线型旅游目的地
➢ 按空间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目 的地、市县级旅游目的地和乡村级旅游目的地四种类型
4.1 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概念
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
➢ 当地居民 ➢ 旅游者 ➢ 旅游企业 ➢ 政府部门 ➢ 其他利益相关者
4.2.1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概念
✓定义: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指区域性旅游组织通过区分、确定 本旅游目的地产品的目标市场,向现实或潜在的旅游者传播旅 游目的地形象及相关信息,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导其前往 游览并产生旅游消费的活动
✓特点:营销效果的不易确定性、营销内容的宏观性和综合性 、营销目标的长久性、营销组织的多元性、营销范围的等级层 次性 ✓内容:(1)确定目的地能够向目标市场提供的产品及其总 体形象;(2)确定对该目的地具有出游力的目标市场;(3 )确定能使目标市场信任并抵达该目的地的最佳途径
4.5 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
4.5.3 旅游规划的编制要求
✓旅游规划编制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 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 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 产品为主体,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 ✓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 ,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 源的浪费

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1)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管理 (2)旅游目的地组织管理 (3)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 (4)旅游项目、景区、景点管理 (5)投资管理 (6)业务管理 (7)环境管理 (8)旅游者管理
弥补自然环境 提升人文环境 改善经营环境 完善市容环境 强化休闲环境 优化交通环境 协调景观环境 严格保护环境 创造发展环境。
闲度假游所需要的核心元素:场景、体验、深度、夜经济、时 间规划……
绝大部分古镇的内容惊人一致: “看”:古建筑、老物件展示、民俗文化表演; “吃”:美食街,地方特色小吃; “购”:商业街,千镇一面的旅游商品; “娱”:古镇周边小游乐场; 时间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是否过夜,“过夜”与否直
波特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
——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 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 ——价值链的分析等。
《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 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 。
——中国只有两个古镇,一个是南方古镇,一个是北方古镇!
古镇运营者抱怨:现代年轻人太可悲了,我们这么有文化的东西 ,他们居然不喜欢?
现在年轻人真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吗?当然不是! 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是不是传统文化? 文化形式要融合现代消费潮流,当代审美情趣。
观光旅游也好、休闲度假游也好,并不是离开文化就活不下去。 如果非要说它们有灵魂,那灵魂一定是“用户体验”。
1996年美国撤销国家旅游局; 韩国最初在陆地运输局和交通部内设旅游科,1963年升格为旅

第三章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

第三章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
《旅游规划通则》要求:对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的类别、品位进行全面调查 ,编制规划区内旅游资源分类明细表,绘制旅游资源分析图,具备条件时 可根据需要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确定其旅游容量。旅游资源调查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资源存在区的环境调查,二是旅游资源状况的调 查。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之后,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编制管理
5、科学确定规划核心内容 ➢ (1)确定规划区主题 ➢ (2)提出旅游产品及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 ➢ (3)确立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 (4)形成规划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三、评审管理
1、明确评审参与单位 2、优化评审专家构成 3、规范规划评审流程
➢ 切实加强旅游规划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 ➢ 抓紧建立旅游规划专家库 ➢ 合理组成旅游规划评审专家组 ➢ 严格执行旅游规划的报批程序 4、严格审查规划成果
三、组织创新管理
➢ 规划资质管理完善化 ➢规划单位管理团队化 ➢行业合作常态化 ➢规划定位精准化 ➢模式创新持续化
走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战略பைடு நூலகம்创新发展模式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定义、特征、职能和编制等。 旅游目的地规划的编制从招标到评审备案的流程都有一套较为规范的 管理要求。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管理包括招投标管理、创作管理、评 审管理、实施管理。创新管理着重从人才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 组织创新管理等方面突破。
四、实施管理
➢ 做好规划宣传工作 ➢ 明确规划实施主体 ➢ 确保重点项目落地 ➢ 构建规划协作机制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创新管理
一、人才创新管理 ➢ 实行旅游规划师制度 ➢ 联合培养规划编制人才
二、制度创新管理 ➢ 制度规范化 ➢ 决策科学化 ➢ 过程标准化 ➢ 项目人性化

旅游目的地管理004

旅游目的地管理004

⑤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3)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① 规划文本。 ②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 线规划图等。 ③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④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5)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
⑤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⑥ 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⑦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⑧ 竖向规划设计。 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① 规划设计说明书 ② 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 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
3.2 旅游规划的内容
3.2.1 旅游发展规划
(1)定义、作用与结构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 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 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 业发展规划等 . 旅游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发展规划(3-5年)、中期发展规划(5-10年)或远 期发展规划(10-20年)。 旅游发展规划的作用是: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 旅游业发展目标,在市场详细调研和产业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 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和产品开发时序,指导和协调旅 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规划纲要,是先期成果、骨架和脉络,具有先导性、浓缩性、简练性,经 过扩展、丰富,再加上附件和图表,即能形成发展规划的初稿。

旅游目的地管理(简)

旅游目的地管理(简)

上篇: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活动1.1 认识旅游活动1.产生与发展在世界范围《马尼拉宣言》——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类有意识的短暂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活动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组织的第一次有组织的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二战以后航空业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旅游的发生发展主要的旅游活动发生在欧美国家之间1990年代之后,欧美以外地区的旅游活动迅速发展21世纪,旅游活动空间范围更广,活动方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旅游局”1978~80s中期,入境旅游为主,带有政治色彩1991年,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并将其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2007年,中国居民总出游人次达10多亿2.旅游活动的定义基本含义旅游活动(tourism activity)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短暂离开惯常环境的行为。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作了如下界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而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一个人的惯常环境是由其居住地周围的地区及所有他或她经常光顾的地方所组成。

旅游活动的三个本质特征:移动性: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异地性:将旅游活动和人们在惯常环境中的大量行为区分开来暂居性:将旅游活动和诸如迁徙、移民等行为进行了区分三个特征环环相关异地性(disattachment of place)与所谓的地方依赖(place attachment)正相反,将旅游活动和人们在惯常环境中的大量行为区分开来。

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即人们日常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地方。

人们在家庭或社区内的活动以及日常上班、上学不算旅游活动,如在家看电视或日常购物等。

人们在闲暇时间内在家庭之外惯常环境之内发生的游憩活动,我们称之为户外游憩。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通过人造景观、娱乐设施等,提供主题娱乐 和休闲体验。
乡村旅游模式
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依托,提供农家乐、 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
旅游目的地发展面临的挑战
环境压力
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一 定影响和破坏。
竞争激烈
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升品质。
资源限制
旅游资源有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资源枯竭 和品质下降。
旅游目的地管理理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有效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旅游 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提升游客满意度
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管理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游客满 意度。
保护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
旅游目的地管理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 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
旅游目的地通常包含多种旅游 吸引物和设施,以满足游客的
多样化需求。
独特性
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其独特的 特色和魅力,吸引游客前来游 览。
可持续性
旅游目的地管理应注重环境保 护、资源节约和社区参与,实 现可持续发展。
竞争性
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游客。
02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
通过市场营销和宣传手段,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 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03
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
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包括山水、动植物、天气现象等自然 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人文旅游资源
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等人文景观,是丰富旅游体验的重要 内容。

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2、本课程给出的概念 、
旅游目的地就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 旅游目的地就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具备旅 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吸引物, 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吸引物,集合旅游产品和旅游 接待设施等服务体系,为了满足旅游者食、 接待设施等服务体系,为了满足旅游者食、住、 娱等需求而构建的综合性区域。 行、游、购、娱等需求而构建的综合性区域。
(2)旅游发展规划的时序 )
根据规划时间的不同分为: 近期发展规划(3~5年) 中期发展规划(5~10年) 远期发展规划(10~20年)。
(2)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 )
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 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 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 旅业发展优先项目; 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一般是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规划的层次
1、旅游的对象: 、旅游的对象: 是特定的区域、特定的资源、特定的项目。 是特定的区域、特定的资源、特定的项目。 2、按照区域与范围来,因斯克普 、按照区域与范围来,因斯克普(Inskeep E, , 1991)将旅游规划划分为: 将旅游规划划分为: 将旅游规划划分为 国际旅游规划 国家旅游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 亚区旅游规划 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 设施用地规划 设施设计和特别研究
(5)设施设计 指为度假区、风景区、宾馆、餐厅、游客设施(如 游客中心)制定的建筑、景观和基础设施设计。 (6)专项研究 旅游经济影响分析、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评估, 市场分析、促销计划和发展项目制定等,
(三)我国旅游规划的种类
《旅游规划通则》将旅游规划分为 “旅游发展 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两种。 1、旅游发展规划 2、旅游区规划
(3)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旅游目的地管理006

(完整版)旅游目的地管理006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
1、探索阶段 2、起步阶段 3、发展阶段 4、巩固阶段 5、停滞阶段 6、衰落或复兴阶段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功能分区
1、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模式探讨 2、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环境影响评估 游客管理
旅游目的地管理
主讲: 吴忠军
Hale Waihona Puke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第请加一入节标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第请加二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原则(Fairness) 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共同性原则(Commonality)

旅游目的地管理讲义概述

旅游目的地管理讲义概述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内容结构旅游与旅游系统旅游目的地概述地方理论旅游目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目的地接待与服务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第一章旅游与旅游系统第一节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一、旅游是什么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为了寻求愉悦性休闲体验而发生的行为。

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构成了旅游这个范畴的基本硬核。

(旅游的本质规定)二、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的社会属性三、旅游以及旅游者行为的特征(一)旅游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消费攀高2•道德感弱化道德约束力减少责任约束松弛3•文化干涉对目的地文化的蔑视,并张扬自身文化;以商业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中已经垂死的因素。

4•物质摄取四、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

(谢彦君,2011)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2009)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WTO,1995:12)关于旅游的共识:(1)旅游是人们离开定居地,去异地访问的活动;(2)有别于移民性永久居留,旅游是前往旅游目的地做短暂停留;(3)人们去异地进行短暂停留的目的不是出于事业性,是为了娱乐、休闲等目的。

第二节基本整体旅游系统基于系统理论的方法,利珀(Leiper)提出了 "基本整体旅游系统” (Basic whole tourism system)的概念。

旅游必须包含5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核心基本要素。

至少要有一个旅游者;至少要有一个旅游客源地至少要有一个旅游过境通行地区; 至少要有一个旅游目的地;旅行和旅游业。

第三节旅游者、旅游者动机理论1•与旅游动机相关的几个范畴间的关系別表4-L与旅游动机相关的几个范祥闻的关乘2•旅游需要(tourist need)即人对参与旅游活动的需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需要。

(完整版)旅游目的地管理001

(完整版)旅游目的地管理001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构成
三、利益主体
1、当地居民 2、旅游者 3、旅游企业 4、政府部门 5、其他利益集团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构成
四、基本特征
1、旅游目的地具有脆弱性 2、旅游目的地具有多用性 3、旅游目的地具有文化属性 4、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可储存性
第请加四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系统
一、地理系统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构成
一、构成条件
冈恩(Gunn 1976) பைடு நூலகம்、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 2、具有发展的潜力与条件 3、对潜在的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 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 发展的最低限度水平 5、有一定规模并包含多个社区
第请加三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构成
二、构成要素
1、吸引物 2、接待设施 3、进入通道 4、辅助性服务
1、旅游者 2、旅游客源地 3、旅游通道 4、旅游目的地 5、旅游业
第请加四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系统
二、功能系统
1、旅游者 2、信息和促销 3、交通 4、吸引物 5、服务
旅游目的地管理
主讲: 吴忠军
旅游目的地导论
• 杭州:东方休闲之都 品质生活之城 •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 海南岛:国际旅游岛
第请加一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的定义

国际定义




国内定义
第请加二入节标题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一、按照行政区域划分 二、按照旅游者需求划分 三、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四、按照旅游目的地空间构成形态划分 五、按照旅游目的地主要功能与用途划分 六、按照开发时间和发展程度划分 七、按照旅游目的地构成特征划分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目的地管理

1.旅游目的地:是能够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由旅游吸引物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各类地域空间要素的总和,是旅游者停留与活动的复合性地域空间。

2.目的地6“A”模型3.地理系统:4.旅游目的地特点(1):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是由吸引物、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零售店和其他服务设施、进入通道、辅助性服务等核心部分组成。

)(2):文化性(目的地有丰富的文化财富。

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必须考虑一个目的地的吸引力及是否值得花费时间和金钱前去访问。

)(3):不可分割性(旅游产品的消费必须到生产地才能进行,即旅游者必须亲身来到旅游目的地去体验旅游产品。

)(4):季节性(目的地的产品与其他服务产品一样具有不可存储性。

如果在目的地没有被使用,其价值就会流失。

)(5):多用性(目的地的多用性是指目的地企业根据其服务的对象,既服务于旅游者也向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5.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在发展中既要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又应当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的发展不仅能为今天的主人和游客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UNWTO)6.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及特征7.跨界旅游目的地:(1)区位的边际性:位于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交界地带,表现出独特的边缘性区位特征(2)多元信息的交融性: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地区的属性,一方面可能导致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也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3)基于共赢机制的可整合性:通过改革和完善区域旅游调控机制,提高跨区域旅游目的地管理效能(4)利益格局的复杂性:区域内部在旅游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

8.目的地资源特点(1)多样性与多态性:资源种类多样、类型复杂;同类资源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地域性与整体性:不同的目的地具有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无论何种类型的目的地,资源都呈现出整体关联性(3)永续性与季节性(4)变化性与时代性9.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或构成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突破原有的产业或行业边界,最终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概念、规划、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经营管 理以及目的地特色项目的设计与推广。
概述
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
解释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2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
探讨旅游目的地管理对于吸引游客、提升游客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通过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提升目的地特色项 目知名度和吸引力的策略。
参考文献
相关研究论文
列举一些与旅游目的地管理 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告和资料
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行业报 告和资料,以了解旅游目的 地管理的最新趋势和实践。
相关实践案例
分享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 以启发和激励旅游目的地管 理者在实践中应用新的策略 和方法。
3
经营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探讨提高目的地经营管理效果的方法和工具,如技术创新和绩效评估。
目的地特色项目
目的地特色项目的定义与分类 目的地特色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目的地特色项目的推广与营销
解释目的地特色项目的概念和不同分类,如文化 体验、自然探险和休闲度假。
介绍目的地特色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步骤和方法, 以满足游客需求并创造独特体验。
目的地规划
目的地规划的概念与意义
解释目的地规划对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绩效和形 成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目的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介绍目的地规划所涉及的方面, 包括空间布局、资源开发和基 础设施建设。
目的地规划的流程
概述目的地规划的步骤和流程, 以确保规划过程的系统性和有 效性。
目的地品牌建设
目的地品牌建设的定义
解释目的地品牌建设的概念和价 值,以及对目的地形象塑造和市 场推广的影响。

第2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第2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管理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游客满意度 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 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 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
管理效果评价的方法
游客满意度调查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旅游环境质量监测 旅游经济影响评估
提升旅游目的地管理质量
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践意义增Βιβλιοθήκη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添加标题
技术手段
旅游信息系统:提供旅游信息方便游客查询和预订 旅游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旅游数据挖掘:分析游客行为和旅游市场趋势为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旅游安全管理:利用技术手段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社会手段
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管理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旅游市场和保护旅游资源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旅游目的地管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定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 形象塑造活动提升旅游目的地 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关键要素:形象定位要准确、 有吸引力形象宣传要多样化、
覆盖面广
营销管理策略
目标市场定位:确 定目标客户群体了 解其需求和偏好。
产品策略:根据市 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设计有吸引力的旅 游产品。
价格策略:制定合 理的价格提高性价 比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目标: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优化旅游目的地的资源配置、提高旅游 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目的地开发、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目的地运 营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意义:有效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当地旅游 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03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管理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03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管理

五、社区化导向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旅游规划工作流程(举例)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
一、规划任务
规划任务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规划目标、规划性质、规划深度、规划成果内容、规划 成果形态、规划时间要求等。规划任务应该在规划合同书中准确表达。
二、规划计划
旅游计划是细致统筹性工作,包括旅游规划工作部署、规划人员安排、经费使用计划、 旅游规划分工等。
《旅游目的地管理》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管理
目录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开发
与规划管理
1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概要
2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的指导思想
3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
4
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分类与主要规划
第三章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概要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目的地开发
旅游开发即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旅游资源开发出景点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形成旅 游产品,构建为旅游经济产业。旅游开发与其他产业开发最大的区别,就是旅游开发是人 类文化生活空间的开发,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章
第四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分类与主要规划
二、旅游总体规划
(一)任务与原则 供需匹配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地方特色原则、环境保护原则、阶段
性开发原则、技术指标合理原则
(二)基础资料 (1)地形图与行政区划图;(2)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3)产业发展情况;(4)
基础设施状况;(5)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6)相关规划;(7)旅游资源状况;(8) 旅游业发展现状;(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规划的指导思想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01旅游目的地基本概念与发展概要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01旅游目的地基本概念与发展概要
6
旅游景点 风景名胜区
7
旅游风景区
8
其它
第一章
二、相关概念的空间关系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概念及辨析
(一)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地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
第一章
二、相关概念的空间关系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相关概念及空间关系
(三)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与景点 国家旅游目的地
(地概要
目录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概要
1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概念及辨析
2
第二节 我国旅游地的发展
3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4
第四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
第一章
一、主要概念辨析
1
旅游目的地
2
旅游地
3
旅游景区
4
旅游度假区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概念及辨析
5
国家旅游目的地
(五)风景名胜区与旅游景区
第一章
一、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旅游地的发展
(四) 当代大规模、规范化发展阶段
国家旅游目的地
(三)现代兴起阶段
(二)近代低迷阶段 (一)古代萌芽阶段
第一章
二、发展现状
旅游景区类型多样,数量丰富
第二节 我国旅游地的发展
旅游景区质量不断提升 国家旅游目的地
(一) (二) (三)
(一)度假型旅游目的地 (二)观光型旅国家游旅目游的目地的地 (三)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四)主题型旅游目的地 (五)文化型旅游目的地 (六)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第一章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解读
第四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
定义 国家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
内涵
价值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07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07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五)消防(设三施)、崩器塌材防维治护与管安理全制度 管理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第七章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六、旅游安全警示标 识的管理
(一)管理要求与作用 (二)功能要求 (三)日常管理
(1)信息功能 (2)导引功能 (3)警示功能 (4)服务功能 (5)形象功能
(一)旅游者的健康管理 (二)工作者的职场健康管理
第六节 职场健康与文化公平管理
二、公平的文化环境管理
(一)文化信仰 (二)文化差异与习俗 (三)少数民族
(四)语言文字表达 (五)特殊人群的服务
第七章
一、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一)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二)是旅游经营者获取经济效益的保证 (三)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二、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机构 (二)安全管理标准 (三)安全管理规划 (四)安全宣教与提醒 (五)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
目标与原则
响应评估与 预案优化
现场恢复
应急预案 核心要素
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 应急准备
安全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
第七章
三、旅游安全的事故 处理
第七节 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二)设施建造
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崩塌的分类
(三)设施维护
三、水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离不开水、电。因此,景区内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 或蓄水、提水工程设施,并且有完善的供排水管道系统设施。这些设施应该注意 安全隐患。
第七章
第三节 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
四、设施设备的安全 维护
(一)安全设施设备的维 护与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内容结构旅游与旅游系统旅游目的地概述地方理论旅游目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目的地接待与服务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第一章旅游与旅游系统第一节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一、旅游是什么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为了寻求愉悦性休闲体验而发生的行为。

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构成了旅游这个范畴的基本硬核。

(旅游的本质规定)二、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的社会属性三、旅游以及旅游者行为的特征(一)旅游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消费攀高2.道德感弱化道德约束力减少责任约束松弛3.文化干涉对目的地文化的蔑视,并张扬自身文化;以商业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中已经垂死的因素。

4.物质摄取四、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

(谢彦君,2011)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2009)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WTO,1995:12)关于旅游的共识:(1)旅游是人们离开定居地,去异地访问的活动;(2)有别于移民性永久居留,旅游是前往旅游目的地做短暂停留;(3)人们去异地进行短暂停留的目的不是出于事业性,是为了娱乐、休闲等目的。

第二节基本整体旅游系统基于系统理论的方法,利珀(Leiper)提出了“基本整体旅游系统”(Basic whole tourism system)的概念。

旅游必须包含5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核心基本要素。

至少要有一个旅游者;至少要有一个旅游客源地至少要有一个旅游过境通行地区;至少要有一个旅游目的地;旅行和旅游业。

基本整体旅游系统中的五个要素第三节旅游者一、旅游者动机理论1.与旅游动机相关的几个范畴间的关系2.旅游需要(tourist need)即人对参与旅游活动的需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需要。

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旅游需要,旅游需要差异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旅游动机(tourist motivation)(1)定义旅游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个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特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但是动机并不是需要的简单延续,而是需要、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旅游动机相关范畴之间的关系:旅游行为的动力学模型(2)动机分类:德国学者葛里克斯曼1935年就已对旅游动机分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和经济动机等四类旅游动机。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对葛里克斯曼四类旅游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在心理动机之下分出了思乡、交游、信仰等动机;在精神动机下面,提出知识动机、欢乐动机、见闻动机;在身体动机方面,提出治疗动机、休养动机、运动动机;在经济动机下面,提出购物动机和商务动机。

美国学者麦金托什(McIntosh)等也把旅游动机划分为四类,即身体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声望动机。

(3)动机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体特征因素:个人客观条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主观特征(气质、性格、兴趣)欧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旅游目的地选择过程模式心理状态与景观状态之间的关系:一种目的地选择模型普洛格的游客心理类型模式自向型(谨慎,多忧虑;好安逸,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类自向型中间型(综合型心理,特征不鲜明)类异向型异向型(开朗,兴趣广泛;爱冒险,不愿附和主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第四节旅游客源地客源地激励旅游需求的推动因素:1.经济因素:旅游客源是否拥有足够的实际可自由支配收入。

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参与规模第一阶段以维持生计为主的前工业化经济;以农村为主的农业经济;广大贫苦大众与少数富有阶层的差距很大大众不参与旅游;少数富有阶层到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旅游目的地旅游第二阶段正在进行工业化;城市迅速发展;中产阶级正在成长国内旅游开始扩展;少数富有阶层的国际旅游范围扩大第三阶段几乎工业化;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流大众参与国内旅游;短程国际旅游量增加;少数富有阶层开始远距离国际旅游第四阶段完全工业化;高科技导向;几乎城市化;全体国民高度富裕大众参与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包括短程和远程)2.社会因素人们所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多寡和对这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态度。

人们对休闲的看法。

“为工作而休闲”、“为休闲而工作”3.人口因素至少四个方面的变化导致旅游需求的增加:家庭规模变小、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平均寿命的提高。

4.技术因素交通技术、信息技术(预订系统、网上虚拟旅游)5.政治因素国际旅游障碍的消除第五节旅游过境通行地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活动与参观访问有关,而旅游者在旅游过境通行地区的主要活动则与旅行相关。

旅游过境通行地区在旅游者旅游过程中主要起辅助支持作用。

旅游者能否高效迅速地经由旅游过境通行地区到达旅游目的地或返回常住地,与下列因素有关:1.旅行时间2.交通费用3.交通设施的状况4.公共设施的状况5.安全和社会治安状况6.沿途旅游吸引物的质量,如新加坡兼有旅游目的地和过境通行地两种身份。

第六节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拉动因素包括:1.空间距离因素出游距离与旅游需求的关系图2.旅游吸引物的魅力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历史因素。

旅游吸引物的质量、数量、多样性、独特性、可进入性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评价。

3.文化因素异邦文化的神秘感。

文化的相同因素和差异因素都能够对旅游者产生牵引力。

文化和宗教的纽带、亲情纽带关系和文化渊源4.出游成本旅游交通费用及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成本、汇率的波动5.旅游目的地政府的支持因素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旅游企业的有效管理、维护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治安、积极对外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

6.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性第二章旅游目的地概述一、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旅游目的地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与规划的政策司法框架,也就是说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

(布哈里斯)旅游目的地就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具备旅游消费者感兴趣的旅游吸引物,集合旅游产品和旅游接待设施等服务体系,为例满足消费者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而构建的综合性区域。

关于旅游目的地定义的共识:旅游目的地对应的主体是旅游消费者,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消费者的出行目的、出行动机息息相关;旅游目的地范围可大可小;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因素包括地理区域范围、旅游设施等。

二、旅游目的地的分类1.行政区域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景区型2.开发时间传统旅游目的地、新兴旅游目的地3.资源类型自然山水型、都市商务型、乡野田园型、宗教历史型、民族民俗型和古城古镇型。

4.旅游者需求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商务型、特种旅游型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1.目的地“6A”模型张东亮:旅游目的地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管理机构。

3.两大核心要素论邹统钎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有两点:一是具有旅游吸引物;二是人类聚落,要有永久性的或临时性的住宿设施,游客一般在这里逗留一夜以上。

四、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管理内容与管理主体1.管理内容基于清晰的旅游策略和规划,对特定地域内的目的地组合的所有要素进行协调与整合。

目的地要素是景点与节事活动、旅游设施(酒店、餐馆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

目的地管理包括制订目的地形象、品牌以及向游客进行营销传播。

2.目的地管理主体目的地管理机构(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简称DMO)负责目的地组合要素的整体协调与整合以及目的地营销。

目的地管理机构多为政府部门或准政府机构。

目的地管理机构在目的地管理中的角色:(1)领导与协调目的地管理机构负责领导目的地范围内的旅游,为目的地旅游的未来确定整体发展方向,并协调目的地旅游业内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2)调研与规划DMO在为目的地制订旅游策略、规划和战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具体的规划与调研任务有:制订目的地整体旅游策略;制订旅游战略规划;进行目的地态势分析;在目的地开展游客信息调研,包括调查游客满意度水平;开展持续的竞争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启发为例产品开发与营销的创意。

(3)产品开发DMO全面负责旅游产品(包括有形产品、人力资源、包价旅游产品和项目策划)的可持续开发。

产品开发内容包括:识别新产品开发机会,在需要的时候寻找投资商和运营商;制订历时多年的活动战略和行动规划;将目的地旅游体验制作成包价旅游产品,并协助其他合作方;设计并维护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开发并提供服务培训,以提升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4)营销推广DMO开发制订旅游的整体营销策略以及长期和短期营销计划。

其任务包括:确定旅游营销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选择最重要的目标市场;制订推广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措施;设计目的地品牌推广系统;制订战略营销规划和年度营销计划;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吸引游客。

(5)合作与团队建设DMO使目的地团队精诚合作,建立联盟关系以实现目的地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目标。

其内容包括:积极寻找能够提升目的地产品或增强目的地营销的新合作伙伴关系;为实现具体的营销和产品开发项目及其目标,建立当地和非当地的团队。

(6)社区关系在作出可能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决策时,DMO应与社区居民协商。

DMO 的社区关系任务包括以下内容: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讨论DMO开展的活动、取得当地业绩和成就;开展居民调查,了解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开展和维护关于旅游的社区意识计划。

第三章地方理论一、地方理论的提出“人类活动的容器、是客观的,可绘制的。

”“地方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强调主观体验而非空间科学的冰冷生硬逻辑”,“是个人或群体赋予了深刻内涵和意义的特殊空间。

”1976年美国华裔学者段义孚首次提出“地方”(place)与“地方感”(sense of place)概念,此后西方学者陆续提出“地方性”(spirit of place)、“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地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靠”(place dependence)“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地方营造”(place making)等概念,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不同角度来阐述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共同组成了“地方理论”(place theory)。

地方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收到关注,80年代末被引入旅游研究,主要涉及人文地理学、环境心理学和社会学3门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