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绪论
岩石学(沉积岩部分)
![岩石学(沉积岩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f8644c1a98271fe900ef933.png)
第二篇沉积岩第一章总论1.1概述1.1.1)沉积岩的定义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常温常压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深部来源物质、有机物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分布最广的是泥质岩、砂岩和碳酸盐岩。
1.2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分为几个阶段:沉积物质的来源-沉积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沉积物质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1.2.1)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阶段1)母岩风化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陆源碎屑物及粘土物质2)生物成因的沉积物-生物残骸及有机质3)深部来源的沉积物-火山碎屑物、深部来的卤水、温泉水、喷气物质等4)宇宙来源的沉积物-陨石及宇宙尘埃以下以1)介绍:1.2.1.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水、空气、太阳能以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作用。
分为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
1.2.2)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母岩风化的产物有碎屑物质、粘土物质和溶解物质三类。
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
沉积的分异作用: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沉积而分化为比较简单的沉积物类型的作用。
1.2.3)沉积期后的变化和作用1.2.3.1)阶段划分:同生阶段、成岩阶段、后生阶段、退后阶段。
同生阶段:指沉积物沉积于水底,它与水体的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的总过程。
成岩阶段:指沉积物上面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后,所遭受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并使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过程。
后生阶段:指沉积物固结成岩石之后,至变质作用发生前一切作用。
退后阶段:埋藏较深的岩层,被抬升到潜水面以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的时期。
1.2.3.2)主要的沉积期后的变化:。
压溶作用、压实作用、胶体的陈化及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结核的形成、自生矿物的形成、胶结作用1.3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1.3.1)化学成分特征由于沉积岩的原始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故其平均化学成分与岩浆岩的总平均化学成分很相似。
沉积岩石学- 绪论
![沉积岩石学-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355190176c175f0e7cd137e7.png)
(2)室内
三、沉积地质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2、研究方法
(3)地下资料 在地下资料的应用方面, 除岩心的直接观察分析之外,主要是利用钻 井过程中测得的地下各地层的物性资料(测 井曲线)进行岩性判别和岩性分析即测井相 分析;利用地震测量资料,通过各地质体和 界面的反射曲线研究而进行沉积相和地下构 造分析,即地震资料分析。地下资料分析是 研究油区地下地层-沉积格架和圈定油气储 集层的重要手段。
欢迎选修 《沉积地质学》
任课教师: 方念乔 周洪瑞
第一章 绪
论
引 言 一、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二、沉积地质学的概念 三、沉积地质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沉积地质学发展简史 课程的安排、教材(参考书)
引
言
当今世界面临四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 灾害,其中三个与地学有关; 现代地学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 一个地球系统 二个主题:地球动力学、全球变化 三个任务:保证资源、 保护环境、 预防灾害
• 19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进化论
• 20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板块构造 • 2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
化的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引 言 一、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二、沉积地质学的概念 三、沉积地质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沉积地质学发展简史 课程的安排、教材(参考书)
一、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过程 机理 野外 环境
状态 体系 室内 微相
二、沉积地质学的概念
沉积地质学(Sedimentary geology) :是 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形成作用以及和地质背 景、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应用沉积 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沉积记录中所包含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信息,用以再造构造地理格局、推 论圈层相互作用和矿产形成规律的科学。 实际上,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是地壳某一地 段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其物质表现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变化,包括性质、规模和速率的变 化,进而探讨这种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何起 祥,2003)。
沉积岩石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1章 绪论
![沉积岩石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1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2ed60114791711cc791756.png)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氧化物 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 O P2O5 ZrO Cr2O3 CO2 H2 O 其它 合计
沉 积 岩 克拉克(1924) 57.95 0.57 13.39 3.47 2.08 —— 2.65 5.89 1.13 2.86 0.13 —— —— 5.38 3.23 —— 98.73 克里宁(1941) 58.16 0.94 15.93 8.58 0.64 3.58 6.26 1.85 2.85 0.26 —— —— —— —— —— 99.01 舒科夫斯基(1952) 59.17 0.77 14.47 6.32 0.99 0.80 1.85 9.90 1.76 2.77 0.22 —— —— —— —— —— 99.02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 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 重力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 同时也有火山物质、生物及宇宙物质,大 都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 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矿物成分(百分含量)
矿 物 橄 榄 石 普通角闪石 普通辉石 长 石 石 英 沉积岩 利思与米德(1915) —— —— —— 15.57 34.80 20.40 4.10 —— 9.22 13.63 0.97 0.73 0.58 克里宁(1948) —— —— —— 7.50 31.50 19.00 3.00 9.00 7.50 20.50 —— —— 3.00 岩浆岩(65%花岗 岩+35%玄武岩) 2.65 1.60 12.90 49.29 20.40 7.76 4.6 —— —— —— —— —— 0.88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7b493e59eef8c75fbfb33f.png)
地表条件:
地球表面及附近,包括大气圈的下部、生物圈、水圈和 岩石圈的上部。
(1)温度:常温(-100—1000C) (2)压力:常压(1atm-200atm) (3)大气:富含Co2、O2和其它气体。
(4)水体:各种大气降水、河流流水、海洋水、湖泊水和地下 水等。
(4)生物:各种植物和动物 岩浆岩、变质岩一般形成于较深的地下,其形成条件 为:高温(一般>3000C)、高压(一般>1000atm),基 本无大气、水和生物的参与。 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如果受到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则会逐渐向变质岩转变,甚至被重新溶熔形成岩浆。 因此,沉积岩仅在地表及附近形成。
第二节 沉积物质的来源
沉积物质的来源主要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 生物物质和宇宙物质等。
一、母岩的风化产物
母岩:为沉积岩原始提供物质的早期岩石(岩浆岩、变 质岩和先成沉积岩)。 母岩区(物源区):是指提供沉积物的地区。一般为地 势较高的地区,如山区。 风化作用:指物质为适应周围环境而发生的一切变化。 早期岩石(母岩)在形成时,大多位于地表之下(高位、高 压、无(少)水-空气-生物的参与),当它们因构造等作用 而出露于地表时,周围环境(地表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些暴露的岩石为了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必将发生一系列 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风化作用。按变化过程和特征又可分 为物理(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等。
2、研究手段
(1)传统方面 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肉眼)、微观(放大镜)观 测和统计,室内显微镜的观测和统计研究等。 (2)现代手段 多种测试及分析手段,如差热分析、X-衍射、同位素、 电子探针、古地磁、阴极射线、扫描电镜等。
3、涉及学科
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大地构造学、自然地理 学、海洋地质学、流体力学和气候学等。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a7b725f46527d3240ce099.png)
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的概念: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一。
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搬运和沉积的方式:1)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3.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 2)低温矿物富集3)特有的自生矿物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2.分类:按性质分: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3.元素迁移序列4.岩石风化程度1)石英: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2)长石:风化稳定性仅次于石英,在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的稳定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性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3)云母: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强,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4)铁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差。
稳定性:橄榄石<辉石<角闪石5)碳酸盐矿物:稳定性低,易溶于水;干旱条件近源快速堆积可形成岩屑6)粘土矿物:很稳定(自身是在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生成)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最易溶于水8)岩浆岩及变质岩中的一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差别很大5.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如此之大?1)造岩矿物分化分异作用2)矿物的结晶温度(鲍文反应序列)3)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6.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性: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7.母岩风化产物: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屑和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为发育 2)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8.风化壳概念:由风化残余物质(包括碎屑残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风化矿物)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叫风化壳或风化带。
《沉积岩石学》课程笔记
![《沉积岩石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7b8c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f.png)
《沉积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岩石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沉积岩石学是一门研究沉积岩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分布规律以及沉积环境的地质学科。
它涉及到岩石的形成过程、沉积环境的变化、地球表面的物质迁移和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等方面。
2. 研究对象:- 碎屑沉积岩:包括砂岩、砾岩、粉砂岩等,由机械破碎的岩石颗粒组成。
- 化学沉积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等,由化学沉淀作用形成的矿物组成。
- 生物沉积岩:如泥灰岩、生物礁灰岩等,由生物遗体或生物活动产生的物质组成。
- 有机沉积岩:如油页岩、煤炭等,主要由有机质组成。
- 混合沉积岩:由上述几种类型混合而成的岩石。
二、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沉积岩的成分:研究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
- 沉积岩的结构:研究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和胶结方式。
- 沉积岩的构造:研究岩石的层理、皱褶、断裂等构造特征。
- 沉积环境:分析沉积岩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如水深、气候、水流动力等。
- 沉积相:研究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的特征和分布。
- 沉积序列和旋回:分析沉积岩的地层序列和周期性变化。
- 成岩作用:研究沉积岩在埋藏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
2. 研究方法:- 野外考察:进行地质填图、露头观测、采样等。
- 室内分析:包括显微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等。
- 模拟实验:模拟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以理解沉积岩的形成机制。
-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沉积过程和沉积盆地演化。
- 地球物理勘探:使用地震、重力、磁法等方法探测地下沉积岩体。
三、沉积岩石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早期人类对沉积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采石、建筑和农业生产。
-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开始有关于沉积岩的初步理论。
2. 近代阶段:- 19世纪,达尔文、莱伊尔等科学家提出了沉积岩的成因理论。
- 沉积相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如沃尔索的相律。
沉积岩石学绪论
![沉积岩石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856c52c0066f5335a812194.png)
二、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3)、Al2O3 、CaO的含量 岩浆岩中铝多以铝硅酸盐的形式出现 沉积岩中铝通常剩余而游离,是沉积岩的主要化 学成分之一 ,大多数沉积岩中Al2O3>K2O+Na2O+CaO (判别变质原岩有用)
在沉积岩中CaO的含量要比岩浆岩高。这与生物、
生物化学作用对CaO的固定作用有。
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形成部位: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
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和生物圈的 全部 ——称为沉积圈
������
地壳表层特征
温度:“常温”,-70℃(北极圈维尔霍扬斯克)~
85℃(非洲中部) 压力:“常压”,1~20atm,海平面至200m深的浅 海底。 水和大气的作用: 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 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和沉 积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的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 积的。 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沉积岩形成的重要 影响因素,有的沉积岩是由生物遗体组成的—生物 岩,如生物礁,石灰岩和煤等。 重力作用: 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很大的作用,如重 力流沉积岩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 母岩(source rock)——主要是指早
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 的沉积岩。 ������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从地球发展历史
的角度来看,沉积岩的母岩应该是岩浆岩。
2.沉积岩分布:沉积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地表
体积:沉积岩体积 4.4亿km3(Pettijohn,1975) , 占 岩石圈5% 面积和厚度:占陆地面积的大约75%,平均厚度1.8km
三、沉积岩的研究意义
有些沉积岩本身就是多种工业原料或辅助原料 石灰岩建筑材料、冶金用添加剂、水泥和人造纤维的 主要原料; 白云岩建筑材料、冶金用添加剂、镁质耐火材料;
沉积岩石学期末复习要点
![沉积岩石学期末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c68ed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2.png)
沉积岩⽯学期末复习要点沉积岩⽯学复习要点绪论/第⼀章沉积物的来源1.沉积岩概念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形成的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物作⽤和某些⽕⼭作⽤形成的物质经⼀系列改造(如搬运、沉积、成岩等作⽤)⽽形成的岩⽯。
2.沉积岩⽯学研究任务①全⾯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阐明其成因与分布规律提供依据;②探讨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风化作⽤、搬运作⽤、沉积作⽤及沉积期后变化的机理。
特别是研究沉积岩(物)及其中有⽤矿产的形成机理及富集规律;③进⾏沉积环境的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原⽣特点以及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以恢复沉积岩形成时的古⽓候条件、古地理环境以及⼤地构造环境。
3.风化作⽤概念及类型风化作⽤是地壳最表层的岩⽯在温度变化、⼤⽓、⽔、⽣物等因素的作⽤下,发⽣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种作⽤。
风化作⽤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化学风化作⽤、⽣物风化作⽤4.沉积物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物来源的沉积物、深部来源的沉积物、宇宙来源的沉积物第⼆章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1.牵引流和重⼒流的基本概念牵引流——符合⽜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重⼒流:⾮⽜顿流体——不服从⽜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2.碎屑颗粒在流⽔中的搬运⽅式A 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B 悬浮搬运(悬移搬运)C 溶解搬运3.⽔下沉积物重⼒流的分类碎屑流或泥⽯流:是⼀种砾、砂、泥和⽔相混合的⾼密度流体,泥和⽔相混合组成的杂基⽀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颗粒流:是⼀种由⽆凝聚⼒颗粒(主要是砂、砾)所组成的重⼒流。
液化沉积物流:常见于砂和粉砂沉积物中。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作⽤下发⽣流动4.⽣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的⽅式①⽣物通过新陈代谢作⽤,在其⽣活过程中不断地从周围介质中吸取⼀定的物质成分,从⽽把⼀些元素富集起来。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
![沉积岩石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40c9229650e52ea55189886.png)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沉积岩概念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2、“地壳表层”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这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
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层圈中。
所以可以把它称作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地壳表层条件”1)、温度:地壳表层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大。
非洲中部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5℃,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勒拿河右岸北极圈内的维尔霍扬斯克最低温度达-70℃。
地表的最大温差150—160℃左右。
2)、压力:海平面的压力为1atm,山区不到1atm, 200m水深的浅海海底压力约为20atm,最深海海底的压力约为1000atm以上。
绝大部沉积岩形成的压力在1~20atm的范围内。
3)、水和大气的作用: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所以有些人把沉积岩称作“水成岩”。
其实水成岩只是沉积岩的一部分,还有主要由风作用形成的“风成岩”和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因素。
生物礁石灰岩、硅藻岩和煤等主要是由生物遗体形成的,此即所谓的“生物岩”。
有些沉积岩是在生物作用的影响下或参与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则称为“生物化学岩”。
5)、事件沉积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事件沉积作用及其岩石类型,如沉积物重力流和浊积岩、风暴沉积作用和风暴岩、洪水沉积作用和洪水岩、等深流沉积作用和等深积岩、地震沉积作用和震积岩、火山爆发—沉积作用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以及陨石雨作用和陨石岩等。
它们与其它正常沉积作用和沉积岩共生在一起。
二、沉积岩的分布1、沉积岩的分布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甚广,陆地面积的大约3/4为沉积物(岩)所覆盖着,而海底的面积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
沉积岩石学-1-第一章-绪论
![沉积岩石学-1-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975f1a58f5f61fb636665e.png)
2021/4/9
3
本章重点
1、沉积岩、沉积岩石学的概念 2、地壳表层条件 3、沉积岩的分类
2021/4/9
4
第一节、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 概念 •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 :是组成岩石圈的三
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 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 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021/4/9
23
第二节、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基本概念 •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分
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 石油及天然气生成于沉积岩中,绝大部分也储集于沉
积岩中;其实,石油和天然气本身也和煤、油页岩、 盐类及其它一些沉积矿产一样,也是一种“沉积岩”, 只不过是液态和气态罢了。
Indo-Burman Ranges Central Burma Basin
Ganges River
Shillong Plateau
2021/4/9
5
三大类岩石关系
2021/4/9
6
• 地壳表层条件:常温、常压、水和大气 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 力作用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壳 表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沉积圈
2021/4/9
7
2021/4/9
8
第一节、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 地壳表层条件
• “地壳表层” (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是指大气圈的 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01绪论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0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fa1bd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c.png)
Sedimentary petrology
讲课内容
1.第一讲: 绪论
2.第二讲: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第三讲: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4.第四讲:他生沉积岩 5.第五讲:自生沉积岩
第一讲 绪 论
1.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2.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 3. 沉积学(Sedimentology)
沉积岩是在表生(带)环境条件下,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 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成层岩石。它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出露面积最广(75%).
表生带及其特点
——处于地壳表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 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是沉积岩的形 成场所,可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沉积岩学习的基本要求
(1)正确全面理解基本概念; (2)系统掌握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的形成(风化、搬 运沉积、成岩)过程; (3)掌握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岩石的基本特征, 熟知分类方案,了解其分类原则,掌握代表性岩石的岩石特征; (4)结合野外(宏观)和室内工作(微观)鉴别在成分上或 结构上相似的岩浆岩和沉积岩; (5)初步学会分析某种沉积岩形成水动力条件的方法与思路
特点
1)常温和常压:(<150~200 OC; 1-20 atm)
2)水和大气作用为主:水成岩、冰碛岩、风成岩
3)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参与:
A)生物的生命活动制造沉积岩的原始产物(如:粪粒、生物凿洞 产生的团粒等及生条件,促使某 些化学物质的沉淀和自生矿物的形成。 C)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石,如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煤等;
4. 沉积环境(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5.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
沉积岩石学——精选推荐
![沉积岩石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622283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e.png)
沉积岩⽯学第⼀章绪论1.沉积岩的概念:组成地球岩⽯圈的三⼤类岩⽯(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
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物质、⽣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沉积作⽤以及沉积后作⽤⽽形成的⼀类岩⽯。
2.搬运和沉积的⽅式:1)物理搬运和沉积作⽤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3)⽣物搬运和沉积作⽤3.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1)⾼温矿物罕见 2)低温矿物富集3)特有的⾃⽣矿物第⼆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概念:地壳表层岩⽯的⼀种破坏作⽤;因温度的变化,⽔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物的作⽤以及各种地质营⼒的剥蚀作⽤等,地壳表层的岩⽯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2.分类:按性质分:①物理风化作⽤②化学风化作⽤③⽣物风化作⽤3.元素迁移序列4.岩⽯风化程度1)⽯英:⽯英在风化作⽤中稳定性极⾼,它⼏乎不发⽣化学溶解作⽤,⼀般只发⽣机械破碎作⽤。
2)长⽯:风化稳定性仅次于⽯英,在长⽯类矿物中,钾长⽯的稳定性较⾼,多钠的酸性斜长⽯次之,中性斜长⽯⼜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最低3)云母:⽩云母的抗风化能⼒较强,⿊云母的抗风化能⼒较弱4)铁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较差。
稳定性:橄榄⽯<辉⽯<⾓闪⽯5)碳酸盐矿物:稳定性低,易溶于⽔;⼲旱条件近源快速堆积可形成岩屑6)粘⼟矿物:很稳定(⾃⾝是在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成)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最易溶于⽔8)岩浆岩及变质岩中的⼀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差别很⼤5.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如此之⼤?1)造岩矿物分化分异作⽤2)矿物的结晶温度(鲍⽂反应序列)3)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6.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性: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阶段7.母岩风化产物: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屑和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的第⼀阶段最为发育 2)新⽣成的矿物:主要指在风化作⽤过程中新⽣成的⼀些矿物,如⽔⽩云母、⾼岭⽯、蒙脱⽯、蛋⽩⽯、铝⼟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8.风化壳概念:由风化残余物质(包括碎屑残留物质和新⽣成的化学风化矿物)组成的地表岩⽯的表层部分,叫风化壳或风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