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铜矿的找矿

合集下载

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综合物探找矿模式及效果

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综合物探找矿模式及效果

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地质工作始于 上世纪 9 年代中期 , 0 多家地质单位 曾先 后 在此 区开 展工 作 。20 ~ 0 1年 ,四 0 92 1 川 省冶 金地 质勘查 局 所属 地勘 院 、六 。 五大队、 鑫顺 公司在 矿 区开展 详查 工作 , 项 目相 继开 展地 面高 精度 磁测 、激 电中 梯 、激 电测深、伽玛能谱等多种物探方 法找矿试验研究 ,主要 目的是确定矿区 斑 岩铜 矿 的物探 找矿 标 志 ,建 立 物探勘 查模式 。通过物探工作实施发现 ,矿区 采 用 高精度 磁测 、伽 玛 能谱 圈定斑 岩体 及 划定 接触 带 , 电 中梯 圈定 激 电异 常 , 激 有 效 的缩小 找矿 靶 区 。同时 ,在 成矿有 利 地段 开展 激 电测深 ,推测 矿体 的空 间 赋存位置 ,为工程布设提供依据 ,地质 工 作取 得突 破性进 展 。
收稿 日期 :2 1 - 8 1 0 20— 9 作 者简 介 :何 国平 ( 9 1一 ) 18 ,男 ,湖 北潜 江人 ,物探 工程 师 ,研 究方 向 :磁 法 、电 法勘探

1 3— 8
盐 源西 范坪斑 岩铜 矿综 合物 探找矿 模式 及效 果 为 主 ,次为 闪长玢 岩 。大规 模 中酸性 岩 浆活 动 ,同时相伴 大量 热液 活 动 ,为成 矿物 质 的运 移 、富集 创造
7 6 5 1 49
16 24 26 38
85 8
2 3 1 2 ~83 l9 2 8 3 3 l
16 9 4 ~9 5
46 2 51 9
42 2
角闪石 英二 长斑 岩
1 4
1 ~38 . . 9
2 . 5
13 4 2 3 ~I4
96 3

新疆准噶尔西部地区斑岩铜矿找矿前景初探

新疆准噶尔西部地区斑岩铜矿找矿前景初探

期侵入岩有超基性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 浅成侵入体辉绿玢岩。华力西中期侵入岩从超基性 一酸性均发育,侵入最新地层为石炭系,可分为5个 侵入次,第一侵入次为超基性岩、辉长岩、花岗岩,超 基性岩发育,出露在达尔布特断裂附近及唐巴勒一 带,岩石为纯橄榄岩、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含铬铁矿,
万 方数据
圈,圈s圈,囱10
图2 包古图斑岩铜矿地质图
(据有色地质研究所基金项目附图改编) 1.下石炭统包古图组12.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3.花岗斑岩14.花岗 闪长斑岩l 5.石英闪长斑岩,6.闪长玢岩}7.金矿(化)体I 8.铜金矿 (化)体19.铜矿(化)体l lO.断层及编号.
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砾岩、硅质岩、生物灰岩及安山 岩;包古图组(clb)主要为一套浊积岩,岩性为凝灰质 粉砂岩、砂岩、长石砂岩、砾岩、硅质灰岩。 矿区地处南北向希贝库拉斯复背斜东翼,矿区内 未发现明显的次级褶皱。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可 以分辨出三期: 早期近南北向的断裂,该组断裂构造是本区的主 要构造,亦是南北向褶皱的同期构造,规模较大,有些 南北向断裂可以延伸几十千米,主要为压扭性的断
品位0.3×10~。
钻孔中黄铜矿普遍,圈定出数条铜矿(化)体, 铜矿化体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铜品位一般(0.1 ~O.5)×10~,最高2.3×10~,伴生钼品位(O.Ol~ 0.03)×10~,伴生金品位(O.1~o.2)×10一。 矿化类型为细粒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细 脉状(O.1~50 cm)、大脉状(>50 cm)。在岩体中部 矿化类型主要为细粒浸染状,次为细脉状。岩体东侧 内接触带矿化类型主要为细粒浸染状、网脉状,次为 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大脉状。岩体东侧外接触带矿 化类型主要为细脉状、大脉状,远离岩体(100 m)矿 化类型主要为大脉状,少量细脉状。

豫西八宝山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豫西八宝山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豫西八宝山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导读:豫西八宝山铁矿区是一个以矽卡岩型铁矿而闻名的老矿区,近期勘查在铁矿体侧向边部新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床,资源量达中型规模,实现了该区域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突破。

本文在河南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豫国土资发〔2018〕22号)资助下,对比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论证了新发现铜钼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矿体形态、矿石结构特征、矿床热液蚀变及分带特征,确认了斑岩型矿床类型。

作者有近6年矿区勘查工作经历,较详细论述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找矿经验,为类似矿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0 引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铜、钼矿来源,因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及重要的学术意义而备受大家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在斑岩铜矿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经几十年的系统研究,已建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型。

斑岩铜矿床与其他内生矿床相比较,在成矿岩体特征、蚀变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有其独特特征。

八宝山矿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潘河乡,是河南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属老矿区,自20世纪60年代秦岭区测队、豫07队、豫地质四队等多家地勘单位已对本区开展过地质勘查工作(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四队,1977①),提交了一个中型铁矿床,目前处于开采阶段。

以往勘查工作重点是矽卡岩型铁矿床,未能重视岩体内的勘查工作。

近十几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对八宝山岩体成岩年龄、物质来源、矿床成因方面进行过研究,提出矿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但缺乏直接证据。

近期完成的“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铁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2020②),取得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找矿突破,提交1个中型铜钼矿床(铜金属量10.9万吨,Cu平均品位0.51%;钼金属量4767吨,Mo平均品位0.089%),证实了本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存在。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富集与分散除了取 决于元素自身地球化学行为外,也同岩浆结晶分异时的 物化条件有关。
就铜来讲,由于其在岩浆活动中很难参予硅酸盐矿物的 结晶,那么它将滞留在残余熔体中,并且发生初步富集 作 用 。 有 人 推 测 , 若 熔 体 中 初 始 水 含 量 大 于 2.5% 和 Cl/H2O比值为0.03,那么30立方公里的岩浆房将有可能 形成金属量大于100万吨的铜。
在斑岩铜矿床集中区,不同期次和各种规模岩 浆岩分布广泛,极为发育,铜金矿化往往同最年 轻一期的侵入岩相有关。另外,铜金矿床的形成 时间滞后于侵入岩体。
热液蚀变 (1)
一般来讲,斑岩铜金矿床热液蚀变的类型 和强度主要取决于热液体系中金属/氢离子 的比值,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有压力、温度、 水/岩比值,流体与围岩的组份。
斑岩型金属矿床的特征 (1)
斑岩型金属矿床是“与侵入岩有关金属矿 床”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形成作用与 岩浆活动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鉴于地壳 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在一些矿 集区(或带)很难将斑岩型和其它侵入岩 类金属矿床划分开来。到目前为止,尽管 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简单的分类判别准则, 但是矿床地质学家趋同认为,斑岩型金属 矿床应具下述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是一种储量大、品位低、可大规模机械化开 采的矿床。世界铜金属量超过5Mt和58个超大型以上规 模铜矿(包括我国的玉龙和德兴)中有36个为斑岩铜矿。 该类型储量占世界铜储量比例,由60年代的三分之一增 长到目前的一半以上,世界铜产量的一半来自斑岩型铜 矿。据世界103个大型矿床统计,单个矿床矿石储量平 均可达550Mt,Cu平均品位0.4%,高可达0.8%,并能综 合回收多种金属,如Mo、Re、Au、Ag、Pt、Pd等,具有 巨大经济价值。在我国,斑岩型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总 储量比例,由60年代的34%增长到目前的45%。我国4 个特大型铜矿中有3个为斑岩型,2个超大型铜矿均为斑 岩型。

219529152_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

219529152_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

2023年 4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59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吕晓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发现对在北山造山带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意义。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找矿标志,认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受斑岩体、韧性剪切和火山机构控制较明显,控制着含矿斑岩体成群、成带分布。

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北山造山带韧性剪切带的找矿勘查工作,是寻找类似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北山造山带;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8-0059-3The Mineralization Law and Prospecting Marks in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Ore DepositLYU Xiao-feng(The 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Gongpoquan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he search fo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which has important geolog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n its prospecting signs are analy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mo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porphyry bodies, ductile shear and volcanic mechanisms, an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bearing porphyry bodies in groups and zones. In the futur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work, th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ch is a favorable part to find simila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Keywords: Kitayama orogenic belt;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the law of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sign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吕晓峰,男,生于1982年,甘肃兰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丘科特卡西部斑岩铜矿化的岩石化学找矿

丘科特卡西部斑岩铜矿化的岩石化学找矿

) % 的 面积 被冲积 层所覆 盖 ( 图 1 o 矿层 约有 3仓 坡地翔 河谷 地面均长 满 了苔 醉植物 矮小的 桦

树 0 3

很松 和 很少 的落叶松
,

冻 土 层的下限位 于

球化学环 境中应用 的 可 能性 矿化的地质 位置



现已 确 定延在由浸 入二
0 。 深度 范 围 内; 在透 热性 良 好 一5


石英 , 辉 柑矿组 合

,

黄铜矿 扮 黄铁 矿
进行土壤取 样均有显示 ( 图 1 ) 矿体产在 有抵 锌 异常环绕 的 银 铂 余 银 异 窟 区
、 、

也)
黄栩矿 ~ 黝铜矿 斑 铜矿组 合和多硫 化物
矿石 为 浸染 结构 较少为 细


余 异常 的位 置 虽不那 么单 砰

,
但土壤申 余


0一
_
_ 、
_

:
:

_
_

上 丫气
, 。
匕 烈
,

~

,
` 〔 二
C`
I

C`


〔 派大 分别 为 元 素 含 量 的背 歌 泣

一级异常
二 级 斗 常 和 最 大 异常
一标 准 因 子
k一 剩 众
含 矿性 系 数

大 部分 铜 从 产 于 弱 蚀 变 交代岩 中和含 矿石
英 细脉 强 烈 发育 地 段 内分 矿体 中呈硫化 物形 式 进 入坡 积层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与找矿远景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与找矿远景

代 , 约 占 3 ; 岩铜矿 在空 间 上主 要分 布 在环 太 平 大 5 斑 洋斑 岩铜 矿 带 、 特提 斯 斑 岩 铜 矿 带 、 中亚 一蒙 古 ( 亚 古 洲 ) 岩成矿 带 和印度 成矿带 。其形 成构 造背 景主要是 斑
中图分 类号 : 6 8 4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4 5 l ( 0 1 0 一 O 3 一 O P 1. 1 B l0— 76 21 )9 l2 3 1 斑 岩型 铜矿 的基本 特征
与直 接控 制斑岩 铜矿 形成 的全球 性 、 区域性 和局部 的板
斑岩型铜矿是指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 , 并具有钾 、 氢 蚀变 矿物晕 和铜 、 、 、 、 、 地球化 学晕 岩浆期 钼 银 铅 锌 硫 后 中 一高温 热 液 形 成 的细 脉 浸 染 硫 化 物 铜 ( ) 床 。 钼 矿 该矿 床 以其 规 模 巨大 , 岩 均 匀 矿 化 , 藏 浅 , 于 露 全 埋 适 采, 选矿 回收 率高 , 常伴 有 Mo AuAg等 有益元 素可 并 、 、 综合 利用 等特 点 , 为 世界 上 最 重要 的铜 矿类 型 , 成 因此 直 是矿业 界感 兴趣 的找矿 目标 。 斑岩 铜矿 成矿 的岩 体 主要 是 富 含挥 发 分 的 花 岗质 岩浆 侵 位 至 浅 成 一 超 浅 成 环 境 形 成 小 型 的斑 岩 体 。 Slte17) ii (9 2首先 提 出斑岩铜 矿 的板块构 造成 矿模式 , lo 即斑 岩铜矿 是地 幔与地 壳物质 交换 作用 的产物 , 成矿母 岩主要 为洋 壳在俯 冲作 用过程 中部 分熔 融形 成 的 。ri r—
金 、 和黄铁矿化或铅 、 银 锌硫化物矿化 。斑岩铜矿床的 成 因模式 主要 是指 斑岩 岩 浆侵 位 后 所 发生 的岩 浆结 晶 演化 与蚀 变矿 化作用 。近 几十年 来 , 国地 质学家 主要 各 根据 成矿 物质来 源 的不 同认识提 出了多种成 因模 式 , 其 中具 有代表 性 的有 以下 四种 : 岩浆 成 因模式 、 流成 正 对 因模 式 、 混合 成 因模式 和脉 动喷 发成 因模 式 。

江苏省猴子石斑岩铜矿找矿信息探讨

江苏省猴子石斑岩铜矿找矿信息探讨

要】 文章简单阐述 了矿 区的地质背景 , 并对矿 区的地层 、 造、 构 岩浆岩 、 围岩蚀 变与矿化和物 、 化探特征进行 了分析, 通过该矿产找矿
信息的总结 . 出了钻孔 的验证情 况。 提
【 关键词】 地质 ; 找矿 ; 地层
1 区 域 地 质 背 景
猴子石斑岩铜矿位于淮 阳山字形构造 宁镇反 射弧的西翼 , 宁镇褶 皱带 的中段 . 地层 自震旦系至第 四系均有 出露 。 印支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 骨架 . 使震 旦系和古生界地层产 生强烈褶皱和断裂 . 燕山运动继承并发展 了印支期构造。区域褶皱构 造 由三个背斜 、 两个向斜组成 , 其走 向近东西 。区域断裂发育 , 可分 为 纵 向和横 向及北北西 向和北东向四组 . 中纵 向断裂为本区 的重要 的 其 控岩构造 。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 . 岩浆 岩的分布约 占全 区面积三 分之二 . 山早期岩体以中基性 岩体 为主、 山中 、 燕 燕 晚期侵入的岩体 以 中酸性为主 . 中花岗闪长斑岩为本 区斑岩 型铜矿 的含矿岩体 。 其 表 1 岩 石 化 学 成 分 分 析 结 果 表 猴子石矿 区位于宁镇多金属成矿 带上 . 区 内矿产资源丰富 . 有伏牛山、 安基山铜 矿, 山 \ \ 矿 石 名 称 铜 i i , 0 O e M O O a a 0 2 ' 2 0 2 C 2 “ 铜钼矿床和韦 岗铁矿床等矽卡岩型矿床 : 及安 岩性 \ SO TO A O F2 F0 n Mg C O N2 K0 1 HO O C 基山、 洪水宕斑岩 型铜矿体等 . 区内不同类 型 花 岗闪 长 斑 岩 6 . 04 1 7 12 30 00 l 5 39l 47 2 02 1 l .0 .8 46 4 6 57 .1 .O .4 . .2 36 .5 . 05 00 7 4 的多金属矿常存在 于同一成矿构造 带或存在 二长花 岗斑岩 6 . O 4 4 2 1 7 32 0 9 1 2 3 3 6 0 O . 07 0 1 1 6 4 1. . - 3 5 5 O . . 3 2 3 2 . 1 8 . 0 8 3 5 2 O 2 . O 同 区地 质 图

多宝山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多宝山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矿区地国 特征 大、 品住 獭高 , 向两侧和向下大都 尊= 制支 尖灭。 1 .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中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 , 上奥陶 2 2矿石的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种类虽多, 但主要工业矿物只有黄铜 统裸河组和爱辉组, 中、 下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和黄花沟组 , 第四系沉积 矿 、 斑铜矿和辉钼矿。 能够被综合利 用的矿物有 自 然金、 银金矿、 自 然银、 辉 层。 其中多宝山组地层与成旷关系密切, 主要为 套 滨海 一浅海相的火山 银矿、 碲镪矿等。脉石 句 约含 9 5 % 左右, 以石英 、 绢西 - r r l 、 绿泥石、 碳 熔岩、 火山碎屑岩、 火山沉积碎屑岩组合。 并以岩性复杂, 纵横向变化大, 且 酸盐为主, 其次为绿帘石、 黑云母、 钾长石、 钠长石等。 遭受不同程度的片理化和热液蚀变作用为其特点。 其岩陛 主要为深绿色 2 3矿石结构、 构造。 矿石结构种类繁多, 就矿物结晶程度而言, 大多呈 安山岩吸喜嗡邑 乡 岩、 中间夹凝I 办澎诵 体。多宝 山矿区—些主要: 矿 他形粒状结构、 半自形晶粒状结构 , 而自 形晶粒状缚 趺少。从晶粒大小 体的顶部多赋存于多宝山组的下部,铜矿化往往赋存于安山岩与凝灰沉 看 , 以细粒结构为主, 中、 粗粒结 句 次之。 从矿物嵌布关系看 , 以交代结构最 移 技垃 带偏安山岩—1 奂 0 。 为发育。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 细脉浸染状构造、 其次为块状构造 1 2侵 入 岩。多宝山矿 区侵 人岩有华力西中期先后形成的辉长岩、 花 及角栎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少见。 2 4矿石类型。2 . 4 . 1 g- i 5 的自然类型。按矿石构造 , 可分为浸染型矿 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 后二者为多宝山成矿岩体) 和华力西晚期先后 细脉浸染型矿石和细脉型矿石三种类型。 按矿石的氧化程度可分为氧 形成的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 更长花岗岩 , 此外 , 矿 区内还有角闪石 石、 闪长玢岩、 细晶石英闪长岩、 闪长玢岩、 闪长岩、 细晶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 化矿石、 混合矿石和原生( 硫化) 矿石三种。 2 . 4 . 2矿石工业类型。本矿床为 等脉岩。与斑岩型铜矿关系 密切的的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的 复合 铜钼矿床, 以铜伴生钼为主要矿石类型, 钼矿石甚 。选矿试验表明, 这些 体, 沿北西向延伸 , 出露面积约 8 k m 2 o 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碎裂、 片 类型矿石均可在同 旷 力法 和流程条件下得以选别 ,因此均可划分为 钼 卜种 工业矿石类型。 理化及蚀变。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之间,接触界面犬牙交 铜( 错, 并 多 岩枝穿 人 围岩内, 岩体内也有后者白 勺 = 彭橱 口 { f 氧 虏体。 3找矿标 志 1 3构造。矿区位于北西向多宝山弧形构造带的转折处 、 多宝山倒转 根据多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特征 ,可将本区该类型铜矿找矿标志归纳 l 方面: 倾伏背斜的轴部。 矿区构造十分复杂 , 从空间分布看 , 有N W 向、 N WW 向、 为以下 兀 N E向及 E —w 向四组压疆 和s —N向张『 蚋 造。其中鞍卑 的 N W 3 . 1地层标志。根据统计资料表明, 大矿体的顶部均赋存于多宝山组 向构造和 N W 向弧形构造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N W 向与 N E或 段安山岩地层中, 加之矿与地层在空间分布上 , 有明显的—致 陛, 所以 N N E向构造的复合部位、 N WW与 N N E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是主要的控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 —段 ) 安山岩雄『 层 可作为找矿枋 。 3 2侵 入岩标志。 华力西中期被动侵位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 矿构造 , 矿区 处在多种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尤其是 N W 向构造 、 N W向 弧形构造与 N E向构造交汇处, 为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被动 据统计 E 述两岩体的含铜量均高于其它岩 侵位提供了 空间。 构造的复活和多次的交替活动, 为热液提供了 通道和沉 体, 再者 9 0 % 以 上的矿 量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之中, 女 岗闪长 岩内 有 淀场所 。多宝山矿区花岗闪长岩及花 岗闪长斑岩 的侵位和几期的主要蚀 后 3 3构造标志。矿床受悔遣 封 空 制明显 , 其 变和矿化均发生在 N E的构造活动导致 N W、 N WW 向构造张开的时间 内。 处和几 组构造交汇或两组构造交叉部位。 ̄f l - 理化带 、压碎构造带的存 l 4围岩蚀变。 根据区内主要构造岩浆活动, 将蚀变作用划分为四期。 在, 尤其是先压后张的片 理化带。 ③侵 人 岩的 顶部接触带。 ③各 类角砾岩 . 将其中最早的—期作为背景蚀变期以零期表示。零期可能是在奥陶纪火 带 。 特别是 山岩形成之后 , 花岗闪长岩岩浆凝固之前的— 期蚀变。 主要表现在多宝山 组地层大面积的青盘岩化。第—期是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伴生的蚀变作 蚀变规漠大、 强度大、 分带明显 , 是更好的找矽 。 用。计有黑云母化、 青盘岩化、 钾长石化、 钠长石化、 绢云母化和矽卡岩化。 3 5矿化标志。与铜矿相伴生的矿化主要是黄铁矿化和铅锌矿化。由 其中以青盘岩化分布较普遍。第二期是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活动伴生的 于 ] 多分布在 带 、 矿体的外糯 顶部、 尾部, 所以可作为找 标 志。另 蚀变。 计有黑云母化、 绿帘石化、 绿泥石化、 钾长石化、 硅化、 绢云母化、 碳酸 外, 在矿本边部或顶部往往有较多的密集绿泥石碳酸盐脉, 绿泥石碳酸盐 盐化、 硫酸盐化及高岭土化。该期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第三期是与更长 石英脉的穿插, 标志着下 嗣 能有 勺 存在, 是找盲矿体的际 志之一。 花岗岩、 石英 闪长岩伴生的蚀变作用。 计有角岩化、 绢云母化 、 硅化, 局部同 3 . 6次生氧化带标志。含矿岩石经风化后多呈负地形。有用矿物多被 化混染并伴生刚玉、 红柱石及矽线石等接触变质矿物。以上四期蚀变相互 淋滤、 流失而形成‘ 滦 ’ , 肉眼见不到铜矿物 , 但往往在其下部有 呈叠加关系 ,即后期蚀变矿物穿插交代前期蚀变矿物构成了蚀变矿物新 铜体的存在; 另外, 有些铜矿石经氧化后保留部分氧化物, 如兰铜矿、 黑铜 组合, 形成蚀变岩。与区内斑岩铜矿有密切关系的是第二期蚀变。零期和 矿、 孔雀石、 沥青铜矿等, 这些亦是直接找矽 寺 。 3 2地球化学标志。多宝山斑岩铜( 钼) 床的主成矿元素铜、 钼, 重要的 期蚀变是成矿作用的背景蚀变 , 三期是成矿后的蚀变 , 围绕更长花岗岩 伴生元素是银、 金、 铼, 微量元素是铅、 锌、 砷、 钻等。 这些元素对找矿有直接 体形成狭窄蚀变圈, 对矿起破坏作用。 2矿床地 质特征 或间接的指示作用。 3 . 7 . 1赋矿地段( 矿化带) 的地球化学标志。 ①铜、 钼、 银 并伴有铅、 锌、 锰异常, 这是寻找矿带的标志。②在出现 2 . 1 矿体特征。多宝山斑岩铜( 钼) 矿床位于多宝山倒转背斜的倾没 组合异常的外带,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

地质 矿床[收稿日期]2003-03-31;[修订日期]2003-06-27;[责任编辑]曲丽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272047)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330101)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黄志英(1964年-),女,198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学士学位,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研究工作。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黄志英,李光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2)[摘 要]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质工作程度极低,但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成矿区部署开展 十五!期间重点实施项目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铜多金属资源调查评价!,通过几年的工作,在斑岩铜矿资源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初步控制了4个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铜矿床,新提出了一批可供进行预查或普查的新矿产地,初步揭示出该成矿区铜矿资源的巨大潜力,中国西部又一大型铜矿产资源基地的前景在西藏已经初步显现。

[关键词]西藏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 斑岩铜矿 资源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4)01-0001-06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平均海拔4000m 以上。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仍属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之一。

地质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的评价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已初步控制了多个大型铜矿床[1],揭示出成矿区内铜矿资源的巨大潜力。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构造体制演化与斑岩铜矿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斑岩铜矿床(约95%)集中产于环太平洋带、古亚州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三个构造带中,与汇聚板块边缘的弧火山∀花岗质岩石密切有关。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两个一级构造带,可进一步划分为10个次级构造单元[2]。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

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及找矿1.矿床形成机制: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认为,这类矿床的形成与火山作用、热液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实验模拟等方法,逐步揭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因过程。

2.矿床特征及分类:斑岩型铜矿床的特征及分类研究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铜矿床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分类体系,并对不同类型铜矿床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3.找矿方法: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工作主要依靠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法。

现代找矿技术的进步使得找矿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例如,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可以通过对矿石、岩石和土壤等样品的分析,确定矿床的有利地区和找矿目标。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电磁法、重力法和地磁法等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性、密度和磁性等参数,帮助找矿人员确定矿床的位置和规模。

1.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岩相鉴定和构造解析等,找矿人员可以对找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矿床产状进行详细了解,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通过对矿石、岩石和土壤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确定找矿区域内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规律的方法。

根据分析结果,找矿人员可以确定有利的找矿地区,进一步缩小找矿范围。

3.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测量地下电性、密度、磁性等参数,以探测和识别存在的矿床。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磁法、重力法和地磁法等。

4.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航空、宇航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寻找矿床和找矿目标的方法。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可以发现地表的矿化和蚀变带等特征,为找矿人员提供重要线索。

总结来说,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矿床形成机制、矿床特征及分类等方面。

而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工作则主要依靠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等方法和技术。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找矿人员可以确定矿床的位置和规模,为实现有效的找矿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斑岩型铜矿的找矿

斑岩型铜矿的找矿

乌奴格吐山铜(钼) 矿床地质略图 Q 4- 第四系;Clm - 古生代安山岩、结晶灰岩;NiP- 次英安质角砾熔岩;CiP- 二长花岗斑岩;KiP- 次流 纹质晶屑凝灰熔岩;CB- 黑云母花岗岩;ALö DL- 安山玢岩、闪长玢岩;KP- 流纹斑岩;I- H- 水云母化 带;Q - S- H- 石英绢云母化带;Q - Kf- 石英-钾长石化带;1- 断层;2- 环状断裂系统 3- 火山管道构造 4- 爆发角砾岩筒;5- 地质界线;6- 蚀变带界线;7- 铜矿化;8- 钼矿化



Hale Waihona Puke 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 (一)稳定同位素 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表现为偏离陨石硫不大 的正值。 δ S34 平均为 +2.24‰ ,极差小,离散度小; 频数统计,直方图塔式分布明显。 对岩体的 Sr87/Sr86 初始值进行分析,黑云母花岗岩为 0.7065,斜长花岗斑岩为0.7064,∑REE低、∑Ce ∑y 高、 δ Eu 高、稀土分布模式为右倾曲线。综合本区大 地构造背景和地质环境,可以判定两种侵入岩石源来 自上地幔与下地壳混源,属同熔成因。 Q-K 带 δ D 为 -119.56% , δ OH218O 为 +6.279% , Q-Sδ D 为 -113.27% , δ OH218O 为 +3.23% , I-H 带 δ D 为 -120.89% , δ O18H2O为+1.31%。表明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后期 天水增多。
石英-绢云 母-水白云 母化带 伊利石-水 白云母化带
带出 Al、Ca、 Mg、Fe、Na 带 入 Si、K
原岩结构消失, 石英网细脉 发育。是 Cu 矿体主要赋存 部位 原岩结构残留或消失, 黄铁 矿脉发育。局部 Cu、Pb、 Zn 矿化少量 Mo 矿化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期大型斑岩铜矿 的有 利地 区. 位于华南板块北部边缘岩浆弧带上 的双羊达 坂南和云雾岭铜矿带, 寻找燕 山期大 型斑 是
岩 铜 矿 值 得 重 视 的地 区.
关键词 : 新疆; 斑岩铜矿; 成矿规律; 找矿方 向
指 为 斑 岩铜 矿 是世 界 上重 要铜 矿 工业 类 型之 一 , 以 区域 成 矿 规 律 , 出进 一 步 工 作 方 向, 新 疆 斑 岩 铜 常 规 模 巨大 、全 岩均 匀 矿 化 、埋 藏 浅 、 品位 较低 、矿 矿 找矿 实 现新 突破 提供 借鉴 和参 考 . 石 成 分 简 单 、 适 于 露 采 、 选 矿 回 收 率 高 , 有 伴 MoA , 等 可供 综 合 利用 有 益 元素 为 特 点¨. 岩 , uAg J 斑 铜 矿历 来 为 众 多学 者 和矿 业 界 关 注 、研 究 的 一个 重 要 矿 床类 型 . 界 已知铜 矿 储 量 超 过 2 0 0 t的 世 0 x 1 9 9个超 大型 以上 规模 铜矿 中, 6 有 3个 为斑岩 型铜 矿 ,
文献标识码 : A
新疆斑岩 型铜矿成矿规律 及找矿方 向
冯京 , , 一 徐仕琪 , 兰险 赵青 ,
(. 1中国地 质大学地 球科 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 8 ;. 维吾尔 自治 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0 0 3 新疆 2 新疆 乌鲁木齐 3新疆维 吾尔 自治区地质矿产 勘查开发局 第一 区域地质调查大 队, 疆 乌鲁木齐 8 0 0 ; . 新 300 4新 疆国土资源咨询研 究 中心, . 新疆 乌鲁木 齐 80 0 ) 3 0 0

80 0 ; 300
要 : 岩 铜 矿 是 世 界 上 重 要 铜 矿 工 业 类 型 之 一 . 岩 铜 矿 主 要 形 成 于 聚 合 板 块 的 活 动 大 陆 一 侧 , 般 为 典 型 的边 斑 斑 一

新疆哈密市土屋斑岩型铜矿找矿模型

新疆哈密市土屋斑岩型铜矿找矿模型

立志当早,存高远
新疆哈密市土屋斑岩型铜矿找矿模型
一、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对接缝合带北侧,准噶尔板块石炭纪岛弧带,区域康古尔-黄山韧性变形带北部边缘影响带。

矿床产于板块碰撞造山带边缘褶断带。

二、容矿地层土屋型斑岩矿床产于中石炭统企鹅山群火山岩系中,该群第一岩组为中细粒砂岩夹沉凝灰岩,第二岩组为玄武岩、安山岩夹火山角砾岩第三岩组为细(粉)砾岩、含砾长石岩屑粗砾岩夹凝灰岩。

地层已发生近东西向褶皱并卷入韧性变形。

三、成矿斑岩体由早期闪长玢岩体和晚期斜长花岗斑岩体组成的复合岩体,呈近东西向长条状分布于似箱状背斜核部,岩体已卷入韧性变形,局部糜棱岩化并矿化。

四、控岩控矿构造矿床产于造山带边缘弱褶皱带和弱韧性变形带之中。

含矿岩体产于似箱状背斜的核部,矿带产于弱韧性变形带局部变形域之中或旁侧。

五、矿体组合分布及产状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内,少量分布于围岩中,矿体呈似透镜状雁列分布,平、剖面均呈多字形排列组合。

构成北东东向陡南倾斜的矿带,矿体亦陡南倾斜,向西侧状,侧伏角较小。

六、矿化阶段矿床的矿化可分三期四阶段:
第一期矿化为岩浆晚期气成热液成矿期,形成遍布岩体的预矿化,铜含量可达0.05 乘以10-2 左右:
第二期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是矿床主成矿期,又可进一步分二阶段矿化:第一阶段为韧性断裂控制的初矿化阶段,即石英-硫化物阶段,品位可达0.1-0.2 乘以10-2:第二阶段为脆一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工业矿化阶段,即硫化物-氧化物阶段,品位可达0.3-1.0 乘以10-2。

青海省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青海省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20 0 2年底 以前 , 青海 省探 明的该 类 型铜 矿储 量为
1 . 9 0t, 占青海 省铜 储量 的 4 9 , 近年 来 , 0 卡、 卡 小赛 什 腾等 斑 岩 型铜矿 床 , 初步 估算铜 资源 量近 5 ×1 , 示 出斑 0 0t显
图 1 玉 龙 、 日贡玛铜 一 纳 钼矿带
分 布位 置及 构造背 景 图
Fi 1 Ge g a hi o a i n a d t c o c g. o r p c l c to n e t ni
b c g o n ft e c p e — l b e u a k r u d o h o p r mo y d n m mi e a e t n Yu o g a d Na io g n r lb ls i l n n rg n ma
关 键 词 : 矿 床 ; 矿 方 向; 质 特 征 ; 岩 型 ; 海 铜 找 地 斑 青 中 图 分 类 号 :6 8 4 P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0 1 5 6 (0 7 0 -0 4 -0 1 0 — 6 3 20 )4 4 0 5
斑 岩 型铜 矿床是 与 中酸 性斑岩 有成 因关 系 的 , 由 含铜及伴 生元素 的硫 化物呈细脉浸染状 赋存于 斑岩体
条 件 、 矿 建 造 等条 件进 行 了综 合 分 析 。 此 基 础 上 , 本省 斑 岩 铜 矿 的 找 矿 方 向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 出 含 在 对 提
了斑 岩 型 铜矿 床 的 区域 构 造 一 岩 浆 岩 带 、 区域 地 球 物 理 、 地球 化 学 、 围岩 蚀 变 等找 矿 标 志 , 划分 出有 远 景 的 五 大 斑 岩 型铜 矿 成矿 带 。
岩型铜 矿在青 海省具有 良好 找矿前景 。本 文拟对 青海

世界主要矿床找矿标志

世界主要矿床找矿标志

《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一.斑岩型铜金矿床找矿标志1.区域地质找矿标志(1)斑岩型铜金矿床一般与岛弧构造条件和大陆边缘环境有关,尤其是岛弧地质环境已知赋存有大量巨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是进一步寻找这类矿床的前提。

(2)容矿地层一般以火山岩及伴生的火山碎屑岩为主,所以陆上的火山环境有利于寻找这类矿床。

(3)矿化与I型磁铁矿系列的次火山侵入体有关,所以要注意区内的这类侵入体分布。

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脉,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在空间上有叠置关系,所以在区内出现这类矿床时,就要注意寻找相互依存的矿床。

2.局部地质找矿标志(1) 矿化是在同源斑岩侵入体侵位时形成的,因此,有斑状石英闪长岩到二长岩等岩株存在,就能提供勘查目标。

(2)识别区内的热液蚀变类型,富含斑岩铜矿金含量高的岩石主要见于钾硅酸盐蚀变带,代表性的蚀变矿物为黑云母和钾长石。

(3)矿石矿物组合中的磁铁矿含量较高,而且一般伴有交代成因的透明石英。

3.地球物理找矿标志(1)高磁铁矿含量(可以产生高达4500r的磁响应)与某些富金斑岩矿床伴生,表明地表磁法或者航空磁法是圈定这类矿床的有效手段。

(2)环状或圆形磁力高与黑云母-磁铁矿蚀变带有关;磁力低的与普遍的绢英岩化或者中间泥岩蚀变有关。

(3)航空与地面放射性测量数据有助于圈定钾硅酸盐蚀变。

(4)陆地卫星TM,SLAR(机载测试雷达)和航空照片可用来鉴定被侵蚀的破火山口和区域性构造。

(5)花岗岩岩基和斑岩岩株的空间组合表明许多斑岩铜金矿床产在大的重力低附近。

(6)激发极化法测量对围绕含铜岩石的黄铁矿晕有很好的响应。

4.地球化学找矿标志(1)斑岩型铜金矿床上方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Cu AuMoAgZnPbAsHgTeSnS等元素的异常或元素组合的异常。

(2)对于未知区域来说,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筛选靶区的有效手段。

(3)在确定远景区后,土壤取样,岩屑取样是圈定斑岩矿化的有效手段。

在这过程中,如果化探异常与物探异常(磁法或激发极化法)异常相吻合,则更进一步证实了斑岩成矿系统的存在。

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

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

项目资助: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北部斑岩铜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靶区优选”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06-11-17;修订日期:2007-01-16;作者E-mail:xjdkjzdz@第一作者简介:庄道泽(1962-),男,四川新都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从事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与成矿预测 n 成守德,王广瑞,杨树德,等.新疆内生矿产成矿规律及预测图说明书,新疆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1986新疆斑岩铜矿成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庄道泽,姜云辉,张红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新疆东天山土屋铜矿、阿尔泰山哈腊苏铜矿、西准噶尔包古图铜矿、西天山松树沟铜矿4个典型斑岩铜矿为对象,研究其矿床发现过程、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不同方法在矿床发现和评价阶段的作用,指出了斑岩铜矿典型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和激发极化法在找矿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斑岩铜矿不同阶段找矿和评价方法组合. 关键词:新疆;斑岩;铜矿;找矿标志;勘查方法1 问题的提出新疆自第一个斑岩铜矿——青河县卡拉先格尔铜矿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以来,到1985年共发现与斑岩铜矿成因有关的矿点、矿化点13处,主要分布在阿吾拉勒山与阿尔泰山青河一带,但勘查和研究主要停留在矿化线索和矿点层次n .1997年新疆地质矿产局在东天山发现的土屋铜矿可以看成为新疆斑岩铜矿勘查的里程碑.其后,相继发现了延东、哈腊苏铜矿、包古图铜(金)矿、达巴特铜(钼)矿、松树沟、3571、桑德乌兰铜矿等具有斑岩矿床成因的铜矿床(点)及大量矿化线索,涉及区域包括东天山、西天山、阿尔泰山、西准噶尔、东准噶尔乃至昆仑-阿尔金山的新疆主要成矿带.更为重要的是在新疆周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共和国发现了阿克斗卡、科翁腊德、奥尤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显示了新疆斑岩铜矿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巨大的特点,是新疆铜矿勘查的主要类型之一.物探、化探等勘查技术方法在斑岩铜矿勘查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选择成矿地质环境、物化探异常特征具有代表性和显著差异的土屋、哈腊苏、包古图、松树沟铜矿作为典型,从中-大比例尺物化探资料及成矿地质背景出发,结合矿床勘查史,探讨新疆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和评价技术方法.2 土屋铜矿1993—1994年,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土屋东铜矿点,矿(化)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中.1997年,对该矿点开展地质填图、槽探揭露、激电、磁法测量,通过对激电异常的钻探验证,发现了土屋斑岩铜矿. 2.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 位于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北侧的觉罗塔格石炭纪裂陷槽内、位于康古尔大断裂北侧.出露石炭系企鹅山组双峰式火山岩和干墩组硅质-泥质岩建造,石炭—二叠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类等岩体侵入其中,并见二叠纪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已发现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图1). 成矿斑岩体 由早期闪长玢岩体和晚期斜长花岗斑岩体的复合岩体组成,花岗斑岩出露面积小于0.03 km 2.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和闪长玢岩体中(王磊等将后者分解为安山玢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等浅层-超浅层次火山岩-火山岩组合)[1].控岩控矿构造 含矿岩体产于似箱状背斜核部,矿(化)带产于韧性剪切带边缘弱变形域中或旁侧. 矿体特征 土屋铜矿矿化一半赋存于岩体中,一半赋存于玄武岩、凝灰岩中.地表铜矿化带长1 400 m,平均宽65.87 m,Cu 平均品位0.3×10-2~0.36×10-2;原生矿体呈透镜状,深部钻孔控制矿体长800 m,平均厚96.02 m,斜深500 m,Cu 平均品位0.49×10-2.土屋东铜矿基本上产于斜长花岗岩中.地表圈定铜矿化体长1 300 m,平均宽38.94 m;深部钻孔控制矿体斜深340 m,平均厚41.76 m,铜平均品位0.33×10-2.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为细脉浸染状铜(钼)建造.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偶见少量斑铜矿、铜蓝和辉铜矿.黄铁矿主要发育于矿体顶、底板,主矿体中基本无黄铁矿存在.脉石矿物以新生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长石和碳酸岩矿物.矿体蚀变矿体及顶板蚀变强度大于底板.自中心向两侧可划分出强硅化带、黑云母带、石英-绢云母带、绢云母(泥化、石膏化)-青磐岩化带.黑云母带基本分布在主矿体内部.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2.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矿区位于康古尔重力梯度带上、高磁异常带与低负背景磁场区的过渡带,并在土屋—延东一带叠加了局部高磁异常.1∶5万航磁显示土屋、延东铜矿位于正磁背景场中的局部异常上(图1).土屋铜矿位于C-97-16-1低缓磁异常中,延东铜矿位于C-77-168正磁异常的南缘.C-77-168异常初步确定由闪长岩引起.C-97-16-1南部异常区中发现了土屋铜矿,北部异常部分与土屋东铜矿有关.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土屋铜矿1∶2万物探(图2)圈定的高极化异常带EW长800 m,宽100~180 m,最宽210 m,极化率异常为3%~4%,最高5.4%,高极化率异常与土屋铜矿床分布一致.与激电异常对应,在激电异常上及其北部为相对高阻区,视电阻率为50~ 100 Ω·m,激电异常南侧为相对低阻区,视电阻率为30~50 Ω·m;磁异常位于11-4勘探线间,异常中心位于11-3线,ΔZ max=360 nT.2.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化探圈定出面积约1 000 km2的Cu、Mo、Ni、Co、Hg、Au、Fe2O3等高背景带,并在土屋—土屋东一带形成60 km2,在延东铜矿区形成9 km2,以Cu为主的多元素局部组合异常.矿田地球化学特征1∶5万化探(图1)在土屋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缩小至7 km2,主要元素组合为Cu、Mo、Au、Ni、Ag、Zn、Cd等;在延东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约6 km2,元素组合为Cu、Mo、图1 土屋-延东一带1∶5万综合剖析图Fig.1 Composite chart of 1∶50000 scale at Tuwu-Yandong copper deposit district1.等值线;2.地质界线;3.不整合地质界线;4.断裂Q——第四系;J——侏罗系;C2qα+β——上石炭统企鹅山组安山岩、玄武岩;C2q——上石炭统企鹅山组砂岩、砂砾岩;C1gd——下石炭统干墩组千糜岩、岩屑砂岩; γ——正长花岗岩;γπ——斜长花岗岩;βδo——角闪英云闪长岩;δμ——闪长玢岩42新 疆 地 质图2 土屋铜矿综合剖析图 F i g .2 C o m p o s i t e c h a r t o f T u w u 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1.等值线;2.0等值线;3.地质界线;4.不整合界线;5.断层;5.钻孔位置 Q ——第四系;J ——侏罗系;c g +s s ——砾岩、砂岩;β——玄武岩;γπ——斜长花岗岩;α+β——安山岩、玄武岩1 400×10-6,Mo最高含量2.5×10-6~4×10-6.异常具组合分带,其中内带为Cu、Mo、Au、Ag,中带为Cu、Zn、Pb、Bi、Ni,外带为零星的As、Sb、Hg、Cd.矿床地球化学特征1∶2万土壤化探圈出Cu、Au、Ag、Pb、Zn、W、Mo、As、Sb、Bi、Cd等元素组合异常(图2),与地表矿化体分布一致.土屋铜矿主成矿元素Cu、Mo、Au,极大值分别为4 598×10-6、5×10-6、50×10-9.元素分带明显,内带为Cu、Au、Mo、Ag、Bi,内-中带为W、Ag,零星并微弱的Zn、Sb、Cd、W、Pb、As等异常为中-外带.3 阿尔泰地区哈腊苏铜矿位于新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成矿带内,地表铜矿化线索极为普遍.20世纪60—70年代对卡拉先格尔铜矿进行了矿点检查及普查找矿.2002年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按照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在该区进行二次资料开发,发现了与花岗闪长斑岩体和地表孔雀石化带相对应的高激电异常,经钻探评价导致了该矿的发现.3.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位于阿尔泰陆缘活动带科克森套-乔夏哈拉晚古生代弧沟带内.控矿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三亚组玄武岩、凝灰岩[2].成矿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控制长约780 m,宽30~150 m.矿体主要产于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控岩控矿构造岩体分布受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控制(图3).矿床特征地表矿化带长大于 1 000 m,宽100~120 m.控制矿体长约800 m,地表宽度6~44.7 m,倾斜延深135~550 m.Cu平均品位0.3%~0.46%,最高品位2.26%.伴生Au平均品位0.12%,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为主,斑铜矿与辉钼矿少量;次生氧化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次为蓝铜矿、褐铁矿、黄钾铁矾.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石构造以星散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为主,局部见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在平面上具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黑云母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成矿时代斑岩体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380.8+5.3) Ma,Rb-Sr同位素年龄(332.8+8.5) Ma.图3哈腊苏铜矿1∶5万化探剖析图Fig.3 Composite chart of 1:50000 scale of Halasu copper deposit district cst——炭质粉砂岩;β——玄武岩;βυ——辉绿玢岩;δπ——闪长斑岩;δ——闪长岩;τ——粗面岩44新疆地质3.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位于吉木乃—二台布格重力高异常区北部边缘宽缓的梯度带上及阿尔泰—二台正磁异常区北部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发育.矿床地球物理特征以3%圈定高极化异常长1 000 m,宽100~200 m,极化率3%~5%,最高达6.5% (图4).与之对应,视电阻率处于高阻(1 000~1 400 Ω·m) 与相对低阻(600 Ω·m)的过渡带上.高极化异常与矿化带分布基本一致.与含矿斑岩体和矿化体对应的为背景及弱磁场变化(0~200 nT),在其底板往往出现中等磁异常(200~400 nT);而在玄武岩、安山岩中出现明显的稳定高磁异常(400~1 000 nT).3.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在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一带圈定出“高、大、全”的组合异常,以Cu、Au为主、伴生有Ag、Cd、Mo、Sn、Cr、Ni、Co等元素,异常面积96 km2.Cu、Au、Mo等元素浓集中心一致,最高含量分别为348×10-6、54.1×10-9、4×10-6.矿区地球化学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卡拉先格尔成矿带圈定出10余处Cu、Au、Ag、Mo 多元素组合异常.其中在哈腊苏矿区圈定出明显的Cu、Au、Ag、Mo、W、Zn、As、Sb、Sn、Cr、Ni、Co等多元素组合异常,面积10.7 km2.其中Cu、Au、Ag、Mo、W相关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含量高;As、Sb呈高背景,位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接触带上;Cr、Ni、Co异常及高背景位于上述异常西侧中基性火山岩中;Zn、Pb在含矿斑岩体上呈背景、环绕该中心出现局部高背景变化(图3).其中C u异常面积6.8 km2,平均值185×10-6,最高值3 438×10-6;Au异常面积 2.3 km2,平均值35.6×10-9,最高值为170×10-9;Mo异常面积1 km2,最高含量14.1×10-6.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具有明显的Cu、Mo、Au、Ag等多元素组合(图4).元素水平分带特点明显,Cu、Mo、Au为内带,Ag、Sb为中带,As、Bi、Pb、Zn、Sn、W为外带.Cu、Mo、Au异常主要位于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控制异常长1 000余米,宽300~600 m,最高含量分别图4哈腊苏铜矿综合剖析图Fig.4 Composite chart of Halasu copper deposit1.钾化、硅化;2.孔雀石化、黑云母化;3.等值线;4.地质界线;5.推测地质界线;6.钻孔位置β-hβ——玄武岩;δ——闪长岩;ηγ——二长花岗岩;δoβ石英闪长玢岩;γδπ——花岗闪长玢岩为3 326×10、12.5×10、196×10布在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且浓集中心主要在下盘,最高含量400×10-6,在岩体中仅为高背景-弱异常.As、Sb、Bi、Pb、Zn主要在斑岩体外接触带呈高背景分布,在岩体上一般呈低背景.4 西准噶尔地区包古图铜矿20世纪70—80年代包古图地区主要是金矿勘查区,勘查中发现金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中酸性小侵入岩体具有密切的联系,金矿开采过程中常发现小的铜矿化体.新疆有色地勘局地质研究所在对比区域成矿环境和借鉴斑岩铜矿找矿经验的基础上,对该区开展二次资料开发导致了该矿的发现[4]. 4.1 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处于巴尔喀什-准噶尔-蒙古南戈壁华力西期陆缘活动带南侧,赛米斯台-东泉晚古生代岛弧带西段南侧.区内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一套巨厚的半深海-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浊积建造.铜矿(化)体主要位于华力西中期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Ⅴ号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希包古图下亚组(C1b1)中.成矿斑岩体为海西中期侵入的中酸性小岩体,地表形态为近等轴状,规模大小不一.其中Ⅴ号岩体出露面积0.84 km2,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图5).图5 包古图地区Ⅴ号岩体物探综合剖析图Fig.5 Composite geophysical chart of No.5 granite of Baogutu district1.正等值线;2.负等值线;3.0值线;4.地质界线;5.相变界线;6.断层;7.岩脉;8.钻孔及编号C1b2——下石炭统包古图组上亚组凝灰质砂岩、砂砾岩;C1b1——下石炭统包古图组下亚组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C1x2——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上段凝灰质中-细砂岩、沉凝灰岩、碧玉岩;γδ——花岗闪长岩;γπ——花岗斑岩;δμ——闪长玢岩46新疆地质矿床特征目前Ⅴ号岩体地表控制的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东、西两侧接触带部位,东侧矿化较西侧强.东矿化范围南北长800 m,东西宽200 m,铜矿化体厚3~13.8 m,Cu品位0.12×10-2~0.46×10-2.西矿化宽150 m,长160 m,铜矿化体厚度3.4~8.5 m,Cu平均品位0.24×10-2,Au平均品位0.25×10-6.在东矿化区施工两个钻孔,均见厚大铜矿化体.其中ZK102孔深701 m,见矿9层,按Cu品位大于等于0.20×10-2为边界圈定铜矿化体累计视厚大于400 m, Cu品位一般为0.21×10-2~0.35×10-2;ZK101孔深600 m,见矿17层,按铜品位大于等于0.2×10-2为边界圈定矿化体,累计视厚为278 m,Cu品位0.22×10-2~ 0.33×10-2.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斑杂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黝帘石、钾长石等.围岩蚀变具分带性,地表由岩体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4.2 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处于反映达尔布特深大断裂的北东南西向重力梯度带南西侧的重力高值区、克拉玛依磁力高南部的低缓磁场背景中.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在Ⅴ号花岗闪长岩体主要部位出现极化率高背景及弱异常(3%~3.5%),高极化异常主要出现在花岗闪长岩体的东、西内外接触带上及花岗闪长斑岩中(4%~5.5%).其中IP-2位于岩体东侧内外接触带上,控制长度、宽度均在1 km以上,极化率一般在5%~7%,处于中低阻(150~300 Ω·m)—中高阻(500~1 000 Ω·m)的过渡带上,钻探见到了铜矿(化)体(图5).岩体及其内接触带为低缓负磁场背景(0~-100 nT),在外围出现弱高磁异常(0~+100 nT).4.3 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20万化探以Au异常为代表,Cu仅为高背景,含量为30×10-6~40×10-6.矿区化探异常特征1∶5万岩屑化探异常明显,元素组合为Cu、Au、As、Bi、Sb、Ag、W等.Cu、Au、Ag异常规模较小,分布面积2~3 km2,位于组合异常中心部位、岩体上及内外接触带,最高含量分别为440×10-6、12.2×10-9、350×10-9;而As、Sb、Bi异常分布在岩体中及地层中;Mo、W异常不够明显,高背景主要分布于岩体的北侧,可能与采样粒级偏细(-60目)有关(图6).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0勘探线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显示,在斑岩体及地表矿化带上,Cu、Au、Ag、Mo、Sn、As、Sb异常明显,共生组合好,但As、Sb异常范围较前者大.ZK102钻孔原生晕也具有Cu、Au、Ag、Mo共生组合的特点,Au最高含量100×10-9,Mo最高含量50×10-6~70×10-6.5 西天山松树沟铜矿该矿是河南区调队在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通过对1∶50万化探艾肯达坂异常进行1∶20万、1∶5万化探加密测量,发现了哈拉哈陶Cu、Au、Mo 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而查证发现,初步认为属斑岩型.5.1 成矿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背景处于伊犁微板块的阿吾拉勒山东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查岗诺尔一带,出露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岩及少量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成矿斑岩体侵入岩属早二叠世混源花岗岩系列,铜矿化体赋存于二叠纪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体及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斑(玢)岩体地表出露规模小于200 m×30 m.矿化特征目前发现2个主要铜矿化带,其中I 号矿体的赋矿岩体为细粒闪长玢岩,带内圈定2个矿体,长度250 m,厚度分别为28.4 m、32.1 m,平均品位Cu 0.43%~0.56%,Au 0.36×10-6;Ⅱ号矿化带产于花岗斑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上,地表矿化带长200余米,厚约4 m, Cu品位0.1%~0.12%.矿化类型及矿物组合根据地表及少量硐探结果,金属硫化物呈稀疏浸染状、浸染状构造,矿化岩石包括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斑铜矿化、硅化凝灰岩、次生石英岩及黄铜矿化、斑铜矿化花岗斑岩.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自岩体向外具有水平分带特征,矿(化)体主要产于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5.2 地球物理特征该区处于典型的重力梯度、航磁高—低磁场过渡带上,反映处于深大断裂构造带边缘.磁场南部包括多个高磁异常中心,反映区内磁性变化较大,磁场强度可达300~400 nT;北部为稳定的低缓负磁场,靶区主体在该磁场变化带偏高磁场区.经激电剖面测量,矿化带具有明显的高极化特征,极化率最高4%~5%,并伴有中到相对低阻.5.3 地球化学特征1∶50万化探为著名的艾肯达坂“高、大、全”综合异常,以Cu、Au、Mo为主,伴生Ag、Pb、Zn、Bi、Cd、As、Fe、Mn等元素,面积约600 km2.Cu、Au、Mo峰值分别为145×10-6、12.0×10-9、32×10-6.1∶5万化探分解为十余处不同元素的组合异常,其中在哈拉哈陶圈出一单点组合异常,控制面积约0.7 km2,以Cu、Au、Mo为主,伴有Zn、Bi、As等元素.最高含量Cu 1 200×10-6,Mo大于50×10-6,Au 为270×10-9,Ag 1.14×10-6,Zn大于600×10-6,As 为167×10-6,Bi为9×10-6. 6 斑岩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6.1 地质标志新疆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带中及板块活动后碰撞时期,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二叠纪,以二叠纪居多.含矿岩体有浅成相闪长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等,赋矿地层以中基性火山岩居多,部分为正常沉积地层.矿体产于岩体中及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孔雀石化较明显.地表不同程度见与斑岩铜矿相关的蚀变组合.6.2 地球物理标志矿区(田)一般位于区域重力梯度带、航磁异常带中或高—低磁场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较发育.激发极化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出露或浅埋藏矿体,极化率或充电率具有3.5%~7%中等—高极化异常;矿(化)体一般处于高阻—中等电阻率的过渡带上.主要干扰因素是黄铁矿化和含碳地层,后者图6包古图地区Ⅴ号岩体化探剖析图Fig.6 Composite geochemical chart of No.5 granite of Baogutu district(据李泰德,2005)1.等值线;2.地质界线;3.断层;4.中基性岩脉;5.产状C1b——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岩、硅质岩、砂岩;υ——辉长岩;γ42 b ——花岗岩48新疆地质一般具有高极化、低阻组合特征.矿体上磁异常具有4种特点:含矿斑岩体具有弱—中等磁性(土屋式);矿体底板具有弱—中等磁异常(哈腊苏式);赋矿地层磁性强、含矿斑岩体磁性弱、矿(化)体处于低负磁场背景(包古图式);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因矽卡岩化而出现环带状高磁异常(以玉龙铜矿为代表).6.3 地球化学标志1∶20万、1∶50万区域化探Cu、Ag、Au、Mo、W、Pb、Zn(Cr、Ni、Co、As、Sb)高背景或组合异常、累加异常可以作为斑岩铜矿靶区选区依据.鉴于新疆戈壁荒漠区区域化探一般采用岩屑测量,可能因为部分地段样品控制力较弱,异常反映不够明显(如包古图铜矿).中大比例尺化探Cu、Ag、Au、Mo(W、Pb、Zn、As、Sb)多元素组合异常是预测斑岩铜矿找矿远景区的重要依据,也是寻找斑岩体或地表无斑岩体出露矿床(尤其小规模斑岩体、隐爆角粒岩筒)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成矿环境下伴生元素组合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中斑岩铜矿典型元素组合Cu、Ag、Au、Mo,而As、Sb、Bi、Pb、Zn等元素更多地反映了后期热液活动,在不同成矿环境、不同矿床差异明显.6.4 斑岩铜矿找矿方法组合探讨对于斑岩体含矿性评价,直接采用地质填图、化探、激发极化法剖面或面积性工作+深部工程;对于 斑岩类化探组合异常、与斑岩有关的磁异常或多光谱(高光谱)提取的斑岩体和矿化蚀变信息,采用路线地质、磁法、地化剖面或面积性磁法、化探,发现斑岩体或异常源,采用激发极化法剖面或面积性工作+深部工程进行评价;对于筛选的斑岩铜矿找矿靶区(矿化集中区或异常集中区),采用激电、磁法、化探、地质填图进行1∶2.5万、1∶5万综合调查;在矿区一般开展1∶1万、1∶2万综合普查.参考文献[1]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等.2006年.对中国成矿体系的初步探讨[J].矿床地质,2006,25(2:155-163.[2] 王磊,王虹,胡长安,等.新疆土屋铜矿控矿岩系及特征[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3] 杨文平,何立新,王祥,等.新疆哈腊苏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探讨[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4] 张锐,张云孝,佟更生.新疆包古图铜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意义[A],第五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5.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F XINJIANG AND THE SUGGESTED COMBINATION OFEXPLORATION METHODSZHUANG Dao-ze, JIANG Yun-hui, ZHANG Hong-xi(Xinjiang bureau of prospecting and develop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copper deposit type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takes the Tuwu copper deposit of Eastern Mountain, Halasu copper deposit of Aertai Mountain, Baogutu copper deposit of western Zhungaer and Songshugou copper deposit of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 as the research example. After looking back on the simple history of deposit discovery, the geologic,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ogenetics, 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deposit discovery and inspect. In the end, the combination of prospecting methods in different phases is suggested.Key words: Xinji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re guide of prospecting; exploration method。

秘鲁南部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矿物信息 提取及找矿远景区圈定

秘鲁南部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矿物信息 提取及找矿远景区圈定

秘鲁南部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矿物信息提取及找矿远景区圈定秘鲁南部斑岩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之一,其矿体主要位于伊卡和奥雷加省之间的斑岩带中,利用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综合勘查技术,可以提取出蚀变带的矿物信息,为找矿远景区的圈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秘鲁南部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矿物信息提取及找矿远景区圈定。

一、蚀变带的特征蚀变带是矿床周围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质环境,常常是有利于矿物富集的区域。

在秘鲁南部斑岩铜矿中,蚀变带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绿泥石-丝光石、伊利石-斜膨土、蒙脱石-蛭石、丝光石-石英。

二、蚀变带中的矿物信息1. 绿泥石-丝光石蚀变带该类型蚀变带中发现了富含铜的黄铁矿、黄铜矿、钴贝母、辉绿石、正长石等矿物。

2. 伊利石-斜膨土蚀变带该类型蚀变带中发现了富含铜的绿泥石、黄铁矿、黄铜矿、钴贝母、斜长石等矿物,并且伊利石和斜膨土的比例可以反映矿床的成因和矿化程度。

3. 蒙脱石-蛭石蚀变带该类型蚀变带中发现了富含铜的角闪石、绿泥石、黄铁矿、黄铜矿、银矿、方铅矿等矿物。

4. 丝光石-石英蚀变带该类型蚀变带中发现了富含铜的黄铁矿、铜矿、菱锰矿、钴贝母、方铅矿等矿物。

三、找矿远景区圈定针对秘鲁南部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中发现的矿物信息,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可以结合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勘查技术,圈定找矿远景区。

在秘鲁南部斑岩铜矿的勘查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蚀变带的出露情况、长度、宽度、深度等因素,结合地质构造、成岩成矿作用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找到更多的富矿带。

总之,对于秘鲁南部斑岩铜矿的勘查,提取蚀变带的矿物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才能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岩铜矿的找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斑岩铜矿的找矿, ,铜矿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缺口最大的金属之一。

我们认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根本解决铜的紧缺问题必须也只能是立足国内。

1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矿类型之一众多矿床学家在研究世界铜矿找矿现状,认为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

从国外统计的铜矿储量大于500万吨以上的49个铜矿床,斑岩铜矿有26个,占53%。

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斑岩铜矿巨型成矿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古亚洲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乌兹别克,经巴尔哈什湖地区进入我国新疆北部,蒙古和黑龙江至苏联远东地区。

环太平洋斑岩铜矿成矿带分东西两个成矿带,东成矿带主要分布南、北美洲的西海岸;西成矿带,在亚洲大陆东部和沿海,又可分为内、外两个成矿带:内带属岛弧带,北起堪察加经日本、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西伊里安、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至澳大利亚东海岸,外带北自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延至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至赣东北。

地中海(或特提斯—喜马拉雅)斑岩铜矿成矿带,西起西班牙,经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西部,延至我国青海、西藏,再向南东方向伸入缅甸境内。

基于上述理由,70年代掀起了全国“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从而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内蒙乌努克吐山等一批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江西德兴铜厂、富家坞、朱砂红,黑龙江多宝山进一步研究和重新勘探,大幅度地增加了铜矿储量,扩大了矿床远景。

应该说找矿研究的效果是显著的,成绩是巨大的。

80年代后,世界斑岩型铜矿的找矿仍有不断发现,如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 dida)、印度马兰杰坎德(Malanjkhand)、菲律宾勒班陀(Lepanto)“远东南”(FS E)特大型—大型斑岩铜矿床和富金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虽有所进展,如长江中下游某些矽卡岩铜矿床中伴有斑岩型铜矿化,构成多位一体矿床,或成矿系列。

但总的说来,没有发现规模大、条件好的可供建设的斑岩铜矿床。

就是原已勘查的一些大型斑岩型铜矿也尚未计划上马,究其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斑岩铜矿品位低。

例如江西德兴铜厂铜平均品位%,富家坞含铜平均品位%;朱砂红铜平均品位%;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平均品位为%;内蒙乌奴克吐山铜矿铜平均品位%;西藏玉龙铜矿铜品位%~%;马拉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多霞松多铜矿铜平均品位%。

此外,不少的斑岩型铜矿床由于气候、地形等条件差,尚难利用。

2斑岩型铜矿的富矿综上可知,斑岩型铜矿的开发程度受其矿床质量制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斑岩铜矿床有否富矿存在具有重要意义,是决定能否建设上马的关键。

(1)就斑岩铜矿成矿带的一些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在矿体形成后,常形成较厚大的氧化带,构成一定厚度和规模的铜矿次生富集带(见表)。

矿床氧化带一般较发育,尤其次生富集带厚度大,铜品位一般较高1%~2%,且都为矿山首产的地段。

(2)国外的斑岩铜矿的原生硫化矿体铜品位亦有较高的。

资料表明,多期岩浆侵入,多期铜矿化的成矿作用是斑岩铜矿变富、规模变大的主要因素。

例如智利特尼恩特铜矿床,是太平洋东部成矿带最南端的一个特大型铜矿床,金属铜储量达5000万吨,年产精铜28万吨。

第三纪上新世侵入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演化后期侵入的次火山岩——英安玢岩,两种岩体侵入第三纪始新世安山岩中,石英闪长玢岩出露面积大小不等。

南部大北部小,地表小往深部变大。

其顶部有电气石角砾岩筒覆盖。

岩石结构由上部的斑状到深部变为粒状。

英安玢岩是重要的成矿岩体,出露范围小,呈不规则的岩枝,分叉状侵入到安山岩中。

随着这两种岩体的侵入,围岩安山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蚀变和矿化。

石英闪长玢岩侵入时,安山岩发生钾化、黑云母化及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并使安山岩矿化,含铜达%,接着英安玢岩侵入,使安山岩进一步发生蚀变,主要有钾化、黑云母化,岩石含铜增加到1%。

正是由于这两种含矿岩体的侵入,发生了强烈的蚀变和矿化,形成了巨大的铜矿床。

矿化带NW走向。

矿化带北部和中部,矿体平行英安玢岩,金属矿物主要斑铜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矿化带南部出现大量石英闪长玢岩,这时斑铜矿不发育,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它们含量比例大致为1∶1。

智利萨尔瓦多铜矿床,位于智利北部阿塔马省摩尔雷德印第安山,铜金属40 0多万吨。

矿区出露有上白垩统及第三纪火山—沉积岩,第三纪火山岩组成矿床的底板,含矿岩体发生在41×106a。

按其侵入时间的先后,岩石成分的差异依次分为“X”、“K”、“L”三种斑岩,“X”斑岩为最早侵入的斑岩,基质由石英,少量黑云母组成,等粒细粒结构,岩石发生强烈的钾—硅酸盐化蚀变,黑云母有的已绢云母化,斜长石斑晶也发生绢云母化,少部分变成粘土,它是主要的含矿岩体;“K”斑岩接着“X”斑岩之后侵入,由斜长石组成斑晶,故又称斜长斑岩,斑晶粒度变粗,具强烈的蚀变和矿化,也是主要的含矿岩体;“L”斑岩是最后侵入的斑岩,切过上述两种斑岩体,斑晶也是斜长石为主,没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

铜矿体主要产在“K”“X”斑岩中,此外矿体底板的安山岩、流纹岩及眼球状石英斑岩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矿化。

在远离斑岩体的流纹岩,安山岩中,则出现大量的黄铁矿。

原生硫化矿石平均铜品位%~%。

国外某些斑岩型铜矿氧化带规模智利丘基卡马塔矿床,储量6000万吨;淋滤带深度大,最深达100多米;氧化带厚2~300m;次生富集带最厚500多米,南北减少,也有100m±,最富矿石Cu2%以上,一般1%以上。

原生硫化物矿体往下延伸800m以上,仍有矿化,%~%。

智利丘基北矿(潘帕诺特)矿床,储量400万吨;淋滤带长1600m,宽600m,厚80m %~%;次生富集带Cu1%~2%;原生硫化物矿体长1600多米宽600 m,控制深195m,%。

智利特尼恩特矿床,储量5000 万吨;淋滤带内Cu1%约占矿石储量20%,次生富集带Cu1%~2%,原生硫化物矿体%±,控制深度1200m以上。

智利萨尔瓦多矿床,储量400万吨;淋滤带厚150m;次生富集带发育,目前开采矿体;原生硫化物矿体%~%。

秘鲁塞罗维德矿床,储量782万吨;淋滤带厚150~200m Cu1%;次生富集带厚30~90m,Cu 1%~2%;原生硫化物矿体%~%。

秘鲁夸霍内矿床,储量600万吨;淋滤带最大厚100m,平均厚15m;次生富集带厚20m。

秘鲁托克帕拉矿床,储量400万吨;次生富集带厚0~150m,最高Cu 2%。

墨西哥拉卡里达德矿床,储量455万吨;淋滤带厚10~270m,Cu %~%;次生富集带厚几十米至250m,Cu %~%;原生硫化物矿体,Cu %~%。

蒙古额尔德图音鄂博矿床,储量255万吨;淋滤带厚30~60m;次生富集带厚200m Cu 1%~2%,最高5%~7%。

哈萨克斯坦科翁腊德矿床,储量>790万吨;淋滤带厚0~80m,%~%;氧化带厚~60m;次生富集带厚15~270m(平均130~140m),%~2% ;原生硫化物矿体从离地表150~300m深度开始,已追索到600~650m深度。

秘鲁塞罗维德铜矿为南秘鲁铜矿带的重要矿床,也是秘鲁目前最大的斑岩铜矿床。

金属铜储量782万吨。

矿区出露地层有前寒武纪片麻岩,古生代沉积岩和侏罗纪火山—沉积岩,第三纪早期有闪长岩,接着是花岗闪长岩呈岩基沿北NW 方向侵入,铜矿床即位于此岩基的东南端。

花岗闪长岩有先后两期,此后有英安斑岩、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小侵入体沿NW向构造带分布,随后还有一连串的电气石—石英角砾岩筒产出。

英安斑岩、二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次火山岩侵入体为主要成矿期。

成矿时代为×106a。

矿体主要赋存在这些小侵入斑岩中,电气石-石英角砾岩筒也有部分矿体,小部分矿体产于早期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前寒武纪片麻岩中。

原生铜矿石含Cu %~%,平均%.。

秘鲁夸霍内铜矿,铜储量600万吨,平均含Cu 1%,是目前秘鲁最大的露天铜矿山。

区内出露大片上白垩统到下第三纪的火山岩,第三纪渐新世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粗安斑岩等多期多次侵入到围岩安山岩中。

主要成矿期是后期演化产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粗安斑岩,面积仅为小岩体,含矿最多的岩石是石英粗安斑岩,其次石英二长斑岩。

以上斑岩铜矿实际材料表明,在多旋回,多次侵入成矿条件下,斑岩型铜矿化与次火山岩型铜矿化迭加,可以形成品位较富,规模大的铜矿床。

我国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如城门山、武山、丰山洞、安基山等铜矿,喷流—沉积型铜硫矿、矽卡岩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多次成矿作用形成多位一体的成矿系列,从而提高了矿区铜的平均品位,扩大了铜矿床规模。

3我国斑岩型铜矿的找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矿山,矿业开发必需按市场规律运作,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生产矿山是没有出路的,也不可能维持下去。

因而,作者认为斑岩铜矿找出路在哪里关键是富矿问题,不解决斑岩铜矿富矿的找矿问题,找出的贫矿,不能露采的斑岩铜矿只能是呆矿。

国内外学者曾对斑岩铜矿分类、构造环境、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和专门论述。

遗憾的对斑岩型铜矿富矿的研究方面的论文极为鲜见。

因此,斑岩型铜矿今后的研究应着重富矿形成条件1)斑岩型铜矿与矽卡岩型铜矿、喷流—沉积型铜矿、次火山岩型铜矿伴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的研究。

自程裕淇等人1979年提出矿床成矿系列问题以来,引起地质界同仁的关注,在一些已知矿床和矿区内,又发现了很多新的矿种和新的矿化类型,这不仅在成矿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在开拓找矿思路,扩大找矿远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事实表明,一个成矿带中,每个矿床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地质条件的差异,成矿系列,矿化组合也有不同,上述四种铜矿类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如城门山、武山铜矿为喷流—沉积型铜矿、矽卡岩铜矿、斑岩铜矿三位一体成矿系列;丰山洞铜矿则为矽卡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成矿系列;铜录山铜矿则仅以矽卡岩铜矿为主,并无其它伴生的铜矿。

又如大兴安岭东坡铜矿带,连花山铜矿、布敦花铜矿、闹牛山铜矿、好力宝铜矿都可见斑岩型铜矿和次火山岩铜矿在一个矿区共存,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上述矿区斑岩型铜矿仅是矿化,无工业意义。

因而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成矿系列主导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的富集成矿作用等地质条件,以期达到什么地质情况下,可能形成什么矿化组合的成矿系列,从而有效地指导找矿实践。

(2)加强斑岩型铜矿形成后次生氧化带特征,次生富集带发育主要因素研究。

由前述国外某些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南美洲智利北部和南部年降雨量都在250mm以下,气候干燥,有的甚至为沙漠—半沙漠性气候,因为降雨量少,不易造成铜在地表大量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