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
种 文 字 的 转化 , 同时 还 表 现 为 两 种 思 维 方式 的转 换 。 中 国哲 学 注重 物 我 合 一 ,主 客 观 统 一 ,强 调 思 维 上 的 整 体
观 , 以此形成汉语“ 合 ” 并 意 的基 础 ; 方 哲 学 则 物 我 分 明 , 客 西 主
观 对 立 , 重 个 体 思 维 , 以此 形 成 英 语 “ 合 ” 基 础 。 两 种 不 注 并 形 的
32概 念 的简 单 化 移 植 .
,
将 汉 语 表 达 的单 个 概 念 简 单 化 地 移 植 到 英 语 中 ,此 类 句 式
植 体 于英 语 结 构 , 以 英语 语 法 为据 。 语 概 念 彰 显 的 中式 英 语 并 汉 会 让 读 者 感 到 突 兀 , 思维 的语 流 中形 成 滞 塞 。 在 例 4 比尔 . 茨 平 均 每 天 工 作 1 : 盖 5个 小 时 , 简 直 就 是 一 个 他 工作狂 。
摘 要 : 中式 英 语 ” 中 国人 在 英 语 学 习和使 用 中最 容 易 出现 的具 有 普 遍 性 的 问 题 , 其 实 质 , “ 是 究 它是 中 式 思 维 结 构 下 的 英 语
变体 形 式 。 的存 在 影 响 了我 们 的 对 外 交 流 , 它 削弱 了我 们 的对 外 宣传 效 果 。 此如 何 克 服 中 式英 语 从 而提 高英 语 语 言 表 达 因
去 式 、 去 分 词 等形 式 差 别 , 成 多样 的语 法结 构 和灵 活 的语 序 过 形
点 : 语 的形 式 丰 满 , 全 符 合 语 法 规 范 , 言 形 式 上 的 “ 质 ” 英 完 语 他 成 分也 清理 得 荡 然 无 存 , 汉语 的 影 子依 稀 可见 。 但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作者:戴素敏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23期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能准确、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会说出许多中式英语(Chinglish)。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英语或英语文化的“特殊”英语。
本文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中式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洋泾浜语(Pidgin),是当时的广州中国人同英国商人进行贸易时使用的工作语言。
词汇以英语为主,夹杂着广东话、葡萄牙语、马来语及印地语的字眼,语法结构主要为广东话。
体现的是中国人习得英语的最初级、最表面的阶段。
从它的历史成因上我们可以把中式英语简单理解为汉语语法与英语词汇的结合。
它指在汉语思维和汉语模式的影响下完全根据汉语字面意思来表达的英语形式,是英汉翻译中的一种不规范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
因此,我们在英汉翻译中要克服中式英语的出现,无论在口语或书面语中都要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1. 母语的负迁移迁移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受到母语的迁移作用。
迁移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相似,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
例如,“我去上学”。
“I go to school.”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相似,学习者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一句型。
相反,如果目的语和母语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就会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习惯或模式,因此出现错误,这就是负迁移。
比如,英语中有存在句型,“there be”句型。
但学习者在实践翻译中,经常会忘记这个句型,会用实意动词来取代。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存在着更多的差异,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的负迁移就会大于正迁移。
尤其是在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由于掌握的知识还不够熟练,更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出现中式英语就成为必然的一个过程。
探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探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摘要: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特别是英语初学者在交流和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种偏差。
由于受母语中文的长期影响,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文化规范和惯例。
中式英语对讲英语的人来说往往是无法理解或无法接受的。
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的感受,本文研究汉英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以期为汉英翻译教学带来启发。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思维习惯一、引言中式英语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所表达的一种具有中文词汇、中文语法和中文表达习惯的语言。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glish,是一种结合了中文和英文的语言。
二、中式英语出现的原因(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心理学中的迁移有时也被称为学习迁移或训练迁移。
它指的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况下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况下获得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影响。
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当一种类型的学习对另一种类型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时,就会出现正迁移。
例如,阅读技能的获得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发展。
Rod Ellis指出,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学习者的母语会对学习和使用英语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初学者。
这是因为中文和英文,以及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由不同的文化影响形成的。
这可能会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
中式英语就是这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的结果。
(二)文化传统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社会思想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
语言是以文化为基础的。
语言以文化为基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有各自的个性和普遍的共同点。
这些共性构成了文化间交流和翻译的最重要基础,而不同文化的个性和特殊性则构成了这种交流的障碍,也就是翻译问题。
因此,可以说,如果不了解英语和汉语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就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
- 220-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原文意思,让学习者更加轻松深刻理解其内容。
2.专业表达力求精确,再现课程特征。
字幕翻译是归属于文学翻译这一大树干的一小分支,在翻译时也要遵循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
根据当前网络公开课的特点,公开课字幕翻译主要是传达新知识,至此在其字幕翻译上,尤其要注重的还是“信”。
《哲学:死亡》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一门课程,专业知识非常多而且不容易理解,虽然Shelly kagan 的讲课非常生动风趣,讲授方式深入浅出,但是还是不能够有效地对专业术语进行贴切的表达。
在网络公开课字幕翻译过程中把握译意的准确性非常关键。
譬如在公开课《哲学:死亡》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一个单词:physicalism ,它的通用表达意思是物理主义。
那到底把“physicalism ”直译成“物理主义”符不符合原语内容?通过哲学学者的解释,译者最终确定译为物理主义。
这说明在公开课的字幕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强调“信”,对原语进行字幕翻译时,特别是专业性强的源语,字幕翻译要结合原语内容进行翻译,这也是名校公开课在传授新知识时的主观诉求。
3.切合学者风格,再现幽默。
网络名校公开课受到众多学习者的喜爱和追捧,这与讲课教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
《死亡》课上喜欢坐在讲座上,盘着腿,非常书生气质的小老头Shelly kagan ,《公正》课上喜欢抛出问题和询问学生的名字,可以记住每个回答问题学生的看法的 MichaelJ.Sandel ,又或是《幸福课》上那个因为名字里缺一个字母“L ”,因此个头不够“TALL ”的TalBen Shahar ,这些课程教授的性格不管是外放型的还是内敛型的,教授们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智慧地将幽默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
因此,译者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语言的特征适当的添加幽默元素在其中,而这也是需要策略的。
4. leaning over the bridge is a very fat man.靠着桥站着的是个超级大胖子。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应对策略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环境下,中国涉外交流活动的日渐频繁推动了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翻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然而,国内大部分译员都以汉语为母语,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汉英中难免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可能使用中式英语,英语水平较高的译员也可能难以避免,但在英语本族语者看来它是难以理解或不可接受的。
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翻译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英语在中国正在大范围普及,但是真正精通这门外语的中国译者为数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式英语泛滥,对中外交流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中式英语进行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中式英语出现的原因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语言干扰或者影响。
迁移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相似,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
相反,如果目的语和母语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就会盲目套用的表达习惯或模式,因此出现错误,这就是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主要障碍,起着“干扰”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习者设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母语系统,然后才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但这第二语言习得系统并不完善,并且是寄生在母语系统上的,所以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母语的存在,有其自己的固定形式。
中国人学英语,尤其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母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特有的诸多特征,总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现象相当普遍,体现在词汇、词组及句式等各个层面。
下面将通过实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词汇层面1.望文生义英汉语在词汇意义上存在不完全对应关系,每个中文词语可能有不止一个英语对等词,这就要求译者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寻找较合适的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并注意搭配和用法。
论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26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其改善措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
英语已经发展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并且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而翻译便成为必要的交流形式。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
译者拘泥于原文字面,“对号入座”,使得译文生硬晦涩,不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并带有明显的汉语特征,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以及我国的对外交流。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中式英语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旨在给中国英语学习者一个借鉴,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中式英语,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从三个方面对中式英语进行论述。
第一个方面从中式英语的定义入手,对中式英语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它的六种错误类型,通过大量例子,较详细的描述了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第二个方面则利用对比分析指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即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第三个方面针对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提出了五大改善措施,以减少和避免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关键词:中式英语;思维模式差异;母语的干扰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Possible SolutionsAbstract: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people are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in every aspect. English has developed as a widely used language to fulfil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has become a necessary method. However, a phenomenon exists commonly in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that is, Chinglish. The translators just rigidly stick to original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turn out to be obscure and not consistent with English habits or rules bu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not be accepted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Consequently, Chinglish seriously affects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ou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our country.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tudy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 one describes Chinglish with interlanguage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auses of Chinglish that are thought patter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nterference of mother tongue. From the aspects of six sorts of errors, part two demonstrates main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Part three offers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with an aim to reduce or evade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o the largest extent.Key words: Chinglish; thought pattern difference;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Table of ContentsI. Introduction (1)II. Chinglish (1)A. Definition of Chinglish (1)B.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2)1. Unnecessary Words (2)2. Rigid Translation (4)3. Misuse of Words (4)4. Incorrect Word Order (6)5. Incorrect Subject (7)6. Incorrect Negation (8)III. Basic Causes of Chinglish (9)A. Thought Patterns Differences (9)B.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11)IV. Possible Solutions to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2)A. Knowing More about English Thought Patterns (12)B. Accumulating Chinglish Examples (13)C. Doing More Translation Practice (14)D. Adapting good ways in using dictionaries (14)E. Watching more English movies and TV drama programs (15)V. Conclusion (15)I. IntroductionSince English has develop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tudy on various English versions on the linguistics, culture and cogni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tudy field.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devoting themselves to studying Chinglish for years. Li Wenzhong distinguished Chinglish from Chinese English. He thought that Chinese English was not a hypothesis but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with expansive prospect and study value, while Chinese English was distorted English and would be gradually reduced or eliminated along with the wide us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On the basis of interlanguage, both Chinese English and Chinglish were interlanguage variations produced by Chinese and affected by Chinese culture, and they were inevitable.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Chinglish. Firs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and for the second was being not familiar with English characteristics and adopting Chinese collocations and structures. Joan Pinkham, an American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systematically classified Chinglish manifestations and corrected them with specific analysi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grees that Chinglish is objective and unavoidable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but need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discussing its defini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II. ChinglishChinglish has existed for a long history, even since Chinese began to study and use English. In the early 1980s, some foreign experts pointed out that some phrases or structures in some published Chines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did not conform to Standard English actually. Because it manifests Chinese feature, they called this kind of English “Chinglish” (Ma Xuehong 79).A. Definition of ChinglishChinglish is defined by Joan Pinkham who is an American language expert in her book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does not conform to Standard English and cannot be understood or accepted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so it is playing a negative role in communicating with English people.In the strict sense, Chinglish is the interlanguage of Chinese lear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wo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nguage are cited: (Pinkham 32) (1)It is dynamic, and full of errors, and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change towards astandard target language system.(2)The learner‟s competence is transitional. It is subject to constant revision, passes through a number of stages, and forms the “interlanguage continuum”.Another feature is fossilization which is defined as a process occurr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which incorrect linguistic features beco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way a person speaks or writes a language.Being Chinese, we generally cannot reach the same level of competence as English natives. Our “final state”grammar is not standard English grammar. Thus, certain rules and items “fossilize”. Typical errors are “he have…”and “she go to school yesterday”, etc.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s of Chinglish and interlangu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nguage,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Chinglish is an interlanguage of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is neither Chinese nor English but stands between them.B.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It has been discussed in chapter one that thought is the basis of language, so the thought pattern difference will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guages. 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 that reexpresses the thought of language by another language accurately and entirely. In this sense, translation should not be merely viewed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s,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patterns. Besides, the struc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will also affect the translation. When translating, man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replacement, neg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ought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Consequently, Chinglish appears. For a clearer cogni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chapter classifies it to six sorts of errors that are rigid translation, unnecessary words, and misuse of words, incorrect word order, incorrect subject and incorrect negation.1. Unnecessary Words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 It is said that any words which perform no function in the sentence—that is, which add nothing to the meaning—should be edited out.However, almost every tex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contains unnecessary words. Namely, unnecessary words appear in a large number of phrases and sentences. Unnecessary words are thehallmark of Chinglish. Let‟s see the following examples.(1) 确保中美两国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作者:李旭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摘要在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英文化、思维不同和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下形成的,译者盲目套用汉语思维来进行汉英翻译。
本文注重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如何有效地避免“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式英语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避免方法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2009:6)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翻译逐渐担负起了促进世界各族人民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重任。
进入21世纪后,翻译的积极作用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凸显。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交往。
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这片土地更广泛地被世界所认识。
无论是文化的输出还是输入,都离不开翻译这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
正是在文化不断的交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
本文着重探讨在汉英翻译中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和几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及解决办法。
1“中式英语”及产生的原因美国学者琼·平卡姆(Joan Pinkham)在其著作《中式英语之鉴》中,把“中式英语”定义为:“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 cs.”(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2000:1)。
1.1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与英语分别创于不同的地域,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3篇】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3篇】《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出现的频率极高,因此准确解读君子和小人的内在含义,对《论语》的整体翻译尤为重要。
试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
试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一、引言在汉译英中,译者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明明我的词汇、语法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译文读起来这么别扭?一点也不地道。
”这是因为译入语通常不是译者的母语,虽然译文从语言角度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常常不为母语为英语的人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中式英语”现象。
对于正在学习汉译英的学生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译员来说,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使译文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本文将针对“中式英语”这一现象,分析其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二、中式英语的定义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犯很多错误。
在中央编译局和外文出版社做过八年译文修改工作的美国翻译专家Joan Pinkham在《中式英语之鉴》中曾对中式英语下过定义:“所谓的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1]这种英语大多不合英语语言规范和文化,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
三、中式英语的表现1.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在汉译英中,词语的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是译文在词汇层面最常出现的两大问题。
语义重复指的是译者按照汉语原文逐字翻译成英语,译文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多余的重复的词。
例如,将“人们的生活水平”译成“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
因为“living standards”只适用于人类。
诸如此类的多余的词是比较容易被译者发现并接受,而词语的搭配不当则不易被译者及英语学习者发现并信服。
Eugene Nida认为,不少母语为非英语的译者译出的东西即使单词、语法都是正确的,但他所译出的某些词语组合在英语中也是不被接受的。
[2]对于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来说,一个英语词究竟能不能和另一个英语词搭配并不是自由随意的。
在翻译时,不能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去翻译,也要考虑到英语词语的习惯搭配。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作者:刘彬彬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1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一些基本定义和形式。
笔者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汉英翻译中式英语方法一、中式英语定义中式英语(Chinglish)一词由来已久,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二、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学生学习英语时自然是先接触英汉互译,在母语基础上对英语进行同化处理,所以中英对照翻译学习成了学习者认知英语的手段之一。
学习者通过一对一的记忆来达到对英语的认知。
如英语中 big 就是汉语的"大",所以当要用英语翻译"一大早"时,他们就翻译成 a big morning,而没有顺应英语中很早的含义,从而做出相应的变化译成 early in the morning。
还有诸如马路译成horse road 等典型中式英语现象。
在词汇方面一词多译现象很多,但实际上含义不尽等同,如英语中的 look,see,watch 等都译成汉语的"看",学习者在翻译看书时就成了look a book。
不仅仅词汇翻译过程中容易产生中式英语,在句子互译中中式英语更难纠正。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体现和行文习惯差异导致在句子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如时态,修辞等方面中式英语。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是承受者,这是汉语两种语言的共同点。
汉语中没有时态和词的单复数之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有意识地进行同化认同而忽视英汉语言体系的差异。
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之分,在名词后有词形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
例如,一本书是 a book,而两本书就是 twobooks。
名词作主语,相应的谓语动词须随单复数做相应的改变。
学习者在翻译活动中习惯性地认同了汉语语言习惯而忽视了数的变化。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glish in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InvestigatorHe CaixiaBeijing TV UniversitySubmitted on 12 May 2011In fulfillment of the course Practical Project Design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研究者王小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交2011年5月12日完成的课程设计实践项目AcknowledgmentI am mostly grateful to Professor Guide and MissZhang ,without whose support this project would not implemented.I am also grateful to my colleagues.Last but not the least , big thanks to my mother and father ,without whose support ,I would not have self-confidence to finish this project.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well-structured transformation of both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it is not a simple job of duplication. Chinese has its own character. When it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English rules. After all,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of fundamental difference. Not all vocabulary has equivalence in other language. As for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t is not the same as well. What‘s more, Chinese and English indicate different connotation because of the culture. It‘s difficult to make a compromise in the translation. Therefore, Chinglish easily occur. The manifestation includes: incorrect location of meaning, incorrect sentence structure and lacking of normalization. But generally, all these mistakes are interfered by mother tongue.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Chinglish.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 of Chinglish, this paper will demonstrate a lot of example so as to evaluate the causes and suggestions of how to avoid or reduce it, with a purpose to bring translation nearer to a standard of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Key words: Chinglish;causes;culture;faithfulness;smoothness.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有些表达约定俗成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有些表达约定俗成有的词句尽管搭配不当,但因长期使用而被英语国家接受,可谓约定俗成,例如:"把中国建设成为"build China into属Chinglish,应译为:turn China into但在克林顿欢迎江主席的讲话中就用了build San Francisco into a thriving cosmopolitan city。
可见英语也在吸收外来语,也在不断发展。
三、重复和累赘。
汉语和英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所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
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
例如:(5)"为了开好本次大会,邮联大会中国组委会全力以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均对本次大会的筹备给予了大力支持。
很多国家政府和邮政主管部门也为中国筹备本次大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在此,我谨向所有支持本次大会筹备工作的国家、部门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初译:The Chines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postal Union Congress has gone all out to make preparati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gress a succes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China have rendered unfailing support to the preparatory work of the Congress. The Governments and competent postal department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furnished kind assistance to China's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Congress. Here I'd like to express my most sincere thanks to all countries, departments and friends that have given us support to the preparatorywork for the Congress.在这句话中,"大会",出现了五次,初译在英文中也出现五次。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逐字理解, 一一对释或忽略了这两种语 � � � 言中的词语 � � 搭配差异 范围 也 不 相 同 的 � 比 如: "胆 小 如 鼠 " (a i i d a a ha e / 收稿日期: 20 11 - 0 1 - 25 作者简介: 康志梅( 19 8 2 - ) , 女, 山西柳林人 , 讲师, 研 究方向为翻译与英语教学�
� � � � � � � � � � � � � � � � "T e he de e e f 改革开放以来, 产生了 不少 具有中 国特 色的新 词汇 , 新 需要进一 步 了 解 中国 " 译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hi a - Ja a ea i , C hi a eed he Ja a be e 提法 它们在英文里 没有或 一时 找不 到相应 的译 法, 那么译 � � � 员在翻译的过程中无论 � � � � � � � � � � � � 是直译 � � 还是 � � 解释性 翻译 都难免 带有 a d he Ja a a eed C hi a b e e" , 在 译文中 "中 中文味道�例如 :" 一 揽子 计划" 译为 " ac ag � e� � a " , "三个 国" 和 "日本" 各出现了三次, 句子显得有些累赘, 有 Chi gi h " T h ee� Re � � � � e� e � " , " � � � � " � � � � " � ei g h h : "T eC hi a - Ja a e a i , 代表" 译为 八 荣八 耻 译为 的味道�而改后的译文 � � � , � � ei � g � h� � di � gac e � " � �像这样的译文虽简单易懂 � � � � � � � � , " C hi a eed he Ja a b e e a d i ce e a " , 但仍有 中式 就避免了 英语" 的烙印� 2 .逐字 翻译与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和翻译环境的影响, 译员 养成了用汉 语思维模式取代英语思维模式的思维习惯 , 在翻 译中往往会 重复, 句子简练多了� 4 .修辞不当 英语和汉语由于文化渊源不同, 所 以二者观 察事物的角 度和联 想也不同�即使是反映同一概念, 所使用 词汇的语义
汉译英论文:汉译英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现象解析
汉译英论文:汉译英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现象解析摘要:由于受到汉语语言文化习惯以及文化思维因素的影响,在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这种“中式英语”译文可表现在单词、词组、语法及句子等各个层面上。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中式英语在汉译英译文中的种种表现及成因。
关键词:汉译英中式英语表现成因1.引言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和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汉译英过程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应用于英语的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而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
本文仅限于讨论后者,即在汉译英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英语。
2.翻译过程中中式英语的表现2.1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在汉译英过程中,出现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汉英转换过程中,仅停留在英语词汇表层意义,忽略词的内涵意义。
有些词虽然表面上意义相等,但由于其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不一致,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并不能表达对等的意思。
例如:(1)如果你不会抽烟,最好不要学了。
if you can not smoke,you’d better not to learn.“学抽烟”不是学某种技巧,“会不会抽烟”实际上指的是有没有抽烟的习惯,所以可以把译文改为“if you do not smoke,you’d better not do it.”因此,凭感觉把汉语的词语生搬硬译成看上去似乎同义的英语词语,容易造成译文晦涩难懂,即产生中式英语。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词的褒贬色彩、感情色彩、文化内涵都不相同,词的联想意义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不会在汉译英过程中进行词对词的翻译了。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论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摘要:具有汉语的思维方式及汉语的语言结构与特征的英语即通常所谓的Chinglish, 即中式英语。
但是,在目前环境下,汉英翻译绝大多数由具有汉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完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很容易运用汉语的思维模式以及汉语的语言结构来行文,这样,其最终的的产品—英译文—很容易表现出汉语的思维方式特征以及汉语的语言结构特征。
这篇文章中式围绕“什么是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有哪些表现形式?”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一、理论探讨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同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是以规范的英语为核心,用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
而中式英语则是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因过分拘泥与原文字句而机械的从字面意义上以“对号入座”的方式来表述,导致一种在字面上看是英语译文但实际上却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言语形式,它暂不属于任何英语变体。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1、用英文表达时以汉语的思维模式来进行这是产生中式英语的最重要、也是最自然的原因。
比如,在用英语表达“你的身材很好”这句话时,说”Your figure is beautiful”就是中式英语,地道的英文表达应该是”You have a fair figure”。
2、对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英语而进行直译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新兴词汇不断涌现,而这些词汇带有中国特色,在英语中一时无法找到对应的表达,这时英译文往往采用解释性或字字对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这时就会出现中式英语。
例如,将“国际关系民主化”翻译成”democr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而正确的译文为”Democracy should be practiced in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A ThesisSubmitted for Obtaining the B.A. Degree from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yZhao DandanSupervisedByLecturer Cheng AiliMay 26, 2011SignatureThe thesi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by Zhao Dandan was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Lecturer Cheng Aili on May26, 2011.Supervisor :________________( Signature)AcknowledgementsThis thesis was completed on February 26, 2011, and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with it. Here I would particularly like to thank my respectable supervisor, Lecturer Cheng Aili, for the valuable advice that she has given me in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In addition to what she has taught in her spare time on how to prepare and write the thesis, I also want to acknowledge all the teachers 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ho have provided me with rich information and great encouragement and their efforts to offer me the form and rules. Besides, my roommates should be acknowledged too for their kind and generous help.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us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field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documents of corporations and internet. In China,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the increasing frequent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English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bond to exchange with other countries. As a great many Chinese people are learning English, there appears an intricate problem, chinglish, a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perplexing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so it is essential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e whole thesis is to discuss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and is developed from translational perspective in three aspect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E 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is problem.Key Words:chinglish translation reason manifestation countermeasure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许多国家,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被使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国际会议、公司的重要文件以及网络等方面。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Study on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opening up and the deepening of foreign exchanges, transl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moting cross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has promoted the mutual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re are thousands of people engag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n China, but unfortunately, because most of us use English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language, a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called Chinglish is produced, which can not be understood or accepted by the readers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Even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interpretation of what we originally intended to convey ha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effec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hinglish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It i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glish is difficult to accep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it leads to errors in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Chinglish often occurs in Chinese English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Therefore, how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Chinglish in Chinese English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is a topic worth studying.Keywords: Translation; Chinglish;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中文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翻译在其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开题报告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第2章对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段落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以及单词理解能力;
第3章对“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
第4章针对“中式英语”现象提出具体的学习策略;
第5章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
预期目标
从中式英语的现象、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探讨正确学习英语方法入手,浅析中式英语;希望学习者能在意识和行动上尽量避免学习误区,供大家参考探究出来的学习方法,使中西文化层面的交流更为有效。
Zhejiang University,2007.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Nord, Christia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Seaton, B.A.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82.
Yang weiguang. Phenomenon and analysi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从中式思维模式探究汉英口译中的中式英语
从中式思维模式探究汉英口译中的中式英语前言: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国际上的联系越来越多,英语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各个领域对于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其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
我国大多数的口译人才的母语都是汉语,所以,汉语对于口译人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情况下,口译人才经常会下意识的说出带有汉语味道的英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效果,降低了我国的口译质量,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建设。
一、思维模式与英语口译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媒介,是由词汇、语法、句子、段落等堆积而成的,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积累,还具有非常强大的思维能力。
人脑根据概念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知、结果就是思维,思维分为简单与复杂,像是大猩猩等高级动物就具有简单的思维,而人类则具有复杂的思维。
不同的人类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思维模式的分类也是各有千秋。
英语口译是一种翻译形式,是将汉语用英语翻译过来,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人觉得只要认识的单词够多,掌握好固定的语法模式就能够做好英语口译,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就像中文里面有方言一样,英语中也存在一些俚语,或者是单词有引申含义的时候,而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进行口译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机械的翻译词语,组成句子,而是要将自己的感情包含在其中,这样才能使口译结果更加富有生机,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思维模式的点拨,总而言之,思维、口译、语言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二、思维模式在英语口译中的重要性就像笔者之前提到的,思维、语言、口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英语口译受思维模式的支配,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进行语言的表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用翻译成英文就是“Love me,love my dog”,我们都知道“Dog”的意识是“狗”而并不是“乌”,但是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只是选择对比的事物不同罢了,但是在英语中,按照这种模式翻译就比按照原话翻译要文雅的多,而这都是通过人们思考出来的,由此可见,只是机械性的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是不对的,必须要经过思维模式加以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不一样。汉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 现象, 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 短语或省略来表达, Reading 如: skills are very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language, so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ading skills. 此句中第二个 “reading skills” 就 是多余累赘, 将它改为 “them” 句子就简练多了。 2.3 人称和数 在英语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 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谓语就需要加 , “s” 但在汉语中, 却没有这种人称和数的变化, 所以, 受汉语这一语言习惯的影响, 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也常 常忽略这一点。 2.4 词序倒置 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词语的表达顺序是相反的。很多 学习者常常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一点,下意识 地就犯了中式英语的错误。 night and day (日日夜夜), 如: young and old 老少) bride and bridegroom ( , (新郎新娘) 而不应该译 , 为: and night, old and young, bridegroom and bride 等。 day 2.5 词性混淆 一词多义是英语和汉语共同的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环 境里有不同的意思。但是,英语的每一个词在进入句子之前 都有明确的词性, 而汉语对词语的词性界定则相对宽松, 所以 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学习者往往只注意词汇的语义而忽 略它的词性, 结果导致词性混淆的错误。如: “我很后悔浪费 了很多时间上网聊天。错译为: m very regret having wasting ” I’ too much time chatting online.此句中动词 regret 被误用为形容 词,应译为:regret having wasting too much time chatting online. I 2.6 修辞不当 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 表达上存在差异。学习者往往在生搬硬套的过程中却忽略了 词汇本身携带的文化内涵意义。如: “看见别人先后富起来, 他非常眼红。 错译为: ” Seeing other become rich one after another, he was absolutely red-eyed. 应译为: Seeing other become rich one after another, he was green with envy.因为汉语中的 “红 眼” “妒忌” 是 的意思, 但是英语中 “green” 才表示 “妒忌” 的意思。 2.7 语态差异 汉语和英语都有语态之分,但是在汉语中被动语态极少 使用,并且使用时大多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 事, 所以如果句子中不需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 而且主动意义 和被动意义又不会发生混淆时, 一般是不用被动语态; 但是由 于表达习惯的不同,英语中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都要通 过被动语态来表示, 于是, 这种差异也容易导致学习者写出语 态错误的中式英语。如:那本字典是他老师送给他的。错译 “ ” 为: This dictionary is his teacher gave him.而应译为: This dictionary was given by his teacher.
178
—— 科协论坛 ・ 2010 年第 6 期 (下) ——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 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 3) ( .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 2002 . [4] 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 Guide to Chinglish [ M ]. 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1998. [5]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6] 陈洁.浅析中式英语[J].文教资料, 2006,14) ( .
177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如果说写作是 一种自由舞蹈的话, 那么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 而且 还要跳得优美。因为原著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而翻 译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 达原文的思想。 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优秀的译文要做到 “信” 、 “达” 雅” 即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 、 , “ 又要通顺流畅、 文辞优美、 可读性强。但是在实践当中, 却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 是译文流畅, 文辞优美, 可是忽略甚至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另 一种则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带 有明显汉语痕迹而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这两种都不 符合 “信” 达” 雅” 、 “ 、 “ 的标准, 而后一种情况更为常见, 称为中 式英语,即 Chinglish。本文试图探讨汉英翻译中产生中式英 语倾向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现象,从而使 译文既没有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文的风味。 1 中式英语产生原因 1.1 文化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建立在文 化的基础上,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 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 英汉两种语言 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且 也为这两种语言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了巨大的障碍。 如龙, 在中国神话中被描述为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动物,是吉祥的象 征,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 龙代表帝王、 权威和高贵。但在西方 神话传说中, dragon 却是一种长着翅膀, 身上有鳞, 拖着一条 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 令人感到恐怖, 因此西方 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 应该消灭。所以汉语的“望子成龙” 如翻译成: Eager to see one’ son become a dragon, s 那将在西方 人心目中会产生何种意象?而译为: expect one’ son to beto s 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 就能达到和汉语类似的效果。 1.2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这两 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
—— 科协论坛 ・ 20.8 句子语序的差异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人和西 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的, 注重整体感;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线型的, 注重个体感。 如: “昨天, 在隔壁的房间, 孩子们在高兴地玩电脑游戏。从此句的 ” 各个成分可以看出来汉语的说话思维是: 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主语-方式状语-谓语-宾语。而翻译成英语则是:The children played computer games happily in the next room yesterday. 可以 看出英语的说话思维是: 主语-谓语-宾语-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由此可见, 汉语是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发展关系, 从 先到后、 从远到近、 从大到小、 从因到果等形成 “流水型” 的句子 结构; 而英语的句子语序则恰恰相反, 注重逻辑分析, 从主到次, 从小到大, 递相叠加, “树杈形” 形成 的句子结构。 当然, 也可以 根据说话人要表达的意图, 句子语序也可以灵活改变。另外, 汉英两种语言定语的位置也有区别。 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也 就是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 “红彤彤的苹果、 如: 意味深长的话” 等等都是定语前置; 但在英语中, 除单词作定语时须前置以外, 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则需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girl standing over there (站在那边的女孩), I lost the pen which my father gave me last year. (我弄丢了去年爸爸给我的那支钢笔)。 3 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1) 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 增强对英语 语言特点的认识。 (2)多听英语广播, BBC 和 VOA 等, 如 学会用英语思维来 说英语。多注意模仿, 通过模仿可以掌握地道的英语, 提高英 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3) 充分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各种表现形式, 从而避免 中式英语的产生。 4 结束语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 由于母语、 文化因素或思维方式 的干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中式英语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只有提高双语能力, 拓宽知识面, 多了解西方文化才能进 一步提高英语的使用能力, 彻底摆脱中式英语的困扰。
教育科学
与 人才培养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 胡慧琦
广东・广州 510507)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中式英语” 是所有中国人学英语时都会碰上的一个极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
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盲目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本文 从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来探讨汉英翻译中产生的 “中式英语” 。 关键词:中式英语 汉英差异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77-02 体系和特征, 彼此观察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角度、 方法自然有所 差异,也就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或模式。中国学生经过十多 年的英语学习, 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掌握了语法知识, 可 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用英语自由地进行交流,根本原因是 因为没有形成英语思维, 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 再将汉语一句 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 说出的英语自然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 如那句著名的十大中式英语之一: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3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迁移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 时, 学习者以前所掌握的知识、 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语 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母语的某些特 征和目的语相类似时, 对目的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则称为正 迁移; 反之, 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特征相迥异时, 在目的 语的学习中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习惯或模式而出现错误,对 目的语的学习起到妨碍作用时,则是负迁移。如很多学生在 碰到英语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时常常忘记要 在谓语动词后加 , “s” 这就是因为汉语没有这种变化, 学生往往 就会忽略这一点。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最困难的应该就 是容易受到母语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国与英语国家在 文化、 政治、 经济、 社会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不同, 在汉英翻译 过程中完全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状况是不可能的,这就像英 译汉容易出现欧式中文是一样的道理。 2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2.1 词语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学习者容易忽略这两种语言 中的词语搭配的差异而直接用汉语套用英语。比如: letter the writes,应为: letter reads; the open the TV, 应为: on the TV; turn Eat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应为: 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2.2 重复和累赘 汉语和英语对名词、 动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