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共19张PP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问题: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学生活动1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维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 s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不进行实验直接求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比一比,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谁快?为什么?
V下>V上
下坡时,物体越往下滑,速度越快。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速度
传感器测距离配合计算机测速的优点: ①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 计算机可以根据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自动算出速度; ③ 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课堂练习
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 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 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4_8__min,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1_0_0___km/h。
1.4 测量平均速度
四川广安浓溪初中陈晨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图3-12
A
图3-13
B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
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一章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一章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2、导入: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4.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5.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太阳从东方升起B、月亮躲进云里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


斜面顶端
②金用属停片表测量小车时从间_t1____________滑下到撞击
___________的____s_1_、__t1__。
v=s/t
③根据测得的____平__均__速, 利度用公公式式v1_______算出
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_斜__面__的__中__部________ 。
④将距金离属s片2 移至_____________,测出小车到金
清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的区别。
小结: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是
v2,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v 2 v1v2 v1 v2
16.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
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则在全程汽车的平
均速度是
( C)
A.35 km/h
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路程内汽车的
平均速度是
(B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解:设全程为s,则
vs s1s2 t t1t2
ss 22 ss
1
2
1
40km/h
22 30 60
v1 v2
故本题应选B。
注: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熟悉平均速度的公式,分
( C)
A. 20m/s B. 10m/s C. 8m/s D. 都不对
25.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
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
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
内的平均速度是
(D )
A. 35km/h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自制教具及实验改进:由于我校是农村薄弱学校,原只配一套斜面小车,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且在测试中发现:当斜面坡度太小时,小车不能下滑,坡度稍大时,小车容易驶出木板发生侧翻。

因此,我设计了12套“轨道斜面”,即把线槽(电工用)固定在木板(或木直尺)上做斜面,用玻璃球代替小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每套成本不到1.5块钱)。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解析版)含答案

第1.4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v =s t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可利用公式v =s t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知识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原理:ts v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ts v =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21v v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213s s s -=,下半段的速度2121333t t s s t s v --==,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123v v v >>。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和“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 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确保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强调“测量平均速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Δx/Δt。
(2)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能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问题驱动: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共47张)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共47张)

金属片
S1
终点
起点
思考:
3、怎样记录时间?
金属片
S1
终点
车撞击金属片 停止计时
起点
释放开始计时
t1
思考:
4、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金属片
S1
终点
车撞击金属片
v1
停止计时
s1 t1
起点
释放开始计时
t1
S1
金属片
s3 t1
S2
t2
t3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如何计算下半段路程?
S3= S1-S2 t3= t1-t2
2、整个路程的速度比上半段路程的速度大,比 下半段路程的速度小。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 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答: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
不一样大?
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 于上半段速度。
问题②:为什么各组之间测量的值差别很大? 是误差所致吗?
V1=? V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t2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s/m
边学边练 一试身手
请分析下述操作或推论,哪些是错误的? ① 该实验测出的平均速度就是小车到达末
端碰金属片时的速度。
错误.平均速度小于末端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小组合作讨论: 1、如何设计实验步骤? 2、怎样设计格。 3、展示实验结论。

1、设计的斜面不能太陡。 2、测量小车下半段运动时间时,可以用 运动总时间减去上段运动时间来进行计算 。 3、测量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 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 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测量平均速度

演示实验:小车从斜面滑下来。
思考:小车在斜面前半程和后半程运动速度 一样吗?

1、从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 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目的:练习用 和 测量 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3、实验原理: (用公式表示)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共46张PPT)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1.4_测量平均速度(共46张PPT)
3. 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 要什么仪器?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自学检测 (6分钟)
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 物理量有___路__程____和___时__间____ ,分别用 __刻__度__尺___和___停__表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
__v_=__s_/_t 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分钟)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 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 速度。
自学指导 (3分钟)
阅读课本P23-24 的内容,并把重点内容 用笔画出来,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原理是什么?
2.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金段属路片 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4 t2= 2.5 t3= t1- t2=
⑤测出小车从_斜__面__顶__端__滑过_斜__面__上__半__段__路__程__s2_ 所用的__时__间_______ ,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__平__均__速__度__公__式__v_2_____。
实验: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S1
S2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
情况是怎样的?
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

2018-2019物理分层导学八年级(上)人教版课件:第一章1.4测量平均速度

2018-2019物理分层导学八年级(上)人教版课件:第一章1.4测量平均速度
图1.4-5
7.如图1.4-6所示,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 尺 (1)(该分实度验值是为根1c据m)公的式斜_面_v_上=__下st__滑_进。行测量的。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小___(选填“大”或“小”)。 (3)sAB=___3_9_.0___cm,tBC=___1_____s,vAC=___0_.3_0___m/s。 (4)如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____大____(选填“大”或“小”)。


图1.4-3
5.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 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他从家到学校的运动s -t图象如图1.4-4所示,则第3分钟至5分钟小华的 运动状态为___静__止___,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___2_.5____m/s。
图1.4-4
6.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 乘客在车经过如图1.4-5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正好是7:00;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 表,时间是7:48,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 是___4_8____min,小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_1_0_0 ___km/h。
实 验 方 法 : 用 _停___表__ 测 出 小 车 在 斜 面 运 动 __刻__度__尺___测出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利用
的时
v=st
间,用 求出小
车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1.为了测量小车通过斜面的平均速度,对斜面的选 择和安装,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D )
A.选择较短的斜面,且保持较陡的坡度 B.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陡的坡度 C.选择较短的斜面,且保持较缓的坡度 D.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缓的坡度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探究题(答案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探究题(答案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题(答案版)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

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

2、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3、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19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的速度为 m/s。

图19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8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BC= cm,t BC= s,v 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⑴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⑵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⑶斜面的作用:⑷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 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⑸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 = m/s.⑹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6、根据活动: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2)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和(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能减小实验误差吗?答:7、有一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重庆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817

重庆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817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3 m/sB.6 m/sC.6.3 m/sD.0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

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 m/sB.9 m/sC.12 m/sD.15 m/s3.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铅笔的长度是 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cm/s。

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

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

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方法一:。

方法二:。

6.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2017·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 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 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2.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 10m/sB. 5m/sC. 4.8m/D. 6m/s3.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4.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A. 1.25米/秒B. 2米/秒C. 7.5米/秒D. 0.83米/秒5.下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6.据新华社报道,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000米,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 5 m/sB. 10 m/sC. 5 km/hD. 10 km/h7.正在建设的武汉至宜昌的高速铁路全长约291km,计划2012年建成通车。

它的建成将会给沿途经过的仙桃、天门、潜江等市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甲、乙两个人从同一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 甲在一半时间内跑,在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一半路 程上跑,在另一半路程上走。他们跑的速度相同,走 的速度也相同,则 ( ) A.甲先到终点
B.乙先到终点 C.甲、乙同时到达 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
小结:
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1 2 3
4.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路 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0km/h,则在全路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5.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全过程中,前一半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为60 km/h,则在全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
S2
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s1= s2= t1= t2=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v1= v2=
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3 t3
s1 t1
s2 t2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 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s1 s2 v3 t1 t 2
计算。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练一练:下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 变化实验,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 速度公式 v=s/t,该实验要收集的 路程 数据是 _____和时间 _____。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 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 小 ___(填“大” 或“小”)的坡度。根据数据记录,则小车通过全过程 0.18 的平均速度 v1= _____m/s。若s2正好是s1的一半,则小车 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_____m/s。小车通过下 0.15 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3= ______m/s。由上述实验得出结 0.225 快 ____。 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复习与讨论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 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 高处释放。同学听到乒乓
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
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撞 击地的声音停止计时, 并比较计时结果。
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
小资料: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 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 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 声波来实现。
v = s/t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3.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____s,平均速度为 0.3 快 _____m/s 1.00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 。
26 55 24
11
10
53
22
51 20 49 18 47 16 45 14 43 12 41 10 39
8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图的
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小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4.00 cm, tBC= ____ 1 s,vAC= ______ 0.03 m/s。 sAB= _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___________ 。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 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当堂训练 (5分钟)
59 28 57
14 13 12 0
0 31 2
1 2 3 4 5 9 8 7 6
33 4 35 6 37
1. 右图所示, 该秒表所示的时 间为 38.4 ____min_____s 。 3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s 实验原理: v 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金属挡板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S1
金属挡板
s3 t3
t1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
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