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

合集下载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珠穆朗玛峰:8844.43M
马里亚纳海沟:-11035M
马里亚纳海沟
同样是挤压,为何 前者形成山脉,而 此处形成海沟?
为何大陆板 块上升,而大洋 板块下沉?
密度:大陆(硅铝层)< 大洋(硅镁层)
探究·寻找消亡边界
陆—陆边界 海—陆边界
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海 陆
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 岛弧 落基山脉 海岸海岸山脉 等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基于这样的要求,即执行“标准”需要 做到“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如此高大雄 伟的珠峰是如何 形成的呢?
结合世界地形图·寻找板块图中的喜马拉雅山
请看动画演示
【概念解析】消亡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 是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以消亡边界为例
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11号 15级1班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
·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回忆起初中有关知识——板块构造学说的 主要内容。
②通过讲解,学生能够列举、说出六大板块并能分清大陆板块和 大洋板块。
除了雄伟奇特的地形,消 亡边界也会出现地质灾害。
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相关 的灾害资料。
THANKS

高三复习课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杨靖)

高三复习课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杨靖)

洋洋碰撞往往形成洋中的海沟,岛弧 陆陆碰撞形成山脉
岛 弧
马 里 亚 纳 海 沟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大西洋
红海
印度洋—非
非—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冰岛 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碰撞区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东亚岛弧链、海沟
非—亚欧
洋中岛弧、
海沟
新西兰南北二岛
↑ 俯 大陆板块
海岸山脉、 陆缘岛弧、 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


沟、岛弧链
界 大洋板块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长沙市实验中学 杨靖
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观点
1.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形态(宏观地形)。
探究一:六大板块
A B D
E
C
F
探究一:六大板块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总结: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东非大裂谷
陆地内部张裂
生长边界 ←→ :裂谷 海洋内部张裂 :海岭
大西洋中脊
大陆板块 ↓


山脉和高原
青藏高原、喜马
拉雅山脉
消 撞 大陆板块 亡 边 大洋板块 边 界 ↓ 界 ↓ 冲 ↑ 大洋板块 ↓
D

3.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 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C )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欧亚 板块和
美洲 板块之
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生长 边界(填“生长”或“消
亡”)。
2.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
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
(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分类2:大陆-大 陆板块挤压碰 撞:形成高大 的山脉
举例:喜马拉雅 山、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冰岛
落基山脉
红海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
东非大裂谷
花彩列岛 东亚岛弧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中脊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边界分为两种类型: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挤压碰撞叫:消亡边界
板块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 形成了什么地貌?
生长边界:裂谷、海洋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中脊
裂谷
海洋
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系
东北平原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zxxk
喜马拉雅山
地球 表面 形态
2.2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 质
内力 表 作用 现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板块 构造 学说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B
地堑
东 非 大 裂 谷

地球的地理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地理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的地理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的地理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成、地壳运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地球的地理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进行探讨。

1. 地球的地理结构地球的地理结构主要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部分,厚度约为5-60公里。

地壳分为两类,即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洲地壳位于陆地上,主要由花岗岩和安山岩构成,密度较大洋地壳要低。

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密度较大洲地壳要高。

地壳不断地在运动,经历着构造变化,这种运动称为地球构造活动。

地幔是地壳下方的一层软流动的岩石层,约占地球半径的84%。

地幔的物质主要由硅酸盐和镁铁矿物质构成。

地幔内部存在着构造环流,形成了地球的大尺度对流运动,这种对流运动对地壳板块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半径约为3480公里。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镍合金构成,内核则为固态的铁镍合金。

地核由于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可以产生地球的磁场,并对地球内部的热量传输和地壳板块运动起到重要的影响。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地球上地壳的运动和构造变化。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分为数十块大小不等的板块,这些板块不断地运动和变形。

主要的板块边界包括三种类型:边界、隆起(也称为发散边界)和拆沉(也称为聚敛边界)。

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的边界,它们之间存在着延伸的断层。

板块沿断层相对运动,如旋转、滑动等,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隆起是指两个板块从地下拉开的边界,使岩浆从地幔中上涌,形成新的地壳,导致海底扩张和火山活动。

大洋中脊就是典型的隆起边界。

拆沉是指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或相互挤压,其中一个板块下沉到地幔中,形成深海槽,同时会形成抬升的山脉和火山带。

太平洋环火山带就是一个典型的拆沉边界。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震分布、火山活动和大陆漂移等现象的重要理论,它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壳运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海洋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大西洋海岭印度洋海岭板块运动边界类型山脉和高原岛弧海沟山脉裂谷海洋海岭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地壳运动的相关学说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1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东非大裂谷、
红海
陆壳
示意图
裂谷
陆壳
陆壳 内的 生长 边界
东非大裂谷处于非洲东部,是由 于非洲板块内部陆壳张裂形成。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入海口, 经过红海,北达西亚的死海。东 非大裂谷长约6400多千米,裂谷 两侧崖壁陡峭。裂谷沿线有众多 的湖泊,如马拉维湖等是陆壳张 裂形成,且多火山地震。东非大 裂谷未来可能因张裂而成为新的 海洋。
阿留申群岛和海沟是洋壳与洋壳挤压形成的,日本本土二中发的学生练习题目倒是 说陆壳与洋壳,不过资料没看过,我自己认为这种说法正确的概率较大,千岛 群岛就不知道是不是陆壳与洋壳挤压形成,菲律宾群呢?南海既有陆壳也有洋 壳,所以不好说。总之,资料一般都说亚洲东部的岛弧海沟是陆壳与洋壳挤压 形成,我觉得再加上两个字,就是“主要”或“一般”。
印度洋是变大还是变小,邵老师没说过,资料和网 上查不到,如果学生问到,就说现在还没有最终 的说法。不可以随便猜测。
在播放内力作用与地貌的视频的时候,可以说现在 关于软流层岩浆对流的原理科学正在研究,还是 未解之谜。
东非大裂谷
地壳运动的相关学说
大陆漂 移学说
海底扩 张学说



好,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板块的基本知识, 那板块的边界有哪些类型呢?边界处的两个板块之间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边界处会形成怎么的地形呢?好,现在我们学习板块运动和宏观地形? 问海岸山脉的时候,靠近海洋且与海岸平行的山脉,如落基山、安第斯 山,可以问学生喜马拉雅山是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不靠近海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B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B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山地,B常形成谷地;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谷地,B则成为山岭。

(地形倒置)(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其中,A部分叫地垒,常发育成山峰;B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温馨提示]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两个大力士在海沟岛弧处相互挤压碰撞,因 为洋壳的位置低,又背负着厚重的海水,实在抬不起头,只好顺 势俯冲到陆壳的下方,形成海沟。同时,拼命的将陆地拱起,使 陆壳抬升为岛弧。当然,岛弧中也有部分是火山喷发形成。
大陆板块 宏观
与大洋板 地形
块的消亡
边界
岛弧海
沟、海
岸山脉
海沟
例子
亚洲东部 的岛弧海 沟、美洲 西岸的海 岸山脉海 沟
新西兰发生地震: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板块活跃不稳定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0°N:是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 界处(赤道、南回归线) 落基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形成 巨大的褶皱山脉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边界,形 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日本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地壳活跃不稳定
沉积岩
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要 固结成岩等作用而形成。 特

层理结构 含有化石
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结构和成分发 变质岩 生变质。
代表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1、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
重 熔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
风化、沉积、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两板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大洋板 块与大洋板块间) 两板块间相互张裂分离 (大陆板块内、大洋板块内)
大陆板块与 宏观 大陆板块的 地形 消亡边界 山脉和高原
例子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示意图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

一、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形态的塑造。

难点:板块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外力角度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关键:用直观教学法,特别是受力演示、多媒体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内外力与地表形态。

课时安排:用三个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完成内外力作用及板块与地表形态的影响;第二课时完成地质构造与地形形态;第三课时完成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及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会列表比较分析问题;初步学会运所学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野外地质考察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举,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利用世界经典地貌图片导入新课(选用流水、风力、冰川、海浪塑造而成的地貌图)。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行阅读,明白要学什么、做什么?3、紧接课堂导入,教师设问这些地形地貌是怎么形成的?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第36页第一部分,教师设计问题: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教师强调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4、转承:内力作用到底让地表形态怎么了?引入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这部分的教学。

5、教师点明,目前地球大陆分布的原因分析有三种理论,引出板块构造学说6、引导学生阅读37页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结合课本37页的活动内容,老师设计问题:全球分成几大板块?板块的边界分为几种?结合课文活动,两大板块的移动造成什么后果?引出板块边界与地表地形间的相互关系?7、利用图片或视频,说明板块的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对地表地形的影响?生长边界与裂谷、海洋、海岭(洋中脊);消亡边界与山脉、海沟、岛弧。

8、利用课本38非洲地形,老师指明非洲的山脉名称与分布,设问为什么非洲少山脉?9、引导学生思考:板块构造学说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教师概括指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掠夺碰撞或彼此分离,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激烈。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来解释地球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以及解释地球宏观地形形成原因一种较为流行的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建立在海底扩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之上。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位于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带分割成若干部分,其中主要的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这六个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地球板块一直在运动。

因为板块的运动,板块之间的结合部,频繁的地壳活动,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而板块内部因为远离板块之间的结合部,相对稳定。

根据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不同,板块边界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东非大裂谷所谓“生长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相互张裂、分离而形成的板块边界,对于宏观地形而言,如果是陆地板块的内部张裂,就会形成“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就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裂谷继续扩张就可能形成“海洋”,比如红海。

板块之间继续张裂,就有可能形成“大洋”,大西洋就是板块之间不断张裂而形成的。

海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就会形成“海岭”,由于板块之间张裂,地下深处的岩浆就会上升并喷出海底形成火山喷发,形成大洋中脊,也就是海岭,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都有海岭分布。

板块碰撞所谓“消亡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板块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消亡边界和环太平洋消亡边界是最主要的两部分。

对于宏观地形而言,如果是陆地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通常会形成“山脉”和“高原”地形,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就是南亚次大陆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

如果是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就会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地理事物。

比如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日本群岛、千岛群岛等岛弧,并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等海沟;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请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宏观地貌:
1:请找出板块运动形成的两种基本边界类型 2:做法一:在世界地形图上绘出六大板块边界,用不同颜 色绘制两种边界类型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 如,瀑布。
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 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V形谷——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流水侵蚀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流水沉积
黄河地上河
3.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4.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5.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 ( × )
7.红海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板块边界
(× )
8.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背斜顶部受 张力,岩性疏松, 易侵蚀;向斜槽部 受挤压,岩性坚 硬,不易侵蚀。
风力沉积
戈壁 沙漠 黄土
非洲的沙漠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2)板块张裂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形成的宏观地貌有:裂谷、洋中脊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观察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记忆、确认各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块的名称:
A B D E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B
D
E
C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非洲 板块
DLeabharlann EC F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非洲 板块
D
印度洋 板块
E
F
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 板块
阅读P38页,总结归纳,板块 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运动 板块 碰撞
大陆板 块与大 陆板块 碰撞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高峻的山脉 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消亡 大陆板 边界) 块与海 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洋板块 陆地板块边界处形成 北美落基山脉 碰撞 海岸山脉或岛弧, 太平洋西岸岛屿,如日本群
地表形态 的形成都 是内力与 外力长期 作用的结 把高山削低, 风化,侵蚀, 果,一般 把盆地填平, 内力作用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占主导。 固结成岩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平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 割成六大板块。
丘 陵
山地
平原
高原
常见的地表形态 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丘陵、山 地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第二段,思考是 什么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地质作用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教案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教案

教学内容:《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以“消亡边界”为例》授课者年级及专业15级地理科学(师范)教材版本湘教版授课对象高一学生教学课题及章节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二框第一小点《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教学内容类型自然地理、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①本节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属于地理过程、体现地学思想中的环境观总体上内容与前后课程联系紧密;②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板块的垂直运动方向及其运动的规范表述;③本节内容通过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确板块碰撞及在消亡边界形成的地形地貌,意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自然地理分析和表述的能力;学生情况分析①本从心理状况上看,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且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生活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②从知识水平上看,高一学生经历初中的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这些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而是以碎片知识、模糊知识的形式存在学生的记忆中,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建构学习思路框架和知识框架。

学生已学习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内力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③从思维特点上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往往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复杂的事物形成知识的结构,把笼统的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板书、笔记法、比较教学方法和程序分析法等②教学程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论证过程进行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②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布置课后作业,结束本节课通过“人民币”导入新课内容结合课件和板书的内容,小结本节课通过演示,解释“消亡边界”通过活动“找出消亡边界形成的地形”、提问,举出实例,巩固知识通过比较,说明“海—陆”消亡边界及不同板块的运动方向通过“最高与最深点”引入新内容总结“陆—陆”消亡边界的成因与表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综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综述

海沟 岛弧
大陆与大陆 ---巨大山脉
消亡边界
课堂练习:P37、文档
小组讨论:1、冰岛和新西兰边界类型及
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
2、格陵兰岛与太平洋西部岛弧 链分别位于哪个板块
同时,正因为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所以也解 决了大陆漂移驱动力的问题,这个解释受到科学家的普遍认 同。
一、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的板块构成,这 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全世界可以划 பைடு நூலகம்为六大板块。
二、基本内容:
1.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运动形成地表基本形态
为何喜马拉雅山地区多年前汪洋一片 如今却成为世界之巅?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地壳漂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水平 移动,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海底扩张学说
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海底扩张是 洋壳新陈代谢的过程,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3.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
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三、板块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1、板块之间彼此分离、张裂(生长边界)
2、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板块运动小结
板块内部 --地壳稳定 张裂 ---裂谷或海洋
生长边界 海岸山脉
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
大陆与海洋 碰撞

地壳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壳运动与宏观地形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1、红海和地中海的面积将会怎么变化?
(2)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海沟、山脉和岛弧 4、板块的运动有什么规律?与板块的边界类型有什么联系? (1)生长边界:断层、海岭 3、在板块的张开分裂地带会形成什么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1)生长边界:断层、海岭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之间地壳活跃 3、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对应哪些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东非裂谷带最终将会变为什么? 3、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对应哪些地形?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会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会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海岸山脉 海沟
课堂活动2:阅读教材3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的地 带会形成什么地形?
2、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会形成什么地形?
3、在板块的张开分裂地带会形成什么 地形?
2、板块边界类型
(1)生长边界:断层、海岭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会形 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大陆板块间互相挤压的地带形成 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2)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 带形海沟、山脉和岛弧
(3)在板块的张开分裂地带形成裂谷 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课堂活动3:根据板块运动规律,完成 教材38页活动问题及以下问题。 1、红海和地中海的面积将会怎么变 化?
课堂活动1:根据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 3、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对 应哪些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层中发现了 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1、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源
2、地质作用的知识整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具体表现为板块运动; 地壳运动的痕迹是地质构造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板块及其划分: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解题思路: ①图中判读非洲大陆、东非裂谷带、尼罗河、赞比西河、马达加 斯加岛、莫桑比克海峡、红海、死海、地中海、阿拉伯半岛 ②明确主要经纬线穿过的板块 ③识别板块分界线的类型:生长边界,海沟;消亡边界,洋脊
1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图中岩层 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 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 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2)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别是( A ) A.有色金属 石油 B.有色金属 金刚石 C.金刚石 石油 D.有色金属 大理岩 (3)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中①处至少发生过____ B 次地震 。 A.2 B.3 C.4 D.5
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范围 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 脉、安第斯山脉、阿拉伯半岛等所在的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 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活动比较剧烈,多火山、地震。
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中国东南部为什么多地震?
1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图中岩层 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 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 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图中地区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边界,其边 界类型为________边界。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欧 非洲 消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A
11.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 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累弹性能量,最终达到 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日本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D ) A.甲→乙→丙→丁 C.乙→丙→丁→甲 B.丙→丁→乙→甲 D.丙→甲→乙→丁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3、板块边界与地形:两种边界对应的运动方向、地貌
区别六大板块的边界类型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 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里 氏9级地震,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啸袭击, 有的巨浪高达20米。读图完成10~11题。 10.日本是世界多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 ) A.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地壳运动活跃 B.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地壳运动活跃 C.日本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上, 地壳运动活跃 D.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地壳运动活跃
下图为“局部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群 D C.安第斯山脉 D.东非大裂谷 14.图中b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移动而形成( ) C ①岛弧 ②巨大山脉 ③海沟 ④海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