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疗法
一、概念
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来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应用广泛,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了解各种液体的配比(特别临床应用广泛的混合液的配制)和用途有助于液体疗法的实施,认真观察补液前后病情变化并做好细心护理可提高液体疗法成功率。
二、难点:
1、为什么要配制混合溶液应为临床上脱水的性质、程度不同,酸中毒程度不同故需要混合液。
2、等渗性脱水补充累积损失量时为什么用1/2张或2/3张而不是等张的液体从理论上讲等渗性脱水要补充等张含钠液,但是,因为还需要同时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通常概括上述三项需要量,故对腹泻等丧失液体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给1/2张含钠液。
3、混合溶液简便配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二种溶液的溶质相等
三、补液途径:①胃肠道。尽量采用口服补液。在口服或吸收液体发生困难时,可采用其他方法。必要时可采用胃管点滴输液。②胃肠道外。静脉输液最常用。
四、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热量。5%葡萄糖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液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故视为无张力溶液。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1)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和林格液:均为等张液,在生理盐水中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与血浆离子渗透压近似(142mmol/L),为等渗液。但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1/3,不含HCO3-。输入过多可致高氯性及稀释性酸中毒,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碳酸氢钠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林格液除氯化钠外尚含与血浆含量相等的K+和CA2+,其作用与特点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但大量输注不会发生稀释性低血钾和低血钙。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氯化钠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
溶液张力计算与配置技巧
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让学生自己计算例如,将10%氯化钠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由此引出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ⅹ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ⅹ稀释后体积。即:C1ⅹV1=C2
ⅹV2,张力与百分比浓度成正比关系
2、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mmol/L~320mmol/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mol/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ⅹ10ⅹ1000ⅹ每个分子所能解离的离子数)/分子量,如%氯化钠溶液渗透压=(ⅹ10ⅹ1000ⅹ2)/=308mmol/L,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液张力为1,同理计算10%氯化钠溶液渗透压比值约为11,故该液为高张液体。
3、阐述混合液的配制遵循的原则,推出简易计算公式常用无张液为5%或10%葡萄糖,等张含钠液为%氯化钠、%碳酸氢钠、%乳酸钠,简易配制一般用无张液和高张含钠液,常用的高张液为10%氯化钠,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根据血浆的钠氯比为3:2,配置该比例的混合液最符合人体生理。
2:1等张含钠液是抢救休克扩容的首选溶液,现以此为例,讲解简单计算公式,根据血浆的钠氯比为3:2,由2份等张盐溶液+1份等张碱溶液组成,故需%氯化钠的液量=混合量总量ⅹ张力ⅹ2/3,根据稀释定律,可推算出所需其他浓度的盐的量。同理可计算碱的需要量。
凡是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
公式1: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ⅹ张力ⅹ6%
公式2: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ⅹ张力ⅹ%或%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ⅹ张力ⅹ6%
公式3: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的液量
(4)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简称ORS液),是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它由氯化钠 3. 5g,碳酸氢钠,氯化钾,葡萄糖,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目前已将各成分配制成混合药粉装入塑料袋内,服用时只要加水即可。此配方口味苦涩,容易变质。新配方用拘檬酸钠2·9g代替碳酸氢钠。此口服液是2/3张溶液,总钾浓度为%,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者。
五、液体疗法的实施
补液方案应根据患儿疾病情况,从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以确定补液量、组成、步骤和速度。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而且在静脉补液的实施过程中需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及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
1.累积损失量即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总量。
(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原则上轻度脱水约30~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50ml/kg。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输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补充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充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充1/3~1/5张含钠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应先快后慢。对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开始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2:1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其余累计损失量常在8~12小时内完成,约每小时8~10ml/kg,在循环改善出现排尿后及时补钾。
2.继续损失量在液体疗法实施过程中,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损失可继续存在,此部分应按实际损失量及性质予以补充。
(1)补液量:腹泻患儿一般按每天10~40ml/kg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