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微课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5190d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5.png)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要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理解。
2.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句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2. 板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转换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知识。
3. 创新练习:编写一段对话,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来说,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
《反问句改陈述句》微教案
![《反问句改陈述句》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224be3d4d8d15abe234e86.png)
微课设计模板一、《反问句改陈述句》微教案课时名教材内容概要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环节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四个步骤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如何正确地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改变,句子通顺创设情境、案例教学、讲授法、游戏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最热的动画片为情景,导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以《熊出没》设置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堂。
入课堂,认真听讲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讲授新知实例讲解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听讲并思考问题趣。
以实例的形式讲解用法,能保持学生的注意知识小结以学生发言的形式进行小结同学们畅所欲言力。
由学生自我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检复习巩固分组比赛,比赛的内容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思考问题,并独立完成句式转换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自主探究自我巩固反问句改提供学习任务单,供学生课下自主巩固为陈述句的转换方法极参与课堂。
提供学习任务单,可以有指向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微学习任务单知识点学科教师李不凡反问句改陈述句班级五年级学生姓名龙飞天学习小组3一、学习指南1.学习主题主题:反问句改陈述句知识点:a.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b.去除疑问词c.把问号改成句号;d.把句子整理通顺2.达成目标◆预习目标初步了解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课堂目标(1)掌握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2)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方法观看课件,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游戏教学,竞赛的形式二、学习任务1、观看教学课件自学课件名称:反问句改陈述句;问题:你能说说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吗?2、学习活动与任务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一定能办到。
三、自我测评(检测学习掌握程度的测试题、习题。
注意宜精不宜泛,不要搞成题海战术)1、有幸得到叶圣陶先生的指导,我的写作怎么会不进步呢?2、这次春游,不是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吗?3、这篇作文竟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我怎能不高兴呢?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呢?5、时间流逝很快,难道我会不珍惜吗?6、谁能想到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呢?7、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8、为了人民,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呢?9、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10、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四、反思建议(记录疑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的建议):1.学习疑问(列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或发现未解决的疑难性问题。
期末专题复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669b8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7.png)
期末专题复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具体内容涉及第六章“疑问与反问”部分,着重讲解如何将反问句转化为陈述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改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疑问与反问句子类型的认识,增强句子转换的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反问句,让学生感受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哦,原来是我们一起来学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日子!”2. 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反问句改陈述句的四种方法。
a. 删除疑问词。
b. 改变肯定词或否定词。
c. 调整语气词。
d. 变换句式。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依托,逐一讲解四种方法在实际题目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四种方法。
2. 例题解析。
3. 随堂练习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难道你不想去公园玩吗?2. 你不是已经写完作业了吗?3. 他这样做,难道不对吗?1.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不会不知道吧?2. 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吗?3. 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2. 答案:a. 陈述句:1. 你想去公园玩。
2. 你已经写完作业了。
3. 他这样做是对的。
b. 转换后的句子:1.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应该知道。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edc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c.png)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的定义和用法。
2. 学生能够分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别。
3. 学生能够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理解转换的原则和方法。
4. 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反问句改陈述句。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反问句的定义和用法。
例如,反问句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它常常用于表达强调、疑问、讽刺等情感或语气。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反问句,并请他们举出一些例子。
探究活动:1. 展示一些反问句的例子,并请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语气。
例如,“你真的以为这是正确的做法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提醒学生注意语气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将给定的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答案。
4.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与全班一起讨论正确的转换方法。
巩固活动:1. 分发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将给定的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2. 检查学生的答案,解释正确的转换方法,并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小组内创造自己的反问句,并尝试将其转换为陈述句。
2.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反问句改陈述句,以加深对该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活动:1. 确保学生理解反问句改陈述句的原则和方法。
2. 回顾学生在本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并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
评估活动:1. 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将给定的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语法知识,如宾语从句、条件句等。
2. 鼓励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运用反问句改陈述句,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探究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他们对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
![《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9ae0bd3b3567ec112d8ab4.png)
《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名称知识点来源学科教材西师大版年级三年级章节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品读,正确改写句子。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反问句和陈述句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类型□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他设计思路考试时学生们总是会遇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题目,一开始同学们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形,我采用谈话导入,讲解,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过程内容画面时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考试时我们总是会遇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题目,一开始同学们不知所措,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0秒以内二、正文讲解1、认识反问句和陈述句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答案通常就在句子之中。
最大的特点是句末标点是问号。
如:难道我没写作业?你们怎能践踏草坪呢?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有时表示肯定的意思;有时表示否定的意思。
最大的特点是句末标点用句号。
如:今天我值日。
我不会跳舞。
反问句和陈述句虽然句式上不一样,但他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句意不变。
2、讲解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去掉疑问词.(如怎么、难道等)第三步:把问号改为句号。
5分钟左右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按照这四个步骤去做,同学们肯定能做出来。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如:这件事你怎么能不做呢?当我们看到这个句子时,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件事你怎么能做呢?”这时句子与原句意思不一样,但还没有完成,我们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这个句子里的疑问词是“怎么能......呢”,把疑问词去掉,句子就变成了“这件事你做?”句子去掉了疑问词,不应该再用问号,这就是我要做的第三步:把问号改为句号。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微课教学设计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78779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c.png)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微课教学设计
好的能力。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练和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本次微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通过例句的解析和练来巩固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回顾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概念,然后列举了一些例句,探究出具体的改写方法,并通过归纳整理总结了四个步骤:两去两改一查。
最后,我们进行了例句分析和练,以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练和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f0ff5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f.png)
《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第一篇:《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了解反问句及陈述句的区别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一、引入课题,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
1.出示“我的发现”句子。
a.这么多的星星,你能数得清吗?b.这么多的星星,我数不清。
2.你发现了什么?(提示: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3.总结:第一个句子叫反问句,第二个句子叫陈述句,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要强烈得多,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含在句子中。
4.读句子,加深认识。
二、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其他不同1.反问句中有语气词“难道”“怎么”“吗”“呢”等而陈述句没有。
2.反问句说“能”而陈述句中说“不能”,反问句中说“不知道”而陈述句中说“知道”,也就是说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述方式上是相反的。
3.反问句末尾是问号而陈述句末尾是句号。
三、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律口诀:反问句改陈述句就是“两去两改”,即去反问词,去疑问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把问号改句号!1.把反问句的问号变句号;2.把“吗”“呢”“怎么”“难道”等表示疑问的词去掉;3.把反问句里的“不”去掉。
4.反问句里没有不的添上。
(有“不”去掉,没有“不”添上)5.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四、句子转换练习。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5.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8.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9.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0.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第二篇:《反问句变陈述句》教学设计《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大荔县实验小学张小红教学目标: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学情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的转换(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的转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3905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5.png)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3. 反问句与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难点: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新课导入: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2. 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转换方法、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题目。
2. 提高练习:结合实际语境,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是否存在疑问或困难。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传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1b66670740be1e650e9a7a.png)
《反问句改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句型特点,了解并掌握二者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引导学生认识陈述句和反问句。
1.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
我吃过饭了。
(陈述句——肯定句)我没有吃饭。
(陈述句——否定句)2.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三、巩固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
第一步:(换)肯定、否定互换。
第二步:(加)加上反问语气词如(怎、怎么、难道)等第三步:(加)加上句末疑问助词(呢、吗)等第四步:(变)句号变成问号。
用上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四、师传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第一步:(换)肯定、否定互换。
第二步:(去)去掉反问语气词如(怎、怎么、难道)等第三步:(去)去掉句末疑问助词(呢、吗)等第四步:(变)问号变成句号。
五、反问句改陈述句实例讲解。
示例1:否定词改成肯定词★、她难道不漂亮吗?引导学生按方法转换:否定词“不”改成“很”,然后去掉反问语气词,再去掉疑问助词,最后问号变成句号。
改好后的陈述句是:她很漂亮。
示例2:肯定词改成否定词★、我们怎么能退缩呢引导学生按方法转换:肯定词“能”改成“不能”,然后去掉反问语气词,再去掉疑问助词,最后问号变成句号。
改好后的陈述句:我们不能退缩。
六、练一练。
课件出示练习:1、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学生作答并反馈。
七、教师小结。
1、出示反问句改陈述句转换的口诀。
2、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之间的互换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反问句改陈述句的互相转换,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完整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
![(完整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064d2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b.png)
(完整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微课程《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东平县第二实验小学郑杰教学目标:了解反问句及陈述句的区别,掌握两种句型相互转换的方法,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两种句式。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两种句型的比较,了解两种句式的异同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完成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学方法:讲解法、举例法教学流程:直接点题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首先我们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特点。
二、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事情的句子,用陈述语调,句末在书面上用句号表示。
请看例句:同学们能爬上这座山。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句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例句:难道同学们不能爬上这座山吗?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给出的两个例句,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其实,反问句与陈述句这两种句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两种句式转换的方法。
首先了解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以句子为例:遇到困难,我们怎么能退缩呢?以上面句子为例,我们应该按照步骤来转换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反问句到陈述句的转换,转换后的句子为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
当堂练习1、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学生思考后出示答案。
接着了解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以句子为例: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3a872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b.png)
(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
(2)难道鸟没有气味吗?
(三)、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四步法”.
(四)练习巩固.
设计理念和特色
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利用PPT多媒体敎学,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微課
基本
信息
知识点名称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学科类型及其对象
人教版上册句型转换
时间长度
5分钟
敎学资源与环境
PPT多媒体
敎学目标
1、正确认识什么是反问句和陈述句.
2、掌握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敎学过程
(一)引入課题句改陈述句.
2、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技巧方法.
1、通过例句,正确认识什么是反问句,什么是陈述句.
2.教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四个步骤”.
(1)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怎等)去掉.
(2)去掉句子末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3)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没有”等,有的删去,没有的加上.
(4)把“?”改为“.”.
小学名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名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f9822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7.png)
小学名师《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微课教学设计执教者:XXX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反问句,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反问句的特点,如何正确的完成反问句改陈述句。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时间:5分钟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了解“反问句”。
1、什么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2、反问句的特点:它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把本来已经确定的思想表达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也是修辞手法当中的一种。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会、能等)改为否定词,或者将反问句中否定词(没有、不会等)改为肯定词。
(2)去掉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3)把问号改为句号。
2、教师归纳总结方法:一找、二去、三改三、研究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1、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十一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中的三句反问句为例,运用“一找、二去、三改”的方法进行句式转换。
4、总结:鼓励多总结多练。
我们今天研究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转换方法,希望孩子们下来多多观察,多多练。
五、教学反思:其实,刚听到微课,真不知道从何入手,一堂课四十分钟,设计的知识点有可能不止一个,但是几分钟的微课?怎么做?哪一个更加适合作为微课的内容呢?我想了很久,决定翻开语文书找找灵感,翻到112页时,突然灵机一动,可以对《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文章中的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进行方法指导。
确定好了微课的制作内容,接下来就是设计怎么讲,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所以只能从最基本的入手。
即使自己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因为不会操作,实现不了那种效果,所以最后的成果只能是一些较为基本的操作。
再来就是声音地录制,真正录了之后才知道声音要录得好听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遍发现课件中文字的出场有问题,第二次因为出现了杂音……经过一个小时,终于录完了,结果发现,首页PPT忘打学校和名字了,瞬间奔溃!泪奔啊!这次的微课只讲解了什么是反问句,以及常见的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的办法,但是因为工夫的关系,没有举行更多的训练,在当前在教学中一定注意多多练,举一反三。
反问句改陈述的方法的教案
![反问句改陈述的方法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8c1c8ce2f0066f533225f.png)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我今天讲的是反问句改陈述句,在讲之前,我们先来识一下反问句。
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
也就是明知故问。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句子。
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同学们,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你们能否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换一种句式来表达呢?它的意思是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
同学们,我们通常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那怎么改呢?二、反问句改陈述句,首先要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1、去: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2、改:“?”改成“。
”,反问句中的肯定词(否定词)改成否定词(肯定词)3、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该和原来的一样。
在练习当中,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按照步骤去做,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
例如:我们怎么能随手丢垃圾呢?我们先完成第一步: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怎么…呢”,将问号改成句号,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我们能随手丢垃圾。
”这时的句子意思跟原意不一致,但还没有完成,我们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把反问句中否定词“能”改成“不能”,这时句子变成“我们不能随手丢垃圾。
”第三步:“我们怎么能随手丢垃圾呢?”“我们不能随手丢垃圾。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经过这样的三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多简单呀!三、同学们,你们会了吗?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下面有一首顺口溜,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顺口溜问号变句号,去掉反问词。
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最后读一读,意思没有变。
四、下面让我们来做一做:1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微课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017062af45b307e87197a9.png)
微课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微课名称: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知识点来源:版本:各种教材版本均可学科:语文年级:三、四年级知识点描述:教授学生几种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简单有效的方法。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学生尝试做几道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的题目。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适用对象:小学中段学生(三年级四年级)设计思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经常,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预感比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没能找到有效的方法。
这个微课将通过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教学生轻松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1、出示: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指名读出示: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生: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不同点:句式不一致反问句带有:难道……吗不知道?陈述句带有:知道。
2、出示: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比较异同生: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不同点:句式不一致反问句带有:怎么……呢能?陈述句带有:不能。
3、总结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分析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
反问句中,一般都带有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而陈述句没有,反问句中,有反问词“不”“没有”而改为陈述句怎么没有,反之亦然,反问句的句尾点号为“?”而陈述句为“。
”二、方法总结第一步是: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把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讲反话.如“是”就改为“不是”,“相信”改为“不相信”,“能”改为“不能”等。
第三步是: “?”改为“。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通过以上训练我们掌握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做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目,那么反过来,怎样把陈述句改回反问句呢?你会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生讨论交流师梳理板书第一步是:添加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f10f347375a417866f8fe4.png)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教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转换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找到转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意思,分析句子特征。
二、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方法
1、巧记方法:
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②删掉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③删掉句尾疑问助词:吗,呢
④改标点:问号改为句号。
⑤整理句子是否通顺。
2、练习。
①难道我不知道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②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3、陈述句变成反问句的转换
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②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
③句尾加上疑问词:吗,呢
④改标点:句号改为问号。
⑤整理句子是否通顺。
4、练习。
①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②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更大的收获?。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反问句如何转为陈述句 复习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反问句如何转为陈述句 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51611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5.png)
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反问句改陈述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找到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3、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问:比较这几个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改陈述句。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总结把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2、出示反问句换陈述句的例题。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例句: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小结。
5、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更大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姓名
学科
语文
教龄
微课名称
反问句改为16年11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
知识点描述
通过学习,从例题中找到常用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并使学生准确掌握方法。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预备知识
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从而学习改写方法。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问答型 练习型
适用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出示教学目标,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再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片头
(30秒以内)
同学们好!这节微课重点与大家分享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2.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60秒以内
正文讲解
(8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回顾句式,探究方法
列举例句,探究出具体方法。
90秒
第二部分内容: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去掉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 等)。2、去掉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我们用两个字两去来总结; 3、把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 改为肯定词。4、用六个字总结:两去两改一查。
280秒
第三部分内容:检验方法,挑战自我。例句分析及练习。
60秒
结尾(30秒以内)
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由于是首次尝试“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尽管精心准备,在具体操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的我的两点思考:①教学语言一定要精练,表达一定要准确,否则既延误了时间又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②教学设计要多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选择视频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反复操练,才能提高学生们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