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
经济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解析
![经济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3426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1.png)
经济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解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下面将针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上升。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就是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二、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时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在经济学中,我们通常关注于边际效应的变化对决策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考虑是否继续增加生产时,我们需要分析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是否超过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我们就应该增加生产;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我们就应该减少生产。
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进行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所造成的成本。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每次决策都会导致其他可行选择的损失。
因此,我们在做出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决策本身的好处,还要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
四、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是衡量一种经济变量对另一种经济变量变化程度敏感程度的概念。
常见的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
价格弹性衡量了商品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商品需求对于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交叉弹性衡量了一种商品需求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了解弹性有助于我们预测市场变动和制定政策。
五、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将决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以评估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成本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决策方案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
六、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总产出的增加,它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产品设计理论范文
![产品设计理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b4e3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3.png)
产品设计理论范文产品设计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合人们的需求、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以创新的方式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的过程。
产品设计是一门复杂且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到人机工程学、材料学、工业设计、营销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品设计的理论知识。
1.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人机工程学是人们研究人与机器、设备、工作环境等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通过研究人体的身体特征、心理特点、感知和认知过程等,提出合理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主要关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即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融入产品设计中,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2.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是指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思考用户需求和目标,创建产品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涉及到界面设计、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模式研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让用户与产品进行有效的交互。
3. 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以提供满足用户期望、易于使用和愉悦的产品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注重产品的整体感受,包括产品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
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4. 人类中心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人类中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通过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从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产品。
人类中心设计强调设计师与用户的互动和合作,注重用户的参与和反馈。
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创新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以解决用户需求或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出独特、有竞争力且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经济学原理之经济学家常用模型
![经济学原理之经济学家常用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f2f55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a.png)
经济学原理之经济学家常用模型1. 引言经济学家通过构建和分析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问题。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行为和关系,从而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经济学家常用的一些经济模型,包括供求模型、生产可能性前沿模型和理性选择模型。
2. 供求模型供求模型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
在供求模型中,供给曲线表示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需求曲线表示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通过分析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我们可以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供求模型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的价格形成机制。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以刺激需求增加,直到市场达到均衡。
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以吸引更多的供应量,直到市场再次达到均衡。
供求模型在经济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市场失衡、价格波动和政府干预等问题。
3. 生产可能性前沿模型生产可能性前沿模型是经济学家用来描述一个经济体在已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组合的模型。
生产可能性前沿曲线表示了经济体在资源利用效率下的最大产出组合。
生产可能性前沿模型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机会成本,即当经济体决定增加一种商品的产量时,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商品的产量。
这个决策涉及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效率的平衡。
生产可能性前沿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率提升的潜力,以及资源分配的问题。
4. 理性选择模型理性选择模型是一种研究人们在不完全信息和有限资源条件下作出决策的模型。
在理性选择模型中,人们被认为是理性的,即他们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来做出最佳选择。
理性选择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研究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常会考虑价格、品质、个人喜好和预期效用等多个因素。
理性选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背后动机,以及他们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
理性选择模型也可以应用于生产者行为的研究。
生产者在面对多个生产要素和成本时,需要做出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市场定价等多个决策。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解析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7624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f.png)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解析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货币或实物资源所带来的额外效用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如何权衡成本和效益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递减的边际效用:当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对于个体来说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例如,当一个人饱食度不高时,吃下一块蛋糕可以带来比较大的满足感,但是当他已经吃了几块蛋糕后,每增加一块蛋糕的边际效用就逐渐减少。
2. 边际效用均衡原理: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选择使边际效用相等的方案。
也就是说,当某种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其价格时,人们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例如,当商品的价格较高时,人们的边际效用会下降,因此他们会减少消费;而当商品价格较低时,边际效用上升,人们会增加消费。
3.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比较:人们进行决策时会将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人们会增加消费;如果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人们会减少消费。
这种比较有助于个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二、边际效用理论的应用边际效用理论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解释和分析人们的消费决策、生产决策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消费决策:边际效用理论对于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权衡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以达到满足自身最大化效用的目标。
例如,当购买某种商品时,消费者会考虑消费的数量和价格,并在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作出决策。
2. 生产决策:边际效用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决策。
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同样需要权衡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例如,企业在决定生产某种产品时,会考虑每单位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以及所需的生产成本,从而决定最优的生产方案。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7db8a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f.png)
产品设计概论范文产品设计概论是指通过对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创造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过程。
产品设计概论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创意生成、原型设计、工程开发和产品测试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产品设计概论进行探讨。
首先,市场调研是产品设计概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市场调研,设计师可以了解市场对于其中一种产品的需求和趋势,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指导和方向。
市场调研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分析,探索用户需求的潜在问题和痛点以及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师可以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特色,为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其次,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设计师可以明确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产品的功能和特色。
用户需求分析包括对用户的调研和交流,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用户测试等方式,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和意见。
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可以确定产品的关键功能和用户交互方式,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创意生成是产品设计概论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意生成,设计师可以产生各种创新和创意的想法,为产品设计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创意生成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式进行。
在创意生成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想法。
创意生成的目标是产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原型设计是产品设计概论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通过原型设计,设计师可以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和可体验的产品原型,为产品的实际开发和测试提供基础。
原型设计可以通过手工制作、3D打印、CAD建模和虚拟现实等方式进行。
设计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创意设计,制作不同的原型,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
原型设计的目标是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产品的下一步开发提供指导。
工程开发是产品设计概论中的实质性过程。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bb2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d.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尼格尔·巴尔卡姆与史坦利·佩恩惠特提出的一系列基本经济原理。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逐一对这十大原理进行解析。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情况。
这一原理指出,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做出选择,权衡取舍不同的利益和需求。
比如,个人在购买商品时需要在价格、质量和需求之间做出选择,政府在分配资源时需要在福利和效率之间做出平衡。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一个决策的机会费用,即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选择在家自学,那么他放弃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学校教育的机会。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在边际上决策。
这意味着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的收益和边际成本。
理性的决策者会对每一单位的权衡进行考虑,只有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做出决策。
第四大原理:激励问题。
这一原理指出,人们对激励会做出反应。
如果一个行为能够得到奖励或者避免惩罚,那么人们更有可能去进行这个行为。
激励问题在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五大原理:市场起到协调供求的作用。
市场是供求双方交换的地方,通过价格的变化,市场可以调节供求关系,最终实现供求的平衡。
市场机制使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从而达到效率和福利最大化。
第六大原理:政府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保护公共利益,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
政府制定法律和监管制度,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且在经济危机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第七大原理: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流动到最低成本的地方。
通过贸易,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福利。
第八大原理:市场通常是有效率的。
市场竞争可以激发创新和效率提升,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竞争可以防止垄断的形成,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第九大原理:政府干预有时可以提高效率。
产品设计内容简介 -回复
![产品设计内容简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28030f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7.png)
产品设计内容简介-回复什么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指将创意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的过程。
它涵盖了从初始创意到最终产品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调查、用户研究、概念设计、原型制作、工程设计、制造和营销等环节。
产品设计的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产品。
第一步:市场调查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市场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师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目标用户的喜好和需求。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竞争产品分析等方式进行。
市场调查的目标是找出市场上的机会和潜在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第二步: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用户的真实需求。
通过用户研究,设计师可以收集到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从而优化产品设计。
用户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用户行为、进行用户访谈、参与用户调研等。
第三步: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将初始创意转化为可行设计方案的过程。
设计师根据市场调查和用户研究的结果,提出多个创意方案,并根据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筛选。
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概念设计方案,以此作为后续设计工作的基础。
第四步:原型制作原型制作是验证概念设计的关键环节。
通过制作原型,可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对其进行优化。
原型可以分为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低保真原型可以使用纸张、黏土等材料制作,而高保真原型则更接近最终产品的外观和功能。
第五步: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可制造的产品的过程。
在工程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零部件的尺寸和结构、工艺流程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第六步:制造和营销制造是将设计好的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过程。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生产工艺、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方面的问题。
营销是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进行销售和宣传的过程。
为了提高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需要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
产品设计的认识
![产品设计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6d9c4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d.png)
产品设计的认识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它涵盖了从概念构思到最终产品实现的各个阶段。
通过设计,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具有美观、易用、高效等特点。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市场趋势和竞争情况。
他们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测试来确定产品的功能、特点和外观,以确保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手绘、建模、渲染等,以将创意转化为有形的设计方案。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如工程师、制造商和营销人员等密切合作,以确保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并推向市场。
产品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总之,产品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需要设计师具备创意思维、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a39f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7.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尤诺姆斯基提出的,用于解释经济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个体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下面我将分别解析这些原理。
1. 人们面临抉择的原则这一原理指出,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
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需要权衡不同的选择,考虑利益和成本,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2.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原则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行动带来的效益和付出的成本。
他们会选择能带来最大效益而成本较低的选项。
3. 激励的重要性激励是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
人们通过激励来影响和调整他们的行为。
正面激励如奖励和利润,负面激励如罚款和惩罚。
4. 市场的作用机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通过供需关系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自由市场通常能够提供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5. 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尽管市场是有效率的,但有时候市场可能出现失灵,如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政府的干预可以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
6. 政府干预的原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管和调节作用。
它可以改善市场失灵的情况,提供公共物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等。
7. 贸易的优势贸易基于比较优势原理。
不同国家或个体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各自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实现资源和利益的最大化。
8. 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对于经济活动非常重要。
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此透明度和信息的流通对市场的良性发展非常关键。
9. 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重视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等因素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10. 税收和效益分析政府征税是实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税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总结起来,经济学十大原理提供了我们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框架。
它们解释了人们面临决策时的权衡、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角色,以及贸易、信息和经济增长等重要的经济问题。
了解这些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解析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bcb7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0.png)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解析边际效应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单位的增量变化对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边际效应的定义、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一、边际效应的概念和含义边际效应是指当某个经济活动或决策发生微小变化时,对产出、成本、效益等的影响程度。
换句话说,它是指单位增量变化对整体行为的影响。
边际效应的计算可以通过边际分析来完成,主要关注单位变化的影响和效应。
边际效应的含义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解释。
假设一家工厂每增加一台机器,产量能够增加10个单位。
最初,增加机器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但随着机器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台机器所产生的产量增益将逐渐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效应就是指每多增加一台机器所带来的产量增益。
二、边际效应的原理边际效应的原理可以通过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来解释。
该法则认为,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产品所能带来的满足感将逐渐减少。
也就是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弱。
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如投资、生产等。
边际效应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经济学中,它被用来解释市场行为、消费决策、生产效率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边际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三、边际效应的实际应用1.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在生产决策中,企业需要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应该增加生产量;反之,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应该减少生产量。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企业可以实现最优的生产决策。
2. 边际效用与消费决策:在消费决策中,个体需要根据边际效用来确定购买的数量。
当某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用不再增加时,个体应该停止购买。
边际效用的考虑可以帮助个体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
3. 边际税率与税收政策:边际税率是指税收对个体或企业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带来的税收比例。
通过调整边际税率,政府可以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经济学理论解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概述
![经济学理论解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1e603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d.png)
经济学理论解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概述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重要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关键的经济学理论,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进行概述。
1. 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社会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他指出,通过将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简单而熟练的任务并专门化,劳动者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力和效率。
【详述描述劳动分工理论,包括优点、影响等】2. 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体系,并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活动。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个人自利行为会通过价格机制来达到整体福利最大化。
他也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不同国家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社会财富。
【详述描述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的优势和影响】3. 价值理论与价格形成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并将此理论应用于价格形成,解释了价格是如何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详述描述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的具体内容】4. 经济增长与积累理论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积累理论。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能够通过节约和投资来积累资本,那么它将实现经济增长,并促进社会财富的扩大。
【详述描述经济增长和积累理论】5.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虽然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但他也承认政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活动以保护公共利益。
他提出了政府应该履行维护法律和秩序、提供公共设施、解决市场失灵等角色。
【详述描述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的具体内容】结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观念、价值理论与价格形成、经济增长与积累理论以及关于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的看法,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许多重要思考方向。
ISLM模型宏观经济学解析
![ISLM模型宏观经济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ba4f22ce2f0066f43322b7.png)
本章内容和逻辑
产品市场
均衡条件:I=S
IS关系:物品市场均衡 时r与Y的关系。13.1
货币市场
均衡条件:L=M
LM关系:金融市场均 衡时r与Y的关系。13.2
IS—LM模型: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r与Y的关系 以与影响均衡的因素。13.3
改变均衡条件,均衡的变动情况
分别使用财政、货币政策改变均衡条件对利率 和经济的影响效果。13.3
13
三、IS曲线的移动
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 致总产出y增加,IS水平右移
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 致总产出y减少,IS水平左移
如减少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 政策: ❖增税,增加企业负担则减 少投资,增加居民负担,使 消费减少。 ❖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如增加总需求的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 减税,增加居民支出。
h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0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是 利率水平r的减函数。
(3)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就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对货币的投机需 求之和,因此,货币的需求函数L就表示为:
L=L1+L2=L1(y)+L2(r)=ky-hr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L0=(ky-hr)P——名义货币需求函数
7
(四)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1.两部门模式下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方法一:根据消费投资(C+I)分析法,可以用以下三组方程说明 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C=C(Y)=a+bY 投资函数:I=I(r)=e-dr 均衡条件:Y=C(Y)+I(r) 方法二:根据储蓄投资分析法,可以用以下三组方程来说明产品市 场: 储蓄函数:S=S(Y)=-a+(1-b)Y 投资函数:I=I(r)=e-dr 均衡条件:S(Y)=I(r) 根据上述均衡条件,可以得到r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
市场营销策略的经济学原理解析
![市场营销策略的经济学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ba91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1.png)
市场营销策略的经济学原理解析市场营销策略一直是各个行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要制定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除了创意和执行力,经济学原理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市场营销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带你一起解析成功营销背后的科学之处。
供需关系驱动的定价策略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产品的定价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来影响市场需求。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就会上涨;而当供应过剩时,价格则会下跌。
因此,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成本、竞争对手等因素,以实现供需平衡,最大化利润。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每个额外单位的满足度逐渐降低。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根据这一原理来设计产品的套餐组合,让消费者感受到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从而促使他们购买更多产品。
通过巧妙设计产品规格和价格,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
市场结构对定位策略的影响市场结构是制约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定位策略的选择。
在竞争激烈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垄断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效益原理指导的广告投放策略广告是市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如何制定有效的广告投放策略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原理告诉我们,每份广告投入都应该带来相应的收益。
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等因素,合理分配广告预算,确保广告投放能够取得最大的营销效果。
在市场营销领域,经济学原理贯穿于各个环节,指导着企业制定有效的策略并取得成功。
通过深入理解市场经济学的原理,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原理为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企业应该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市场营销实践中,以取得持续成功和发展。
经济学原理解析: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
![经济学原理解析: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60344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e.png)
经济学原理解析: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市场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交换规律。
供给和需求是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理解供求关系对于解析市场行为、预测市场变化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探讨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解析供求关系的理论基础,包括供需定律、市场平衡和价格弹性等概念。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供给对市场的影响,包括供给曲线受到的影响因素、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以及供给曲线变动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将分析需求对市场的影响,包括需求曲线形成原理、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以及需求曲线变动与市场调整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市场案例分析来验证经济学原理,并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学原理进行解析,探讨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
通过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为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市场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也将强调经济学原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上,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供求关系理论解析2.1 供需定律供需定律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描述了在竞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根据供需定律,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供给量会增加。
相反地,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增加,而供给量会减少。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下面的观察来解释: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购买力就会受到影响。
因为价格上升意味着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金钱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
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或降低对该商品的消费量。
另一方面,当商品价格下跌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
这可能鼓励他们购买更多的商品或者购买质量更高的商品。
这也可能导致供给商减少供应该商品,因为他们无法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足够大的利润。
产品设计史认识
![产品设计史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56c7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d.png)
产品设计史认识
产品设计史是指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为满足不同需求而进行的产品创新和设计活动的演化过程。
古代产品设计:古代人类主要通过实用性、功能性和工艺美术来设计产品。
例如,从简陋的石器到玉器、陶器和金银器的制作与设计,展现了人们对实用品和装饰品的需求,并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工艺技术。
近代产品设计: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产品设计开始注重效率、生产力和经济性,并逐渐形成了设计专业。
20世纪
初的德国包豪斯学派提倡将美学和实用性结合,倡导“形式追
随功能”的设计理念,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产品设计: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产品设计逐渐与人类感官、心理和社会行为相结合,提出了用户中心设计
(User-Centered Design)的理念。
现代产品设计注重人类需求、用户体验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通过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好的产品设计。
未来产品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未来产品设计可能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和共享经济等方面。
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有望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总体来说,产品设计史展示了人类对于不同需求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古代的实用和工艺美术到现代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技术背景。
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
![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c20ae9960590c69fc37641.png)
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作者:龙慧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近年来,产品设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产品的设计不但与产品本身形象相关联,也直接与经济紧密挂钩。
本文从产品设计中的造型、颜色、材料、功能和使用方式出发,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产品设计与经济学的关联,以从不同视角解析产品设计。
关键词:产品设计经济学关联当今,各领域的知识已不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融会贯通。
产品设计也同样如此,设计不仅涉及了美学、工程学、心理学等科学门类,同时,也与经济学有关。
随着设计领域的逐步发展,产品设计的定义也在不断被推敲。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
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由此定义可以发现,在做设计的时候不仅为了使用产品的人,也要着眼在卖方的利益上。
所以,产品设计也要符合成本效益的经济原则。
因此,产品设计中的许多因素都蕴含着经济学知识。
产品造型设计与经济学“我们时常喝的雪碧、可乐被装在圆形瓶子里卖,而牛奶却被装在方盒子里卖,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形状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答案就很清晰。
雪碧、可乐这类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拿着容器喝,所以由于圆柱形更称手,抵消了它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
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可是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它们也不会被装在圆柱形容器里卖。
因为方形容器能节约货架空间,在超市里,牛奶需要专门放在冰柜里储藏(见图1)。
购买冰柜需要费用,使用的电资源也需要交纳费用,这样牛奶成本就会提高。
所以冰柜里的空间很宝贵,节约空间的方形作为牛奶的容器就最为合适。
”(罗伯特•雪弗兰,2008)一则生活中的小例子就展示出了产品的造型对于经济利益的重要性。
有时,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经济因素不仅与理性的数学几何计算有关,还与人的错觉有关。
还是以饮料为例,人们留心观察各种饮品的包装,会发现,细长的圆柱形包装罐应用最为广泛,但很少看见矮胖的圆柱形包装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ca19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4.png)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
这意味着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在做决策时必须面对不同的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例如,一个人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必须考虑到支付该商品所需的货币与他们可能在其他商品上的支出之间的权衡取舍。
2. 政府的干预会引起行为反应的原则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常常会引起人们行为的改变。
这一原则是指人们对政府决策及其对经济奖励和惩罚的影响做出反应。
例如,当政府提高商品的税率时,消费者往往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企业则可能转向生产其他商品。
3. 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原则这个原则强调了资源的有限性。
在经济中,每个获得的资源都有机会成本。
这意味着为了取得某种东西,其他东西必然被放弃。
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免费的。
例如,如果政府提供免费的教育,那么这些教育将需要通过税收等方式从其他方面支付。
4. 激励的原则经济学认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可以是奖励或惩罚,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
例如,当企业提供奖金作为员工绩效的激励时,员工可能会更加努力工作以达到目标。
5. 贸易能够使每个人受益的原则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这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同时提供其他人所需的东西。
这种互补性和比较优势的原则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福利的关键。
6. 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的原则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供需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供给和需求的交互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激励创新,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形式。
7. 政府有时可以干预市场的原则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分配,但有时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法规和规范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例如垄断行为或外部性问题。
政府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力的原则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解析
![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6c17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f.png)
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解析在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一、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而需求则表示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机制。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且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和数量的波动,这也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二、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果。
在经济学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指的是生产或消费一个额外单位所需要的成本。
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继续生产或消费将不再划算。
边际收益则表示增加一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收益。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继续生产或消费将是划算的。
理解边际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生产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
在消费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价格来确定最优的消费水平。
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行为而放弃的最好的替代行为所付出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同时选择所有的行为,因此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
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当我们选择某种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所带来的损失。
只有当某种行为的收益超过了其机会成本时,我们才应该选择这种行为。
机会成本的概念也与经济学中的效率密切相关。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比较不同行为的机会成本来确定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效用逐渐减少。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解析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9fdc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9.png)
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解析引言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本文将详细解析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给和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在市场中的作用。
一、供给1.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其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2.影响因素:–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
–技术进步:新技术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税收政策:税收水平直接影响生产者销售产品的意愿。
3.曲线表示: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向倾斜,即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增加。
二、需求1.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影响因素:–市场规模:人口数量和购买力对需求有直接影响。
–收入水平:收入增加可能导致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价格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3.曲线表示: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向倾斜,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
三、供求均衡1.定义:供给和需求相等时达到供求均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2.均衡点的确定:–运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找到二者交汇的点即为均衡点。
–均衡点处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3.均衡调整:–当供大于需时,市场会出现过剩;当需大于供时,市场会出现短缺。
–过剩和短缺将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至供求平衡。
四、市场的变动1.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当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因素发生改变时,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都会发生移动。
2.曲线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移动后的新均衡点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和数量都有所调整。
结论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是经济运行的核心。
通过了解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中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分析及其对均衡点的影响帮助我们预测市场变动,并促进合理调控资源分配。
参考文献•罗伯特·哈尔、马克·林斯顿 (2013). 《宏观经济学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尤金·A·斯林 (2015).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经济学理论解析: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学理论解析: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8bb0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1.png)
经济学理论解析: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科学,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和市场运行中最基本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理论解析。
2. 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所能提供的数量。
以下是影响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2.1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包括投资、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
当生产成本增加时,供给数量可能会减少。
2.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供给数量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企业能够提高产量并降低单位成本。
2.3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对供给数量也有重要影响。
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产品。
相反,当产品价格下降时,企业可能会减少供给数量。
2.4 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提供的最大产量。
若某企业增加了投资并扩大了生产规模,其生产能力将相应增加。
生产能力对供给数量具有直接影响。
3. 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以下是影响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3.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对人们的消费决策有重要影响。
当人们收入上升时,他们更容易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需求。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需求可能会减少。
3.2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对需求数量也有关键性影响。
通常情况下,当产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反之亦然。
市场价格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
3.3 偏好和趋势人们的个人偏好和趋势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在某些特定季节或节日,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与之相关的商品或服务。
3.4 人口变化人口变动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人口增加时,总体需求量有可能上升;相反,当人口减少时,需求可能会下降。
4. 结论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
近年来,产品设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产品的设计不但与产品本身形象相关联,也直接与经济紧密挂钩。
本文从产品设计中的造型、颜色、材料、功能和使用方式出发,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产品设计与经济学的关联,以从不同视角解析产品设计。
关键词:产品设计经济学关联
当今,各领域的知识已不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融会贯通。
产品设计也同样如此,设计不仅涉及了美学、工程学、心理学等科学门类,同时,也与经济学有关。
随着设计领域的逐步发展,产品设计的定义也在不断被推敲。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
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由此定义可以发现,在做设计的时候不仅为了使用产品的人,也要着眼在卖方的利益上。
所以,产品设计也要符合成本效益的经济原则。
因此,产品设计中的许多因素都蕴含着经济学知识。
产品造型设计与经济学
“我们时常喝的雪碧、可乐被装在圆形瓶子里卖,而牛奶却被装在方盒子里卖,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形状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答案就很清晰。
雪碧、可乐这类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拿着容器喝,所以由于圆柱形更称手,抵消了它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
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可是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它们也不会被装在圆柱形容器里卖。
因为方形容器能节约货架空间,在超市里,牛奶需要专门放在冰柜里储藏(见图1)。
购买冰柜需要费用,使用的电资源也需要交纳费用,这样牛奶成本就会提高。
所以冰柜里的空间很宝贵,节约空间的方形作为牛奶的容器就最为合适。
”(罗伯特•雪弗兰,2008)
一则生活中的小例子就展示出了产品的造型对于经济利益的重要性。
有时,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经济因素不仅与理性的数学几何计算有关,还与人的错觉有关。
还是以饮料为例,人们留心观察各种饮品的包装,会发现,细长的圆柱形包装罐应用最为广泛,但很少看见矮胖的圆柱形包装罐。
其实,用数学的思维计算一下,同等容积情况下(如,R1=2、H1=25和R2=5、H2=4容积都为100,表面积S1=100*3.14,S2=40*3.14),矮胖的包装更省材料,但是为什么要用细长的形状作为包装罐的造型呢?答案就是因为人本身具有的错觉。
同等长度的二根线摆在一起,一条横一条竖,人们肯定会认为竖着的线比横着的线更长一些。
所以,人们会认为细长的包装罐装的饮料多,愿意购买,矮胖的包装罐装的少,不愿意选择,但是其实容积相同。
因此,生产商将饮料包装罐大多设计为细长的造型,这样更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也就获得更大的效益。
产品颜色设计与经济学
人类的视觉总是对色彩最为敏感,所以当人们看一件产品时,总是容易被色彩所吸引。
根据研究,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
当人们从远方辨认前方不同颜色时,首先辨认红色,依次为绿色、黄色、白色。
因此,产品设计也充分利用了人的这一特点,并且运用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如饮料可口可乐的容器瓶身为红色,所以,当人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首先看到的就是可口可乐,颜色的优势让可口可乐在激烈的饮料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同样利用颜色获得突出经济收益的还有苹果公司的MP3产品。
一款MP3设计了五六种,甚至更多的颜色,成本上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多彩的颜色迎合不同使用者的喜好,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满足了他们追求个性的需求。
对色彩的感受具有主观的因素,就是因为人们特有的辨色能力和对色彩感受的不同需求,因此,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因素也蕴含着很大的经济价值。
产品材料设计与经济学
酸奶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对人体十分有益,因此,很多家庭为了方便和保证新鲜质量就在固定的酸奶站长期订购瓶装的酸奶。
工作人员将新鲜的酸奶每日送到顾客家,同时回收前一日的空酸奶瓶,这类订购的酸奶价格较超市略低。
但人们会发现这类酸奶的容器多为玻璃材质,而超市冰柜里出售的酸奶多放在塑料容器中,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超市里出售的酸奶由顾客自己买回家,容器不再集中回收,所以容器则选择轻便、防腐的塑料材料;但是塑料容器不会被直接的再利用,所以成本较高,酸奶的价格也就会高。
反之,订购的玻璃瓶装酸奶容器规格一致而且可回收也可直接再被利用,酸奶成本大大降低,虽然有了人工费用的附加成本,但却节省了冰柜和电的费用,所以订购的酸奶并没有比超市里卖的酸奶贵,同时又因方便的服务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使得生产酸奶的公司扩大了业务,增强了竞争力,自然也就增长了经济收益。
产品功能设计与经济学
当进行产品功能的研发时,总会有人提醒说,“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也就是说,只有收益不低于成本,才能实施方案,去增加某一产品的功能。
以汽车设计为例。
20世纪50年代的汽车采用标准的3档变速箱,而现在的汽车早就用上了6档变速箱,可是以当时的技术,制造商制造6档变速箱并不难,为何不去做呢?原因又回归到经济问题中,从成本方面看,变速箱每多一个前进档,制造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前进档越多,成本越高,从而汽车的价格越高。
消费者能否承受这样的价格就是个问题。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收益上看,前进档多了,速度也就被提升了,而且能够省油,毕竟汽油是必不可少的消费品。
汽车至少应该有二到三个变速箱才能称之为实用,所以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人们能够接受的价格只能封顶在装有3个变速箱的汽车上。
但是,如今的经济已经比半个世纪前繁荣的多,人们有能力也愿意多花钱去买速度快的汽车,又由于石油资源日益稀缺,油价快速上涨,人们希望汽车能够省油,减少日常消费,所以,6档变速箱的汽车被普及,而3档变速箱的汽车自然就被淘汰。
不仅汽车设计受制于经济学原则,其他很多产品也同样如此。
增加或提高功能性肯定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否需要增加功能,增加功能后的价格是否有消费者愿意买单,就需要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了。
所以产品的功能同样与经济学紧密相联。
产品使用方式设计与经济学
当人们拿到一件商品时,肯定会首先考虑如何使用它。
好用、实用的产品才能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如果一件产品的使用方式改变,可能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让消费者更想去购买它,反之,也可能让消费者不接受这种改变,从而成为失败的设计。
想让消费者接受新的使用方式,就要让他们发现其中的优势,根据顾客群的需要进行再设计和再推敲,经过几番改良后再进入市场。
这样,设计的产品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了新的使用方式,也给生产商带来了利益。
比如,牙刷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人们使用传统式的手动牙刷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
前几年,市场上出现了电动牙刷,电动牙刷应用电机原理,使用电池,使得牙刷头能够自动转动,在与牙齿接触时起到清洁的作用。
电动牙刷改变了以往牙刷需要手部动作去清洁牙齿的使用方式,它省去了使用者的动作,而是靠电池作为动力源,让牙刷自动转动,让使用者更加轻松的完成每日的刷牙过程,而且以清洁牙齿更为彻底为卖点。
电动牙刷刚进入市场,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其新奇的使用方式及自动化的高科技形式,让许多年轻人前去购买。
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电动牙刷也有很多问题,电池的附加费用,牙刷头需要按时更换也要进行再消费,而且电动牙刷本身价格较高,这样算来,每天刷牙所需的费用就会大幅提高,原来几块钱一支的牙刷可以使用三个月,一年更换四支需要几十块钱,每次更换牙刷时也可根据喜好改变牙刷刷毛的软硬质地,但电动牙刷一支就要几百块钱,即使不算附加费用,也会比传统牙刷贵很多,而且电动牙刷头规格一致,没有挑选的余地。
这样一来,再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也会有所顾虑,从而电动牙刷的销量减少,生产商利益受损。
如此的改变使用方式虽然体现了科技的进步,试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但却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
由此看来,产品的使用方式与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中的造型、颜色、材料、功能与使用方式都与经济学息息相关。
产品设计不但给制造商带来了经济利益,也同时给使用者带来成本经济的概念。
在我国,产品设计仍需要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其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弗兰克.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唐纳德•A•诺曼.好用型设计.中信出版社,2007
3.谢庆森,牛占文.人机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