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多规格豁免BE药学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多规格豁免BE药学

BE“”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3月发布了《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提出:对于多规格口服固体制剂(如,常释制剂:片剂和胶囊,调释制剂:肠溶片、缓释片剂、缓释胶囊等),可以基于其中某一规格(通常建议为最高规格)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采用体外药学评价的方法豁免其他规格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学评价方法包括:1)各规格制剂在不同pH介质中体外溶出曲线相似;2)各规格制剂的处方比例相似。

其中处方比例相似是指以下两种情况:1)不同规格之间所有活性和非活性组分组成比例相似。

2)对于高活性的药物(原料药在制剂中所占重量比例低):①不同规格的制剂重量一致(差异不超过10%);②各规格使用相同的非活性组分;③规格的变更系通过改变活性组分的用量以及一个或多个非活性组分的用量来实现。

为更好的指导企业进行仿制药的开发,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现对该指导原则中的“处方比例相似性”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一、“不同规格”、“各规格”的具体所指?答:“不同规格”、“各规格”是指仿制药拟豁免规格与仿制药BE规格相比。

二、“组成比例相似”如何理解?答:对于常释制剂:“组成比例相似”包括以下情况:①不同规格之间所有非活性和活性组分组成比例完全相同;②不同规格之间所有非活性成分和活性成份比例基本相同,即在处方等比放大或缩小的基础上,不同规格之间非活性成分的变化幅度在《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辅料用量变更中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中等变更允许的范围内;③不同规格之间非活性成分和活性成分的比例不相似,如申请人申请豁免,应提供可视为处方相似的充分理由,监管机构在审评期间进行综合评估。

[8]对于调释制剂:“组成比例相似”包括以下情况:①不同规格之间所有非活性成分与活性成份的比例完全相同;②不同规格之间非活性成分与活性成分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如申请人申请豁免,应证明比例是合理的,且与产品的药物释放机制相适应。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为了保证仿制药的质量、安全性和疗效与原研药保持一致,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经济的药物治疗选择。

其中,药动学参数是评价指标之一,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可以确定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的药物生物等效性。

本文将介绍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容量在设计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人群和样本容量,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研究人群应为健康自愿者或具有相似疾病特征的患者。

样本容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所选择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并确保具有足够的统计能力。

二、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在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中,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可以通过采集血液、尿液和其他生物样本,利用荧光免疫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测定药物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应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高特异性。

三、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比较两者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峰浓度(C_max)进行评估。

如果两者的AUC和C_max相近,并且90%的置信区间在80%~125%之间,可以认为药物具有相对生物利用度。

四、脱附后生物等效性评价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例如肠道黏膜刺激药物、控释剂型药物等,使用脱附后生物等效性评价更为合适。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比较仿制药和原研药在脱附后的药物浓度曲线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以确定其生物等效性。

五、体外-体内相关性评价体外-体内相关性评价是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生物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在体外建立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体外释放-吸收模型,可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并与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生物等效性。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要求 (2)(一)研究总体设计 (2)(二)受试者选择 (3)(三)参比制剂的选择 (3)(四)给药方法 (3)(五)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4)(六)生物样品分析 (4)(七)用于评价生物等效性的药动学参数 (5)(八)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过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 (6)三、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6)(一)口服溶液 (6)(二)常释制剂:胶囊和片剂 (6)(三)混悬液 (7)(四)调释制剂 (7)(五)咀嚼片 (8)四、特殊问题考虑要点 (8)(一)检测物质 (8)(二)长半衰期药物 (9)(三)Cmax出现在首个样品的情况 (10)(四)含酒精饮料对调释制剂的影响 (10)(五)内源性化合物 (10)(六)口服给药发挥局部作用的药物 (11)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机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服用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的优先顺序,BE研究方法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BE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机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活性物质,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6-61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6-61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整理版.docx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整理版.docx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2016年-03-18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16年-03-18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对于如何理解口服固体制剂基于大规格豁免处方相似性相关问题的问答

对于如何理解口服固体制剂基于大规格豁免处方相似性相关问题的问答

对我国《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关于多规格豁免BE药学评价标准“处方比例相似性”相关问题的问答(征求意见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3月发布了《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提出:对于多规格口服固体制剂(如,常释制剂:片剂和胶囊,调释制剂:肠溶片、缓释片剂、缓释胶囊等),可以基于其中某一规格(通常建议为最高规格)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采用体外药学评价的方法豁免其他规格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学评价方法包括:1)各规格制剂在不同pH介质中体外溶出曲线相似;2)各规格制剂的处方比例相似。

其中处方比例相似是指以下两种情况: 1)不同规格之间所有活性和非活性组分组成比例相似。

2)对于高活性的药物(原料药在制剂中所占重量比例低):①不同规格的制剂重量一致(差异不超过10%);②各规格使用相同的非活性组分;③规格的变更系通过改变活性组分的用量以及一个或多个非活性组分的用量来实现。

为更好的指导企业进行仿制药的开发,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现对该指导原则中的“处方比例相似性”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1、“不同规格”、“各规格”的具体所指?答:“不同规格”、“各规格”是指拟豁免规格与BE规格相比。

2、“组成比例相似”如何理解?答:“组成比例相似”包括以下两种情况[3]:①不同规格之间所有活性和非活性组分组成比例完全相同;②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非等比例变化,但是非活性成分相对于单剂量处方的比例的变化幅度在《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辅料用量变更中的Ⅱ类变更允许的范围内[3],此外,上述指导原则未包括的辅料的允许变化幅度为:黏合剂±1%[4];延迟释放制剂和缓释制剂的各类非释药控制性辅料用量变化幅度同普通固体制剂[5],释药控制性辅料用量变化幅度一般为±10%,且是以释药控制性辅料总量为100%,计算释药控制性辅料比例变化幅度[4]。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Gax 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

附件3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 max和AUC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研究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试验设计。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要求 (2)(一)研究总体设计 (2)(二)受试者选择 (3)(三)参比制剂的选择 (3)(四)给药方法 (3)(五)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4)(六)生物样品分析 (4)(七)用于评价生物等效性的药动学参数 (5)(八)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过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 (6)三、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6)(一)口服溶液 (6)(二)常释制剂:胶囊和片剂 (6)(三)混悬液 (7)(四)调释制剂 (7)(五)咀嚼片 (8)四、特殊问题考虑要点 (8)(一)检测物质 (8)(二)长半衰期药物 (9)(三) Cmax 出现在首个样品的情况 (10)(四)含酒精饮料对调释制剂的影响 (10)(五)内源性化合物 (10)(六)口服给药发挥局部作用的药物 (11)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机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 bioequivalence,BE)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服用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的优先顺序, BE研究方法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 BE 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机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活性物质,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1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摘要等效性评价是我国仿制药评审的重要环节,目前等效性评价均以2005年颁布的《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依据。

2016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文从分析方法、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试验例数、参比制剂等几个方面解读两者的差别。

ABSTRACT Equivalence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generic drug evaluation. At present,it is based on“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tudy of the human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of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promulgated in 2005.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b ioequivalence study of generic chemical drugs with pharmacokinetics parameters as the final evaluation index was issued by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Mar.,2016. In this paper,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uidelines are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 analysis method,the experimental design,the number of subjects and test cases,and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and so on.KEY WORDS bioequivalence;generic drug;guideline按照我国仿制药审评办法规定,等效性评价是最重要的环节。

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生物等效性试验生物等效性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通常采用Cmax 和AUC进行评价。

生物等效的接受标准:一般情况下,Cmax和AUC 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数值应落在80.00%-125.00%范围内,对于窄治疗窗药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适当缩小90%置信区间范围。

一个完整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包括研究设计、生物样本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四个方面内容。

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其优先顺序为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以临床疗效为终点)和体外研究。

研究设计1、两制剂、单次给药、交叉试验设计;2、两制剂、单次给药、平行试验设计:适用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3、重复试验设计:适用于部分高变异药物(个体内变异≥30%)。

受试者选择1、年龄在18周岁或以上,同一批受试者年龄相差不宜超过10岁;2、如果研究药物拟用于两种性别的人群,一般情况下,研究入选的受试者应有适当的性别比例;3、为避免其他药物干扰,试验前两周内及试验期间禁服任何其他药物,试验期间禁烟、酒及含咖啡因的饮料;4、如果研究药物主要拟用于老年人群,应尽可能多地入选60岁以上的受试者;5、当入选健康受试者参与试验可能面临安全性方面的风险时,则建议入选试验药物拟适用的患者人群,并且在试验期间应保证患者病情稳定。

参比制剂的选择:1、尽可能选择原研产品;2、国际公认的同种药品,指在欧盟、美国上市并获得参比制剂地位。

给药方案:1、推荐采用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评价生物等效性;2、若出于安全性考虑,需入选正在进行药物治疗,且治疗不可间断的患者时,可选择多次给药;3、给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单次用药剂量一致,不得超过临床推荐的单次最大剂量或已经证明的安全剂量。

食物影响1、通常需进行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2、如果参比制剂说明书中明确说明该药物仅可空腹服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时,则可不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3、仅能与食物同服的口服常释制剂,除了空腹服用可能有严重安全性方面风险的情况外,均建议进行空腹和餐后两种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4、如有资料充分说明空腹服药可能有严重安全性风险,则仅需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5、对于口服调释制剂,建议进行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
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制药信息》
【年(卷),期】2016(032)004
【摘要】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机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总页数】5页(P164-1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1
【相关文献】
1.《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2.美国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高变异性药物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调研
3.《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6个)》(2005)(代号:2182,定价:160元)
4.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征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用药品的处理和保存要求技术指导原则》意见
5.学习《中药、天然药物安评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0年7月目录一、概述 (3)二、研究总体设计 (4)三、统计分析方法 (2)四、结果报告 (7)五、其他考虑 (7)六、参考文献 (5)窄治疗指数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2一、概述3窄治疗指数(Narrow therapeutic index,NTI)药物或窄4治疗窗药物一般是指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微小变化即可能导5致治疗失败和/或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危及生命,或者导致永6久或严重的残疾或功能丧失的药物。

窄治疗指数药物通常具7有以下特点: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有8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需要基9于药动学或药效学指标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具有较低或中等10程度的个体内变异;临床应用中,剂量调整幅度通常很小等。

11与一般化学药物相比,窄治疗指数药物进行生物等效性12评价时,应采用更严格的等效性判定标准,以控制有效性和13安全性方面的风险。

14本指导原则作为《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15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生物等16效性研究的统计学指导原则》等的补充,旨在为窄治疗指数17药物开展以药动学参数为主要终点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18时,如何进行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等提供技术指19导。

20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

随21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22更新。

应用本指导原则时,请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23理规范(GCP)、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和其24他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25二、研究总体设计26窄治疗指数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建议采用完全重复27(两制剂、四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以获得参比制剂和28受试制剂的个体内变异。

常采用的完全重复交叉设计见表1。

29表1 两制剂、四周期、两序列重复交叉设计30序列周期12341T R T R2R T R T试验前需充分估计所需的样本量,以保证足够的检验效31能。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

《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施孝金【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37)7【摘要】Equivalence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generic drug evaluation. At present, it is based on“the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tudy of the human bioavailability and bioequivalence of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promulgated in 2005.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bioequivalence study of generic chemical drugs with pharmacokinetics parameters as the ifnal evaluation index was issued by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Mar., 2016.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uidelines are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analysis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number of subjects and test cases, and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and so on.%等效性评价是我国仿制药评审的重要环节,目前等效性评价均以2005年颁布的《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原则编号: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二○一五年十一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要求 (2)(一)研究总体设计 (2)(二)受试者选择 (3)(三)参比制剂的选择 (3)(四)给药方法 (3)(五)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4)(六)生物样品分析 (4)(七)用于评价生物等效性的药动学参数 (5)(八)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过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 (6)三、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6)(一)口服溶液 (6)(二)常释制剂:胶囊和片剂 (6)(三)混悬液 (7)(四)调释制剂 (7)(五)咀嚼片 (8)四、特殊问题考虑要点 (8)(一)检测物质 (8)(二)长半衰期药物 (9)(三)Cmax出现在首个样品的情况 (10)(四)含酒精饮料对调释制剂的影响 (10)(五)内源性化合物 (10)(六)口服给药发挥局部作用的药物 (11)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机体内药物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并可用于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及部分非口服给药制剂(如透皮吸收制剂、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制剂等)。

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除本指导原则外,尚应综合参考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试验。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服用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按照研究方法评价效力的优先顺序,BE研究方法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体外研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BE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机体循环的过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活性物质,取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终点指标,藉此反映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

通常采用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max和AUC来进行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活性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采用尿液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效动力学研究:在药动学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动力学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研究:当上述方法均不适用时,可采用以患者临床疗效为评价终点指标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等效性。

体外研究:体外研究仅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在肠道内结合胆汁酸的药物等。

对于进入循环系统起效的药物,不推荐采用体外研究的方法评价等效性。

二、基本要求(一)研究总体设计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两顺序、两周期、单次、交叉试验设计;2)单次、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设计。

对于一般药物,推荐选用第1种试验设计,纳入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每位受试者依照随机顺序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对于半衰期较长(大于24小时)的药物,可选择第2种试验设计,即每个制剂分别在具有相似人口学特征的两组受试者中进行试验。

第3种试验设计(重复设计)是前两种的备选方案,是指将同一制剂重复给予同一受试者,可设计为部分重复(单制剂重复,即三周期)或完全重复(两制剂均重复,即四周期)。

重复设计适用于部分高变异药物(个体内变异≥30%),优势在于以较少数量的受试者进行试验。

对于高变异药物,可根据参比制剂的个体内变异,将等效性评价标准作适当比例的调整(reference-scaled average BE)。

(二)受试者选择受试者的选择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1)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2)应涵盖一般人群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3)如果药物拟用于两种性别,一般情况下,研究入选的单一性别受试者例数不低于总例数的1/3;4)如果药物主要适用于老年人群,应尽可能多地入选老年受试者(60岁及以上的人);5)入选受试者的例数应满足生物等效性评价具有足够的统计学效力的要求,但并不要求所划分的亚组也满足统计学要求(一般不鼓励划分亚组进行统计分析)。

筛选受试者时的排除标准应主要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

当入选健康受试者参与试验可能面临安全性方面的风险时,可入选试验药物拟适用的患者人群,并且在试验期间应保证患者病情稳定。

(三)参比制剂的选择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尽可能选择原研产品为参比制剂,以保证仿制药质量与原研产品一致。

(四)给药方法1. 单次给药研究通常推荐采用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评价生物等效性,因为单次给药在评价药物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方面比多次给药稳态药代研究的方法敏感,更易发现制剂释药行为的差异。

2. 稳态研究有时出于安全性考虑,需入选正在进行药物治疗,且治疗不可间断的患者时,可在多次给药达稳态后进行等效性研究。

(五)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食物与药物同服,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需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来评价进食对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影响的差异。

建议采用单剂量、两周期、两制剂、两顺序交叉试验设计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

对于口服常释制剂,通常需进行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

但是当参比制剂说明书中明确说明该药物仅可空腹服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时,则可不进行餐后试验。

对于仅能与食物同服的口服常释制剂,除了空腹服用可能有严重安全性方面风险的情况外,均建议进行空腹和餐后两种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如有资料充分说明空腹服药可能有严重安全性风险,则仅需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

对于口服调释制剂(modified-release products),建议进行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

(六)生物样品分析用于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在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灵敏度、重现性等方面应符合要求。

方法学验证及样品分析的具体要求可参见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等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

(七)用于评价生物等效性的药动学参数1. 吸收速度(Rate of Absorption, Peak Exposure)对于单次和多次给药研究,推荐采用实测药物峰浓度Cmax评价吸收速度。

药物浓度达峰时间Tmax也是评价吸收速度的重要信息。

2.吸收程度/总暴露量(Extent of Absorption,Total Exposure)对于单次给药研究,建议采用如下两个参数评价吸收程度:(1)从0时到最后一个可测定浓度的采集时间t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2)从0时到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其中:AUC0-∞= AUC0-t+Ct/KelCt:最后一个可准确测定的血药浓度Kel:用适当方法计算所得的末端消除速率常数对于多次给药稳态研究,建议采用达稳态后给药间隔期(τ)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τ评价吸收程度。

3.部分暴露量(Partial Exposure)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增加部分暴露量指标来观测早期暴露值。

部分暴露量测定的时间设臵应符合临床疗效评价要求。

应采集足够的可定量样品,以便充分估计部分暴露量。

(八)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过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试验实施过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三、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一)口服溶液对于口服溶液、糖浆等溶液剂型,如果不含可能显著影响药物吸收或生物利用度的辅料,则可以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二)常释制剂:片剂和胶囊1. 上市申请对于常释片剂和胶囊,建议进行如下试验:(1)单次给药、空腹、最高规格的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2)单次给药、餐后、最高规格的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

若最高规格有安全性方面风险,在满足如下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非最高规格的制剂进行体内研究:1)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2)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最高规格与其较低规格的制剂处方比例相似;3)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高规格的溶出试验比较结果显示两制剂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

若满足以下条件,其它规格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可豁免:1)试验规格符合生物等效性标准;2)各规格在不同pH介质中体外溶出曲线一致;3)各规格制剂的处方比例相似。

本指导原则所指的制剂处方比例相似是指以下情况:1)不同规格之间所有活性和非活性组分组成比例相似;2)对于高活性的药物(high-potency):①不同规格的制剂重量一致(差异不超过10%);②各规格使用相同的非活性组分,③规格的变更系通过改变活性组分的用量以及一个或多个非活性组分的用量来实现。

2. 上市后变更申请上市后变更研究的相关要求参见《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

当需要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来支持仿制药上市后变更时,推荐采用原研药物作为参比制剂,而不是与变更前的产品做比较。

(三)混悬液混悬液通常需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四)调释制剂调释制剂包括延迟释放制剂(delayed release)和缓释制剂(extended release)。

1.延迟释放制剂(Delayed Release Products)延迟释放制剂系指药物在口服后比常释制剂延迟一段时间释放的制剂,如肠溶片设计为制剂口服后经过胃中酸性环境之后再释放药物。

延迟释放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要求与缓释制剂相似。

2.缓释制剂(Extended Release Products)缓释制剂与常释制剂相比,给药频率低,血药浓度波动小。

缓释制剂包括缓释片剂、缓释胶囊、缓释颗粒剂或混悬液等。

3.生物等效性研究建议调释制剂进行以下研究:1)单次给药、空腹、最高规格的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比较研究;2)单次给药、餐后、最高规格的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比较研究。

一般认为对于生物等效性评价, 单次给药的试验设计较多次给药试验更加敏感,因此一般不推荐进行多次给药研究。

4.其他规格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若以下条件全部满足,则可以认为调释制剂的其他规格与相应规格的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1)其他规格制剂的活性和非活性组分与受试制剂处方比例相似;2)其他规格制剂的释药原理与受试制剂相同;3)各规格体外溶出试验结果一致。

建议至少在3种不同pH值判断其他规格的溶出曲线溶媒(例如pH1.2,4.5和6.8)中通过f2与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

5.上市后变更申请上市后变更研究的相关要求参见《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

在需要进行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时,建议仿制缓释制剂的变更申请采用原研药作为参比制剂,而不是与变更前的产品做比较。

(五)咀嚼片咀嚼片的给药方法应参照说明书。

如说明书中要求吞咽之前先咀嚼,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受试者需咀嚼后吞咽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