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就得这么写!
《曹全碑》临摹自学技巧,看完就懂!
![《曹全碑》临摹自学技巧,看完就懂!](https://img.taocdn.com/s3/m/9371081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a.png)
《曹全碑》临摹自学技巧,看完就懂!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之(zhi)•撇、捺的夹角不能过大•注意撇画起笔之后向左上的弧度•捺画雁尾处较长要(yao)•笔画上面部分较粗,女字笔画粗细对比较大•注意图中标注的红色两个圈•波横细力劲挺存(cun)•波横笔画粗重,中间部分较细,整体呈右下趋势•注意'子'字和横与撇交点的位置关系慰(wei)•整个字的重心偏左,注意戈钩向右延伸的长度•上下部分以及上半部分的左右两边,位置关系疏朗但是不能分家高(gao)•整体字呈右下斜势,但是并不明显•波横中部拱起较大,雁尾收笔较短•注意横画上下不同的间距•两个'口'字的位置也很重要年(nian)•横画都呈右上斜势,且斜势有别•笔画整体偏细,除了波横外对比不明显•注意横画的间距抚(fu)•左部分高,右部分扁,间距较大,要注意•右半部分,横粗竖细,比较特殊•左部分呈右上斜势,右部分呈右下斜势育(yu)•重点在波横下方的部分整体偏左,右边留白较大•波横中间部分细力,起、收笔较重•'月'字与上面部分位置错开鳏(guan)•字呈右上斜势•笔画粗细变化多,书写的时候要细致•注意左右部分的间距寡(gua)•宝盖宽大•笔画横细竖粗•横画较多,注意上下间距以及粗细变化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谘•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
•右部分笔画偏重,圆润。
•注意两部分横画相反的斜度。
诹•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与'谘'结体相似。
•笔画较'谘'字偏细,粗细变化不大。
群•'君'字撇收笔处笔雁尾重,收笔较方。
•注意'君'与'羊'的位置,整体斜向右。
•笔画圆润,整体重于'诹'。
僚•单立人旁与右半部分的距离比较的点比较多,要多注意。
•捺画较直,雁尾圆润,收笔上扬明显。
•注意蓝色结构线。
咸•戈勾高度没有超过左侧撇的最低点。
•注意字的重心,不要被横的斜度和撇的角度所影响。
曹全碑写法指导
![曹全碑写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a886b6576eeaeaad0f3302e.png)
《曹全碑》写法指导大纲河南志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
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
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隶书《曹全碑》-简介與筆法
![隶书《曹全碑》-简介與筆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95e0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b.png)
隶书《曹全碑》-简介與筆法书法是我国传统的书写汉字的内在规律和艺术法则。
它包括三个要素,既特定的历史渊源,书法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特别的表现形式,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来为人所用;特殊的表现手法,书法是有规律、有法则的艺术创造。
上述三条缺一不可。
隶变是我国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隶书是书法演变中的重要书体之一,它无论在实用书写书艺创作及书法理论上都具有突出成果和重要作用。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以改变园匀为方折的笔法,改变修长为扁平结构的带波捺的新书体。
它是篆与楷之间承先启后具有重要作用的书体。
关于隶变的起因隶书定名等问题,我在隶变试谈》中曾专门谈过。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字书写艺术,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鲜明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即是笔墨之法,就笔法而言,宽泛地讲,包括身法:即用笔时身、臂、肘、腕、掌指的运动规律;墨法:即用笔时墨的深浅、浓淡、枯润等变化规律,及用笔本身的规律。
具体地讲,笔法是指用笔本身的方法。
这里探讨的是指后者,是想专指隶书的用笔方法。
笔法是书法中最直接、最实际的书写表现过程,是书法创作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方法。
字的点画是用笔的起点、构字成篇是用笔的终结。
笔法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以笔锋在纸面(或被书写工具)上运行为线索。
进行艺术化处理的结果。
这种艺术化处理过程,经过实践总结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就成为普遍认定的笔法。
●实用与笔法隶书用笔首先应注意到隶字的基本书写特点,这些特点一般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
但上述只能说明一般的书写和结构特征,用来作为隶字通常的辨认和书写是可以的,如果用来作为书法艺术的特点或要求则差之远矣。
我们热心于书法艺术,辨识、临习、书写隶字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书水平,从事艺术创造,间接地为实用文字的发展服务。
要研究笔法,就要摆正实用字和艺术美的关系。
书字只满足于实用的需要,书法才满足于审美的需要,它们同源于字的形体结构。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 原帖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 原帖](https://img.taocdn.com/s3/m/781825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a.png)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原帖《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碑文记述和歌颂了东汉末代名将曹全的功绩。
下面是《曹全碑》全文:【碑阳】郃阳令曹全,字敬全,敦煌郡效谷县人。
祖父敏,司徒,父母亲,孝廉。
全兄弟五人,全为季子,少举孝廉。
初除郎中,除任城长,升公府椽。
中平二年八月,拜郃阳令。
视事三年,明年八月,在治无嗣,【庚戌】中,遭空了大害,百姓饥荒,道路相望。
郡檄缣居丹往临,全悯其饿馁,在官储谷百斛,【辛亥】弃官去。
后持老母,走入甘陵,里闬就之。
百姓号泣,感彻上天。
遭乱,止不言。
中平六年九月,乃言状。
昔鲁国孔夫子庙封有岱山,以崇元圣,则其民滔滔,为有兴者。
今天子制圣唐周之隆,祗承天序,少长有守,罔失其绪。
遭家不造,先母哀毁而卒,将绝户之始,兄五人弟二人。
一母同居,属有二女三男,幼弱未适人。
先妣有四男未举。
复以我受孝能之命,若以举五兄弟为六子。
以我取封为合阳侯云。
昔我谱考,在官多有非一。
顷更兵革,往来无常。
先为瓜田仪,我兄将兵奔走月支国,定西番逆党。
已破乌孙、大宛、康居等国。
我随南单于迁居沛国谯县都乡安乐里。
一岁之中,居无停日。
又以我西都长安故南门西张里中有社柏官舍中居。
在里南又为逆党所破散。
间在长安故里中曲泉中街南故里之中舍也。
凡我官期应更所上下下经历故里曲泉里东界中亭之则也。
时闻之诸已而不见其多也者。
非绝筋转路也。
夫望故乡,何居?居人已非矣!但思宿昔之人,老幼相敬爱,骨肉之恩深,舅姑父母良贱苦辛勤也;幼小孤独有父兄者,如客也;遣我物故长成人,而相佐也;或举孝廉、文学也;或内侍京师及在二州;太傅、征辟也;或茂才三公、公府掾、令史、侍郎也;或宛句、褒国、阿县、中心、宜禄、平阳、京兆、长安、都乡、宜春、谷口、周至、槐里、安陵、新丰、万岁、杜陵、下邽、背水左右及关中南部者也;或假贷游汁遮道及种田养鱼;或弃离枝叶而归本朝者也;或委身投命县官而远违都邑者也;或逾年掷当归还顾视其家者也;或沉声华于中游往来于人者也;或绝交游而居孤寡守斯故处者也;或依倚门户悲歌独自且让问而不应者也;或生sink不同的生活:有些人成为强盗,有些人饿死在路上,有些人在这个混乱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曹全碑写法指导
![曹全碑写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8df2ddc2e3f5727a4e9627c.png)
《曹全碑》写法指导大纲河南志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着。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
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
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曹全碑》字帖版
![《曹全碑》字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8d37c827d3240c8547efa3.png)
碑阳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榖人也,其先盖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国,因氏焉。
汉之际,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长史,巴郡朐忍令,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
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
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攻,清拟夷齐,直慕史鱼。
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兖脓之仁,分醪之惠。
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
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潜隐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复举孝廉。
七年三月,除郎中,拜禄福长,訞贼角,起兵幽冀,兖豫荆,同时并动。
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
三郡告急,羽檄仍至。
于时圣主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
遂访故老商量,俊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匕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
惠政之流,甚于置邮。
百姓襁负,反者如云。
戢治廧屋,市肆列。
风雨时节,岁获丰年。
农夫织妇,百工戴恩。
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于戊亥之间,兴造城郭。
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e6631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1.png)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是中国古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书法家曹全所创。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构成了隶书的基础,对于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掌握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非常重要的。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
首先是横,它是由左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平行于地面的直线。
竖则是由上向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横和竖是隶书曹全碑中最基本的两种笔画,其他的笔画都是由横和竖组合而成的。
撇是由左上向右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边斜向下的线条。
捺则是由右上向左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左边斜向下的线条。
撇和捺是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经常出现在一起。
点是表示一个小圆点,常用来表示字的结尾或者字的一部分。
折是由上向下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上方的斜线。
提则是由下向上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下方的斜线。
折和提是一对相互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也经常一起使用。
钩是表示一个小曲线,可以是向上弯曲的形状,也可以是向下弯曲的形状。
钩常常用来结束一个字的写法或者表示一些特殊的笔画。
掌握了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初学者就可以开始练习隶书的书写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气势和感觉,提高书法水平。
同时,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风格的书法中,为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入门基础。
通过掌握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基本笔画,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技巧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曹全碑》临摹技巧
![《曹全碑》临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ff22d5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2.png)
《曹全碑》临摹技巧【例字】:祖父凤孝廉张祖左撇与右波横形成的黄色结构线是写准左右空间结构的重点。
用笔圆润、粗细变化不大。
父碑帖中的重难点,底部结构线稍向右上倾斜。
撇的总长小于捺长。
撇长出长度是捺长出长度的1/3。
凤此字的包围部分框架是写好的重点,撇起笔与收笔形成向斜右下的结构线,较容易写成斜左下斜,要注意。
竖弯钩起笔向下,向右勾起很微弱,粗细变化明显。
内部被包裹部分要注意上下笔画空间,注意其与底部结构线形成的关系。
孝一横与三横是被包裹关系,注意子字起笔与竖弯钩收笔形成的结构线,最后注意一横与二横左右长出的距离差别。
廉红、蓝色结构线是重点,内部被包裹部分要注意上下空间,另外撇的长度及高度要写到位。
张左右结构空间较小,左侧部分要注意两条黄色结构线向斜左下倾斜。
右侧两竖红线错位关系要体现。
《曹全碑》自学临摹技巧分析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曹全碑》读帖分析-6,抓住重点,才能更快入门学习和进步:蜀横折是这个字的重难点,横向右下斜,横长折短,横细折粗。
除去横折的横向右下斜之外其余的横向右上斜。
注意红色结构线两条竖线的位置,以及横折包裹的空间。
郡左右空间较大,较易犯错。
三条斜右上的结构线很重要。
西注意波横的折点以及最高点位置。
以及包裹下半部分左右预留的空间大小。
部左右结构注意空间,以及左右黄色结构线。
都左右结构空间,以及左右黄色结构线。
尉撇宽与横宽相等,注意黄色向斜右下机构线以及底部蓝色机构线。
《曹全碑》临摹技巧:“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曹全碑竖画的写法
![曹全碑竖画的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4159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c.png)
曹全碑竖画的写法
曹全碑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竖写曹全碑更是经典
中的经典。
以下介绍曹全碑竖画的写法:
1.题款
一定要先写好题款,题款的位置一般在右上角或左下角,题款可
以写作“竖写曹全碑”,也可以直接画出题款的图形。
2.布局
曹全碑竖写的布局一般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可以写山水、人物、鸟兽等画面,中部写字,下部可以写印章、画鱼之类的画面。
注意上下两部分之间要留出足够的留白,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
3.字体
曹全碑竖写的字体要求工整、稳重、朴素、大方,要注意笔画的
粗细、弯曲、平直。
4.笔画
曹全碑竖写的笔画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要求豪迈、宽广,曲线要求圆润、温柔。
要注意避免生硬、死板的笔画,注重笔画
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5.颜色
曹全碑竖画喜用黑色,墨色淋漓,平淡而不失华丽,也可以运用淡红、淡黄、淡绿等颜色,但不能过于花哨。
6.修饰
曹全碑竖画的修饰很讲究,可以运用刻画、涂抹、点染等方法,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修饰,以免破坏整体的美感。
以上就是曹全碑竖画的写法,希望对喜好书画的朋友有所启发!。
隶书《曹全碑》入门教程笔法精讲。建议收藏!
![隶书《曹全碑》入门教程笔法精讲。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2b41ef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9.png)
隶书《曹全碑》入门教程笔法精讲。
建议收藏!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下面,书法思考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
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
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
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讲解示范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讲解示范](https://img.taocdn.com/s3/m/58e8051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d.png)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讲解示范汉隶是我国两汉书法艺术的象征。
《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
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
|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撇|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又可分为斜撇、直撇两大类。
曹全碑横折的写法
![曹全碑横折的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7617d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3.png)
曹全碑横折的写法曹全碑可是隶书里的大明星呢。
这横折啊,就像是一个小魔术。
你看啊,它的横画部分,就像是一个小扁担,轻轻的,但是又稳稳的。
写的时候呢,起笔要圆润,就像小水滴的头,慢慢向右行笔,行笔的时候力度要均匀,可不能一会儿重一会儿轻的,那就像走路一瘸一拐的啦。
再说说这横画和折画的连接处。
那可讲究了,它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角转弯,而是有点像小滑梯一样,圆润地就过渡到折画了。
这折画呢,它不像楷书里的折画那么刚硬,而是带着一种柔美的弧度。
就像是小姑娘跳舞的时候,轻轻弯了一下腰,特别的优雅。
写曹全碑的横折啊,笔锋的运用很关键。
你要让笔锋听话,在写横画的时候,笔锋是铺开的,到了转折的地方呢,要巧妙地调整笔锋的方向,让它能自然地进入到折画的书写状态。
这就像是给笔锋下了个小小的指令,让它乖乖听话。
咱在写的时候,可别太着急。
就像做饭一样,小火慢炖才能出好味道。
要是写得太快了,横折就容易变形,那就不好看了。
你得静下心来,一笔一笔地感受,就好像你在跟这个字交朋友一样,慢慢地去了解它的脾气。
还有啊,多观察曹全碑的原碑帖。
看看人家古人是怎么写的,那些字就像是有生命一样,每个横折都有自己的韵味。
你看的时间长了,就会有那种感觉,就像能跟古人对话似的。
你照着写的时候,就好像是在模仿古人的笔迹,也把那种韵味慢慢融入到自己的字里。
写这个横折的时候,也别怕写错。
写错了就再写一个嘛。
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摔了一跤再爬起来就好啦。
每一次写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你能从错误中找到写得不好的地方,下次就能写得更好。
而且啊,你可以拿不同的笔来试试。
有时候用毛笔写出来是一种感觉,用钢笔模仿的时候又有另一种乐趣。
你会发现,不管用什么笔,只要掌握了横折的精髓,都能写出曹全碑那种独特的味道来。
总之呢,曹全碑的横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呢。
咱们只要用心去学,去感受,肯定能把这个横折写得美美的。
如何写好曹全碑的四个点
![如何写好曹全碑的四个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fdf0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如何写好曹全碑的四个点
曹全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碑文体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要写好曹全碑,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点:
1. 理解碑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曹全碑是中国古代的碑文艺术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在写作之前,需要对曹全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包括碑文所记载的事件、人物等,以及碑文所反映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2. 把握碑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曹全碑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文字的排列、字体的书写、结构的布局等方面。
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碑文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尤其是对书法的要求,要求工整、端庄、刚劲有力,字迹要有韵律美。
同时,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碑文更加生动有趣。
3. 保持与原碑的一致性和创新性,在模仿曹全碑时,要力求与原碑保持一致,包括内容的忠实再现、文字的书写风格等方面。
但同时也要有所创新,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适当的增删、扩充,使碑文更富有个性和现代感。
4. 注重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曹全碑是一种文字艺术,因
此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至关重要。
在写作时,要注意选词用字,力求简练、精炼,避免冗长和啰嗦,同时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尽
量避免歧义和模糊不清的表达。
总的来说,要写好曹全碑,需要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把握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保持与原碑的一致性和创新性,
同时注重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
的曹全碑。
曹全碑字帖全文写法
![曹全碑字帖全文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f2f3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4.png)
曹全碑字帖全文写法曹全碑是曹全的作品,是一种楷书字体的字帖。
如果想要书写曹全碑字帖的全文,首先,需要准备好书写工具和纸张。
接下来,按照下面的顺序一字一字地书写全文:「高不可登、低不可騁。
強丁者下、弱丁者上。
目不忍視、耳不忍聞。
講論之地,拳腳敬然。
為之,則興也;不為,則廢也。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為之日盛,不為日退。
何謂高身?耕莘耘耕山川,令其天下者也。
何謂低身?卑位無類显光景,人所主宰者也。
何謂強丁?立國必欲成克殄,兴亦不世之可忍也。
何謂弱丁?祭祀鬼神,及子孝服,不知亡故之不能回也。
見是以明君善哉。
築壺於北,則在東。
築壺於東,則在西。
子寧可在東,而臣寧居西?蒼頡生於西牀之上,東皇尊於嶺巴之際,子寧可輕去而遠,臣寧可重降而舊?仕之不得,久受辱焉。
久受辱焉,哀不能自禁。
自禁不能,越也若焉。
巧與巧兮同巧融。
猿與猿兮,同猿窮。
子之二間之者,其位無與?臣之既極之者,其罪不艾?斯民之隨福也,福之非居君之所,福者非至曹全之室。
不足書籍,令奉天子。
不足書籍,令奉聖王。
令奉天子,不敢不敬;令奉聖王,不敢不順;不聖天子,不玩也。
其可欺者少而益者瞬;其可欺者多而訥者展。
展難率也,用又藩也;展難遇也,用因遄也。
用因遄也,藩邊寇也;用又藩也,邊不失也!」这样一字一字地书写下来,即可完成曹全碑字帖的全文。
曹全碑书字的写法
![曹全碑书字的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4115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2.png)
曹全碑书字的写法一、基本笔画1. 横画:起笔时稍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回锋。
根据字形需要,可长可短,可粗可细。
2. 竖画:起笔时多需逆锋,垂直下行,至末端回锋收笔。
也有一些竖画有粗细变化,要根据字形需要安排。
3. 撇画:起笔多需逆锋,行笔角度稍倾斜,末端可回锋或收笔出尖。
根据字形需要,可长可短,可直可斜。
4. 捺画:起笔时或轻或重,向右行笔,末端回锋收笔。
根据字形需要,可长可短,但要注意舒展美观。
5. 钩画:起笔行笔后需转向,然后提笔回锋收笔。
钩的变化比较多,有直钩、斜钩、弯钩、戈钩等,要根据字形需要安排。
二、结构特点曹全碑的字形结构匀适厚重,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空间的分布,做到疏密得当,宽窄适宜。
每个字都要尽量写得扁平些,不能过于伸展。
同时也要注意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
三、用墨技巧在书写曹全碑时,要根据墨色的浓淡来表现笔画的变化,做到枯湿有度,浓淡适宜。
同时还要注意蘸墨的次数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字形的流畅度。
四、临摹方法1. 选择一本质量较好的字帖,仔细揣摩其笔画细节和结构特点。
2. 先从简单的字开始临摹,逐步增加难度。
要注意对照字帖,逐步调整自己的书写习惯。
3. 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力争笔画到位,结构准确。
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坚持练习。
4. 临摹时要注重原帖的风貌,力求模仿到位。
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不要完全照搬字帖。
5. 临摹完成后,可以与字帖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五、风格把握曹全碑的风格秀丽典雅,书写时要注意体现其风格特点。
笔画要轻细匀适,字形要扁平宽大,布局要疏密得当。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墨色的浓淡变化,使笔画之间更加协调美观。
六、勤加练习曹全碑的书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其笔画特点和结构规律,达到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的境界。
建议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左右,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七、与其他碑刻的比较与其他碑刻相比,曹全碑的笔画更加细腻精致,结构更加匀适宽广。
《曹全碑》临摹讲解,实用!精辟!
![《曹全碑》临摹讲解,实用!精辟!](https://img.taocdn.com/s3/m/65000a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f.png)
《曹全碑》临摹讲解,实用!精辟!
《曹全碑》以其精到整饬取胜。
临习《曹全碑》需要注意下面问题:
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
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
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
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
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
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
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
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 原帖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 原帖](https://img.taocdn.com/s3/m/3da3e45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9.png)
隶书曹全碑字帖全文原帖很抱歉,由于《曹全碑》全文较为冗长,且其原文并非为隶书书写,而是碑文的形式,因此我无法为您提供全文。
以下是我能够提供的信息:《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歌颂曹全的功德而立。
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合阳县莘里村东出土。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是学习隶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曹全碑》全文如下:【碑阳】君讳全,字景完,敦煌郡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以功封于清丘为侯,世祖朗陵侯辅助翼赞,皇汉四百有八载,运遭孝宣皇帝,圣皇高宗,则天稽古,宠章允符,金日磾观德于田蚧之时,黄丞相宣力于韩卢逐逡。
【碑阴】君高祖父敏,以孝景帝乙酉年,为曲城令。
仲祖父晤,以孝景帝甲辰年,为敦煌长史。
考敞,孝武帝延光四年,为沛相,莅事明理,显名诸夏。
春秋七十有三,遭王莽篡盗,适牧犍守将校尉鲍恢所。
上以厥功当兴,而艰于道路,以故旋驾之计未得逞,是用追录先功,并录二祖世食敦煌郡二千六百二十七顷,以五户二百人共一具牛,充为世祭。
复以故沛相亢礼未备,有阙不叙,以须更表,会遭兵戎且属岁荒,介狄不至八年之闲,暂有一见。
大曹君素有畜积金玉巨万,计与沛宗连比,未及更应该具上国之用,以故永无仑述之理。
正以戎轩方驾之会,而值王莽篡窃之灾,曾不须臾展共惟之效。
于时乘涅之君,不能修成上国之典仪以白到厥庸,是用大鸿胪奏状皇朝,具文而已。
会遭敦难之变,复见寇盗之益。
望绝四郊,晏温无几。
而君孤守后垒,营隔绝张掖之地,与首领争开酒之会。
意在羁縻,且以自固。
昔在秦焚书坑儒以绝圣人之术,建除二祖四辟故君无他之际,况复先觉早定同志者几何人斯时也盖与周之思想并在,为法垂世者也。
于戏!久阙大典不叙之封而又有力命之会也。
唯命长存而道不期而薄厚也。
亦以宣精阐化西海虞诩之徒诚心密会之式也。
盖西海虞诩之徒亦咸成所赖有也云尔。
其官属三署郎谒者从官给事黄门郎司马督营长千人领士七百人部曲司马百人百六掾属及五官掾功曹更始将军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州从事舍人自君敦煌长史已上十有一人假佐二吏并奉诏书十有三人故三署郎及从官十人奉诏书三十九人部曲长及丞司马二十人假佐二十三人故县相三人计奏书生八百七十一人皆当为君故宗亲外内昆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全碑》就得这么写!《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2.大小相间。
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点画回环反复者,如“幽”字内的两个“幺”,大小一样却不显板滞。
类似这样的结构安排,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
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碑》中尤显突出。
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刊”字左放松,右收紧,“揖”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荆”字上放下收,“忍”字上收下放。
这样收放之间,高低错落,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
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
《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5.笔断意连。
如图七“国”字上部左右转角处的笔画都断开来写,使充实又不迫塞,中“或”上引虚下,更显空灵。
又如“禄”字的左旁,其上部的第二平横和下部的竖与撇本该是相连的,现在却脱开了,同右边相合成字,左断右连,反而相映成趣。
6.上紧下松。
《曹全碑》字势遒美俊逸,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
它除了较一般汉碑扁平外,又与其重心上束,中下部伸展关系密切。
如图八“夷”字,上面短画收腰,下部笔画颀长,或直立或分展。
再如“李”字全字都上敛,紧密纠结在中宫偏上,由一粗弧向左下放逸而去,在疏密的强烈对比中更显节奏明快。
这种上紧下松的结构是形成妍媚秀丽艺术风格的要素之一,它与质朴自然的古拙之美,都是美的化境,不可偏斥。
一、竖画竖画在字中起着稳定重心、支撑骨架的作用。
因此竖画要写得挺拔,以使其在字中起到承重、支柱的作用。
《曹全碑》中的竖画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1)尖尾竖。
《曹全碑》中的竖画多用圆笔尖收,逆锋起笔,逆势铺毫下行,使笔毫与纸摩擦,用力要均匀,收笔时笔锋渐提微尖,于空中虚势收锋,线形呈锥状。
这种竖画不同于楷书中的悬针竖,它是在书写熟练后,空中回锋、虚势收笔的结果,要比悬针竖饱满,有含蓄蕴藉之意。
如图一“秉”、图二“绅”等字。
这种竖的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右下驻,回中后直下,在出锋前再稍向下按,然后轻起,使竖画的两头稍粗,中间略细,线条圆浑饱满。
如图三“殷”、图四·叶”、图五“年”等字竖画,它们的具体写法是逆势藏锋入纸后下行,至尽处轻起,笔画形态由粗渐细,线质丰润舒展。
(2)圆尾竖。
这种竖法与尖尾竖不同的是其收笔的地方。
它收笔时笔锋实回,笔画末端浑圆,有点类似于垂露竖,但又不是像楷书的垂露竖的写法,它比尖尾竖更浑厚有力。
如图六“平”、图七“枝”字中的竖画。
(3)短竖,如图八“除”、图九“陆”等字中的竖。
它藏头、护尼、盈中,点画粗细一致,头尾显圆,线条更为温润含蓄。
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右驻,回中直下,注意匀速行笔,最后至收笔处收笔上回。
(4)并列竖。
当一字之中有多竖出现时,则应注意其有相向和相背的差别,以及长短参差和粗细、直斜与收笔的变化。
如图十“国”字的两竖呈相向的姿态,图十一“商”字的两竖呈相背的姿势,图十二“前”字的两竖一长一短、一正一欹,于平整之中显现灵秀、生动之态,让人回味无穷。
二、点画《曹全碑》的笔法变化丰富多样,近代姚华先生以为“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著也。
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
皆因势而宽严为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出也。
又,结体有与寻常相反而见美者,如‘月’字左撇势促,而又直竖行而下,行若悬针,偏旁亦往用之,舒敛皆与常相忤,而势能相救,由此可悟其变”。
这就要求临习者仔细体会笔法的变化,即或起笔形态,或收笔形态,或长短、粗细,或走向中的一种在变,也可能几种都在变。
笔画组合而能变化,表现在笔画上,显得多姿多态;而在书写的人,则说明已掌握了多种不同的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千姿百态的笔画。
能有意识地写出千姿百态的笔画是我们临习的目的之一。
否则,如果笔画写不准,则无法进入结构临习,就无法把笔势在笔下表现出来。
1.点的写法。
点是笔画的基础,其他笔画都是点的延伸。
在隶书中,点又是其他笔画的短缩。
《曹全碑》的点多变化,笔笔劲健而不含糊。
其用笔是逆入平出,略露锋,然后提笔收出。
人们认为此碑中的点是字之眉目,全藉它们以显顾盼精神,故其点虽属平画,但均有向背,随字异形。
此碑中的点画主要有以下几种:(1)竖点。
竖向的点,宛如竖画的头部,实际上它就是竖画的短缩。
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稍驻,再提回中直下。
如图一“乾’字的竖点。
(2)垂点。
该点是上尖下圆,势态由上而下,收笔处形似垂露,故称垂点。
写法是向上轻微逆入,然后下驻,笔腹着纸后向右上边行边提,挑起轻收。
如图二“寺”字的点。
(3)撇点。
其形态与平撇类似,故称撇点。
实际上它也是平撇的短缩。
其写法是逆锋起笔,向右下稍驻,向左下行,兼行兼提笔出锋,注意出锋不宜太直率,宜含蓄。
如图三“从”字左上的撇点。
(4)捺点。
其形似捺画的短缩,故称为捺点。
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行,至将尽处轻驻再右上轻提,边提边收。
如图四“分”字的捺点。
(5)挑点。
该点画是向右上挑起,故称挑点。
其写法是藏锋逆入后向右下一驻即起,回中后向右上兼行兼提,轻挑后缓缓收起。
如图五“北字左边的下点。
(6)横点。
该点画形似短横。
其写法是轻轻一驻入纸,即向右平行,至收束处又轻驻。
书写该点时宜求精巧。
如图六“商”字的上点。
(7)曲头点。
该点画形似横折的短缩,写法是先藏锋起笔写短横,至折处稍驻,接着向下行笔。
如图七“郎”字左部的上点。
三、挑画和折画挑画是从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笔画,用力由重而轻,力贯始终。
在隶书中挑画较短,起笔向左下逆入,略顿,随即转锋向右上行.缓行缓提,行笔不宜快,收笔敛锋提起,要有险劲之势。
如图一“政”字的挑画。
应注意的是,挑画形态单一,其变化主要在粗细、弧直、平斜之中,但要有短箭上弩、千钧待发之姿。
折画是两种笔画交接的拐角,是两种笔画的组合。
它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横折。
如图二“石”字的横折笔画,是横与竖的拼接,分两笔完成。
先藏锋逆入写横画,再向右缓行,至转折处笔画另起,藏锋逆入,向下写竖,最后缓缓提锋收笔。
写这类折画时手腕翻转要活,衔接宜自然,写竖画时抬笔不能过高,以免出现“耸肩”的败笔。
再有一种横折是在折处不重新起笔,而是提笔顺势向上再向下行笔。
这种折画的横画上弧,竖画或外弧或内弧,自然而有生态。
如图三“竟”字的横折。
(2)椭圆折。
这种折必须注意在由横画折向竖画时,采用转法,转折处圆匀不留折痕,一笔而成。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在转弯处仍有微小的提按调锋动作,如图四“朐”字的第二笔折画。
对此,临习时千万要仔细分析、观察。
(3)竖折。
如图五“世”字的竖折,是由竖画和横画组成的折画。
具体写法是,先藏锋起笔写竖画,至转折处略提锋换向,笔锋稍驻再问右行,在转折处要写得方峻利落。
这种折画在此碑中的穿插运用,使《曹全碑》在秀丽之中增添了几分遒劲。
(4)横折撇。
这是横画与撇画组合而成的,如图六“反”字的横折撇。
具体写法是,先藏锋逆入写横画,至换向处稍驻,然后向左下写撇。
但在写图七“服”字的这一笔画时应注意是先驻落笔后向左挑行,离纸重入换向,顺势横入再换向左下送去。
写此折回时务求点画轻盈灵动。
(5)横折折撇,如图八“乃”字的横折折撇。
先藏锋逆入起笔后即作上弧缓行,至换向处右下驻,顺势左下行,再换向,硬转后作有弧,再圆转向左下缓缓写出,注意要写得厚重圆润,不能轻滑。
在作此画时须留意方圆变化,行笔缓缓送去。
(6)撇捺折。
它是由撇画与反捺组成的折画,如图九“女”字撇捺折。
具体写法是,先起笔写斜撇,但不出锋收笔,在撇尾调转方向,向右下写反捺。
四、钩画《曹全碑》中的钩画,各有其独特的形态。
有的钩画类似撇画,有的钩画近似捺画,有的钩画宛如点,有的则省略其钩头,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具体的钩画主要有以下几种:(1)竖钩,如图一“扶”字左部的竖钩。
具体写法是,藏锋逆入直下,过半后渐向左送,至将尽处上引,回锋收束。
(2)撇钩。
隶书的钩总的来看,其钩形向左,类似于隶书中撇的写法,如图二“宁”字的撇钩。
其写法是,起笔藏锋写竖,转弯处提笔,稍顿后折锋略方,笔锋向左铺毫,逆势向下稍弧,收笔方切,宜写得粗壮结实。
(3)横钩。
其写法是,先写横画,至末端提笔离纸,顺势向上回锋入纸,转锋略向左下行,最后提锋收笔,形微尖。
《曹全碑》中这一钩画的写法一般分为两笔完成,但宜写得形断意连,如图三“宗”。
“室”等字。
(4)捺钩。
楷书中的戈钩、竖弯钩、背抛钩、心钩等在隶书中向右弯,形状、用笔形同捺挑,故也叫捺钩。
如图四“民”字,长钩开张,统领全字。
其写法是,逆锋向上稍驻入纸后向右下行,过半后渐按,至下三分之一处重卧后平拖,露锋送出。
“完”字的竖弯钩,起笔方折,行笔兼行兼提,至换向处笔已离纸,再轻驻轻入,向右下渐按,至收笔处渐重,平拖右上出锋,使之意态悠远。
再如“风”字的背抛钩。
其横画略弧,至尽头渐提,转折稍顿,随即斜向下行,行笔至中稍提,再转向右下铺毫,由按渐提,收笔含蓄。
总之,隶书中的钩画有两类,即左向钩和右向钩。
左向钩尽管有长短变化,尚有钩的意味。
而右向钩则形似捺画,两者常混淆,不易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