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有许多结构,包括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决定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但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可以通过遮光器和反光镜来实现,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调焦作用可以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实现,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和整理收镜。
显微镜成像特点是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果需要确定污点位置,可以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然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物体周长时,可以使用细线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面积时,可以使用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为叶片面积;测量物体体积时,可以使用量筒和水,先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最后用V2减去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测量温度时,可以使用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在生物学研究中,采集和制作标本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于植物标本,有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两种分类。
制作植物腊叶标本需要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等工具。
采集植物时,草本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而木本植物则包括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方法包括整形、压平、干燥和装贴。
制作昆虫标本需要使用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等工具。
冀少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一、生命的组成和分类1.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
二、生物的营养和呼吸1.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草食和肉食。
2.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呼吸过程:生物通过呼吸过程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三、生物的运动和感觉1.生物的运动方式:生物的运动方式包括自主运动和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2.细胞的运动:细胞通过鞭毛、纤毛和肌动蛋白等机制进行运动。
3.植物的运动:植物的运动可以通过生长和弯曲等方式实现。
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生物的生长:生物的生长是指体内物质的积累和增长。
2.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
3.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五、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质的遗传和信息的遗传。
2.基因的作用:基因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单位,表现为遗传特征的表现型。
3.变异和进化: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遗传性状的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六、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稳定有重要作用。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
七、常见的动物和植物1.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常见的植物:常见的植物包括苹果树、玫瑰花、向日葵等。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
生物科学: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临时装片:滴(清水)、撕、展、盖、染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第一章 1.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植物体主要组织: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1.显微镜的结构,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存营养物质)、输导组织(运输功能)、分生组织筒(安放目镜)、转化器(安放物镜,转换目镜)、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动物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载物台 (通光质、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
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孔、压片夹 )、 2.结构与功能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粗准焦螺旋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大幅度升降条件下,都具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镜筒 )、细准 6.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焦螺旋 (小范单位。
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围调节 )。
光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相互影响。
学部分 : 目镜7.系统:由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越短越大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系统。
人体九大系物镜 (越长越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运动、大,带螺纹 )。
生殖、免疫。
既分工又协调配合。
显微镜放大7.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被子植物体的倍数是目镜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透明薄壁)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放大倍数和细胞膜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极薄的透明膜)。
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人体。
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照明部分 :反光镜 (平面暗,凹细胞质 * :具有流动性、加快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多数8.由单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面亮 )、遮光器 (小光圈暗,大光圈亮 )。
最新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总结、提问等科学方法;2.科学实验的步骤: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
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形态、功能;2.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3.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4.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第三章细胞的组成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构造、调节物质出入等;2.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等;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膜、染色体、核仁等;4.金字塔实验:了解DNA介导遗传的过程。
第四章基因的遗传1.种群的变异和演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2.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源性、分离、组合等;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编码蛋白质、决定性状等;4.突变的产生和作用:突变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等级;2.生物的命名方法:拉丁名、种加词等;3.动植物分类的特点:多样性、共性等;4.人类分类的特点和方法:人的物种分类、人种和民族的分类等。
第六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等;2.光合作用:光合有关的概念、作用过程和公式等;3.呼吸作用: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4.发酵作用的类型和应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1.生物适应和生态位:生物的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适应;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等;3.生态平衡和稳定性:自然平衡、人为干扰对生物的影响等;4.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
一、植物的基本特征
植物是指具有细胞壁、可以合成有机物、有固定生长点、能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食物等基本特征的生物。
植物包括多种形态不同的生物,如草本、木本、藤本等。
二、植物的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它既可以防止细胞过度伸展又可以作为细胞保护的屏障。
三、植物的组织结构
植物的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绒毡组织等。
表皮组织为植物提供了保护,维管束组织是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道路,绒毡组织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场所。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包括花的授粉和结实,无性繁殖包括分生、萌芽等。
五、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萌发、生长、开花、结实等。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充足的光照、水分和营养物质等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六、植物的重要作用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包括提供食物和氧气、制药、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等重要作用。
七、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包括多种方式,如按照营养方式分为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按照茎的性质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冀少版生物必背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些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冀少版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冀少版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冀少版初一生物教材中,涉及了许多基础而重要的生物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一章:细胞和生物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膜:分隔细胞内外的半透明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质:细胞内液态部分,包含各种细胞器。
-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信息。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核,如细菌。
- 真核细胞:有真核细胞核,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
3. 细胞器的功能:- 基质:细胞内液体,有利于物质运输和代谢。
- 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
- 内质网:合成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
- 高尔基体:修饰、储存和分泌细胞产生的物质。
4. 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的形成。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
2. 动物和植物的种类:- 动物: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
- 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3. 动植物的适应环境:- 动物:各种生活方式、不同的取食方式。
- 植物:抗旱适水、吸收阳光的能力。
第三章:健康与环境1. 疾病的控制与预防:- 预防传染病: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 检查和治疗疾病:医生、药物治疗。
2. 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与处理。
- 节约用水与用电。
第四章:生物的维持1. 植物的养分需求:- 化肥:氮、磷、钾等。
- 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和阳光。
2. 动物的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口、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3. 呼吸系统的作用和构造:-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 呼吸道: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等。
第五章:遗传与进化1. 机体性状的遗传规律:- 自由交配:显性和隐性基因。
2. 进化与物种:-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少版)
七年级(冀少版)上册知识点1. 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3. 植物标本整形时要大多数的叶片正面朝上,少数叶片背面朝上。
4.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永久装片时,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细胞数目越少。
5. 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6. 误差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地来减少误差。
7. 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8. 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是: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
9. 采集植物标本应尽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10. 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是: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11. 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时,如采集到鳞翅目中的小型昆虫要先放入三角纸包,防止鳞片的脱落。
12. 三角纸包的制作,选用半透明并且吸水性能好的纸长宽比例为3:213.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三处。
1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5. 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
16.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
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17. 茎的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如马铃薯就变态的茎。
18. 一片完整的叶包括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
19. 植物按茎内木质部是否发达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0. 绿色植物有吸尘、杀菌、消声、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
21. 菜豆的根系是直根系,叶脉是网状脉,花的基数是5,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凡是具有这样特征的植物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如:花生、大豆、黄瓜、青椒、茄子22. 葱根—感冒芹菜—降压黄瓜—美容洋葱—降血脂姜—健胃。
23. 粮食作物是供人类食用的谷类、豆类、薯类作物的统称。
24. 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叶脉是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凡是具有这样特征的植物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讲解总结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作用:210cm处。
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
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3、变态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Chapter 11.The structure and XXX.Structure: eyepiece。
objective lens。
XXX。
arm。
coarse and fine focus knobs。
stage clips。
mirror。
base.ns: magnify and adjust the image.2.The process of using a microscope (methods to be aware of in each step).Step 1: Take and place the microscope。
Hold the arm with one hand and support the base with the other hand。
then place the microscope 10 cm away from the edge of the table.Step 2: Adjust the light。
Rotate the diaphragm to align the low-power objective with the light source。
Use a plane mirrorwhen the light is strong and a concave mirror when the light is weak.Step 3: Place the specimen。
Put the prepared glass slide on the stage and clip it with the stage clips。
making XXX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diaphragm.Step 4: Focus。
Turn the coarse focus knob to lower the tube until it is close to the glass slide。
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一)探索生命的奥秘1、认识周围的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命现象包括:(1)具有一定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能生长(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4)生物体都能产生后代,亲子代间具有遗传和便宜的现象。
(5)生物体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可以躲避有害、趋向有利。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有: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温度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其他的生物影响该种生物的生活,比如草的繁盛,影响到牛羊的数目,人类对自然界森林的破坏,导致森林中原有生物的数量剧减。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相应环境,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土壤中的蚯蚓。
同时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比如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5、认识显微镜基本结构:目镜:用来进行观察的窗口,长度越长倍数越低。
转换器:通过转动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物镜:起放大作用,与目镜一起放大被观察物。
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粗准焦螺旋:迅速升降镜筒,使成像比较清晰。
细准焦螺旋:精确升降镜筒,使成像最清晰。
载物台:放置被观察的玻片,上有玻片夹用来固定,中间有通光孔。
反光镜:将光线反射通过通光孔,照在玻片上。
其上有遮光器用来调节强弱。
6、使用显微镜(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偏左处。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4)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3~5mm处。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微镜的主要结构: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整理收镜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b”,则物象为“p”;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三.学习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结尾)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探究生命现象、规律与原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中的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部分。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作用,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质包含细胞内大部分的液体和细胞器,其中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 核是细胞中的重要器官,它包含了生物的遗传信息,能够指导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人体结构与功能1. 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它可以提供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2.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它能将营养物质分解吸收,为人体提供热量和能量。
3. 人体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它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循环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4. 人体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它可以传递感觉信息和控制身体的运动和行为。
三、分类与进化1. 生物按照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组成不同的类群,其中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细菌等。
2.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长期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它可以使得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 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隔离和基因流动等。
四、基因与遗传1.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其中包含了生物的遗传基础和遗传信息。
2. 遗传是指生物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它是生物进化和变异的重要途径。
3. 遗传物质主要包括DNA和RNA,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必背知识点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要充分发挥实验和观察的作用,深入学习生物学的本质和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冀少版生物七上知识点
冀少版生物七上知识点一、生物分类1. 五大分类法:(1)古生物学分类——根据古生物对生物的历史演化关系进行分类。
(2)解剖学分类——根据生物的外形、内部结构进行分类。
(3)形态学分类——根据生物的形状、表面结构、色素等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4)生理学分类——根据生物的生理活动、内部物质代谢反应等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5)遗传学分类——根据生物的遗传特征和遗传变异的规律进行分类。
2. 八大等级:(1)界(kingdom)——大体上按照细胞结构形态和分子结构形态将生物划分为真核细胞有机生物界、原核细胞有机生物界、无细胞有机生物界和无机物界。
(2)门(phylum)——比界更小的一个等级,根据形态、细胞结构、分子结构等不同,将生物分成不同类群。
(3)纲(class)——是比门更小的分类级别,依据生物的形态、发育、结构和适应性进行分类。
(4)目(order)——是比纲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进行分类。
(5)科(family)——是比目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表面观察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细胞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6)属(genus)——是比科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形态特征和属间的遗传变异率进行分类。
(7)种(species)——是比属更小的分类级别,根据某些度量值和族群间的遗传变异率进行分类。
(8)变种(variety)——是比种更小的分类单位,生物个体之间在某些方面有明显差异,但有共同的种类属性。
二、生物分类和进化1. 生物分类和进化:通过分类和分配不同的名称,可以容易地理解物种的进化变化关系,所以,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分析生物的进化变化和古生物的演化史。
2. 生物进化:最近研究发现,生物从古老简单的生物逐渐演化到当下复杂生物,这期间发生着演化变化,也就是生物的进化。
生物之间的进化伴随着环境的改变,以及遗传物质的突变和变异,越适应环境的物种就越容易存活,这是生物进化的本质原理。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3.测量人的体温部位有口腔、腋窝、直肠,其中直肠温度最高,并且最接近人体内部体温。
4.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措施减少误差。
5.采集植物标本要株形端正,尽可能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
植物标本分为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
腊叶标本制作包括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等过程。
6.制作昆虫标本的步骤是插针、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
7.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二章8.掌握课本P20枝条模式图。
9.完整叶的结构包括叶片、叶柄、XXX。
课本P21图2-4.10.常见的变态茎有土豆、藕、黄瓜的茎卷须等;变态根有甘薯、萝卜等;变态叶有猪笼草、碗豆的叶卷须、仙人掌的叶剌、槐树的叶剌等。
11.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包括主根和侧根)和须根系(由大量不定根组成)两种类型。
12.植物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13.虫媒花花冠鲜艳、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传粉。
风媒花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容易被风吹送。
14.小麦、水稻的果实是颖果,豆类是荚果,苹果、梨、桃是核果。
15.菜豆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组成。
蔬菜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等类型。
16.菜豆的根系是直根系,叶具有网状脉,花的各部分基数为5或4,种子的胚有2电影叶,属于双子叶动物。
17.芹菜的作用是降低血压;洋葱降低血脂;姜可以健胃;黄瓜有美容的效果;葱可以治感冒等。
18.课本P32小麦花、水稻花的结构。
19.水稻和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叶脉具有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胚有1电影叶,属于票据叶动物。
粮食作物包孕三大类: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0.松的根茎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也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叫做裸子植物。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如右图)1、说出图中1—13的结构名称;其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和[ ] ;2、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的结构[ ] ,大幅度升降镜筒,寻找物象的结构[ ] ;3、能将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的结构是[ ] ;4、位于载物台下方,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5、安装和转换物镜的结构是[ ] 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 ] 。
二、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2、目镜观察到的是的物象,例如:玻片是“b”,在显微镜里是“”;3、污点只能存在于、和;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移动玻片,污点跟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移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没动,污点说明在;4、区分目镜和物镜:有螺纹,无螺纹;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目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
答案:一、1、(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粗准焦螺旋;⑩反光镜;镜臂;镜座)①目镜;④物镜 2、细准焦螺旋;⑨粗准焦螺旋; 3、⑩反光镜 4、⑦遮光器 5、③转换器;④物镜二、1、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倒立;q 3、目镜;物镜;玻片;目镜;玻片;物镜 4、物镜;目镜 5、大;小第二节学会观察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1、观察方式:→→;2、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住,另一手托住,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10cm处的桌面上,略偏;2、对光:①转动,使对准通光孔;②转动,使对准通光孔;③注视目镜,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视野(调亮用凹面镜镜和大光圈),保证、、和在同一条直线。
(三镜一孔成一线);3、安放装片:将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夹住,使标本正对中心;4、调整焦距:①转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②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找物像;③转动,使物像更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特点: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
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细胞分裂及细胞生长过程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先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为两份→最后细胞分为两份生长过程:吸取营养、体积增大→液泡逐渐减少→最后形成一个中央大液泡5、什么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了分化。
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6、植物常见组织的功能输导组织(运输功能)、保护组织(保护)营养组织(贮存营养物质)分生组织7、动物的主要组织功能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保护)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8、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9、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收集管、伸缩泡、纤毛、口沟、细胞膜、食物泡、胞肛、细胞核、细胞质10、什么是趋性(应激性)及趋性的意义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第三章1、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
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2、茎的主要特征静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茎上着升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3、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区别虫媒花以颜色鲜艳的花冠、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来采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4、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7、蔬菜的分类及粮食作物的分类蔬菜分类:根菜类、茎菜类、果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类8、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皮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报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9、蕨类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苔藓植物:由茎、叶和假根三部分组成,没有根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旋转运动摄取食物呼吸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藻类植物:由固着器(跟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第四章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凡是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脊柱的叫做无脊椎动物2、观察动物的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对各个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
观察完各个部分后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3、腔肠动物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常附着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
有口无肛门、具原始的消化腔;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内、外两胚层的动物。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这样的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4、扁形动物外部形态:前端: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背面:颜色较深呈灰褐色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看到物体);腹面:颜色浅,有口,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涡虫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和前、后之分,是左右对称的动物。
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形成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层,使其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有口无肛门5、线形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吸食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及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①三片唇适于吸附在人体小肠壁上②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
③消化管结构简单,适于吸食半消化食物④感觉运动器官已退化⑤生殖器官发达蛔虫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寄生虫卵的传播,减少人体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6、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蚯蚓横切结构图7、软体动物河蚌身体结构:身体外面有两片贝壳,壳内身体内脏团外面有外套膜,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所以贝壳可以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贝壳里面光滑的一层叫珍珠层,受到异物刺激时,外套膜会把异物包起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珍珠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贝壳)8、节肢动物1、蝗虫的外部形态:蝗虫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2、外骨骼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散失。
3、蝗虫胸部的腹侧有三对分节的足,前足和中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蝗虫胸部的背侧有一对革质的前翅和一对膜质的后翅,适于飞行。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许多节构成,并且分部;身体的表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足、触角等分节9、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体形呈梭形,可减少水的阻力。
体色背部深,腹部浅为保护色。
体表有鳞片分泌粘液能减少水的阻力和逃避敌害。
呼吸用腮呼吸。
运动用鳍游泳鱼类的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腮呼吸④用鳍游泳⑤体内有脊柱10、两栖类青蛙背部黄绿色,有黑色斑纹,腹部白色前肢短小,后肢强大善于跳跃和游泳,后足宽而趾长,趾间有蹼适于游泳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
头部呈三角形,游泳时能减小水的阻力。
头部有眼睛和鼓膜,分别有视觉和听觉作用。
头部的前端有鼻孔青蛙用肺呼吸。
皮肤光滑,裸露,能分泌黏液。
有毛细血管(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11、爬行类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近地面迅速爬行。
蜥蜴皮肤干燥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爬行。
1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及鸟类的主要特征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少飞行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正羽有利于飞行③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④龙骨突发达适于附着发达的胸肌⑤胸肌发达,给飞行提供动力⑥骨骼中空,可减轻体重鸟类的主要特征:①有角质喙无牙齿②体表被覆羽毛③前肢变成翼④长骨中空,内有空气⑤胸肌发达,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呼吸⑥体温恒定鸟类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12、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被毛②用肺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腔内膈⑤胎生、哺乳膈肌的功能: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的收缩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够帮助完成呼吸作用第五章1、生物分类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