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 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 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 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 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研究对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随年龄增长的行为(因而普遍称之为儿童心理学)。 它研 究个体在儿童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揭示儿童由初生到青春期的心理过程 的规律;研究儿童随着年龄典型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 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 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 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 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
梁永存
LOGO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期内的儿童的心理和行 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不是 要你成为一名早期教育专家,而是希望你能把握孩 子的心理成长规律,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没有一个 人天生就是合格的母亲或者父亲,我们一定要学习。 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学习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受益的不仅仅是一代人、两代人, 可能会惠及很多代人。当养育方式被无意识传承, 我们将收获家庭幸福。
3.2发展是遗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有史以来就是人们争论激 烈的问题。你的看法如何?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
实验对象:9个月大的身心健康的小艾尔伯特 实验目的: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 实验过程:
华生的小艾尔伯特实验过程
1)向小艾尔伯特呈现一些小动物、有头发的和没有头发的面具以及一 些其他玩具。小艾尔伯特很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 们。 2)实验者在小艾尔伯特身后猛击1.2米长的铁棍,这种声音突然出现, 使他受到惊吓而哭泣。 3)实验者向小艾尔伯特同时呈现上述的玩物和铁棍受重击的声音:每 当小艾尔伯特伸手去触摸小白鼠的时候,实验者在他身后突然敲响 铁棒。突如其来的巨响使小艾尔伯特感到十分恐惧。 4)小白鼠与铁棒声音配对呈现7次之后,不出现声音,单独向小艾尔 伯特呈现小白鼠,小艾尔伯特对小白鼠产生极度恐惧。 5)一周之后,对小艾尔伯特再次测试发现,他仍旧对小白鼠心存恐惧。 随后,实验者向他呈现与小白鼠相似的动物——小白兔,他仍然表 现出害怕,并且在哭泣中尽可能地远离小白兔。随后,又向他呈现 一条白色的狗、白色皮毛大衣、一袋棉花、和华生头上的灰白头发, 他对这些东西都感到恐惧 6)31天之后,又向他呈现上述物品,他仍然十分恐惧。 7)华生还打算给他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以消除它对白鼠的恐惧,但遗 憾的是,矫正实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实施。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2、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含儿童发展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是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拓展发展而来。
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4、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儿童心理研究问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劲起引发作用。
(2)环境决定论华生2、共同决定论:(1)辐合论斯腾辐合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2)鲁克森伯格(3)成熟优势论格赛尔双生子爬梯研究说明了成熟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时期,在此期间,如果发展中的机体接受到适宜的刺激,就会展示生来固有的某种发展模式,过了这一关键期,再给予同样的刺激是没有持久效应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性格等方面,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是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动作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阶段。
在感知动作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世界,对事物的认知以直接感知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前运算期,开始形成一些概念,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类。
到了具体运算期,儿童的思维逐渐具备了具体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心理上对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
儿童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父母和亲近的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婴儿期,儿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对主要照料者的依赖和信任。
到了幼儿期,世界观逐渐扩大,儿童开始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如快乐、悲伤和愤怒等。
同时,儿童也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逐渐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在社会发展中,儿童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和分享,同时也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儿童的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幼儿园和学校生活中的社交互动。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学会相互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同时,儿童也开始在社会中建立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性格是指儿童在个体差异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性格特点。
儿童的性格发展与基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儿童性格发展中,性格特点逐渐显现。
有些儿童天性活泼外向,善于表达和与人交往;而有些则内向、较为安静。
儿童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结语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
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1.动作表征第一年思维只是身体动作2.形象表征第二年有了心理表象3.符号表征6岁或7岁以后开始归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第一章绝对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格赛尔思想: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德国普莱尔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二章人体的发展速度是不等速的,身体各系统的发展不平衡正常的发展遵循原则: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第三章视觉偏爱茨婴儿天生偏爱某种特殊刺激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或三维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视崖实验表明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很可能在出生后六个月形成的第四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外显的行为影响世界,以此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利用表征来思考客体和事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获得运算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心理运算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能够理解高度抽象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指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都有很好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某个情境下的发展支架更为合适第六章先天论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他假设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机制,包括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和对语言材料进行操作的程序学术界的批评:完全是思辨的产物忽视言语环境和语言经验的作用儿童语言不是成人语言的翻版,有其自己的发展模式第七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流体智力:一种先天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随神经系统的成熟不断发展,相对不受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晶体智力:后天通过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发展起来的智力智力的成长曲线13岁之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25岁以后智力停止增长智力发展的差异一个人群中,智力水平会有很大的不同,高低可以相差很悬殊第八章天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婴儿的微笑和出声的笑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称源性微笑或反射性微笑用嘴做怪相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的多少第九章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因是本能,尤其是性本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隶;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狭隘的关系中,埃里克森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埃里克森把个性发展的阶段贯穿到人的一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以后都可能存在向恶或向善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持乐观态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的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信任感,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我能相信别人吗?2.自主对羞愧怀疑1岁-3岁发展自主性我能独自行走吗?3.主动对疚3岁-6岁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我能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吗?4.勤奋对自卑6岁-12岁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与别人相比我是有能力的吗?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20岁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实现了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验:●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
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儿童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而发展心理学则更加广泛地研究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
两者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都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性格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而发展心理学则更加全面地研究了整个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两者都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为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发展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为儿童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两者的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使得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
两者都采用了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得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研究方法的相似性为两者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实践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为儿童教育、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也为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
两者在实践中的联系使得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和人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旨在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性别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它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进一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1. 儿童的身体和感知发展儿童在早期的身体和感知发展中,经历了从无法抬头,到会爬行、站立,再到最终掌握走路的过程。
同时,他们的感官也逐渐成熟,能够感知并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会逐渐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从而解释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学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体验和表达各种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同时,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儿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儿童的性别和身份认同在性别和身份认同方面,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小就开始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逐渐接受并理解社会性别角色。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性别教育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1. 家庭教育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积极行为习惯。
2. 幼教实践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游戏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3. 心理咨询与干预儿童发展心理学也为心理咨询与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的概念: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一段时间(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3岁)4、学前期或童年早期(3—6、7岁)5、小学期或童年中期(6、7岁—11、12岁)6、少年期或童年晚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学要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在生理上和心理新生儿是如何怎样一步步生长、变化和发展起来的)。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主要回答引起儿童心里变化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速度、发展到达的水平、行为特点是不一样的)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原因,帮助儿童顺利的度过每个发展阶段三、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绝对论:创始人代表—高尔顿环境绝对论:创始人代表—华生2、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斯腾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观点:等待儿童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还认为儿童发展有一定的内在生物进度表,他与一定年龄相对应。
3、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四、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4、不同情境的一致性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问题: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有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
六、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主要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结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6)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青年晚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35岁——60岁)(10)老年期(60岁——死亡)•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注意: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世到青年前期,即从出世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是强调遗传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还是强调社会条件对发展的制约?•遗传与环境之争,即天性与教养之争是贯穿发展心理学历史的红线之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青年前期(即0-17、18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狭义上说,就是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3.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动物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在学会,故又称“最佳学习期”,有人用“早期学习”来代替。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6.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8.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发生了反射行为。
9.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大小,形状微小细节的能力。
10.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成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3.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4.映像:感觉印象心理上的再产生。
15.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16.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
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7.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步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步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现象?
A. 0-18岁
B. 18-30岁
C. 30-60岁
D. 60岁以上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儿童认知发展
B. 儿童社会性发展
C. 儿童生理发展
D. 儿童情感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A.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B. 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
C. 文献法、比较法、统计法
D. 历史法、比较法、观察法
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 马斯洛
D. 荣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下列哪一项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A. 语言发展
B. 道德发展
C. 生理发展
D. 认知发展
儿童情感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A. 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调节
B. 情感表达、情感控制和情感认知
C. 情感认知、情感体验和情感控制
D. 情感体验、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D. 年龄因素。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
发展(fāzhǎn)的关键期
• 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 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 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 (zǔ ài)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展到高峰,然 后慢慢消退。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 的路
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
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
事情发生(fāshēng)了。
• 见右图---尾随反应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yī ɡè)固 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 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第十二页,共45页。
• 小虎,今年一岁零七个月 了,还是不能独立行走 (xíngzǒu),妈妈好着急。请 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并找一找解决办法。
第十三页,共45页。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yánjiū)的基本 问题 •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
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 • 心理(xīnlǐ)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 发展的过程是否存在关键期? • (P20)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一些心理(xīnlǐ)发展的关键期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 的路
第三十六页,共45页。
第三节、 儿童发展(fāzhǎn) 心理学
的历史回顾
第三十七页,共45页。
(一)儿童观的进展
1、西方早期的儿童观:儿童是成 人的雏形,是“缩小了的成人”。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 认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 的任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 作为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儿童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出生到17、18岁左右。
)2.思维的结构(认知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格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者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者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认知广义上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狭义就是思维或记忆。
3.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是已有知识的应用,如把木块假想为一条船。
同化:外在刺激适应内在心理结构;4.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儿童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通过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运动知识,使之适应他人的行为。
顺应:内在心理结构适应外在刺激结构。
5.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但仍相信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成为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6.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的形态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征叫做守恒。
7.元记忆,儿童还不具备对记忆技能的认识或不具备什么时候利用这些策略作为适合的经验。
8.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元认知过程:计划,激活认知规则和策略,监控学习,控制分心和焦虑,评定结果。
P1079.图式,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的。
作用:使记忆更为有效。
10.映像,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是心理上的再产生。
常在图式中出现,且是有意识的制作。
11.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的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12.选择性模仿,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
13.强化依随,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幼儿期(3-6、7岁) (1)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2)创造性思维萌芽的关键期。 (3)守恒性发展的关键期。 (4)识字的关键期。 (5)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6)入学准备的关键期。
(三)童年期(6、7-11、12岁) (1)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 (2)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期。 (3)学习动机形成的关键期。 (4)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期。 (5)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期。 (6)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 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 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2、心理发展阶段说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依据里比多的发展 (1)口唇期(0-1岁):里比多的发展从嘴开始, 吸吮本能产生快感。 (2)肛门期(1-3岁):里比多集中在肛门区域 (3)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 (4)潜伏期(5-12岁):平静时期\早年经历遗忘 (5)青春期(12岁至成年):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产生性冲动,容易引发抵触情绪。
• • • • • • • • • •
(三)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 1、前道德判断阶段(0—5岁)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5—10岁) (1)规则是绝对的、不变的 (2)评价标准是行为的后果 (3)评价结果非好即坏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10岁以上) (1)根据动机来判断行为好坏 (2)规则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 (3)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 判他人。
第五节 研究专题
一、关键期的概念 二、关键期研究的证据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四、掌握关键期理论的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儿童发展理论:包括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佛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主要关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关键转折点,以及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
2.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从感知到感知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由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产生的,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4.儿童的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这个过程受到基因、早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学习和使用语言是他们认知和社交发展的核心部分。
语言发展从儿童开始发出简单的声音,逐渐发展为能够理解和使用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6.儿童的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包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和对其他人的性别认知。
儿童的性别认同受到遗传、生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7.儿童发展中的风险和保护:儿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如贫困、暴力、虐待等。
同时,一些保护因素如良好的家庭关系、积极社交支持和教育机会等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8.儿童发展障碍:有些儿童可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了解和识别这些障碍,及早干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措施。
9.儿童的幸福与福祉:儿童发展心理学也关注儿童的幸福感和福祉。
这包括儿童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自我感觉,以及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感受。
10.儿童发展研究方法:儿童发展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如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帮助研究者了解儿童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特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儿童发展的重要性1.1 儿童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 儿童的发展状况与其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制定有指导意义。
2. 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与注意力:儿童在感知世界和集中注意力方面的发展特点。
2.2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2.3 语言和思维: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
3. 儿童情感发展3.1 情绪和情感表达: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3.2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尊心的培养。
3.3 社交关系: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关系的建立。
4. 儿童社会发展4.1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儿童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
4.2 同伴关系:儿童与同龄人的互动和同伴关系的发展。
4.3 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发展中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5.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教育实践: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
5.2 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指导意义。
5.3 心理咨询和干预: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干预中的应用。
总结: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在实际应用中,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实践、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1,发展:个体在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系统的身心变化,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相对持久的,并且使个体行为具有适应性,组织性和更为复杂。
儿童心理发展常分为三个领域:①生理的成熟和发展②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③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2,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②人类心理的发展③人类个体心理发展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注意此处的儿童,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段的个体)。
一般分为5个阶段:出生前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9个月时间内,一个单细胞有机体发展成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类婴儿。
婴儿期:0-2岁,身体和脑发育迅速,个体从嗷嗷待哺到独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并发展了自我再认能力,与主要照料者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幼儿期:2—7岁个体身体机能更加协调,游戏成为主要活动吧,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道德感更加明显。
童年期:7—12岁,个体通过学习以及学校中的师生交往,同伴交往,不断地促进思维,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儿走向相成年的过渡期.个体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性意识萌动。
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自我同一性,走向独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主题①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各起多大的决定作用②儿童在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还是被动③发展是连续、渐进的还是阶段性的④发展是开发的还是稳定不变的对于以上基本主题,现代已不在采用极端的观点,而是同时采纳多家优点,采取一种综合性的立场,它们相互发展、互为补充(一)儿童心理发展学简史几个关键人物事件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荣格)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约(约翰。
B。
华生,斯金纳,阿尔伯特,班杜拉)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研究的先驱)5.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6.霍尔《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二)研究方法⑴基本研究方法Ⅰ系统观察法(①自然观察法②结构观察法)Ⅱ自我报告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和测验法)Ⅲ个案研究另外还有人种志研究法、心理生理学法⑵保证科学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信度:信度指的是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概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身体、心理、情感和认
知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所经历的变化的学科。
通过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心理学家们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在世界,引导其健康成长。
儿童认知发展
感知
儿童在早期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他们通过五官获得
的感觉信息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也不断发展。
他们逐渐
学会利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来解决问题,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儿童情感发展
情绪表达
儿童通常会通过情绪表达来与他人交流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社会情感
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会了解社会规范和情感表达的适
宜方式,这对他们日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儿童发展的特殊阶段
婴儿期
在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情感来认识世界,他们对
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依赖于主要照料者的情感支持。
幼儿期
在幼儿期,儿童逐渐学会独立行为和自主思考,他们开始
建立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探索社会生活。
学龄期
学龄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为儿童的幸福和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心理性欲理论)1.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组成:伊底(人格的生物部分),自我(人格的心理部分)和超我(人格的社会成分)。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阶段年龄范围性感带性的活动口唇期0-18个月嘴,唇,舌,牙齿吸吮,吞咽,咀嚼,咬肛门期8个月-4岁肛门,屁股排泄或潴留排泄物性器期(俄狄浦斯情结)3-7岁生殖器手淫潜伏期5-12岁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12-20岁生殖器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感情(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正是借助这个力量,性本能才能得以完成目的,这种力量成为里必多。
在性器期将里必多集中投放到生殖器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在生殖器期很容易发生里必多停滞或倒退,导致出现后来的许多行为问题。
)3.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①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
这一人格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有极大影响。
②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三部分,让人们开始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对开创心理动力学,对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视意识轻视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的贡献。
③弗洛伊德是性本能决定论者,他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功于性本能或里必多,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
太过于强调性的作用,致使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
④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五个重要的阶段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②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③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④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⑤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2.埃里克森理论的八个发展阶段1 2 3 4 5 6 7 88 成熟自我整合与绝望7 成年期繁衍与停滞6 年轻的成年期亲密与孤独5 发育期青春期同一性与角色混乱4 潜伏期勤奋与自卑3 运动的-生殖的主动与内疚2 肌肉的-肛门的自主与怀疑、羞愧1 口腔的-感知的基本的信赖与不信赖3.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①埃里克森对儿童发展的研究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整体,从情绪的、道德的和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研究人格的发展,整体性研究的观点值得借鉴。
②埃里克森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已经解决了的矛盾在以后的阶段仍要接受新的考验。
③埃里克森比较重视教育的作用,不仅指出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还提出了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教育中既强调父母的作用,又强调同伴、教师、社会的作用,还对游戏的作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④埃里克森虽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重大修改,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伊底移向自我,并十分重视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总体上还是没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说。
⑤埃里克森描述了个性发展各个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而在社会向发展中的儿童提出社会要求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而有些只具有特殊意义,应当通过交叉文化研究进一步加以检验,而不能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埃里克森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的研究仅到青春期为止;埃里克森把个性发展扩展为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恶也不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或向恶的可能性。
埃里克森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①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
提出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还强调了儿童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作用。
②通过大量实验和观察,第一次最为详尽的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为今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③皮亚杰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大量的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系统体系十分庞大,文字比较晦涩难懂,常常造成误解。
④皮亚杰的研究在方法上有缺陷,临床法往往把很多变量混淆起来,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如没很好的考虑社会心理因素,语言理解水平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皮亚杰用来评价思维逻辑的一些测验和实验往往是抽象、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不能全面反映儿童的实际推理能力。
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但这不能抹煞或降低皮亚杰发展理论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实验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1.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
格赛尔理论-成熟优势论。
2.实验:两个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成的成绩是一样的,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据此,格赛尔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3.是否有必要进行早期训练从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中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否则就是无效的,浪费的。
无论在成熟的早期、中期、晚期对小儿进行训练都会成功,但其中成功有早晚之分,效果有优差之分。
成熟早起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期或关键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但比不训练要好。
劳伦兹动物印刻实验劳伦兹发现鹅,鸭,雁之类的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产生依恋,结果对自己同类“母亲”却无任何依恋。
这种现象好似在凝固的蜡上标记一样,故称印刻。
劳伦兹还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无法在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范茨视觉偏爱实验为了测定婴儿早期能否辨别物体的形状,范茨特地设计了一间观察小屋,让婴儿躺在小床上,眼睛可以看到挂在头顶上方的物体,观察者通过小屋顶部的窥测孔记录婴儿注视物体所花的时间。
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发现婴儿喜欢靶心图和线条图(对其注视时间最长),婴儿偏爱中等复杂模式的图形,婴儿喜欢清晰的图像,婴儿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
吉布森和瓦尔克的视崖实验为了解决婴儿对深度知觉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学习所获得的争端,吉布森和瓦尔克设计了一种“视崖实验”。
(装置图P70)将6.5-14个月的婴儿放在中央板上,让孩子的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
实验结果表明,36名被试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看到母亲在“悬崖”边招呼时,不是朝母亲爬,而是朝相反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这个实验表明,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但不能断定深度知觉是先天的,因为很可能是出生后6个月内学会的。
坎坡斯和兰格将实验对象缩小到2-3个月甚至更小的婴儿,测定婴儿在“浅滩”或“悬崖”两边时的心率变化,发现这个年龄的婴儿在“悬崖”边时,心率会减慢,很可能是婴儿将“悬崖”作为好奇的刺激来辨认,而9个月的婴儿心率则是加快,因为经验已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
另一种测定婴儿深度知觉的方法是视觉逼近,结果发现2-3个月婴儿有保护性闭眼反应,4-6个月婴儿有躲避反应。
三山实验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表明儿童的自我中心。
实验内容是不止一个风景佳丽的山的模型,先让儿童从四个方面仔细观察,然后交给儿童四张山的侧景图,再让一个布娃娃在山中走动,当布娃娃停留在山的某一侧面时,令儿童从四张照片中选取布娃娃面对的山的风景照,结果,受试儿童取出的是自己面对那座山的照片。
实验说明,幼儿还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即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
伊扎特实验伊扎特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即利用摄像机记录下婴儿与母亲一起玩的情景中出现的表情,然后让未知事件发生原因的被试从录像中婴儿的表情来判断婴儿的情绪,结果判断相当一致。
伊扎特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婴儿出生时已经具有五种面部表情迹象——惊奇、哭闹、厌恶、微笑、感兴趣。
婴儿3-4个月会表示愤怒,5-7个月会表示悲伤和恐惧,随后是羞耻和害羞,1岁后有了蔑视,内疚等复杂情绪。
班图拉实验(模特塑造法)班图拉等人用实验证实了模特可以帮助儿童客服害怕的观点。
实验者把托儿所里害怕狗的儿童分别分到四个条件不同的小组,第一小组一起参加愉快的聚会(积极的情境),可以看到一个4岁儿童和狗亲密的一起玩(示范者),第二组儿童同样看到儿童与狗一起玩,但是没参加聚会(中性情境),第三组儿童参加了愉快的聚会,也看到有狗,但没有示范者,第四组儿童只参加了聚会,没看到狗也没看到示范者。
实验者在实验前对各组儿童害怕狗的情况做一次摸底测验,训练后一天及训练后一个月又做了一次测验,测验由一个个与狗相互作用的等级组成,如接近狗,抚摸狗,最后能关上门单独与狗一起玩等。
实验可以得出:(1)有模特示范的两组害怕狗的测验成绩比另外两组进步明显,前两组中许多儿童都达到了可以与狗一起玩的水平;(2)一个月后的追踪测验表明,有模特示范的两个组儿童不害怕狗的影响比较持久。
此外,在实验中还看到这种进步表现在儿童对不熟悉的狗也不害怕,说明反应的概括化。
这个实验令人信服的证实了,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的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
艾斯沃丝陌生情境实验艾斯沃丝等人设计陌生情境实验,以测定每个婴儿的依恋反应和类型。
艾斯沃丝创设的陌生情境由一组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
1.父亲或母亲和婴儿一起进入房间2.陌生人进入房3.父亲或母亲离开房间4.父亲或母亲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5.父亲或母亲离开6.陌生人回来7.父亲或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其中3、4和5、7是测量依恋的关键场景。
婴儿与父母分离时,父母重新回来时,每个婴儿会有不同的表现,根据这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划分婴儿的依恋的类型。
陌生情境实验的局限性:1.儿童的依恋类型可能随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测验中被划入不安全依恋的儿童主要根据母亲离开时是否哭,母亲回来时是否回到母亲怀里,但有的婴儿可能适应了这种母亲离去和回来的场合,实现了在不熟悉环境下控制自己焦虑的社会化3.不同社会文化对婴儿在陌生情境的表现可能有不同要求4.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依恋表现一方面与经验有关,但气质也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