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设计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材: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班级:七一班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13张PPT)
04.12
动画片中的猫和老鼠与生活中的 有哪些不同?
《虾趣》
齐白石老人画的虾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那你们知道他是 怎样做到的吗?(作品欣赏)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
观
察
与
积
真实的天安门的廊柱
累
画中的天安门的廊柱
红色的地毯,红色的柱子,红色的灯笼与蓝天白云和人潮如织的 队伍交相辉映,增加了画面喜庆的气氛,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具 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同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 的翻版,它源于我们的生活,更高于我们术反艺术反映映生生活 活
拉斯考克斯洞穴壁画(英国)
马古拉洞穴(保加利亚 )
思考与讨论
一、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二、你认为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 1、你了解的艺术家是怎样深入生活的? 2、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你是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像”与“不像”的?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单元第1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目标: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22张PPT)
出现了许多新风格、新内容的作品,如《开国大典》(董希文)
•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
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
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
中国画中的夸 张是从生活中 提炼而得。
长城(中国画) 吴冠中
想想看,还有那些表现技法是从客观世界中来的?
笔法的美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 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 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 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作品
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
种热烈的气氛。
•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
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
• 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
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 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 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 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 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展。”
•
《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畅的对称性构图 素描和色彩在
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新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第二单元春天畅想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第一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第二课---------- 亲切的使者第三课---------- 喜悦及收获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第一课---------- 广而告之第二课---------- 盛情邀约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及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及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及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什么?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4.它来源于什么?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授:(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美术新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那手拿字据的老农,劳动了一辈子的双 手粗大有力,创造了无数财富,但又一贫 如洗,反而欠下一身债;那双目失明的老 妈妈,眼眶深陷,满腔凄楚,欲哭无泪, 她太想见到翻天覆地的外部世界了„„。 作品人物形象典型,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活生生地刻画出了封建制度下中国农民 的命运。
王式廓的《血衣》写生稿
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1分析立体主义; 1912-1914综合立体主义)
•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 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 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 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毕加索开创的这种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 ,就是要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有脸有 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象传统画法那 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 绘画中那巨大的结构和人体造型等无不 表现画家对其中线、面与体积的相互关 系,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的关注;用似乎 洪荒偶人的笨拙粗稚(《海滩上奔跑的 妇人》、《熟睡的农民》、《坐着的裸 女》)大大否定了以往古典派的比例法 和印象派的自然法。事实上,毕加索的 新古典主义绘画并非与立体主义相对抗 ,而是一种对立体主义的纯然净化,是 在重新研究其本质构成上进行的旁支探 索。
1896年
————————
1901年
1906年
不同時期的自画像————
1907年
1938年
1973年
•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 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 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 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 义时期”等等。下面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部分 作品,供你欣赏。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
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一课了解纹样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纹样是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而形成的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生活中的美术,以及美术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感受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其意义。
学习和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热爱。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及其意义。
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本课的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学生作品。
一些与美术有关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2.学生需要准备: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术语和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和实物(如服饰、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并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
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下)第1单元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竹节毛驴(竹雕 现代)胡振昆
作者使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竹管作 为驴的头部、颈部和躯干,再用带 节的竹枝作为驴腿,组合成行走动 态不同的毛驴。
三猴(黏土捏塑 现代)张希和
作者充分利用黏土的特性,并通过熟 练的技巧和简单的工具,捏塑出了这 些活泼调皮、憨态可掬的猴子形象。
翠玉白菜(玉雕 清)
这件玉雕巧妙的体现了玉雕技法中的“巧色”技艺,作者把玉料的翠色部分雕琢成菜叶, 白色部分雕琢成菜帮,使得一棵青翠欲滴的白菜跃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 了 一 个 造 型 反 复 进 行 探 索
母亲手持血衣控诉地主的典型情节和瞬 间,形象地向观众表明,身受三座大山 压榨的奴隶,已经站立起来了。她那向 后扭转的体态,是一个明确的表情,一 种肢体语言,饱含辛酸与仇根。而血衣 本身正是历史的铁证,是对封建阶级的 无情揭露
双目失明的老妈妈,眼眶深陷,满腔凄楚,欲哭 无泪,她太想见到翻天覆地的外部世界了……
七年级美术(下)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你认识这些作品吗?
源于生活 社会生活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地反映社会生活
提炼、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
因而又高于生活
美术作品分类:
再现性 美术
表现性 美术
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写实的, 画家通过写实绘画表达情感 和思想。
《格尔尼卡》
毕加索 /1881—1973年
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立体主义的创始者。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
毕加索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 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 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 找出:
互为类似色的两幅图 互为对比色的两幅图 互为冷暖色调的两幅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体验与实践:
运用不同的 色彩,通过组合, 分别表达欢快和 沉静的感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第1课 色彩的魅力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三原色,色彩的三要素及 对比色、类似色等基础知识
•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抒发内心的感受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热爱 生活的情感
说一说你最喜欢 的颜色,并说出 原因
三原色:理论上绘
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 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 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 其他颜色,它包括红色、 蓝色、黄色三种颜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色彩三要素——纯度
• 纯度:指色的饱和
度。原色纯度最高, 间色次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根据生活的感受与经验,通过色彩的搭配变化, 传达不同的情感。
酸
甜
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色彩的魅力PPT(25张)优质课件
辣
咸
涩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设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理解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欣赏、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亦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赏析,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树立学生对美术家的尊重及作品的正确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与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和分析评述的能力,并理解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难点:理解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同时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一观点是否都应用于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之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引入作品的来源)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幅作品吗?生:记得,它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对作品的欣赏,思考并探讨一下3个问题:1.分析:这是一副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3.它的来源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生:它是一幅以油画形式呈现的作品,描绘的是开国大典时的场景,他并不是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开国大典时的景象的再现,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们所看到的美术作品,他们的来源都是我们的生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美术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板书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发展——用画笔描绘历史(课件出示王式廓的作品《血衣》)1、教师简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师:这幅作品是王式廓先生《血衣》,王式廓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先后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
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PPT课件
作者仅用原木的一端雕刻出少女 的头像,头发部分则与木料的纹 理顺势相连,使人感到木料的条 纹就是少女飘动的长发。
《向往》张德华(木雕)
《伏虎》霍去病墓石雕
这一石雕充分利用了石 料原始状态的起伏形态 变化,略加雕凿而成, 仅为了表现虎身的条纹, 而刻出了一些很细的线 条,生动地表现出伏虎 那威猛机警的神态。
《血衣》初期草图(第一稿)
《血衣》初期草图(第二稿)
《血衣》纸本素描
《血衣》定稿草图
刚着手画时,持血衣的妇女是正面。 这样处理,国家觉得不够含蓄,也不 够有力。后来他又画了很多头像。半 侧面、侧面……探索到最后,妇女把 脸转了过去。画家认为这样表现比较 含蓄、有力。
王式廓先生在创作
用画笔控诉战争
1937年的格尔尼卡小镇
一般人看到的是轰炸机,破碎的尸体和惨不忍睹的景 象,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画家——毕加索,他看 到的可能与你不太一样。
残暴 冷酷 冷漠 无情 挣扎 无助 痛苦 惊恐 凄惨 绝望 抗争 呐喊 向往自由 用画笔控诉战争!
毕加索
毕加索在创作
毕加索创作草图
画面内容
这盏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的光芒, 宛如一个游动的、冷酷的梦魔。
作
欣赏展示,并查找相关资料信息。
业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
画面内容
画面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 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形象,画家都对其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鲜明地洋溢着 作者对主人翁的同情和热爱,对这些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浑厚浓郁的色彩、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艺术处理达到了画面真 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具有强大 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1973年4月,他接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油画《血 衣》的创作任务,到河南安阳、巩县等地搜集素材。在 二十几天中,每天带病工作十三四个小时,5月22日下 午,在画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 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 1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无效,王式廓教授不幸与世长辞。
16
1907
《
亚
维纽
农约
少现
女代
》艺
术
博
物
年
馆 藏
油 画
3.表现性美术作品赏析
17
3.表现性美术作品赏析
芝
1910 100×61.5cm
《
加
Hale Waihona Puke 卡哥思艺
维
术
勒 像
年
中 心
》
收
藏
18
3.表现性美术作品赏析
《梦》 1932年
《女孩与小船》
19
4.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
•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 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衣 》
系统地展示了王式廓《血衣》构思和创作过程,其中除个别草图和习作曾在有关出版
创
作 物发表外,均未曾公开。1959年十年大庆时要求王式廓在比较紧的时间内将《血衣》
全幅创作完成,若按原计划画油画,时间显然不够,因此要在国庆节前完成创作任务,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教案
展示立方体成角透视示意图其基本规律的文字。
展示《马棚》原作图片。
展示文字小结。
(五)
透视知识巩固小游戏
这是为什么?
课件上上有四张图片,图中的景物看起来似乎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都不一样,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第一幅吧。
图中有四棵树,你用尺量一量就知道最左边一棵与最右边一棵的大小相同,但是看起来最右边的树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呀?
教师归纳学生体会,并加以补充、升华。
如果原作转化成黑白画面,我们的内心感受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不过这不是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先抛开作品的色彩,集中精力来学习风景画的没有色彩变化的朴素描绘,研究一下描绘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原作图片。原作转化成黑白效果呈现。
(二)
了解风景中的基本透视现象
这p4思考练透视知识图中有四棵树你用尺量一量就知道最左边一棵与习的示意图巩固小游最右边一棵的大小相同但是看起来最右边的树要拓展的一组图戏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呀
课 目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年级
七年级
执教
缪白石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看到这幅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你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你画出这样的画面,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展示文字小结。
(四)
探究学习风景画的成角透视规律
我们通过一张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示意图,来研究成角透视的规律。
老师简介成角透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成角透视相关概念学习:视平线、左右消失线、左右消失线。
大家一起来研究,成角透视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规律呢?
人教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目标: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问、讲解、分析、演示、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学生为七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3、学生已经学过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
4、学生能够简单应用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5、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设计的例子。
6、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已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京剧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活动2【讲授】一、欣赏国画作品《虾》作者:齐白石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人美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第1课
《捣练图》教材分析:对此课《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而应从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探讨,从而认识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鉴于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好问,教师应做到“放”,即“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各抒己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问题法、多媒体的直观法,让学生有所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教学难点:画中刻画的人物如何做到传神,如何体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
引出问题: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
请同学们看课本封二到第三页。
(板书课题)学生观看影片,仔细观察画面,讨论后解决问题,发表见解。
学习新内容请看第三页顶端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1、什么是练?1、什么是捣练,熨烫?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
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将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来阐述。
我重点阐述的是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两个方面。
首先是我对本课的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7年级(下)册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
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课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学习,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尊重和理解美术家的劳动创造,了解和接受表现性美术作品。
对于下节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起到了铺垫和引领作用。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分3个部分,分别是:用画笔描述历史主要作品是王式廓的血衣、用画笔控诉战争作品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因材施艺”的创造内容是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
要上好欣赏评述课就要先研究课标,以下是课标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1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2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
3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内容及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欣赏基础和表达能力,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再现性美术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真实生活,了解美术作品是画家注入了个人感情的创造性劳动,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讨论、分析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书中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
增强学生价值观,正义感。
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加强对技能课上对学生的德育化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画笔控诉战争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再现性
表现性
静物 1929年 布拉克
2.用画笔控诉战争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 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表现性绘画同样源于生活, 它运用更加主观的表达方式呈现 真实,相对于再现性绘画具有更 加复杂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 血 衣 》 创 作 经 历
1.用画笔描述历史
《血衣》习作
1.用画笔描述历史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 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3、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由此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1.用画笔描述历史
王式廓(1911—1973)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 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王式廓自幼酷爱美术,先后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 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 京美术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式廓回国参加抗 日救亡活动,进而奔赴延安。后长期任教于延安鲁艺、 北方大学、华北师大及中央美术学院,建国后,历任中 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最杰出最 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王式廓多才多艺,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 括油画、木刻、素描、速写,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画和 书法。著名作品有《参军》、《井冈山会师》、《发明 者的夜晚》等。他的代表作大型素描《血衣》,以空前 的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以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和民族 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 1973年4月,他接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油画《血 衣》的创作任务,到河南安阳、巩县等地搜集素材。在 二十几天中,每天带病工作十三四个小时,5月22日下 午,在画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时,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 倒在油画架旁。当地党政领导立即投入抢救工作。经过 1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无效,王式廓教授不幸与世长辞。
1.用画笔描述历史
《改造二流子》 17×26cm 1947年 版画
1.用画笔描述历史
《参军》 60×92cm 1951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1.用画笔描述历史
《井冈山会师》 142×210cm 1959年 油画 中央档案馆藏
2.用画笔控诉战争
格尔尼卡 782×350cm 1937年 西班牙 毕加索 请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5.因材施艺的创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因材施艺的创造
5.因材施艺的创造
5.因材施艺的创造
5.因材施艺的创造
5.因材施艺的创造
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 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质材料自 然属性的特质,进行巧妙的加工 和制作,就会出现宛如天成般的 独特艺术效果。
谢谢观赏
制作:高生宇
2015.3
3.表现性美术作品赏析
《 亚 维纽 农约 少现 女代 》艺 术 博 物 年馆 藏 油 画
1907
3.表现性美术作品赏 析 芝 《 加 卡年哥 思 艺 维 术 勒 中 像 心 》 收 藏 1910 100×61.5cm
3.表现性美术作品赏析
《梦》 1932年
《女孩与小船》
4.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 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 --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 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 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 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 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 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2.用画笔控诉战争
所以,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用画笔控诉战争
巴勃罗· 鲁伊斯·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长期在 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 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 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是现代 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 主要代表。 然而,他的意义不仅在此,他 是欧洲现代美术的大师,是本世纪 的艺术伟人。他的艺术影响了各种 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但他自己却不 局限于某一流派。他不断创新,从 未满足过,终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 索各种艺术形式。他一生创作的油 画、版画、雕塑、素描、拼贴等各 种形式的作品有六万多件。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第一单元
1.用画笔描述历史
《 开 国 大 典 》 油 画 董 希 文
作品描绘了什么? 它来源于什么?
1.用画笔描述历史
《 血 衣 》 ( 油 画 素 描 稿 现 代 ) 王 式 廓
192×345cm 1959年 国家博物馆藏
1.用画笔描述历史
王式廓从1950年开始构思,到1973年5月23日去世前还在为这件作品搜集形象 与色彩素材,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是一件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历时最长而终未实现 画家本来愿望的作品。该创作原计划以油画形式完成,1957年,作品尚在素描草图、 习作阶段时,就被中国美协机关刊物《美术》重点报道,不仅在封面和内页选刊习作 和草图,而且还专门发表了评论文章,一件作品,尚未完成即受到如此关注,这在 《美术》杂志编辑史上极其少见。此次上拍的《血衣》草图、素描共65幅,属于王式 廓创作素描《血衣》前完成和积累的部分,依据画面信息及信息的完整度和工率度, 可以分为整体构思性草图(9幅)、局部形象构思性草图(24幅)以及创作性习作(32幅), 系统地展示了王式廓《血衣》构思和创作过程,其中除个别草图和习作曾在有关出版 物发表外,均未曾公开。1959年十年大庆时要求王式廓在比较紧的时间内将《血衣》 全幅创作完成,若按原计划画油画,时间显然不够,因此要在国庆节前完成创作任务,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为创作油画《血衣》积累的素描草稿、习作,顺势转换升级为 完整的素描创作。打定主意后的王式廓为此经过数月努力,为当时刚落成的中国革命 博物馆赶制出了素描《血衣》,以极其朴素但非常符合作品情感基调的黑白灰语言, 极具戏剧性冲突效果却又葆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的构图处理和人物塑造,使新中国 美术创作第一次实现了以素描表现重大主题,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素描作为现实主义创 作方式的艺术价值,非常珍贵。 《血衣》形成的“深入生活-素材写生-草图研究-画布创作”的创作方式,对新中 国的主题性创作和学院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