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课后复习与拓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复习范围包括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小数除法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有:小数除以整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除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学生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小华去超市买了一瓶饮料,每瓶5元,他给了收银员20元,收银员应该找他多少钱?”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运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2. 知识回顾:接着,我引导学生回顾小数除以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共同解答,巩固知识点。
3. 练习巩固: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小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帮助学生巩固运算方法。
4. 应用拓展:我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如购物问题、分配问题等,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小数除以整数:步骤1:将除数和被除数对齐步骤2:从左到右,找出第一个大于或等于除数的数步骤3:将该数后面的数字作为被除数,继续除法运算步骤4:重复步骤2和3,直到除完为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步骤1:将除数和被除数对齐,不足的部分用0补齐步骤2:将除数转换为整数,将被除数也同时乘以相应的倍数,使除数成为整数步骤3: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运算步骤4:将运算结果转换回小数形式七、作业设计(1)12.5 ÷ 5 =(2)6.36 ÷ 2.1 =(3)8.15 ÷ 0.3 =(1)一瓶饮料5元,小华买了3瓶,给了收银员15元,收银员应该找他多少钱?(2)妈妈买了4.5千克的苹果,每千克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些学生无法将问题转化为小数除法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拓展(一)(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拓展(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若x=1是ax+2x=3方程的解,则a的值是()A.﹣1B.1C.﹣3D.32.一元一次方程x+3x=8的解是()A.x=﹣1B.x=0C.x=1D.x=23.将方程2(x﹣1)=3(x﹣1)的两边同时除以(x﹣1)得2=3,错误的原因是()A.方程本身是错的B.方程无解C.不能确定(x﹣1)的值是否为0D.2(x﹣1)<3(x﹣1)4.将方程=5变形为=5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都认为是错的,四人分别给出下列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甲:移项时,没变号B.乙:不应该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0倍C.丙:5不应该变为50D.丁:去括号时,括号外面是负号,括号里面的项未变号5.小明和小亮进行100米赛跑,两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结果第一次比赛时小明胜10米;在进行第二次比赛时,小明的起跑线比原来起跑线推后10米,如果两次他们速度不变,则第二次结果()胜.A.小亮胜B.小明胜C.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6.有一个商店把某件商品按进价加20%作为定价,可是总卖不出去,后来老板按定价减价20%以192元出售,很快就卖掉了,这次生意的盈亏情况为()A.赚8元B.不亏不赚C.亏8元D.亏48元7.下列解方程去分母正确的是()A.由,得2x﹣1=3﹣3xB.由,得2x﹣2﹣x=﹣4C.由,得2 y﹣15=3yD.由,得3(y+1)=2 y+68.若整数a使关于x的方程ax+3=﹣9﹣x有负整数解,且a也是四条直线在平面内交点的个数,则满足条件的所有a的个数为()A.3B.4C.5D.69.在如图所示的2020年6月的月历表中,任意框出表中竖列上的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A.27B.51C.65D.6910.若x=1是方程﹣2mx+n﹣1=0的解,则2019+n﹣2m的值为()A.2018B.2019C.2020D.2019或2020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若关于x的方程3x﹣7=5x+2的解与关于y的方程4y+3a=7a﹣8的解互为倒数,则a 的值为.12.列方程:“a的2倍与5的差等于a的3倍”为:.13.已知方程(m﹣2)x|m|﹣1+16=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14.已知整式(m﹣n﹣1)x3﹣7x2+(m+3)x﹣2是关于x的二次二项式,关于y的方程(3n ﹣3m)y=﹣my﹣5的解为.15.某书中一道方程题+1=x,⊕处印刷时被墨盖住了,查后面答案,这道题的解为x=﹣2.5,那么⊕处的数字为.三.解答题(共5小题)16.解方程:(1)5x﹣4=2(2x﹣3)(2)﹣=117.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某市居民生活用水按阶梯式水价计费.下表是该市民“一户一表”生活用水阶梯式计费价格表的部分信息:自来水销售价格污水处理价格每户每月用水量单价:元/吨单价:元/吨17吨及以下a0.90超过17吨但不超过30吨的部分b0.90超过30吨的部分 6.000.90(说明:①每户生产的污水量等于该户自来水用量;②水费=自来水费用+污水处理费)已知小王家2018年7月用水16吨,交水费43.2元.8月份用水25吨,交水费75.5元.(1)求a、b的值;(2)如果小王家9月份上交水费156.1元,则小王家这个月用水多少吨?(3)小王家10月份忘记了去交水费,当他11月去交水费时发现两个月一共用水50吨,其中10月份用水超过30吨,一共交水费215.8元,其中包含30元滞纳金,求小王家11月份用水多少吨?(滞纳金:因未能按期缴纳水费,逾期要缴纳的“罚款金额”)18.某同学在解方程时,方程右边的﹣2没有乘以3,其它步骤正确,结果方程的解为x=1.求a的值,并正确地解方程.19.对于有理数a,b定义种新运算,规定a☆b=a2﹣ab.(1)求3☆(﹣4)的值;(2)若(﹣2)☆(5☆x)=4,求x的值.20.如图,数轴上有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3,回答下列问题.(1)线段AB的长度为.(2)若点B以1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另一动点P以3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原点向右运动.点P和点B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B时.立即调头以同样的速度向左运动,此时点A开始以2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P遇到点A时.点P又立即调头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①从点P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A第一次相遇?②从点P开始运动到点A与点B相遇时,点P所走的路程和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根据题意,将x=1代入方程ax+2x=3,得:a+2=3,得:a=1.故选:B.2.解:方程合并同类项得:4x=8,解得:x=2,故选:D.3.解:2(x﹣1)=3(x﹣1),有两种情况:①当x﹣1≠0时,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1,得:2=3,不符合题意,②当x﹣1=0时,3(x﹣1)﹣2(x﹣1)=0,3x﹣3﹣2x+2=0,x﹣1=0,符合题意,即错误原因是:不能确定(x﹣1)的值是否为0,故选:C.4.解:A、方程=5的左边的每一项的分子、分母乘以10得:﹣=5进一步变形为﹣+6=5移项得:﹣=5﹣6,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解:第一次小明跑100米和小亮跑90米的时间相等,设为t,则可以表示出小明的速度是,小亮的速度是,第二次设小明胜小亮x米,则小明跑110米和小亮跑(100﹣x)的时间仍然相等,即=,解得,x=12.即小明胜12米.故选:B.6.解:设进价为x元,由题意得:x(1+20%)(1﹣20%)=192∴1.2×0.8x=192∴x=200200﹣192=8(元)故选:C.7.解:A、由,得2x﹣6=3﹣3x,此选项错误;B、由,得2x﹣4﹣x=﹣4,此选项错误;C、由,得5y﹣15=3y,此选项错误;D、由,得3(y+1)=2y+6,此选项正确;故选:D.8.解:(1)当四条直线平行时,无交点,(2)当三条平行,另一条与这三条不平行时,有三个交点,(3)当两两直线平行时,有4个交点,(4)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时,有5个交点,(5)当四条直线同交于一点时,只有一个交点,(6)当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时,有6个交点,(7)当有两条直线平行,而另两条不平行并且交点在平行线上时,有3个交点,故四条直线在平面内交点的个数是0或1或3或4或5或6;解方程ax+3=﹣9﹣x得x=﹣,∵x是负整数,a是整数,∴a+1=1或2或3或4或6或12,解得a=0或1或2或3或5或11.综上所述,a=0或1或3或5,满足条件的所有a的个数为4.故选:B.9.解:设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为x,则另外两数分别为x+7,x+14,依题意,得:x+x+7+x+14=27,x+x+7+x+14=51,x+x+7+x+14=65,x+x+7+x+14=69,解得:x=2,x=10,x=,x=16.∵x为正整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65.故选:C.10.解:把x=1代入方程得:﹣2m+n﹣1=0,整理得:2m﹣n=﹣1,则原式=2019+n﹣2m=2019﹣(2m﹣n)=2019﹣(﹣1)=2019+1=2020,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解方程3x﹣7=5x+2得x=﹣,根据题意得,方程4y+3a=7a﹣8的解为y=﹣,所以4×(﹣)+3a=7a﹣8,解得a=.故答案为.12.解:由题意可得:2a﹣5=3a.故答案为:2a﹣5=3a.13.解:∵方程(m﹣2)x|m|﹣1+16=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m|﹣1=1且m﹣2≠0,解得m=﹣2.故答案是:﹣2.14.解:∵整式(m﹣n﹣1)x3﹣7x2+(m+3)x﹣2是关于x的二次二项式,∴,解得:,关于y的方程(3n﹣3m)y=﹣my﹣5可以整理为:(﹣12+9)y=3y﹣5,则﹣6y=﹣5,解得:y=.故答案为:y=.15.解:把x=﹣2.5代入方程得2﹣2.5⊕+3=﹣7.5,所以⊕=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5小题)16.解:(1)去括号得:5x﹣4=4x﹣6,移项合并得:x=﹣2;(2)去分母得:5x﹣15﹣8x﹣2=10,移项合并得:﹣3x=27,解得:x=﹣9.17.解:(1)由题意得:解①,得a=1.8,将a=1.8代入②,解得b=2.8∴a=1.8,b=2.8.(2)1.8+0.9=2.7,2.8+0.9=3.7,6.00+0.9=6.9设小王家这个月用水x吨,由题意得:2.7×17+3.7×13+(x﹣30)×6.9=156.1解得:x=39∴小王家这个月用水39吨.(3)设小王家11月份用水y吨,当y≤17时,2.7y+2.7×17+3.7×13+(50﹣30﹣y)×6.9=215.8﹣30解得y=11当17<y<20时,17×2.7+(y﹣17)×3.7+2.7×17+3.7×13+(50﹣30﹣y)×6.9=215.8﹣30解得y=9.125(舍去)∴小王家11月份用水11吨.18.解:将x=1代入2x﹣1=x+a﹣2得:1=1+a﹣2.解得:a=2,将a=2代入2x﹣1=x+a﹣6得:2x﹣1=x+2﹣6.解得:x=﹣3.19.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32﹣3×(﹣4)=9+12=21;(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2)2﹣(﹣2)×(25﹣5x)=4,整理得:54﹣10x=4,解得:x=5.20.解:(1)∵数轴上有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4、3,∴线段AB的长度为:3﹣(﹣4)=7.故答案为:7;(2)①设点P第一次追上点B时用了x分钟,由题意得,(3﹣1)x=3,解得x=1.5,此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1.5=4.5;设点A与点P第一次相遇用了y分钟,由题意得,(3+2)y=4.5﹣(﹣4),解得y=1.7;1.5+1.7=3.2(分钟).答:从点P开始运动经过3.2分钟点P与点A第一次相遇;②设点A追上点B用了z分钟,由题意得,(2﹣1)z=4.5﹣(﹣4),解得z=8.5,3×(1.5+8.5)=30(单位长度).答:从点P开始运动到点A与点B相遇时,点P所走的路程和为30单位长度.。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使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但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使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水平问题,等等. 三、教学设想: (一)导入:问题1: 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2cos 452=,3cos302=,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 4530?=-=大家能够猜测,是不是等于cos 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αβ-= (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P ,cos α等于角α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能够用角α的余弦线来表示。
思考?.1角函数线来探求公式怎样联系单位圆上的三(1) 怎样构造角β和角αβ-?(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2(的余弦线和余弦线的正弦线怎样作出角βαβα-,、、思考2:怎样联系向量的数量积探求公式?(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 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31cos7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31cos1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 302222=-=+=⨯=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 6045=-,要学会灵活使用.例2、已知4sin 5α=,5,,cos ,213παπββ⎛⎫∈=- ⎪⎝⎭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β-的值.解:因为,2παπ⎛⎫∈ ⎪⎝⎭,4sin 5α=由此得3cos 5α===-又因为5cos ,13ββ=-是第三象限角,所以12sin 13β===-所以3541233cos()cos cos sin sin 51351365αβαβαβ⎛⎫⎛⎫⎛⎫-=+=-⨯-+⨯-=- ⎪ ⎪ ⎪⎝⎭⎝⎭⎝⎭点评: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此题中没有),2ππα⎝⎛∈,呢? (四)练习:不查表计算以下各式的值:︒︒+︒︒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15sin 2315cos 212)(解: ︒︒+︒︒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 2160cos )2080cos(=︒=︒-︒= (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理解公式结构的特征,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使用.(1)牢记公式.S S C C C ⋅+⋅=-)(βα(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 (六)作业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第三章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频率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理解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不同频率的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以及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手电筒、三棱镜等。
3.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供学生查阅。
4. 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紫外线、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点。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不见的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举例:展示红外线加热器、紫外线杀菌器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讲解紫外线: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诱虫灯等。
3. 讲解红外线:介绍红外线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红外线的存在,如红外线感应灯、红外线加热器等。
4. 探究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和特点。
例如,让学生使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一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5.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紫外线、红外线在医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其他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案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复习课教案
额;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当a=200,b=100时,如何购买更省钱?与第一种购买方案比较,能省多少钱?
五变式练习
光明中学七年级在一次列队跑步训练时,肖诸葛一直站在队列的最后一排.肖诸葛以100米/分的速度从操场跑到校门用了m分钟,他接着跑到人民广场后,再以150米/分的速度跑了(m+8)分钟就结束了跑步训练;校门距离人民广场n米远.用含m, n的式表示肖诸葛这次跑步训练总共所跑的路程.
八作业布置:
P101-104复习题第5,6,8题
选做题:完成探究思考题
教学反思
A、3x+3y=6xy B、7x+5x=2x2C、16a2-9a2=7 D、3xy-3yx=0
(5)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2-3x=-(2+3x) B、-(aƯ D、x-(y-1)=x-y+1
三技能升级
例1.计算:2x3-2xy+2(x3+xy-6).
例2.求10(a-b²)+2(a-b²)-9(a-b²)的值,其中a=1,b=2.
(5).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6).去括号法则:
①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内各项
的符号都不改变;
②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内各项
的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例3.
四体会建模
例4鼓楼商场的运动服每套标价a元,运动鞋每双标价b元,实际购买时都是按标价九折付款;该商场又制定了更优惠的买二送一方式,即按标价购买两套运动服时可赠一双运动鞋.
人教版_必修三_第3章末复习总结_课件
乙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链接考势】
随着资源的日益短缺,对区域自
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近几年的常考题目,而对于两个 不同区域的资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又是考查区域自然资 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所以今后对于世界重要的 一些区域,例如里海沿岸、西亚地区等资源开发利用情
容在填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前后联系,为什么上游来
水快,就要考虑上游坡度或覆盖率的原因;下游为何泄 洪不畅?主要是地势低平的原因;年降水量丰富会使河 流下游水量大。(3)要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乙地降水较少,不宜农耕,
上 页
下 页
适宜发展畜牧业。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专题归纳整合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Biblioteka 专题河流的综合分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整治措施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人 类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要掌握河流的特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三 章 区 域 自 然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知识网络构建
《第三章3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应能认识并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将初步了解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基本思想,并初步应用此定律解释和分析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描述各种能量间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对于守恒思想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变化复杂的场景中准确运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析。
针对难点,教师应准备直观的实验材料和例子进行引导。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PPT演示、相关视频或动画以帮助学生对能量转换的直观理解。
2. 实验材料:例如机械能转换的实验装置,热能转换的实验器材等,以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
3. 课程相关学习资料:包括教材、习题集等,供学生课后巩固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大家是否注意到过在生活中的能量变化?比如当我们骑自行车上山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到了山顶后,我们的能量是如何的?”随后,教师可以简要描述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能量变化过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能量守恒定律。
二、概念解析接着,教师将详细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首先,教师将解释什么是能量、能量的形式以及能量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然后,重点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三、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水力发电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水流如何带动涡轮转动,进而产生电能的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能量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对能量守恒有更直观的认识。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因式分解》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因式分解》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因式分解是初中学过的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是解决方程、不等式和多项式运算的重要手段。
本章内容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基础知识。
但学生在因式分解方面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对因式分解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合并同类项混淆;2. 因式分解的方法掌握不全面,只会使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3.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因式分解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因式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复习主要涉及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
本章复习旨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既有基础知识的回顾,又有拓展提高的内容,适合进行复习教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的掌握;2.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实例,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2.设计好复习题目,涵盖本章所学知识点;3.准备好教学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回顾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章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目,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他们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实例:一辆汽车与另一辆汽车发生碰撞,两车粘连在一起。
答案: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仍然适用。碰撞前,两辆汽车的总动量是各自动量的和。碰撞后,由于两车粘连在一起,它们作为一个系统,总动量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动能由于内部摩擦等损耗而减少,但动量仍然守恒。
补充说明:
-在解释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通过图示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通过具体的碰撞案例,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来展示动量守恒的原理。
-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时,应强调实验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在分析生活实例时,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普文章:阅读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科普文章,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与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奥秘”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物理学科网站:中国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网站,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资源,包括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实验视频等。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书籍:学生可以阅读推荐的物理学科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提高物理素养。
4.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5.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分析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作用与目的:
巩固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认识不等式》是学生在学习了实数、函数等知识后,进一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解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实数、函数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不等式这一新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学会解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解法。
2.难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不同难度的不等式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向学生展示不等式的符号“<”和“>”,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讲解不等式的定义,使学生明确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不等式的性质,如传递性、同向性等。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八学数学上册第3章
§13.1平方根教案目标:1、了解数地算术平方根及平方根地概念,并会用符号表示;2、理解平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逆运算地关系,会用计算器求一些正数地算术平方根教案重点:了解数地算术平方根及平方根地概念,会求某些非负数地平方根,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地平方根教案难点:对是非负数以及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正确区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第1课时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dm地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地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地边长应取块面积为25212dm?多少dm?如果这块画布地面积是2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地平方,求这个正数地问题<引入新课)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讨论:1、什么样地运算是平方运算?2、你还记得1~20之间整数地平方吗?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教材=,那么正数x叫做a地算术平方根,记为总结: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地平方为a,即2x a读作根号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另外:0地算术平方根是0探究: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地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地大正方形,就地到一个面积为2地大正方形.2由算术平方根地意义,x=有多大呢?这样地无限不循环小数吗?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求下列各数地算术平方根⑴100 ⑵4964⑶0.0001 ⑷0 ⑸124点拨:由一个数地算术平方根地定义出发来解决问题 思考:-4有算术平方根吗?备选例题: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则x 地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C.2x >D.2x ≤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小结:1、算术平方根地定义和性质2、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地算术平方根拓展:已知21a -地算术平方根是3,31a b +-地算术平方根是4,c,求2a b c +-地算术平方根㈤课堂跟踪反馈1.非负数a 地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225地算术平方根是____,0地算术平方根是____2.____,_____===_____,0.64-地算术平方根____4.若x 是49地算术平方根,则x =< ) A. 7 B. -7 C. 49 D.-495.7=,则x 地算术平方根是< )6.若()2130x y -++=,求,,x y z 地值.7.若a,b,试确定a 、b 地值.一个自然数地算术平方根为a ,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地下一个自然数地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作业: 课后反思: 第2课时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数地平方是49?2、平方得81地数有几个?分别是什么?3、一对互为相反数地平方有什么关系?交流总结:由问题出发,认识到平方得一个正数地数有2个,并且互为相反数<引入新课)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自主探索:独立看书,自学教材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平方根,它和我们已经认识地算术平方根有何关系? ⑴什么叫一个数地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 ⑵根据平方根地定义,只有什么数才有平方根? ⑶什么叫开方?[⑴如果一个数地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地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符号表示为:若2,x a x ==则a 地平方根地运算叫做开平方运算.]练一练:求下列数地平方根⑴100 ⑵916⑶0.25 ⑷16-⑸ 0总结归纳: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地平方根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讨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地区别⑴定义不同: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地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如果2x a =,并且0x ≥,那么x 叫做a 地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地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非负数地算术平方根一定是非负数⑵表示方法不同:正数a地平方根表示为a⑶平方根等于本身地数是0;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地数是0或1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地联系⑴二者有着包含关系:平方根中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地非负地那一个⑵存在条件相同,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⑶0地平方根和0地算术平方根都是0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说出下列各数地平方根⑴0.04 ⑵81121⑶164例2 说出下列各数地平方根各是什么?⑴64 ⑵0 ⑶()20.4-⑷2213⎛⎫- ⎪⎝⎭⑸16-⑹()34-点评:要从根本之处理解一个数地平方根地运算,从平方根地概念入手,同时要知道,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⑴()1x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小结 1、平方根地定义及符号表示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地关系拓展已知13705a b -+=,求:()a b a -地平方根㈤课堂跟踪反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5是25地算术平方根 < )⑵56是2536地一个平方根 < )⑶()24-地平方根是-4 < )⑷ 0地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 < )2____,=⑵____,=⑶____,=⑷____=37=,则_____x =,x 地平方根是_____4< ) A.94± B. 94 C.32±D.325、给出下列各数:49,22,3⎛⎫- ⎪⎝⎭0,4,-3,--()3,--()45--,其中有平方根地数共有< )A.3个B. 4个C.5个D.6个6、若一个数a 地平方根等于它本身,数b 地算术平方根也等于它本身,试求a b +地平方根.7、求下列各数中地x 值⑴225x =⑵2810x -=⑶2449x =⑷225360x -=2b =+,求a 、b 地值8、如果一个正数地两个平方根为1a +和27a -,请你求出这个正数 作业: 课后反思: §13.2 立方根了解立方根地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地立方根 教案重点:了解立方根地概念,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地立方根;3a=,会用计算器求某些数地立方根教案难点:明确平方根与立方根地区别,能熟练地求某些数地立方根 教案流程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提出问题,如果这个正方体地体积为2162cm ,那么它每条棱长是多少?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观察:由以上问题,有3216x =,即要求一个数,使它地立方等于216,通过分析,有36216=,那么6就是这个正方体地棱长归纳:如果一个数地立方等于a ,这个数叫做a 地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3x a =,那么x 叫做a 地立方根探究 :根据立方根地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地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328=,所以8地立方根是< 2 )因为()30.50.125=,所以0.125地立方根是< 0.5 )因为()300=,所以8地立方根是< 0 ) 因为()328-=-,所以8地立方根是< 2- )因为3283⎛⎫-=- ⎪⎝⎭2-【总结归纳】【类比思考】 【探究说明】 ”,其中a 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3=;表示27-地立方根3=-____,____,==____,____ ==,总结:利用开立方和立方互为逆运算关系,求一个数地立方根,就可以利用这种互逆关系,检验其正确性,求负数地立方根,可以先求出这个负数地绝对值地立方根,再取其相反数,即)0a=>.操作:用计算器求数地立方根地步骤及方法: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求平方根地步骤相同,只是根指数不同.被开方数→ = →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例:求-5地立方根<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被开方数→ = → 1.709975947所以1.71≈-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求下列各数地立方根⑴-8 ⑵2764⑶125±⑷819⨯⑸610--⑹338例2 计算例3 张叔叔有棱长为40.25cm地两个正方体纸箱中装满了大M,他将这两箱大M都倒入了另一个新地正方体木箱中,结果正好装满,那么这个新地正方体木箱地棱长大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cm)分析从一个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即一个正方体地体积等于另一个正方体体积地2倍,列式并计算.例4 解方程⑴30.125x=⑵()33415360x--=分析我们已经学习了立方根,也能由立方根地定义求解3x a=<a为常数)这一类型简单地三次方程.第⑵小题,我们要把()4x-看成一个整体,依然转化成为3x a=地形式,再由立方根定义去求解.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小结 1、立方根地概念和性质2、立方根与平方根地异同比较㈤课堂跟踪反馈1、当x ≥0 时x 为一切实数 时2、地立方根是 -± -23、-8 1或-54、一个自然数地算术平方根是a ,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地下一个自然数地平方根是立方根是5、解下列方程 ⑴3512x =⑵3641250x-=⑶()31216x -=-64=,且(2y =,求3x y z +-地值作业:课后反思: §13.3实数(1> 教案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地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地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地大小;2、了解实数地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地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地运算 教案重点: 实数地意义和实数地分类;实数地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教案难点: 体会数轴上地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地;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地运算 第1课时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见课本)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探究: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地形式,你有什么发现?3 ,35-,478,911,119,59我们发现,上面地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地形式,即3 3.0=,30.65-=-,47 5.8758=,90.8111=,11 1.29=,50.59=归纳: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地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观察: 通过前面地探讨和学习,我们知道,很多数地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3.14159265π=也是无理数结论: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试一试 把实数分类⎧⎧⎫⎨⎬⎪⎨⎩⎭⎪→⎩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实数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π是正无理数,,π-是负无理数.因为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0⎧⎧⎨⎪⎩⎪⎪⎨⎪⎧⎪⎨⎪⎩⎩正有理数正实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地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地点来表示呢?探究: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地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地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 ′,点O ′地坐标是多少?,这就是说,数轴上地点有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地点就是一一对应地,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地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地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地任意两个点,右边地点所表示地实数总比左边地点表示地实数大 讨论: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地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吗? 总结: 数a 地相反数是a -,这里a 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地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地绝对值是它地相反数;0地绝对值是0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地集合里:2273.141,,,,,1.414,0.020202,7378π----正有理数{ }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 负无理数{ }备选例题 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地为< ) A. 0 B. 3.5-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小结 1、什么叫做无理数? 2、什么叫做有理数?有理数和数轴上地点一一对应吗? 无理数和数轴上地点一一对应吗? 实数和数轴上地点一一对应吗? ㈤课堂跟踪反馈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地是< )A. 1.732-B.1.414 3.142、已知四个命题,正确地有< )⑴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 ⑵有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⑶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⑷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3、若实数a 满足1aa =-,则< )A. 0a >B. 0a <C. 0a ≥D. 0a ≤ 4、下列说法正确地有< )⑴不存在绝对值最小地无理数 ⑵不存在绝对值最小地实数⑶不存在与本身地算术平方根相等地数 ⑷比正实数小地数都是负实数 ⑸非负实数中最小地数是0A. 2个B. 3个C. 4个D.5个52地相反数是2-,绝对值是2=⑶3π-+=1⑷若(22x =,则x =6,则x = 2 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地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c a c b a b a c b-+--+--- <答案:4a b c --)作业: 课后反思: 第2课时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地混合运算顺序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自主探索 独立阅读,自习教材 总结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地c a Ob运算时,有理数地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讨论:下列各式错在哪里?1、2133993393-⨯÷⨯=⨯÷=21=3=、当x=,222xx-=-【练一练】计算下列各式地值:⑴+总结:试一试(10.01)(23个有效数字),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地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地精确度用相应地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练一练】计算⑴⑵⑶)21⑷(11提示⑴式地结构是平方差地形式⑶式地结构是完全平方地形式总结:在实数范围内,乘法公式仍然适用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a为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1(2(3(4(5(6例2 计算⑴求5地算术平方根于地平方根之和<保留3位有效数字)<精确到0.01)⑶a aπ-aπ<<)<精确到0.01)例3 已知实数a b c、、在数轴上地位置如下,化简a b a b+++-例4 计算⎝⎭⎝⎭⎝⎭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 1、实数地运算法则及运算律.2、实数地相反数和绝对值地意义㈤课堂跟踪反馈1、a b、是实数,下列命题正确地是< )解:⑴-=⑵(32=+=11 / 11 A. a b ≠,则22a b ≠ B. 若22a b >,则a b >C. 若a b >,则a b >D. 若a b >,则22a b > 2、如果3a =成立,那么实数a 地取值范围是< )A. 0a ≤B. 3a ≤C. 3a ≥-D. 3a ≥34、当17a >时a==5、已知a 、b 、c在数轴上如图,a b b c ++6a 和b之间,即a b <,那么a 、b 地值是 3 、47、计算下列各题(1(2(3(4 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及其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根据这个规律先写出下面地结果,并说明理由解得()13()233()3333()433333333n =个作业:课后反思:c a O b。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第3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第3课时):
1.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新课内容: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切片,绘制细胞结构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4.小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在小组内部分享观察细胞切片的发现,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细胞结构动画、显微镜观察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提高学习效果。
6.情境教学,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细胞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深入了解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讨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解答。
此外,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互协作,完成生命活动的?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4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三角函数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三角函数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准备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析图解,通过图解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解题步骤和思路。
-设计一些互动式电子白板练习,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即时操作,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
3.实验器材:
-虽然本节课不涉及物理实验,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直角三角形模型、角度测量仪等,用于直观展示三角函数中的角度关系。
- $\sin 30^\circ \cos 45^\circ - \cos 30^\circ \sin 45^\circ = \sin(30^\circ - 45^\circ)$
2.艺术性和趣味性: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角恒等变换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学生能够运用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的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表达式转换和简化计算。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提高了对三角函数运算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中的角度关系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3.6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苏科版
3.了解整式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定义。
2.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整式的理解。
二、新课内容(20分钟)
1.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结合课本例题进行演示。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
1.学生在区分同类项时仍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设计更多的练习题,特别是一些含有易混淆项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
2.一些学生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容易出错。为了提高他们的运算准确性,我打算在课堂练习中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解题能力。
3.学生在整式加减的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式的加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确保教室内的网络连接稳定,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访问在线资源。
-对于需要打印的教学材料,提前进行打印并分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整式的加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整式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整式的示例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式的构成和特点。
-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在几何、物理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整式加减问题,提高解题技巧。
课后作业
1.计算题:计算下列整式的和或差。
- 3x^2 + 5x - 2和2x^2 - 3x + 1
-答案:5x^2 + 2x - 1
- 4y - 7z + 5和-3y + 2z - 1
2019秋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doc
脂成双层脫 线粒体 细起器— 糖功成分结构功能様联功研兜意细胞膜 内质网 K 细胞器(细加器 — 液泡 \ / 溶IW 体 \ /[无锁 核糖体 细胞的 \细於器 中心体 成分 「细胞壁 功能核作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染色质教材旁栏问题和练习及答案2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 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答案】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染料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 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被染色。
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控叶绿高尔基生物膜组彳作用基本结构 细胸骨成核核状-细胞细胞质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能被染成蓝色。
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答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思考•讨论1.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答案】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
2.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科学家是如何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的?【答案】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在水-空气的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的一面。
科学家因测得从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3•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由此,你能否就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原因作出分析?【答案】由于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在水溶液中,朝向水的是“头部”,“尾部”受水的排斥。
当磷脂分子的内外两侧均是水环境时,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内侧,“头部”则分别朝向两侧水的环境,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2019年第3章 章末复习课语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由 LC 电路电磁振荡的规律知,振荡电流最大时,即是放电刚结 束时,电容器上电荷量为 0,A 对.回路中电流最大时螺线管中磁场最强,磁场 能最大,B 对.振荡电流为 0 时充电结束,极板上电荷量最大、电场能最大,C 错.电流相邻两次为零的时间间隔恰好等于半个周期,D 对.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三、电磁波与机械波 电磁波与机械波都是波,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能正确比较电磁波和机 械波的异同,就能全面、透彻理解这两个知识点. 1.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共同点 (1)二者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2)介质决定二者的传播速度. (3)二者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区别 (1)二者本质不同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传播,机械波是质点机械振动的传播. (2)传播机理不同 电磁波的传播机理是电磁场交替感应,机械波的传播机理是质点间的机械 作用. (3)电磁波传播不需介质,而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 (4)电磁波是横波.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甚至有的机械波同时有横波 和纵波,例如地震波.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两类初始条件 图 3-2 中的电路甲和乙,表示了电磁振荡的两类不同初始条件.图甲中开 关 S 从 1 合向 2 时,振荡的初始条件为电容器开始放电,图乙中 S 从 1 合向 2 时,振荡的初始条件为电容器开始充电,学习中应注意区分这两类初始条件, 否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பைடு நூலகம்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要点是:变化的磁场(电场)要在周围空间产 生电场(磁场),若磁场(电场)的变化是均匀的,产生的电场(磁场)是稳定的,若 磁场(电场)的变化是振荡的,产生的电场(磁场)也是振荡的,由此可判定正确答 案为 D 项,A、B、C 错.故选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
1
Y1 1/2139 Y3 A B Y2
-T2 1 -T3 1 & &
T2
P2 T3 P3
1 CLK
节拍、脉冲时序图如下:
CLK: T0: T1: T2: T3: P0: P1: P2: P3:
以8位总线为例,电路设计如下: (图中,A、B、C、D四个寄存器与数据总线 的连接方法同上。)
(三)部分练习
练习题
14.主设备通常指( ) A.发送信息的设备 B.接收信息的设备 C.主要的设备 D.申请并获取总线控制权的设备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Page36
17 在总线结构的CPU中,各个部件连接到总线上, 其中(在某一时间)______。 A.只有一个部件可以向总线发送信息,并且只 有一个部件能从总线上接收消息 B.只有一个部件可以向总线发送消息,但可有 多个部件能同时从总线上接收消息 C.可以有一个以上部件向总线上发送消息,但 只有一个可以从总线上接收消息 D.可以有一个以上部件向总线上发送消息,并 且可由多个部件同时从总线上接收消息
15. 在一个32位的总线系统中,总线的 时钟频率为66MHz,假设总线最短传输周期 为4个时钟周期,试计算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 率。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采取什么措施?
解法1: 总线宽度 =32位/8 =4B 时钟周期 =1/ 66MHz =0.015µs 总线最短传输周期 =0.015µs×4 =0.06µs 总线最大数据传输率 = 4B/0.06µs =66.67MB/s
(1) 集中式判优控制方式一 链式查询
BS -总线忙 BR-总线请求 BG-总线同意
数据线 地址线
总 线 控 制 部 件
BS BR
I/O接口0 BG
I/O接口1
…
I/O接口n
…
(2)集中式判优控制方式二 计数器定时查询
BS -总线忙 BR-总线请求
数据线 地址线
1 0
计数器
总 线 控 制 部 件
然而IBM公司从未公布过他们的AT总线规格,尽管各兼容机厂商 模仿出了AT总线,但还是存在某些模糊不清的解释,
BUSD
令:ABUS = -T2 DBUS = -T0 BUSA = P1 BUSB = P3
>=1
>=1
T1 T3 T0 T2
14. 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 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如果 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16位数据,试 问总线的带宽是多少? 解: 总线宽度 = 16位/8 =2B 总线带宽 = 8MHz×2B =16MB/s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Page37
19 在各种异步通信握手方式中,速度最快的 是______。 A.全互锁 B.半互锁 C.非互锁 D.与互锁性无关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Page38
20.假设某系统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 输4字节信息,一个总线周期占用2个时钟 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10MHz,则总线带 宽是 A.10MB/s B.20MB/s C.40MB/s D.80MB/s
集团联合开发出与IBM/AT原装机总线意义相近的ISA总线 (因此通常我们也把8位和8位/16位兼容的AT总线称为ISA)。
①工作频率为8MHz左右 ②数据线为16位(即16位插槽);地址线为24位。
(1)最早的PC机的系统总线是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的基于准8位机: PC/XT的总线,称为PC总线。
系统总线
第三章
1. 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 为了减轻总线的负载,总线上的部件都应 具备什么特点? 解:总线是多个部件共享的传输部件; 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能有 一路信息在总线上传输,即分时使用;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 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4. 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 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哪种方式响 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解:总线判优控制解决多个部件同时申请总 线时的使用权分配问题; 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三种: 链式查询、计数器查询、独立请求; 特点:链式查询方式连线简单,易于扩充, 对电路故障最敏感;计数器查询方式优先级设置 较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过程较复杂; 独立请求方式判优速度最快,但硬件器件用量大, 连线多,成本较高。
设备地址
BS BR
I/O接口0
I/O接口1
…
I/O接口n
(3)集中式判优控制方式三 独立请求
BG-总线同意 BR-总线请求
总 线 控 制 部 件
BGn BRn BG1
数据线 地址线
BR1
BG0 BR0
I/O接口0
排队器
I/O接口1 … I/O接口n
第3章 系统总线
难点:总线的通信控制
同步通信 采用公共时钟(结合波形)
异步通信
应答方式(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
异步通信
主设备
请 求 回 答 从设备 不互锁 单机 半互锁 多机 全互锁 网络通信
第3章 系统总线
难点:总线的通信控制
同步通信 采用公共时钟(结合波形)
异步通信
应答方式(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
插入等待期
半同步通信 采用公共时钟
半同步通信(同步、异步 结合)
数据总线(D7~D0)
DBUS 1Q 8Q 374 OE 1D D 8D 1Q OE 1D ABUS BBUS CBUS
返回目录
1Q 8Q 374 OE 1D A 8D
1Q 374 8Q OE 1D B 8D
1Q 374 8Q OE C 8D 1D
8Q 373 G 8D
BUSA
BUSB
BUSC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Page39
21下列选项中的英文缩写均为总线标准的是 ( ) A:PCI、CRT、USB、EISA B:ISA、CPI、VESA、EISA C:ISA、SCSI、RAM、MIPS D:ISA、EISA、PCI、PCI-Express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Page40
(四)总线标准拓展阅读
8. 为什么说半同步通信 同时保留了同步通信和异步 通信的特点? 解: 半同步通信既能像同步 通信那样由统一时钟控制, 又能像异步通信那样允许传 输时间不一致,因此工作效 率介于两者之间。
10. 什么是总线标准?为什么要设 置总线标准?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哪些? 什么是即插即用?哪些总线有这一特点? 解: 总线标准——可理解为系统与模块、 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互连的标准界面。 总线标准的设置主要解决不同厂家各 类模块化产品的兼容问题; 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ISA、EISA、 PCI等; 即插即用——指任何扩展卡插入系统 便可工作。EISA、PCI等具有此功能。
第3章 系统总线
课后复习
目录
• • • • (-)本章复习提示 (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部分练习 (四)总线标准拓展阅读
(一)本章复习提示
第3章 系统总线
重点
1.有关总线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总线 总线上信息传输的特点
总线宽度
总线带宽
总线复用
总线传输周期
2.如何克服总线的瓶颈 3.如何对总线进行管理,包括判优控制和 通信控制
VL-BUS PCI
----Page42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第3章 系统总线----3.3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三、总线标准 1.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
历(2)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16位PC机PC/AT,其总线称为AT总线。 史(3)为了能够更好的合理开发外接插板,由Intel公司、IEEE和EISA
存储总线
CPU MM I/O1 I/O2 …… I/On
这个方案的错误是: 不合题意。按题意要求应画出逻辑线路图而 不是逻辑框图。
12. 设数据总线上接有A、 B、C、D四个寄存器,要求 选用合适的74系列芯片,完 成下列逻辑设计: (1) 设计一个电路,在同 一时间实现D→A、D→B和 D→C寄存器间的传送; (2) 设计一个电路,实现 下列操作: T0时刻完成D→总线; T1时刻完成总线→A; T2时刻完成A→总线; T3时刻完成总线→B。
第3章 系统总线----3.3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三、总线标准
为适应模块化设计,使各生产厂家的产品具有可组合性和可替换性, 缘由:需要对总线进行规范,提出一种标准的信息传递通道。
定义: 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联的标准界面。
模块
系统
标 准 界 面
模块
系统
常 见 总 线 标 准
ISA
EISA
11. 画一个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的总线逻 辑图。 解:此题实际上是要求设计一个双向总 线收发器,设计要素为三态、方向、使能等 控制功能的实现,可参考74LS245等总线缓 冲器芯片内部电路。 逻辑图如下:(n位) 使能
控制 G
B1
Bn
…… …… …… ……
方向 控制 DIR
A1
An
错误的设计:
系统总线
总线传输周期
时钟 地址
读 命令
WAIT
T1
T2
TW
TW
T3
T4
数据
第3章 系统总线
难点:总线的通信控制
同步通信 采用公共时钟(结合波形)
异步通信
应答方式(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
插入等待周期
半同步通信 采用公共时钟
分离式通信 均为主模块、同步方式 最充分发挥了总线的有效占用
(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总线的主设备(主模块)——指一次总 线传输期间,拥有总线控制权的设备(模块); 总线的从设备(从模块)——指一次总 线传输期间,配合主设备完成传输的设备(模 块),它只能被动接受主设备发来的命令; 总线的传输周期——总线完成一次完整 而可靠的传输所需时间; 总线的通信控制——指总线传送过程中 双方的时间配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