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八年级初中音乐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ff988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c.png)
同一首歌教案以下是一份以《同一首歌》为例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对友谊的歌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同一首歌》的音频和乐谱。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叫做《同一首歌》。
大家之前有听过吗?生:有的听过,有的说没听过。
师:那好,我们先来听一遍这首歌,感受一下它的旋律和情感。
(播放歌曲)师:好听吧?那我们开始学习啦。
先来看乐谱,大家跟我一起认一认这些音符。
(讲解乐谱中的音符和节奏)师:下面我们试着唱一唱谱子,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师生一起唱谱)师:不错哦,那我们加上歌词来唱吧。
生:(跟着老师唱歌词)师:注意这个地方的高音,要把气息顶上去。
(示范并指导)生:(再次练习高音部分)师:现在我们分组来唱,看看哪一组唱得好。
(分组演唱,互相评价)师:最后,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基本能够掌握《同一首歌》的演唱,但在高音部分的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分组演唱的环节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今后可以多设计一些类似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对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同一首歌 教案
![同一首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ff2c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3.png)
同一首歌教案教案一:目标:学生能够辨别和唱出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时长:45分钟教材: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音频(至少两个版本)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相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测这是哪首歌并说出他们所了解的版本。
2. 引导学生发现差异:播放第一首完整的版本,并让学生仔细聆听,找出与他们所认知的版本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记录下来。
4. 组内分享:每个小组从他们的记录中选择一到两个差异或相似之处与整个班级分享。
5. 听取其他版本:播放第二个版本的音频,让学生听取并再次讨论与之前版本的差异。
6. 唱歌: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练习并准备演唱。
7. 演唱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选定的版本。
8.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讨论音乐创作中的改编和变化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9. 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扩展活动:- 让学生自己尝试改编一首已有的歌曲,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 学生可以通过找到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的不同版本,借此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
-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在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教案二:目标:通过聆听和分析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并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时长:60分钟教材:同一首歌的不同版本音频(至少三个版本)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听取意见:播放一段音乐片段,让学生猜测这是哪首歌,并让他们提前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不同版本。
3. 分组聆听: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版本的音频,让他们闭眼仔细聆听,并记录下他们觉得与其他版本有何不同之处。
4. 展示分析:让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差异,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分析。
5. 联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这种改编和变化对音乐作品有何影响?6. 比较欣赏:播放剩余的版本,让学生聆听并比较这些版本的不同之处。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736a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0.png)
同一首歌教案同一首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通过理解歌曲的歌词和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表演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的歌词、旋律和情感表达。
2.创造性进行艺术表演和演唱。
三、教学难点1.利用音乐和歌曲来表达情感。
2.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沟通。
四、教学准备1.电脑或音响设备。
2.展示课件或音乐视频。
3.学生课前作业收集。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老师以一个问题开始,例如:“大家都喜欢音乐吗?”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2.老师可展示一段音乐视频或播放一首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学习歌曲(20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一首著名的歌曲,并展示歌曲的歌词。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设计活动,让学生讨论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意义。
Step 3合作学习(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并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学生合作制作一份小组报告,介绍他们选择的歌曲、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并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给予评价。
Step 4歌曲表演(2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作为歌手,进行对自己小组所选歌曲的'演唱。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伴奏、舞蹈或演奏乐器等方式进行歌曲的表演。
3.学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表演竞赛,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小组评价,分享自己在合作学习和表演中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发掘音乐和表演的乐趣,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本地著名歌手进行音乐讲座或工作坊,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音乐行业和音乐创作过程。
同一首歌 教案
![同一首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eecb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5.png)
同一首歌教案教案: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同一首歌的意义和影响。
2. 学会分析词曲编曲和歌曲表演的要素。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 以同学们熟悉的一首歌曲作为导入,播放部分歌曲给学生听。
-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这首歌的感受和喜欢的原因。
观摩(10分钟)- 选择一首知名的歌曲,向学生播放这首歌的不同版本或不同表演者的演唱视频。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版本或表演的区别,包括声音,表情,节奏,编舞等方面。
讨论(20分钟)-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差异,并对不同版本的歌曲进行比较。
- 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表演技巧和歌曲主题等方面分析他们的差异。
分享(15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 整合各小组的观点,让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歌曲的意义和影响。
创作(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首目前流行的歌曲,展示他们对这首歌的不同诠释。
- 学生可以改编歌曲的编曲,改变歌曲的风格,或表演出自己的舞台演出。
-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表演节目或用视频展示。
展示(10分钟)- 让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评价。
- 引导学生理解创作和表演的目的,并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创作成果。
总结(10分钟)-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和认识的提升。
- 提醒学生音乐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解读和理解。
拓展活动:- 要求学生搜索并阅读关于这首歌的背景和创作过程的资料。
-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歌曲,并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影响;学会分析音乐和表演的要素;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创作,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然而,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更多的展示和讨论环节,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学生分享和交流。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813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d.png)
同一首歌教案教案设计:《同一首歌》音乐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歌曲《同一首歌》的旋律,准确唱出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 通过学习,理解歌曲表达的团结、友爱、和谐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分组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歌词解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理解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情感,感悟“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同一首歌”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同一首歌》,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及主题思想。
难点: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走向,尤其是高音部分的稳定演唱;深入体会歌词内涵,投入情感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播放《同一首歌》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
2. 新课讲解- 分析歌曲结构,介绍歌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 跟随伴奏,教师示范演唱,并指导学生进行音阶训练和旋律模唱。
- 解析歌词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所倡导的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追求。
3. 实践操作- 分小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节奏问题。
- 鼓励学生尝试个人独唱,锻炼胆量和自信,同时提高演唱水平。
- 全班合唱,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 小结与拓展-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歌曲表达的核心思想。
- 延伸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同一首歌”中传递的团结友爱精神。
【作业布置】- 继续熟练演唱《同一首歌》,并尝试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到歌声中。
- 自选一首同样表达友谊、团结等主题的歌曲,进行自学,下节课分享交流。
初中音乐教案范本
![初中音乐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e4ea0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3.png)
初中音乐教案范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用气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歌曲《同一首歌》2. 欣赏《梁祝》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2. 欣赏并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1. 歌曲《同一首歌》中的高音部分2. 《梁祝》中的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同一首歌》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二、学唱歌曲《同一首歌》(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2.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介绍《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手法。
2. 学生欣赏《梁祝》,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同一首歌》和《梁祝》的音乐特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注意掌握高音部分。
2. 学生欣赏《梁祝》全曲,并尝试分析其中的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和欣赏《梁祝》,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在欣赏《梁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c721203d8ce2f006623b0.png)
同一首歌一、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同一首歌》,结合歌曲学习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二、教学目标:1、理解《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感情,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3、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的碰样,感受合唱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
创作于1990年。
歌曲为E大调、4/4拍。
歌曲的结构分为两段体。
(带再现的二部曲式)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这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这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四、教学重点: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同一首歌》。
五、教学难点: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六、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
第一课时一、设疑自探:1、音乐师生问好:1 2 3 4 ∣ 5 - 5 4 3 2 ∣ 1 -老师好同学们好2、歌曲导入(1)播放歌曲《同一首歌》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或知道哪位歌唱家演唱过这首歌曲?(2)这首歌曲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
创作于1990年。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
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歌曲(板书课题)听了刚才的歌曲及介绍,你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唱歌曲的旋律?二:解疑合探:1、请同学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情感(1)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讲述: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
同一首歌 音乐教案
![同一首歌 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47d8b75fbfc77da369b11c.png)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
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
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
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E大调,4/4拍。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e545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2.png)
《同一首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时代的声音》中的第五课《同一首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曲结构的分析、旋律特点的讲解以及歌词内涵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一首歌》的创作背景,感受其传递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歌曲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内涵以及歌曲结构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感受和鉴赏《同一首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同一首歌》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2. 背景介绍:介绍《同一首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年代等。
3. 歌曲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歌曲的起承转合。
4. 旋律特点讲解:通过钢琴演奏、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5. 歌词内涵解读: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歌词,体会歌曲传递的爱国情怀。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音乐、歌词、情感等方面谈谈自己对《同一首歌》的理解。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同一首歌》的鉴赏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道关于《同一首歌》的旋律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同一首歌》2. 内容:创作背景歌曲结构:起承转合旋律特点歌词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同一首歌》的旋律特点,并结合歌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示例:《同一首歌》的旋律优美、激昂,充满了爱国情怀。
歌曲的旋律以主旋律为主线,通过起承转合的结构,展现了我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志。
歌词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豪情壮志,令人备受鼓舞。
初中音乐教案模板同一首歌
![初中音乐教案模板同一首歌](https://img.taocdn.com/s3/m/a6ac54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d.png)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同一首歌》的背景和创作故事。
2. 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协调,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歌曲《同一首歌》的主题和内涵。
2. 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歌曲的节奏感把握。
2. 歌曲的合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歌曲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歌曲《同一首歌》的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背景吗?二、歌曲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同一首歌》的创作背景和故事。
2.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三、歌曲学习1.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特点。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合唱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
2.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唱《同一首歌》,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同一首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故事,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合唱训练环节,学生学会了合作、协调,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音乐备课教案初中
![音乐备课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0f876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2.png)
音乐备课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来源: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歌曲《同一首歌》的主题内涵,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2. 学会歌曲《同一首歌》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对歌曲《同一首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同一首歌》的演唱技巧。
2. 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1. 歌曲《同一首歌》的高音部分演唱。
2. 音乐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同一首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第一印象,以及歌曲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音准和旋律。
2.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情感内涵。
2. 学生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及歌曲与生活的联系。
3. 教师总结,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
四、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自选一首歌曲进行演唱,要求运用所学技巧。
2.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感受音乐的凝聚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体验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播放歌曲、学唱、讨论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同一首歌》的美感,引导他们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在学唱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歌曲《同一首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演唱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最新同一首歌音乐教学设计 歌曲《同一首歌》教案(优秀6篇)
![最新同一首歌音乐教学设计 歌曲《同一首歌》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473cf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c.png)
最新同一首歌音乐教学设计歌曲《同一首歌》教案(优秀6篇)同一首歌音乐教学设计歌曲《同一首歌》教案篇一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四课时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二、学习音乐知识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音乐同一首歌教案
![音乐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3525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4.png)
音乐同一首歌教案教案标题:音乐同一首歌教案教案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演奏同一首歌曲的不同乐器部分。
-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以共同创造音乐作品。
- 提高学生在音乐表达和演奏方面的技能。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与学生分享一首流行歌曲的音乐录像或音频,并讨论他们对这首歌的印象。
-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中可能有哪些乐器的声音。
2. 了解乐器(10分钟):- 列出可能在这首歌中使用的乐器,如吉他、钢琴、鼓、贝斯等。
- 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并简要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和声音。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不同乐器的喜好和兴趣。
3. 分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这首歌曲中的一个乐器部分。
- 分配乐器部分时,根据学生的技能和兴趣进行合理安排。
- 向学生提供乐器,或鼓励他们自带乐器。
-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练习和改进各自的乐器部分。
4. 合奏练习(20分钟):-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始合奏练习,逐渐熟悉和协调各自的乐器部分。
- 监督学生并提供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演奏中的困难。
- 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互动,以确保整个乐队的和谐合作。
5. 演奏展示(10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乐器部分,进行整体演奏。
- 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其他小组的表现。
6. 总结与评估(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案过程,讨论他们在合作和演奏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教案的反馈和建议。
- 提供个别评估反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编,以使整个演奏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 邀请学生尝试不同乐器的演奏,以扩展他们的音乐经验和技能。
-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或社区音乐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合奏成果。
注意事项:- 确保为学生提供安全、合适的乐器,并监督他们的使用。
-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避免批评和负面评价。
同一首歌音乐课教案
![同一首歌音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f71bc44b35eefdc9d33302.png)
课题
1、同一首歌(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
目标
1、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同一首歌》,能够背唱《我的祖国》的主题。
2、能够为歌曲创造性地设计演唱形式
3、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教学重点
能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2、欣赏《我的祖国》
(1)初听乐曲
导:怀着和你一样的爱国之心,作曲家齐炽、作词家乔羽写下了歌曲《我的祖国》,它是故事影片《上甘岭》的插曲。听完了之后,请你哼唱你印象最深的那一句。
(2)复听乐曲
导:这是一首二段体的歌曲,请你来听听,分辨一下这两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导:在每个人心里,有着同样的爱情之情,因此我们的心里有着同样一首歌。音乐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写下了歌曲《同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学难点
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方法
综合法、演唱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三、课后延伸
四、小结
师播放轻松地音乐
欢迎学生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1、激情导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国旗进场的场面、中国夺冠升国旗的场面
导: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是的,中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在慢慢地强大起来,我们应该为有个这样的祖国而骄傲。你知道哪些歌颂我们祖国的歌曲?
(2)复听歌曲
导:歌曲可以分成几段?几个乐句?说说每段表达的是怎样的情绪,应用怎样的感情演唱?
(3)视唱曲谱
同一首歌教案(3则)(精华版)
![同一首歌教案(3则)(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c1367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9.png)
同一首歌教案(3则)(精华版)
【概要】
本教案旨在时向学生介绍著名歌曲《Mary Had a Little Lamb》,令学生掌握其中的押韵、语言结构及主要要点,并结合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达到慢慢熟悉和背诵的学习目的。
二、设计思路
1. 音乐:先提供歌曲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
2. 押韵:让学生跟唱歌曲,锻炼押韵能力
3. 语言结构:结合歌曲的文字,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语言结构
4. 主要要点:让学生列出歌曲的主要要点,并解释其意义
5. 游戏结合:结合游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三、实施步骤
1. 开篇热身:介绍歌曲背景,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
2. 跟唱:让学生跟唱歌曲,练习押韵。
3. 押韵分析:分析歌曲中的押韵,让学生掌握押韵技巧,丰富他们的句式。
4. 语言结构分析:分析歌曲中的语言结构,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语言组织。
5. 小组活动:小组讨论,总结歌曲的主要要点,解释其意义。
6. 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复习歌曲,加强记忆效果,锻炼语言能力。
7. 结束:提倡团体参与,学会一起协作,交流分享相互的思想,激发兴趣。
四、作业
1. 撰写一份押韵小诗
2. 分组录制歌曲,制作视频
3. 个人背写歌词。
音乐教案同一首歌
![音乐教案同一首歌](https://img.taocdn.com/s3/m/0037d1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c.png)
音乐教案同一首歌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旋律、节奏和音调。
2.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同一首歌的录音或视频。
2. 乐器(如键盘、吉他等)。
3. 班级音乐器材(如鼓、铃铛等)。
4. 白板、彩色粉笔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同一首歌”。
2. 播放歌曲的片段,让学生聆听,然后讨论他们对这首歌的感受和印象。
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音调。
解释这些概念并给予示范。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使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乐器组合和节奏变化。
实践(20分钟):1. 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使用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编创一个小型音乐表演。
他们可以根据歌词创作舞蹈动作,或者使用乐器伴奏。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创作,其他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观察和评价。
总结(10分钟):1. 回顾学生们的表演,鼓励他们分享彼此的创意和经验。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音乐概念和技能。
3. 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类似的教案,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音乐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创意和技巧。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并与家长和其他班级分享。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平等参与,并尊重彼此的创意和意见。
2.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
3. 提供足够的乐器和音乐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音乐表演中。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指导和灵感,帮助你设计一堂有趣而富有创造力的音乐课。
同一首歌教案(3则)
![同一首歌教案(3则)](https://img.taocdn.com/s3/m/72c9324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6.png)
同一首歌教案(3则)同一首歌教案同一首歌教案(一):《同一首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学习歌曲,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从而培养活泼开朗、用心向上的健康心态。
2.演唱合唱时做到声音和谐、统一,培养合唱潜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重、难点1.合唱时声部要和谐、统一。
2.透过合作讨论的方法,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
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完美主题。
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完美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
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
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完美、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E大调,4/4拍。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之后连接第四乐句结束。
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构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情绪,并与A 乐段构成比较。
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并有“”音的出现,构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cad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1.png)
《同一首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赏析《同一首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同一首歌》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旋律特点,感受歌曲所传递的团结、友爱、和谐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同一首歌》的歌词、旋律及歌曲结构,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尤其是副歌部分的高音。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钢琴谱、音乐欣赏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同一首歌》的演唱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者的情感表达。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歌曲背景,包括创作年代、词曲作者等。
(2)分析歌曲结构,讲解旋律特点。
(3)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
3. 歌曲学唱(10分钟)(1)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
(2)针对副歌部分的高音,进行专项练习。
4. 歌曲赏析(10分钟)(1)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的角度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演唱,互相点评。
(2)选取歌曲中的某一片段进行即兴创编。
六、板书设计1. 《同一首歌》2. 内容:(1)歌曲背景(2)歌曲结构(3)旋律特点(4)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同一首歌》的歌词、旋律。
2. 答案:(1)歌词、旋律: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赏析、学唱、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同一首歌》的艺术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高音部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收集其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进行分享、交流。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0717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e.png)
同一首歌教案《同一首歌》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培养并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2、设计意图本课是在了解一定发声技巧之后的一堂实践课,让学生了解唱歌是用声音将歌词和旋律演绎出来,保证歌词准确,音准,节奏等等都和作品一致,在加上声音有一定的特点,投入情感的去诠释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以美妙的歌声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给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学情分析普通高中歌唱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高二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歌唱学习,对歌唱知识与技巧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声音的变化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态,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唱歌技巧,不敢自信的演唱。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本学期通过欣赏、鉴赏以及发声的基本技能技巧学习后,本节课进行演唱实践,从感性和理性上提升学生对歌唱的情趣和认识,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使其喜欢歌唱,逐渐升华为理智歌唱。
4、教材分析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
创作于1990年。
当时由歌手刘畅首唱,以后又有毛阿敏等多人演唱,尤其毛阿敏将该歌拍成MTV后,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这是由孟卫东作曲的优秀声乐作品。
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的同名歌会,更让这首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教学内容:1、学习演唱《同一首歌》;2、结合歌曲学习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演唱形式;3、体验简单的二部和声。
教学目标:1、理解《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感情,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歌唱;2、通过演唱歌曲,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3、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的碰样,感受合唱的效果。
音乐教学新思路:《同一首歌》教案全解
![音乐教学新思路:《同一首歌》教案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a677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3.png)
音乐教学新思路:《同一首歌》教案全解。
《同一首歌》教案是一个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音乐教案,其特点是使用同一首歌曲,分为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练习不同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该教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教案的目标与实施方法该教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先播放一首歌曲,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指令来练习不同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唱歌、节奏、和声、基本音乐理论、合唱、器乐演奏等多个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同一首歌曲的多个版本,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案的优点1.创新的思路:该教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2.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该教案中,老师利用同一首歌曲,提供不同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3.能力综合性:该教案是一套综合能力训练的教案,所学的知识技能都是相互呼应,相互支持的,这可以打开学生的全面能力,让他们不仅懂得音乐,并且还能综合运用技能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高的评价。
4.提高学生的兴趣:新思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创造了更多处理和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他们的持续性学习。
三、教案的实施情况该教案已经在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
同时,需要注意教案的实际执行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演唱歌曲《同一首歌》的一声部。
2、用竖笛演奏《同一首歌》一、二声部旋律。
3、通过听,看,唱等活动能够知道《同一首歌》的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起立、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严老师的课堂。
首先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频。
播放课件音频,〈同一首歌〉同学们通过刚播放的音乐,知道了那些信息。
1、歌曲名,作曲是谁,曲子的创作背景。
2、点题:通过信息点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同一首歌》。
三、介绍:歌曲及创作背景。
1、歌曲介绍: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
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图片)。
孟卫东(1955—)作曲家。
北京人。
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
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歌曲分析:
歌曲为E大调,4/4拍。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
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 乐段形成对比。
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
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
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
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四、歌曲教学:
首先我们来看看歌词。
请2位同学把歌词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鲜花。
大地。
甜蜜的梦。
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达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
2、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
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歌唱教学:
1、听录音范唱,调查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2、学习第一声部:
1)放录音,学生轻声随着歌唱。
2)找出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订正、练习。
3)再听录音或随伴奏唱。
3、分析乐段,学生自己进行乐段和乐句的区分,用彩色笔或铅笔标画出来。
1)师生交流。
2)跟琴唱第一乐段歌谱,体会旋律的感觉。
3)学生指出难点,跟琴唱。
4)跟琴加词试唱。
个别检查、订正。
5)加词试唱,个别检查、订正。
4、歌曲处理。
1)听录音范唱,体会旋律感情。
2)师生讨论,采用轻声、抒情、连贯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感情。
3)歌曲使你最激动的乐句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表达歌曲的感情?
5、竖笛吹奏
1)准确演奏一声部的旋律。
2)找出二声部和一声部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加以练习。
3)教师示范难点。
6、表演。
1)小组讨论表演方式。
2)汇报讨论结果,可用独唱、独奏、合唱、合奏的形式表演。
3)分组用不同形式表演。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