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读后感
![莫扎特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2265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6.png)
莫扎特传读后感在读完莫扎特传这本书后,我深深被这位音乐天才的生平所感动。
莫扎特以他的卓越才能和无尽创意,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莫扎特传中获得的一些深刻体验和思考。
莫扎特的天赋超乎寻常。
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能够轻松地模仿并演奏各种曲调。
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充满了激情和魅力,而且还融入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即使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也透露出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阅读莫扎特传,让我对他的音乐才能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然而,与其他天才一样,莫扎特的一生并不容易。
他经历了贫困、健康问题以及不公平的对待。
尽管他的音乐才华让他在年轻时就受到广泛的赞赏,但他在经济上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
他也经历了家庭的痛苦,妻子和孩子的不幸去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然而,莫扎特坚韧不拔地追求着自己的音乐梦想,驱使他不断地面对挑战并创作出更多令人赞叹的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是美的艺术,也是灵魂的表达。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内涵,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每当我聆听他的交响乐或钢琴曲时,我都能感受到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他的音乐不仅展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样性,也带给人们力量和希望。
通过阅读莫扎特传,我更加了解了莫扎特作曲时的创作过程。
他追求完美和创新,不停地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更是为了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无限的想象力赋予了他的音乐独特的魅力。
莫扎特传也向我展示了一个勤奋和坚持的榜样。
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
无论是在生活困难的时候还是在创作不顺利的时候,他总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莫扎特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相信只要坚持并全心投入,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的来说,莫扎特传这本书让我对这位音乐天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了解莫扎特的一生和他的音乐,我深深被他的才华和坚韧精神所感动。
《莫扎特传》读书心得
![《莫扎特传》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90256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d.png)
《莫扎特传》读书心得在阅读《莫扎特传》这本书之前,对于这位音乐巨匠莫扎特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
然而,通过本书的详细描述,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人和艺术家的非凡魅力。
在本文中,我将从莫扎特的生平事迹、音乐成就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
莫扎特的生平事迹令人赞叹。
他于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小显示出对音乐的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
尽管他在孩提时期就展现了非凡的音乐才华,但他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
早年的莫扎特一家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频繁地搬迁并受雇于不同的皇室或贵族家庭。
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也给莫扎特留下了一些创伤,却也锻炼了他应对困境的能力。
莫扎特追求音乐的热情和创作才华使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他的音乐创作涵盖了多种风格和形式,其中包括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等。
他的作曲风格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充分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地创造和创新,为音乐界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然而,莫扎特的一生并不平静。
他在创作上遭遇了很多挑战和困难,这在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描述。
一方面,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赞赏,收到大量委托作品的请求;另一方面,他也面临着财务问题、个人关系纷争等困扰。
莫扎特的命运起伏不定,这使他的创作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力量。
他用音乐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阅读《莫扎特传》给我带来的反思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背后往往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付出。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并非凭空而来,他通过无数个日夜的刻苦努力和对音乐的追求,才铸就了伟大的成就。
他的音乐不仅是对外界的一种沟通,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
莫扎特传中描述的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创作才华,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勉励我在自己的领域努力追求卓越。
总结起来,阅读《莫扎特传》是一次极富收获的经历。
通过对莫扎特生平和音乐创作的了解,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位音乐天才的非凡魅力。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1f710076a20029bc642d75.png)
《《莫扎特》观后感》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自杀是这部影片的起点,以他向和忏悔的方式回顾了30多年前,他是如何利用种种阴谋杀死了莫扎特。
一个尚在人世的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在疯人院里自杀未遂,一位年轻的倾听萨列里在32年后第一次在人前讲述他内心的秘密。
萨列里在当时的维也纳也是有名的宫廷御用音乐家,备受国王的宠爱。
当时在欧洲已经很出名的莫扎特也来到了维也纳,萨列里从莫扎特那听到了真正的音乐,深受感动,同时也感到威胁。
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音乐家很快就受到了国王的赏识,国王让他在宫廷演奏,为乐队指挥。
萨列里非常的记恨,尤其是在他看到莫扎特放荡不羁,极度轻浮的生活态度后,他十分震惊,他觉得十分不公平,把对音乐最大的天分全给了莫扎特,又为何要他同时存在,他觉得,这样存在是对他的讽刺,是对他的嘲笑。
于是,他内心丑恶的一面开始萌芽。
他一方面对莫扎特表现出友好和对他音乐的欣赏,另一方在国王和大臣之间挑唆,很快边致使大臣们对莫扎特的苛刻。
莫扎特的歌剧在这种情况下被大量的删改,其中多事因为皇室的“禁令”。
与此同时,萨列里又在莫扎特的经济上予以破坏,是莫扎特的歌剧只能上映少数的几场便被停止,莫扎特与宫廷的矛盾由此开始加深。
萨列里心爱的女孩被莫扎特占有,加剧了萨列里对莫扎特的报复,他戏弄莫扎特的妻子,收买女佣匿名为莫扎特夫妇服务,暗中想窃取莫扎特新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可以为他所利用的内容。
宫廷里的大臣总有理由刁难他,国王总有自己对的理由,莫扎特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只有据理力争,而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莫扎特父亲的死,让他极度沉痛,他在歌剧中悼念着父亲,但又久久不能从这种悲境中走出,以至使他自己的身体在一天天里萎靡下去。
萨列里再次抓住了时机,他以黑衣蒙面人的形象去了莫扎特的家,这个形象像极了莫扎特的父亲,他给了莫扎特钱,要莫扎特为他写《安魂曲》,并在短期内完成。
这一切给了莫扎特强烈的内心煎熬,但是他毅然接下了这个生意。
莫扎特传读书心得
![莫扎特传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2eda4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2.png)
莫扎特传读书心得在读完《莫扎特传》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并从中受益匪浅。
从这本传记中,我了解了莫扎特这位音乐天才的一生,他的成长经历、音乐才华以及艺术之路上的艰辛。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第一部分:莫扎特的童年莫扎特在童年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华。
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严厉,推动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莫扎特父亲的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后代的绝对专一以及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莫扎特的创作之路莫扎特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作曲才能,他在音乐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天赋。
通过了解莫扎特笔下的优美音乐作品,我深深地被他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热情所打动。
他不断努力地创新,不断地挑战自己,这种勇于突破自己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到了我。
第三部分:莫扎特的艰辛经历莫扎特的艺术之路并没有一帆风顺。
他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依然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
这让我明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并为之奋斗。
第四部分:莫扎特的影响力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在他的时代就已经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并且至今仍广泛传播。
他的音乐风格独特,充满激情和创新。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他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莫扎特的音乐为我带来了积极的情绪和深思。
第五部分:我的思考与启发通过阅读莫扎特传,我深刻地理解到艺术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莫扎特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更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和突破自我的人。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去尽力发掘自己潜藏的才华,并且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总结起来,我个人读完《莫扎特传》这本书后收获颇多。
通过了解莫扎特的一生,我深刻理解到成功背后需要坚持、努力和不断创新。
莫扎特的音乐也让我明白到艺术的力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这本传记书让我更加热爱音乐,也让我明白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达成自己的梦想。
《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3552031b765ce0408143e.png)
《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莫扎特传》的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莫扎特传》这部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了,莫扎特与御用作曲家萨列里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莫扎特从在人们的视线中出现到去世所发生的事情。
莫扎特在面对皇室贵族及官员的驱逐鄙视下从不放弃作曲,而是愈挫愈坚。
在他指挥曲子的时候,来看的人很多,莫扎特指挥得也很有激情,可是表演结束后,鼓掌的却寥寥无几;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曲子,却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下被音乐学院的院长撕掉了;因为官员们嫉妒莫扎特的才能,所以背着皇帝拒绝莫扎特加入音乐家协会,对他置之不理。
面对如此多的挫折,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更佳大量更加努力地作曲,最终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我很佩服他这种意志坚定的精神。
在看到莫扎特只听了皇帝很不熟练的弹了一遍萨列里刚刚新作的曲子,就能够就能够背着弹下来并且还灵机一动改了一下曲子,巧妙地把曲子变得非常完美时。
我很崇拜莫扎特那种超人的才华。
再看到他为了写作,晚上连别人劝他,他都不肯去睡觉。
他这种勤奋,为了职业可以废寝忘食的精神我很感动。
看完了电影,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我在这部电影里学到了巴赫结尾的弹法。
我很佩服莫扎特敢于用自己的作品去改变皇帝的规定的勇气,佩服他惊人的才华,佩服他的勤奋。
我觉得我在练琴的时候缺的就是这种勤奋的精神,光顾想着玩,这回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像莫扎特学习,用我的才华和勤奋,铸就我的精彩人生!《莫扎特传》的观后感2 当他死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伪装都是虚假的承诺。
那么瘦弱的身体躺在那个狭小的棺材里。
他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已经不再重要。
安魂曲不知道是否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
但他那一首首熟悉的宛若天籁般的旋律,却始终提醒我们有他这样一位音乐天才,曾经多么真实的存在过。
他的歌剧我们没有来得及观赏,但是他的曲调却得以流传。
嫉妒他的才华的人,是多么卑微的在羡慕着他。
萨列里,这个不知道在外人看来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的人,就是那其中的一个,莫扎特死了,而萨列里却永远活在了自己良心不安中。
《莫扎特传》观后感_
![《莫扎特传》观后感_](https://img.taocdn.com/s3/m/faa4946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1.png)
《莫扎特传》观后感_看完《莫扎特传》,我心情伤感中带着兴奋,这是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更是一个音乐巨匠在人间被摧残的记录,又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不是一个人,他是那么多英雄的化身,他们让人类的生活充满趣味与色彩,却又让凡人们感到惊惶失措,他们的才华与性格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同时也让他们陷入轮回般的天才折翅的故事中。
这部电影是生活在维也纳一位御曲大师萨列里的回忆录,如泰坦尼克号一样,影片使用了回忆的手法。
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假如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政府整个欧洲,征服全世界。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谢绝别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挽留,只身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
萨列里心胸狭隘,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
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无望之中。
萨列里由嫉转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自然天成,超凡脱俗,然而在生活中却是不懂谦虚,行为恣肆。
在萨列里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设坎施绊,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莫扎特也因此没有音乐家教,生活日渐困窘。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使莫扎特悲痛万分,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
萨列里明白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阴阳面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以信使的身份,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
莫扎特在恐惧与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萨列里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
时光流逝,曾经炫赫一时的萨列里慢慢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本片没有过分去列举莫扎特的成就,而是表现这他的性格与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顽皮、单纯、桀骜不逊、恃才放旷的莫扎特,你能够将任何形容一个人天才而又不通人情世故的词儿放这个大男孩身上。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9bcc3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1.png)
《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观后感(通用5篇)《莫扎特传》观后感篇1莫扎特,似乎生来就是天才的代名词,他的光芒足以遮盖与他同时代有才华的音乐家。
因此,有人说,在那个寂寞的夹在辉煌的时代,只有莫扎特孤单地镇守。
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莫扎特,然而通过观看《莫扎特传》这部电影,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莫扎特的一生……使我们在对他的身世进行感叹不已的时候,更萌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首先,片子是以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奥地利皇帝的御用音乐家萨列里为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
当时,在维也纳,萨列里的地位很高,因此也很自负。
当萨列里目睹莫扎特的表演,特别是莫扎特听了一遍奥皇演奏由萨列里作曲的欢迎小品后,就流畅地复奏并以其中的乐句为主旋律随意地展开各种风格的变奏,让萨列里大为惊讶。
在天才面前,他萌发了极度嫉妒的心情。
为了生活,莫扎特的夫人背地里拿着莫扎特写的乐谱去找萨列里,希望他能帮她的丈夫谋个差事。
当萨列里得知莫扎特漂亮干净的手稿就是原稿而非誊清稿时,他认为莫扎特是在上帝面前听写下来的。
莫扎特在音乐上的天分使萨列里越来越不舒服,发狂似的嫉妒心终于使他下决心要毁掉莫扎特。
萨列里收买女佣去莫扎特家做线人,了解莫扎特的一举一动。
又在奥皇面前说出莫扎特的秘密,目的就是要看到莫扎特出丑和难堪。
可是内心充满明媚春光的莫扎特却总是让人不忍去伤害他。
后来,萨列里抓住莫扎特生活窘困的软肋,化装成蒙面黑衣人到莫扎特家约稿,许以重金要莫扎特创作一部《安魂曲》。
在生存压力面前,莫扎特无奈接受了这个预订。
但莫扎特有一种预感,觉得是在为自己写《安魂曲》。
最后,也许莫扎特自己预感到时光不多了,他让萨列里在自己面前也听写了一回,由他口授,萨列里记录,通宵未眠,完成了著名的《安魂曲》。
当清晨的阳光射入屋子,天才死去,而嫉妒天才的人疯掉。
莫扎特的葬礼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送葬的队伍。
如同一个平凡的贫苦人们一样,只有一个普通的墓,一块不大的现已长满杂草的地。
音乐天才莫扎特传读后感
![音乐天才莫扎特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9099f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2.png)
音乐天才莫扎特传读后感音乐天才莫扎特传是一部深入剖析莫扎特音乐才华与生平的传记,让我对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感受,就该传记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读完莫扎特传之后,我对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深感震撼。
莫扎特是一个天才,他能够创作出如此精妙的音乐作品,让人们陶醉其中。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灵性,每个音符都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莫扎特具备极高的音乐造诣,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超凡脱俗,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且至今依然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次,莫扎特传也展现了莫扎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莫扎特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从小就展示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
然而,他的人生并不如他的音乐那般辉煌。
他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尽管他的一生并不富裕和平稳,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情和执着,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换来了成功和辉煌,他的音乐成就至今还在世人心中闪耀着光芒。
此外,莫扎特传中也揭示了莫扎特个人的性格和思想。
莫扎特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温柔的人,他深情且富有想象力。
他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每一个旋律都代表着他独特的思维和情感表达。
与此同时,莫扎特也是一个充满幽默和机智的人,他的个性与他的音乐相得益彰,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阅读莫扎特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这位音乐天才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
最后,莫扎特传让我对音乐的力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正是如此,它们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成为了一种无需言语,却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莫扎特传给了我启示,让我明白了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音乐天才莫扎特传,我深入了解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一生和音乐才华,感受到了他那些充满灵性和激情的作品所传达出的力量。
莫扎特传观后感短评
![莫扎特传观后感短评](https://img.taocdn.com/s3/m/49d256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f.png)
莫扎特传观后感短评《莫扎特传》观后感短评《莫扎特传》是一部描述音乐天才莫扎特一生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精湛的演技、动人的音乐和紧凑的剧情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
在观看之后,我被电影所展现的莫扎特的一生所深深震撼。
首先,我对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印象深刻。
导演通过对莫扎特和他周围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内在纷繁复杂的心理。
电影中的莫扎特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更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朋友。
他的天赋和才华,也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和痛苦。
我被他的坚持和对音乐的热爱所打动,他对音乐的追求没有任何的妥协和懈怠。
同时,电影中展现了他与父亲的复杂关系、他与同行的竞争和友情,以及与妻子的深情厚意。
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更加投入到电影的世界中。
其次,电影呈现了莫扎特和他的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音乐作为电影的主线,贯穿始终。
通过电影中的精彩演出和动人旋律,我深刻感受到了莫扎特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对人类精神的启迪。
电影中展示了莫扎特创作的过程,他对音乐的追求和不断的创新,堪称一个艺术家的典范。
我在电影中的观看过程中,被他那种对音乐的全身心投入所感染,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音乐的内涵。
此外,电影所展示的历史背景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
莫扎特生活的时代是欧洲古典音乐的鼎盛期,亦是科学、哲学等领域蓬勃发展的时代。
电影中通过细腻的场景设置和服装道具,将观众带入那个富有浪漫和艺术氛围的时代。
这一时代对于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观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最后,电影所展示的莫扎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挑战,同时也充满了激情和梦想。
他的生活不仅被音乐所充实,也充满了家庭和社会的纷扰。
电影中对他晚年的描绘特别让人感慨。
尽管他面临财政困难和健康问题,但他对音乐的热爱依然不减,直至临终前他依然保留了对音乐的梦想和创作热情。
这种热爱、坚持和不言放弃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莫扎特观后感
![莫扎特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e0fa4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9.png)
莫扎特观后感篇一:《莫扎特》观后感《莫扎特》观后感电影开始充满了悬念和诡异。
整个电影就是萨利埃里的会议,以他为线索,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莫扎特。
我觉得挺多电影运用这样的手法,例如《返老还童》。
萨利埃里的回忆开始了,我比较留意到的是少年时期的他对莫扎特的羡慕、憧憬,这可能是他不被允许学习音乐而引起的。
而当他父亲死的时候,我并有感觉到他的悲伤,而是感觉到他的欣喜——他可以学习音乐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伏笔,为后来他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埋下的伏笔,这是在暗示观众萨利埃里真正的性格。
萨利埃里经历了一段很美好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对莫扎特由原来的羡慕、憧憬变成了嫉妒——因为他没有像莫扎特一样的天赋。
但这也并没什么,因为他不曾与莫扎特会面。
直到他遇到莫扎特,那个玩闹的、荒唐的莫扎特,那个惊采绝艳的莫扎特。
嫉妒和不屑开始在萨利埃里的心理扎根。
国王接见了莫扎特,命莫扎特写歌剧。
莫扎特的才华越来越使得萨利埃里嫉妒。
萨利埃里的心理是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并不是突然就变得很丧心病狂的。
当莫扎特的夫人史坦丝求他帮助莫扎特时,他要挟史坦丝晚上过来。
但做了这件事后,他马上赶到了后悔,他向上帝祷告。
他希望史坦丝不要来。
但最终,史坦丝来了,他赶走了她,却迎来了恶魔,焚烧了上帝。
就此,双面人萨利埃里出现了。
萨利埃里开始设计莫扎特,莫扎特的年轻、幼稚、任性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在上流人士面前,他诋毁莫扎特;在莫扎特面前,他称赞他的作品。
一步一步将莫扎特引入低俗的音乐,为一点金钱而奔波。
莫扎特父亲的死让萨利埃里看到了机会,此时他的心理已经完全变态了:莫扎特死了,他最好的朋友萨利埃里为他创作安魂曲,多么情深意重!在心理的创伤和生理的疾病的折磨下,他的生命力被萨利埃里一点一点的透支。
最后,他累死了,但悲哀的是,他相信萨利埃里是好人,是他的朋友。
在他死后,萨利埃里开始疯狂了,他认为是他害死了莫扎特,最终进了疯人院。
全剧也就结束了。
但我觉得开头萨利埃里与牧师对话是就暗示了结局:宫廷御用作曲家显赫一时,但是后来没人听过他的音乐;年纪轻轻就去世的莫扎特却永久流传。
莫扎特传读后感
![莫扎特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7de31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b.png)
莫扎特传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莫扎特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莫扎特传读后感篇1我喜欢的书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书是《莫扎特传》,这本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天才音乐家莫扎特一生的故事。
童年时他人见人爱,青年时功成名就,不善理财后穷困潦倒,直至35岁英年早逝。
但在他短短35年的一生里,却给后人留下数量惊人而闻名于世的音乐作品。
在整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在莫扎特3岁时,他的父亲开始教莫扎特的姐姐学习音乐,她进步神速,使父亲十分欣慰。
他的姐姐对音乐反应敏捷,记忆力超强,学会弹琴就像学会说话一样自然。
在她上所有音乐课时,莫扎特都会在旁边认真地从头听到尾。
当姐姐不在时,他便坐到钢琴前练习弹奏,他几乎是立刻就能凭记忆弹奏出动听的中场休息的音乐的六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曲。
在他4岁时,就能凭记忆准确无误地弹奏许多短小的音乐片段。
5岁时,他已经开始自己作曲了。
在他这3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一直都很努力,直到他去世。
看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兴趣,还要在这方面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一定的天赋。
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莫扎特那样的天分,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不懈,即使达不到闻名于世,但肯定也会有所成就。
这本书再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坚持、兴趣对于成功的价值,所以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莫扎特传》。
莫扎特传读后感篇2莫扎特——一个举世闻名的天才音乐家。
通过阅读此书:《莫扎特》,使我更加了解了这位英年早逝的音乐天才。
莫扎特的一生是与音乐相伴的,可以说他是广阔的音乐星空中一颗永不消退的恒星!莫扎特的音乐与自然同在,与人性同在。
在他的音乐中,痛苦和欢乐交织在一起,自身的坎坷经历筑成了莫扎特富有的色彩变化,明暗相映的音乐世界。
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音乐诠释着人类和世界。
观音乐电影莫扎特传后的观后感
![观音乐电影莫扎特传后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10253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3.png)
观⾳乐电影莫扎特传后的观后感 ⽶洛斯·福尔曼执导的电影《莫扎特传》是以⾳乐家莫扎特的⼀⽣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记电影,看完之后不妨可以把⾃⼰的感受写成⼀篇观后感。
下⾯是百分⽹店铺给⼤家整理的观⾳乐电影莫扎特传后的观后感,仅供参考。
更多热门的电影观后感介绍(↓↓↓详情⼊⼝↓↓↓) 观⾳乐电影莫扎特传后的观后感篇⼀ ⾳乐课看了《莫扎特传》,不免想起了《天才在左疯⼦在右》这本书的书名。
4岁时创作了第⼀⾸协作曲,7岁时⼜写出第⼀⾸交响乐,12岁创作了第⼀出歌剧的⼈,⽆疑就是备受神的恩宠的⼈,⽽这个⼈的名字就是——莫扎特。
莫扎特是个天才,⾄少我总是这么觉得的。
天才总是怪异的,我从⼩就这么觉得。
⽚中莫扎特的笑⽆疑是留给所有印象最深刻的⼀样事物了。
作为⼀个⾳乐天才,莫扎特在其他⽅⾯的表现总是让⼈不法理解,简直就是个疯⼦。
这就是为我提到了“天才在左疯⼦在右”这个短语。
莫扎特是个天才,但倘若他失去了⾳乐的才能,他与疯⼦⽆异。
《莫扎特传》从萨列⾥的视⾓,让我们看到了莫扎特的⼀⽣。
萨列⾥羡慕莫扎特,却⼜嫉妒莫扎特,后来甚⾄到了⼏乎扭曲的地步。
他⼀次⼜⼀次地暗地伤害着莫扎特,⽽莫扎特却⼀直认为萨列⾥是⼀直⽀持他的好朋友。
对于这个影⽚来说,我觉得饰演萨列⾥的演员⼗分出⾊。
⾳乐是⼀个神奇的事物,⼀个真正热⾳乐的⼈在⾳乐⾯前时,他的灵魂会被洗净。
⽽那个演员再欣赏⾳乐时,那种眼神只让我看到了羡慕,没有⼀丝嫉妒。
只有当他离开⾳乐时,他才会开始实⾏他的罪恶,当然我也相信这就是真正的萨列⾥。
相⽐萨列⾥,莫扎特这个⾓⾊更加难以表现。
他是⼀个天才,⼜是⼀个疯⼦。
演员在细微的⽅⾯很难让观众感受到这个重要的⾓⾊,于是他便以那个笑容来让我们记住这个不朽的⼈物。
莫扎特只活了35岁,但他给后世⼈带来的,却不只是其他⼈能通过短短35年能成就的。
贝多芬的⾳乐是改出来的,⽽莫扎特的却是在脑⼦中,只需要写下来就是⼀副完美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初稿和其他⼈的定稿⼀样⼯整。
莫扎特传观后感
![莫扎特传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d578f32af90242a995e5bf.png)
莫扎特传观后感篇一: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讲述了平庸的萨利埃里,因对上帝的使者——莫扎特的嫉妒而开展的报复。
优良的家庭背景令莫扎特的很小就被发掘了出来,在萨利埃里还在玩躲猫猫的时候他便有荣幸为陛下演奏。
康纳利埃里热爱音乐与名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宫廷乐师,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够用心就下莫扎特,宛若然而最终他绝望的体会到莫扎特犹如上帝的使者,传达耶和华声音的使者。
他恨为什么要选一个风流荒诞的人而不选择一直努力着的自己。
最终他便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展开对莫扎特进行了报复,凭借着自己的权力,他让才华横溢却不谙世事的莫扎特的戏剧无人赏识,他断掉莫扎特的经济来源,布鲁克纳他使莫扎特过度精神紧张而英年早逝!之后萨利埃里因此而精神失常,进入了疯人院。
若干年后,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被广为流传,人人皆知;而萨利埃里的作品却渐渐被人淡忘。
萨利埃里是众多的平庸者中的一员,无论他多么努力,始终是无法超越一个天才的,他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代表着平庸者对天才的排斥。
这是人性的邪恶的率直,嫉妒之心。
平庸者在天才的光辉下显得是多么渺小,平庸者不甘,因此天才在那个社会中注定是要被扼杀的。
然后平庸者就像几十年后萨利埃里,他的作品平安无事,而天才却依然站得顶上,他依然被人们称颂。
这,是平庸者的悲哀,庸人始终是庸人。
沃尔夫冈·阿玛迪亚斯·莫扎特,阿玛迪亚斯,意思为上帝所钟爱的人,莫扎特是上帝的使者,他拥有无人能及的音乐才华。
音乐在音乐上享有无限才华的他却不谙世事,年少轻狂,因此也断送了自己的仕途,为陛下所不喜,因此他的坎坷也有他自己的一部分。
莫扎特的坎坷遭遇反应了人性的光辉——莫扎特的妻子,她与她对比的母亲就是一个对比,原本她的母亲看好莫扎特的才华,最后一看到贝多芬,父亲逝世,眼前穷困潦倒便将女儿从莫扎特身边带走。
而他的妻子,康斯坦斯,却又再次回到了柴可夫斯基的身边,在莫扎特死去时候继续回到了他的身边。
从中可以看出康斯坦斯是真的爱莫扎特的,更上一层楼了物质的阻碍。
《莫扎特传》观后感电影优秀
![《莫扎特传》观后感电影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3d617d5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b.png)
《莫扎特传》观后感电影优秀《莫扎特传》观后感电影优秀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扎特传》观后感电影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才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心智澄澈,世事洞明。
他们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常常展现出愚钝、糊涂、内敛等不会给人造成威胁的形象,因为他们明白,自身的天分会凸显旁人的平庸,由此遭到嫉恨和无来由的打击。
另外,他们明白,生命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欲望,幸福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有必要给心灵留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栖息于其中,诗意地生存。
另一种天才是在某一方面拥有惊人的才华,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却天真幼稚,由此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
虽然他们命运多劫,但不幸的遭遇又成为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丰富素材。
由此,创造带来的狂喜抚慰了生活中的痛苦和悲伤。
毫无疑问,莫扎特是第二种天才。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钢琴曲实在是太优美了,“有耳朵可以听的,都听吧!”《莫扎特传》是1984年奥斯卡最佳电影。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是通过莫扎特的死敌——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来重现这位音乐天才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61马克利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在音乐历史中有这么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
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然而,后世的赞誉,无法排遣莫扎特在世时的寂寞。
他的岳母认为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他的妻子指责他的工作“无法换回钱来”,维也纳皇帝批评他的作品“音符太多”……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惟一真正理解、欣赏这位天才的却是他的敌人萨列里,他说:“透过音符构成的栅栏,我看到了一种纯粹的美。
”萨列里通过阴谋诡计,不断地伤害莫扎特,他让莫扎特被皇帝冷落,被贵族厌弃,被同行仇恨打压。
与此同时,父亲的去世、岳母的嘲弄、妻子的抱怨、生活的贫困也让他备受煎熬。
莫扎特传读后感音乐天才与艺术之路
![莫扎特传读后感音乐天才与艺术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dcdfad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7.png)
莫扎特传读后感音乐天才与艺术之路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的天才,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富有创新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阅读莫扎特传后,我对这位音乐天才及其艺术之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一生证明了天赋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勤奋和毅力的必要性,以及艺术家对于发展和完善自身创作风格的不懈追求。
莫扎特在音乐天赋方面具备着世人难以及的才华。
从小便展露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异常的天赋,他几乎是无师自通,数乐理等方面的臻秀。
他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达力,使得他的作品如此独特、感人而且难以超越。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抒发,使人深受触动。
然而,在莫扎特的天赋背后,是他对音乐的无尽付出。
莫扎特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从早期的童年时期开始就进入了专业的音乐学习,并以惊人的速度创作了大量作品。
他的轻松和自如的创作方式,以及他对于多样性和创新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他的勤奋和毅力在音乐史上也是无可忽视的因素,他不断挑战自我,改进自己的技巧和表达方式,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在当时和之后的世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莫扎特的音乐之路也是一条充满坎坷和挑战的道路。
尽管他的创作才华无可匹敌,但他的一生并不完全是平坦的。
他经历了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顿,但他始终坚持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作品曾一度被人们质疑和拒绝,但他从不气馁,坚持自己的理念,不断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这种执着和自信的品质,使他克服了一切的困难,最终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伟大的作曲家。
通过阅读莫扎特传,我对于音乐天才和艺术家的修炼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的艺术形式。
莫扎特的一生是对于这一点最好的诠释。
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使得他不断追求完美,不断提升自我。
他敢于创新,不拘一格,使他的音乐作品独特而又充满了正能量。
莫扎特的音乐之路让我深刻明白,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需要天赋的支持,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
《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3552031b765ce0408143e.png)
《莫扎特传》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莫扎特传》的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莫扎特传》这部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了,莫扎特与御用作曲家萨列里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莫扎特从在人们的视线中出现到去世所发生的事情。
莫扎特在面对皇室贵族及官员的驱逐鄙视下从不放弃作曲,而是愈挫愈坚。
在他指挥曲子的时候,来看的人很多,莫扎特指挥得也很有激情,可是表演结束后,鼓掌的却寥寥无几;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曲子,却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下被音乐学院的院长撕掉了;因为官员们嫉妒莫扎特的才能,所以背着皇帝拒绝莫扎特加入音乐家协会,对他置之不理。
面对如此多的挫折,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更佳大量更加努力地作曲,最终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我很佩服他这种意志坚定的精神。
在看到莫扎特只听了皇帝很不熟练的弹了一遍萨列里刚刚新作的曲子,就能够就能够背着弹下来并且还灵机一动改了一下曲子,巧妙地把曲子变得非常完美时。
我很崇拜莫扎特那种超人的才华。
再看到他为了写作,晚上连别人劝他,他都不肯去睡觉。
他这种勤奋,为了职业可以废寝忘食的精神我很感动。
看完了电影,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我在这部电影里学到了巴赫结尾的弹法。
我很佩服莫扎特敢于用自己的作品去改变皇帝的规定的勇气,佩服他惊人的才华,佩服他的勤奋。
我觉得我在练琴的时候缺的就是这种勤奋的精神,光顾想着玩,这回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像莫扎特学习,用我的才华和勤奋,铸就我的精彩人生!《莫扎特传》的观后感2 当他死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伪装都是虚假的承诺。
那么瘦弱的身体躺在那个狭小的棺材里。
他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已经不再重要。
安魂曲不知道是否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
但他那一首首熟悉的宛若天籁般的旋律,却始终提醒我们有他这样一位音乐天才,曾经多么真实的存在过。
他的歌剧我们没有来得及观赏,但是他的曲调却得以流传。
嫉妒他的才华的人,是多么卑微的在羡慕着他。
萨列里,这个不知道在外人看来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的人,就是那其中的一个,莫扎特死了,而萨列里却永远活在了自己良心不安中。
莫扎特转观后感
![莫扎特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2dd94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6.png)
莫扎特转观后感
我对于莫扎特的转观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动人的音乐作品。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妙的旋律,还有深刻的内涵。
整部转观听起来非常动听。
一开始,我听到了欢快的音符,它们跃动着,仿佛在和人们玩耍。
随着乐章的进行,音乐变得越来越激烈,仿佛在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我感受到了莫扎特在这部作品中所想要传达的热情和活力。
除了音乐的美妙之外,莫扎特也在转观中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内涵。
他通过音乐讲述了一个故事,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在音乐中,我可以听到痛苦、悲伤、喜悦和希望等各种情感的交织。
莫扎特用音乐表达了生活的种种痛苦和欢愉,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莫扎特的技巧也令我惊叹。
他的音乐结构严谨,旋律流畅,变化多样。
他巧妙地将不同乐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宏大而和谐的音乐世界。
他的音乐技巧使转观成为了一部不可忽视的杰作。
转观让我重新认识了音乐的魅力。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欣赏,我能感受到音乐所能带给人们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音乐是一种可以穿越时空和语言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和灵魂。
我也为莫扎特的才华所折服。
他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他的作
品无论在旋律还是表达方面都极其优秀。
他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能够触动人类心灵深处的地方。
总之,莫扎特的转观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动人的音乐作品。
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音乐的魅力,也让我对莫扎特的才华深感敬佩。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继续影响并打动更多的人们。
音乐的奇迹莫扎特传读后感
![音乐的奇迹莫扎特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592e7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a.png)
音乐的奇迹莫扎特传读后感音乐的奇迹-莫扎特传读后感音乐是一种让人们心灵沟通的艺术形式,而在众多的作曲家中,莫扎特是无疑是受到广泛赞誉的一个。
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关于音乐之神莫扎特的传记,这本书为我揭示了莫扎特作曲事业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对他的音乐才华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读完这本书,我被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所折服,深受感动。
莫扎特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被广泛地演奏和传唱至今。
他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
在书中,我了解到莫扎特从五岁就开始作曲,八岁时已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莫扎特不仅是一个擅长作曲的音乐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欧洲各个大皇宫的顶级表演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在其他音乐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与莫扎特的音乐天赋相伴而生的是他短暂而悲惨的生命。
书中详尽地描绘了莫扎特一生的艰辛和挫折。
虽然他的音乐才华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是他却始终没有获得真正的财富和名誉。
他的很多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唯有在他去世后,人们才意识到他的音乐创作对整个音乐历史的重要性。
莫扎特的生命与他的音乐一样,短暂而无比光辉。
通过阅读莫扎特的传记,我深感音乐的力量和莫扎特独特的音乐天赋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灵感和情感,每一首作品都直击人心。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莫扎特的音乐都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莫扎特的音乐才华也使我深受鼓舞。
他的作品充满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冒险。
他的音乐展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激励着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才华。
阅读莫扎特的传记之后,我更加坚信只要有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而言之,莫扎特的音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那短暂而充满才华的一生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却给世界带来了永恒的音乐之美。
他的音乐才华和创作精神令人敬佩,也让我更加热爱音乐。
amadues
![amadues](https://img.taocdn.com/s3/m/7cfe04230722192e4536f6eb.png)
下载文档收藏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观后感影片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自杀为起点,以他向神父和上帝忏悔的方式回顾了 30 多年前,他是如何心狠手毒地用种种阴谋把莫扎特置于死地的过程。
故事由一个在世的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在疯人院里自杀未遂引出,一位年轻的神父倾听着他第一次在人前,在事件发生了 32 年后,说出的藏在他心里的秘密。
萨列里是维也纳当时有名的宫廷御用音乐师,他在当时备受奥地利皇帝的宠爱。
当时已在欧洲非常出名的莫扎特来到了维也纳,他从莫扎特那里听到了真正的音乐,并深受振动,但同时也感到很受威胁。
这位人称 4 岁写协奏曲,7 岁写交响乐,11 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很快被皇帝赏识,皇帝让他在宫廷演奏,为乐队指挥。
萨列里非常忌恨,尤其是在他看到莫扎特生活上放荡不羁,极为轻浮后,他更觉得这是上帝的不公,上帝把最精髓的音乐天份给了一个他认为极为不配的人身上。
于是,计谋开始实行。
他一方面在莫扎特面前表示友好,显示他是对莫扎特的音乐极为欣赏;一方面又在皇帝大臣面前挑拨。
大臣们古板僵化,他们本身对莫扎特已经颇感厌恶,所以很快所有宫廷大臣都对莫扎特尤其苛刻,莫扎特在宫廷的日子变得拘束无理,他的歌剧被大量删改,只因其中涉及皇室所订的“禁令”,而这些“禁令”实在是荒谬可笑。
萨列里又在经济上给了莫扎特难题,因他的“作用”,莫扎特的歌剧只能上演很少的几场,这些歌剧精彩绝伦,却很少人可以看到。
且他与宫廷的关系越来越僵(萨里埃利花的力量可不小)。
萨列里还派人时刻监视莫扎特的行动,并使莫扎特渐渐陷入了贫困艰难的境地。
并收买女佣,叫她从莫扎特家里偷走正在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部分乐谱。
想在里面找到对付莫扎特的内容。
宫廷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音乐的地方,他们的斗争令莫扎特厌倦。
宫廷大臣总会挑出他的毛病,皇帝总有他认为都对的事情。
莫扎特除了能据理力争外,一点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莫扎特对他的父亲其实非常敬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传观后感篇一: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讲述了平庸的萨利埃里,因对上帝的使者——莫扎特的嫉妒而进行的报复。
优良的家庭背景令莫扎特的天赋很小就被发掘了出来,在萨利埃里还在玩躲猫猫的时候他便有荣幸为陛下演奏。
萨利埃里热爱音乐与名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宫廷乐师,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够用心就能比下莫扎特,然而最终他绝望的体会到莫扎特犹如上帝的使者,传达上帝声音的使者。
他恨为什么要选一个风流荒诞的人而不选择一直努力着的自己。
最终他便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对莫扎特进行了报复,凭借着自己的权力,他让才华横溢却不谙世事的莫扎特的戏剧无人赏识,他断掉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他使莫扎特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之后萨利埃里因此而精神失常,进入了疯人院。
若干年后,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被广为流传,人人皆知;而萨利埃里的作品却渐渐被人淡忘。
萨利埃里是众多的平庸者中的一员,无论他多么努力,始终是无法超越一个天才的,他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代表着平庸者对天才的排斥。
这是人性的邪恶的一面,嫉妒之心。
平庸者在天才的光辉下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平庸者不甘,因此天才在那个社会中注定是要被扼杀的。
然后平庸者就像几十年后萨利埃里,他的作品无人知晓,而天才却依然站得高高的,他依然被人们称颂。
这,是平庸者的悲哀,庸人始终是庸人。
沃尔夫冈·阿玛迪亚斯·莫扎特,阿玛迪亚斯,意思为上帝所钟爱的人,莫扎特是上帝的使者,他拥有无人能及的音乐才华。
在音乐上拥有无限才华的他却不谙世事,年少轻狂,因此也断送了自己的仕途,为陛下所不喜,因此他的坎坷也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原因。
莫扎特的坎坷遭遇反应了人性的光辉——莫扎特的妻子,她与她的母亲便是一个对比,原本她的母亲看好莫扎特的才华,最后一看到莫扎特,父亲逝世,穷困潦倒便将女儿从莫扎特身边带走。
而他的妻子,康斯坦斯,却又再次回到了莫扎特的身边,在莫扎特死去的时候继续回到了他的身边。
从中可以看出康斯坦斯是真的爱莫扎特的,超越了物质的阻碍。
但是这个悲剧更多的是反应社会的阴暗的一面:他的歌剧毋庸置疑是完美的,这从萨利埃里可以反应出来,虽然他一心报复莫扎特,却听了每一场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他被它们深深的震撼,他感动于每一个美妙的音符。
然后却没有几个人来欣赏,这样的歌剧竟然演出了几场就告终。
这貌似是一个人人都热衷于音乐,人人都喜欢欣赏音乐的社会,但是有几个能懂得?一场歌剧的好坏取决于陛下的的反应,一个呵欠就代表这场歌剧不怎么样。
从陛下到平民,没有几个懂得什么是好音乐,究竟是莫扎特还是萨利埃里才能当的起“最接触的音乐家”这个殊荣。
从他幼小他便已经开始蒙难,追求名利富贵的父亲用他的音乐天赋为皇室演奏来获取陛下的宠爱,同时却也扼杀了莫扎特的童年。
但是等莫扎特长大了,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就表现出来了,不要做什么贵族,不要为皇室演奏,不要什么名利!他只想创作自己的音乐,于是他背井离乡,来到维也纳,做一个平民。
但是命运弄人,他在维也纳收萨利埃里的嫉妒却到死都未曾发觉。
在维也纳皇室他的自由放纵的性格亦是让他无法生根,再加上萨利埃里的排挤,更是让莫扎特生活窘困。
他父亲曾一度来接他回去,却被拒绝,因为即使在维也纳连个女佣都雇不起,至少在这里他有自由。
莫扎特的不幸在他父亲死后更是降到了谷底,莫扎特用酗酒的方式不断挖掘着自己的生命,汲取着自己的灵感,强迫着自己写出一部又一部作品。
而向莫扎特要《安魂曲》的蒙面人更是给莫扎特带来了巨大的恐惧与压力,最后他支撑着最后的一点生命力,完成了这部宗教中难得的杰出作品。
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这样在萨利埃里的折磨下逝世了,死后他被埋在了郊外的公墓。
虽然莫扎特的生活中充满了挫折与坎坷,但是他有着他的精神依靠,支撑着他。
这是他的信仰,这是他的生命,这是他的一切,他犹如是为创作音乐而生一样。
首推一指的是他的精彩的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表现了人民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揭露和批判了贵族的虚伪和骄奢;《唐璜》充斥着自由主义精神,对封建,宗教进行了批判。
《魔笛》是他死前最后一部作品,不朽的作品,他呼吁自由,平等,博爱,坚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这些作品都留着他的深刻的烙印,花费了他的巨大的心血。
面对不堪的生活,巨大的压力,莫扎特的笑声却从未停止,他那夸张,荒诞的笑声,极力的表现出了他的乐观的精神。
他的笑声肆无忌惮、狂放不羁。
面对皇室对他的作品的刻薄的挑剔,他一笑了之;面对与父亲的分歧,他一笑了之;面对生活窘困却无处可以得到帮助,他一笑了之……他的笑容就好像一团明亮的火焰,在黑暗的社会中不断散发着光芒,即使渐渐地将要被黑暗吞噬,他依然照耀到最后一刻。
莫扎特对生活一直充满了希望,对音乐充满着热情。
莫扎特的音乐是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被人永世传唱.篇二:《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观后感看完《莫扎特传》,我心情伤感中带着激动,这是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更是一个音乐巨匠在人间被摧残的记录,又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不是一个人,他是那么多英雄的化身,他们让人类的生活充满趣味和色彩,却又让凡人们感到惊惶失措,他们的才华和性格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同时也让他们陷入轮回般的天才折翅的故事中。
这部电影是生活在维也纳一位御曲大师萨列里的回忆录,如泰坦尼克号一样,影片采用了回忆的手法。
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如果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政府整个欧洲,征服全世界。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谢绝别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挽留,只身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
萨列里心胸狭隘,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
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萨列里由嫉转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自然天成,超凡脱俗,然而在生活中却是不懂谦虚,行为恣肆。
在萨列里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设坎施绊,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莫扎特也因此没有音乐家教,生活日渐困窘。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使莫扎特悲痛万分,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
萨列里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阴阳面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以信使的身份,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
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萨列里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
时光流逝,曾经炫赫一时的萨列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本片没有过分去列举莫扎特的成就,而是表现这他的性格和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顽皮、单纯、桀骜不逊、恃才放旷的莫扎特,你可以将任何形容一个人天才而又不通人情世故的词儿放这个大男孩身上。
他少年成才,让很多尚未见其真人的人都以为这是个那种出场会风度翩翩乃至笼罩神秘光芒的人物,就如萨列里起初想象的一般,可是实际上这是个和女友在高贵场合不得体的打闹、在一帮矜持的大人物面前不得体的咧嘴怪笑的孩子,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粗俗的孩子,创造了美妙的音乐,用片中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人可能很粗俗,但是我的音乐不粗俗”。
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萨列里们的成就,他们在当时的歌剧领域同样名作颇多,但是莫扎特是这样一个人,他以惊人的才华,带着更惊人的生活态度和姿态,创造了一系列出色,但是同时具有爆炸性的作品,他刺激着很多同道中人的神经,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从利益层面。
而对于谦虚之类的劝告,他从不在乎,他直率的批评着他眼中的平庸作品,同时他又直率的向他人表达他的尊敬,当这个不知阴谋诡计为何物的人走进宫廷,走入上流社会,同时又与很多规矩格格不入时,我们就已经可以预料他前路将何其凶险。
单纯的人,往往以单纯的心去揣测他人,所以莫扎特到死都很尊敬萨列里,在他眼中,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前辈和同僚,当他遇到困难时,总是首先去找萨列里帮忙。
而实际上,萨列里却是个复杂的人,他心底里比他那些更保守的同僚们更认可莫扎特的才华,却又更对之嫉妒和痛恨,一次次的,他面对莫扎特的求助,口头承诺,暗地使坏,甚至派女佣前往莫扎特家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更甚的莫过于他扮作黑衣人,从精神上摧残当时生活上已经陷入困顿,身体上已经无比虚弱的莫扎特,为了那《安魂曲》,莫扎特一边写“庸俗的”作品过活,一般带着已经严重透支的体力写一部将要从精神上折磨他的作品,一部关于死亡的作品,一部最终为他“安魂”的作品。
他最终凄惨的死去,到死还带着单纯的心灵,这是个内心纯净的天使,他不上天堂,谁上天堂?尽管被埋葬于破乱的墓场,但是他的音乐和精神以高贵的姿态继续流传,几十年后,萨列里的作品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却成为永恒,到他死去,都让萨列里的心灵不住震颤。
当萨列里用精神摧残来将莫扎特逼如绝境时,没有想到这个人死后却给他终身的精神折磨,当他垂垂老去的时候,只能忏悔着回顾自己与莫扎特相处的日子,可悲可叹。
看完着部经典的电影,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他的笑声。
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笑声。
快乐时是那种笑声,失意时是那种笑声,穷困潦倒时还是那种笑声,只不过在不同的时刻,在我的耳中笑声的色彩区别是那么的大,后来听到这笑声竟要替他悲伤,为他流泪了!莫扎特的笑声被设定为令人讨厌的,这一点来源于一些谈到他的书信中。
有人把他的笑声描述为"有传染性让人头晕的",还有人说"就像是金属划在玻璃上面"。
初次看会让人觉得完全无法接受,真像一个马戏团的猴子。
不果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那笑声的迷人。
不要嘲笑那个笑声,那是对你、对我、对天下所有自命不凡的人的嘲笑。
看到第三遍第四遍,就觉得那笑声没有不行了,那笑声是导演对莫扎特的注释。
那时天才可爱且纯然天真的一面。
当他死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伪装都是虚假的承诺,那么瘦弱的身体躺在那个狭小的棺材里。
他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都已经不再重要。
安魂曲不知道是否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
但他那一首首熟悉的宛若天籁般的旋律,却始终提醒我们有他这样一位音乐天才,曾经多么真实的存在过。
他的歌剧我们没有来得及观赏,但是他的曲调却得以流传。
嫉妒他的才华的人,是多么卑微的在羡慕着他。
萨列里,这个不知道在外人看来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的人,就是那其中的一个,莫扎特死了,而萨列里却永远活在了自己良心不安中。
我们都知道,莫扎特最后死了,死了,在他苦苦哀求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永远的休息了。
不再受精神的折磨不再受贫困带来的窘迫。
莫扎特用尽一生在谱写华章,用他那单薄的血肉之躯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他和命运的抗争他失败了,他和音乐的战斗却大获全胜。
在音乐的世界里,所有的音乐家都知道有那么一位自己想去超越的天才,天才就是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