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棉花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工程(一)棉花优质、抗逆功能基因研究与育种新材料创制1.棉花纤维品质调控基因资源创制及分子改良重点支持:研究棉纤维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品质特性的纤维细胞蛋白质组学,构建纤维发育的功能蛋白质网络;鉴定棉纤维发育中特异高效表达的启动子及其调控原件与作用机理;研究棉花纤维细胞发育的功能基因和调控机制,构建不同的转基因载体,进行功能验证和棉纤维品质与产量同步改良。
考核指标:分离克隆目标基因5个,鉴定功能蛋白5个;创制筛选出遗传稳定的优质等特异种质材料50份;培育棉花品质与产量同步显著改良的新品系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SCI论文5篇。
(二)棉花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1.优质机采棉新品种选育与高质量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围绕自治区机采棉需求,选育一批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品质与农艺、产量性状相互协调且优异的多类型棉花新品种;研发、集成应用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规模化高质量种子繁育、加工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创制适宜机械采收的育种新材料(品系)60份(个);选育适宜机械采收的优质高产多类型新品种3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研发规模化良种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标准)草案2套;新品种推广应用100万亩以上。
2.机采棉机艺融合高效关键配套技术及产品研发重点支持:研发机采棉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种植模式和田间配置方式;研发机采棉群体塑造田间诊断及水肥药一体化调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抗低温冷害保苗技术及产品;研发机采棉打顶、脱叶催熟等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机采棉化肥减施与替代增效技术及产品。
考核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研发新产品、新装备4个(台、套);研制标准(技术规程)草案5套;新技术、新产品应用100万亩以上。
3.棉田主要病虫防治及农药减施增效新技术与产品研发重点支持:研发主要害虫种群控制的新技术及产品;研发棉花重大潜在性害虫牧草盲蝽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农药投入在棉田土壤、棉产品及其衍生制品中的蓄积效应,研发棉田农药施药阈值与安全生产控制及多残留、高通量验证技术及产品;研发棉花主要根部病害防治新技术与产品;研发农药减量增效的施用新技术及产品。
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云计算和大数据专项总体目标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以自主云计算与大数据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和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集群;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促进我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快建成信息强国。
专项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基于云模式和数据驱动的新型软件、大数据分析应用与类人智能、云端融合的感知认知与人机交互4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31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4个技术方向启动12个任务。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整体申报,研究内容需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1.1 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和方法(前沿基础类)研究内容: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能效优化的分布存储和处理的硬件及软件系统架构;大数据的复杂性、可计算性与云平台处理效率的关系;混合云中面向软件定义的虚拟专用云的动态构建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运行机理;资源聚合与解耦的模型与构建方法;软件定义云平台的可用性、可审计性等度量与测评方法;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原型系统。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国科发资〔2017〕294号附件9Đݢ೯ፐ߈ਈଆၣᎧᑽ߁ຳგđᒮ࢛ᓜሲ2018ฤࣞሲۨᒎฉ为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战略目标,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显著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生产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材料研发新思想和新理念,掌握新模式和新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本重点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高通量计算设计、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和专用数据库等三大协同创新平台;研发多尺度集— 1 —成化高通量计算方法与计算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行为评价技术,以及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数据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在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和特种合金等支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典型材料上开展验证性示范应用。
共部署40个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方向已启动13个研究任务的14个项目。
2017年本重点专项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方向已启动16个研究任务的19个项目。
2018年,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验证性示范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探索,以及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等方向启动11个研究任务,拟支持11-22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2.20亿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9•【文号】国科发资〔2016〕38号•【施行日期】2016.0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高性能计算”等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
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第一篇:试点专项2016项目申报指南审核要求“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国家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迫切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跨界技术整合,构建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创新链,并进行一体化组织实施。
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本重点专项按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4个方向,共部署35个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1112******26附:2016年资助情况本专项2016年度立项总经费87628万元,立项项目27项,平均支持强度3810万元/项,牵头单位中,企业(7家,26%)、高校(12家,44%)、科研院所(8家,30%)、其他(0家,0%)。
第二篇:试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审核要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
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一、“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资源勘探增储要求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相关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主要包括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控制要素、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预测、移动平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装备与覆盖区勘查示范、大深度立体探测技术装备与深部找矿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增储应用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超深层新层系油气资源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等7项科研任务。
专项将形成3000米以浅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2000米以浅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米以深资源勘查前沿技术,油气勘查技术能力扩展到6500-10000米,加快“透明地球”技术体系建设,提交一批深地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支撑扩展“深地”资源空间。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支持项目不超过专项总任务的30%。
要求结合国家找矿战略行动部署,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
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 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与控制要素1.1 华北克拉通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成矿机理研究内容:构建与克拉通破坏过程相关的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成矿构造背景及其控矿机制;查明成矿物质组成与演化、堆积机制和成矿末端效应、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建立复杂成矿系统理论模型;查明矿床、矿体定位空间,实现重点矿集区地质结构“透明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
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材料研 究所 张鹏程 1502 4
11
2017YFB07 02500 2017YFB07 02600 2017YFB07 02700 2017YFB07 02800
血管支架材料的构 效关系及高通量制 备与评价技术 基于高通量筛选的 抗肿瘤/组织再生 性材料研制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 的高性能稀土磁制 冷材料研究 绿色高效化工催化 新材料的高通量开 发和应用 新型钴基和铌硅基 高温合金高通量设 计/制备集成与示 范 基于理性设计的高 端装备制造业用特 殊钢研发 非连续增强金属基 复合材料高通量制 备研发和示范应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 高通量模拟计算、 制备研发及示范应 用 先进高分子基复合 哈尔滨工业大 学 中国科学院上 海硅酸盐研究 所 中国航空工业 集团公司基础 技术研究院 李斌太 1520 4 董绍明 1550 3.5 耿林 1553 4 上海交通大学 金学军 1816 4 中国石油化工 集团公司 杨为民 1735 4 南京大学 王敦辉 1769 4 四川大学 朱向东 1772 4 浙江大学 计剑 1801 4
中国科学院力 学研究所
戴兰宏
1712
4
7
2017YFB07 02100 2017YFB07 02200
北京科技大学
高克玮
1811
4
8
苏州热工研究 院有限公司
薛飞
1772
4
9
2017YFB07 02300
北京科技大学
董超芳
1685
3.5
10
2017YFB07 02400
构材料的高通量设 计、制备、表征及 服役性能评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拟立项的 2017 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2016年度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6年度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申报指南一、新材料产业1.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木塑复合材料研究激光烧结粉末是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的必备耗材。
激光烧结粉末主要分为金属(钛合金、铝合金等)、塑料(尼龙、聚乳酸等)、无机非金属(陶瓷、沙等)三大类。
研发出用于快速原型制造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成份与配比,综合各成份所起的作用,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满足一定力学要求的成型件,并替代精密铸造和注塑等传统成型工艺。
2.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高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研发具有4.7V放电平台的尖晶石镍锰酸锂(实际比能量可达610Wh/kg),在纳米尺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在提高动力电池倍率特性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材料之一。
通过研发提高其循环寿命和倍率特性,实现该材料在0.2C比容量大于130mAh/g;1C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5%;20C比容量大于90mAh/g;55C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
并实现10公斤以上制备技术改进,进而实现产业化。
3.高性能双面齿型无级变速带研制产品为农机V带的高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动力传动系统,国内使用的产品一直依赖进口。
研制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面齿形变速V带产品,提高产品的横向刚性与纵向曲挠性;使产品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尽量增大,同时兼顾产品的耐磨性、降低动态和摩擦生热性,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4.新型SiC/Al复合材料红外反射镜关键技术研究为提高红外反射镜制造控制精度,降低加工难度与反射镜膨胀系数,使反射镜尺寸稳定、易于镀膜。
重点开展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的应用设计及高品质制备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精加工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尺寸稳定化热处理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5.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先低温后高温两次法烧结工艺,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烧结性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拟提交审核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14
项目编号 2016YFB0701400
项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肖程波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2000
项目实施周期 (年) 4
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组合设计与全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 程集成制备 研究院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高丰度稀土永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 磁材料研究 所 基于高通量结构设计的稀土光功能 材料研制 高效催化材料的高通量预测、制备 和应用 轻质高强镁合金集成计算与制备 航空用先进钛基合金集成计算设计 与制备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吉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项目编号 2016YFB0700100 2016YFB0700200 2016YFB0700300 2016YFB0700400 2016YFB0700500 2016YFB0700600 2016YFB0700700 2016YFB0700800 2016YFB0700900 2016YFB0701000 2016YFB0701100 2016YFB0701200 2016YFB0701300 项目名称 先进核燃料包壳的材料基因组多尺 度软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示范 低维组合材料芯片高通量制备及快 速筛选关键技术与装备 高通量块体材料制备新方法、新技 术与新装备 先进材料多维多尺度高通量表征技 术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材料大 数据技术 基于材料基因组技术的全固态锂电 池及关键材料研发 环境友好型高稳定性太阳能电池的 材料设计与器件研究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组织诱导性骨 和软骨修复材料研制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项目 负责人 都时禹 刘茜 江亮 黄晓旭 宿彦京 PAN FENG (潘锋) 魏苏淮 余睽 闫阿儒 林文雄 于吉红 邹建新 徐东生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2200 2600 2600 2600 2100 2100 1800 2000 2000 2100 1900 2000 2000 项目实施周期 (年) 5 5 5 5 4 4 4 5 4 4 4 4 4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摘编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摘编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材料进展》
【年(卷),期】2016(035)002
【总页数】1页(P151-1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2.“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列入科技部发布的“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J],
3.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 [J],
4.《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 [J],
5.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7“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国家关键技术研究报告》(初稿)、工程院《材料系统工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版材料基因组计划咨询报告》、中科院《实施材料基因组计划,推进我国高端制造业材料发展》、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工程院、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建议书》等,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三大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显著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实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生产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材料研发新思想和新理念,掌握新模式和新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本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和专用数据库等三大示范平台;研发多尺度集成化高通量计算方法与计算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行为评价技术,以及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数据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在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和特种合金等支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典型材料上开展应用示范。
专项共部署40个重点研究任务,实施周期为5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2016年度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中启动13个研究任务。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申报指南解读
附件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等,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
开展产业技术标准的升级研究,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完善基础材料产业链。
提升我国基础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竞争提供支撑,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材料技术由跟跑型为主向并行和领跑型转变。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重点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带动支撑30~50万亿元规模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5亿吨/年。
本专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个方面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其中12个重点任务:高品质特殊钢、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材料、化纤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基础化学品及关键原料绿色制造、合成树脂高性能化及加工关键技术、塑料轻量化与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制笔新型环保材料、水泥特种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等。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12.30•【文号】国科发资〔2016〕421号•【施行日期】2016.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4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现将“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不设任务(或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并附指南要求的有关附件。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署诚信承诺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国家关键技术研究报告》(初稿)、工程院《材料系统工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版材料基因组计划咨询报告》、中科院《实施材料基因组计划,推进我国高端制造业材料发展》、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工程院、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建议书》等,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三大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显著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实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生产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材料研发新思想和新理念,—1—掌握新模式和新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本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和专用数据库等三大示范平台;研发多尺度集成化高通量计算方法与计算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行为评价技术,以及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数据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在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和特种合金等支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典型材料上开展应用示范。
专项共部署40个重点研究任务,实施周期为5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2016年度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中启动13个研究任务。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各项目所列考核指标,除发明专利和软件为预期性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为约束性指标。
所有任务研究均必须突出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高通量表征与评价的特点,其中任务6~13的研究还必须体现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规模制备的全链条、协同创新研究的特点。
所有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前,均须进行数据汇交。
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2—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多尺度集成化高通量计算模型、算法和软件研究内容:研究高通量多尺度材料模拟的建模方法,开发适用于高通量计算的高置信和协同式多尺度模拟算法,包括大尺度体系电子结构算法,多尺度动力学算法,电子—声子—离子协同输运算法,微观—介观—宏观耦合算法等,发展以第一性原理为基础的量子力学—热力学—动力学—宏观力学高通量集成算法理论和软件,在并发式作业间“关联”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热电材料、核材料和单晶高温合金等方面开展验证性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作业数达到103量级的高通量并发式集成计算软件系统(对应于相等数量级的化学组分、结构及其工艺条件的变化),部署于超级计算中心,实现对所开发/建设高通量计算软件系统的开放、共享;针对2~3种典型材料实现大规模、多尺度、集成化的高通量计算,提出组合优化设计方案;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2. 大尺寸组合芯片材料制备新装备、快速筛选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开展面向实际应用的大尺寸、高密度材料阵列高—3—通量制备新方法、关键技术和新装备研究,阐明化学组分与结构连续或准连续分布薄膜或分立阵列高通量制备的科学原理,建立面向复杂体系材料高通量制备的成分与组织结构控制方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薄膜或分立阵列高通量制备新技术与新装备,实现材料高通量可控制备和优化筛选,在典型材料中开展验证性应用。
考核指标:组合芯片材料样品单元密度≥200/mm2(物理法)或样品单元数≥100个(化学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材料制备样机2台套以上,样机的可控化学组分不少于3种,并在3种以上典型材料中获得验证;申请核心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 高通量块体材料制备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装备研究内容:开展成分和组织结构可控的高通量块体材料制备新方法及其科学原理的研究,开发高效制备具有不同微区成分、相结构和组织的块体材料新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装备,在典型的高性能材料中获得应用,验证其高效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加速获得材料成分—相—组织—性能关系的能力,显著提高新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效率。
考核指标:同步合成的多组分(≥3种)块体材料样品单元≥100个,样品单元适用于表征检测的性能≥3个;与传统块体材料制备—4—方法相比,速度提高倍数与费用降低倍数比值≥10,样品单元性能误差≤10%;开发2台套以上高通量制备装备或样机,并在3种以上典型材料中获得验证应用;申请核心发明专利5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4. 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高通量表征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材料微观基本单元、介观材料、宏观材料与实际材料的高通量表征与筛查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发展材料在合成与相变过程中的高通量表征技术,突破材料高通量表征以及材料空间位置统计映射表征等关键技术,建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与工艺间的相关性,开发基于离散三维成像、高通量原位统计表征、局域原子序或分子织态和同步辐射衍射原位实验的表征新技术和新装备。
考核指标:高通量表征尺度从微观的nm到宏观的cm级;每批次表征样品数/数据点大于100;建立成分—组织结构—性能映射相关性模型,模型维度不少于3维,可表征成分及相不少于10种;结合同步辐射的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表征时间<5s/样品;开发2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高通量表征新装置,申请核心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5.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材料大数据技术研究内容:以支撑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为目标,开展多层次跨尺度材料设计、高通量实验验证与表征专用数据库架构研究;开展材料复杂异构数据整合、管理与共享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建设,研发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与表征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加工技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开展多尺度材料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关联分析、材料组织结构的高精度图像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挖掘等研究;建成有效支撑材料基因工程研究的专用数据库。
考核指标:建成材料计算、实验与表征等复杂异构数据有机融合的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可存储专题数据100万条以上,主要操作平均响应时间3秒以内,整合材料基因工程相关数据10万条以上,实现开放共享;形成6项以上材料数据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突破4项以上材料高通量计算、实验与表征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加工技术,3项以上材料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并获得应用;申请核心发明专利或著作权登记10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6.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新型固态二次电池材料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下一代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开发,建立描述电子—声子—离子输运及储存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发展高通量计算—6—方法及软件平台;计算筛选优化适用于固态电池的高能量新型正极材料、二维电极材料、高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等备选材料,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得构效关系;发展高通量制备、表征、测试平台,对备选材料进行原理验证;基于优化材料,研制高性能固态原理电池,完成综合测试;开发出新一代高性能固态二次电池样机,通过样机考核,推动电动汽车或者相关产业的发展。
考核指标:实现≥102级的并发式高通量计算,计算样品量≥104,筛选出3种以上材料体系;实现≥64个/批次的规模组合式制备及测试;采用新材料体系研制一种以上10Ah级固体电池,能量密度高于800Wh/L,实现0.5C以上倍率充放电,充放电循环次数大于2000次,容量衰减不高于20%;申请核心发明专利5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7. 环境友好型高稳定性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内容: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思想,筛选元素及原材料,研发一类组成元素储量丰富、毒性低、稳定性高、具备优异半导体性质、效率更高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设计出长电子—空穴扩散长度的无机非铅钙钛矿材料;采用高通量技术合成筛选的新材料,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吸收光谱/带隙/电子—空穴扩散长度)及在光照下的温湿度稳定性,研发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并具备推广应用潜力。
—7—考核指标:选择3种以上材料体系,实现≥102级的并发式高通量计算,计算的样品量≥104;实现≥128个/批次的规模组合式制备;在-30℃<温度<70℃、5%<湿度<90%的环境中,实现在标准太阳光(AM1.5 100mW/cm2)照射下,面积为1.0cm×1.0cm 太阳能电池器件转化效率>15%;加速试验下连续光照1000小时,保持80%效率;申请核心发明专利5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8.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组织诱导性骨和软骨修复材料研制研究内容:研究适用于可诱导组织再生的骨和软骨修复材料及其服役环境的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和设计软件,发展高通量制备、表征和评价技术;利用高通量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材料诱导组织再生的分子机制和材料的成分—结构—功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建立生物材料计算设计可靠性的验证评价体系和相关标准;构建较为完备的骨和软骨修复材料的结构、性能和服役参数数据库,研发高性能新型骨和软骨诱导性材料及产品,应用于临床。
考核指标:实现≥102级的并发式高通量计算,计算筛选候选材料数≥104,材料制备和表征实现≥100样品数/批次,申请核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建立骨和软骨修复材料专用数据库。
研发2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和软骨修复材料,完成临床研究,申请产品注册证;骨诱导人工骨植入骨缺损部位1月—8—内新骨开始形成,半年达到自然骨强度的80%左右;软骨诱导性支架材料可原位诱导形成软骨组织,修复缺损部位直径大于10mm,术后半年修复缺损。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9.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研究研究内容:开展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微磁学、相场模拟和热力学计算等高通量计算和实验研究,研制出新型多主相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永磁材料,阐明相关系和成相规律,建立多主相稀土永磁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数据库;研究多主相稀土永磁材料的内禀磁性设计与可控制备,以及与高丰度混合稀土元素组合和分布的关系,优化材料的永磁性能,实现产业化,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稀土资源的高效、平衡和高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