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元宵”巧相遇——《聊斋志异》中节日叙事的时机意义
聊斋志异表达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聊斋志异表达的思想主题是什么《聊斋志异》是一部狐鬼神怪的故事,却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那么它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聊斋志异表达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聊斋志异》的思想主题1:爱情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
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并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如《香玉》中的黄生在劳山下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临穴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
《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当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后,却“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了美满姻缘。
在《小谢》中,作者更写出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逐步发展了爱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开始只是师友相处。
后来陶生因事入狱,秋容、小谢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
他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互助,发展了爱情,才结为夫妇。
封建婚姻的决定权操在父母之手。
可是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自由地相爱,自由地结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
《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聊斋志异》的思想主题2: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
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作者指出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乐正师旷、司库和峤”(《于去恶》)之流,不是眼瞎,便是爱钱。
《聊斋志异》-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一点通+练习+标签作文(教师版)
《聊斋志异》复习标签封建、自由、追求、摧残、压迫名著概况《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
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作者概述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
《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
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析1、陆判换头风波,书生上天下地状告冥官,讨取公道。
胡可饰演的小曼与黄晓明饰演的书生兼医生白扬展开了一段生死恋,即使小曼死了变成鬼,白扬也要追入地府去与之相会。
2、小翠灵狐报恩,嬉闹中化解危机,痴儿巧妇,每天制造欢乐笑声。
狐女小翠之母为报答恩人王源智,将小翠嫁给王源智又痴又傻的儿子王元丰,演绎出一个有趣、好玩的故事。
3、阿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讲述痴心名士孙子楚(袁弘饰)爱慕才女阿宝(杨丞琳饰),化身灵雀传达爱意,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
4、小谢书生陶望三住进了一个鬼宅,碰到了霍思燕饰演的秋容、香港演员唐宁饰演的小谢等一帮女鬼,几经惊吓后却和她们成为了朋友。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名著阅读 (二十二)《聊斋志异》
(二十二)《聊斋志异》【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对当时的社会腐败、政治黑暗多有批判。
【作品导读】《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该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实际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作品:一类篇幅短小而不具有故事情节,属于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另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多为神鬼、狐妖、花木精灵的奇异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化而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志异》的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
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鬼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它集合了民间传说、神怪奇事、神仙传奇和妖魔鬼怪等多种文化元素,以其奇异、离奇、惊险的故事情节和诡异的空灵意境、深刻的哲理内涵和优美的文学形式,深受读者喜爱。
它的叙事艺术和审美成就也是极高的,在小说叙事中算是独树一帜。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细致入微,画面感极强民间传说、神怪奇事、神仙传奇和妖魔鬼怪等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合,使得《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异常丰富多彩。
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把地狱、天堂、妖魔、鬼怪、花卉、鸟兽、人物等进行了极度的描写,使得作品的画面感极强。
例如,在《牡丹亭》中,妙莲和潘丽华在牡丹亭中见面,作者极其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牡丹亭的景象,墙上栖着雀鸟,地下长着竹笋,藤萝、半夜花、紫薇杆环绕,小桥、斜横石阶,抬眼就能见到满墙碧瓦,这些形象给读者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
二、细节繁多,情节转折曲折《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转折曲折,往往难以预测,读者常常感到看见一个个的惊奇和意外。
例如《五色缤纷花仙子》中,九龙水师之女罂粟一开口就流利地说出了海南土话,并称自己是“广东小妞”,这一细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牛背上的小姑娘》中,主角周铁鹤以死相逼促成了身旁的阳朔女儿与他一起寻找“转世之女”,情节反转出人意料。
三、语言优美,表现力极强《聊斋志异》中的语言流畅、简练,却富有华丽的文学气息,读者很容易被小说内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
另外,《聊斋志异》中的描写和对话都表现得极为灵动生动,达到了意境的感染和美感的渗透。
例如《牛背上的小姑娘》中,周铁鹤和女儿在打马赶路时,铁鹤不断地讲述自己和妻子的往事,而女儿则从未间断地打断他的话。
读者通过这些对话,能够感受到作品很浓厚的人情味,同时也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
综上可知,《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中的描写细致入微、细节繁多,语言优美、表现力极强,表达了作者极其细腻、独特且深邃的审美意识。
为什么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为什么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由清代作家蒲松龄所编写。
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聊斋志异》为何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一、《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聊斋志异》于清代康熙年间创作完成,其文化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同时,中国的封建道德观和宗教信仰开始发生剧变,民间信仰也愈发活跃。
这一时期,短篇小说的创作才华迸发,文人们以纸糊窗户为口,通过小说作品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蒲松龄也是一个典型的作家代表。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古籍、文献。
他从小就喜欢阅读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作品非常受欢迎,很快就在文人和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被广为传唱。
在《聊斋志异》之后,中国的短篇小说发展达到了顶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并为后期的小说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1.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以中国古代传说及神话为素材,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基础,著名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特点。
其中每个故事都拥有其独特的传奇性质,例如:《牛郎织女》谈恋爱遭遇九重难关,偶得天帝庇佑才成眷侣;《黄粱美梦》讲述一对夫妻不辞辛劳为了更好的未来悲剧结局;《钟馗捉妖》描写中国传说中著名的神话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蕴含着人们的疑问和猜测化作的故事,因此,《聊斋志异》的故事从创意到情节都堪称经典,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小说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资料来源的广泛性,蒲松龄不仅收集了当时流传的各种说唱故事、神话传说,还极力并且广泛地搜集了民间传说、民间神话、哲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由于作者的学识渊博,小说的语言处理得极其娴熟,句式流畅精妙,因而达到了文体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聊斋志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特点的理解
《聊斋志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特点的理解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集奇闻异事、传奇故事、爱情悲剧于一体的短篇小说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奇特、妖艳、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之一。
它以奇异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人与鬼怪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揭示。
在小说中,蒲松龄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特点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批判。
小说中描绘了清代社会的陋习、道德沦丧、官场腐败等问题,如官员欺压百姓、奸商骗取财利等。
蒲松龄通过揭露社会黑暗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呼吁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同时,《聊斋志异》也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如倩女离魂、虎父犬子等,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忠诚和牺牲。
蒲松龄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和讴歌,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纯洁且虚幻的情感世界。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为小说赋予了一种神秘、梦幻的氛围,引人入胜。
因此,《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爱情的赞美。
它既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又展现了浪漫情感的美好和奇幻。
这种相结合的特点,使《聊斋志异》成为一部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充满诗意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享受的双重体验。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小说叙事体裁的顶峰之作,其叙事特点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它的艺术源起于明清两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聊斋志异以发人深省的思想及内容来展示中国文化,注重对生活上及道德上的描述,用幽默、晦涩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生活中所受到的思想压迫。
这种叙事技巧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思想感悟,表达出一复杂的情感境界。
聊斋志异对艺术的拓展及技巧的发明也让该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它使用了有趣的叙事技巧,涵盖了政治、宗教、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描叙细腻,形象逼真,色彩极具立体感。
此外,它强调了故事的节奏,借义引联,把握情节安排,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让读者有一种真实的感受。
总之,聊斋志异不仅提供了艺术源流的深刻思考,也成功地将叙事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以实现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故事,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聊斋志异》讲解
《聊斋志异》讲解《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民间传奇小说集,共收录了五十六个独立的故事,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小说集之一。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讲解《聊斋志异》的背景、主题和特色。
一、背景介绍《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崇尚玄幻、追求奇异的小说逐渐兴起。
蒲松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作了一系列奇幻的故事,丰富了清代小说的文学形式。
二、主题解读《聊斋志异》的主要主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爱情与超自然。
1. 爱情:小说中的爱情题材占据了主要部分。
不同于传统文学中宣扬伦理道德的爱情观,蒲松龄将爱情描绘成一种超越生死、超越世俗的力量。
无论是人与妖精之间的爱情,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情,都展现了一种深邃而激情的爱情观。
2. 超自然:超自然元素是《聊斋志异》的鲜明特点之一。
小说中妖魔鬼怪频繁出现,与人类展开各种争斗、恩怨和情感纠葛。
通过描绘超自然现象,蒲松龄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秘奇异的境界,探讨人性、善恶和命运等哲学命题。
三、特色分析《聊斋志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文风、艺术手法和情节设置。
1. 文风独特:《聊斋志异》以清新采风为主,语言生动自然,充满了幽默诙谐的元素。
同时,蒲松龄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转喻、夸张、象征等,使故事更具魅力和想象力。
2. 艺术手法巧妙:蒲松龄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变态法”和夸张手法。
他通过将平凡的事物变幻为异象,将普通人物塑造得性格鲜明独特,让读者在奇幻故事中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深刻含义。
3. 情节设置丰富多样:《聊斋志异》中的情节错综复杂,涵盖了人鬼恋、奇冤怪案、仙人传等各个方面。
每个故事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以及极具张力的冲突和高潮,吸引读者的眼球。
四、影响与意义《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短篇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宽了文学题材的领域。
同时,蒲松龄运用了草木皆兵、万物生灵的表现手法,扩大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叙事艺术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从时序叙事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阐述时序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叙事艺术在《聊斋志异》中的应用,以及时序叙事对内容的影响。
接着详细介绍《聊斋志异》中的时序叙事技巧,包括倒叙、暗示等手法。
最后探讨时序叙事的意义,探讨它对故事魅力的增强和读者理解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中时序叙事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欣赏其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时序、叙事艺术、《聊斋志异》、重要性、影响、技巧、意义、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灵异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时序叙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读者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环环相扣的情节关系。
本论文将对《聊斋志异》中的时序叙事艺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故事叙述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时序叙事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将各个故事串联在一起,通过巧妙的时间安排和情节铺陈,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时序叙事不仅帮助读者掌握故事情节,更能够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悬念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时序叙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蒲松龄在叙述技巧上的独到之处。
他运用叙事中的时间线索,巧妙地编织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结构,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时序叙事不仅是一种叙述手法,更是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独到理解和创造。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通过对《聊斋志异》中时序叙事的分析,探讨其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2. 正文2.1 时序的重要性时序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合理运用能够为整个故事框架提供清晰的时间线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在《聊斋志异》中,时序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聊斋志异》民俗事象英译策略研究及对民俗交流的启示
·《聊斋志异》在国外·文章编号:1002⁃3712(2023)04⁃0049⁃10《聊斋志异》民俗事象英译策略研究及对民俗交流的启示蒲艳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摘要:本文基于民俗学和翻译学理论,对《聊斋志异》英译本中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内容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
研究表明,翟译本民俗事象英译以归化策略为主,宋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
对民俗交流的启示如下:第一,译本翻译具有时代性,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具有时代性,译本更新要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和深入。
第二,译本翻译应注重思想性及对民俗内涵的挖掘与传达。
第三,要加强对英译本海外接受情况的研究,了解各译本在海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总结成功译本的译介经验,助力民俗文化更有效地交流和传播。
关键词:《聊斋志异》;民俗事象;翻译策略;民俗交流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志码:A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1]4,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1]3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就要让中国的民俗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
收稿日期:2023-06-18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研究”(编号:ZH201906035)作者简介:蒲艳春(1980-),女,山东淄博人。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聊斋志异》是一座民俗宝库,蒲松龄堪称研究民俗学的一大富矿。
[2]2我国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民俗信仰及民俗语言艺术等内容在《聊斋志异》中都有丰富的呈现。
作为优秀文学作品,其翻译对民俗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有积极意义。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主题或篇名或关键词字段中,包含“民俗文化翻译”的期刊文章有59篇,大部分文章都笼统探讨民俗文化翻译的方法。
目前未检索到结合《聊斋志异》探讨民俗文化翻译与传播的文章。
《聊斋》中的“清明”巧遇张爱莲
《聊斋》中的“清明”巧遇张爱莲86版《聊斋》电视剧中的阿宝“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是一个节日。
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风俗。
据考证,唐之前,“清明”只是节气,上巳和寒食都已是各自独立行事的节日。
至唐宋,“清明”已具节日色彩,上巳、寒食、清明三节时间相近,此时上巳节的祓禊宴饮、踏青游玩、寒食节的上坟祭奠日渐融合到清明节里,上巳、寒食两节日渐渐淡漠,至此“清明”则身兼“两职”——既是标志时序的节气,又是慎终追远、踏青游玩的节日。
清明节是上坟祭祖的日子,故亦称其为“鬼节”。
《帝京岁时纪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
这种上坟祭祖仪式,一方面与古老的鬼魂信仰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我国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有关。
在古代,人们相信万物皆有灵魂,人死之后肉体虽不复存在,灵魂却不消失,并具有神秘的能力,如能未卜先知、穿越阴阳、来去无踪等。
同时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构想鬼魂的世界,认为在另一世界的鬼魂与人类一样,照样吃穿住行、过年过节,只是他们的花费需人的奉祀才能保证,否则就成了孤魂野鬼。
孤魂野鬼往往会在“鬼节”侵扰人们的生活,因此利用上坟这一仪式给鬼魂送去“钱粮”,让他们在幽冥世界里生活得富足、安稳。
同时,生者虔诚地表达对死者的祭奠和怀念,并与死者进行久别的聚首和交流,真心期盼来自另一世界的祝福和保佑,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正因清明节传承着这种人鬼对话的特殊民俗风情,人与鬼神妖怪等异类极易在此特殊时节偶遇,发生千奇百怪的故事。
故小说家常以此为灵感,创作出惊诞奇妙的作品。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讲述狐鬼花妖的故事时,亦有时选择“清明上墓”这个特别时间,作为故事衍生、开展的时机和背景。
如《青凤》篇,主人公耿去病的清明奇遇:会清明上墓归,见小狐二,为犬逼逐。
其一投荒窜去,一则皇急道上。
望见生,依依哀啼,阘耳辑首,似乞其援。
生怜之,启裳衿,提抱以归。
闭门,置床上,则青凤也。
管窥《聊斋志异》节日描写的艺术功效
管窥《聊斋志异》节日描写的艺术功效作者:张爱莲来源:《蒲松龄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聊斋志异》节日描写丰富多彩,在作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不仅为故事铺设浓郁的民俗文化背景,创设诗意情境,而且是联结故事结构,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物命运转变、情节起伏的转折点。
关键词:聊斋志异;节日描写;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集大成之作,其四百九十余篇作品,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近四十篇。
《聊斋志异》的节日描写不像长篇章回小说那样对节日场景进行细致入微地描摹,而是根据叙事需要,对节日风俗进行详略、简繁地艺术处理,使节日描写在文本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功效。
一、以节日描写铺设民俗文化背景,创设诗意情境在小说中,节日场景、节庆风俗往往是上演悲欢离合故事的舞台。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也常将节日场面、民俗风情作为时空背景,或多或少地再现各地节日风俗文化,烘托或浪漫狂欢或神秘诡异或凄冷孤寂的时空氛围,创设蕴含地方人文色彩的艺术空间。
《偷桃》开篇介绍奇术表演的背景——演春习俗:童时赴郡试,值春节。
旧例,先一日,各行商贾,彩楼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
余从友人戏瞩。
是日游人如堵。
堂上四官皆赤衣,东西相向坐。
演春“指山东旧时习俗,于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动。
”此活动在山东许多地方志中有记载,如康熙三十一年(1692)修《济南府志》记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
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
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读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
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
”《历城县志》(十六卷·民国二十九年影抄本)载:“…立春‟,先一日迎芒神,设宴,士人毕会,老稚胥观,至期鞭土牛。
农商百艺咸持器以走春。
”《商河县志》(八卷·清道光十二年修、十六年刻本)载:“…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芒神、春牛迎春于东郊,里人行户扮渔樵耕读诸戏,结彩为春楼,以五辛为春盘,饮酒簪花,啖春饼。
《聊斋志异》的超自然现象描述与思想意义探究
● 06
第六章 总结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缘分注定
在《聊斋志异》中,人与鬼之间的缘分常 常被描述为注定的,无法改变。这种缘分 纠葛让人们思考宿命与缘分的关系,探讨 命运是否真的可以被改变,引发人们对命 运掌控力的思考。
仁爱慈悲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强调了人类对于 仁爱慈悲的追求,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仁爱之道。故事中常常出现有关慈悲 怜悯的情节,让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 感纽带和社会责任。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节俭持家
描述了忠诚与诚实的重要性 强调了节约和勤俭的生活态度
孝顺父母
表达了孝道在古代社会的价值
善恶有报
探讨了人类内心隐藏的善恶元素,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性 和矛盾性。
善恶选择
在《聊斋志异》中,人们经常需要做出善恶选择,体现了 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02
道德观念
03
作品中通过人与鬼之间的争斗展示了道德观念的价值与意义,
引发人们对善恶的思考。
善恶报应
01 因果报应
元宵节的历史文化研究
元宵节的历史文化研究
元宵节的历史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汉朝时期。
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曾下诏令将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即元宵节,这是元宵节得以正式确立的历史证据之一。
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在正月十五日举行赏灯活动,这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子。
据《史记》记载,孟子曾在正月十五日点燃灯笼来表示纪念父母之意。
元宵节的起源与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有关。
在汉代,正月十五日是祭祀太一神的日子,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地燃灯祭祀。
到了东汉明帝时期,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明帝提倡佛教,并下令在正月十五夜燃灯敬佛,这成为了元宵节点灯习俗的起源。
道教对元宵节也有影响,道教中的“三元”说法认为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道教中的重要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逐渐丰富,成为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元宵或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寓意着人们对团圆、幸福、祈福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元宵节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幸福、祈福等价值观念,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元宵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
67088 艺术理论论文《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追叙与预序这两种错时艺术的灵活运用,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填补了叙事的空白,增加读者的心理期待,使行文具有跌宕起伏的变化。
在“时序”的运用上更加注重小说文本的行文结构,凸显了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特色,也是这部小说在清代成为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时序”叙事成果也代表了文言短篇小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在叙事作品中,总会涉及到叙事时间,任何事件都会在时间轴线上体现出来。
对叙事文本时间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指叙事文本中的时序关系。
用热奈特的话说:“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事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时间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
”①因此,区分出两种时序,一是故事时序,一是叙事时序,故事时序是故事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叙事时序是故事在文本中被讲述被安排的时间顺序。
在时间的分析中,把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发生的不吻合情况称为错时,按照这两种时序的差异,可以分出追叙与预序这两种主要的错时关系。
追叙是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是先前发生的事件。
预叙则是指提前讲述后来所发生事件的一切手段,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或预期。
关于这种时序叙事艺术,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中,都大量存在。
不仅在长篇小说中对这种错时关系有充分的应用,就是短篇小说中追叙与预序也并不鲜见。
《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叙事方面有独特的成就。
笔者选用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为例,来对追叙和预序这两种错时叙事进行论析,以此来说明这部小说在“时序”叙事上的突出成就。
一根据时序叙事的理论,所有错时都称为第二叙述层,把错时相对的原叙述层称为第一叙述层。
根据追叙的整个广度处于第一叙述层之外还是第一叙述层之内,把追叙分为外在式追叙和内在式追述。
外在式追叙时间的起点在第一叙述层叙述时间之外,只是对某件往事的补充和说明。
内在式追叙时间的起点在第一叙述层之内,与第一叙述层的叙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摘要:梦境叙事在《聊斋志异》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对情节建构有重要作用。
梦境叙事以预叙方式强化了故事悬念,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也体现出蒲松龄的天命观和果报观念。
梦境叙事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因素,一般作为“发送者”行动元和核心事件,推动故事向另一层次发展。
在空间维度,梦境叙事构建不同的主题空间,将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融为一体,展现人物心理,揭示小说主旨,营造出朦胧神秘的意境。
关键词:梦境叙事;预叙;发送者;行动元;主题空间《聊斋志异》是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作者蒲松龄以奇幻之笔,浪漫之思,构建了异彩纷呈的鬼狐世界。
从内容方面看,蒲松龄不仅擅长“志怪”,而且也是“记梦”的高手,在四百九十余篇小说作品中,有七十余篇与梦有关,在许多名篇如《陆判》《鲁公女》《凤阳士人》《续黄粱》《绛妃》《田七郎》《香玉》《青梅》《连琐》《狐梦》《梦狼》《莲花公主》《司文郎》《王桂庵》等中都有精彩的梦境描写。
孙玉明先生在《〈聊斋志异〉梦释》一文中曾说道:“梦境手法的巧妙运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情节的发展等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梦,便不会有某些作品的产生。
”[1]梦境描写是《聊斋志异》的一大艺术特色,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此方面的论文如郭丽《〈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在论文中将梦的叙事结构功能分为四类,对梦的告诫、预示作用及表现人物心理、主观能动性等作用进行了论述[2]。
从梦的创作类型与意蕴方面研究的论文如刘艳玲《〈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文中将小说中的梦分为预兆梦和思绪梦,并认为梦创作的深层意蕴是对理想的追慕和对现实的否定[3]。
总起来看,多数研究者仅仅关注梦的内容、作者之思想,并未从叙事学角度来考察梦的叙事功能以及梦创作所呈现的美学特征,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梦在《聊斋志异》中不仅有预叙的功能,而且作为“行动元”,对情节建构有重要作用。
名著《聊斋志异》知识点汇总
名著《聊斋志异》知识点汇总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オ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倣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撇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这种简单的经历使蒲松龄与普通乡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蒲松龄曾写过《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婚嫁全书》《历字文》等通俗读物,这些著作体现了蒲松龄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而这种关怀也构成了他与其他小说家不同的精神品格他创作的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品概述《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为蒲松龄书斋名,“志”为记载、记录,“异”指的是奇闻异事,因而正如书名所说,其中记述的都是民间或作者虚构的荒诞、离奇的故事。
《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31篇,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其内容大致有四类: 1.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
这类故事在《聊斋志异》里为数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如《婴宁》《青凤》《连琐》《连城》《鲁公女》等。
此类故事情节大多为富有才情的书生或公子在打发孤独寂寞的读书生活过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
两人一见钟情后,由于各种原因又暂时分别,此后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学者指出,联系蒲松龄的个人生活情况,有理由认为这正是由他自身孤独寂寞的际遇而产生的幻想。
举例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举例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日韩三国,因为受到儒家的思想,在文化里具有很顽固的等级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有不同等级的敬语和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描述。
下面是举例,一次,苏轼游完莫干山,来到山腰的一座寺观。
道士见来人穿着格外简朴,冷冷地应酬道:“坐!”对小童吩咐道:“茶!”苏轼落坐,喝茶。
他随便和道士谈了几句,道士见来人出语不凡,马上请苏轼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又吩咐小童:“敬茶!”苏轼继续和道士攀谈。
苏轼妙语连珠,道土连连称是。
道士不禁问起苏轼的名字来,苏轼自谦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苏子瞻。
”道士连忙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恭敬地说:“请上座!”又吩咐随身道童:“敬香茶!”苏轼见道士十分势利,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
道士见挽留不住苏轼,就请苏轼题字留念。
苏轼写下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日语中的敬语超级多,不同的身份都不一样,而且很严格,不容乱来。
举例说明语言和逻辑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词语不一定表示概念,但概念一定需要词语来表示。
2、句子不一定表示判断,但判断一定需要句子来表示。
3、句群不一定表示推理,但推理一定需要句群来表示。
形式是可变的,但内容不变。
例如,同一个概念可以用汉语表示,也可以用外语表示。
“水果"和”fruit“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但都表示同一个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一类含有水分的可以生吃的果实“。
营销与文化的关系(举例说明)看你说哪种。
简单说,若是营销与人类生活的文化,那中间便连带着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受文化影响而影响到营销。
比如种族文化,美国的黑人和白人,黑人购买衣物、个人用品家俱、香水较多,白人则注重食品和娱乐,根据不同种族开发不同商品市场,自然对营销产生影响。
还有民族文化,年龄文化,性别文化等等都很好理解。
另外一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做得好,自然营销就会更成功。
比如企业的物质层(企业打广告、优质技术),行为层(与外界的人际关系),精神层(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i n S t r a n g e S t o r i e s ro f m a C h i n e s e S t u d i o .N o t o n l y h a v e t h e y p r o v i d e d p r o p e r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o f c h a n c e e n -
悲、 乐极生悲” 的叙事模式 。
关键词 : 《 聊斋志异》 ; 节日 叙事; 时机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3 6 5 ( 2 0 1 4 ) 0 2 — 0 0 3 5 — 0 5
Wh e n‘ Qi n g mi n g F e s t i v a l ’S k i l l f u l l y Me e t s‘ La n t e r n F e s t i v a l ’ :Op p o r t u n i t y S i g -
if n i c a n c e o f t h e F e s t i v a l N a r r a t i v e i n S t r a n g e S t o r i e s f r o m a C h i n e s e S t u d i o
Z HANG Ai — l i a n
( E l e m e n t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D e p a r t en m t , Z i b o N o r m a l C o l l e g e , Z i b o 2 5 5 1 3 0 , S h a n d o n g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t w o b i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f e s t i v a l s o f‘ Q i n g m i n g F e s t i v a l ’ a n d‘ L a n t e r n F e s t i v l’ a h a v e t h e u n i q u e n a r r a t i v e
第l 4卷 第 2期
Vo 1 . 1 4,N o 0 2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i b i n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年 2月
F e b r u a r y,2 01 4 d s : S t r a n g e S t o i r e s f r o m a C h i n e s e S t di u o ; f e s t i v a l n a r r a t i v e ; o p p o r t u n i t y
h a p p i n e s s a c c o m p a n i n g s a d n e s s , a n d e x t r e m e j o y b e g e t t i n g s o r r o w, o f s t o i r e s i n S t r a n g e S t o i r e s f r o m a C h i n e s e S t di u o .
— —
《 聊斋志异》 中节 日叙 事的时机意义
张 爱 莲
( 淄博 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 , 山东 淄博 2 5 5 1 3 0 )
摘要 : “ 清明” 、 “ 元 宵” 两大传 统节 日在《 聊斋 志异》 中具有独特的叙事意 义。它们 不仅 为人与人 、 人 与异类的 巧遇 提供 了有 利时机 , 而 且为怪异故事的衍生提供 了现 实背景和依托 , 使故 事虚 实交织 , 真 幻相 映 , 呈现 出亦真 亦幻的叙 事效果 , 形成 了“ 聊 斋” 故事 “ 乐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