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

在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小麦的生产量和 消费量占 国 内 粮 食 总 产 量 和 总 消 费 量 的 比 重 均 为 22% 左 右 [1]。大量施用 化 学 肥 料 特 别 是 氮 肥 是 确 保 我 国 稳 定 生 产 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 化学肥料日趋增多,而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应用不合理、肥料 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合理施用化肥对我 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 我国的小麦品种经历了约 8次更新和替换,小麦品种的更新 与改良都有效地探索了小麦的潜在生产力 。 [3] 随着我国城 镇化、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并建立与 之相对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于 2014年 10月至 2015年 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江 浦试验站(118°36′~118°38′E、32°01′~32°03′N)进行。试验 为大田试验,小区采用裂区设计,氮肥水平为主区,品种为副 区。每 个 品 种 设 置 3个 氮 水 平,施 肥 量 分 别 150kg/hm2 (N150)、225kg/hm2(N225)、375kg/hm2(N375),小 区 面 积 为 75m2(长 3.0m,宽 2.5m),3次重复。行距为 0.25m,播种 密度为 300万株 /hm2。施氮处理采用底施和拔节期或孕穗 期追施结合的方式。氮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为 1 期。 播 种 前 施 P2O5 60kg/hm2、K2O120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3叶期定 苗,生育期间防止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发生。
Donmez等对美国小麦品种更替的研究显示,小麦产量的 增加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显著相关,而与千粒质 量无显著相关性 。 [4] 小麦品种的更替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 效率[5]。随着品种 演 替,氮 素 的 转 运 能 力 逐 渐 增 强,植 株 体 内氮素的再分配利用效率提高 。 [6] 近年来,有关小麦高产栽 培的相关研究较多[7-8]。合理的氮肥用量是实现小麦高产优 质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 [9-12] 氮素转运再分配能力决定了 籽粒的氮素含量 。 [13] 优化氮肥施用量有助于氮素向籽粒的 运输[14],促进小麦在抽穗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15],调控小麦 干物质的转运[16],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前人关于小麦籽粒产

河南省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研究

河南省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研究
l C T A A RC LU A 华 B IU T R E B R A ISH ∞ O E L- I I
北 农 学 报 ・ 0 9, 4( ): 5 1 9 2 0 同小 麦 品 种 氮 效 率 的 差 异研 究
郭 战玲 , 阿林 , 长 林 , 政 华 , 守 刚 沈 寇 马 王
Ke r s W h a ; reis; to e p a e efce c Ni o e t iain efce c Nirg n efce c y wo d : e t Va t i e Ni g n u tk f in y; t g n u i z t f in y; to e f in y r i r l o i i
氮 利 用 效 率 共 同决 定 。
关键词 : 麦 ; 小 品种 ; 吸 收 效 率 ; 利 用 效 率 ; 效 率 氮 氮 氮
中 图 分 类 号 :13 1 S4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7 9 ( 0 9 0 —0 8 — 5 10 0 120 )2 15 0
d f rn e o f c n y w s o vo sa n h h a a e is T e N ef in eo h n ma 0 4, ak n Z e g i e e c fN ef i c a b iu mo g te 8 w e tv r t . h f ce c f e g i 0 T io g 6, h n - f ie i e i Z
ma 0 3, o ma n ma 0 wee v r ih a o N n ih N . t n l ssi dc td t a fiin y wa i9 2 Zh u i1 a d Yu i5 r e y h g tlw a d h Pah a ay i n iae h tN ef e c s 6 g c d tr n d many b u tk fiin y a o N o d t n, u y b t u tk fiin y a d N t iain efce c eemi e i l y N p a e ef e c tlw c n ii b tb oh N p a e efce c n ui z to f in y c o l i a ih N o d t n. thg c n i o i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Absr c : h ssu y i a e rug ty as a d m i y a tr fo su i s o 0 di e e tv reis o n e t a t T i t d sb s d d o h e r n d- e rwae ,r m t d e f4 f r n a te fwi tr f i wh a , n h i o e — f ce tv reiswe es lc e t ewae s fiin y a i o e p a e a d u i z to t e e t a d te n t g n ef in a ite r ee t .h tru e ef e c nd nt g n u tk n tl ain,h r i c r i
( . n u A a e fA rc l r ce c s L n h u 7 0 7 , hn ; . yL b rtr 1 Ga s c d my o g ut eS in e ,a zo 3 0 0 C ia 2 Ke a oaoy i u
o o h et ruh- s t t rpF r igL nhu 70 7 ,hn ) f r w s Do gt ei a o am n ,azo 30 0 C ia N t r snC
2 .5 和 8 .5 , 素 生产 效 率 和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之 间存 在 着 正 相 关 关 系 , 定 系 数 R 42% 17 % 氮 决 为 0 979 ; 据 氮 素 利用 .7 … 根
效率可将 4 0个 品 种分 为三 大 类 ,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的 5个 品种 平 均 2 .0k/ g 高 7 5 gk 。 关 键 词 : 麦 品 种 ; 素 ; 分 ; 用 效 率 ; 类 小 氮 水 利 分 中图 分 类 号 : 13 1 S4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0 12 1 ) 3— 10— 6 10 7 9 ( 00 0 08 0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引言: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了解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小麦的施肥管理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什么是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是指作物从施加氮素到生物量或产量形成时所吸收、利用的氮素与施氮量之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是评价氮素供应水平和作物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以品种A、品种B和品种C为例,它们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30%、35%和40%。

这表明品种C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品种A的氮素利用效率最低。

三、影响氮素利用效率的因素1. 品种差异: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而另一些品种则较低。

2. 施氮水平:适宜的施氮水平可以提高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过高或过低的施氮水平都会降低氮素利用效率。

3. 土壤条件:土壤的氮素含量和土壤质地对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

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4. 气候条件: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也具有一定影响。

四、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方法1. 选择高效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施氮量。

3. 种植绿肥作物:在小麦休耕期间,种植绿肥作物,通过绿肥作物的生长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减少氮素的损失。

4. 合理灌溉管理:适当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五、结论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与氮吸收对氮素供应的响应及生理机制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与氮吸收对氮素供应的响应及生理机制

8# 9# /0123456789:;<=>?@AB$ CDEF9GH9IJK<=6L MNOPQ LRSTG98UVWXYO’ Z[\]^ F9IJK$ 789:;<=>?_‘ abcQ deabcQ fg9hicjkl@9H:>? ( m:>? ( F:>?’ F9IJ K$ 9noH:>? p q )&*+$+% r 6_‘YsntuiQ ,,- vwxQ eyz{vwXYOG 0 ey ./$ |c}~! LRH:>? p "# 12!3 r 01$H6ey % z{vwXYOG &’( $F6fg,9|cQ ey ./$ 0 |cGz{vwXYO’ F9IJKfg9 )*+XYO$ -.:;/9no‘T0123’ 78<=>? 4 H9IJK6LMNOPQ LRSTG9 8UVWXYO/F9IJK7567’ :;<# <=# 9-.:;# 9VW# LR89 =>?@# !%%!0)$$" " "%%& 6 %20%3%&0%+# ABCD@# 41!"# =EFGH# 5 !"#$%&#"# ’&( )%**"#$%&(+&, $-.#+%/%,+)’/ 0")-’&+#0# %1 (+11"*"&2 3-"’2 4’*+"2+"# +& 2-"+* " &+2*%,"& "11+)+"&). ’&( &+2*%,"& 5$2’6" 2% &+2*%,"& #5$$/.7 65. 4789:*;<9:!* *=> 47?*@89$ * " $ ! ! AB =C*DC<9: *AE. 6F9:*G< *H>5/ I<C" !"##$%$ "& ’%(")"*+*,$-$. ’%(./0#10(2# 3).4$(5.1+* 62"7.)% %&!%%! *,$-$.*!8.)2-" !"##$%$ "& 9.&$ :/.$)/$*,$-$. ’%(./0#10(2# 3).4$(5.1+*62"7.)% %&!%%! *,$-$.* !8.)2- $ !"##$%$ "& ;$5"0(/$5 2)7 <)4.(")*$)1* ,$-$. ’%(./0#10(2# 3).4$(5.1+ * 62"7.)% %&!%%! *,$-$.*!8.)26 = >!8.)= ?= ’@@#= </"#’ * "%%& * 89 "26 7 3%&03!"’ :;#2*’)2 7>9 J7CK L<L8M* J78 NCFOF:CP<O JM<CJK* L7QKCFOF:CP<O L<M<R8J8MK* <9G 89SQR8 <PJCTCJC8K M8O<J* 8G JF . <KKCRCO<JCF9 <9G R8J<NFOCKR F; @78<J T<MC8JC8K @CJ7 GC;;8M89J 9CJMF:89" . 68;;CPC89PQ @8M8 KJ?GC8G ?9G8M OF@ <9G 7C:7 . K?LLOQ’ ,78 M8K?OJK K7F@8G J7<J ?9G8M OF@ . K?LLOQ*J78 GMQ R<KK F; MFFJ *O8<;*<9G KJ8R <K @8OO <K J78 <PP?R?O<J8G . <RF?9J C9 LO<9J @8M8 C9 J78 FMG8M F; 7C:7 . 8;;C* PC89PQ T<MC8JQ ( RCG . 8;;CPC89PQ T<MC8JQ ( OF@ . 8;;CPC89PQ T<MC8JQ’ ,78 T<MC8JQ @CJ7 7C:7 . ?LJ<U8 8;;CPC89PQ" VC )&*+$+% 6?9G8M OF@ . K?LLOQ 7<G J78 7C:78KJ MFFJ <PJCT8 <NKFMLJCF9 <M8< <9G ,,-*M8* G?PJCT8 <PJCTCJQ <9G J78 7C:78KJ O8<; 9CJM<J8 M8G?PJ<K8 <PJCTCJQ <9G ./$ 0 PF9J89J*@7CO8 J78 T<MC8JQ @CJ7 7C:7 . L7QKCFOF:CP<O 8;;CPC89PQ" 47CWC9 12!3 67<G 7C:78M 9CJMCJ8 M8G?PJ<K8 <9G :O?J<RC98 KQ9* J78J<K8 <PJCTCJC8K N?J OF@8M ./$ 0 PF9J89J <9G .X <PJCTCJQ C9 CJK O8<;’ ,78M8 @<K < KC:9C;CP<9J LFKCJCT8 PFMM8O<JCF9 N8J@889 9CJMF:89 ?K8 8;;CPC89PQ" .BE 6<9G 9CJMF:89 ?LJ<U8 C9G8W" .B> 6?9G8M OF@ . K?LLOQ’ ,78 NCFOF:CP<O JM<CJK*L7QKCFOF:CP<O L<M<R8J8MK*<9G 89SQR8 <PJCTCJC8K M8O<J8G JF 9CJMF:89 <K* KCRCO<JCF9 <9G R8J<NFOCKR F; J8KJ @78<J T<MC8JC8K @8M8 9FJ <O@<QK J78 K<R8 ?9G8M 7C:7 <9G OF@ . K?LLOQ’ <". 3%*(#7@78<J" A(.1./0* 2$51.40* =’ 6 -9CJMF:89 ?K8 8;;CPC89PQ-9CJMF:89 R8J<NFOCKR-L7QKCF* OF:CP<O L<M<R8J8MK’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摘 要 :为 明 确 不 同氮 肥 水 平 下 不 同 小麦 品种 产 量 、 氮 素 吸 收 和 利 用 的差 异 , 在大田条件 下, 以 山 东省 主 推的 2 1个 小 麦 品 种 为 材 料 , 研究了0 、 1 2 0 、 1 8 0 、 2 4 0和 3 0 0 k g・ h m 共 5个 氮 肥 水 平 下 不 同 小 麦 品 种 的 产
Di f f e r e nc e s o f Gr a i n Yi e l d, Ni t r o g e n Upt a ke a n d Ut i l i z a t i o n Ef f i c i e n c y o f Di f f e r e nt Wh e a t Va r i e t i e s
关键 词 :小 麦 ; 氮 素 利 用率 ; 产量 ; 氮 素吸 收 效 率 ; 氮 素 利 用效 率
中图分类号 : s 5 1 2 . 1 ; ¥ 3 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1 0 4 1 ( 2 0 1 7 ) 0 8 — 1 0 6 5 — 0 7
Ab s t r a c t :Th i s s t u d y a i me d t o c l a r i f y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g r a i n y i e l d , n i t r o g e n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 NUE) , n i — t r o g e n u p t a k e e f f i c i e n c y ( UPE)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 U TE) o f d i f f e r e n t w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 u n d e r d i f — f e r e n t n i t r o g e n l e v e l s . Th e f i e l d e x p e r i me n t wa s c o n d u c t e d a t 0, 1 2 0 , 1 8 0, 2 4 0 a n d 3 0 0 k g N ・h m q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其分类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其分类研究

收稿日期:2007-11-25基金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09);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专项(2006J Y06)作者简介:王树亮(1982-),男,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矿物质营养的研究。

通讯作者:田奇卓(1953-),男,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麦栽培生理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其分类研究王树亮,田奇卓,李娜娜,谢连杰,裴艳婷,李 慧(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18)摘要:采用山东省不同时期的30个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在高、低2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氮素吸收和分配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对氮高效型品种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整株和茎叶、颖壳、籽粒中氮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低2种肥力下的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提高22 62%和42 58%,58 18%和78 67%,70 15%和59 92%,24 26%和42 64%;而且各器官的氮含量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各品种在高肥土壤中种植的平均氮含量分别比低肥提高12 47%,30 16%,9 83%,5 47%。

各品种在2种地力下的平均氮素分配比例:籽粒为72 13%和74 14%,茎叶为21 61%和18 70%,颖壳为6 25%和7 16%。

低肥地颖壳和籽粒的分配率分别比高肥地提高14 56%和2 79%,而茎叶则降低了13 47%。

采用类平均法聚类,筛选出烟农19号、鲁麦21号、山农8355和鲁麦15号4个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较高的品种;同时还筛选出济麦20号、淄麦12、山农12、红蚰包4个高氮收获指数型品种和小偃6号、烟农15两个仅适于低肥种植的高氮收获指数型品种;鲁麦14和鲁麦22号2个高氮利用效率型品种。

关键词: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分类中图分类号:S51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8)增刊-0213-07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Nitrogen Uptake Efficiency andClassification in th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WANG Shu liang,TIAN Qi zhuo,LI Na na,XIE Lian jie,PEI Yan ting,LI Hui(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 hina)Abstract:Under high and low fertility c onditions,30main wheat varie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ere selected as mate rial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difference of nitrogen absorption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researched in th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and the nitrogen efficient varieties were sele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nitrogen con tent of whole plant,stem leaf,glume,and grain among th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In two fertil ities conditions,the max than the min increased 22 62%and 42 58%,58 18%and 78 67%,70 15%and 59 92%,24 26%and 42 64%,and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various organs increas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Aver age nitrogen content of varieties in the high fertility planted was increased by 12 47%,30 16%,12 26%and 5 47%than in the low fertility.The average nitrogen distribution among varieties in two fertilities conditions:grain were 72 13%and 74 14%,stem leaf were 21 61%and 18 70%,glame were 6 25%and 7 16%.Distribution of glume and grain in the lo w fertility c onditions increased by 14 56%and 2 79%than in the high fertility conditions,but stem leaf decreased 13 47%.By the UPGMA of Clustering,Clustered Yannong19,Lumai21,Shannong 8355and Lumai15four higher NUE and higher UHI varieties.And clustered Jimai20,Zimai12,Shannong12,and Hongyoubao four higher UHI varieties and Xiaoyan6,Yannong15two higher NHI varieties planted suitable for low fertility.Lumai14and Lumai15were higher NUE varietiesKey words:Wheat varieties;Nitrogen;Absorption;Utilization efficiency;Classification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经过了多次更替,小麦单产自1950年的41 7kg,提高到2006华北农学报 2008,23(增刊):213 219年的377 7kg,相比提高了805 8%[1],在促进单产提高的诸多因素中,有品种的改良,化肥投入量的增加,灌溉条件的改善,栽培技术的改进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各种因素对单产贡献率的大小因条件的不同而异,但品种改良和化肥投入量的增加无疑是两个重要因素[2]。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
中 图 分 类 号 :52 1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79 (06 0 0 5 —0 10 0 120 )4— 0 8 4
Di e e e Amo g W h a li a s wih Hi h-t e t u e n Yil f r nc n e t Cu tv r t g s r ng h Gl t n i ed
利 用效 率 ; 氮 有 利 于 进 一 步 改 善 80 小 麦 的 品 质 , 高 济 麦 2 施 91 提 0的子 粒 蛋 白 质 含 量 。两 种 处 理 下 , 麦 1 表 现 为 淄 2亦 产 量较 高 , 质 较 优 , 该 品 种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低 , 氮 后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进 一 步 下 降 。烟 农 1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亦 较 低 , 品 但 施 5的
S a d n rc lua iest h n o g Ag u t rlUnv ri i y,T in 2 01 Ch n 2. h n ttt fAg c lu a n omain, aa 71 8, i a; T e I siue o r ut rlI fr to i
C ieeA ae yo A r utr c ne , e i 10 8 , h a h s cdm f g cl a Si cs B in n i ul e j g 001C i ) n
但施氮后氮素 收获指 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较少 , 子粒 品质 得到明显改善 。与上述 4个品种 比较 , 济南 1 7和烟农 1 9
的 产 量 、 质 和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居 中 ; 氮 后 济 南 1 子粒 产 量 显 著 提 高 , 两 品种 的 品 质 均 未 得 到 显 著 改 善 。 品 施 7的 但 关 键 词 : 筋 小 麦 ; 种 ; 量 ; 质 ; 素 利 用 强 品 产 品 氮

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15 N示踪研究

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15 N示踪研究
2 Co lg f Ag o o y h n o g Ag iu t r lUn v r iy,Ta n,Sh nd n 7 0 8,Ch n ) . le e o r n m ,S a d n r c lu a i e st ia a o g2 1 1 ia
Ab t a t sr c :Fil x rm e swe e c nd t d i he 2 0 e d e pe i nt r o uc e n t 0 2~ 2 03 c o e s s t n s i t he e f c 0 r p s a on o i ve tga e t fe t a i t o e tge t pe nd wegh fwh a no y s,nir e pp i a i n r t s a t pd e s n i n nir ge it i t og n a lc to a e nd N— o r s i g tme o t o n d s r—
中降低 了 1. O 3个 百 分 点 , 小麦 对 氮 素 的 当季 利 用 率显 著 降低 。
关 键 词 : 麦 ; 示踪 ; 小 N 氮含 量 ; 氮积 累量 ; 氮素 利 用 率
中 图分 类号 :5 2 1s 1 S 1 .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2 0 )50 3 —6
术研 究 了 两种 施 氮水 平 和 两 种 追 肥 时 期 下 不 同 品 质 类 型 的 四 个 小 麦 品 种 ( ) 南 1 、 H8 —— 、 H9 — 、 系 济 7 P 22 2 P 74
P 75成 熟期 各 器 官 氮含 量 、 积 累量 和 N 丰 度 的 差 异 。结 果表 明 , 氮量 增 加 , 粒 氮含 量 和 积 累 量 增 H9 — 氮 施 籽 加 , 营 养 器 官 氮含 量 和 积 累量 升 高或 降 低 , 律 不一 致 。拔 节 期 追 施 氮肥 , 粒 氮含 量 和 积 累 量 比抽 穗 期 追 而 规 籽 施 氮肥 低 , 营 养 器 官相 反 。成 熟期 小麦 各 器 官 氮 含 量 高低 依 次 为 籽 粒 、 他 叶 、 叶 、 壳 、 秆 + 叶鞘 。品 而 其 旗 颖 茎

不同类型冬小麦氮_硫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_王东.caj

不同类型冬小麦氮_硫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_王东.caj
(College of Agronom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 Ecology and Produc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aian 271018, Shandong)
group. With sulfur applied at N24 rate, N content, N accumulation amount, S accumulation amount and yield in HNS group and MNS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yield in LNS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increasing rate of N accumulation amount in LN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NS group and MNS group, the decreasing rate of N harvest index in LN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NS group and MNS group. With sulfur applied at N240 rate, the contents of N and S, the accumulation amount of N and 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NUE and S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N harvest index, S harvest index and yield in HNS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the accumulation amount of N and S of all tested cultivars, also in N harvest index and S harvest index of most tested cultivars, but the yield, NUE and SUE decreased in MNS group and LNS group. 【Conclusion】 The relative amount of sulfur demanded for yield form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nitrogen. NUE and SUE could be coordinately develope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utilizing N and S more efficiently to produce higher grain yield with suitable N content and S content, certain N accumulation amount and S accumulation amount, higher N harvest index and S harvest index.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数据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小麦等农作物来说也不例外。

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不同,这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数据,并分析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1. 氮素利用效率的概念氮素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对于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氮素是构成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重要生物分子的原料,缺乏氮素会导致小麦生长迟缓、叶片发黄等现象。

因此,合理施用氮素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数据据统计,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普通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约为30%-40%,而优质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可达到50%以上。

此外,不同地区的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也存在差异。

以我国为例,北方地区的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普遍较高,而南方地区的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3.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氮素含量、氮素施用量、小麦品种等。

其中,土壤氮素含量是影响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土壤中氮素含量较低时,小麦会通过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增加根系吸收能力等方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此外,氮素施用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

当氮素施用量过大时,小麦会出现氮素过剩的情况,导致氮素利用效率降低。

另外,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也会导致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4.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意义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小麦品种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氮素,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合理利用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还能够减少氮素的浪费,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小麦的产量与土壤氮素的利用效率关系非常密切。

因此,研究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氮效率,明确各品种的氮代谢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开展了大量有关小麦氮效率及其氮代谢特征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的氮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差异,并且随着氮肥水平的改变而变化。

研究还发现,低氮品种及中低氮品种小麦的氮效率优于中高氮品种,而中低氮品种小麦的氮效率优于低氮品种。

此外,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较高氮品种小麦叶
切蒜总鲜重数量及蒜头比面积均有所增加,表明
较高氮品种小麦在高氮负荷下具有较好的氮素吸
收能力。

而低氮品种小麦叶切蒜总鲜重数量及蒜
头比面积则有所下降,表明低氮品种小麦在高氮
负荷下氮吸收能力较弱。

此外,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供氮水平下还存在着
不同的氮代谢特性。

研究发现,在低供氮水平下,低氮品种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最高,而在高供氮
水平下,中低氮品种小麦的氮素利用率较高。


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氮代谢
特性不同。

综上所述,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氮
效率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其代谢途径也是不同的。

因此,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必须根据不同情况,
合理选择适当品种和适当供氮水平,以提高氮利
用效率。

§ END OF DOC。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网络出版时间:2015-07-02 14:4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328.S.20150702.1446.012.html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3):2569-2579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3.009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王小纯1,王晓航2,熊淑萍2,马新明2,丁世杰2,吴克远2,郭建彪2(1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02;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

【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效型品种西农509、豫农202。

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类品种在N0(CK),N120(120 kg·hm-2)和N225(225 kg·hm-2)3个供氮水平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叶片GS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O3-及全氮含量等氮代谢指标的差异。

【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肥生理利用率、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等均表现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

增加供氮量,两类品种的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GS活性等氮代谢同化物指标均增加,而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

但两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地上部及籽粒氮积累量、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的增幅均高于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但是,产量的增幅却显著低于低氮高效品种;氮肥生理利用率的降幅则以低氮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

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变化的分子机制

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变化的分子机制

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变化的分子机制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科学家们努力寻找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食品需求的增长。

其中,氮素利用效率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并且相关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小麦植株对氮的吸收和利用有一定的差异,这与小麦品种的基因有关。

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不同的小麦品种表现出不同的氮素利用效率。

为了深入了解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的分子机制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密切相关。

小麦植株中的氮素转运和代谢途径是小麦利用氮素的关键步骤。

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完成,其中多数小麦品种根系上有一种叫做根缘菌的微生物共生体,利用这些共生菌可以增加小麦的氮素吸收。

氮素吸收后,小麦植株需要将其运输到地上部分,并且进行代谢。

小麦植株中氮素代谢的关键步骤是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化与表达。

这两种酶在小麦植株中的表达与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另外,将生化特征与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联系起来,也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及其交配后的代表之间的谷蛋白组成和含量等生化特征,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同时,也发现小麦品种之间的谷蛋白积累能力与其生产力相关,即谷蛋白异品种杂交后,其氮素利用效率、谷蛋白含量和其它生物学特征均可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小麦植株对氮的吸收和代谢涉及了多种酶和分子,相关科研工作得出的结论表明,通过基因和生产环节改良以提高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异与调控效应比较研究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异与调控效应比较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的氮素调控进行 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氮素水平对作物产量、品质、养分利用效 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氮素调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研 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素调控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提高养分利 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五、结论与展望
2.WUE、RWC和Pro均可作为评价小麦抗旱性的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不 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WUE适用于综合评价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RWC 可反映小麦水分状况的变化,Pro可作为抗旱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五、结论与展望
3.在评价小麦抗旱性时,应注意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WUE、RWC和Pro在 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需要考虑 它们之间的平衡。
结果与讨论
1、氮素水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 的影响
1、氮素水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如表1所示,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均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 势。在氮素水平为300 kg N/ha时,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585.3 kg/ha和912.5 kg/ha,分别比无氮处理增加了36.8%和28.9%。与此同时, 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小麦和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也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然而, 在氮素水平为300 kg N/ha时,玉米的淀粉含量有所降低。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 异与调控效应比较研究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通过对比分析春性和半冬性小麦的氮效率差异和调控效应,旨在为 提高小麦产量和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春性和半冬性小麦在氮 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调控措施对两种小麦的氮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不同土壤质地冬小麦品种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土壤质地冬小麦品种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土壤质地冬小麦品种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前言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生产和品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土壤质地是影响作物栽培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土壤质地对氮代谢和利用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氮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元素,土壤中氮的含量和形态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土壤质地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对氮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探究不同土壤质地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小麦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益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土壤质地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冬小麦品种,采集试验土壤和冬小麦植株,制备样品。

2. 测定土壤和冬小麦植株中的氮含量和形态分布,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冬小麦品种对氮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3. 测定冬小麦植株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如谷氨酸合成酶、天冬氨酸转化酶等,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冬小麦品种对氮代谢的影响。

4. 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冬小麦品种氮利用效率的差异,探究改善氮利用效率的方法与途径。

四、研究方法1. 土壤和植株样品采集及制备。

2. 土壤中氮的形态分布和含量测定。

3. 冬小麦植株中氮的形态分布和含量测定。

4. 冬小麦植株中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测定。

5.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取数据。

五、预期结果与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通过对不同土壤质地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进行探究,获取冬小麦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氮营养水平的情况,以及氮营养的代谢过程与调控机制的讨论,并为冬小麦的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优化小麦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益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农业管理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

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

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杜保见;郜红建;常江;章力干【摘要】【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素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筛选和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44个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考察,初步筛选出具有氮高效潜力的小麦品种。

【方法】利用循环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安徽省44个小麦品种(系)在正常氮(5 mmo1/L)和高氮(45 mmo1/L)条件下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区间为[0,1];而后采用客观赋权法将标准化后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无量纲的综合值,最后基于综合值运用最短距离法、欧氏距离平方聚类分析方法,将44个小麦品种划分成不同的氮效率类型。

【结果】在两种供氮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茎叶干重、根干重、叶面积、茎叶氮累积量和根氮累积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在27.9%33.7%和21.5%32.8%之间,可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的评价指标。

小麦苗期氮效率综合值在正常氮和高氮水平下分别在0.0530.920和0.0010.853之间,其中“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均大于80%。

通过隶属函数氮效率综合值及其聚类分析,将44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和氮低效型三类;其中“扬麦16“和“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表现为高效型,“皖麦68”、“F60501-4”、“鉴62”和“安农1026”只在高氮条件下表现为高效型。

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小麦品种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54%、54.55%、40.91%和13.63%、38.64、47.73%。

【结论】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4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茎叶氮累积量、茎叶干重、根部氮累积量、根部干重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评价指标;初步确定“扬麦16”和“鉴76”为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皖麦68”、“F60501-4”、“鉴62”和“安农1026”为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氮磷利用差异分析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氮磷利用差异分析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氮磷利用差异分析周玲;王朝辉;李可懿;顾炽明;李生秀【摘要】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氮、磷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和地上部吸氮量、吸磷量、氮磷收获指数、氮磷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不同产量水平品种的籽粒和地上部吸氮量、吸磷量均提高,高产品种随养分投入增加而提高的敏感程度高于中产和低产品种.氮磷收获指数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低养分投入水平下,高产品种的氮肥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品种高222%和49%;磷肥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品种高766%和49%,高投入降低了各产量水平品种的偏生产力.%High efficiency breeding based on different responses of crop genotypes to nutrients is the most economic and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high nutrient efficien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of nutrient efficiency over winter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yields in dryland, nine winter wheat varieties were planted in a field where no fertilizer was applied for six years.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N and P uptakes in shoot and grain, N and P harvest indexes, N and P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winter wheat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fertilizer rate, N and P uptakes in shoot and grain of different yield cultivars increased, and the increments were greater in high-yield varieties than the low-yield ones, showing a stronger response of high-yield cultivars to the input of fertilizer. However, N and P harvest indexe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low-yield cultivars, the high-yield ones were greater by222% and 49% in N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766% and 49% in P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P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spectively at the treatment of low fertilizer input.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yield cultiva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high fertilizer input.【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1(043)004【总页数】7页(P558-564)【关键词】冬小麦;养分投入;产量;氮效率;磷效率【作者】周玲;王朝辉;李可懿;顾炽明;李生秀【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近年来,依靠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改善,我国小麦单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1-3],但小麦的高产大多以逐年增加的化肥投入为代价,化肥生产效益也大幅下降。

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经济性状、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肥能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增加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出现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A3处理(施氮225kg/)产量最高。

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率施肥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子,合理施肥能通过改善养分吸收、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来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氮是小麦需要量多且必要的元素,氮用量的多少,配合用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高低和生产成本。

氮肥的合理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品种有一定积极影响。

因此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是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

邢麦7号是邢台农科院近年来选育的高产稳产的新品种,本文为研究邢麦7号配套的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

1材料与方法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 夏玉米,周年轮作。

该地区小麦玉米单产分别为 6 341 和 5 264 kg·。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肥料投入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施氮肥的现象普遍。

据统计,自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氮肥用量从 943.3 万 t 增加到 2016 年的 3 046.2 万 t,增加了 3 倍多(复合肥折合 1/3 氮肥)。

氮肥用量与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在华北平原冬小麦 - 夏玉米轮作模式上,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然而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大量田间试验表明,施氮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率并不高,当季施氮不增产或者在低氮水平下就可以达到最大产量的结果比较普遍。

长期过量施氮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氮淋失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农田氮氧化物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等问题。

所以,研发高肥效、环保型氮肥是肥料行业的热点,也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

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赵俊晔;于振文【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06(021)004【摘要】在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和施氮240 kg/hm22个处理,研究了6个强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与不施氮的条件下,8901和济麦20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产、优质和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施氮有利于进一步改善8901小麦的品质,提高济麦20的子粒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下,淄麦12亦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但该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低,施氮后氮素利用效率进一步下降.烟农15的氮素利用效率亦较低,但施氮后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较少,子粒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与上述4个品种比较,济南17和烟农19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居中;施氮后济南17的子粒产量显著提高,但两品种的品质均未得到显著改善.【总页数】4页(P58-61)【作者】赵俊晔;于振文【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差异 [J], 李世娟2.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产量和品质表现 [J], 张虎;冯斌;黄成;刘丽;李峰3.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李洪梅;孟淑华;白洪立;王西芝;王立功;张娟4.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在秦皇岛地区的品质和产量表现 [J], 李亚静;田欣;刘添;张敏;杨敏;郭振清;蔡瑞国5.不同强筋冬小麦品种旗叶衰老及产量构成差异 [J], 石怡彤;辛秀竹;刘豆豆;张璐鑫;王翼;甄文超;尹宝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