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

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

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

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

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

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

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

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

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

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

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主义方法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在于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主义标准,只会保护理论免于受证伪,采取防卫性的方法调整理论的假设或使用范围。

现代经济学家把波普主义描述为难以吞咽的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的应用到经济学论证当中,许多经济学理论将无法存活,最后的结果就是防卫性保护。

波普尔给予经济学家在众多理论中提出建议:选择那些最可证伪的命题,并试图去证伪它,如果该命题没有通过检验,就抛弃它。

显然波普尔本人也在逃避这一点。

3、证伪主义方法论过于武断,即一次证伪成功便将该理论抛弃。

如果将一种理论引入到时间序列当中,我们无法轻易地因为一次证伪而将它全盘抛弃,因为当
时的证伪手段受限于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技术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流思想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原来被证伪的观点拿到现在很可能又是成立的,或者改变一下形势也是成立的。

在论述了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以及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之后,作者从现代经济学的危机、无理论度量、又一个证伪主义、应用经济计量学以及最佳前程阐述本书的结论。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危机,用里昂惕夫(1971)的话来说:“根据想象、假设,而不是根据观察到的现实形成的先入偏见,导致了评价和区分学术团体成员成绩优劣的日常价值尺度的混乱。

根据这种尺度,经验分析的地位还不如数学公式的推理。

”可见,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研究只注重数学方法的创新和模型的深入,但往往忽视了思想的创新,这也值得我们在创作中注意,不能只关注数据、计量,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上的创新,否则模型只是在就事论事,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文中强调精要研究的重要性,然后,现在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显示错误的结论。

许多经验研究就像玩网已落地的网球。

现代经济学家不是力图反驳值得检验的语言,却常常全都满足于描述现实世界与他们的预言的一致。

所以,科学需要质疑精神,很多时候,证伪比求真更重要的,我们要批判性地看待已有的结论,不能只满足于现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于应用经济计量学,我们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政策科学这种事实,至少是拉卡多斯的科学研究框架方法论不完全适用于经济学史的主要原因,是它对经济学说史的适应程度要比它对物理学史的适应程度差的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努力区分经济学中的实证命题与规范命题,明确实证命题应用于经验题目的条件们对于今天的经济学发展依然是重要的任务。

然而,我们往往没有可开的数据资料,已没有有力的技术来明确地区分实证经济学中的有效命题与无效命题,所以计量是区分界定的重要手段工具,但我们又不能盲目依赖计量方法,还是应把理论分析与其相结合。

本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方法论的意义。

方法论能够做的事,提供接受或者反对某种研究框架的准绳,制定帮助我们区分鱼目与珍珠的标准。

从他们给经济学家致电事件的速率角度看,这些标准时有层次的、相对的、动态的,而且是绝非明确的。

无论如何,我们对任何研究框架能够、事实上也必须提出的终极问题,是波普提出的众所熟知的问题:什么事件,如果它们具体化的话说,会导致我们反对那个框架?一个研究框架如果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表明它已经无法满足科学知识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

所以,“一旦出现解释必须系统化和由事实证据来证明,科学就产生了;在解释性原理的基础上对只是进行组织和分类正式哥们科学的有区别的目标”(尼克尔)。

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正黄总不对称问题。

在归纳与演绎之间,在证明和反驳之间,在证实和证伪之间,在维护真理和否认真理之间都存在基本的不对称,我们进行验证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犯统计推断的错误,不能从经验出发,要更多地将理论解释与实证研究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我还学到了论证经济问题的逻辑:检验、证伪、认可、证实。

这些收获都将在我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自己的研究中,要注意广泛且深入地阅读,并随时记录读书札记,以方便记忆及起作用;在经济研究中,要注意理论的创新,不能全盘接受现有的经验结果,要有批判及证伪精神;在实证研究总,除了方法和技巧,要特别注意数据的选择,要选择客观的有效的真实数据,如果有机会,可以通过调研来收集数据,不能图现成、闭门造车;要
多与导师、同学交流探讨,头脑风暴的火花对于创新灵感的产生非常重要;还要注意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并找出不足,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进行创新。

以上便是我读《经济学方法论》的心得感受,要将书中学到的、吸收到的东西运用于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只有这样,才是经济学最深刻的意义。

郭钰
213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