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共同建构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的理解。
3.运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互动性和人性化。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与评价,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水的循环、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思考。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互动式教学: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p 、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以及归纳总结才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根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活力……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根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展推理、分析^p 、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p ,进一步得出结论。

九年级化学教案:水的组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九年级化学教案:水的组成-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九年级化学教案:水的组成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水的组成,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水的组成(一)内容:水的组成;氢气;单质和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水的组成,指的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核心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来验证水的组成,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水通直流电后,在电源的正极产生了一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在电源的负极产生了一种能点燃的气体(燃烧产物是水)氢气。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由此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由于水通电后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氧气已介绍过,所以接着介绍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氢气验纯的方法;又由于出现了水、氢气和氧气等组成元素不同的纯净物,所以自然引出单质和化合物(包含氧化物)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过纯净物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之一单质和化合物就是在此基础上分类的。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水的组成和单质、化合物,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实验和对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作出准确判断。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2、初步认识氢气,知道它是一种可燃气体,并学会检验气体纯度的方法。

3、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能对一些简单的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分析:1、认识水的组成是指能记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初步认识氢气是指能说出氢气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比较)和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氢气能点燃(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且燃烧产物是水。

3、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是指能把纯净物分类单质、化合物(含氧化物)。

三、问题诊断分析1、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理解,同学们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原因是尚未学习元素的概念就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这未免有些抽象。

为此,首先可把元素理解为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单元;其次是渗透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2、有些同学可能会对化合物和混合物产生混淆。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学生能通过电解水实验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证明水的组成。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其实验证明。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难点:1. 水的电解实验操作及观察。

2.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电源、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火柴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都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水的化学式H2O,引导学生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学生猜测后,教师提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

三、电解水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生成后,教师解释实验原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氢元素和氧元素分离,生成氢气和氧气。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举例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实验证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一结论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生成,从而证明水的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与水相关的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存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出问题:“电解水时,为什么氢气和氧气的生成比例是2: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小组合作
1.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实验的原理。
5.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实验的原理。通过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是该册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水的组成及其相关性质,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简要介绍水的电解实验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为讲授新知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电解器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即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师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即水的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了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试剂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对电解水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水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4.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4.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4.3 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2.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3.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1.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2.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分子式为H2O。

2.掌握氢和氧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提问学生水的化学式是什么,水由哪些元素组成。

2.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分子结构,并解释水的化学式为H2O。

•解释氢和氧元素在水中的结合方式。

3. 水的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15分钟)•介绍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释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计算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4. 水的相态转化(15分钟)•介绍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解释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并说明与气态转液态、液态转固态之间的关系。

5. 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水的组成元素和化学式,以及水的相态转化过程。

六、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行计算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引导学生讨论水的相态转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练习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书上对应的练习题。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的组成和相态转化的小作文。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计算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水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在引导学生写小作文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水的相关实验的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水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通用5篇【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会分析水的电解实验。

2.理解并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重点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2.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使用说明】1.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题1,努力识记概念,然后合起课本,独立完成学案(展示时要求脱稿)2.自学完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实验部分完成3.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集中讨论解决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你能你说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质?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吗?【自学指导】一、结合课本P46-47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现象①通电后,两极上都有_________;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___,体积比大约是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产物检验①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②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实验结论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不变。

2.思考与讨论:(1)实验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请分析可能的原因?3.知识链接: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_______。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火焰,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第一篇:水的组成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 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80页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电解水装置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80页探究一和二(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

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水的组成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也是生命能够存在的基础。

了解水的组成对于初中化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水的化学式与分子结构1.1 水的化学式首先,我们要向学生介绍水的化学式,即H2O。

这表示每个水分子都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通过板书或投影仪展示水的化学式,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1.2 水分子的结构接下来,我们可以向学生解释水分子的结构。

展示水分子模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强调水分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氢原子和一个带负电的氧原子连接而成。

这一结构赋予了水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极性和氢键的形成。

二、水的组成2.1 水的元素组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解释水的组成元素。

提醒学生氢和氧都是化学元素,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并指出氢和氧的位置。

解释氢和氧元素如何通过化学反应结合成水分子。

2.2 水的质量组成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水的质量组成。

通过实验演示或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水中氢和氧的质量比为1:8。

这意味着每个水分子中的氧元素质量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

三、水的重要性3.1 水的生命重要性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水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生命的重要性。

解释地球上生物体的组成大部分是水,水在生物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功能,比如物质输送、新陈代谢以及维持体温等。

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水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3.2 水的日常应用除了对生命的重要性,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通过列举几个例子,如饮水、洗涤、灌溉等,向学生展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水,他们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3.3 水的环境意义最后,我们将介绍水的环境意义。

提醒学生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方法。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水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组成元素。

同时,他们也会意识到水对于生命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从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在以前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视频:“烧”氢气的环保汽车】,介绍一种利用氢气作燃料的环保汽车。

且启发学生,氢气既然可以作燃料,说明氢气可以燃烧,那么可以随意点燃吗?观看视频,学生情绪瞬间高涨,对氢气作燃料,产生很大兴趣。

但又对氢气燃烧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担忧。

教师引导学生,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点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验纯氢气的方法。

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2.提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水的组成?”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展示水的微观结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由哪些元素组成。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水分子的构成,讲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分子中的比例关系,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
2.通过实验现象,解释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例如水的沸腾、蒸发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操作,共同探讨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水的组成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并进行相互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加深对水的组成知识的理解,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升。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水的组成这一章节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讲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水资源保护志愿者活动、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的班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水资源的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我会让学生进行水分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实验和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原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我可以总结说:“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得出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氢气和氧气的产生是由于水分解反应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重新组合。”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能够对水的组成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在课程结束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与水的组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原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知后,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讨论。我给出了一个讨论话题:“水的组成对水的性质有何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水的组成这一章节时,我通过设计一些与水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水的存在和重要性。例如,我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流、湖泊、雨水等,并让他们描述水的特点和变化。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此外,我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例如,我可以展示一些水的净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对于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4.反思与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5.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得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能够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知识。
最后,我以实际应用为结尾,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我提到了水的净化过程,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对于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水的组成,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的组成,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组成成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水相关的现象。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水的组成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水的组成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水的组成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课题: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了解水的组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3. 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 掌握水的分子式。

2. 理解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水合氧化铜实验装置。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是什么?水的化学式是什么?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H2O。

2. 解释水的组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水合氧化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水的性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学生用笔记下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学生思考水的组成是什么。

五、展示和讨论(5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笔记和答案,进行讨论。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和性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水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组成和化学式,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演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组成。

作业布置能够巩固学生对水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人教版《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情感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2.确定水的组成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2.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总结]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点:体内水的质量和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一般都在60%以上。

成年人鱼类水母、藻类香蕉、生菜等65%-75%70%-80%90%以上90%以上推进新课[引入]可以看出水是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了解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板书]课题1 水的组成[分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分解。

[设问]谁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设问]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2水的组成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2水的组成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探究水分子的构成;二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水的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分子的构成,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关心生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导入,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组成。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组成,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教师在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都做得非常出色。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过程,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2水的组成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的第二课时,以“水的组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水分子的构成,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性质和水的不同状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期待。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篇一:化学:3.1《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①水的作用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史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

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

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

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

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

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

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

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

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科学家不仅能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且还能发现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恒定的。

当时的科学家把这一定律称为当量定律。

教师:1803年道尔顿通过定量实验发现:碳的2种氧化物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为5.4:7和5.4:14。

同时发现与同质量的碳化舍的氧的质量比为1:2。

由此提出倍比定律:当2种元素化合生成1种以上的化合物时,与一定质量的某种元素化合的另1种元素的质量之间成简单整数比。

为什么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同一种元素的含量比恰好为正整数呢?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守恒?科学家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可能对物质的组成产生怎样的认识?学生:科学家可能认识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只有认识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质量守恒定律、倍比定律、当量定律才能成立。

历史回眸:(1)原子学说的发展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就认为万物是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在我国的思想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们留下的《墨子》这部著作中,也能找到与原子学说接近的认识。

“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

”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再分了,这种情形可称之为“端”。

端与原子的含义很接近。

但是这些都是哲学意义上的推想和臆测,没有实验依据。

直到2000多年后,19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进行实验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建立起科学的原子论。

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倍比定律、当量定律的发现成为确立原子论的重要基石。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1803年10月,道尔顿第一次讲述了他的原子论。

①元素是由非常微小、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的,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

②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历史的启示:①原子论的确立过程对你有何启示?学生1:没有想到我们习以为常的质量守恒定律居然能够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这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价值。

学生2:科学家根据宏观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推测出物质是由微观的看不见的原子组成的,这种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②道尔顿被世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如果我比我周围的人获得更多的成就的话,那主要不,我可以说,几乎单纯地是由于不懈的努力。

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获得更多的成就,主要是他们对放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比一般人更加专注和坚持,而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比别人高多少”。

请谈一谈你的感想。

学生:我们没有想到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把成就归于勤奋和专注而不是天赋。

2.2“分子”概念的建立及水分子组成的确定历史回眸: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一吕萨克、德国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特精确测定水的组成:他们用电火花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发现氢气、氧气、水蒸气的体积比永远是2:1:2。

盖吕萨克做了大量有关气体反应的实验,又归纳了其他化学家所做的气体实验得出规律:气体在相互化合时,参加反应的气体体积间呈一个简单的整数比。

盖吕萨克认为由于化合时原子的整数比才能导致体积的整数比,于是提出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数日的原子。

盖-吕萨克认为这将是支持原子论的又一有力证据。

然而最先反对这一假说的恰恰是道尔顿。

道尔顿认为原子论与盖-吕萨克假说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疑问与反思:你认为原子论与盖一吕萨克假说之间存在怎样的矛盾?事实:2体积氢气+1体积氧气→2体积水蒸气推理想象:2个氢气原子与1个氧气原子如何形成2个水原子?矛盾:要想生成2个水原子,必须将1个氧气原子分为两半,配到两个“水原子”中,这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是对立的。

矛盾的解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产生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为了合理解释道尔顿原子论与盖-吕萨克气体简比定律的矛盾,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纠正了盖-吕萨克假说的谬误之处。

阿伏加德罗指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认为简单气体的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学生活动: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确定水的分子式2h2+o2=2h2o23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3.1道尔顿的对与错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一定的重量。

他是化学史上第一个测定原子量的人。

他是怎样测定的呢?以水为例:他首先把氢原子的相对重量定为1,作为比较其他元素原子相对重量的基础。

根据水的重量组成分析结果(拉瓦锡测得)氢占15%,氧占85%进行计算:假设氧的相对重量为x,15:85=1:x计算得x=5.5因此水的相对重量为:1+5.5=6.5疑问与反思1:为什么科学家不直接测定原子的质量?对比人们将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定为1mol,道尔顿把氢原子的相对重量定为1,你认为二者在思想方法上有何共同之处?学生:原子看不见摸不着,质量微小无法直接测定,将氢原子的相对重量定为1,作为比较其他元素原子相对重量的基础,这是采用了化小为大的方法。

疑问与反思2:道尔顿的计算思路正确吗?具体计算错在那儿?学生:道尔顿的错误在于,他武断地认为水分子就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这是他出错的根本原因。

教师:正因为道尔顿不接受阿伏加德罗定律,将原子分子混为一谈,导致水乃至很多物质的化学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由此可见阿伏加德罗定律对确定物质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3.2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测定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学生活动:疑问与反思:阿伏加德罗认为,只要把水变为气体并测定其比重就能计算出水的相对重量了。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学生: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气体分子的相对重量比,因此2(氢气的相对重量):水分子的相对重量一氢气比重:水蒸气比重,只要测出氢气、水蒸气的比重就能计算出水分子的相对重量了。

历史回眸:被漠视了半个世纪的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发表后,却遭到了当时学者们的冷遇和漠视,导致原子量的测定,物质化学式的确定,以及在很多研究工作中带来了困难和混乱。

一个原因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阿伏加德罗不能为这一假说提供充分的实验证据。

另一个原因,当时化学界的两大权威,道尔顿和贝采里乌斯反对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很多学者因为迷信权威也站在了反对分子假说的立场上。

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化学界为了澄清原子量、化学式等的混乱局面,于1860年9月3日至5日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了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意大利科学家康尼查罗在会上重新论证并最终确立了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的正确性。

历史的启示:你认为元素周期律的出现与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有何关系?学生:如果没有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假说,人们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律。

4水分子的结构学生活动:请你来延续历史当人们已经明确水分子的组成后,你认为接下来人们会研究水分子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氢、氧2种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水分子的?为什么氢氧2种原子的比例一定是2:17水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教师: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也正是历史上科学家们研究的问题,我们将在物质结构模块中学习相关的内容。

5课后感言这是一节超出课程要求的额外的课,如果出于课时紧张,我们可以不讲这堂课,如果单纯考虑化学知识的多少,我们也可以放弃这堂课,然而我们始终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一定要给学生上这堂课,是因为我们不想过于功利的看待化学教学,我们想尝试着改变概念原理就是解题工具的现状,哪怕是些微小的改变。

让学生从题海中抬起头,用更深邃的眼光透视那些熟悉的概念原理,探寻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是比学习原理本身更为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