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总结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总结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总结

运算律知识点总结

姓名: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62+81 184+168+32=184+(+32)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干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69+75+25 78+(47+22)387+98 (多加要减)387+102 (少加要加)387-98 (多减要加)387-102 (少减要减)

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 +4523+972+679+5477+28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

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

例3.1:324- -58-42 670-25-75 159-(59+37)268-(35+68)

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练习2.6:325+41-25 268+45- 68 268- 45+32 325 - 41+75

知识点四:秉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例4.1:填上适当的数。

16× 19=19× a × 56×b=(× )×56 16 ×4×25=16×(× )

练习4.2: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76×40×25=76×(40×25)();

125× 67×8=67×(125×8)()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干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5.1:24×15×2 25× 78×4 35× 7 ×2 5×49× 2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练习5.2:简算:56×125 125× 32 125×5×32×5

知识点六: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是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40+8)×25 125×(8+80)86× (1000-2)15× (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 36×66 63×43+ 57×63 325×113一325×13 28×18- 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56×101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 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99×99+ 99 125×81-125 91×31 – 91

类型六:(变形)

360×52+ 480×36 999×8+ 111×28 99×99+ 199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三篇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我是这学期接手这个班的,对这个班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例如有个学生他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慢,就象对数学不开窍似的。开始时我对他的了解不够,他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很好,可是期中考试他得了三十几分。全班有十多个学生不及格。我很意外、很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他谈话。他才说平时的作业都是抄别人的。通过检查我才发现他不是一般的差。书本上的知识怎么讲他都不懂。如果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效果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

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因此备课时多备他们,视为重点内容之一。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他们经常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题 小数乘除法练习题 、口算: 5.3-2.5= 0.17+0.06= 2.02-0.09= 720- 800= 0.17+0.6= 0.83-0.6= 17X 300= 0.98-0.09= 0.2+0.78= 0.6X 0.7= 10.2+0.02= 0.15+0.7= 6.7+2.5= 10.2+0.2= 9.2-6.1= 8.5- 5= 3.2-3.2= 3.7+2.3= 2.5X 100= 3.12-0.32= 、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31.5X24.5 0.8 X 0.56 4.23 X 0.028 0.63 X 1.05 34.3 - 0.23 36 X 0.56 0.32 -0.2 6.728 -3.2 3.45 X 84 56 1.05 4.6 X 25 0.41 X X 305

0.076 X 24 -0.42 2.3 - 5.5 8.63 X 0.42 8.63 0.38 X 2.6 1.24 -1.5 3.2X 1.8 214 X 0.37 2.6 X 25 1.06 X 30 0.156 X15 = 0.32 - 0.9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125X 0.25X 8X47.4X0.28+0.28X2.6 4.8X 0.9+0 .48 4-0.4)X 2.5 2.5 X(0.77 X 0.4 ) 6.1X3.6+3.9X 3.6 4+0.4)X 2.5 8 X 7X 0.125 10-2.3X 1.2

3.9 X 9.9+0.39 4.5 X 1.2 + 2.3 0.4+1.25)X0.8 X0.92+3.93 9.4X 6.1 X2.3 3.25 X4.76-7.8 18.1

四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四【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感慨于时光的匆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付出的充实,也有收获的喜悦。小学时代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四年级的数学,而且兼本班班主任,自己肩上扛着太多家长、学生的希望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期盼。一年的磨练,给了我很多。我可以说:我是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因为我早已告别刚站上讲台时的羞涩,克服了种种压力,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学!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收获。 一路走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遇到自己不懂的或不确定的问题就向其他教师请教,在课后也经常与他们交流,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

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题练习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题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列竖式计算. 3.7+2.36 10-8.75 15.4+2.97 5.94+10.7 11.65-7.39 4.8×0.25 9.8×1.03 0.12×50 2.6×0.5 1.3×2.2 0.32×0.8 9.8×0.5 4.8×1.2 0.32×1.2 9.6×0.8 二、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41-(2.96+3.04) 4.28+0.53-3.37 5-(4.19-2.83) 2.5×13+0.9 2.6+1.4×3 0.25×3.7×0.4 0.89×4.8+0.89×5.2 1.83+3.79+0.17 10-0.34-0.66 2.5×0.6-1.8×0.5 (8+0.8)×1.25 (15.4-7.8)×3.5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练习卷(二) 班级姓名学号 一、列竖式计算. 9.6-1.64 62.4+7.62 0.14+2.43 1.04+0.82 4.1+10.25 5.04×28 3.82×0.45 0.96× 6.9 3.8×4 48×0.15 1.8×0.85 0.86×1.2 12×0.16 3.5×1.2 8×1.57 二、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15+3.24+9.85+6.76 3.2×4.6+3.2× 5.4 12.8+2.04×9.5 6.15×9.4+42 4.5×3.6+ 5.2×0.35 (7.5+2.5)×0.25 7.8+4.56+2.2 2.25+1.25 ×0.18

4.5×0.9+ 5.5×0.9 1.3+4.7×0.9 0.4×99+0.4 0.65× 6.4-0.65× 5.4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练习卷(三) 班级姓名学号 一、列竖式计算. 1.76-0.25 9.07+8.34 25- 2.55 32.54+17.6 12.45+29.6 6.7×2.4 2.45×0.8 5.8× 3.6 12.08×550 1.06×9 2.3×1.5 4.66×0.8 0.31×400 27.5×0.8 6.3×1.09 二、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01-1.9+4.99 7.5-7.5×0.8 2.5×(3.8×0.4) 40+(24.5+ 32.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集

简便计算分类练习题 第一种 第二种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704X 25 88X 125 102X 76 101X 87 第三种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99 x27 98 x34 32X16+14X32 178X 99+178 第六种 3000+ 125+ 8 1250+ 25+ 5 (300+6)x12 25x(4+8) 125x(35+8) (12+24+80) X 50 32 X (25+125) 25X (24+16) 4X (25X 65+25X 28) (13+24)x8 98X 199 第四种 99X13+13 58X 98 25+199X25 79X 42+79+79 X 57 75X 27+19X 2 5 第五种 88X125 125X32X8 138X 25X 4 84X 36+64X 84 31 X 870+13 X 310 72X125 75X 24 25X32X125 (13 X 125) X (3 X 8) 75X 99+2X 75 78X4+78X3+78X3 75X 24 12X 25 50X (34 X 4) X 3 25X 32X 125 7300+ 25+ 4 第七种 3900+ (39X 25) 420+( 5X 7) 800+( 20 X 8)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5001-247-1021-232 2356-(1356-721) 1235-( 1780-1665) 3065-738-1065 第八种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278+463+22+37 732+580+268 425+14+186 158+262+138 1034+780320+102 375+219+381+225 2214+638+286 (181+2564) +2719 (375+1034)+(966+125) 第九种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总结

运算律知识点总结 姓名: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62+81 184+168+32=184+(+32)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干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69+75+25 78+(47+22)387+98 (多加要减)387+102 (少加要加)387-98 (多减要加)387-102 (少减要减) 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 +4523+972+679+5477+28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 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 例3.1:324- -58-42 670-25-75 159-(59+37)268-(35+68) 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练习2.6:325+41-25 268+45- 68 268- 45+32 325 - 41+75

【深圳市】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加数+加数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 被减数—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被除数÷除数 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有关零的运算: (1)一个数加0,仍得原数。A+0=A (2)一个数减0,仍得原数。A-0=A (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4)一个数乘0等于0。A×0=0 (5)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0÷A=0 (0不能作除数,A不等于0。) (6)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

四年级下册计算题大全

四年级下册学 号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 0.58+ 3.5= 6-2.2= 5.6-2.8= 25×12= 6.68-2.1= 6.38+5.62= 3.92-0.9= 0.25×10=100×2.003=62÷10= 123.5÷100= 9.025×100= 9-2.3-3.7= 4×31×2 5= 28×0÷54= 65+37×0= 5.5+2.81+4.5= 25×4÷25×4=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 85.6-3.21=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55×102 2.58-1.6+ 3.42 125×6445×25+75×45 23.5-2.8-7.2

58.65-(3.2+8.65) 99×125×83200÷25÷4250÷8×4 80+(146-46×3) 48-(5.2+2.03×10)32×15+(32.6+8.09) 四年级下册练习第一天学 号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 0.58+ 3.5= 6-2.2= 5.6-2.8= 25×12= 6.68-2.1= 6.38+5.62= 3.92-0.9= 0.25×10=100×2.003=62÷10= 123.5÷100= 9.025×100= 9-2.3-3.7= 4×31×2 5= 28×0÷54= 65+37×0= 5.5+2.81+4.5= 25×4÷25×4=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 85.6-3.21=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55×102 2.58-1.6+ 3.42 125×6445×25+75×45 23.5-2.8-7.2 58.65-(3.2+8.65) 99×125×83200÷25÷4250÷8×4 80+(146-46×3) 48-(5.2+2.03×10)32×15+(32.6+8.09) 四年级下册计算题练习第二天学 号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8.4= 0.58+3.2= 6-3.3= 5.4-2.8=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精选

一、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78+255 105×32 656-164-36 48+12-48+12 13+46+55+54+87 656-164+36 540+78+160 363-154-146 41+125+59+75 28×25 92×17-92×7 455-(155+230) 32×16+14×32 690÷15÷2 64×99 103×27 76×102 3600÷25÷4 99×35 (25+12)×4 56×27+27×44 56×99+56 125×25×8×4 25×32×125 125×64 48×125 (6+8)×125 229-83+171-117 56×99+56 125×25×8×4 355+260+140+245 98×101 48×125 645-180-245 38×99+38 3500÷14÷5 175×56+25×56 50×25×20×40

96×58+96×42 6300÷(63×5)482 -(182+50)135×27+135×72+135 368+156+344+132 125×47×8 7200÷25÷4 44×25 96×58+96×42 6300÷(63×5)482 -(182+50)135×27+135×72+135 789-136-64 132×29+132 98×83+166 3700÷4÷25 88×1250 48×125 125×32×125 36×88+36×15-108 355+260+140+245 98×101 48×125 645-180-245 38×99+38 3500÷14÷5 175×56+25×56 125×32×25 98+265+202 273-73-27 250×13×4 3200÷4÷25 88×125 99×38+38 17×23-23×7 72×125 64×15-5×64 25×(12×40)99×56+56 2182-1655-345 3200÷4÷25 298×99+298 (40+8)×25 97×8×125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

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387﹣102(少减要减)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35+68)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例: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41+75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例:16×19=19×( ) 35×8×4= ( )×( )× 8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 24×15×2 25×78×4 35×7×2 5×49×2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练习简算:56×125 125×32 125×25×32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最新四年级下册运算规律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即:(a+b)+c=a+(b+c) (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 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 50+98+50 =50+50+98 488+40+60=488+(40+60) =588 165+93+35 65+28+35+72=(65+35)+(28+72) =93+(165+35) =100+98 =100+100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b–c=a–(b+c) 注:连减的性质逆用: a–(b+c)=a–b–c=a–c–b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 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 106-26-74 = 106-(26+74) 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如: 226-58-26=226-26-58 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 = 106-26-74 3、加、减混合运算的性质: 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即:a+b–c=a–c+b 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 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带着运算 符号“搬家”。例如: 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例题: 256-58+44 123+38-23 =256+44-58 =123-23+38 =300-58 =100+38 =242 =138 4、加、减法运算性质: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当算式中的数接近整十、整百数时,可以利用如下原则: 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要加上;少减了要减去。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例题: 324+98 762-598 123+104 =324+100-2 =762-600+2 =123+100+4 328-209 =328-200-9 5、利用“移多补少法”进行简便计算: 几个数相加,当加数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可以把这一个数作为基准数,其它的数与基准数相比较,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运算。如: 256+249+251+246=250×4+(6-1+1-4)以250为基准数= 1000+2 = 1002 6、利用高斯的想法简便计算:总和= (首项+末项)×(项数÷2) 如:1+2+3+4+·····+96+97+98+99+100=(1+100)×(100÷2)=101×50=5050 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 1、乘法运算定律(3个):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即:(a ×b) × c = a ×(b ×c) 连乘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律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律》测试题 一、填空题.(28分)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2.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4.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和()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和()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5.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6.如果A+B=500,那么A+(B+20)=();如果A×B=40,那么(A×5)×B=()。7.在计算32+45+55时,要想计算简便,可以用加法()律,先算()。8.450比105多(),比680少()。 9.菜场运来一批黄瓜,每筐装20千克,要装50筐,现在每筐装25千克,要装()筐。10.28千克蜂蜜正好装7罐。照这样计算,140千克蜂蜜可以装()罐。 11.(36+△)+☆=36+(△+☆),如果△是167,要使计算简便,☆可能是()。 二、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10分) 72×13+13×7248×(99+1) 58+137+63+42 54×100-54×2 8×17×12572×13×2

48×99+48 (58+42)+(137+63) 54×98(125×8)×17 三、判断:(6分) 1、196×25+4×96=25×4×96。() 2、口算23×3,先算20×3,再算3×3,然后把两个积相加,这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3.25×4÷25×4=100÷100=1。()4.99×15=(100-1)×15=100×15-1。()5.根据乘法分配律,63×99=99×63。()6.(a-b)×c=a×c-b×c。()四、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1.125+65+75=67+(125+75)应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56+56×4与()相等。 A、56×(4+1) B、56×4+1 C、4×(56+1) 3.347-98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A、347-100-2 B、347-(100+2) C、347-100+2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A、a×b=b×a B、(a×b)×c=a×(b×c) C、(a+b)×c=a×c+b×c 五、直接写出得数:(8分) 32×3=16×4=48×2=37+54= 16×60=63÷21=53-38=102×8= 六、填上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使其等式成立。(8分)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 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 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2)尽量不要有空位。(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c)+b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 ab = 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 (ab)c = a(bc) = (ac)b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小学四年级下册计算题练习

小学四年级计 算题练习汇总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 0.58+ 3.5= 6-2.2= 5.6-2.8= 25×12= 6.68-2.1= 6.38+5.62= 3.92-0.9= 0.25×10= 100×2.003= 62÷10= 123.5÷100= 9.025×100= 9-2.3-3.7= 4×31×25= 28×0÷54= 65+37×0= 5.5+2.81+4.5= 25×4÷25×4=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 85.6-3.21=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 55×102 2.58-1.6+ 3.42 125×64 45×25+75×45 23.5-2.8-7.2 58.65-(3.2+8.65) 99×125×8 3200÷25÷4 250÷8×4 80+(146-46×3) 48-(5.2+2.03×10) 32×15+(32.6+8.09)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 0.58+ 3.5= 6-2.2= 5.6-2.8= 25×12= 6.68-2.1= 6.38+5.62= 3.92-0.9= 0.25×10= 100×2.003= 62÷ 10= 123.5÷100= 9.025×100= 9-2.3-3.7= 4×31×25= 28×0÷54= 65+37×0= 5.5+2.81+4.5= 25×4÷25×4=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

85.6-3.21=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 55×102 2.58-1.6+ 3.42 125×64 45×25+75×45 23.5-2.8-7.2 58.65-(3.2+8.65) 99×125×8 3200÷25÷4 250÷8×4 80+(146-46×3) 48-(5.2+2.03×10) 32×15+(32.6+8.09)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8.4= 0.58+3.2= 6-3.3= 5.4-2.8= 25×16= 6.68-2.5= 6.38+8.62= 3.92-0.2= 0.225×10= 100×2.03= 6.2÷10= 123÷100= 0.025×100= 13-2.3-3.7= 4×28×25= 36×0÷2.55= 2.8+58×0= 5.5+4.52+4.5= 100×3÷100×3=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7.5= 83.6-4.35=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99×85+85 5.63+8.8+4.37+1.2 36×19-9×36 55×101 2.38-2.4+ 3.62 125×24 75×55+75×45 27.5-6.8-3.2 55.83-(3.2+5.83) 29×125×8 5600÷25÷4 250÷8×4 58+(124-24×3) 32.3-(5.02+2.03 ×10) 32×18+(32.6+18.09)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8.4= 0.58+3.2= 6-3.3= 5.4-2.8= 25×16= 6.68-2.5= 6.38+8.62= 3.92-0.2=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

班别:姓名: (40+8)×25 125×(8+80)36×(100+50)24×(2+10)86×(1000-2)15×(40-8)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运算 (运用:2×5=10;4×25=100;8×125=1000;4×75=300)4000÷125÷8= 3700÷25÷4= 130÷5÷2= 25×(40+4)= 32×125= 56×125= 18×5= 125×24= 36×25= 3000÷125÷8= 4500÷4÷25= 44×25= 25×26×4= 25×17×4= 125×72= 25×38×4= 75×28= 45×4= 25×12= 50×24= 25×(40-8)= 25×(8+4)= 64×125= (10+4)×25= 125×7×8= 125×160= 25×(4+32)= 125×(10+8)= 60×4×25= 48×125= 3×6×2×5= 25×6×4= 75×44= 700÷4÷25= 250×40= 125×5×32×5= 90000÷125÷2÷5÷8= 25×5×4= 45×8= 7800÷25÷4= 25×40+62= 45×(10-6)=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练习精华版

精品文档 数学整理与复习 姓名:家长签字: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a+b+c=a+ +b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 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 387﹣102(少减要减) 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4523+972+679+5477+28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 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3.1: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 ﹣(35+68) 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练习2.6: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 41+75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b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例4.1:填上适当的数。 8×4= ×××8 16×19=19× 35 a × 56 × b = (×)× 56 16 × 4 × 25 = 16 ×(×) 练习4.2: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76 × 40 × 25 = 76 ×(40 × 25) () 125 × 67 × 8 = 67 ×(125 × 8) ()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 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5.1:24×15×2 25×78×4 35×7×2 5×49×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