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教材[1].读懂学生、读懂课堂doc
语文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学 的 有效 性 . 出 了许 多 宝 贵 的 建议 提
和 可 行 的主 张 。此 情 . 我 回想 起 毛 让 泽 东 关 于 “ 史 的经 验 值 得 注 意 ” 历 的
不 是 由这 三 个要 素 组 成 的 弄 明 白
这 一 点 .有 利 于 根 据 篇 目的 具 体 特 点. 因文 而 异 地 组 织 阅读 教 学 。 效 有 地 提 高 阅 读教 学 质 量 。 二 懂 教 材 的 主 要方 法 读 读 懂 教材 是 每 个 教 师 的任 务 。 如
积 极 思 维 的读 、 活 动 过 程 , 教 师 研 是
后 三 个阶段 , 民教 育 出版 社 教 材 培训 目专 家、 师 用 书 的编 者 袁 玉 霞老 师 从 五 个 方 面 。 讨 “ 师如 何 读 懂 教 材 ” 交 人 教 探 教 。
流他们的经验 , 奉献他们的智慧。文章生动翔 实, 条理清晰 , 很有学 习价值 , 定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
实 践 经 验 证 明 .教 学 效 益 的 高 低 . 键 之 一 取决 于 教 师 是 否 读懂 了 关 教 材 。 有 读 懂 了 教材 . 只 有效 教 学 才 有 基础 。 因此 . 懂 教 材 是教 学 的需 读 要 . 提 高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保 证 。另 是 外 。读 懂 教 材 这 一要 求 对 教 师 而 言 . 是教 师 尽 职 尽 责 . 践 全 心全 意 为 学 实 生 服务 宗 旨的需 要 。正 因 为 如 此 , 我
共 同关 注
策 划人 语 :
教 材 , 教 师 教 学 的 凭借 , 学生 学 习的蓝 本 , 沟通 教 师教 和 学生 学 的桥 梁。 教 材规 定 着教 学的 内容 . 引着教 是 是 是 指 学 的 方 向 , 透 着教 学 的 思想 。 懂教 材 是教 师 实现 有 效教 学 的前提 。 面的 两 篇 文章 中 , 级 教 师 龙 墀 老 师分 前 、 、 渗 读 下 特 中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让学生享受“好吃的有营养”的数学教学高二数学教师庞老师2009年1月10日,我们一行五人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组织的专题会议——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
本次会议都由全国著名的专家进行讲座,我听了之后受益匪浅,特别是其中有两位数学教师的讲座对我更是触动很大,这两位教师分别是:吴正宪老师,北京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北京人大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
下面我就这两位教师的讲座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汇报的题目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让学生享受“好吃的有营养”的数学教学触动: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女儿问爸爸:你总让我吃这吃那,说他们都有营养,可这些东西我都不爱吃,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反思:1.将数学成人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把我们学过的知识经过自己多年的认识强加给了学生,而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接受程度,从而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难,而且是越学越难。
更有些教师从高一就开始灌输高考论,高考考的我们就学,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使得学生三年都背负高考的压力为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谈什么动力呢?2.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追求单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媒体应用——舍本求末♦情境创设——牵强附会♦评价语言——滥用失真♦学生活动——放任自流♦教师表现——退居二线♦情感态度——穿鞋戴帽♦学科整合——花拳绣腿♦教学形式——一味求新教学中的几个不等式♦教师讲解≠机械灌输♦教师聪明≠学生聪明♦传统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方法♦问答式的教学≠启发式的教学♦尊重学生≠放纵学生♦课堂开放≠完全放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提倡教学民主≠不要教学秩序♦学习技巧≠学习技能♦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自发学习♦教学创新≠标新立异♦教学的观赏性强≠教学的时效性高♦课堂气氛活≠教学效果好♦教学花样多≠教学水平高坚守: 坚守多年来数学教学的规律坚守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全国很多地方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开始了,而我们的第一轮才刚起步,全国的教学改革已经从以前的传统教学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导演,并且逐渐从盲目的课堂表演,课堂上追求亮点中转变过来了,我们正好借这股东风少走一些弯路,把我们的教学改革转变为务实的教学,成为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
解读“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解读“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三个读懂不久前,在衢州举办的“全国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北师大教材副主编张丹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对三个读懂进行的解读,整理如下:一、读懂教材:1.北师大版教材副主编张丹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2.如何具体地读懂一节教材?(1)读懂问题情境;(例如:课例中的主题图、试一试等等)(2)读懂每一道习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
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但万变不离其中。
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3.关于教材要四读:(1)读前有思考。
读课标的要求,看结构。
比如:分数这一知识体系是,先出现除法、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再认识、比。
在这里初步认识时产生新数必要性,通过直观学习;再认识时,对产生背景的扩充对整体“1”的学习。
(2)读中想:想教材为什么这么编?(3)课后思考:估算与精确结果对比(4)读后体会改造教材读了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
多问问自己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目的?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
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课堂教学三读懂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三读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三读懂,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三读懂的内涵课堂教学三读懂,即“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教学”。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动机,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2. 读懂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使教材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3. 读懂教学: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三读懂的重要性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三读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读懂学生,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三读懂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课堂教学三读懂的实施策略1. 读懂学生(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读懂教材(1)深入研究教材: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知识点等,把握教材的内涵。
(2)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怎样才能读懂学生
怎样才能读懂学生承德县三沟学区中心校王永成吴正宪老师在:“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中提出了三个读懂,即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以前,我也曾粗略地认识到:读懂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耐心与学生交流。
但至于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懂学生的思维我还是模糊不清。
通过读吴老师的书,品吴老师的课使我茅塞顿开。
若要真正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进入儿童的话语系统与儿童进行对话。
一、沟通——说儿童能懂的话“关注儿童经验,说儿童能懂的话,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沟坎,数学与学生之间的沟壑,让教师、同学和数学走入学生的心灵。
”对于儿童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大人们强迫地听,强迫地学”。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说儿童能懂的话,让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
其实,学生来到课堂并非一张白纸,还带来了他们的个体知识、缄默知识以及许许多多的生活经验。
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儿童语言来彰显数学中的大道理。
如文中提到吴正宪老师在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时,吴老师问学生:“1人加1狗是2人呢还是2狗呢?”学生顿时平静下来,平静得几乎令人窒息。
然后一个学生突然醒悟,大声说:“老师,人跟狗能相加吗?”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明白了人狗不能相加,相同的量才能相加这个数学道理。
实际上,许多数学道理的阐释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儿童的话语系统,说儿童能懂的话,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跨越师生之间的沟坎,数学与学生之间的沟壑,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可反观我们的数学课堂,却或多或少存在着自我中心下的“人道”缺失。
如一位教师在讲“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蕴含”在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蕴含”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是什么意思?他们能懂吗?难怪有些课堂会出现生不解师意,师生不配合的状况。
二、表达——让儿童说自己的话“学习的内容能够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语言才是真正学会了。
读懂教材 用好教材
入表格。如出现如下的情况 :
长
4 6
宽
3 2
高
l l
小 木 块数 量 长 方体 的体 积
l 2 1 2 l 2 1 2
再 让 学 生 思 考 交 流 中 ,还 是 得 出 长 方 体 的 体 积 = 长X
宽× 高。 为什 么没 有 出现 长X 宽÷ 高呢 ? 其 实我 觉得 教学 时应 该 为学 生 提供 质 疑 的机 会 , 再 让学 生 进一 步去 探 讨 、 研究 、 论证, 加深 对新知 识认 识 与理解 , 也 是对 学生缜 密 思维 的培 养, 这 也许 是教材 的另 一种 意 图。
节课 的教学 设计 、 教 学疑 惑及 寻求答 案 的方式 。 譬如 , 五 年级 下册 “ 长方 体的体 积 计算 ” 一课, 教材 体 现
了让 学生 动手 操作 , 自主探索 计算 公式 的意 图 。 在教 学视 导
过程 中 ,教 师都 让学 生利用 小正 方体 木块摆 出不 同的长方 体, 然后 把摆 成 的不 同形 状 的 长方 体的 长 、 宽、 高 的数 据 填
新 课标 教材 的编写 思路 、 每 册教材 的编 写安 排 、 每 个单
元 的知 识 内容 、 每个 内容 的具 体 呈现 , 无处 不 体现 出上 下 、 前后 内容在 外部 看 来 的环环 相 扣和 内部 看 来 的紧 密 结合 。
空。 然而, 现在 的教 师 由于有大 量的教 案 资料和 网络 教案 资
位” 和“ 越位 ” , 既符 合学 生的认 知规 律 , 又 围绕教 学 重点 , 还 有效 突破教 学难 点 , 让教学 更有 效 。 ’
二、 读 懂教 学 内容 的编排 意图 教学 内容可 以从 如下几 个方 面来 思考 :①读 出教 材所 体现 的教学 目标 及设 计意 图 ; ② 读 明对知 识背景 的 了解 , 和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
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需要对学生有深刻的理解。
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使教学变得简单而富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读懂学生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有的学生内向文静,喜欢独自思考;还有的学生勤奋好学,喜欢追求知识。
教师需要花时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学会关注和读懂学生的情感变化。
有时候学生可能因为家庭问题、人际关系或其他原因而情绪低落,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关心和帮助;有时候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优点和成绩而情绪高涨,教师需要及时调节和引导。
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才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要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对艺术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美术课或音乐课上加强指导和辅导。
只有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教师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思考。
只有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更加富有智慧。
要想实现读懂学生,教学简单而富有智慧,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的沟通技巧。
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心去关注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才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让每位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吴老师的课太神奇了!”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你看,她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她的课堂朴实又不缺智慧、自然又不失灵动。
为什么吴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好玩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找不到答案。
直到读了吴老师团队编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吴老师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她能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孩子们送上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读懂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捕捉学生的需求。
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除了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要尊重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吴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下面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的争论结束后,吴老师会真诚地祝贺获胜者:“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笑。
此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同样深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问题,给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你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善于倾听并接纳同伴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呀!”然后,吴老师郑重地向这些学生深鞠一躬,“谢谢!”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让那些暂时的“失败者”找回了学习的尊严,认可了自己的价值。
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
如何读懂数学教材
如何读懂小学数学教材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去读懂教材呢?要读懂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
如何实现“用教材教”呢?潜心阅读、认真钻研教材是唯一出路。
“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
”1、读懂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则、依据。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却有一个“笨”方法,“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做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2、专心读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师读教参,实际上是“站在编者的肩膀上”与作者对话,再加上读教材时独立地与作者对话,二者结合如鹰之两翼,搏击长空。
3、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
教师要通过通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精神,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从微观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订出准确而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什么)比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执行(怎么教)更为重要4、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读懂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读懂教材的关键是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
静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来确定,很多老师基本都能准确把握;动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学习能力来确定,很多老师往往不能准确把握。
为了更好地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认真解读与新知有关的知能基础、后续知识、知能盲区和学习障碍,做到“到位”但不“偏位”和“越位”,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围绕教学重点,还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教学更有效。
让课堂教学因读懂学生而精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5年4期 61让课堂教学因读懂学生而精彩段彦珑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河北 辛集 052300摘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是“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是有效设计的关键。
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变得广泛而便捷,视野与生活阅历变得拓展而丰富,个性与学习需求变得更加自我而强烈,读懂学生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困难。
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04-0061-011 读懂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
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
例如在讲约数和倍数这一课时需要做一些算式,在讲授新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做题。
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会变得非常活跃。
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
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读懂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的、动作的、表象的、概念的和符号的,就小学生个体而言,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较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宝营学校乔广清听了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学区杨莹老师讲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课《一共有多少天》,我的感觉是,杨老师教学设计得好,讲得实在,学生学得踏实,在课堂上,学生真正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杨老师真正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学生。
杨老师在课前介绍说,她在给第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没有认真了解学情,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课后她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真调查了解了学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原来,85%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甚至默写7的乘法口诀,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对7的乘法口诀理解不深。
第一节课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了这样的反思之后,她调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第二个班上了这节精彩的一课,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共有多少天》一课。
从杨老师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好一节课,不仅要读懂教材,还要读懂学生。
那么。
“读懂学生”什么呢?一般认为,要读懂学生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3、学生的学习态度;4、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5、学生的学习风格。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杨老师就认真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即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了编制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虽然老师没有教,但大多数学生会背,会默写,但是缺乏对它的深刻理解。
在了解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以后,杨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不懂不会的地方,即乘法口诀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客观上,这正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
杨老师在正确分析学情之后,调整了教学设计,在课堂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课件
选择教学方法
多样性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 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 案例分析、实验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启发性
教学方法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
互动性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 堂讨论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
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样化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 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了解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
分析教材的难易程度,以便根据学生 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分布
掌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为 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挖掘教材资源
寻找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
01
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探索教材中的探究性问题
0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纪律
注意课堂纪律情况,学生是否有秩序 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是否能有效管 理课堂秩序。
分析课堂互动
教师提问
分析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效果,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评估课堂效果
教学目标达成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学习资料“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 的主题为: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针对这一主题,到会的专家进行了解读,现整理如下:一、读懂课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孔企平教授在《读懂数学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报告中,提出从五个角度看老师是否读懂课堂。
分别是目标是否合理落实、学生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引导是否有效、过程是否合理富有思考和基本功是否扎实具有个性。
(一)目标的角度1)本课的目标是什么2)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3)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4)思维与情感的目标是否突出重点5)上课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目标6)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具体的调整精辟的观点:如果一堂课没有界外球,那么这样的课顶多算一节中等的课。
观点之二:传统课堂把“生成”看作是一种收获,今天的课堂则把生成当作是一种追求。
当学生的认识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教育机智的问题。
位惠女老师说得好:这个时候你可以不用理他,强扭的瓜不甜。
的确,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时,一般来说其方法与标准教科书上典型例题的方法很少有相似之外。
正是儿童需要从错误中学习一样,学生学习数学也需要有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们应当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允许他们有反复的余地。
从长远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记住一些数学技巧——技巧不经常用,很快就会忘记,而是树立一种信心,当他需要某一数学工具时,知道如何去发现并掌握这一工具。
树立这种自信心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创造、构造、发现数学的那种精神。
(二)学生的角度1)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2)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浙江省衢州市王文森老师执教的《估计费用》就是一个好的典范,他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了一个度的问题:就是把学生估算方法是否正确与学生能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体验到“我们为什么要用估算?怎样估算?怎么用估算才合理?”3)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课堂上其实也要给学生“留白”。
教材完全解读小学
教材完全解读小学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教材。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教材的文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习题,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另外,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同学或老师一起讨论教材内容,互相交流和学习。
最后,我们要多做笔记,将重点内容和疑惑之处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习和加深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
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
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马月红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教育》》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山东省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个性课堂"大赛中,马老师设计、执教的《重叠问题》课堂展示在"个性课堂"大赛中获奖。
在教学中,马老师没有选取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上课的情境,通过给学生发祝福卡和资料卡,当学生发现为什么得到祝福卡的人数加上得到资料卡的人数,不等于总人数时,引起知识冲突,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马月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第六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2008年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实验总结表彰暨培训研讨会”回顾 [J], 方莉萍
2.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第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回眸 [J],
3.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J], 蔡玉琴;
4.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J], 孟凡洋
5.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与评析 [J], 姜浩;杨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构建数学益智课堂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朱洪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是构建益智课堂,实现课堂高效的基本保障,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需要,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
教师只有读懂了教材、读懂了学生、读懂了课堂,才能编制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导学案,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实现高效。
个人认为:益智课堂是现代乃至今后大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益智本身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提出了益智课堂这一概念。
益智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课堂教学必须的追求。
怎样的课堂是益智课堂呢?益智课堂即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课堂。
构建益智课堂的核心目标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益智课堂的落脚点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构建益智课堂的总体要求是: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课,要找准益智切入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课题的研究,经历学习全过程,体会学习内容的内涵、感悟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增强学生敢于亮出自己个性化的思想观念和文明举止的底气与霸气。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能从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在数学问题的研究活动中自主探究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能运用已有的数学方法与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智商和数学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真正实现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的数学益智课堂目标。
关键在于数学教师要通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准确拟定益智目标、科学把握益智切入点、合理选择益智策略,制定益智导学案。
一、读懂教材是科学拟定益智目标、把握益智切入点的基础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使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现代教材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一)教材是基本的资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1)读懂课时教材内容在单元体系结构中的位置(2)读懂课时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源与流(3)读懂课时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4)读懂课时教学内容的一些典型试题的解决方法.(5)读懂曾经教过的学生在本课时学习过程中的所经历的挫折与获得的成功方面的原因.(案例:比赛中的场次——搭配中的学问读懂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维,进而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恰当地表达数学思维的成果。
)2.要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3.要用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要带着问题解读教材);比如: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是一个新的数吗?百分数有什么作用?老师如果能结合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结合起来,其实是化难为易的好办法。
4.要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二)带着思考读教材。
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编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学生的角度去读。
关于教材要四读:(1)读前有思考。
读课标的要求,看结构。
比如:分数先出现除法、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再认识、比。
在这里初步认识时产生新数必要性,通过直观学习;再认识时,对产生背景的扩充对整体“1”的学习。
(2)读中想想教材为什么这么编?(3)课后思考我之前想的与教材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谁更合适?(4)读后体会改造教材(三)如何具体读懂一节教材?1.读懂问题情境(例如:课例中的例题、试一试等等)2.读懂每一道习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读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
多向自己提问“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地方?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
专家说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
现代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
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
作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但万变不离其综。
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四)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读学生、研读教材上,让课堂自然生成;并在教材原原本本基础上去创造精彩课堂,想要调整教材必须使教材“增值”才好。
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是我们科学拟定益智目标、把握益智切入点的基础。
二、读懂学生是准确到位益智目标、合理选择益智策略的主要依据(一)“读懂学生”什么1)心理特征2)认知发展规律与水平3)已有的数学活动体验和经验4)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的周围世界5)实现数学化的要素与过程(二)为什么要“读懂学生”1)找准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科学合理地确定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3)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4)从源头上遏制“考试教育”“题型教育”的负面影响5)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国家的未来(三)如何“读懂学生”1) 读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读懂学生的基础。
课前访谈、课前问卷、经验分析即人们所说的前测是读懂学生的好方法。
读懂学生已有的(起点);理解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2)读懂学生过程中思考的(生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3) 读懂学生留下的(目标达成程度),把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4)在活动的过程中“读懂学生”,在“四基”并重的基础上真心读懂学生(四)具体怎么做1)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协调好实践、活动、思考、探究之间的关系3)注重揭示数学本质4)树立基于“全面数学”的教学观(五)如何读懂课堂中的学生听清楚是什么,需要确认;弄明白为什么,需要理解;再分析怎么用,需要判断第一步要听清楚学生的话,需要确认。
这一步又有两个层次:一是听清学生说的话,二是学生这样的话表达的原意是什么,也就是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步常用的方法是复述、解释、补充、概括,再让学生确认。
这一步有一个原则是“搁置”,要搁置经验和情感,远离创造和偏见。
不能想当然。
老师上课时可以问“谁听清他的意思了?”,让其他学生复述和解释,是读懂学生很好的做法,但缺少了让学生确认这一环节,必须以“你认为呢?”类似问题确认。
第二步弄明白学生为什么这样说,这一步需要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要能够明了其中的原因,理解学生的心思。
他们的经验,他们是怎么想的。
第三步,对学生的话做出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做出多方面的价值判断。
前两步是由表及里弄清事实,后一步是做出多重多维的价值判断,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
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才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准确拟定益智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制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益智策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
三、读懂课堂是实现益智课堂的基本保障: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孔企平教授在《读懂数学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报告中,提出从五个角度看老师是否读懂课堂。
分别是目标是否合理落实、学生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引导是否有效、过程是否合理富有思考和基本功是否扎实具有个性。
(一)目标的角度1)本课的目标是什么2)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3)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4)思维与情感的目标是否突出重点5)上课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目标6)上课过程中对目标有没有具体的调整精辟的观点:如果一堂课没有界外球,那么这样的课顶多算一节中等的课。
观点之二:传统课堂把“生成”看作是一种收获,今天的课堂则把生成当作是一种追求。
当学生的认识和教师的教学目标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教育机智的问题。
位惠女老师说得好:这个时候你可以不用理他,强扭的瓜不甜。
的确,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时,一般来说其方法与标准教科书上典型例题的方法很少有相似之处。
正是儿童需要从错误中学习一样,学生学习数学也需要有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们应当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允许他们有反复的余地。
从长远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记住一些数学技巧——技巧不经常用,很快就会忘记,而是树立一种信心,当他需要某一数学工具时,知道如何去发现并掌握这一工具。
树立这种自信心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创造、构造、发现数学的那种精神。
(二)学生的角度1)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2)是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估计费用》如果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就是把学生估算方法是否正确与学生能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体验到“我们为什么要用估算?怎样估算?怎么用估算才合理?”3)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课堂上其实也要给学生“留白”。
一堂课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高涨并不代表它的数学思考就高涨。
而数学课最重要的是追求数学的本质,要有数学味。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静悄悄的思考说明他的脑海在飞速运转,只有有了独立思考的前提,才能有合作交流的收获。
4)是否让学生有充分机会的学习活动5)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的角度1)备课是否体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我们设计教案的起始点。
2)提问是否清晰、具有启发性3)讲授是否正确、清楚、有针对性4)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实际效果5)在教学中是否注重了解学生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从某一个侧面来说,课堂教学宛若棋局,无论是双方任何一个棋子的变化,都会引起整盘棋局的变化.走进课堂,就是走进变化.我们要读懂课堂的静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