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 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

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

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

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课件

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 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常 用来形容建功立业。 燕然勒石:东汉将军窦宪带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 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成为 了后世元勋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指建立或成绩功劳。
三 种 主 要 类 型
三种主要类型
2.忧国伤时型: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 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 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评现实。
桂枝香·金陵怀古 [ 宋 ]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这些诗作大多是 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 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特殊 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三)理性反思。别有寓意,启发后人。 此类诗歌,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的
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特殊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 识,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事实 的特殊观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用来启发众人。
身死异国魂魄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敬慕先贤之敬意

一 :
先贤失意之痛惜
怀

壮志未酬之怅惘



怀才不遇之感伤



建功立业之期望
二 怀古伤今
诗人借写古迹、古 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心、 热情、不满或是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 强烈关注。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 型:繁华远去,只 留荒芜,物换星移, 世事沧桑。
模 拟 高 考
听话丛台①(唐)李远有客新从赵地回, 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 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 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

【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经典精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山形依旧、寒江流淌,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

②对比的手法。

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

③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赏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五年),司马炎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

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

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濬,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濬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

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濬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

“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

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

咏史怀古诗答题技巧

咏史怀古诗答题技巧

地点:诸葛武侯祠
同病相怜型
古人:诸葛亮
其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 身先死
内容情感:盛赞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叹惋其未能完成 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 潦倒的悲愤。
• 书愤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于咏史怀古诗歌
• 1、概念: •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
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 咏史与怀古都是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 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 发思古之幽情。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 寂失意。
• (3)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 营 后庭花等
• (4)语言:含蓄蕴藉、深沉感慨 、豪放浑厚 、沉郁 顿挫
• (5)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吊 古伤今、运用典故、对比、反衬、抑扬、讽刺……
•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看来似抒为写汴感河慨洗。刷皮“诗罪以名议”论,为实主则,巧欲妙夺地故对予亡,国虽之用君了进
行翻了案强法烈,的实斥际责上。只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
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实了,角度独特。
• 课堂演练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噽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乌江 李清照

中学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课件

中学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课件
——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 (3)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 么方法表达?)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连接点:
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
的连接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 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 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 《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2、同病相怜型(类比)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与古代人物同病 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 遇的同情,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的苦闷,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抒发建
功立业的渴小望结。 一:怀人伤己 杜甫的《寄咏寓怀古作迹者》(情其感三)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 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 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 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 是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3、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 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 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借古讽今 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 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 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 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 式,多显含蓄。

诗歌九大题材咏史怀古诗

诗歌九大题材咏史怀古诗

诗歌九大题材咏史怀古诗1.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3.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 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 行路难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

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咏史怀古诗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答: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一、特征
(一)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二)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二、内容情感
(一)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二)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三、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一、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思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到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比照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比照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表达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照顾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史怀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史怀古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史怀古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④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①伊吕:伊尹、吕尚。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

①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①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观公正。

C.《咏怀古迹》(其三)对王昭君凄凉身世的描述和本诗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

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运衰微。

2.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兴亡的感慨。

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

B.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

C.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已去。

D.颈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都是从今昔对比角度发出的无限感慨。

4.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表达有何不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咏史怀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史怀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史怀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咏史怀古诗?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登高》C.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D. 王之涣《登鹳雀楼》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辛弃疾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对友人的祝愿?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二、填空题4. 请填写《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____,____。

”5. 《登高》是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____。

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下一句是____。

三、简答题7. 请简述《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8. 李白的《将进酒》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四、论述题9. 论述《登高》一诗中,杜甫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10. 请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分析《青玉案·元夕》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王之涣《登鹳雀楼》2. 答案:B. 杜甫3. 答案:C. 苏轼二、填空题4.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答案: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登高望远,感慨万千。

6. 答案:“更吹落、星如雨。

”三、简答题7.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唐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8. 答案:《将进酒》中,李白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四、论述题9. 答案:在《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孤独的感慨。

10. 答案:《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通过对节日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个人壮志未酬的无奈。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还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的魅力。

2019届高考 咏史怀古诗

2019届高考 咏史怀古诗

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主题
一、怀人伤己 ——怀才不遇,抒壮志难酬之悲 二、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感忧国伤时之叹 三、理性反思 ——劝诫警告,启迪世人之思
【常见意象】
• 一、临古地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等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马嵬、柳营、淮水、乌衣巷、朱雀桥、 西塞山等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华清宫等 • 二、读古书 1、历史人物:贾谊、诸葛亮、廉颇、岳飞、班超等 2、历史事件:六朝旧事、后唐遗事、后庭花等
三、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1.这首诗表现诗人什么情感?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 系的?
春日秦国怀古
1、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 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 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事日衰,眼前一 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此诗在写作上的情景关系是: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
发思古之幽情 明当今之得失 ---咏史怀古诗专题复习
【概念诠释】
•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以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为题材,吟咏或评论。 • 怀古诗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 凭吊古迹引起感慨,抒发情怀的诗。
咏史怀古诗
•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写有“怀古”、 “咏怀”等。
二、怀古伤今
• 1.昔盛今衰型 :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沧桑变化,盛衰无常

五(1)高考诗歌题材一:咏史怀古诗

五(1)高考诗歌题材一:咏史怀古诗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
4、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结构思路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常用手法
1、对比 2、用典 3、借景抒情 4、寓情于景
鉴赏方法
咏史怀古诗:
弄清史实,揣摩意图。即抓住历史人物和诗人身世之 间的连接点。从而了解作者是要抒个人情怀,还是要借 以讽今,或是感慨兴衰,我们便可清晰诗歌的情感。
二:温故知新
从学过的诗词里边总结情感。
经典诗词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题
西塞山 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
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西塞山由于崖陡 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 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 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解析
借古 讽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情感3
咏史怀古:
借古伤今: 时光流逝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小结
咏史 怀古
借古抒怀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2、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愤慨之情。 3、抒发光阴虚度的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古讽今
首联: 西晋灭吴的史实 对比的手法。双方的强弱、路线、攻守方式、结局。

高三语文咏史怀古诗

高三语文咏史怀古诗
在一个巷口,几位妇女带娃乘凉。她们见我说,天是不是好热?我说,还好。其实,我觉得在霞山村,天不觉得热,倒是心挺热。一位年轻点的抱着胖乎乎的孙女,我说小孩长得好像奶奶,她乐的 直呵呵。一位年长的让我猜猜她多大年纪?按照城里人的思维,把人年龄说得太大了,显然不合适,城里人都喜欢被说年轻,尤其是女性,所以我想尽量把她说小点。但是,这个山村的人们,如此的质 朴、热情和亲切,让我不敢虚言以对,更何况我觉得,山里的老人家,更实在地希望长寿。我就实打实地猜,说七十吧?她笑眯眯地说:已经七十三了。我也很开心,不仅是因为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更 是因为这似一家人的聊侃,让来此闲逛的外乡人,除了亲切,还有感动。真人电游大厅
那日回家后,仍然感慨万千,作诗云:
村北是个山丘,地势稍高,可以略微地俯瞰全村。午间,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仿佛能够闻到那大米饭的喷香。村委会在此山坡上,而它后面是一座烈士墓,这里长眠着解放初期剿匪牺牲的烈士。 把他们藏于这高处,也是人们的一种崇仰。
沉浸在古村,陷在高墙深巷,呼吸着清幽与宁静,如入梦境般。每一栋老宅,都是古迹;每一条巷道,都有传说;每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拐角,都有故事。若真迷落其中,也是一种惬意,也心甘情愿。

2019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 专题05 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2019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 专题05 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专题05 咏史怀古诗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一.咏史怀古诗概说1. 咏史怀古诗定义咏史怀古诗,是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严格来说应该有“怀古”、“咏史”两个小类:①.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读到的见地的诗歌,其长于精辟议论。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②.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其长于情景交融。

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咏史怀古诗特点:1)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含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家:魏晋时期:左思唐代:中唐以后诗人居多,尤其以刘禹锡、杜牧、李商隐为代表。

两宋: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

3. 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秦始皇阿房宫)、赤壁(赤壁大战)、新亭(六朝时期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堤(古堤名,隋炀帝游江南时观赏用)、马嵬(马嵬哗变)、华清宫(唐玄宗杨玉环)、汴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部分)、淮水(古代南北方分界线)、乌江亭等;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隋宫、湘妃祠、贾谊故居、武侯祠、昭君墓等;④.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⑤.景物:明月、江水、断壁残垣、荒草青苔、古墓、落日、悲风等;⑥.其他:后庭花、垂杨、霓裳羽衣等。

4. 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典故咏史怀古诗由历史而兴怀,故其作品中常常涉及历史事件,上面介绍的标志意象背后都有历史典故,但因其描写对象即为历史,故一般情况下不算用典,但若注释提及则可算,所以做题时需留心注释。

2019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0001)

2019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0001)

对历史:理智的评价。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三、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对比、衬 托、化用典故、以小见大、想象、 拟人等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古迹是怎样的(弄清史 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或是这个古迹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 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 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 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 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 责。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谢谢指导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 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 “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二、情感:
对古代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对帝王或世人:表达警醒之意。 对人民:表示同情。 对自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 对国家:表达对其前途命运的关心;国运衰 微的感慨;昔盛今衰的慨叹。借古讽今。 对时代:感怀伤时;沧海桑田。 对自然:永恒的颂赞。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十九分。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
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 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高考真题演练1、(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作者介绍】周朴(?—878)唐代诗人。

字见素,一作太仆,吴兴(今湖州)人。

初隐嵩山,后避地福州,寄食鸟石山寺。

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方干、李频为诗友。

观察使扬发、李诲招聘,皆拒而不往。

后因拒绝参加黄巢义军而被杀。

卒后,友人僧楼浩辑其遗文,得诗100首。

周朴写诗,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时人称为“月锻年炼”,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广为传诵。

其《董岭水》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

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吟罢即跨驴迅跑。

周朴急行数里方追及,对士人说:“朴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闽中传为笑谈。

另有“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皆其名句。

《新唐书·艺文志》录有诗集2卷,已散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15首,编为一卷。

【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

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

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鉴赏】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课前热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时所作。

据《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当时有三十多人用此调写金陵怀古词,“惟王介甫为绝唱。

”初看起来,此词和一般的登临怀古词一样,上片写景状物,下片抒情怀古,并无出奇处,它何以成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呢?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

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

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

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

远去的征帆象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

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实在是异曲而同工。

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

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

“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

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

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缅酒色,醉生梦死。

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

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

有人说,张升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

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

然而,张升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

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

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

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

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

安排十分妥贴、自然。

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

“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

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

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

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

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

《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

“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

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

“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

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②,陇上羊归塞草烟③。

回日楼台非甲帐④,去时冠剑是丁年⑤。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⑥。

[1]注解①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②“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

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

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胡:指匈奴。

③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

陇:通“垄”,陇关。

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④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⑤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丁年:壮年。

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⑥茂陵:汉武帝陵。

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

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逝川:喻逝去的时间。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里指往事。

写作背景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

《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整体诗意1 2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

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

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

这句是写苏武的身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