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强化练:第10讲 力学实验(2013年真题为例,含答案解析)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能力提升演练10.pdf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能力提升演练10 电磁感应中常考的3个问题 基础巩固 1.如图10-15甲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属框架cdeg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金属框架接触良好.在两根导轨的端点d、e之间连接一电阻,其他部分电阻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在金属杆ab上,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在框架上滑动,运动中杆始终垂直于框架.图乙为一段时间内金属杆中的电流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象,则下列选项中可以表示外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图10-15 图10-16 2.如图10-16所示,一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细线从一水平金属圆环中穿过.现将环从位置I释放,环经过磁铁到达位置.设环经过磁铁上端和下端附近时细线的张力分别为T1和T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T1>mg,T2>mg B.T1<mg,T2mg,T2<mg D.T1mg 3.如图10-17所示,水平虚线MN的上方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矩形导线框abcd从MN下方某处以v0的速度竖直上抛,向上运动高度H后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此过程中导线框的ab边始终与边界MN平行.不计空气阻力,在导线框从抛出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以下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反映导线框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 4.处于竖直向上匀强磁场中的两根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下端连一电阻R,导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一电阻可忽略的金属棒ab,开始时固定在两导轨上某位置,棒与导轨垂直.如图10-18所示,现释放金属棒让其由静止开始沿轨道平面下滑.就导轨光滑和粗糙两种情况比较,当两次下滑的位移相同时,则有( ). A.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相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相同 C.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 D.产生的焦耳热相同5.如图10-19所示,匀强磁场区域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长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边长为L、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从图示位置开始沿x轴正方向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方向为正,则下图表示线框中电流i随bc边的位置坐标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6.如图10-20所示,宽度为d的有界匀强磁场竖直向下穿过光滑的水平桌面,一质量为m的椭圆形导体框平放在桌面上,椭圆的长轴平行磁场边界,短轴小于d.现给导体框一个初速度v0(v0垂直磁场边界),已知导体框全部在磁场中的速度为v,导体框全部出磁场后的速度为v1;导体框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1,导体框离开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框离开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B.导体框进出磁场都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Q1>Q2 D.Q1+Q2=m(v-v) 7.如图10-21所示,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应为( ). A. B. C. D. 能力提升 8.如图10-22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平面内放置两条平行、光滑且足够长的金属轨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0 T,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导体棒ab、cd垂直于轨道放置,且与金属轨道接触良好构成闭合回路,每根导体棒的质量m=2.0×10-2kg、电阻r=5.0×10-2Ω,金属轨道宽度l=0.50 m.现对导体棒ab施加平行于轨道向上的拉力,使之沿轨道匀速向上运动.在导体棒ab运动过程中,导体棒cd始终能静止在轨道上.g取10 m/s2,求: (1)导体棒cd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2)导体棒ab运动的速度大小; (3)拉力对导体棒ab做功的功率. 9.如图10-23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固定在倾角θ=37°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L=1 m,导轨的电阻可忽略.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m=1 kg、电阻r=0.2 Ω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自图示位置起,杆ab受到大小为F=0.5v+2(式中v为杆ab运动的速度,力F的单位为N)、方向平行于导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通过电阻R的电流随时间均匀增大.g取10 m/s2,sin 37°=0.6. (1)试判断金属杆ab在匀强磁场中做何种运动,并请写出推理过程; (2)求电阻R的阻值; (3)求金属杆ab自静止开始下滑通过位移x=1 m所需的时间t. 10.如图10-24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一均匀导体制成的正方形线框abcd,线框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为L.有一方向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有界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宽度大于L,左、右边界与ab边平行.线框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垂直于边界线穿过磁场区. 图10-24 (1)若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求线框在离开磁场时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若线框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运动,经过t1时间ab边开始进入磁场,求cd边将要进入磁场时刻回路的电功率. (3)若线框以初速度v0进入磁场,且拉力的功率恒为P0.经过时间T,cd边进入磁场,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热为Q.后来ab边刚穿出磁场时,线框速度也为v0,求线框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t. 训练10 电磁感应中常考的3个问题 1.B [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在框架上滑动,金属杆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在回路内产生感应电流,I==.由题图乙金属杆中的电流随时间t均匀增大可知金属杆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I=.由安培力公式可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F安=BI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安=ma,可得外力F=ma+F安=ma+BIL=ma+,所以正确选项是B.] 2.A [金属圆环从位置到位置过程中,由楞次定律知,金属圆环在磁铁上端时受安培力向上,在磁铁下端时受安培力也向上,则金属圆环对磁铁的作用力始终向下,对磁铁受力分析可知T1>mg,T2>mg,A项正确.] 3.C [矩形导线框abcd从某处以v0的速度竖直上抛,未进入匀强磁场前做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B错误;矩形导线框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选项D错误,C正确.] 4.A [本题考查金属棒在磁场中的运动及能量转化问题.当两次下滑的位移相同时,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相同,则选项A正确;两次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所用时间不同,速度不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同,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不同,动能不同,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则产生的焦耳热也不同,故选项B、C、D均错误.] 5.C [在0~L过程中无电磁感应现象.在L~2L的过程中,线圈bc边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L在线性增加,感应电动势e=BLv及感应电流i=也在线性增加,在2L点达最大值.且由右手定则得电流方向沿a→b→c→d→a,为正,故选项D错误.同理,在2L~3L的过程中,感应电流为负向的线性增加,故选项A、B均错误、选项C正确.] 6.ACD [本题考查楞次定律及功能关系.导体框离开磁场过程中,穿过导体框的磁通量逐渐减小,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选项A正确;导体框进出磁场的过程中,均克服安培力做功,其速度减小,感应电流也减小,导体框做变减速运动,选项B错误;导体框进入磁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离开磁场过程的平均速度,由F=及Q=Fl可知Q1>Q2,选项C正确;根据功能关系可得:Q1+Q2=m(v-v),选项D正确.] 7.C [当线框绕过圆心O的转动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由于面积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设半圆的半径为r,导线框的电阻为R,即I1=====.当线圈不动,磁感应强度变化时,I2====,因I1=I2,可得=,C选项正确.] 8.解析 (1)导体棒cd静止时受力平衡,设所受安培力为F安,则F安=mgsin θ 解得F安=0.10 N. (2)设导体棒ab的速度为v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通过导体棒cd的感应电流为I,则E=Blv;I=;F安=BIl 联立上述三式解得v= 代入数据得v=1.0 m/s. (3)导体棒ab受力平衡,则F=F安+mgsin θ 解得F=0.20 N 拉力做功的功率P=Fv 解得P=0.20 W. 答案 (1)0.1 N (2)1.0 m/s (3)0.20 W 9.解析 (1)金属杆做匀加速运动(或金属杆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通过R的电流I==,因通过R的电流I随时间均匀增大,即杆的速度v随时间均匀增大,杆的加速度为恒量,故金属杆做匀加速运动. (2)对回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对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 θ-BIL=ma 将F=0.5v+2代入得:2+mgsin θ+v=ma,因a为恒量与v无关,所以a==8 m/s2 0.5-=0,得R=0.3 Ω. (3)由x=at2得,所需时间t= =0.5 s. 答案 (1)匀加速运动 (2)0.3 Ω (3)0.5 s 10.解析 (1)线框在离开磁场时,cd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回路中的电流I= 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IRab=BLv. (2)t1时刻线框速度v1=at1 设cd边将要进入磁场时刻速度为v2,则v-v=2aL 此时回路中电动势E2=BLv2 回路的电功率P= 解得P= (3)设cd边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线框从cd边进入到ab边离开磁场的时间为Δt,则 P0T=+Q P0Δt=mv-mv2 解得Δt=-T 线框离开磁场时间还是T,所以线框穿过磁场总时间t=2T+Δt=+T. 答案 (1)BLv (2) (3)+T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图10- 图10- 图10- 图10- 图10-1 图10-1 图10-17 图10-16。
【走向高考】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word课后强化作业:8.pdf
1.(2013·山东潍坊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摆的振幅之比为21 B.t=2s时,甲摆的重力势能最小,乙摆的动能为零 C.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41 D.甲、乙两摆摆球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 AB [解析] 由题图知甲、乙两摆的振幅分别为2cm、1cm,故选项A正确;t=2s时,甲摆在平衡位置处,乙摆在振动的最大位移处,故选项B正确;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推出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14,故选项C错误;因摆球摆动的最大偏角未知,故选项D错误。
2.(2013·北京海淀一模)下面四种光现象,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 A.用光导纤维传播电磁波信号 B.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C.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平行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D.用平行光照射不透光的小圆盘,在圆盘的影的中心形成泊松亮斑 [答案] C [解析] 用光导纤维传播电磁波信号利用了全反射,A不符合题意;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利用了光的折射,是色散现象,B不符合题意;用平行光照射不透光的小圆盘,在圆盘的影的中心形成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平行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光的干涉现象,C符合题意。
3.(2013·江苏单科)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Hz。
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 A.1Hz B.3Hz C.4Hz D.5Hz [答案] A [解析] 弹簧振子做受迫振动,稳定时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则把手转动的频率f=1Hz,选项A正确。
4.(2013·北京理综)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C.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D.a光光子能量小于b光光子能量 [答案] B [解析] 由折射定律n=可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选项A错误;a光的频率也大于b光的频率,选项B正确;由c=λν可知,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选项C错误,由E=hν可知,a光光子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选项D错误。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强化练 第4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测试强化练(2013年真题为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强化练 第4讲 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测试强化练(2013年真题为例,含解析)1.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 ,则从抛出到落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 .0B .-FhC .FhD .-2Fh解析: 上升过程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Fh ,下落过程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Fh ,从抛出到落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总功为-2Fh ,选项D 正确. 答案: D2.(2013·广州市高三期末调研测试)如图,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到竖直立于地面的轻质弹簧上.在a 点时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则从a 到b 的过程中,物体( )A .动能一直减小B .重力势能一直减小C .所受合外力先增大后减小D .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一直减小解析: 物体接触弹簧时受到的弹力从零开始增大,合力向下,且减小,物体加速,当弹力等于重力后,合力向上,且增大,物体开始减速,所以选项A 、C 错误.物体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在减小,选项B 正确.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不变,物体下降时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减小,选项D 正确.答案: BD3.(2013·陕西西工大附中适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率v 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机多做的功为12mv 2B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2mv 2 C .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μmgvD .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2mv 2 解析: 由能量守恒知电动机多做的功为物体动能增量和摩擦生热Q ,所以A 项错;根据动能定理,对物体列方程,W f =12mv 2,所以B 项正确;因为电动机增加的功率P =物体动能增量+摩擦生热时间=μmg v 2t +μmg v 2t t =μmgv ,C 项正确;因为传送带与物体共速之前,传送带的路程是物体路程的2倍,所以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是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2倍,即mv 2,D 项错误.答案: BC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与物体A 相连,右端与物体B 相连,开始时,A 、B 均在粗糙水平面上不动,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在物体B 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物体A 、B 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对物体A 所做的功小于物体A 的动能增量B .外力F 做的功与摩擦力对物体B 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B 的动能增量C .外力F 做的功及摩擦力对物体A 和B 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A 和B 的动能增量及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D .外力F 做的功加上摩擦力对物体B 做的功等于物体B 的动能增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增量之和答案: C5.(温洲十校2013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如图所示,木块M 可以分别从固定斜面的顶端沿左边或右边由静止开始滑下,且滑到A 点或B 点停下.假定木块M 和斜面及水平面间有相同的动摩擦因数,斜面与平面平缓连接,图中O 点位于斜面顶点正下方,则关于木块滑行的水平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 等于OBB .OA 大于OBC .OA 小于OBD .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解析: 物体从顶端滑到水平面上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和重力做功相等,设高度为h ,斜面倾角为θ,斜面长为l ,则有mgh =μmgx +μmgl cos θ=μmg (x +l cos θ),则得x +l cos θ=h μ,可见距离OA 等于OB .选项A 正确.答案: A6.如图所示,2011年5月27日在国际泳联大奖赛罗斯托克站中,中国选手彭健烽在男子3米板预赛中以431.60分的总成绩排名第一,晋级半决赛.若彭健烽的质量为m ,他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力为F ,在水中下降高度h 的过程中,他的(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A .重力势能减少了mghB .动能减少了FhC .机械能减少了(F +mg )hD .机械能减少了Fh解析: 因运动员在水中下降的高度为h ,所以其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A 对;由动能定理得mgh -Fh =ΔE k ,所以B 错;由功能关系知运动员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其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大小为Fh ,C 错、D 对.答案: AD7.一摩托车在竖直的圆轨道内侧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车经最高点时发动机功率为P 0,车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设轨道对摩托车的阻力与车对轨道的压力成正比,则( )A .车经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3mgB .车经最低点时发动机功率为2P 0C .车从最高点经半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12P 0TD .车从最高点经半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2mgR解析: 摩托车在最高点时有2mg +mg =m v 2R ′,在最低点时有F N -mg =m v 2R,解得F N =4mg ,选项A 错误;由于轨道对摩托车的阻力与车对轨道的压力成正比,又因为车在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所以选项B 正确;根据P =Fv 可知,由于发动机在最低点时的功率是在最高点时的2倍,所以选项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摩托车从最高点经半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应为2mgR 及克服阻力做功之和,选项D 错误.答案: B8.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 ,用水平的恒定拉力F 作用于滑块.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x ,滑块速度为v 1,木板速度为v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上述过程中,F 做功大小为12mv 21+12Mv 22 B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 越大,滑块到达右端所用时间越长C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 越大,x 越小D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 f 越大,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越多解析: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过程中,F 做功大小等于二者动能之和加上摩擦产生的热量,大于12mv 21+12Mv 22,选项A 错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 越大,滑块加速度越大,滑块到达右端所用时间越短,选项B 错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 越大,木板加速度越小,x 越小,选项C 正确;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等于F f L ,F f 越大,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越多,选项D 正确.答案: CD9.(2013·临沂市上学期期中)海底有丰富的地下资源,深海探测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2011年7月6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以最大下潜5 057 m 的深度创世界载人深潜纪录.如果将“蛟龙号”某次的试潜运动分成三个阶段,选向下为正方向,g 取10 m/s 2,除浮力和重力外,不计任何阻力,其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则有( )A .Oa 段重力大于浮力,合力做正功B .ab 段重力等于浮力,重力做功等于克服浮力做的功C .bc 段重力小于浮力,动能转化为势能D .三个阶段对应的浮力的大小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解析: 因为Oa 段做匀加速运动,所以重力大于浮力,动能增大,合力做正功,故选项A 正确;在ab 段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动能不变,重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浮力做的功,故选项B 正确;bc 段做匀减速运动,重力小于浮力,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因为向下运动,重力势能也减小,所以选项C 错;因为Oa 段与bc 的加速度大小不一样,所以两阶段的合力大小不相等,故不可能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答案: AB10.如图所示,质量m 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 =1.5 m ,现有质量m 2=0.2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2 m/s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 =10 m/s 2,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3)在此过程中转变成的内能.解析: (1)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1,物块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2,则 a 1=μm 2g m 1=103m/s 2,a 2=μg =5 m/s 2 v 0-a 2t =a 1t所以t =v 0a 1+a 2=2 m/s 253m/s 2=0.24 s. (2)相对静止时的速度v =a 1t =0.8 m/s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12m 2(v 20-v 2)=0.336 J. (3)由能量守恒可知,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E =12m 2v 20-12(m 1+m 2)v 2=0.24 J. 答案: (1)0.24 s (2)0.336 J (3)0.24 J11.如图所示,一根长0.1 m 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0.18 kg 的小球,拉住线的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的转速很缓慢地增加,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开始时转速的3倍时,细线断开,线断开前的瞬间线受到的拉力比开始时大40 N ,求:(1)线断开前的瞬间,线受到的拉力大小;(2)线断开的瞬间,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3)如果小球离开桌面时,速度方向与桌边缘的夹角为60° ,桌面高出地面0.8 m ,求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距桌边缘的水平距离.解析: (1)线的拉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开始时角速度为ω0,向心力为F 0,线断开的瞬间,角速度为ω,线的拉力为F T .F 0=mω20R ①F T =mω2R ②由①②得F T F 0=ω2ω20=91③ 又因为F T =F 0+40 N ④由③④得F T =45 N.(2)设线断开时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v ,由F T =mv 2R得 v = F T R m=5 m/s. (3)设桌面高度为h ,小球落地经历时间为t ,落地点与飞出桌面点的距离为x .由h =12gt 2得t =2h g =0.4 sx =vt =2 m则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到桌边缘的水平距离为l =x sin 60°=1.73 m.答案: (1)45 N (2)5 m/s (3)1.73 m12.如图所示,粗糙水平轨道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轨道BC在B 处平滑连接,B 、C 分别为半圆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一个质量m =0.1 kg 的小物体P 被一根细线拴住放在水平轨道上,细线的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在墙壁和P 之间夹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此时P 到B 点的距离x 0=0.5 m .物体P 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半圆轨道半径R =0.4 m .现将细线剪断,P 被弹簧向右弹出后滑上半圆轨道,并恰好能经过C 点.g 取10 m/s 2.求:(1)P 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细线未剪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解析: (1)P 恰好能经过C 点,设其速度为v C ,由向心力公式有 mg =m v 2C R解得v C =2 m/sP 从B 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P 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则有mg ×2R +12mv 2C =12mv 2B , 解得v B =2 5 m/s设小球刚过B 时受到圆轨道的支持力为F N B ,由向心力公式有F N B -mg =m v 2B R, 解得F N B =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刚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 N ,方向竖直向下.(2)设细线剪断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剪断细线到P 经过B 点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可得E p -μmgx 0=12mv 2B解得E p =1.1 J.答案: (1)6 N (2)1.1 J。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强化练习10力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专题强化练习10力学实验1.(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图丙所示的示数为________ mm.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先平衡摩擦力,当小车在2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在实验准备的过程中,小王整理了一些实验器材,如图乙所示,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①应平衡摩擦力;②应选长短、粗细一样的橡皮筋若干;③每次实验都让小车从同一地点由静止释放.以上操作对“实验中每条橡皮筋做相同的功”这一要求有帮助的是________(填序号).(3)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v3、…、v n,作出W -v图象.则下列图象符合实际的是________.3.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4.[2020·陕西汉中九校联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俯视图)的实验方案:将两个小车放在水平木板上,前端分别系一条细线跨过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后端各系一细线.(1)平衡摩擦力后,在保证两小车质量相同、盘中砝码质量不同的情况下,用一黑板檫把两条细线同时按在桌子上,抬起黑板擦时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黑板擦时两小车同时停下来.小车前进的位移分别为x 1、x 2,由x =12at 2,知a 1a 2=x 1x 2,测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 1、m 2,若满足________________,即可得出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的结论.若小车的总质量符合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的需求,但该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仍然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同学换用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在小车的前方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在小车后面固定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由于安装了拉力传感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测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B.将木板垫起适当角度以平衡摩擦力C.跨过滑轮连接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D.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3)测出小车质量M并保持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分别测得小车加速度a与拉力传感器示数F,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画出a -F图线A如图丙;若小军又以1M为斜率在图象上画出图线B 如图丙,利用图象中给出的信息,可求出拉力传感器的质量为________.5.[2020·江苏徐州模拟](1)某同学想利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滑块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该同学认为只要将摩擦力平衡掉就可以了.你认为该同学的想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另一同学用一倾斜的固定气垫导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1的滑块(带遮光条)放在A处,由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绳与质量为m2的钩码相连,导轨B处有一光电门,用L表示遮光条的宽度,x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θ表示气垫导轨的倾角,g0表示重力加速度.①气泵正常工作后,将滑块由A点静止释放,运动至B,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该过程滑块与钩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若系统机械能守恒,则1t2与x的关系式为1t2=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已知量表示).②实验时测得m1=475 g,m2=55 g,遮光条宽度L=4 mm,sin θ=0.1,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滑块每次均从A点释放,测量相应的x与t的值,以1t2为纵轴,x为横轴,作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根据图象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0为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g0与当地重力加速度g近似相等,则可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
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含13年模拟)
专题十二力学实验1. (2013·海南)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 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 、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 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 m/s.(2) 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2.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托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 Hz交流电源.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甲(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 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 本实验m 2应远大于m 1D. 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11m 图象(2)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 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填“①”、“②”或“③”)?乙(3) 如图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丙3.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2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1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1至2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1、2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甲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 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v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2) 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t -t 图线.乙(3) 由所画出的s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 (1) 如图甲所示,螺旋测微器读数是mm.如图乙所示,游标卡尺读数是cm.?甲乙丙(2) 为验证小球在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如图丙所示,竖直固定一刻度尺,小球最初停在O点,球底端和刻度尺“0”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小球由静止开始下落,用频闪相机使底片每三十分之一秒曝光一次,得到小球运动的照片.选取OA过程验证小球机械能守恒.= 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小球运动经过A点时速度大小vA②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A. 相同大小的橡胶球和铁球中,应选用铁球B. A点的位置应离O点距离适当大些C. 小球的位置和下落的高度都必须以小球球心位置确定D. 验证机械能守恒就是比较小球O到A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小和在A点动能是否相等,因此一定要测量小球的质量5.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研究,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重物,小车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自左向右运动.将光电门1、2分别固定在木板上B、C两点,用它们可以准确地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1) 未悬挂重物时,利用现有条件怎样操作并判定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已经得到平衡? .(2) 撤去光电门1,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每次让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点由静止释放,得到小车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记录数据.利用测量数据描点作图,横轴用重物质量m,若要得到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纵轴应用(填“t”、“t-1”、“t2”或“t-2”)表示,若得到的确为一直线,则由图线得出结论 .(3) 在实验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并按照第(2)问中的坐标系描点作图,发现直线在末端发生弯曲,则此结果对应于下图中的图(填“甲”或“乙”).?专题十二力学实验1. (1) 3.90 (2) 设重物质量为mkg,OB对应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为mghB =7.70m J,动能增加量为12m2B v=7.61m J,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相等,因此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2. (1) D (2) ③(3) 0.50或0.493. (1) st=-12at+v或s=-12at2+vt(2) st-t图线如图所示(3) 2.04. (1) 2.7012.704 0.23 (2) ① 3.7或3.8 ② AB5. (1) 将木板倾斜,轻轻推动小车,若两个光电门记录时间相同,就平衡了摩擦力(2) t-2在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3) 甲。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1.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Y SL,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A.N B.m 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长度如图(a)和图(b)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
(3)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作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D11.98(11.96~12.00均正确) 3.999(3.998~4.000均正确)319.1 3.0×106 Pa橡皮筋受力发生的形变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遵循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的规律【详解】(1)[1]根据表达式Sk YL=得kLYS=已知k的单位是N/m,L的单位m,S的单位是m2,所以Y的单位是N/m2,也就是Pa,故D项正确。
(2)[2][3]刻度尺从零开始,橡皮筋的尾部接近12.00,则读数估读为11.98 cm;螺旋测微器固定部分读数3.5 mm,转动部分读数为49.9,故读数为3.5 mm+49.9×0.01 mm=3.999 mm。
(3)[4]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像求出劲度系数为k=15.00.047N/m=319.1 N/m[5]根据Sk YL=可得62319.10.1198Pa 3.010Pa0.0039993.14()2kLYS⨯===⨯⨯(4)[6]当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时,胡克定律不再适用,即不再遵循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的规律,故图线发生弯曲。
【解析版】2014届高考物理模拟题精选专题12 力学实验
1.(11分)(2014四川资阳二诊)为了“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12kx 2,其中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形变量”。
某同学用压缩的弹簧推静止的小球(已知质量为m )运动来探究这一问题。
为了研究方便,把小铁球O 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让小铁球O 在弹力作用下运动,即只有弹簧推力做功。
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1)如图甲所示,将轻质弹簧竖直挂起来,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小铁球O ,静止时测得弹簧的形变量为d 。
在此步骤中,目的是要确定________,用m 、d 、g 表示为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这根弹簧水平放在光滑桌面上,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另一端与小铁球接触,用力推小铁球压缩弹簧;小铁球静止时测得弹簧压缩量为x ,撤去外力后,小铁球被弹簧推出去,从水平桌面边沿抛出落到水平地面上。
(3)测得水平桌面离地高为h ,小铁球落地点离桌面边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小铁球被弹簧弹出的过程中初动能E k1=________,末动能E k2=________(用m 、h 、L 、g 表示);弹簧对小铁球做的功W =________(用m 、x 、d 、g 表示)。
对比W 和(E k2-E k1)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即:“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5分)(2014湖北省襄阳市质检)如图甲所示,实验桌面上O 点的左侧光滑,从O 点到实验桌的右边缘平铺一块薄硬砂纸并固定.为测定木块与与砂纸纸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按照该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O 点时,沙桶B 刚好接触地面.将A 拉到M 点,待B 稳定且静止后释放,A 最终滑到N 点.测出MO 和ON 的长度分别为h 和L .改变木块释放点M 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① ;② .(2)问题解决后,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h-L 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的斜率为K 1,实验中已经测得A 、B 的质量之比为K 2,则动摩擦因数μ= .(用K 1、K 2表示)3、(12分)(2014江苏省模拟)测量小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014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力学实验
图4
专题九 学案15
解析
(1)由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中进行描点,然后连线,
得到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如图.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3.2 图象的斜率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53 N/m 6×10-2
专题九 学案15
(2)弹簧秤的读数为 2.10 N,选标度 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考查实验器材的使 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迁移运用,多以探究和设计 实验的形式出现.预计 2014 年高考中,将在考查常规实验的 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实验方法的迁移运 用和创新实验设计.
专题九 学案15
考题 1 对基本仪器的使用的考查 基本仪器主要是测量性仪器,高考中要求理解仪器的结构 原理、规格、参数,灵活地使用仪器,进行正确的读数.力 学中基本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专题九 学案15
在图 3 中作图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________N/m;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3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 4 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N ;同时利用 (1) 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 2.50 N, 请在 图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合; (3)由图得到 F 合=________N.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上相邻的点. 他们测出了各点与 O 点的距离 h 后做出了必要 的计算,测量和计算的记录见下表 学案15
计数点 h(cm) v(m/s)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0:力学实验ppt课件
四、探究性实验 1.实验名称: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实验方法:按照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某种规律 或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题目一般以教材基本实验为原型或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 新颖灵活,具有开放性.
3.实验过程的比较
类型
实验 过程
探究性实验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 实验方案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 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验证性实验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器 ③实验原理 ④实验步骤 ⑤数据分析 ⑥实验结论
名师点睛 1.验证性实验
2.探究性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频考点30:基本仪器的读数
【例1】 (2012·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 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11 -1(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 (a)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 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mm.
解析
(1)从计数点 1 到 6 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预测1: 某同学在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 时: (1)用游标尺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1-2甲,由图 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cm;
图11-2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________mm. 解析 (1)从题图甲可以看出,主尺读数为50 mm,游标尺 的第3条刻度线和主尺上的一刻度线对齐,则读数应为50 mm+0.05×3 mm=50.15 mm=5.015 cm; (2)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4.5 mm, 可动刻度读出刻度为20.0(或20.1)×0.01 mm=0.200 mm(或 0.201 mm),故圆柱体的直径为4.5 mm+0.200 mm(或0.201 mm)=4.700 mm(或4.701 mm). 答案 (1)5.015 (2)4.700(或4.701)
2013年金太阳山东高考物理针对性强化练习10力学综合试题
2013年高考物理针对性强化练习10力学综合试题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L”型滑板ABC ,竖直高度AB=1.8m.D 处有一固定障碍物,滑板右端C 到障碍物的距离为1m.滑板左端加上水平向右的推力F=144N 的同时,有一小物块紧贴竖直板的A 点无初速释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立即撤云力F ,滑板以原速率反弹.小物块最终落在地面上.滑板质量M=3kg ,物块质量m=1kg ,滑板与物块及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4(取g=10m/s 2,已知3tan 374).求:(1)滑板撞到障碍物前物块的加速度; (2)物块落地时的速度;(3)物块落地时到滑板B 端的距离.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装置,A .B 两点间距离l=7m ,皮带运行的速度v 0=10m /s 。
紧靠皮带(不接触)右侧有质量M=4kg 、上表面与皮带等高的平板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表面高h=0.8m 。
现有质量m=2kg 的小物块,无初速地从A 点放到皮带上,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5,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已知物块由皮带过渡到平板车时速度不变,物块离开平板车后落在水平面上的C 点,落地速度与竖直方向成37°角,B .C 间的水平距离S=11.2m (g 取10m /s 2,sin37°=0.6,cos37°=0.8)。
求: (1)物块在皮带上滑动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2)物块离开平板车时,平板车的速度.3.如图,一小滑块从光滑斜面上高h 0=0.8m 的A 点由静止滑下.斜面AB 与水平面BC 在B 处通过一小圆弧光滑连接.长x 0=1.2m 的水平面BC 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C 点右侧还有一级台阶,D 点右侧是较长的水平地面.台阶的高度均为h =0.2m ,宽为L =0.35m .求(1)滑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v B(2)滑块从B 点运动到C 点所经历的时间t(3)滑块离开C 点后,第一次将落在台阶还是地面上 4. 如图所示,光滑的14圆弧AB ,半径R =0.8 m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走向高考】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力学实验课后强化作业
【走向高考】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力学实验课后强化作业1.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形变量x 作出F -x 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______N/m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0 弹簧自身具有重量[解析] 由图线可以算出斜率,即弹簧的劲度系数,不过原点说明弹簧上不挂东西的时候,已经有伸长量了。
2.(2013·南昌模拟)新式游标卡尺的刻度线看起来很“稀疏”,使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
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 等分成10份,39mm 等分成20份,99mm 等分成50份。
下图就是一个“39mm 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
(1)它的准确度是________mm 。
(2)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________cm 。
[答案] (1) (2)[解析] 新式游标卡尺的游标尺39mm 比主尺40mm 少1mm ,则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1mm 20=0.05mm 。
被测物体的厚度=主尺刻度+0.05mm×对齐格数=3cm +0.05mm×6=3.030cm 。
3.(2013·甘肃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综合实验(含解析)(精)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力学综合实验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有三个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⑴张三同学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实验得到纸带上留下的打点痕迹情况如图b 所示,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导致实验误差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安装实验装置时明显存在的问题 是 。
(2)李四同学用正确安装的装置进行实验,获取一张纸带如图c 所示,但起始点模糊不清。
取后面连续打出的清晰点来研究,测出B 、C 、D 、E 、F 到A 点的距离为h B 、h C 、h D 、h E 、h F ,然后分别计算出B 、C 、D 、E 点的速度v B 、v c 、v D 、v E ,最后在v 2-h 坐标系中,描出B 、C 、D 、E 点对应的坐标,如图d 所示。
如果这些点可连成一条直线,要判断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_ 。
(3)王五同学也用正确安装的装置进行实验,来探究重物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问图b题。
图e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
取打下O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为零,计算出该重锤下落不同高度h时所对应的动能E k和重力势能E P。
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h,纵轴表示E k和E p,根据数据在图f中绘出图线I和图线II。
已求得图线I斜率的绝对值k1=2.94J/m,请计算图线II的斜率k2= J/m(保留3位有效数字)。
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为(用k1和k2表示)。
答案:(10分)(1)重物会落到桌面上,重物下落距离太短(2)判断直线的斜率是否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两倍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其中,细绳C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 N;(2)请将图甲中细绳CO和BO对O点两拉力的合力F合画在图乙上。
由图求出合力的大小F合=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对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少很感兴趣,于是,他将刻度尺与弹簧测力计平行放置,如图丙所示,利用读得的数据,他得出了弹簧的劲度系数。
2014高考物理复习2013届模拟题汇编(2)专题十二《力学实验》.pdf
10(2分) a=gsinα(2分)
解析:光滑斜面上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L=at2可得a=2L/t2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
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质
量无关。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运动,其加速度a=gsinα,其a—sinα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g=10m/s2。
F
D
D
B
B
O
图12
图11
O A B
C
D
E
F
x1
x6
x5
x4
x3
x2
7.(7分)(2013北京海淀期中)在验证“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
规律时,给出如下器材:
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10所示),小车一个,计时器一个,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说明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摩擦力影响,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符号表示)
(1)设小车所受的重力为mg,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F= 。
(2)请你写出物体从斜面上释放高度h与下滑时间t的关系式
。
7. 7分(1)或g(2分), mg或m(2分) (2)h=(3分)
②A1与A2之间的距离x。
③用刻度尺测量对于A2的高度h。
④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A1与A2之间的距离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数据h、t。
⑤以h为纵坐标,1/t2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若在此实验中,如能得到一条过坐标系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力学实验1.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其读数L=____________ 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________ mm.解析:本题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游标尺零刻度线所对主尺刻度为5 cm即50 mm,游标尺第17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故游标尺读数为0.05×17 mm=0.85 mm,因此样品长度为50.85 mm;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部分读数为4.5 mm,可动刻度部分读数为0.202 mm,因此样品外径为4.702 mm.答案:50.85 4.702(4.701~4.703均可)2.(2013·浙江卷·21)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________v②(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A .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 .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 .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 .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解析: (1)由纸带①可读出b 、c 间距为2.10 cm ,由纸带②读出b 、c 间距为2.40 cm(±0.05 cm ,有效数字位数要准确).(2)由v =x t ,知t =0.04 s ,x ce =4.52 cm(纸带①)或x ce =5.00 cm(纸带②),代入数据得,v ce =1.13 m/s(纸带①)或1.25 m/s(纸带②),v ①<v ②.(3)由纸带①各点间距分析可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从纸带②各点间距来看,小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做匀速运动,故可知纸带①是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是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C.答案: (1)2.10 cm 或2.40 cm(±0.05 cm ,有效数字位数要正确) (2)1.13 m/s 或1.25 m/s(±0.05 m/s ,有效数字位数不作要求) 小于 (3)C3.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 、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 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 .(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3)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a .滑块的质量b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c .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d .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解析: (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H =12gt 2,斜面上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x =12at 2,所以a g =x H .(2)mg sin θ-μmg cos θ=ma ,其中sin θ=h x ,cos θ=x 2-h 2x ,解得μ=(h -x 2H )1x 2-h 2.(3)从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结果看,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是c 、d.答案: (1)x H (2)(h -x 2H )1x 2-h2 (3)cd 4.如图甲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 与F 、m 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 的相邻计数点A 、B 、C 、D 、E 、F 、G .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 ,小车的质量为0.2 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 k ,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k 致.(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 kg ,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 kg.(g 取9.8 m/s 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解析: (1)若已平衡摩擦力,则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从纸带上的O 点到F 点,W =F ·OF =0.2×0.557 5 J =0.111 5 J ,打F 点时速度v F =EG 2T =0.667 7-0.457 50.2m/s =1.051 m/s ΔE k =12M v 2F =12×0.2×1.0512 J ≈0.110 5 J. (3)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 B =AC 2T =0.286 1-0.155 00.2m/s =0.655 5 m/s 所以小车的加速度a =v F -v B 4T =1.051-0.655 54×0.1m/s 2≈0.99 m/s 2 小车所受的拉力F =(m 0+m )(g -a ),所以盘中砝码的质量m =F g -a-m 0=⎝ ⎛⎭⎪⎫0.29.8-0.99 kg -7.7×10-3 kg ≈0.015 kg. 答案: (1)匀速直线(或匀速) (2)0.111 5 0.110 5 (3)0.015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1)实验所需的器材有: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和复写纸、低压学生电源、小车、砝码、小桶、沙子、细绳、________和________.(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平衡摩擦力时,要用细绳把装沙的小桶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B .平衡摩擦力后,如果改变了小车上砝码的数量,应重新平衡摩擦力C .要将小桶和沙子的总重力mg 当做小车(质量为M )受到的细绳拉力,必须使M≫mD.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3)某学生保持小车及砝码的质量不变,测得5组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a-F图线.②该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解析:(1)测量长度时要用刻度尺,要知道小桶及沙子的质量,需要用天平.(2)平衡摩擦力以后,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再平衡摩擦力.要使小桶和沙子的总重力mg当做小车的拉力,应满足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m.要能获得较多的纸带上的点,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3)a-F图象如图所示.①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②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Ma或mg=(M+m)a,得a=mgM或a=mgM+m,易知,a-F图线的斜率为1M或1M+m.答案:(1)刻度尺天平(带有一套砝码)(2)CD (3)a-F图线如图所示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②小桶质量m(包括沙子质量)与小车质量M之和的倒数1M+m或小车质量M的倒数1M(两种结果写出任意一种均可)6.(2013·江苏卷·11)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A .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 .实验前应将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 .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 .手动敲击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 =1.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6.5 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Δt ,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 1和H 2,测量n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1和T 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Δt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解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h =12gt 2解决问题.(1)若电源选用直流电源,电磁铁可正常工作,选项A 错误;实验时小球要撞击M 断开电源,因此M 应在电磁铁的正下方,选项B 正确;小球下落的高度为电磁铁下端到M 的竖直距离与小球直径的差,选项C 错误;根据H =12gt 2,t可利用累积法,即从手动敲击M 的同时开始计时,测量出落下n 个小球的时间T ,则一个小球下落时间t =T n ,选项D 正确.(2)根据H =12gt 2和t =T n ,解得g =2H t 2=2n 2H T 2=2×102×1.9806.52 m/s 2≈9.4 m/s 2. (3)要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适当增大小球下落的高度,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根据题意,小球从H 1、H 2高处落下需要的时间t 1=T 1n -Δt 和t 2=T 2n -Δt ,根据H =12gt 2得H 1=12g ⎝ ⎛⎭⎪⎫T 1n -Δt 2和H 2=12g ⎝ ⎛⎭⎪⎫T 2n -Δt 2解得g=2n2(H1-H2)2(T1-T2)2,因此可以消除Δt的影响.答案:(1)BD(2)9.4(3)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4)可以消除Δ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推导过程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