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建模教学如何培养职中学生的应用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

在各种实际问题中,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并通过建模抽象化问题,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

一、培养数学兴趣和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实例、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探索意识。

二、注重数学实践和应用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建模和解决。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比赛,锻炼他们的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和完备推理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建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四、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需要跨学科的支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通过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学习环境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比如设立数学实验室和数学建模讨论组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和应用数学。

同时,学校还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数学应用的教材、习题集、参考书籍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建模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意识开始,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注重数学应用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抽象各种实际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寻找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或者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等。

2.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或者开展学科交叉的课题研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建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锻炼数学建模的能力。

其次,要注重数学实践中的计算与推理能力。

1.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能力是基本的功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能够体现计算能力的练习题,如复杂运算的数值计算、带有变量的计算等,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2.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数学推理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推理链条的建立和推理过程的展示。

通过多做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提高推理能力。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合作交流。

1.加强实践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鼓励合作交流。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学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合作解答实际问题。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启发,从而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与推理能力,并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合作交流。

【VIP专享】谈数学建模教学如何培养职中学生的应用能力

【VIP专享】谈数学建模教学如何培养职中学生的应用能力

谈数学建模教学如何培养职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510091 黎晓红【摘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意识;数学兴趣;创造性;数学应用能力2003年,我接受学校课题的子课题——《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研究,经过两年时间艰苦的实践,研究工作有一定的进展,下面做阶段性的总结。

一、数学建模的一般原理与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一)数学建模的概念与原理所谓“数学建模”,指的是当人们面对一个实际情境问题时,经过一番必要的而且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变成现实的模型,从而提出问题,然后,翻译成数学模型,再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求得数学模型的解,最后将求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检验,若不符合实际,则再加以修改假设,重新提出问题,直到求得的数学结果合乎实际,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其基本程序如下: 解题步骤是:1.阅读审题:简缩问题,理解关键句,处理数据,寻找数量关系;2.建模:将问题简单化、符号化,建立数学关系式;3.合理求解纯数学问题;4.解释并回答实际问题。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学习数学必须具有建模的能力,通过学建模而学习数学,乃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建模纳入课程内容,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1])。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发展数学创造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建模培养职中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尝试(一)数学建模教学的尝试第一学期,我在数学兴趣小组进行尝试,有意识地选拔了一部分基础较好,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活动中实行。

浅谈数学建模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建模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建模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实际问题的关系和规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一种方法和过程。

运用数学建模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综合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洞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及相互协调能力等。

标签:数学建模;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培养一、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课程,与其他数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教给学生新的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其他专业理论完成资料收集、条件假设、模型设计等,写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论文,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周围的许多实际问题看起来好像与数学无关,但通过我们的观测、分析和假设后可以发现,这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都可以应用数学方法简捷而完美地解决。

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又要借助计算机,运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学、概率和代数方程等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求解。

二、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數学建模就是解决实际问题,除了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工程技术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医学知识等综合知识。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去粗取精,抓住关键,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实际问题的关系和规律,把一定抽象、简化、假设的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再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计算,最后得出结果。

这些研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中的自学与实际工作中的自学仍有一些差距。

我们选择某个数学分支指定学生学习,属于一种定向的有书本教材的自学。

而实际工作则没有任何指导性及确定性,其中的学习是根据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来进行。

因此,使用外部资料不仅仅作为一种手段,更应作为一种科研能力。

数学建模在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求解和验证的过程。

在职业院校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针对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数学建模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1. 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建模教学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设想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设想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和数据处理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数学建模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需要分工合作,协调衔接各个环节,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实践1. 精选案例在教学中,精选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个数学理论和方法。

2. 组织活动设计数学建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一份数学建模课题,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创新教学形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线交流平台等,创新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4. 增强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通过数学建模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各个数学概念和理论。

三、总结数学建模在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才能更好地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帮助高职学生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1. 培养实际问题解决思维:数学建模的核心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确定问题的关键点,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对于进行数学建模是非常重要的。

高职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后续的数学建模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学习数学建模方法和技巧:数学建模是一门学问,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如数学规划、统计分析等,以及一些数学建模的常用技巧,如建立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数学建模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通常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协作。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建模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5. 实践和实际应用训练:数学建模实际上是一种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和实际应用来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数学建模比赛、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活动,提供实践和实际应用的机会,帮助学生不断锻炼和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培养实际问题解决思维、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数学建模方法和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进行实践和实际应用训练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只有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数学建模的作用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的知识和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数学建模能够: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这种转化和求解的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数学建模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协作并讨论解决方案。

这样的合作与沟通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研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3.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的数学建模案例、参考书籍和在线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资源,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 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和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交流和提高。

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是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提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建模的基础,它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

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等方式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通过给学生提供一段轨迹数据,让他们推算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利用函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中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需要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的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数学建模软件等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资源和工具,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四、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数学建模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数学建模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彼此的思维和方法中获得启发,相互学习和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五、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是提高他们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建模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通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以及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以数学建模创新培养中职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

以数学建模创新培养中职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
深化产教融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数学建模课程和教学资源,使教学 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拓展实践项目
与企业合作开展数学建模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加强与行业的联系
与相关行业建立紧密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为数学建模 教学提供指导。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策略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 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适应社会 需求。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育资源有限
01
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往往难以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
完善教学设施与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职学校教学设施的投入,改 善教学条件,满足数学建模教学的需要。
建立实践基地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数学建模实践基地,为学生 提供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完善数学建模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软件和硬件 设备,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平台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更有可能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方法,
提高建模能力和效果。同时,数学建模过程中的实践和反思也有助于
提高创新能力。
03
中职学生应用能力现状及 问题分析
中职学生应用能力现状
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
部分中职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缺乏深入 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当前中职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通过数学建模创新培养中职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缓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 的需求。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摘要】高中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指出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

文章介绍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提出了实施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途径。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重申了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通过不断推进数学建模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法、有效途径、案例分析、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发展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而数学建模教学则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数学建模在工程、经济、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只有通过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本文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2 问题提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1.3 研究意义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数学建模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数学应用建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重要要求。

而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建模能力,是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分享几个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建模能力。

一、合理选题与设计在数学应用建模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相关的题材,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动力。

同时,教师应设计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可实施的建模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选取城市交通、环境保护、人口平衡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生成有针对性的建模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二、培养数学思维数学应用建模的核心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假设、推理等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问题背后的模式或规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数学应用建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将数学应用建模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物理课或化学课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在计算机课中,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等。

跨学科融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建模能力。

四、实践与合作数学应用建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实践与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实例和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和典型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建模。

通过分析实例,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中的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和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数学学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与作用数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和技巧来描述、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强调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跨学科交叉。

在数学建模中,学生需要结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

3.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实践性教学法。

数学应用需要学生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或者开展小组合作,模拟真实的数学应用场景等。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确定解决思路和方法,并进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3.交叉学科融合法。

数学建模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可以将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应用。

数学建模对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讨

数学建模对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讨

㊀㊀㊀㊀㊀160㊀数学建模对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讨数学建模对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讨Һ张成虎㊀(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㊀甘肃㊀定西㊀743000)㊀㊀ʌ摘要ɔ随着中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张,中职院校的学生层次也渐渐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和企业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中职院校在数学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而数学建模思维对中职数学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数学建模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思路展开分析,同时对于建模思维在提升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面加以研究,提出有效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ʌ关键词ɔ数学建模;中职数学;应用能力;对策ʌ基金项目ɔ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580)的研究成果中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有所不同,现在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事业也因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快速崛起很好地改善了我国原本比较单一的教育结构,促进了我国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的实现.数学课程对于中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对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育㊁创新能力的开发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的理念㊁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同时加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思维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生活的现实问题,这些重要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是当前我国中职院校需要积极深入去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同时对数学建模思维对于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开发和培养的重要性加以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应用策略,以供参考.一㊁中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性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论古代㊁近代和现代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迁,数学知识的应用一直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它作为一种工具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理性地认知这个世界,为生产实践的发展积累有效的经验,更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创造积极条件.运用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了解分析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可以帮助人们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中职院校教学中重视对于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㊁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现状分析中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没有通过中考走入高中学校的学生,也有一些是初中辍学而进入中职院校的,还有部分学生有其他一些无奈的原因才走入中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理科方面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也不牢固,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存在非常多的困难和疑虑,这些与他们之前初中㊁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有直接关系,那时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未掌握正确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得对于数学学科存在非常严重的抵触和恐惧.同时,传统的一些数学教学理念和方式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和热情,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目前数学学科教学的教材通常都是围绕逻辑架构来延伸的,对于数学的应用解读和练习不够充分,这些都使得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充分提升.三㊁中职学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一)数学建模概念数学建模,其实就是通过将数学符号和公式㊁程序以及图形等各种因素组织在一起,来展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同时运用数学知识内容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的一个完整过程,数学建模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进行有效连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二)数学建模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学科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所以数学研究的重大发现也是因为实际应用而产生的.中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模型都是基于一定的背景素材而建立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为学生解读并展示该模型产生和发展的完整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延伸到更广泛的实践应用的过程中,㊀㊀㊀161㊀㊀帮助学生提升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追溯和解读数学模型形成的历史渊源,了解建模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数学模型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延伸该模型的多样化应用方式,逐步开拓出数学模型可应用的更广阔范围.教师应由浅入深地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充分领悟数学建模对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意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其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教学的思维,其实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索实现教学的过程.数学建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打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实际问题为课堂研究的核心,全面打破传统 一言堂 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构建最优化的师生课堂互动,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更加主动㊁积极㊁活跃.教师的科学引导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实践欲望,让学生不断收获自信心,丰富学生的人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对于各个专业的中职学生研究和分析建模中的问题有巨大的促进意义,能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力,并积极创造,同时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打破了以教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应用的主观探索能力,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并发挥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㊁书写能力㊁应变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在中职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合理渗透并利用数学建模的思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中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提升.四㊁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促进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一)改变教学观念,适应时代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也逐渐提升,为了充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中职数学教师必须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充分将数学知识的教学提升于应用的层面,这样才可以努力提升教学的效果.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数学教师必须对中职数学中的概念的来源㊁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以及数学定理证明的过程了如指掌,同时要对数学在其他有关学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例如,经济类的专业,数学教师应当在了解有关经济专业方面的书籍后,整理收集与数学知识应用相关的信息,同时总结这些知识的具体运用方法,然后思考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并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建模的思维,这样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师必须清楚数学建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当下的数学教学的秩序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而积极转变教学的理念和思想,融合建模思维于中职数学教学中才是更为重要的,这有助于丰富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二)充实和更新应用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很多学生并未从意识层面认识清楚数学学习和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数学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内容的及时更新和完善,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既要结合当下实际发展应用需求,还要能够洞见未来的发展需求,及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来选择调整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应尽量考量和学生就业有关系的案例,充分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知与意识,提升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充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2].(三)改进教学方法,使中职数学应用教学变得生动㊁有趣数学学科在应用教学实践的方面极其广泛,教师单纯通过课堂教学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㊁丰富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或讨论会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积极运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视觉体验.例如,对于社会中最新热议的一些话题,教师可以及时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问题和案例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应用的具体方法,了解数学应用的发展趋势,等等.五㊁总㊀结总而言之,数学建模思维在当前的数学应用中直接连接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和企业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应用对于数学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促进意义.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充分体会到现代科学研究中数学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ʌ参考文献ɔ[1]鹿静.浅谈数学建模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02):194.[2]孙海平.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实践分析[J].职业,2016(11):137-138.。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摘要】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提出了当前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并阐述了研究意义。

接着分析了建模教学的重要性,讨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分享了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其角色。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指导未来教学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经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教师角色、必要性、未来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建模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应用、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等。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当今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结合具体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在现代社会,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训练,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

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数学建模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利用数学建模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利用数学建模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

数学模型是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间的桥梁。

利用数学建模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型;应用能力数学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应用极其广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运用着数学的概念、法则和结论。

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加以解决。

但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途,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现在数学素养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高等数学教学一个很突出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模型是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工具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本文拟就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粗浅探讨。

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法指导上多下工夫,狠下工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必须加强数学应用环节的实践,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必须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运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7只茶杯,杯口全部向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杯口向上的变为杯口向下,杯口向下的变为杯口向上)。

能否经过有限次的翻转,使得7只茶杯的杯口全部向下?分析:将7只茶杯用字母分别表示为A1、A2、…A7,茶杯的杯口朝上记为Ai=+1,杯口朝下记为Ai=-1,每次翻转改变其中的4只杯子的杯口方向,相当于7个字母中的4个字母取值改变符号,即相当于将其中4个字母各乘以-1。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日益高要求,数学建模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因此,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评价体系和师资力量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学方法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程效果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本,追求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不二法门。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提倡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维启发。

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避免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其中,鼓励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应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鼓励学生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发言能力。

2. 推崇差异化教学和项目化探究学生因人而异,授课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进行差异化教育。

例如,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完成,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又如,在项目化探究中,学生可以结合事件或实际场景进行探讨,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二、课程设置1. 重视数学建模的结构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很强的过程,而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含义。

因此,教师在构建课程时,应合理安排每个环节,使其具有完整的结构性。

具体而言,可以参照国际数学建模大赛的训练计划,将课程安排为预备阶段、建模阶段、优化阶段、论文撰写阶段等,着重强调各个阶段的内容和要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技巧。

2. 引入新思想,注重实践环节数学建模需要结合实际场景进行考虑,而实践环节更是促进学生思维飞跃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新颖思想和实用方法,增加实现性和可操作性的练习环节,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对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在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

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通过课程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策略,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实际的建模比赛或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关键。

学生如果对数学建模感兴趣,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建模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案例,展示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建模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和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强、团队协作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互相交流、合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建模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团队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数学建模: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引言数学建模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建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

而数学建模正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首先,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分析问题的背景和条件,理清问题的关键点,找出问题的本质。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能够从复杂的问题中去发现问题的核心所在。

其次,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备抽象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将问题中的实际情境进行抽象,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即能够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简化,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变量和关系。

再次,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备建立模型的能力。

在抽象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问题。

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的核心,它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求解。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建立模型的能力,即能够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形式。

最后,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得出问题的解答或结论。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具体的计算和推导。

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来实现。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数学建模教学如何培养职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 510091 黎晓红【摘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意识;数学兴趣;创造性;数学应用能力2003年,我接受学校课题的子课题——《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研究,经过两年时间艰苦的实践,研究工作有一定的进展,下面做阶段性的总结。

一、数学建模的一般原理与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一)数学建模的概念与原理所谓“数学建模”,指的是当人们面对一个实际情境问题时,经过一番必要的而且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变成现实的模型,从而提出问题,然后,翻译成数学模型,再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求得数学模型的解,最后将求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检验,若不符合实际,则再加以修改假设,重新提出问题,直到求得的数学结果合乎实际,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其基本程序如下:解题步骤是:1.阅读审题:简缩问题,理解关键句,处理数据,寻找数量关系;2.建模:将问题简单化、符号化,建立数学关系式;3.合理求解纯数学问题;4.解释并回答实际问题。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学习数学必须具有建模的能力,通过学建模而学习数学,乃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建模纳入课程内容,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1])。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发展数学创造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建模培养职中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尝试(一)数学建模教学的尝试第一学期,我在数学兴趣小组进行尝试,有意识地选拔了一部分基础较好,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活动中实行。

记得刚开始上第一节课,我提出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案例:穿高跟鞋真的使人觉得美些吗?为什么女士们多数喜欢穿高跟鞋,试从数学的角度分析。

学生很奇怪:这跟数学也有关?他们精神集中,默默思考,同样习惯地等待着老师的答案。

因为是刚开始,所以我还是帮学生复习黄金分割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人体的躯干与身高的比例上,找出最佳的黄金分割点,当然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

换言之,若此比值愈接近0.618,就愈给别人一种美的感觉,很可惜,一般人的躯干(由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比都低于此数值,大约只有0.58至0.60左右(注:脚长的人会有较高的比值)。

为了方便说明穿高跟鞋所产生的美的效应,假设某女士的原本躯干x与身高1的比为0.60,即x:l=0.60,若其所穿的高跟鞋的高度为d (量度单位与x、l相同),则新比值为: (x+d):(l+d)=(0.60+d):(l+d)。

如果该位女士身高为1.60米,则下表显示出高跟鞋怎样改善了脚长与身高的比值:由此可见,女士们相信穿高跟鞋使她们觉得更美是有数学根据的。

学生接触这道题以后,发现数学对他们有了别样的吸引力,而且并不是想象中的很难,我于是趁热打铁,问学生还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数学与生活有联系的题目,学生当然是跃跃欲试,想自己解决有关的题目。

于是,我出了另一个与学生密切联系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800元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计计算:①如果你的母亲月工资收入是1250元,应纳税多少元?②某人三月份缴纳此项税款26.78元,他当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③假设某人月工资、薪金x元,所缴此项税款为f(x),写出f(x)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④ 试计算你的父亲当月工资应缴税款多少元?⑤ 利用电脑为税务部门编制一套计算机程序,用于个人所得税(注:这是针对我们学校的电脑设备和电脑教学较为先进而提出的)。

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活跃,可以用学到的数学为父母算工资收入和缴纳的税款,他们觉得好自豪,也很认真思考,以求独立完成这个问题。

后来,针对课外活动小组个别学生家里存钱和旅游的生活实际,我出了几道比较简单的与他们紧密联系的题目让他们初步尝试:(1)某家长于1998年2月23日存入1万元,5年期存本取息,每月所得利息银行代为零存整取,月利率均为1.02 ,这位家长于2003年3月23日去银行取款,本息和应为多少(见[2])?(2)某单位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为职工购买40套住房,共需1150万元,购买当天先付150万元,以后每月这一天都交付50万元,并加付欠款利息,月利率为0.1%。

若交付150万元后的第一个月开始算分期付款的第一个月,问分期付款的第10个月应付多少钱?全部货款付清后,买这40套住房实际花了多少钱?(3)一家庭(父母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待”;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32的原价优惠”。

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里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每当学生接到题目,都愿意思考、动手做,做的过程中还比赛哪个小组做的快,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当然,每次我都没有要求他们当堂完成,而是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允许他们回家继续思考,反复修改比较,直到拿出自己认为是最佳的方案为止。

第二学期,我也试着在课堂上实行,在个别课程时间较松的课后留一道有关数学建模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几个星期后才分析答案。

两年来给的题目比较零散,也比较简单(注:从照顾学生的水平考虑),大概有:收入增长、分期付款、抽奖机率、体育比赛、最佳效益、设计美观等学生较关注感兴趣的应用问题。

这些素材来自生活,学生可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探究解题的途径。

期末回收学生小结,发现40%的学生对数学建模很感兴趣,50%的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

有的学生说:“我从来都不知道数学原来可以这样用的,以为学数学是为了考试”;有的学生说:“数学建模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也使我们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的确,数学建模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呈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有较强的趣味性,应用性较强,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兴趣,这种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数学。

本届我所教的学生经过两年数学建模的训练,很明显,今年职三年级在升大学分流的考试中,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排在全级的前面,且最高分都在我班。

成绩如下(二)数学建模教学的优越性1.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两年数学建模的训练,有 65.67%的学生认为数学建模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有的学生说:“平时做习题,由于受到知识的限制比较多,因此不易发挥创造性,而数学建模问题灵活性强,能够开发我们的智力”;有的学生说:“数学建模往往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思路,假设不同,得到的数学模型也不同,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曾问学生:装啤酒的易拉罐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学生就从用料最省、美观、安全、黄金分割、方便携带等各方面去考虑,虽然答案不一,但具有创新性。

其实我们的学生并不缺乏创造性,而是我们的数学教育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创造力的机会和空间,数学建模教学恰恰可以弥补以往数学教学的不足,为中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才华的机会,数学建模过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多层次性可以触发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创造性,使他们有各自的收获和成功的体验(见[3])。

数学建模是数学研究与经济、社会研究工作组合交叉产生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综合化程度高,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还要求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等,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

现在大学,因为没有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各级的数学建模竞赛都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般以3人为一个竞赛小组,这样也就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数学建模教学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数学建模教学与其他的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它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我校对面有一间面包店,听卖面包的伙计说:面包有时不够卖,有时又卖不完,而面包又不能隔天存放,这样没人要,会赔钱。

我让学生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到面包店做了一个月调查,把一个月面包店进货与出货的数量做个记录,并把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拿出一个进货的方案,一个月后,面包店按学生所做的方案进货,果然没有卖剩的面包。

这样,学生不但体验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而且感受了自己可以自主、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

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操作、收集处理数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数学建模教学在实际操作上的一些困难首先是来自老师的问题,目前我国教师的数学观主要是静止的,绝对主义的数学观,他们更多地把数学看成是一个与逻辑有关的、严谨体系的,关于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精确运算的一门学科,导致学生体会到的数学乃是一堆法则的集合,看不到或很少看到活生生的数学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数学观念的教育,帮助教师形成现代数学观。

其次是学生的问题,由于数学建模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尽管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中(职中)阶段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

人们常见的数学应用题往往条件不多不少、清楚准确,结论唯一确定,原始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简单明了,解出的结论也很少需要学生思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已有的模型,而这些正是数学建模过程的“重头戏”。

数学建模问题确实有一部分是应用题,但数学建模所涵盖的范围要大得多,数学建模问题常常是非数学领域中的问题,数学建模过程更加突出地表现为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数学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使用过程;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等,这些对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仔细研读问题材料的同时,必须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参与集体的交流,而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尤其是我们职中学生的难点。

职中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普遍感到“繁”,不知用什么来解答,对数据的感悟能力比较差,缺少数学建模意识,部分学生还对数学建模产生恐惧心理,产生一种外在压力,现阶段数学建模活动实际操作还起来还比较困难(见[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