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 通过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难点: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资料。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小组讨论的准备。

一、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重阳节的了解,引入主题。

2. 讲解: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如“重阳节与登高”、“桓景射日”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插茱萸、登高、赏菊等。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在重阳节的习俗体验。

三、重阳节的文化意义:1. 讲解:阐述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如敬老、感恩等。

2. 讨论:分组讨论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3. 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表演:1. 分组: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说故事进行编排。

2. 表演:各组表演所选传说故事,其他学生观看。

3.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对重阳节的认识。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调查家人对重阳节的习俗和感受等。

3.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重阳节的书籍或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说故事,如“重阳节与登高”、“桓景射日”等。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重阳节的传说》教案适用年级:三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通过学习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难点:1. 理解重阳节传说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3. 重阳节传说故事素材4. 活动道具(如重阳糕、菊花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重阳节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重阳节的话题,引入本课内容。

2. 重阳节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课件,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使学生对重阳节有全面的了解。

3. 重阳节传说故事分享:教师讲述重阳节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重阳节传说故事,互相交流学习。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重阳糕、赏菊花等,亲身感受重阳节的文化魅力。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庭成员对重阳节的了解,了解家庭中的重阳节习俗。

2. 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设计一个重阳节活动方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阳节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重阳节传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意表现。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重阳节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景点,加深对重阳节的认识。

2. 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了解。

九、教学修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理解重阳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意识。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流程第一节:导入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起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提问:提问学生对重阳节是否了解,是否参与过相关的庆祝活动。

第二节:背景知识介绍1.课堂讲解: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提问:随机提问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情况。

第三节:传说故事阅读理解1.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则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2.组内讨论:每组讨论所阅读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并将结果记录在小组手写笔记上。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所阅读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第四节:重阳节的意义和庆祝活动1.思考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重阳节的看法和庆祝活动的理解。

2.班级讨论: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共同提出庆祝重阳节的各种活动。

3.小结:总结庆祝重阳节的常见活动,并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五节:写作练习1.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重阳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并包括自己对庆祝重阳节的理解和想法。

2.提示: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结构指导。

3.互评讨论: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节:总结与评价1.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内容,总结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

2.自我评价:学生提出本节课收获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当地的重阳节庆祝活动和习俗。

•在课后组织班级重阳节庆祝活动,如包粽子、赏菊花等。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阳节的寓意。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拓展对重阳节相关文化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内容,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学会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拓展对重阳节相关文化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文本及配套课件。

2. 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相关文化。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重阳节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

2022年《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5篇

2022年《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5篇

2022年《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5篇《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

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二)深入研读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公开课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

公开课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

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第一篇: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到重点词句体会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利用板书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一、听写本课生字词:和和睦睦掷出侵袭拜师学艺瓶子和蔼可亲斩妖除魔二、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重阳节的传说》,你们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学生讲述故事)(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了桓景不怕困难,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

) 那桓景到底历经了怎样的艰险,又是怎样铲除瘟魔的,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重阳节的传说》三、深入研读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斩妖除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的,你有什么感受?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部分,桓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桓景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名说,补充、概括汇报交流:1、(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登高山喝菊花酒带着茱萸)2、假如,我们是当地的老百姓,现在瘟魔又要来了,你和大家都分到了桓景的茱萸叶,喝了菊花酒,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观察插图)(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冲、掷、扎)(你能带着你的体会给我们读读这部分吗?)桓景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抓住桓景与瘟魔搏斗时的场景,说明他武艺的高强。

)(能抓住关键的动词体会到景的勇敢,这很好。

)你们还能从哪感受到景的武艺术高强?(3)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阳节的传说》。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尊老敬老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朗读与背诵。

2.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的学习。

3.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重阳节相关文化背景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文本。

2. 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资料,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重阳节的了解和经历。

2. 课堂阅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正确书写。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生字词的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的寓意是什么?5.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尊老敬老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关爱老人的经历和感受。

(3)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重阳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拓展(1)介绍重阳节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各地习俗。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创作展示(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与重阳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讨论重阳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最新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精品)

最新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精品)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一、导入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和睦的家庭。

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学生甲:桓景很难过。

他想一定要为家里人报仇。

学生乙:桓景特别伤心。

他想一定要除掉瘟魔,不让瘟魔再害人了。

学生丙:桓景看到家人死去,伤心得都哭了。

他想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学好武艺,杀死瘟魔。

就是这种一定要斩妖除魔的信念支撑着桓景,他排除万难去拜师学艺。

最后,他杀死瘟魔了吗?他是怎样铲除瘟魔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1、上节课我们画出了表现桓景不怕困难、特别勇敢的句子。

请你快速看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

2、集体交流。

对于句子的分析,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对比朗读: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蹚过了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见到了费长房。

①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②从这些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甲:我觉得桓景走了很远的路,才见到费长房。

学生乙:路特别远,又不好走,桓景很辛苦。

③桓景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甲:可能会碰到野兽,有生命危险。

学生乙:他的干粮吃完了,鞋磨破了,他挨饿受冻。

学生丙:山路很危险,有几次夜里赶路他差点儿摔下山崖。

④遇到这么多困难,他为什么仍不放弃?(为家里人报仇,要除掉瘟魔的决心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⑤是啊!每当想起家人,桓景就有了力量。

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桓景克服了很多困难,经过了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才见到费长房。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⑦桓景见到费长房时,他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甲:他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

学生乙:他的身上可能还有伤。

学生丙:桓景一定又黑又瘦。

⑧如果你就是费长房,你会说什么?(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①想象桓景每天都是怎样练习的。

学生甲:他每天特别早就起来练习武艺。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2.能够简单叙述《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重阳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的介绍;2.《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3.相关习俗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具:图片、幻灯片等;2.课本: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个节日的兴趣。

第二步:故事导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2.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想象故事情节;3.学生就故事情节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故事讲述(15分钟)1.老师再次讲述《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意义。

第四步: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

第五步:习俗了解(10分钟)1.老师介绍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饮菊花茶等;2.学生了解习俗的意义,并体验其中的一项习俗活动。

第六步:思考问题(5分钟)1.老师出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故事和习俗相关的问题;2.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给出各自的观点。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2.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重阳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事讲述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讨论和问题思考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七年级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七年级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阳节的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重阳节习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生字词,查字典、词典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传说有哪些特点?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重阳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重阳节的活动方案。

2.各组分享活动方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完成质量。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重阳节的文化传承下去?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重阳节的文化传承方案。

2.各组分享方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将重阳节的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完成质量。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重阳节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2)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学会关爱老人,尊敬长辈。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传说故事,感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深刻理解重阳节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小组讨论准备。

【教学内容】1. 导入:简要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感受文章的韵味。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

4. 课后资料展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丰富对重阳节的认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爱老人,尊敬长辈。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阳节的重要性和传统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阳节的认识。

2. 新课导入: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习俗等。

3.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感受文章的韵味。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弥勒佛》、《国王的宝碗》。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趾高气扬、侵袭”等词语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了重阳节的由来,及桓景的精神。
教学
难点
桓景的精神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第二课时
一、研读感悟
1、桓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画出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老敬老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2.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重阳节的重要意义。

2. 学会尊重老人,培养尊老敬老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重阳节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重阳节的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2.2 学生思考: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4. 拓展延伸4.1 教师出示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赏菊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重阳节习俗。

5. 课堂小结5.2 学生谈收获,培养尊老敬老的品质。

6. 课后作业6.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重阳节的图画。

6.2 学生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重阳节主题活动,如重阳节文艺演出、重阳节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教学参考资源1. 《重阳节的传说》课文原文。

2. 重阳节的相关视频资料。

3. 重阳节的图片素材。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重阳节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重阳节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重阳节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重阳节的氛围。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背后的意义。

2.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重阳节相关知识。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3.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感人之处?2)你认为重阳节的意义在哪里?3)你是如何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4.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小组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个小剧本。

5.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6.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1.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短文。

2.拓展作业2.1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与重阳节进行对比。

2.2观看有关重阳节的纪录片或电影,进一步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1.1:通过具体段落的学习,学生能够复述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在《重阳节的传说》中,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重要角色和事件呢?”学生A:“故事里有老爷爷、老奶奶和他们的孙子,还有那个神奇的菊花。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重阳节传说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重阳节的相关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对重阳节的文化价值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重阳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重阳节以及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

1、介绍重阳节的时间(农历九月初九)和名称的含义(“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2、讲解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三)传说故事讲述(15 分钟)1、讲述恒景斩瘟魔的传说东汉时期,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它经常出来害人。

有个叫恒景的青年,决心除掉瘟魔。

他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

仙长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地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

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

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2、与学生互动,提问他们从这个传说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勇敢、正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重阳节有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等习俗?2、你认为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3、除了传说中的恒景,还有哪些人或事能体现重阳节的精神内涵?(五)总结分享(10 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传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重阳节传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2. 重阳节的习俗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2. 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背后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重阳节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手工艺品,加深对重阳节的认识。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重阳节的认识和感悟。

二、讲解重阳节的传说(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重阳节的主要传说,如“登高避邪”、“佩茱萸消灾”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重阳节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重阳节传说背后的意义。

四、了解重阳节的习俗(10分钟)1. 教师介绍重阳节的各项习俗,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茱萸等。

2. 学生了解并记录重阳节的习俗。

五、动手制作手工艺品(15分钟)1. 教师发放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与重阳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2.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调查更多关于重阳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编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重阳节的认识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重阳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如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4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4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以及重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勇于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课前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孩子们发现了吗?这首古诗都和哪个节日有关啊?(重阳节)师:上节课,我们对重阳节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

师:请孩子们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师:桓景为什么要去除瘟魔呢?请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瘟魔没出现之前,桓景一家过的怎样?出示课件(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师:都是这可怕的瘟魔,让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看着自己的亲人和乡亲们相继死去时,桓景此时会想些什么呢?师:桓景想除掉瘟魔的决心大吗?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一心)师: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试试。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齐读这句话。

师: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请孩子们轻声读第四自然段,你还能从哪句话中感受到桓景想除掉瘟魔的决定很大。

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他一路走,……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谈自己的体会。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师: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这些词要多注意一下。

一起读这句话。

师:你还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吗?(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师:从“终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师:历经千辛万苦,桓景终于见到了费长房,他······出示课件。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重阳节的传说》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重阳节的传说》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重阳节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流传着许多传说,如屈原、桓温等历史人物的相关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3.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尊敬老人、关爱他人、弘扬家庭美德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2.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重阳节的传说》。

2. 图片素材:重阳节相关习俗的图片。

3. 活动材料:制作重阳糕的食材、画纸、彩笔等。

4. 音乐素材:重阳节相关的歌曲。

5. 教学环境:温馨、舒适,有利于幼儿专注听讲和参与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重阳节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说出重阳节的日期和名称。

2. 讲述故事:《重阳节的传说》,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3. 互动讨论:提问幼儿关于重阳节的疑问,引导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重阳节知识。

4. 欣赏图片:展示重阳节相关习俗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这些习俗。

5.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制作重阳糕,体验传统习俗的魅力。

6.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说出重阳节的重要意义,如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等。

七、教学策略:1. 故事讲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图片展示:通过直观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重阳节的习俗。

3.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重阳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4. 音乐辅助:运用重阳节相关的音乐,营造节日氛围,增强幼儿的感知体验。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重阳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传说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的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有关重阳节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

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

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板书:重阳节)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1.重阳节的来历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第一则:采自河南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

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

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

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

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

——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
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

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反思重阳节的传说是本书最后一单元的一节精读课,内容主要讲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先交代了桓景为降妖救人,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接着写桓景是怎样除掉瘟魔的;最后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

赞扬了桓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精神,课文内容较浅显易懂,通过课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我总结如下:
1、教学的设计很细致,重点突出,内容较丰富。

上课初先复习字词,这对基础部分的回顾能让学生打好基础。

然后进行有价值问题的提问,提出问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排序,这部分的处理能较好的锻炼学生对课文理解及归纳信息的能力。

从而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清晰。

2、板书概括很用心。

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全文,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板书既能总结全文,又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而且板书都是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而得出的,对于这样的效果学生会记忆犹新,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有帮助。

3、拓展内容较丰富。

本文用了两种拓展方式,一个是回忆传统节日及风俗,另一个是找出相对应节日的古诗,这部分的课堂
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性极高而且课堂参与度也有所提升。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还是有表达的欲望的。

这是我从中得到的体会,通过这样的设计及教学反应,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而且将一些节日的习俗进行了整理和回顾,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能充实教学内容。

存在问题之处:
1、教师引导的痕迹重。

最好的课堂效果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由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加以引导和评价,而本课对于内容的理解都是教师的牵引,显得问题特别多、特别琐碎,想放不开手的妈妈,领着孩子一步步前行。

这样的课程对于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课文读的时间少。

任何内容的感知都应该建立在读熟、读懂的前提下,而本课的设计却恰恰少了很多读,在课堂上原本用来读的时间也用来去分析了,所以学生有些感受还是没有说出来,这就是因为读的少的缘故,有些问题是老师告诉要读出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去读,这样就是把教师自己的体会强加给学生,学生在没能理解的情况下当让不会出现读的好的情况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读书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侧重让学生读,给学生足够读的时间,在对学生的读加以指导和评价,这样自此基础上的分析及感受都会大有提升。

3、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干启不发。

对于重点问题及语句的分析教师先提出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回答,在教师启发后效果还是一样,出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一方面和学生的积累少有关还有教师的引导方式及引导的语言不到位,在教师没有充分了解
的情况下,做出的预设有时是不准确的,当课堂出现干启不发的状态时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4、课堂气氛一度低沉。

课堂气氛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的时候,这堂课就不会有什么效果,学生只会对他们知道的或是感兴趣的内容才会聚精会神,如果学生课堂气氛低沉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他们不感兴趣,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出现低沉的状况,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设计和调动课堂积极性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