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二讲共54页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法的基本概念:1、法的本质: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2、法的基本内涵: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②国家意志的表现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由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二、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但也不能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1、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方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转载。

2、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应有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

4、媒体不应以任何形式转播、转载其他来源的气象预报。

未经发布气象预报台站的同意,媒体不得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

5、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五、煽动,即煽惑,鼓动。

它是指通过语言。

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视、喜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打到其非法的目的。

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

煽动的四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

一般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

2、内容的非真实性。

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 (2)第二类:侵害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的行为,诸 如封锁依法应当公开的真实消息,干扰、阻碍、破坏 合法出版物的出版,阻碍记者的合法采访活动,对批 评人压制和打击报复等。对这些违法行为,有的有制 裁规定,有的没有,有的虽有但不完整。
第二节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的概念
用、具有普遍约束力)。
• 五、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关系。法主 要通过规定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把行为规范具体化, 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 六、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某种法律关系的 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法律为前提。法律关系的主体, 也叫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 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 务的人或组织,一般包括公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团体、国家等。
二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的各种表现 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约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主 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 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保障新闻自由权利、规定新 闻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公民还是媒介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3)主张二
规定新闻媒体应报道什么、不该 报道什么。
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现有法规 协调?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4)主张三 规定新闻媒体的创建与运作。 反问:行业特点?
• 七、法的实施和违法制裁
•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二章内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二章内容

三、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 1、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隐私因公共利益而退却”的原则
身高、体重、生活经历、行为背景等个人信 息;个人生活的公开的道德方面;财产的登 记与申报;在公共场所和公务活动中的行为 、言语等。
海伦托马斯
海伦托马斯

在越战或水门事件之前,具有绅士风度的白宫记 者有个默契,那就是在涉及总统私人生活的事务 上听其自便。他们听到很多,也看到一些,但从 不报道。而越战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的领导人 失去了人们的好感,也永远改变了白宫新闻报道 的规矩。在此之前,通常的做法是,如果政治家 的生活方式不影响国家事务就不会被报道。多年 来人们常常问我:“你为什么不写肯尼迪和他的 女友的事情呢?”这里我解释一下,当时总统有 更多的隐私权,新闻界不关心他们的性行为,除 非那些事情在警察局留有询问记录。
第一节 新闻侵害名誉权
1993年最高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 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死者名誉 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一节 新闻侵害名誉权
二、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1993年最高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 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规定:是否 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 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 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 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权有如下权利:
1、肖像制作专有权。 2、肖像使用专有权。 3、肖像利益维护权。
第三节 新闻侵害肖像权
二、新闻媒介侵害肖像权的具体表现 1、未经肖像权人 许可,使用他人 肖像。
第三节 新闻侵害肖像权
2、对他人肖像进行误导性、歪曲性的使用。
第三节 新闻侵害肖像权
三、新闻媒介侵害肖像权的抗辩事由 1、当事人同意。 2、肖像使不可辨认。 3、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4、合理使用。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客观:保持中立立场,不 偏袒任何一方,客观报道 事实
公正:尊重事实,不歧视、 不偏见,公正对待所有新 闻事件
尊重隐私:保护个人隐私, 不侵犯他人权利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新闻 传播法规,不传播违法信 息
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 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
尊重和维护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侵犯其个人隐私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肖像权,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名誉权,不得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 尊重新闻当事人的知情权,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新 闻伦理、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等
培训方式:线上线 下相结合,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培训对象:新闻从 业人员,包括记者 、编辑、主持人等
培训效果:提高新闻 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和职业道德意识
建立健全新闻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新闻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建立新闻行业监督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处 加强新闻行业的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新闻监督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新闻传播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新闻传播法规是 指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关 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作用:新闻传播法规 旨在规范新闻传播行 为,保护公民的合法 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和公共利益。
内容:新闻传播法规 包括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网络传播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
新闻传播者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报道中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更不能传播虚假信息。 新闻传播者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止信息污染,维护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1.宪法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不仅规定了国家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根本问题,还为各种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来源。 对新闻事业所 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 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名词解释1,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法律道德化:所谓法律的道德化,主要侧重于守法过程,指的是法律主体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

简言之,即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是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

3,道德相对主义:指夸大道德的相对性,否定道德具有普遍性的一种道德主张。

认为道德的正确性或错误性随时随地而异,并不存在可适用于一切时代,可应用于每一个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标准。

4,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5,有偿不闻:“有偿不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掩盖其丑事,用钱“摆平”媒体,而媒体在得“偿”之后,对本该进行舆论监督的人或事“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根本不报逆,不曝光。

还有人美其名日“负面效果影响双赢”。

6,虚假广告:凡利用广告捏造事实,以并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虚假宣传,或者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均应认定为虚假广告。

7,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其特征是,作者与所在工作机构应具有劳动关系;创作的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或业务范围之内。

8,外国常驻新闻机构:指外国新闻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并有一名或一名以上人员的分支机构。

9,外国常驻记者:指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10,新闻法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针对新闻事业的专门立法,如《新闻法》广义——关于新闻事业的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总称。

1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008-12-20 20:441.什么是新闻法制?其特点是什么?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类关系的法制制度。

特点:①新闻法制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②新闻法制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

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新闻法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④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主动地自律,两者需要辩证统一。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基本原则:①宪法原则。

②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③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1.言论自由: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实现交流,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2.出版自由: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3.什么是国家秘密?我国新闻工作实行哪些保密制度?1.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私密”三级。

3.实行保密制度:一是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实行自审与送审现结合的制度);二是通过内参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三是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四是新闻发布制度。

4.试述“曾格案”在美国新闻法发展中的意义。

答:曾格案1733年,约翰.彼得.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在报纸上批评当时的总督威廉.科斯比允许法国军舰侦查南部海湾的防御工事,科斯比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他提起诉讼,并遭逮捕。

1735年8月4日,法庭开始审理此案。

第九章_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_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2、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调节对象
(1)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的关系 受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传播者 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2)新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关系

工作对象包括采访对象、向媒介投寄稿 件的各种作者。
3、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

良性竞争
案例:记者抢机位打架


2011年6月7日晚,孙俪和邓超在上海浦 东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婚礼时,两名记 者大打出手。 有微博称二人打架原因是因为抢500元红 包。后经澄清,二人的确打架,但原因 不是抢红包,而是抢机位。
2、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道德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度 发达的产物。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无害原则 (2)保守机密原则 (3)自主原则 (4)知情同意原则 (5)合理获利原则
(1)无害原则(基本底线)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不能给相关人造成 物质与精神上的伤害。
(2)保守机密原则



(3)加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 法规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新闻传播从业者增强法制观念是新闻传 播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2、新闻传播法规对新闻传播职业 道德的作用


(1)新闻法规可以保障道德准则的实施; 将道德要求纳入新闻传播法规,由国家 强制力作保证; 新闻传播法规不能代替新闻传播职业道 德。
案例2:电视节目造假——行规?

据东方卫视报道,近日在河南卫视一鉴宝类节 目中,一女孩带着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 翡翠上节目,结果被专家鉴定为玻璃做的地摊 货,这段节目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出人意 料的是,随后这名女孩通过微博爆料称,自己 是节目的“托儿”,所谓“干爹”、“翡翠” 等都是节目组设计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禁止非法出版【P30】定义:未经批准的出版物和出版活动都是非法的。

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在我国都是严格禁止的。

1.非法出版:非法出版物是指未经批准印制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的七种形式:1)伪称根本不存在的出版单位印制的出版物2)盗用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名义印制的出版物3)盗印、盗制合法出版物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销售的出版物4)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不署名出版单位或署名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5)承印者以牟取暴利、非法利润为目的,擅自加印、加制的出版物6)被明令解散的出版单位的成员,擅自重印或以原编辑部名义出版的出版物7)其他非法出版单位印制的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2.非法出版行为及处罚1)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2)假冒报刊名称出版3)转让刊号和出版权4)盗印报刊新闻传播与肖像权【P51~53】1.定义:肖像:是公民以面部为中心的形态和神态的客观表现形式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2.侵犯肖像权的行为1)一般的侵权行为: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他人肖像权;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他人肖像权2)网络上的侵权行为移花接木:是将别人的照片作带有商业目的甚至是色情目的的使用,不仅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更有可能触犯他人隐私权。

恶意侮辱他人肖像:是指故意拍摄、制作丑化自然人形象的作品的行为等擅自创制他人肖像:是指未经肖像权人许可,改编、创作他人肖像也构成侵权以上侵害肖像权的方式往往并不单独运用3)肖像的合理使用情形A.对于当于国家领导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演员、运动员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为了报道其活动和事迹而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B.使用参加集会、游行、仪式、庆典或其他公共活动的人的肖像C.国家机关为了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D.为了公民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民的肖像E.为了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他人的肖像F.为了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需要而有限地使用公民的肖像G.基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使用。

新闻道德与法规二

新闻道德与法规二

课程内容:懂法和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课程主要介绍相关新闻法规及新闻职业道德守则的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守法意识、用法意识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新闻学专业学时数:学分数: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是大学本科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为分。

探讨新闻事业与法律的关系,学习与新闻事业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保证新闻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下的运行。

教学对象为大学本科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教学环节和方式:由于教材内容较多,而授课课时又较少,所以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作课程论文为辅。

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上篇:新闻法规(课时)第一章新闻法规基本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课时)第二章新闻事业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课时)第三章新闻、广告及各类信息发布与管理的法律规定(课时)第四章新闻侵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课时)第五章新闻泄密及其他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课时)第六章中国近代新闻法制的历史沿革(课时)第七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法制的历史与现状(课时)下篇:新闻职业道德(课时)第八章新闻工作与新闻职业道德(课时)第九章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时)第十章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课时)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上)(课时)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课时)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评价、教育与修养(学生自修)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国内外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内涵的演变具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并准确地把握我国新闻法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新闻涉法、违规案例的讲解,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意识。

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分两部分进行:期中课程论文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