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word有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4.D(固:使……坚固,巩固。
)5.C6.B(“予以破格提拔”有误,原文中是“适欲官之,会帝崩”。
)7.(1) 当时有的人劝谏他说过于清静无为,将会因为身后的声名而失去现实的利益。
崔骃模仿杨雄的《解嘲》,作《达旨》来回答他们。
“讥”“后名”“拟”各1分,大意2分。
(2)所以君子福大却更加恐惧,爵位高而更加谦恭。
看远近、低头抬头都有法则可循,铭刻在几杖之上,刻记在盘盂之间。
“隆”“则”“铭”各1分,大意2分。
]8.答:构思新颖,以拟人..(2..(2分),没有描绘雪景,也没有直叙受阻,只是虚笔侧写..手法,借白鸥设问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这一题旨(1分)。
9.答:直写夜雪,扣题“荆溪阻雪”,表达了诗人被迫滞留荆溪的愁思(3分);引入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使立意更深刻,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的经历,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还应有忧国伤时的愁怀(3分)。
10.(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CE(C3分,E2分,D1 分)(A第2段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从小说开头“老了。
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可以看出,“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里坠”是把暮年的老木比喻为西坠的太阳,形象生动。
B“写出老木人缘好“不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年村里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
D还有对埋在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舍)(2)①“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现在的生活。
②“渐渐消散的炊烟”表明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渐渐离开了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
③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朝代变迁的感叹。
(每点2分)(3)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
201X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5级综合班语文试卷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5级综合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 ①“意气”一是指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二是指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三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②“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侧重性格。
“执着”原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侧重毅力、精神。
③“终身”侧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
“终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
2.C (A.“挥斥方遒”指奔放,强劲有力。
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息息相通”形容关系密切。
此处强调同甘共苦,应用“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C.“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是最好的时候。
D.“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或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这里应为“红红火火”,形容旺盛、兴隆、热闹。
)3.B A.不合逻辑(主客颠倒)。
应改为“……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或把“对于”提到“鸦片战争”前面。
C.成分赘余。
“第一部”与“处女作”重复,删除“第一部”。
D.句中主语发生变化,改为“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去。
4.B 这些比喻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旧典活用”,更谈不上什么“极富新意”;至于说“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也极不恰当,正确的表述应为“形象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
5.D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6—13题(20分)6.D (A.“有”同“又”,“暴”同“曝”。
B.“生”同“性”。
C“读”同“逗”。
)7.A (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名词作动词,游泳。
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8.C (A爪牙:爪子和牙齿。
2015年河南省普通中招考试试卷(语文)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中)学术联盟2015-2016学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6年高三复习前期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9分,每小题3分)1.B(“建国伊始”错,原文是说“陶寺遗址晚期……这表明了陶寺遗址的都城性质和国家性质”)2.D(“在陶寺邦国基础上”错,据原文可知,陶寺邦国已被彻底摧毁)3.C(“确立陶寺文化的四表”不是为了加强统治,只是为了测量邦国元首心目中的领土)二、(36分)(一)(19分)4.D(根据“国人”“世子”“以宁”“然后”等词语推断)5.A(《春秋》由孔子修订而成)6.D(“只专攻《春秋》”说法曲解原意。
原文“尤专《春秋》”意为“尤其专心研究《春秋》”)7.(1)张以宁八岁时,有人和他的伯父打官司,他的伯父被关进了县里的牢狱,张以宁到县里辩明道理。
(“或”“系狱”“诣”各1分,句意2分)(2)来到京城的元朝旧官中,危素和张以宁名声特别大。
危素擅长历史,张以宁擅长经书。
(“元故官来京者”定语后置句式,“尤”“长于”各1分,句意2分)(二)(11分)8.第一问:表达了女主人公在烂漫春光中孤单、寂寞的悲凉心境。
(2分)第二问:诗的后两句,写新妆女子驻足庭园,无聊数花,一只蜻蜓恰恰落在她的玉簪上。
(2分)这两句诗借助细节(1分),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孤寂独处的愁苦悲凉。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属于直接抒情,(2分)并借助比喻和用典,表达诗人被贬谪流放的悲凉感受,(1分)以及不甘屈服与沉沦的心境。
(1分)(未答出“直接抒情”但答到比喻或用典的可得1分)《和乐天〈春词〉》则以间接抒情为主,(1分)主要是通过生动的描写,(1分)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愁情。
(三)(6分)10.(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三、(25分)11.(1)选E给3分,选A给2分,选D给1分。
(据原文可知,廉清是“自称”厚着脸皮向严成求取书法作品,其真实意图是求取书法作品用以行贿,故B错;C“失望”错,此时严成心中只有欣慰;D“尔虞我诈”的概括不确切,原文没有此类信息)(2)①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4-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求戏剧的最初渊源,实际上,就是寻觅古代生活中开始隐隐显现的戏剧美的因素。
一切向着文明进发的原始民族都不会与戏剧美的因素决然无缘。
但是,使戏剧美的因素凝聚、提纯的条件却出现得有多有寡,有早有迟,因此各民族戏剧形成的时间也有先有后。
有的民族,戏剧美由发端到凝聚成体,竟会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
也有某些民族,戏剧美始终没有真正凝聚起来。
芬兰美学家希尔恩认为:戏剧,在这个词的现代意义上它必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甚至是最晚才出现的。
它是艺术发展的一种结果,这可能是文化高度进步的产物,因此它被许多美学家看作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后的形式。
然而,当我们面对原始部落时,应该采取一种比较低的标准。
最简单的滑稽戏、哑剧和哑剧似的舞蹈常常可以在原始部族那里发现,而这些部族往往还不能创造出一首抒情诗。
由此可见,就戏剧这个词最广泛意义上而言,它是所有摹仿艺术中最早出现的。
它在书写发明之前就有了,甚至比语言本身还要古老。
因为作为思想的一种外在符号,原始的戏剧性行为远比词语更直接。
戏剧美的最初因素,出现在原始歌舞之中。
然而,原始歌舞作为戏剧美和其他许多艺术美的历史渊源,具有总体性质,它与戏剧美的实际联系需要作具体解析。
原始歌舞与当时人们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相互缠绕,难分难解。
但总的说来,歌舞毕竟不同于劳动生活的实际过程,它已对实际生活作了最粗陋的概括,因而具备了象征性和拟态性。
早期的各种简单象征,主要是为了拟态。
符号化的形体动作,是拟态的工具和手段。
原始人拟态的重要对象,就是整日与之周旋的动物。
中国古代的《尚书·舜典》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指人们装扮成百兽应节拍而舞。
这种理解,可在《吕氏春秋》中找到佐证。
在原始社会,人和自然处于生疏状态,人和百兽有着严峻对立,但在原始歌舞中,这种对立被暂时地消融,连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千禽百兽也被包容在人的形体之内,按照人的意志、情感、节奏舞动跳跃。
【全科】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高考仿真统一考试卷(5月)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 (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是改头换面前的作品。
)2.A (“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错,原文说“元代稍有衰落”。
)3.D (偷换概念,文中“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作伪这一整体现象,而非单指“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这一具体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B(建:册封)5.C6.A(“放弃一切家务”错,“人事”的意思是交际应酬。
)又《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乔等三人,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7.(1)我将从权势之门招募游民,让他们回到土地上,经过几年努力,希望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至于那礼乐教化,只能等开明的太守来做了。
(“且”“如”“俟”每处1分,大意2分,共5分)(2)王公虽贵重,道理上却不能对他尊敬得过分,行跪拜礼的建议(说法),这或许是各位(考虑)的事。
鄙人老了,不识时务。
(“虽”“偏敬”“或”“降礼”每处1分,大意2分,共5分)参考译文:颜含,字弘都,是琅邪郡莘县人。
颜含少年时就有德行,以孝悌闻名。
兄长颜畿,咸宁年间得病,全家照看他,顿时荒废了生产,即使是母亲妻子,也不免有些厌倦了。
颜含于是放弃一切交际应酬,亲自服侍,十三年足不出户。
石崇看重颜含的高尚品德,赠给(颜畿)美味佳肴,颜含委婉地谢绝了。
有人问他原因,回答说:“病人身体虚弱,神智不清,生理未能恢复,既不能吃饭,又不能理解别人的好意,如果错误地留下,哪里是施惠人的本意!”二嫂樊氏因病失明,颜含督促鼓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亲自品尝汤药察看饭菜,打探病情时一定别上簪子穿好鞋,整饰衣冠系好腰带。
本州征召,没去就职。
太子刚被册封时,颜含因儒雅质朴、品行敦厚,补任太子中庶子,他参加讨伐苏峻有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授予吴郡太守。
王导问颜含说:“您如今任职名郡,治理将从哪方面入手?”回答说:“国家的军队每年都出动,百姓虚耗,南北的豪强竞相招募游民,国家空虚而豪强充盈,这是当权者所忧虑的。
2015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15.1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
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
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始社会史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他阶段的历史研究亦是如此。
按学科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
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
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性质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
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取代;唯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
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
河南省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2015.11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2015.11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B2.D【解析】A“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合逻辑。
改为“由于监管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
B “放宽门槛”搭配不当。
改为“降低门槛”。
C“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杂糅,改为“财富的主要来源”或“创造财富主要依靠的不再是”;“土地”也是一种“资源”,不能并列,删。
3.D【解析】眉似霜雪颜若桃花。
4.C5.D(“把中华文化传布海外”与城庆主题不合,有夸大之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D.(艾:停止)7.C.(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8.①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一定)会彰显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4分。
“以”、“考”、“必”、“审”,各1分。
)②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4分。
“望”、“卒”,“直道”、被动句式,各1分。
)9. ①(晋公)手植三槐于庭②魏公之业,与槐俱萌③(魏公)归视其家,槐阴满庭④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参考译文】天理一定会彰显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
天理一定不会彰显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
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
”世上议论天理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理还没有彰显的缘故。
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
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三 语文 命题人:张定勇 审题人:王玉兰 (时间:14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阅读题)两部分。
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题。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201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内讧./一哄.而散裨.益/纵横捭.阖橘.子/波诡云谲.B.辟.邪/开天辟.地商贾./余勇可贾.蹊.跷/独辟蹊.径C.泄露./崭露.头角勾当./长歌当.哭脊椎./椎.心泣血D.拙.劣/咄咄.怪事轶.事/卷帙.浩繁赝.品/义愤填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沉湎机率蒸气机得陇望蜀 B.猩红起迄发帖子为人处世C.九州蛰伏打圆场拾人牙慧 D.登录蜚声打哑谜行迹可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秋日午后,阳光倾泻,退休的王教授在人民公园的菊花前作画,无数的行人被美妙的图画所吸引,驻足其旁,侧目..欣赏。
B.尽管屠呦呦称,阅读了2000多本中医古籍才找到青蒿素的提取办法,但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寻找创新药,这种“笨”办法仍不啻..为一条捷径。
C.当前,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让人不厌其烦....,诈骗短信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如何还手机用户一片清静?手机实名制值得一试。
D.至少从目前情况看,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不要说批评的声音,哪怕是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都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B.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认知和理解。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南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试题--语文【试卷综析】本试题就所考查的目标来说比较合理、明确,考查内容比较难,基本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新大纲的具体要求。
成语、语病、名句等基础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题目文字表述规范、简洁,原理设计较为合理,容量适中。
整个试题对于高中语文主要知识的覆盖比较广泛、全面,表达应用题及其他题型在有关材料的选取和组合上比较严谨、巧妙,较好的贯彻和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试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区分度,真正起到了检测、区分学生对有关语文知识掌握程度和语文思维能力水平的作用。
本试题考查的重点紧紧围绕高考的目标与要求,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注意考查学生对于重要语文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选择“冰桶挑战赛”这个热点话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理解》,题型基本涵盖了小说阅读的主要考点,整体难度不大;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郑哲敏院士:“给力”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设题接近高考难度。
总之,题目总体难度不大,题型规范,是一张不错的模拟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5届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在第Ⅱ卷的答题卡中。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⑴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⑵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⑶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⑷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⑸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解析.pdf
中原名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 张宏杰 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
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
“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
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
他们公然蔑视礼法。
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
”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
《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
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
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
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题目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
霾就不同了。
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
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
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
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
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
“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
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
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 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来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来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
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
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
“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
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
后来,“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
“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
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
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来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来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
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
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
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搜访遗逸..于江南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
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
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
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
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漫兴辛弃疾①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
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对人生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理解[美国]佩里·萨罗我伸展着双腿坐在起居室的桌前,随手拿起一封信看起来,这是一封来自玛递尔百货商店的信,信中说:我们欠他们一百七十五元钱。